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用

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用

一、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合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鹏淘[1](2021)在《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能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作为煤机装备主要设备,从设备的设计到最终的维护全生命周期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零散化分布在企业及主要设计人员手中,阻碍了数据流通,造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数据潜在的科学价值。因此,实现数据共享是煤机领域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促进煤机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煤机装备科学数据是指煤机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产品参数、CAD模型、CAE分析结果、虚拟装配模型、文献、专利等科学数据。针对煤机装备数据孤岛、数据封闭的现状,分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循环”体系,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存储数据库,构建集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四大主要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每个共享服务系统由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大模块组成,将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汇交整合,为煤机企业及领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规范汇交和高效共享。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汇交方式,采用数据传输和权限控制和配置文件加密技术,构建集汇交注册、汇交申请、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为一体的数据汇交模块,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和实体数据汇交途径,丰富专题数据库内容,实现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安全规范汇交。提出构建煤机装备特色专题数据库方案,通过对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以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多样化的专题数据库,包含计算资源库、CAD模型库、虚拟装配库、监测运行库、可靠性信息库、企业产品信息库和文献库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煤机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构建煤机装备综合性应用服务模块,在原有参数化建模子系统、CAE分析子系统、优化设计子系统、虚拟装配子系统等基础上完善概念设计子系统和参数化建模子系统并集成到共享服务平台,使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更加全面,为煤机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面向煤机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通过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应用服务三大模块可实现煤机领域数据安全规范汇交、专题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和高效设计、分析与优化,为煤机装备企业及有需求的公众提供科研、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支撑与服务。经应用测试,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李备鑫[2](2020)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文中提出随着环保要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让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数量急剧增加。如果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依据《暂行规定》的要求,各企业主体将依据各自的责任,将电池包(动力蓄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收集,并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电池包溯源管理的责任主体。本论文依据国家工信部《暂行规定》的要求,并根据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关于电池包的业务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溯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展开了相关工作。论文就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进行了分析,对现行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构,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溯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业务功能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依据符合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的流程,并结合了 Web Service技术、RESTful API技术、异构DB技术、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Token技术。最终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对电池包全生命周期以及与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内部的SAP和MES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并与国家级的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和北理工溯源管理平台的数据较互,从而让电池包全生命周期达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节点可控。基于论文所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在企业内得到成功应用,并将电池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转变成为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集成化管理。溯源管理系统为作为责任主体的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了一套高性能的信息化系统。为实现电池包的溯源管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和北理工溯源管理平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陈思红[3](2020)在《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煤炭能源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面对煤炭长期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问题,明确高效的煤炭开采技术与先进的配套装备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采煤机作为现代化机械开采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设计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分散于采煤机各信息化平台,造成了技术流失和知识共享困难等问题。