一、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使用化学农药(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鸿,李舒平[1](2021)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技术研究及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饮食营养与安全更加关注和重视,蔬菜无公害作为饮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已经在农业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无公害蔬菜简单来说,就是销售小于国家标准的蔬菜。生产过程中,无公害蔬菜会受到肥料与农药的直接影响。为了增加蔬菜产量,就需要将肥料与农药使用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主要以农药使用问题为主,在用药方面菜农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即使在没有虫害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防治效果,依然会使用高毒的农药,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影响蔬菜的品质,同时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技术,确保其得到良好的应用。
赵秋倩[2](2021)在《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命题。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化学投入品的过量施用,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地板”的抬升,而且容易引发农业污染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施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但是农药减量行动的开展依然面临重重困境。一方面农户家庭就业非农化现象严重,留守劳动力生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农药减量施用的替代技术较为复杂,农药减量行动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整。因此,有必要从技术推广视角研究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切实破解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中的劳动力困境与技术难题,达到技术要素助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推广框架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等理论,构建了“技术推广类别(推广技术属性)——技术推广组织方式——技术推广渠道”的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利用山东省和陕西省957户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样本区域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分别从技术推广的内容属性、组织方式、推广渠道三个维度,考察其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的影响机理,并分析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的行为效应,旨在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和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生产中农户农药过量施用问题严重。从农户层面看,菜农过度依赖农药,对农药减量施用存在认知偏差;从村庄层面看,农户行为羊群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从政府层面看,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农药减量支持体系缺乏;从技术层面看,农药减量替代技术较为复杂,替代优势不明显。(2)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在行为意向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在行为决策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3)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在行为意向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则具有显着负向影响,三者边际效应绝对值为农资经销商>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在行为决策阶段,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农技推广站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农资经销商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负向影响。(4)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不同渠道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在技术推广渠道影响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中,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及其下属的人际渠道数量和人际渠道质量、互联网渠道下的互联网浅层使用和互联网深层使用变量均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在行为意向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互联网深层使用均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呈现替代关系。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均对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具有显着的替代作用,互联网深层使用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均呈现互补关系。(5)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食品安全效应。进行农药减量施用对蔬菜种植户的亩均年产出影响不显着,对蔬菜种植户亩均年净收益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可以提高蔬菜种植户亩均年收入1845.49元。蔬菜种植户进行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水平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6)典型案例分析中,合作社的推广示范、替代技术的推广、良好的产销体系,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农药减量会带来经济、生态、食品安全多方面效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王秀龙[3](2020)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当前绿色生活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均衡,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其种植方式以及质量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蔬菜作为安全无污染的健康食物,生产环节较为复杂,同时其种植难度也随之增大,为进一步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规模和产量,植保技术广泛的应用与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活动中。本文就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孙青慧[4](2019)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食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蔬菜的品质也逐渐提高,无公害蔬菜不知不觉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有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人购买无公害产品。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及问题,并研究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植保技术,使植保技术在无公害产品中更好的应用,供相关人士交流学习。
