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论文文献综述)
殷双喜[1](2021)在《国家记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创作》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雕塑史的重要主体,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性雕塑与主题性创作反映了新中国雕塑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政策与方针的指导下,自觉地将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表现工农兵相结合,同时,以雕塑的形象建构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本文梳理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创作的发展历程、重要的雕塑家和代表性的作品,讨论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勾勒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创作的基本轮廓,认为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创作是建构国家记忆,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项祎[2](2021)在《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文中研究表明王子云先生是我国倡导西北艺术文物考古第一人。由他发起并建议当时国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中国首个官方艺术文物考古团体: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所以说,他是中国美术考古事业的拓荒者;同时他也是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的先行者,是提议建立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人。他也是中国编写中国雕塑艺术通史的第一人,经三十年不懈努力终成不朽着作《中国雕塑艺术史》!本文分五部分论述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首先论述王子云先生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背景,既是概述王子云先生的学术转折也是对于他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背景和目的的一种分析。首先王子云先生是从新文化运动思潮中走出的具有求变思想的艺术青年,他是艺术实践者出身,经历过私塾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学习、西画学习,到欧洲又学习了雕塑艺术。在海外游学的经历使他具备了中西视野,也了解到民族艺术文化遗存流失海外的现状。同时王子云先生在开始对中国古代雕塑研究是处于国难当头时期的一种文化自觉,对于中国古代民族艺术的一种保护和调查的一种文化责任。为此他呈书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办的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一大壮举,这个历时四年跨越五省的考察团对于民族文化调查保护艺术遗存意义重大,对于那些至今已经无存的艺术文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也是王子云先生考察研究的巨大成就。进入到雕塑史研究的考察部分,同时也是王子云先生考察研究思想体系的一个形成过程。王子云先生在考察中的考察方法既具有他自身的审美解读,也有结合田野考察的方法和文化比较学的眼光,他的考察方法除了对于艺术文物的测量、记录、拍摄,还采用了临摹、速写、拓印、模铸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王子云先生整体性的考察意识下所产生的独一无二的绘制全景图像的研究方法,既在整体上将大型美术遗迹的全貌予以展现,同时在局部上将差异也予以体现,同时他将大型美术遗迹的时代特性定格在了他考察的时代。全景图像既能转化为将300华里的唐陵尽收一图,也能将东西长1680米的莫高窟绘于一卷,将这种大景观大气氛展现出来,开全景美术遗迹考察研究方法的先河。王子云先生的全景图绘制不仅使用了美术写生的这种方式,同时也借助了测绘测量的方式来予以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王子云先生所采用的C编号与石彰如先生所采用的C编号是完全相同的,仅是对于耳洞没有呈现。王子云先生在敦煌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王子云先生最早向国民政府提出申请建立敦煌研究院,使得敦煌莫高窟这个文化宝库结束了百年来遭受劫掠盗抢的状况,收归由国家管理。我在重走王子云先生考察之路的过程中,对王子云先生考察的部分古代雕塑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2019年对克孜尔石窟的实地考察,寻找全图角度拍摄。许多珍贵遗迹正是由王子云先生当时的记录,我们今天才得以了解,如:唐定陵因受时代破坏大量石刻已无存,王子云的唐定陵照片和图像绘制成为了后人研究的珍贵资料。进入到论述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同时也是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精神核心和学术理念的建立,他的研究方法具有其个人特色,因为他的所有研究都是立足于它的实际考察所获得的一手资料之上的,他将散落在中国大地的雕塑遗存进行分期、风格归纳,以及分类研究。以借鉴西方雕塑史研究的方法来选择研究材料。研究视野上将“雕”和“塑”的艺术遗存都归纳到雕塑艺术范畴中,雕就是只要是经过刀工雕琢的这种艺术,比如说线刻画、画像石、石刻线画,以及塑造成型的一些有起伏造型的艺术,比如说瓦当艺术都归纳在了雕塑艺术中,拓宽了雕塑研究的视野,将民间的这种艺术品和官方的艺术品都放在了一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同时王子云先生的中国雕塑史研究是多层面的,对于雕塑的技法层面、表现层面、立意层面都分别做了研究。将中国传统美术史中被忽略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绘画、书法等作审美对应,使雕塑艺术获得同等的学术地位。我们通过对王子云先生对中国雕塑史观点的梳理,发现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起源做了这种认识和判断,对于中国古代雕塑本土化民族化的节点做了一个梳理,同时很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古代雕塑所受的各方面的外来影响做了深入的剖析。第三章最后谈到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贡献,首先是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奠基性贡献,有了王子云先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研究框架,后继者可以延续雕塑史的研究工作,同时王子云先生提升了中国古代雕塑的学术地位,开辟了中国雕塑研究的理论体系,不仅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等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精神建立了一种审美共鸣,最终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做到一个理论化的评述,形成了他的不朽之作《中国雕塑艺术史》。