因此,实现数据驱动的创新设计是采煤机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企业集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为一体的协同化发展。面向数据驱动的采煤机创新设计发展趋势,针对采煤机数据分散、共享程度低等现状,围绕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需求,运用ASP.NET技术、Ajax异步技术、Web Service技术及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Visual Studio、SQL server 2008为系统开发工具,构建一个集专题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汇交为一体的基于数据共享的采煤机服务系统。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专题服务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汇交服务子系统和其他辅助子系统,有效地将分散于采煤机各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汇聚,为设计人员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资源,促进采煤机数据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本研究提出采煤机科学数据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采煤机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处理,构建具有专项特点的专题数据库,包括设计资源库、零件库、CAD模型库及CAE分析库等专题库,满足用户对数据资源的浏览、检索、下载等功能。通过对概念设计、参数化建模和CAE分析技术的研究,构建在线概念设计、CAD参数化建模、CAE分析等功能模块,完成采煤机应用服务子系统的集成,通过实例分析初步验证应用服务子系统,满足用户在线对采煤机的选型设计、关键零部件的CAD参数化建模和CAE参数化分析,为采煤机数字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采煤机科学数据特征分析,设计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体系和功能框架,提出“以专家审核为主、数据管理员为辅”的汇交审核方案,构建比较完整的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服务子系统,满足用户对数据产品的元数据和数据实体的汇交需求,不断丰富采煤机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初步实现采煤机制造企业数据的高效汇交。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确定系统测试方案,完成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等测试,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运行实例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系统将数字化设计贯穿于采煤机设计流程中,收集整合大量具有设计意义的数据资源,设计并开发供用户共享数据的汇交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数据资源、数字化设计、数据汇交等服务为一体的数据应用共享服务模式,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减少数据资源的浪费,对煤机装备的资源集成化、设计数字化、运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智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健[4](2019)在《基于WEB的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能源组成中,煤炭作为一个重要来源,其生产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信息孤岛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煤矿生产现场与监测管理方已形成紧密联系,由煤监局对各种煤矿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这一领域在安全生产中有重要的导向。本人在进一步研究煤矿行业中瓦斯监测情况后,针对当前煤矿井下的瓦斯监测问题,根据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提出了一种关于WEB服务的监测煤矿井下瓦斯的网络系统,在远程浏览器指导下,实现了一个远程实时监测平台,其模式是与C/S+B/S架构相关的,从而实现了煤矿生产现场瓦斯数据的实时监管。其系统主要组成有中间层、客户端和现场。实现了收集煤矿井下安全收据,远程监测、查询、共享等功能。本文中所设计瓦斯网络监测系统在相关的煤矿已经完成了实地测试,在远程访问的情况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均得到获取,现场展示中,系统展示了理想的可靠性,易操性,良好扩展能力,以及稳定的性能,有着良好的借鉴价值。

郇峰[5](2015)在《采掘运装备CAD集成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掘运装备,包括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提升机以及掘进机,是实现煤矿大规模综采的关键装备,加快其设备的研发速度,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论文基于对国内外CAD集成设计系统研究动态的分析,讨论了采掘运装备CAD集成设计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了本文研究内容。利用UG软件,对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提升机、掘进机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利用相关的二次开发工具,建立了四种机型的参数化CAD系统,实现其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加快了其零件生成与修改的速度。通过COM组件技术,ASP网络技术,以及IIS服务器等,完成CAD在线集成系统设计。用户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输入参数并提交请求通过IIS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调用COM组件以及UG软件的相关组件,完成参数化建模,并将生成的模型返回给客户端,用户可以保存该参数化模型,实现采掘运装备零件的远程参数化建模,进一步提高其设计效率。为了使采掘运装备CAD系统更加全面,建立零件库,包括DWG工程图浏览以及查询。利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在网页上对DWG工程文件的放缩、旋转、打印、下载等操作,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快的把握零件的结构及表面精度。零件库系统使设计人员在完成参数化建模后,更快投入生产,缩短设计的周期。本文设计的采掘运装备CAD集成设计系统,可为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CAD资源,以便于数据查询和提高设计效率。

李建洋[6](2015)在《基于Web的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矿井提升机作为矿山开采工作中的“咽喉设备”,其产品设计逐渐系列化,结构功能复杂多样化。但其研发过程多以传统的人工建模、计算、分析设计为主,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精度低以及研发周期长等不足之处。针对上述弊端,以实现矿井提升机的优质、高效、低成本开发为目的,引入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了集远程参数化建模、CAE分析、CAE分析评价、知识管理于一体的基于Web的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本文首先对矿井提升机、远程参数化设计、远程CAE分析、知识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收集并整理现有矿井提升机设计资料和产品信息,对大量实例进行研究总结,设计出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总体框架。