李昊[5](2018)在《内部动机视角下蔬菜种植户环境保护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化肥和地膜作为现代农业三大生产要素为中国农产品产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也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和食品安全风险增加,长远来看,也同样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在当前中国农业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和人们对安全农产品需求增加并行的背景下,农业环境保护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学术界已探讨多年,普遍认为农业环境改善的关键在于源头治理,而源头治理的关键便是改变农户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行为。从理论的探讨来看,较多学者倾向于采用农业环境保护补偿的方式,一方面补偿了农户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减贫的目的。但在中国农业人口仍然较多的情况下,农业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是否可行?补偿的多,对于国家财政会形成巨大负担;补偿的少,对农户的影响也微乎其微。那么生产补偿这一经济激励方式是激励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唯一途径吗?经济激励是经济有效的吗?由于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理论分析框架的缺乏,导致目前相关的研究仍较为不足。生态补偿的出发点在于激励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外部动机以实现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目的,从个体行为动机的角度来看,农户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存在外部动机,也同样存在内部动机,其不同则表现为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两种动机强弱的差异。为此,本文从内部动机视角探讨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路径是否可行。为实现此目的,本文以动机拥挤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以陕西、山西、山东和河南四省1057份随机抽样调查的普通蔬菜种植户样本和陕西省太白县、山东省寿光县266份定点调查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户样本为基础数据库,采用传统频率统计和贝叶斯统计等方法就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否兼容,验证了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意愿和行为的关系,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为:第一,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的内部动机源于责任感。依据理论分析,将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分为基于愉悦感的内部动机和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两个维度,验证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发现基于愉悦感的内部动机影响方向不稳定,且不显着;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虽不是对每个行为均有显着影响,但其影响方向均为正向。因此推断农业环境保护行为本身可能并不是让种植户感到愉快的事,其保护农业环境的内部动机源于责任感。第二,种植户较高的农业环境保护外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但却意味着“农户农业污染付费”难以实现。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并不仅仅源于内部动机,较高的外部动机同样对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有显着的积极影响,这也从微观角度证实了目前生态补偿理论探讨的合理性,但在分析意愿的过程中发现,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较高的外部动机显着增加了其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却对种植户支付意愿有显着负向影响,表现出“愿意保护农业环境,但不愿意付钱”的现象。在当前中国农户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外部动机虽然更容易激发,却可能造成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较高的外部动机,使得“农业环境污染农户付费治理”的实现存在较大障碍。第三,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对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农药瓶(袋)处理行为和两类蔬菜种植户化肥袋处理行为外,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对两类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均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证实了对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激励并非只有经济激励一种途径,且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以经济激励的方式促使农户产生农业环境保护行为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选择。第四,农业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存在风险。在农业环境保护意愿上,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协同效应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影响不显着,表明在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层面,未发现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与农业环境保护外部动机兼容或不兼容的证据;在农业环境保护行为上,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与农业环境保护外部动机的协同效应对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表明在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层面,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与农业环境保护外部动机不兼容。这一结果也意味着经济激励导致“给钱就保护农业环境”,一旦经济激励停止,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较难恢复,可能造成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消失甚至退化,农业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的方式存在风险。第五,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较高的责任感内部动机有助于实现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在对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基于责任感内部动机影响意愿和行为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同时存在直接和间接影响,间接影响为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影响农业环境保护意愿,进而影响行为;种植户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与农业环境保护意愿的协同效应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表明基于责任感的内部动机在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中存在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在采用准实验方案设计进一步分析后仍成立。该结果为实现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周其德,田赛莺[6](2017)在《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措施探讨》文中提出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所以蔬菜中可能残存一定量的农药。如果农药的残留量超过标准,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食用者中毒身亡。为了降低实际生产成本,减少农药的残留,需要合理科学的管理蔬菜,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需要普及先进的防治措施,并且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本文对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肖立[7](2017)在《浅议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一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达到即杀灭害虫和病菌的目的,同时又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广大农业生产者关心的焦点。虽然各种农药毒性差异比较大,但并非所有农药都具有很高的毒性,即使是高毒农药,只要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用药,一般不会发生人畜中毒和残留、环境污染问题。在现阶段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取代的重要防治措施,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只有在掌握农药的药性,使用
常雪艳[8](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指出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张翠勤[9](2015)在《浅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污染已引起普遍关注,生产无公害蔬菜是事关广大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因素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该文针对当前实际浅析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措施与发展对策。