本文谈到王子云先生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研究影响多个学科,他的考察践行影响到中国美术考古学科的建立。他的美术史研究方式推动了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同时,王子云先生的着作以及他的考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美术教育,特别是中国雕塑教育。最后部分谈到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的当代延伸,虽然王子云先生离开我们已有近三十年,但王子云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及研讨陆续在开展中,有西安美术学院的“纪念王子云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广东美术馆“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60周年(1940—1945年)纪念展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云开华藏——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王子云作品及文献展”以及西安美术学院的“王子云艺术奖”和王子云艺术研究院,继承和发扬王子云先生的学术精神,同时也是对进一步推进王子云学术研究搭建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总结王子云先生对中国雕塑艺术研究的成就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王子云先生对于中国雕塑艺术实物遗存的考察调查以及保护的成就,这使得这些之前没有进入中国古代文人视野的雕塑艺术,获得了学术地位,获得了保护,获得了认识,第二大方面就是王子云先生中国雕塑艺术大脸谱的谱写和构建成就。时至今日,虽然很多学者一直在呼吁重视中国雕塑史学这个学科。从今天的各种着作和研究成果来看,王子云先生对中国古代雕塑史的研究仍是最为系统全面的学术成果。
王文娟[3](2021)在《再论《收租院》群雕原作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收租院》群雕版本一和版本六的信息在展览传播中存在混淆,导致版本一的史料错误和研究的失真。本文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研究,对版本一中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的存在、出处、特点和价值等进行论证。
熊冰雪,程洁[4](2021)在《八大美院校考信息一览表(2021年)》文中研究表明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5](2020)在《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第十二届“王子云艺术奖”揭晓》文中研究指明第十二届"王子云艺术奖"于2020年11月25日在西安美术学院评选完成,并于近日举办线上获奖作品展览。本届"王子云艺术奖"面向全国高等艺术院校2020年雕塑艺术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参评项目为雕塑专业毕业创作及美术学雕塑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设立奖项为"王子云艺术奖""王子云艺术奖"优秀奖与"王子云艺术奖"入围奖三个层面。采取专家推荐入围与评委会终评入选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作品组与论文组进行评选。
杜英奇[6](2020)在《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奴愤》的创作始于1974年,它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家远赴西藏革命展览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以及展览馆的工作人员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综合性作品,它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首先梳理了《农奴愤》创作的来龙去脉,以及雕塑文本与西藏封建农奴制历史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家致力于在创作中完成三个方面的建构——创作方法、创作队伍、创作母题。然后深入分析作品艺术本体语言的价值,发现《农奴愤》并不只是一组单一的泥塑作品,而是集合了多种艺术媒介的综合性作品,并与中央大厅的油画以及展览中另外两组大型雕塑之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叙事、象征体系。最后笔者从创作方法入手,以雕塑专业从业者的角度试图穿越历史原境,梳理《农奴愤》雕塑组在西藏的重要探索,总结《农奴愤》创作中的历史经验,并以此反思《农奴愤》的创作对后来学院中雕塑创作和雕塑教育的影响。
陈颖婷[7](2020)在《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模式探讨 ——以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美术馆为例》文中认为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美术馆依托高校丰富的资源,服务于高校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校美术馆与社会公共美术馆的区别是什么?高校美术馆如何更有效地履行为高等教育和科研服务这一最基本的职能?高校美术馆如何与高校教学更积极地结合?本文分为六章。第一、二章梳理博物馆、学校与高校美术馆的历史关系,明确高校美术馆的使命和责任,剖析中国高校美术馆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类比分析高校美术馆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第三章分析在新语境中的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前提。第四、五章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在高校美术馆的学习体验和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六种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模式的特点,通过国外高校美术馆的案例探讨深化教学结合的可能性,并总结教学结合状态的内涵。最后,基于当下中国的高校美术馆和高校教学结合的互动状态仍为初级的单向的现状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和思考。
苇子[8](2020)在《国之大匠——龙德辉 艺术创作首先要让人民大众看得懂——着名雕塑家、川美教授龙德辉先生专访》文中认为龙德辉,男,生于1932年8月,四川达州人,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雕塑壁画艺术总公司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暨重庆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老教授协会四川美术学院分会会长,四川美术学院退休委员会主任。