其次,根据参数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在UG中对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及常用零部件创建模型模板,并利用VC++对UG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远程CAD参数化建模子系统的设计;生成APDL文件用来实现对ANSYS软件的远程调用,借此完成对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将现有CAE分析前后处理过程、结果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创建CAE分析数据库,另外,对设计中所涉及的知识、实例等建立知识库,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设计参数等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存取,设计知识和经验等资源的共享等功能,辅助设计人员有效利用相关知识信息进行产品设计。然后基于上述工作,以现代设计理论和知识工程理论为背景,在Visual Studio2010环境中,采用VB.NET语言作为实现手段,将CAD/CAE二次开发技术、SQL Server2008数据库技术等编译为应用程序,并集成到Web平台上,开发设计基于Web的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预定功能的设计目标。该系统可有效提高矿井提升机设计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设计成本,使得产品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有利于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该系统易于实现跨地区、跨平台的资源共享,可支持异地异部门协同合作设计的构想。这对矿井提升机的现代设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史亭亭[7](2009)在《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系统开发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Web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对CAD/CAM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模具CAD/CAM系统应具备开发周期短、稳定性强、灵活性高、维护及升级便捷等特点。因而,传统的冲裁模CAD/CAM系统开发方法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已成为软件开发中研究热点,并逐渐应用到了模具CAD/CAM系统开发领域。本文根据现有的冲裁模CAD/CAM技术,结合组件技术及Web技术,对冲裁模CAD/CAM系统的总体设计、基于组件的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组件技术系统开发基础的研究。在了解组件技术的基础上,对当今流行的COM、CORBA、EJB三种组件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选择COM组件技术作为系统开发环境;根据基于组件的系统原理,提出组件的开发方法。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系统的总体设计。从组件技术及网络CAD/CAM特点出发,分析基于组件的冲裁模CAD/CAM系统的功能需求,给出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研究基于COM组件和ActiveX技术的B/S体系结构和基于COM组件的Windows DNA技术模型;按照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成模具设计、数控代码生成、用户认证、管理功能、辅助功能五个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性描述。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针对冲裁模系统中的装配图生成组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知识树的冲裁模装配图生成技术;研究数据库技术与操作的过程,并介绍其中关键性技术;运用COM和ASP技术实现系统的Web界面设计。基于组件的冲裁模CAD/CAM系统实现。根据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过程,结合组件层次结构划分原则,提出组件的层次结构,并对系统中的零件图形处理、装配图、零件图生成、数控代码生成等组件进行实现。

罗海波[8](2007)在《基于COM+技术的商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本文以湖南怀化飞达商场管理信息系统为项目背景,紧扣需求、设计和开发三条主线,本着软件产品标准化和商业化的原则,实现了一个功能齐全、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多层现代化商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对WindowsDNA体系结构及COM+组件技术、关系数据库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的现状和特征、国外商业自动化的先进经验,阐述研发适合中国“商情”的商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意义、功能目标、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了Windows DNA和COM+所涵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采用Borland Delphi7.0及MIDAS技术开发COM+组件的关键技术,对本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重点研究了系统的具体技术实现,包括系统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GUI客户端的开发,以及基于ASP与COM+中间件的Web服务系统的实现。在关键技术实现中详细阐述了中间件负载均衡与容错、中间件与表示层之间数据加密/压缩通信、GUI客户端自动升级技术、储值IC卡数据安全等技术解决方案。论文最后介绍了本次研究工作的产品成果,并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得出了Windows DNA和COM+技术是Windows平台下搭建分布式应用软件的最佳方案的结论。对产品的下一步研发工作进行了展望,根据分布式计算的最新技术动态,展望未来如何改进系统的技术体系;根据商场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管理革新,分析和展望如何改进系统的功能体系,包括向供应链管理、电子数据交换(EDI)、连锁经营管理、网上商城等方面进行功能扩充。本系统选择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Delphi7.0作为COM+中间件以及GUI客户端的开发工具。采用ASP开发Web客户端,以IIS5.0发布Web服务。

吴善锋[9](2006)在《基于B/S模式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水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此解决水问题的研究应运而生,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矛盾,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文阐述了C/S模式和B/S模式应用系统的特点,并对B/S模式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与C/S模式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从而选择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B/S模式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系统详尽的论述了ASP、COM+、Web GIS、MapXtreme、Winsock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COM+、Web GIS和Winsock技术在水资配置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论述了需水量计算与预测、可供水量计算、供需分析及方案评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开发了可重复利用的需水预测、可供水量计算、供需分析、方案评价等COM组件。