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 和胆固醇流出

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 和胆固醇流出

一、ATP结合盒转运子A1与胆固醇外流(论文文献综述)

滕文静[1](2021)在《MKP7促进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和焦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由动脉血管内脂质积聚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是参与其进展的主要免疫细胞。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胆固醇酯化反应将ox-LDL转化为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外排反应将FC排出。当巨噬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时,过多的脂质堆积在细胞内并形成大量脂滴,导致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聚集及大量死亡促进斑块形成,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症小体诱发的促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研究发现,在巨噬细胞中,ox-LDL可激活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焦亡通路,诱导巨噬细胞焦亡。在AS的早期,主动脉中巨噬细胞焦亡可能进一步促进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进而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随着疾病的进展,在AS晚期巨噬细胞焦亡可能加速坏死核心形成并引起斑块失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7(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s 7,MKP7)属于MKP家族,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期研究报道内皮细胞中MKP7过表达可促进AS进展。然而,巨噬细胞中的MKP7在AS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实验目的: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上调或抑制MKP7表达,探究MKP7在巨噬细胞泡沫化和焦亡中的作用。实验方法:1、为了确定ox-LDL处理RAW264.7细胞的最佳浓度,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0、25、50、75、100μg/m L)ox-LDL处理RAW264.7细胞24 h,用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生存活力,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KP7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MKP7蛋白表达最高时ox-LDL的浓度处理RAW264.7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KP7蛋白的表达,以确定处理时间。2、用pRM02和pRM02-MKP7质粒分别转染RAW264.7细胞,构建MKP7稳定过表达巨噬细胞系(RAW-MKP7,对照细胞为RAW-PR);或用抑制MKP7表达的慢病毒(Lenti-sh MKP7,其对照病毒为Lenti-SC)感染RAW264.7细胞24 h,加入ox-LDL诱导巨噬细胞24 h,使用油红O染色法观测细胞内脂滴含量;采用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内TC、FC、胆固醇酯(CE)浓度,从而评估细胞内脂质代谢情况;并通过q PCR法检测胆固醇酯化反应关键酶ACAT1、水解反应关键酶n CEH、胆固醇外排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以及清道夫受体CD36、SR-AI、LOX-1的转录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清道夫受体CD36、SR-AI、SR-B1蛋白表达;抑制MKP7表达时,使用Dil-ox-LDL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以分析MKP7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使用Transwell法检测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用Lenti-SC和Lenti-sh MKP7分别感染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用ox-LDL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36、SR-AI表达情况;使用Dil-ox-LDL处理检测细胞吞噬功能变化。3、在过表达(感染表达MKP7逆转录病毒Retro-MKP7,其对照病毒为Retro-PLN)或抑制表达(感染Lenti-SC和Lenti-sh MKP7慢病毒)MKP7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用ox-LDL诱导24 h后,采用LDH检测试剂盒检测LDH的释放;使用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生成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结果与分析:1、ox-LDL抑制RAW264.7细胞活力并调节MKP7表达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中细胞的存活能力均显着降低(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KP7的表达量随着ox-LDL浓度升高而增加,在50μg/m L ox-LDL处理时达到顶峰,随后下降;用50μg/m L ox-LDL处理RAW264.7细胞不同时间后,发现在24 h时MKP7的表达最高。基于以上结果,我们选取50μg/m 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24 h进行后续实验。2、MKP7促进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ox-LDL诱导RAW264.7细胞后细胞内脂滴含量明显增加(P<0.01),抑制MKP7表达可减少ox-LDL诱导的脂质沉积,而MKP7过表达可进一步促进ox-LDL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沉积。细胞内TC、FC、CE含量检测显示干扰MKP7表达则抑制了ox-LDL诱导的细胞内TC、CE浓度增加(P<0.01)和FC浓度降低(P<0.01),而MKP7过表达进一步促进ox-LDL诱导的TC、CE、FC浓度变化。随后,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探究MKP7在泡沫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q PCR结果显示,ox-LDL处理组中胆固醇酯化反应关键酶ACAT1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胆固醇水解关键酶n CEH、胆固醇外流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的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干扰MKP7表达则抑制了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P<0.05),过表达MKP7则进一步促进了ACAT1表达上调(P<0.05),n CEH、ABCA1和ABCG1表达降低(P<0.01)。以上结果表明MKP7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化、水解和外排参与泡沫细胞形成。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究了MKP7是否参与巨噬细胞摄取ox-LDL的过程。q PCR结果显示,ox-LDL诱导组中清道夫受体CD36、SR-AI、LOX-1的m 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干扰MKP7表达则抑制了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P<0.05),MKP7过表达进一步促进了清道夫受体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抑制MKP7表达后清道夫受体CD36、SR-AI、SR-B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而MKP7过表达时则进一步促进了ox-LDL诱导的清道夫受体表达增加(P<0.05)。