龚久平,杨晓霞,洪云菊,李必全[10](2014)在《重庆市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历年发现问题较多的5种蔬菜(豇豆、芹菜、韭菜、叶用莴苣和普通白菜),2014年7月对重庆市4个县(市、区)的基地进行了蔬菜质量安全生产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产地基本情况、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病虫害的防治与农药使用情况等,结果发现:重庆市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病虫害发病较重,调查的5种蔬菜(除韭菜外)均有多种病害和虫害发生,病虫害防治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其中豇豆和普通白菜病虫害最重,农户技能局限,施药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个别基地农户可能存在违规使用农药,粮菜混作区农药经营监管缺失可能带来蔬菜生产的潜在质量安全风险。建议:推广蔬菜抗病虫新品种,建立完善蔬菜病虫预测预报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宣传和加大农户技能培训,推广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建立健全技物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基地农药及其经营的监管与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使用化学农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使用化学农药(论文提纲范文)
(1)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技术研究及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的施肥技术 |
1.1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的选择 |
1.2 合理施用肥料 |
1.3 科学的施肥方法 |
2 无公害蔬菜的农药使用技术 |
2.1 选择应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2.2 控制农药应用的安全间隔期 |
2.3 保证农药施用剂量正确 |
3 结语 |
(2)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农药施用相关研究 |
1.3.2 蔬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3.3 技术推广相关研究 |
1.3.4 技术推广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的研究 |
1.3.5 农户农药减量施用效果研究 |
1.3.6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
1.5.1 研究区域概况 |
1.5.2 数据来源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蔬菜种植户 |
2.1.2 技术推广 |
2.1.3 推广技术属性 |
2.1.4 技术推广渠道 |
2.1.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 |
2.1.6 蔬菜生产中的农药减量施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计划行为理论 |
2.2.3 技术扩散理论 |
2.2.4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
2.2.5 技术推广框架理论 |
2.3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分析 |
2.3.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阶段划分 |
2.3.2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
2.3.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蔬菜生产特征与产业发展趋势 |
3.1.1 蔬菜生产特征 |
3.1.2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
3.2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与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
3.2.1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 |
3.2.2 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
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
3.3.1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 |
3.3.2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 |
3.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 |
3.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果 |
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问题 |
3.4.1 农户层面:生产习惯使然,农户农药施用存在认知偏差 |
3.4.2 村庄层面:羊群行为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
3.4.3 政府层面: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减量支持政策乏力 |
3.4.4 技术层面: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农药减量替代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4.1 问题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4.2.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4.3 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
4.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
4.3.2 研究方法 |
4.4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
4.4.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
4.4.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
4.5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4.5.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
4.5.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
4.5.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
4.6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
4.6.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
4.6.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
4.6.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
4.7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分析 |
4.7.1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分析 |
4.7.2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5.1 问题提出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5.2.2 农资经销商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5.2.3 农技推广站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5.3 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
5.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
5.3.2 研究方法 |
5.4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
5.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5.6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
5.7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进一步讨论 |
5.7.1 内在传导机制:安全生产认知的中介作用 |
5.7.2 农户感知差异:制度信任的调节作用 |
5.8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进一步讨论 |
5.8.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空间自相关判断 |
5.8.2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施行为实施影响的空间效应 |
5.8.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示范效应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6.1 问题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1 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6.2.2 互联网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
6.2.3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 |
6.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6.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
6.3.2 研究方法 |
6.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
6.5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6.6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
6.7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分析 |
6.8 老龄化背景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与行为实施讨论 |
6.9 稳健性检验 |