龙兴语[9](2020)在《另一种“现实”—以《全家福》为例》文中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起,后现代艺术思潮涌入,在后现代语境下,传统审美经验对于雕塑艺术的意义诠释渐渐失效,雕塑艺术的演绎方式变的越来越脱离传统审美经验的范畴。当雕塑艺术作品不再尘封于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也不再只是被定义为具体的实物,而是将其逐渐转变成为一个有公众参与具有协商意义的事件时,它排除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与崇高性,相反,它更加强调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贴近,“社会雕塑”的概念似乎有了更加具体的表现。从雕塑本身的发展来看,在当下雕塑艺术不再只是关注材料、空间、时间、技术的基本问题,在参与式艺术这一具有参与性质、协商性质、和公共性质的审美范畴中,雕塑的场域有了扩张。而过程性又使得雕塑的展现形式以事件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不仅让人们能够了解艺术发生的源始,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也为人们了解艺术提供了另一种展示方式。站在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艺术创作从对宏大叙事的热衷转到了微观生活现场的把握。艺术家此时不再上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着和对艺术作品版权的唯一持有者,对微观的日常生活敏感度不仅会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源泉,也不断让艺术家在“如何让艺术回归大众?”的问题上有更深的思考和更完整的解读艺术和人们日常的关系。将研究具有意义的创作方法贯穿在雕塑以事件形式展开的整个过程中,是艺术对社会问题的提出更为严谨的体现,这也让笔者从以往只关注雕塑创作自身的逻辑意义的层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笔者试图通过将笔者的相关作品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其创作中以《全家福》为重点分析讨论雕塑作品在进行在地性创作中,对雕塑语言的引申探究。通过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现场,与不同身份的参与者进行对话、协商再到合作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并将具有研究性质的创作过程作为雕塑在行动过程中的内在特点,这不仅回答了“艺术如何回归大众?”在现代艺术遗留的问题,也是笔者讨论雕塑在参与式艺术中所显现出来的对其本身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扩展和更新作出自己的思考的原因。
王中亮[10](2020)在《王子云学术成果对新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上半叶留法归来的王子云将艺术视角转向了中国艺术文物,1940年秋天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并任命王子云为团长,深入我国西北地区探寻古代艺术文物遗存,并重点考察了散落在田间荒草、石窟庙宇中的古代雕塑遗存。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活动之后王子云又多次参加艺术文物考察并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为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大量理论成果和研究资料。王子云在古代雕塑艺术上面的专注,影响着中国雕塑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自王子云与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完成西安唐陵雕塑考察之后,此活动及其成果引起了中国文化圈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讨论中国文物艺术的学术价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批留法的老一辈雕塑家如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人甚至带头临摹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将古代雕塑艺术引入雕塑教学中去。在当下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在雕塑教学上都在倡导改革,但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那就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研习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在西安美术学院,古代雕塑临摹成为雕塑系的特色课程。在这样文化高度自觉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感谢先贤,感谢像王子云先生这样的大家所做的巨大贡献。站在王子云先生的肩膀上我国的雕塑教育发展有了我们自己的基础和落脚点。重新在历史的线索中寻找王子云的艺术足迹,将他当年的考察活动联系到中国雕塑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自己重新认识和思考当下的雕塑艺术之路,同时希望这样的思考能对我的雕塑创作方向有所指引。
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记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纪念碑雕塑 |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 |
(二)新中国纪念性雕塑创作的热潮 |
1. 锦州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
2. 大连苏军烈士纪念碑 |
3. 旅顺中苏友谊纪念碑 |
4. 朝鲜志愿军纪念碑 |
5. 哈尔滨防洪纪念碑 |
6. 淮海战役纪念塔 |
二、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的纪念性雕塑 |
(一)50年代“十大建筑”雕塑 |
(二)60年代的《收租院》群雕 |
三、60年代至70年代的纪念性雕塑 |
(一)大型纪念性群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 |
(二)《农奴愤》 |
(三)毛主席纪念堂群雕 |
四、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雕塑中的纪念性雕塑创作 |
(一)中国雕塑的第三次创作高潮 |
(二)抗日战争纪念群雕 |
五、21世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
(2)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学术界对王子云先生历史贡献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
一、关于王子云的重点文献综述 |
二、对王子云学术研究的角度 |