巨噬细胞亦可通过吞噬作用摄取ox-LDL,随后我们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采用50μg/m L Dil-ox-LDL处理RAW264.7细胞6 h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il-ox-LDL处理组中红色荧光细胞数明显增加,干扰MKP7表达后其数量显着降低。Transwell结果显示,ox-LDL处理RAW264.7细胞后,其迁移能力减弱,抑制MKP7表达则改善了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减弱,而MKP7过表达后巨噬细胞迁移能力进一步减弱。本实验在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沉默MKP7表达后检测CD36、SR-AI蛋白表达和Dil-ox-LDL摄取情况,结果与RAW264.7细胞中结果一致。3、MKP7促进原代巨噬细胞焦亡LDH活性检测结果显示,ox-LDL诱导组细胞的LDH释放量显着增加(P<0.01),干扰MKP7表达显着抑制细胞释放LDH(P<0.01),而MKP7过表达则进一步促进了LDH的释放(P<0.01)。ROS结果显示,ox-LDL处理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内ROS生成显着升高(P<0.01),抑制MKP7表达后细胞内ROS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MKP7过表达则进一步促进ox-LDL诱导的ROS生成增加(P<0.01)。本实验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探究MKP7在原代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组中NLRP3、ASC、Caspase1剪切体、IL-1β成熟体和GSDMD剪切体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抑制MKP7表达后,ox-LDL诱导组中NLRP3、ASC、Caspase1剪切体、IL-1β成熟体和GSDMD剪切体的表达水平急剧下降(P<0.05)。而MKP7过表达后NLRP3介导的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的焦亡通路的活化进一步被促进(P<0.05),表明MKP7促进巨噬细胞焦亡。结论:1、MKP7可通过促进清道夫受体表达、胆固醇酯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和抑制胆固醇水解、胆固醇外流,进而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2、MKP7可促进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

岳云飞[2](2021)在《GLP-1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基因ABCA1、ABCG1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能否通过升高ABCA1、ABCG1的表达情况来实现胆固醇的逆转运,降低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蓄积,最终减少高脂饲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方法:(1)将6-8周龄的雄性ApoE-/-敲除的实验小鼠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普通饲养)、实验组(高脂饲养)、GLP-1激动组(高脂饲养+GLP-1药物注射)、GLP-1抑制组(高脂饲养+GLP-1药物注射+Exendin(9-39));通过HE染色以及油红O染色来观察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ABCA1、ABCGA的表达情况;(2)将小鼠来源的RAW264.7巨噬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浓度GLP-1(0、1.5、3、5、10nmol/L)激动组、GLP-1抑制组,并通过PCR、WB、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细胞内ABCA1、ABCG1 m RNA、蛋白、TC、FC、CE的水平。结果:(1)动物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斑块面积明显增多(P<0.05),ABCA1、ABCG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实验组比较,GLP-1激动组斑块面积显着降低(P<0.05),ABCA1、ABCG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GLP-1激动组比较,GLP-1抑制组斑块面积显着升高(P<0.05),ABCA1、ABCG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2)细胞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BCA1、ABCG1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TC、FC、CE的含量显着提高(P<0.05);与实验组比较,GLP-1激动组ABCA1、ABCG1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TC、FC、CE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GLP-1激动组比较,GLP-1抑制组ABCA1、ABCG1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TC、FC、CE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在动物水平上:GLP-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BCA1、ABCG1的表达量,从而减少高脂饲养的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的面积,实现主动脉斑块的逆转运。在细胞水平上:ABCA1、ABCG1的表达水平能够在GLP-1的影响下显着升高,并且在GPL-1的间接影响下,细胞内胆固醇的水平也会有所下降,使得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这一过程受到抑制。

李跃艳[3](2020)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状态中。CVD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等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已经严重降低了CVD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CVD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导致CVD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几乎所有CHD的共同土壤,也是CHD重要的病理学基础和特征。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清楚,遗传、环境、应激、脂代谢紊乱和感染等诸多因素均涉及到其发病机制。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理,寻找防治AS的新靶点,对CVD的防治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泡沫细胞(foam cells)的产生是AS早期的重要的病理特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巨噬细胞,在血管内膜下过量地吞噬脂蛋白源性的胆固醇,特别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导致脂质在巨噬细胞和VSMC内大量堆积,进而细胞泡沫化。LDL主要被巨噬细胞和VSMC膜上的CD36和SR-A等受体识别并大量无限制的摄取。摄取后的脂质可被巨噬细胞和VSMC代谢降解并将他们转运到细胞外,转运到肝脏,最终由肝脏分泌胆汁的形式排到肠道,从而达到抗AS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为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巨噬细胞和VSMC的RCT主要有3条途径,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I,SR-B1)。RCT的异常是泡沫细胞产生及最后AS形成的重要原因。