最后,以知识库、方法库和模型库为核心,构建了融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及数学等多种学科组成的、具有三层网络体系架构的综合信息平台,提供了空间信息处理、需水量计算与预测、可供水量计算、供需分析和远程交互会商等功能,实现了互联网络环境下Web GIS的空间信息处理、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方案的远程交互会商,极大地方便了决策者们对区域水资源的整体把握,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吴功和[10](2006)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IT技术,特别是Web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组件技术的发展对GIS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则促使GIS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地从新的技术中汲取动力,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式正发生着从“系统与功能”到“服务与应用”的演变,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当前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清晰论述。地学计算服务的计算能力、异构服务的互操作和服务融合等仍然是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的软肋。本文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结合自己的多年思考,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以及依靠目前的软件技术建立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及应用的方法,并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架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分析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 2.剖析了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的分布特性,提出了网络节点间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迁移模型,使之成为分析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的一种新手段,并根据该模型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分为静态服务体系和动态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围绕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深刻剖析和总结了各种可资利用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相融合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3.分析总结了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及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基于不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方法,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首次全面总结了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其给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带来的突破以及XML对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4.从研究基于COM组件创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入手,对基于Client/Server架构的典型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作为实例,详细剖析了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创建过程,并分析总结了此类服务的优势和缺点,提出将此类服务作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的组织、存储以及创建动态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 5.论述了传统WebGIS技术创建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静态特征,通过基于ArcIMS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分析总结了此类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局限性,并对此类服务性能的优化、功能的增强、服务的快速开发以及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等方面做了研究和改进,实现了基于脚本语言的客户端标注功能;将客户端请求和服务器端相应封装为便于用户二次开发的ASP.Net服务器控件,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基于该服务器实现服务的快速开放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以成熟的WebGIS软件创建服务器平台并开发嵌入式客户端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二、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合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合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科学数据共享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1.2.3 煤机装备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资源
    2.3 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2.3.1 设计原则
        2.3.2 功能模块
        2.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4 可行性分析
    2.4 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2.4.1 体系架构
        2.4.2 功能设计
        2.4.3 数据共享模式
    2.5 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2.5.1 ASP.NET技术
        2.5.2 Ajax技术
        2.5.3 元数据技术
    2.6 平台开发环境
        2.6.1 平台架构
        2.6.2 平台硬件开发环境
        2.6.3 平台软件开发环境
    2.7 小结
第3章 平台数据汇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数据汇交需求分析
        3.2.1 汇交数据特征
        3.2.2 存在的问题
    3.3 功能设计
        3.3.1 汇交注册
        3.3.2 汇交申请
        3.3.3 汇交审核
        3.3.4 汇交入库
    3.4 关键技术
        3.4.1 权限控制与加密技术
        3.4.2 数据传输
    3.5 汇交实现
        3.5.1 汇交流程
        3.5.2 数据库设计
        3.5.3 元数据注册界面设计
    3.6 小结
第4章 平台专题数据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煤机装备专题数据资源
        4.2.1 数据资源概述
        4.2.2 数据库构建原则
        4.2.3 专题数据子数据库
    4.3 模块开发
        4.3.1 界面设计
        4.3.2 数据库设计
        4.3.3 数据查询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平台应用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5.3 参数化建模子系统
        5.3.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5.3.2 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5.3.3 子系统实现
    5.4 概念设计子系统
        5.4.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5.4.2 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5.4.3 子系统实现
    5.5 小结
第6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
    6.1 引言
    6.2 平台测试
        6.2.1 测试目的与原则
        6.2.2 测试内容