第二节 本文题旨思路、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
一、题旨思路与研究内容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一章 从实践到研究——王子云从事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转折 |
第一节 王子云研究雕塑艺术的基本历程 |
一、从学习到执教 |
二、从悠游到探究 |
三、从笔记到着述 |
第二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思想的发轫 |
一、王子云学术研究的基点 |
二、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学术思想的建构 |
三、王子云教育背景在雕塑史研究中的作用 |
四、自动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 |
第二章 从长安到雅典——王子云中国雕塑考察研究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王子云全景式考察研究的整体性考察意识 |
一、风格独创的大型美术古迹全景式绘制的研究方法 |
二、考察中的全景图像绘制举例 |
三、绘制全景图像方法的践行成果及成果 |
第二节 王子云考察研究整体性考证方法 |
一、甘肃敦煌莫高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
二、新疆克孜尔石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
三、甘肃麦积山石窟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
四、陕西汉唐陵墓整体性研究的考证方法 |
五、王子云对古代遗迹整体性全景研究途径的意义 |
第三节 立足于中西比较体系的考察研究方法 |
一、王子云独具文化比较的学术眼光 |
二、对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中的审美解读 |
三、王子云对中国古代雕塑独具卓识的考察研究结论 |
第四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中的田野调查的体系建构 |
一、考察中实物与理论的互证体系 |
二、理论与考察实践中所构建的互涉体系 |
三、学术研究资料收集的多样化体系 |
第五节 王子云中国古代雕塑考察成果和成就 |
一、王子云考察发掘、发现成果述略 |
二、王子云促成完善西北文物系统的积累和研究 |
三、王子云唤起国人对艺术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
第三章 从重构到重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研究的核心理念 |
第一节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视角 |
一、梳理中国雕塑史的发展线索 |
二、王子云在中国雕塑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梳理 |
第二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中的审美视角 |
一、王子云雕塑美学观的中国古代雕塑多层面研究 |
二、王子云寻求中国雕塑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对应 |
第三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中的学术观点梳理 |
一、对中国雕塑艺术起源和发展节点的认识 |
二、对中国雕塑艺术本土化、民族化节点的辨析 |
三、对中国雕塑艺术所受到外来影响的剖析 |
第四节 王子云中国古代雕塑史研究的学术贡献 |
一、王子云对中国雕塑史中重点史迹的研究贡献 |
二、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在中国传统美术史视野下的学术贡献 |
三、王子云雕塑史研究在现代美术史视野下的学术贡献 |
第四章 从感性到理性——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的延伸 |
第一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美术考古 |
一、王子云的考察践行结果对中国美术考古的影响 |
二、王子云与美术考古新学科创立的关系 |
第二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学 |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现代转型 |
二、王子云拓宽了中国美术史学学术视野的认识论启示 |
三、王子云雕塑史研究方法对现代美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
第三节 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开辟了美术考古与美术教育研究 |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 |
第五章 从自觉梳理到弘扬光大——研究王子云中国雕塑史学术成果的当代意义 |
第一节 王子云雕塑史研究的学术高度 |
一、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中挖掘本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二、王子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雕塑研究的学术落脚点 |
三、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与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的关系 |
第二节 王子云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 |
一、《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学术价值 |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及其他理论着作综述 |
三、王子云对中国古代雕塑所处环境和民俗写生作品举要 |
第三节 对王子云先生学术成就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
一、王子云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及研讨概述 |
二、王子云雕塑史学术研究的后继效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王子云着述一览表 |
王子云学术年表 |
附表1 敦煌莫高窟考察及洞窟编号一览表 |
附表2 四川重庆地区汉阙研究对比表 |
附表3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汉唐陵墓考察成果表 |
致谢 |
(3)再论《收租院》群雕原作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版本一雕塑语言的诸多评论 |
二、版本一的中国民间泥塑的造型语言及其在版本六中的消失 |
三、版本一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的出处 |
四、版本一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的特点与价值 |
第一,“线”与“体”的结合,衣冠整齐的反面人物最具代表性。 |
第二,“浮雕”“阴刻线”与“圆雕”的结合,以衣衫褴褛的正面人物最具代表性。 |
第三,“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结合。 |