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甲基化酶,主要参与蛋白质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目前已经发现有9种PRMTs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表达,而PRMT2是PRMTs的重要家族成员之一。PRMT2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心脏、血管、卵巢、乳腺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PRMT2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RNA的代谢过程,通过甲基化组蛋白,作为共激活因子,与多种核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与非糖尿病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单核细胞中PRMT2表达降低,在高血糖条件下PRMT2的表达下调。敲除小鼠PRMT2基因后,小鼠的原代骨髓源性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显着下调,而ABCA1介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也显着减少。这些研究也表明PRMT2可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RCT,进而可能会影响泡沫细胞的产生,因此PRMT2可能是抗AS的潜在靶点,具有抗AS的作用。但是PRMT2的抗AS作用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其详细的机制也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从CHD的临床病例中探讨血清PRMT2的水平与CHD的关系,进一步在体内的实验中观察高表达PRMT2对apo E-/-小鼠的高脂诱导的AS形成以及泡沫细胞中RCT的关键蛋白ABCA1、ABCG1和SR-B1及胆固醇摄取关键蛋白SR-A1和CD36表达的影响,阐明PRMT2抗AS的可能机制。第一章血清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浓度与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浓度与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CHD的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的CHD组为在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而确诊为CHD的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而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患者110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资料。收集患者和志愿者的血液标本,检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PRMT2浓度。对CHD患者血清PRMT2浓度与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CHD的病变程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人群和CHD组的患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人所占百分率、男性所占百分率以及心率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患者有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所占百分率均显着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浓度均显着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PRMT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与患者的BMI、血清TG、血清TC和血清LDL-C浓度等CHD的经典危险因素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均P<0.05),而与血清HDL-C的浓度呈现显着的正相关(P<0.05),与DBP、SBP和FBG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4.CHD患者血清PRMT2浓度与CHD的Gensini积分呈现显着负相关(r=-0.63,P<0.05);随着患者的Gensini积分的增加,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CHD的血清PRMT2浓度的降低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OR=0.51,95%CI:0.28~0.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高血压、血脂水平的异常和2型糖尿病等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和性别以后,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CHD的发生风险降低36%(OR=0.47,95%CI:0.37~0.83,P<0.05)。小结: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的降低与CHD发生风险的增加呈现独立相关性,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与CH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血清的PRMT2浓度有望成为CHD的风险评估和冠脉病变程度评估的指标。第二章PRMT2对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目的:观察高表达PRMT2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并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高表达PRMT2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和对照慢病毒载体GV492分别转染RAW264.7巨噬细胞,用4.0μg/m L嘌呤霉素处理巨噬细胞4周,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建立稳定高表达PRMT2的巨噬细胞株。2.用ox-LDL(50μg/m L)处理巨噬细胞48 h,诱导细胞产生泡沫化。3.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ox-LDL组、空载体组、高表达PRMT2组、空载体+ox-LDL组、高表达PRMT2+ox-LDL组。4.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和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的水平,用[3H]标记的胆固醇检测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率。5.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中PRMT2 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1、CD36和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ox-LDL组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空载体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组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LDL组和空载体+ox-LDL组的巨噬细胞中均发现有大量的脂滴存在,而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减少,荷脂情况明显减轻。4.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中的TC、FC、CE和CE/TC水平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率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中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PRMT2+ox-LDL组与空载体+ox-LDL组巨噬细胞中ABCG1、CD36、SR-A1的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结:高表达PRMT2抑制了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其介导的胆固醇的流出有关。