        6.2.3 测试方法与步骤
        6.2.4 测试环境
        6.2.5 测试结果
    6.3 应用实例
        6.3.1 数据汇交模块
        6.3.2 专题数据模块
        6.3.3 应用服务模块
    6.4 平台实际应用情况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章节重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3 章节重点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溯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1 电池包生产管理需求分析
        2.1.2 电池包售后管理需求分析
        2.1.3 电池包维修管理需求分析
        2.1.4 电池包退役管理需求分析
        2.1.5 车辆生产管理需求分析
        2.1.6 车辆销售管理需求分析
        2.1.7 车辆维修管理需求分析
        2.1.8 车辆退役管理需求分析
        2.1.9 基础设置需求分析
    2.2 溯源管理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2.3 溯源管理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2.3.1 管理员角色分析
        2.3.2 电池厂生产人员角色分析
        2.3.3 电池厂仓储人员角色分析
        2.3.4 售后人员角色分析
        2.3.5 退役管理人员角色分析
        2.3.6 主机厂工作人员角色分析
第3章 溯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3.1 Web Service技术应用
    3.2 RESTful API技术应用
    3.3 异构DB技术应用
    3.4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应用
    3.5 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应用
    3.6 Token身份验证技术应用
第4章 溯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4.1.1 系统开发环境
        4.1.2 系统运行环境
    4.2 系统总体功能框架设计
    4.3 系统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4.4 溯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过程
        4.4.2 数据库需求分析
        4.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4.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5 编码设计
        4.5.1 电池包物料编码设计
        4.5.2 模组物料编码设计
        4.5.3 电芯物料编码设计
        4.5.4 供应商编码设计
        4.5.5 整车VIN码设计
    4.6 电池包质量验证设计
第5章 溯源管理系统应用实现
    5.1 溯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5.1.1 登陆功能的实现
        5.1.2 权限功能的实现
        5.1.3 电池厂业务功能的实现
        5.1.4 主机厂业务功能的实现
    5.2 程序部署及功能测试
        5.2.1 程序部署
        5.2.2 功能测试
    5.3 溯源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5.3.1 电池厂基础设置应用实例
        5.3.2 电池厂生产管理模块功能的应用实例
        5.3.3 主机厂生产管理模块应用实例
        5.3.4 权限功能的应用实现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科学数据共享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1.2.3 采煤机数据库共享与知识库系统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 引言
    2.2 采煤机科学数据资源
    2.3 系统需求分析
        2.3.1 功能需求分析
        2.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 系统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2.4.1 设计原则
        2.4.2 体系架构
        2.4.3 功能设计
    2.5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2.5.1 ASP.NET
        2.5.2 Ajax技术
        2.5.3 Web Service技术
    2.6 系统开发环境
        2.6.1 系统架构
        2.6.2 系统硬件开发环境
        2.6.3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2.7 系统可行性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模块集成
    3.1 引言
    3.2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
        3.2.1 采煤机专题数据资源
        3.2.2 功能结构设计
        3.2.3 数据库设计
    3.3 应用服务子系统
        3.3.1 概念设计功能
        3.3.2 CAD参数化建模功能
        3.3.3 CAE参数化分析功能
    3.4 下载中心子系统
        3.4.1 功能设计
        3.4.2 功能实现
    3.5 用户管理子系统
        3.5.1 用户权限分析
        3.5.2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3.6 系统帮助子系统
        3.6.1 联系我们
        3.6.2 问题反馈
    3.7 小结
第四章 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服务子系统
    4.1 引言
    4.2 汇交子系统需求分析
        4.2.1 采煤机设计数据特征
        4.2.2 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面临的问题
    4.3 汇交体系
        4.3.1 汇交体系结构
        4.3.2 汇交技术流程
        4.3.3 汇交工作流程
    4.4 功能设计
        4.4.1 汇交注册
        4.4.2 数据汇交
        4.4.3 汇交审核
        4.4.4 数据管理
    4.5 功能实现技术研究
        4.5.1 元数据汇交
        4.5.2 数据传输
        4.5.3 专家审核
    4.6 数据库设计
    4.7 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集成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目的与原则
        5.3.2 测试内容
        5.3.3 测试方法与步骤
        5.3.4 测试结果
    5.4 应用实例
        5.4.1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
        5.4.2 应用服务子系统
        5.4.3 汇交服务子系统
        5.4.4 下载中心子系统
        5.4.5 用户管理子系统
        5.4.6 系统帮助子系统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WEB的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煤矿远程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概述
        1.2.2 我国发展的煤矿安全监测技术
        1.2.3 我国发展的煤矿安全监测技术趋势
    1.3 当前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主要安排和内容概括
2 WEB关键技术的研究
    2.1 WEB技术的介绍
        2.1.1 WEB技术工作原理
        2.1.2 WEB协议
    2.2 WEB应用程序架构
        2.2.1 概述
        2.2.2 应用服务器
    2.3 数据库访问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WEB的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体系结构