6.10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分析 |
7.1 问题提出 |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3 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
7.3.1 .变量选取 |
7.3.2 模型选择 |
7.4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
7.4.1 t检验结果 |
7.4.2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决策方程估计 |
7.4.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蔬菜产出和收入影响估计 |
7.4.4 双重检验 |
7.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生态效应的实证分析 |
7.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食品安全效应的实证分析 |
7.7 稳健性检验 |
7.8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的案例分析 |
8.1 调研方法选择与案例选取 |
8.2 访谈设计与过程介绍 |
8.3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
8.3.1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
8.3.2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
8.3.3 典型经验总结 |
8.4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
8.4.1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
8.4.2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
8.4.3 典型经验总结 |
8.5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
8.5.1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
8.5.2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
8.5.3 典型经验总结 |
8.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潜力分析 |
8.7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蔬菜生产中农户过量施药问题严重 |
9.1.2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 |
9.1.3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 |
9.1.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不可忽视 |
9.1.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多维效应 |
9.2 政策建议 |
9.2.1 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 |
9.2.2 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 |
9.2.3 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
9.2.4 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 |
9.2.5 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保技术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的作用 |
1.1 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的现状分析 |
1.2 植保技术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作用 |
2 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
2.1 合理选取无公害蔬菜的品种 |
2.2 综合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保证蔬菜健康成长 |
2.3 优化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含量 |
2.4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
3 结束语 |
(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1 植保技术仍不够发达 |
1.2 农业技术的不完善 |
1.3 安全生产问题 |
2 利用植保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
2.1 改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条件 |
2.2 利用生物及物理技术原理提高无公害蔬菜的质量 |
2.3 利用化学技术保护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
3 结语 |
(5)内部动机视角下蔬菜种植户环境保护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1.5.1 数据来源 |
1.5.2 研究方法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理论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蔬菜种植户 |
2.1.2 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 |
2.1.3 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2.1.4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的理论 |
2.2.2 动机拥挤理论 |
2.2.3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 |
2.3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理论分析及框架构建 |
2.3.1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内部动机——是愉悦感还是责任感 |
2.3.2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
2.3.3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行为与动机 |
2.3.4 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理性逻辑与非理性悖论 |
2.3.5 理论分析框架——对计划行为理论拓展 |
第三章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动机分析 |
3.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
3.1.1 种植户个体特征 |
3.1.2 种植户家庭特征 |
3.1.3 种植户农业生产及销售 |
3.1.4 种植户农业环境认知特征 |
3.2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动机测度 |
3.2.1 内部动机测度 |
3.2.2 外部动机测度 |
3.3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外部动机关系的初步检验 |
3.4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变量选取及理论模型构建 |
3.4.2 计量模型选择 |
3.4.3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的影响 |
4.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现状 |
4.1.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的测量及信度效度检验 |
4.1.2 全样本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4.1.3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4.1.4 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4.1.5 普通与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差异分析 |
4.2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支付意愿测量 |
4.2.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导出 |
4.2.2 零支付者及抗议支付者识别 |
4.2.3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支付意愿 |
4.3 内部动机对意愿影响的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 |
4.3.1 变量选取的依据——现有研究的回顾 |
4.3.2 变量选取及理论模型构建 |
4.3.3 研究方法选择 |
4.4 实证分析 |
4.4.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与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4.4.2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与是否愿意支付 |
4.4.3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与愿意支付者支付意愿 |
4.4.4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否兼容的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 |
5.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现状 |
5.1.1 全样本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现状 |
5.1.2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现状 |
5.1.3 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现状 |