第三章PRMT2对apo E-/-小鼠AS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目的:探讨高表达PRMT2对Apo E-/-小鼠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1.雄性Apo E-/-小鼠,10周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n=10)。AS组: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AS+空载体组:转染慢病毒载体GV492 24 h后,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在第一次注射慢病毒载体GV492后14天,第二次尾静脉注射慢病毒载体GV492。AS+PRMT2组:转染PRMT2高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 24 h后,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在第一次注射LV-PRMT2慢病毒载体后的第14天,第二次尾静脉注射LV-PRMT2慢病毒载体。2.到达实验终点,将小鼠麻醉固定,通过心脏放血处死动物,收集其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中TG、TC、HDL-C和LDL-C的水平。3.收集并培养Apo E-/-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通过[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其胆固醇的流出率。4.取Apo 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作连续冰冻切片,进行主动脉窦的油红O染色、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窦的AS形态学变化。5.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w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的主动脉组织和腹腔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w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的血管组织和PM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清道夫受体B1(scavenger receptor B1,SR-B1)、清道夫受体A1(scavenger receptor B1,SR-A1)和CD36蛋白的表达。结果:1.构建PRMT2高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对照载体是慢病毒载体GV492。2.第一次慢病毒载体尾静脉注射后从第3天开始一直到实验结束的第84天小鼠PM中PRMT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没有注射病毒时(0天)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均显着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AS+空载体组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中PRMT2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着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4)。而AS+空载体组和AS对照组比较小鼠主动脉中PRMT2m 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显着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AS+空载体组和AS+PRMT2组小鼠的体重在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时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AS组比较,AS+空载体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HDL-C的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血清的TG、TC和LDL-C得水平均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E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空载体组小鼠主动脉窦可见明显的AS病变,而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明显减轻。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空载体组小鼠主动脉窦可见明显的AS病变,而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明显减轻,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面积百分率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中胶原水平显着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显着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空载体组和AS对照组比较,小鼠的PM胆固醇流出率没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9.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显着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中ABCG1、SR-B1、SR-A1和CD36的表达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小结:高表达PRMT2抑制了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AS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BCA1的表达,促进细胞的胆固醇流出有关。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HD患者的血清PRMT2水平的降低与CHD发生风险的增加呈现独立相关性,CHD患者的血清PRMT2水平与CHD患者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血清的PRMT2水平有望成为CHD的风险评估和病变程度评估的指标。高表达PRMT2抑制了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AS的形成以及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其介导的胆固醇的流出有关。

李孟奇[4](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DANCR通过miR-33a调控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lnc RNA DANCR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十分紧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lnc RNA DANCR及mi R-33a与ABCA1和ABCG1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以巨噬细胞脂质蓄积为基础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实验一:1、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2、慢病毒转染巨噬细胞,使细胞内过表达DANCR、sh DANCR或者感染空病毒(DANCR RNAi sc或者DANCR Over sc)等,将其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ANCR RNAi、DANCR RNAi sc、DANCR Over以及DANCR Over sc。3、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 R-33a及其靶基因ABCA1和ABCG1 m RNA的表达水平。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BCA1和ABCG1的表达水平。