    3.1 煤矿瓦斯远程监测的网络模式
        3.1.1 C/S模式
        3.1.2 B/S模式
        3.1.3 远程监测的网络模式
    3.2 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的WEB体系结构
        3.2.1 WEB应用系统组成
        3.2.2 WEB应用的工作机制
    3.3 本章小结
4 对位于煤矿井下的瓦斯网络的监测系统设计
    4.1 检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基于WEB的应用结构设计
    4.3 系统接入标准与数据流
        4.3.1 系统接入标准
        4.3.2 数据流向
    4.4 实时数据引擎的设计
        4.4.1 监控主机伴侣的设计
        4.4.2 远程监测数据引擎的设计
        4.4.3 socket通信
    4.5 WEB服务器的设计
        4.5.1 WEB服务器环境
        4.5.2 COM组件的使用
        4.5.3 基于ASP.NET动态页面的建立
    4.6 数据库服务器的设计
        4.6.1 关系数据库的选择
        4.6.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6.3 数据库安全管理
        4.6.4 实时内存数据库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的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系统的调试
    5.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5.1.1 系统开发平台
        5.1.2 系统运行环境
    5.2 系统数据测试
        5.2.1 煤矿安全监控主机伴侣系统功能测试
        5.2.2 煤矿安全实时数据引擎系统功能测试
    5.3 客户端监测界面的实现
        5.3.1 登录界面
        5.3.2 监测主界面
        5.3.3 模拟量历史曲线
        5.3.4 报表界面
        5.3.5 系统管理界面
        5.3.6 系统其他监测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采掘运装备CAD集成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CAD系统集成设计
        1.3.2 采掘运装备CAD系统集成
        1.3.3 主要问题讨论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2 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UG二次开发语言
    2.3 参数化建模技术
        2.3.1 基于模型模板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及步骤
        2.3.2 基于参数化程序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2.4 WEB关键技术
        2.4.1 系统结构
        2.4.2 COM组件技术
        2.4.3 IIS服务器
        2.4.4 ASP技术
        2.4.5 exp文件
        2.4.6 HTML与CSS
    2.5 系统总体设计
    2.6 小结
3 CAD单机集成设计系统
    3.1 引言
    3.2 参数化设计零件遴选
        3.2.1 采煤机零件遴选
        3.2.2 刮板输送机零件遴选
        3.2.3 提升机零件遴选
        3.2.4 掘进机零件遴选
    3.3 功能设计
        3.3.1 开发环境设置
        3.3.2 菜单设计
        3.3.3 用户界面设计
        3.3.4 创建模型模板
        3.3.5 回调函数与编译链接
    3.4 运行实例
        3.4.1 采煤机斑卓块
        3.4.2 刮板输送机链环
        3.4.3 提升机单滚筒支轮
        3.4.4 掘进机履带销
    3.5 帮助系统
        3.5.1 关键步骤
        3.5.2 系统调用方法
        3.5.3 实例运行
    3.6 小结
4 CAD在线集成设计系统
    4.1 引言
    4.2 功能设计
        4.2.1 技术路线
        4.2.2 服务器设置
        4.2.3 关键步骤
    4.3 界面设计
    4.4 运行实例
        4.4.1 采煤机斑卓块
        4.4.2 刮板输送机链环
        4.4.3 提升机单滚筒支轮
        4.4.4 掘进机履带销
    4.5 帮助系统
    4.6 小结
5 零件库在线集成系统
    5.1 引言
    5.2 关键技术
        5.2.1 DWG文件
        5.2.2 数据库技术
        5.2.3 ActiveX技术
    5.3 功能设计
        5.3.1 ActiveX控件开发与安装注册
        5.3.2 界面设计
    5.4 运行实例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结论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Web的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矿井提升机设计
        1.3.2 基于Web的参数化CAD设计
        1.3.3 基于Web的CAE分析设计
        1.3.4 知识管理技术
        1.3.5 有关问题讨论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第二章 集成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设计目标
    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3.1 系统体系结构
        2.3.2 系统结构设计
    2.4 系统开发环境选择
        2.4.1 系统开发技术
        2.4.2 系统软件工具
        2.4.3 开发平台选择
        2.4.4 开发语言选择
    2.5 系统功能设计
        2.5.1 系统分析流程
        2.5.2 远程参数化设计
        2.5.3 远程CAE分析
        2.5.4 CAE分析评价
        2.5.5 知识管理
    2.6 小结
第三章 提升机关键零部件远程参数化设计子系统
    3.1 引言
    3.2 参数化建模原理
    3.3 UG参数化建立模型方法
    3.4 远程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3.4.1 模型模板的创建
        3.4.2 UG的二次开发
        3.4.3 COM组件的开发及注册
        3.4.4 COM组件和相关文件的调用
    3.5 远程参数化设计实例演示
    3.6 小结
第四章 提升机关键零部件远程CAE分析子系统
    4.1 引言
    4.2 ANSYS软件
    4.3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4.4 CAE分析子系统的实现
        4.4.1 APDL文件生成
        4.4.2 ANSYS远程调用
        4.4.3 进度提示
    4.5 远程CAE分析实例演示
    4.6 小结
第五章 远程CAE分析评价子系统
    5.1 引言
    5.2 CAE分析评价子系统总体框架
    5.3 CAE分析评价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1 数据库的设计
        5.3.2 数据库访问方式
        5.3.3 图片数据处理技术
    5.4 实例演示
        5.4.1 查询评价功能
        5.4.2 数据库扩展功能
    5.5 小结
第六章 知识管理子系统
    6.1 引言
    6.2 知识管理子系统总体框架
    6.3 知识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6.4 知识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4.1 零件库设计
        6.4.2 材料库设计
        6.4.3 实例库设计
    6.5 知识管理关键技术
        6.5.1. 查询方式的选取
        6.5.2 知识管理库的页面设置
    6.6 知识管理子系统实例演示
    6.7 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7.1 引言
    7.2 系统测试试验
        7.2.1 测试原则
        7.2.2 测试内容
        7.2.3 测试方法
        7.2.4 测试步骤
    7.3 实例应用