结 论 |
(4)八大美院校考信息一览表(2021年)(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6)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农奴愤》的创作与探索 |
第一节 历史机遇与藏地实践 |
第二节 雕塑的文本与母题 |
第三节 雕塑家群体与创作 |
第二章 综合性艺术语言的创造 |
第一节 高原的革命场域 |
第二节 现实与浪漫的交响 |
第三节 多维度艺术综合体 |
第三章 《农奴愤》创作中的方法与经验 |
第一节 从采风到创作的实践与传承 |
第二节 集体的塑造 |
第三节 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模式探讨 ——以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美术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校美术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高校美术馆的发展历史 |
第二节 中国高校美术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二章 高校美术馆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在博物馆行业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 高校美术馆教育的特点 |
第三节 高校美术馆的教育功能 |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前提 |
第一节 面向未来的人才能力要求 |
第二节 通过美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
第三节 高校美术馆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
第四章 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调研与分析 |
第一节 调研对象选定因素 |
第二节 基于问题的调研与分析 |
第五章 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模式与内涵 |
第一节 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模式 |
第二节 深挖教学结合的可能性 |
第三节 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的内涵 |
第六章 基于现状与问题的建议 |
第四节 现状与问题 |
第五节 解决问题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8)国之大匠——龙德辉 艺术创作首先要让人民大众看得懂——着名雕塑家、川美教授龙德辉先生专访(论文提纲范文)
蟾宫折桂,名字念了整整一天 |
大匠之风,赴京创作农民领袖 |
经久不衰写实艺术更受欢迎 |
(9)另一种“现实”—以《全家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全家福》创作背景 |
1.2 《全家福》介绍 |
1.3 《全家福》与其相关艺术项目研究意义 |
第2章 雕塑进入生活现场的特征 |
2.1 特定场域的特定显现 |
2.1.1 雕塑在地创作的空间特殊性 |
2.1.2 行动过程成为雕塑媒介的可能性 |
2.1.3 参与者身份的转换 |
2.2 基于现实之上的另一种“现实” |
2.2.1 打破生活规律 |
2.2.2 对过去事件的另一种再现形式 |
2.2.3 现实事物属性的变化 |
第3章 我的创作实践及相关作品 |
3.1 创作的脉络及思路的发展 |
3.2 相关作品论述 |
3.2.1 相关作品实践 |
3.2.2 毕业创作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10)王子云学术成果对新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王子云学术思想对现代产生的影响 |
第一节 概述王子云艺术思想的产生和贡献 |
第二节 王子云艺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三节 留法时期王子云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关注 |
第二章 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考察的时代意义 |
第一节 在战乱中组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
第二节 王子云在西安碑林中的发现及其影响 |
第三节 王子云在甘肃敦煌期间的成果及其影响 |
第四节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着重考察唐陵雕塑及其影响 |
第三章 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考察活动的学术价值 |
第一节 王子云的考察成果被新中国文化圈重视并形成审美导向 |
第二节 新中国之后王子云将艺术文物考察转向佛教雕塑 |
第三节 为西北艺术学院教学建设进行艺术文物考察 |
第四章 王子云中国古代雕塑研究成果对新中国雕塑教学的影响 |
第一节 在新中国的雕塑教育中看王子云的贡献 |
第二节 王子云古代雕塑艺术研究成果 |
第三节 各大美院雕塑课程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具体引入情况 |
第四节 王子云学术成果在当代雕塑教学中的运用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记忆:新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创作[J]. 殷双喜. 美术, 2021(08)
- [2]论王子云中国雕塑史研究的历史贡献[D]. 项祎. 西安美术学院, 2021(12)
- [3]再论《收租院》群雕原作的中国民间泥塑造型语言[J]. 王文娟. 艺术评论, 2021(05)
- [4]八大美院校考信息一览表(2021年)[J]. 熊冰雪,程洁.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Z1)
- [5]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第十二届“王子云艺术奖”揭晓[J].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雕塑, 2020(06)
- [6]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D]. 杜英奇.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7]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模式探讨 ——以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美术馆为例[D]. 陈颖婷.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8]国之大匠——龙德辉 艺术创作首先要让人民大众看得懂——着名雕塑家、川美教授龙德辉先生专访[J]. 苇子. 雕塑, 2020(02)
- [9]另一种“现实”—以《全家福》为例[D]. 龙兴语. 四川美术学院, 2020(03)
- [10]王子云学术成果对新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D]. 王中亮. 西安美术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