5.1.4 两类蔬菜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差异分析 |
5.2 内部动机对行为影响的变量选取、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 |
5.2.1 变量选取的依据 |
5.2.2 变量选取及理论模型构建 |
5.2.3 研究方法 |
5.3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分析 |
5.3.1 内部动机与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 |
5.3.2 内部动机与化肥施用行为 |
5.3.3 内部动机与农业废弃物处理行为 |
5.4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否兼容 |
5.4.1 普通蔬菜种植户 |
5.4.2 无公害蔬菜种植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意愿和行为的关系 |
6.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6.2 变量选取及研究方法 |
6.2.1 变量选取 |
6.2.2 研究方法 |
6.3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从内部动机到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验证 |
6.3.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中介作用的初步验证 |
6.3.2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中介作用的再检视 |
6.4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从意愿到行为——内部动机的调节作用验证 |
6.4.1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调节作用的初步证据 |
6.4.2 种植户农业环境保护内部动机调节作用的进一步证据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
1.1 菜农科学素养参差不齐, 不合理使用农药现象频发 |
1.2 农业技术部门缺乏有效指导, 生物等防治技术难以推广普及 |
1.3 农药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
2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
2.1 生物防治 |
2.2 农业防治措施 |
2.3 物理防治措施 |
2.4 化学防治措施 |
3 结论 |
(7)浅议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农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1.1 农药的残留问题 |
1.2 环境的污染问题 |
2 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使用技术 |
2.1 合理选择化学农药 |
2.2 准确把握农药的使用量 |
2.3 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
2.4 交替轮换用药 |
2.5 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 |
2.6 合理混配药剂 |
2.7 不随意加大用药量和喷药次数 |
3 无公害蔬菜生产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3.1 认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减少农药用量 |
3.2 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3.3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4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设, 严格生产过程监管 |
(8)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
2.1 种子 |
2.2 土壤 |
2.3 肥料 |
2.4 农药 |
2.5 灌溉用水 |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
3.2.1 气候冷凉 |
3.2.2 有机肥源充足 |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
3.2.4 季节优势 |
3.2.5 劳动力优势 |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
4.4 调查问卷样表 |
4.5 技术路线 |
5 调查结果 |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
6 调查结论 |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浅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
1.1 蔬菜害虫抗药性增强, 农药使用量过大, 造成农药污染严重 |
1.2 化肥投入量过大, 特别是N肥的施用量过大, 滥用化肥严重 |
1.3 蔬菜园连作障碍严重, 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
2 无公害蔬菜基地选择与保护 |
2.1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
2.2 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护 |
3 主要栽培技术对策 |
3.1 轮作换茬 |
3.2 清洁田园和土壤消毒 |
3.3 选用抗病虫良种 |
3.4 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和地膜覆盖栽培 |
3.5 合理肥水管理 |
3.6 防虫网阻隔害虫 |
3.7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
3.7.1 以虫治虫 |
3.7.2 应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 |
3.7.3 应用植物源农药防虫 |
3.7.4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
3.8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
3.8.1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和施药方法 |
3.8.2 适时对症下药 |
3.8.3 轮换和交替用药 |
3.8.4 正确混合用药 |
4 主要发展对策 |
4.1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强化市场监督, 确保蔬菜质量 |
4.2 强化科技服务, 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水平 |
4.3 合理推进无公害蔬菜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
(10)重庆市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
1.1 基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 |
1.1.1 浅丘平坝主菜区 |
1.1.2 沿江河谷早菜区 |
1.2 病虫害防治 |
1.2.1 防治方式 |
1.2.2 化学药物防治情况 |
1.2.3 防治成本 |
1.2.4 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与残留 |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 农户种植技能缺乏, 盲目施用农药 |
2.2 蔬菜生产中依然存在个别违规施药 |
2.3 种植户对新型农药接受较慢 |
2.4 粮菜混作区农药经营监管可能确实带来潜在风险 |
3 对策建议 |
3.1 建立并完善蔬菜病虫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 |
3.2 加大宣传培训工作, 扩大影响 |
3.3 推广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
3.3.1 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是农业防治 |
3.3.2 注重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
3.3.3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
3.3.4 领导重视与部门相互配合, 建立健全蔬菜安全生产的技物配套服务体系 |
3.3.5 加强基地农药及其经营的监管及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
四、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使用化学农药(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技术研究及实际应用[J]. 李康鸿,李舒平.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8)
- [2]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D]. 赵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 王秀龙. 农家参谋, 2020(03)
- [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 孙青慧. 现代园艺, 2019(10)
- [5]内部动机视角下蔬菜种植户环境保护行为研究[D]. 李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6]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措施探讨[J]. 周其德,田赛莺. 中国果菜, 2017(12)
- [7]浅议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 肖立.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4)
- [8]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9]浅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张翠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1)
- [10]重庆市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J]. 龚久平,杨晓霞,洪云菊,李必全. 南方农业, 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