        7.3.1 参数化CAD子系统运行演示
        7.3.2 CAE分析子系统运行演示
        7.3.3 知识管理子系统运行演示
        7.3.4 测试结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系统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模具CAD/CAM 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1.1 模具CAD/CAM 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模具 CAD/CAM 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基于组件的模具CAD/CAM 系统开发的意义
        1.2.1 组件技术的发展
        1.2.2 与传统软件开发的区别
        1.2.3 基于组件的模具CAD/CAM 系统开发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组件技术的系统开发基础
    2.1 组件技术
        2.1.1 组件
        2.1.2 接口
        2.1.3 组件的对象模型—COM
    2.2 基于组件技术的系统开发基本原理与方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组件开发方法
    2.3 系统开发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结构模型
        3.2.1 系统结构模型
        3.2.2 系统模型分析
    3.3 冲裁模CAD/CAM 系统工作流程
    3.4 系统的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3.4.1 模块划分
        3.4.2 功能描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组件的系统关键技术
    4.1 装配图生成组件技术
        4.1.1 实现技术
        4.1.2 关键算法
    4.2 系统数据库技术
        4.2.1 数据库设计
        4.2.2 系统数据库操作
    4.3 基于组件的系统 Web 界面技术
        4.3.1 实现技术
        4.3.2 关键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组件的冲裁模CAD/CAM 系统实现
    5.1 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
    5.2 系统组件设计
        5.2.1 组件设计原则
        5.2.2 系统组件层次结构
        5.2.3 组件设计过程
    5.3 系统组件开发
        5.3.1 图形处理组件
        5.3.2 零件图生成组件
        5.3.3 数控代码生成组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应用示例
    6.1 登录与注册
    6.2 模具设计
        6.2.1 冲裁件图形信息输入
        6.2.2 工艺分析
        6.2.3 装配图和零件图生成
    6.3 数控加工代码生成
    6.4 用户服务和异地讨论
    6.5 用户管理界面、数据管理界面和文档管理界面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8)基于COM+技术的商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 分布式系统简述
    2.2 分布式对象技术
        2.2.1 面向过程的DCE/RPC
        2.2.2 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
        2.2.3 分布式对象技术的比较
    2.3 Windows DNA技术
    2.4 COM+技术
    2.5 ADO技术
    2.6 Delphi及MIDAS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性能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1.3 业务流程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结构
        3.2.2 网络拓扑
        3.2.3 功能模块
    3.4 数据库设计
        3.4.1 逻辑数据库设计要点
        3.4.2 物理数据库合理部署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中间件的实现
        4.1.1 中间件总体设计
        4.1.2 组件接口及其方法
        4.1.3 中间件的具体开发
    4.2 GUI客户端开发
    4.3 数据层实现
    4.4 基于ASP与COM+中间件的Web服务系统的实现
    4.5 部分关键技术的实现
        4.5.1 中间件的负载均衡与容错
        4.5.2 中间件与客户端数据加密/压缩通信
        4.5.3 GUI客户端自动升级
        4.5.4 储值IC卡数据安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技术总结
    5.3 工作展望
        5.3.1 系统技术体系改进
        5.3.2 系统功能体系扩充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研究项目
附录: 系统部分摘图

(9)基于B/S模式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水问题严重
        1.1.2 解决水问题措施
        1.1.3 水资源配置发展概况
    1.2 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及其模式
        1.2.1 水资源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
        1.2.2 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模式概况
        1.2.2.1 系统模式
        1.2.2.2 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模式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系统相关技术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开发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运行环境
    2.3 系统功能设计
        2.3.1 Web GIS空间信息处理
        2.3.2 区域水资源配置
        2.3.2.1 资料远程汇总
        2.3.2.2 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2.3.2.3 可供水量计算
        2.3.2.4 供需分析
        2.3.2.5 方案评价
        2.3.3 远程交互会商
    2.4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2.4.1 系统分析
        2.4.2 系统架构
    2.5 数据库设计
    2.6 系统开发
        2.6.1 开发环境
        2.6.2 开发思路
    2.7 小结
第三章 WEB GIS在水资源配置系统中的应用
    3.1 Web GIS概述
        3.1.1 GIS 概述
        3.1.2 Web GIS技术
        3.1.3 Web GIS与传统GIS比较
        3.1.4 Web GIS系统平台选择
    3.2 Web GIS平台 MapXtreme For NT
    3.3 MapXtreme For NT在水资源配置系统中的应用
        3.3.1 Web GIS信息处理子系统概述
        3.3.2 Web GIS系统实现
        3.3.2.1 实现过程
    3.4 小结
第四章 COM+在水资源配置系统中的应用
    4.1 COM+技术
        4.1.1 COM组件技术
        4.1.2 DCOM及MTS
        4.1.3 COM+概述
    4.2 COM+的体系结构及特性
        4.2.1 COM+体系结构
        4.2.2 COM+特性
    4.3 COM+在水资源配置子系统中的应用
        4.3.1 区域水资源配置系统分解
        4.3.1.1 组件设计
        4.3.1.2 系统分解
        4.3.2 WRSCOM+服务组件
        4.3.2.1 需水预测计算原理
        4.3.2.2 可供水量计算
        4.3.2.3 水资源供需分析
        4.3.2.4 配置方案
    4.4 区域水资源配置子系统实现
        4.4.1 WRSCOM+组件安装