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DANCR对mi R-33a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实验二:1、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2、慢病毒转染巨噬细胞,使细胞内过表达DANCR、sh DANCR以及转染mi R-33a mimics和mi R-33a inhibitor,将细胞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DANCR RNAi、inh-mi R-33a、DANCR RNAi+inh-mi R-33a、DANCR Over、min-mi R-33a、DANCR Over+min-mi R-33a。3、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BCA1和ABCG1 m RNA的表达水平。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BCA1和ABCG1的蛋白表达水平。5、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流出率。(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含量。结果:实验一:1、巨噬细胞内干扰DANCR表达后,mi R-33a的m RNA表达水平升高,报告基因活性降低,其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ANCR过表达时,mi R-33a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报告基因活性增强,其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lnc RNA DANCR表达下调与mi R-33a inhibitor同时转染的细胞组,相比单纯干扰lnc RNA DANCR组,无论是ABCA1还是ABCG1m RNA的表达显着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lnc RNA DANCR过表达与mi R-33a mimics同时转染时,无论是ABCA1还是ABCG1 m RNA的表达相比单纯过表达lnc RNA DANCR组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nc RNA DANCR表达下调与mi R-33a inhibitor同时转染的细胞组,相比单纯干扰lnc RNA DANCR,胆固醇外流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 RNA DANCR过表达与mi R-33a mimics同时转染时,相比单纯过表达lnc RNA DANCR,胆固醇流出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nc RNA DANCR表达下调与mi R-33a inhibitor同时转染的细胞组,相比单纯干扰lnc RNA DANCR,巨噬细胞内TC、FC和CE含量降低,而CE/T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 RNA DANCR过表达与mi R-33a mimics同时转染时,相比单纯过表达lnc RNA DANCR的细胞组,巨噬细胞内TC、FC和CE含量升高,而CE/T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一:lnc RNA DANCR通过抑制mi R-33a的表达,上调其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二:mi R-33a介导了lnc RNA DANCR调控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曾川锐[5](2020)在《LDLC/HDLC比值与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心病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单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分层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资料及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06月至2015年0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符合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706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患者SYNTAX评分分为低分组(≤22分)和高分组(>22分)。比较分析:(1)低分组与高分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的差异;(2)低分组与高分组间辅助检查指标结果的差异;(3)基本临床资料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4)辅助检查指标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YNTAX评分分层的影响因素;(6)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LDLC、TC和LDLC/HDLC预测SYNTAX评分分层的效能。结果1.两组间性别构成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入院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没有统计学差异,高分组年龄、慢性心力衰竭病史患者比例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高分组TC、LDLC、LDLC/HDLC比值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组HDLC、eGFR、LVEF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龄、慢性心衰病史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关系;4.TC、LDLC、LDLC/HDLC比值与SYNTAX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HDLC、eGFR和LVEF与SYNTAX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LDLC/HDLC比值是SYNTAX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DLC/HDLC比值是SYNTAX评分分组的独立影响因素(pp<0.001);6.TC、LDLC、LDLC/HDLC 比值预测SYNTAX评分分层的AUC分别为0.621(p<0.001),0.654(p<0.001),0.720(p<0.001);LDLC/HDLC 比值与 TC、LDLC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TC水平、LDLC水平、LDLC/HDLC比值与SYNTAX评分分值存在正相关关系,HDLC水平与SYNTAX评分分值存在负相关关系;2.在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LDLC/HDLC 比值是SYNTAX评分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是SYNTAX评分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3.在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LDLC/HDLC比值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效能优于单一的LDLC及TC指标。