        4.4.2 区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实现
    4.5小结
第五章 水资源配置系统中的远程会商
    5.1 Winsock技术
        5.1.1 Winsock概述
        5.1.2 Winsock工作原理
    5.2 远程交互会商系统
        5.2.1 系统概述
        5.2.1 客户端
        5.2.2 服务器端
        5.2.3 基本原则
        5.2.3.1 会商原则
        5.2.3.2 通信原则
    5.3 会商子系统实现
    5.4 小结
第六章 应用实例
    6.1 研究区概况
    6.2 系统概化及其计算条件
        6.2.1 计算范围
        6.2.2 水资源分区
        6.2.3 系统概化
        6.2.4 计算条件
    6.3 B/S模式山东省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GIS: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服务
        1.1.2 应用需求是GIS发展的源动力
        1.1.3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GIS发展的导引力量
    1.2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概论
    2.1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1 地理信息的分布性
        2.1.2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3 基于模型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分析
    2.2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1 ISO/TC211服务体系
        2.2.2 两种重要的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3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架构
    2.3 服务走向动态的力量源泉:XML
        2.3.1 XML概述
        2.3.2 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M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应用
    3.1 组件概述
        3.1.1 组件的定义
        3.1.2 方法、属性和事件
    3.2 ArcObjects组件库
        3.2.1 理解COM
        3.2.2 ArcObjects组件库简介
    3.3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应用开发方法
        3.3.1 ArcObjects OMD解读
        3.3.2 ArcObjects的开发方法
        3.3.3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取
    3.4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3.4.1 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
        3.4.2 数据结构设计
        3.4.3 模块详细设计
        3.4.4 应用实例—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态服务体系中的网络地图服务
    4.1 传统WebGIS技术的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1.1 WebGIS体系结构和特点
        4.1.2 WebGIS运行机制
        4.1.3 传统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2 基于ArcIMS 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
        4.2.1 ArcIMS请求/响应模型
        4.2.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流程
        4.2.3 基于HTML/JavaScript的HTML客户端开发
        4.2.4 服务性能优化与局限性分析
        4.2.5 基于JavaScript的客户端标注功能扩展
        4.2.6 ArcIMS栅格地图服务的服务器端组件
    4.3 网络地图服务应用快速开发方法研究
        4.3.1 什么是ASP.Net服务器控件
        4.3.2 服务器控件的创建和设计时支持
        4.3.3 ArcIMS服务器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4.4 地理信息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
        4.4.1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模式
        4.4.2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原型
        4.4.3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实现
    4.5 基于SVG的矢量网络地图服务
        4.5.1 SVG概述
        4.5.2 SVG与地理空间数据组织
        4.5.3 基于SVG的地图符号描述模型
        4.5.4 基于DOM和JavaScript的SVG地图交互
        4.5.6 基于SVG模板的网络地图服务原型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相关技术研究
    5.1 OGC的地理空间互操作框架
    5.2 基于GML的地理信息互操作
        5.2.1 GML的发展现状
        5.2.2 GML的空间数据模型
        5.2.3 GML的特性与地理信息互操作
    5.3 基于OGC地理信息服务实施规范的服务互操作
        5.3.1 OGC Web服务实施规范概述
        5.3.2 服务的HTTP请求和响应规则
        5.3.3 基于OGC Web服务规范的服务互操作模式
        5.3.4 基于OGC Web服务的服务互操作实践
        5.3.5 总结与分析
    5.4 基于SOAP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5.4.1 Web服务的实现机制与性能分析
        5.4.2 使用COM对象发布Web服务
        5.4.3 基于ArcGIS Server的GIS Web服务开发
        5.4.4 总结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四、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合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D]. 马鹏淘.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D]. 李备鑫. 南昌大学, 2020(01)
  • [3]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D]. 陈思红.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4]基于WEB的煤矿井下瓦斯网络监测系统的研究[D]. 李健. 西安科技大学, 2019(10)
  • [5]采掘运装备CAD集成设计系统研究[D]. 郇峰.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1)
  • [6]基于Web的矿井提升机关键零部件CAD/CAE集成系统[D]. 李建洋.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1)
  • [7]基于组件冲裁模CAD/CAM系统开发与研究[D]. 史亭亭. 扬州大学, 2009(12)
  • [8]基于COM+技术的商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罗海波. 中南大学, 2007(06)
  • [9]基于B/S模式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研究[D]. 吴善锋. 河海大学, 2006(09)
  • [10]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D]. 吴功和.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基于ASP支持的COM组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