陈玄晶[6](2020)在《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其防治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医学认为,痰浊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强调从痰论治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途径。温胆汤出自《集验方》,经《三因方》调整,具理气化痰、温胆和胃之效,可同时治疗有形、无形之痰,调节枢机不利,历经千年不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冠心病痰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医学研究进展,从文献研究入手,评估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而构建冠心病痰证相关细胞和动物模型,结合UPLC-Q-TOF/MS技术药物分析结果,从胆固醇转运角度探讨经典化痰方剂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温胆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科学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靶点明确、物质基础清晰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中药新制剂奠定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全面检索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以及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使用Meta分析对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2.细胞研究基于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异樱花素、甘草次酸、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对THP-1的细胞毒性;油红O染色检测温胆汤及其要药效成分单体干预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并排除对巨噬细胞泡沫化无明显药效作用的成分单体;酶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水平,并检测细胞胆固醇流出率;w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CD36、SR-A、ABCA1、SR-BI蛋白的表达水平。3.动物研究基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温胆汤干预后,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检测Apo E-/-小鼠血脂水平;HE染色后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油红O染色后观察主动脉整体斑块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ABCA1、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脏SR-BI、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文献研究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温胆汤干预在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有效率、降低TG、LDL-C水平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TC、升高HDL-C疗效上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温胆汤降脂临床有效率、降低TC水平疗效与西药相当(P>0.05),但降低TG水平优于西药(P<0.05);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温胆降脂临床有效率、降低TG水平优于西药(P<0.05),但降低TC水平疗效与西药相当(P>0.05)。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在调节血脂异常临床有效率,以及降低TG、TC、LDL-C水平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文献中有6篇进行了安全性描述,仅1篇文献明确提及2例胃部不适,提示温胆汤临床耐受性较好。温胆汤治疗冠心病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减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并且降低异常CRP水平,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低LDL-C水平方面研究过少,尚不能对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在降低LDL-C上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做出结论。纳入文献中共4篇进行了安全性描述,4篇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加减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临床运用治疗冠心病耐受性较好。2.细胞研究温胆汤浓度依赖性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减少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形成以及胆固醇酯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影响不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浓度依赖性的促进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蛋白表达,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高剂量干预显着降低细胞膜S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汤低、中剂量组细胞膜S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中、高剂量干预能够显着促进细胞膜ABCA1、SR-BI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温胆汤低剂量组细胞膜ABCA1、SR-BI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减少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影响不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显着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柚皮素各浓度组细胞膜CD3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细胞膜CD36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 VS.对照组)。柚皮素50μmol/L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膜SR-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对细胞膜SR-A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10μmol/L、50μmol/L组、橙皮素各浓度组和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显着促进细胞膜ABCA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柚皮素200μmol/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50μmol/L、100μmol/L和橙皮内酯10μmol/L、50μmol/L干预能够有效增加细胞膜SR-BI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柚皮素各浓度组、橙皮素10μmol/L、橙皮内酯200μmol/L组细胞膜SR-BI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动物研究温胆汤中剂量干预能够抑制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体重增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各剂量干预均能够显着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血清TG、TC、LDL-C水平,抑制主动脉整体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能够改善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汤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占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各剂量组均能够促进小鼠主动脉ABCA1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能够提高Apo E-/-小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温胆汤低剂量对小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影响不显着(P>0.05 VS.模型组);温胆汤各剂量组对小鼠肝脏CD36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调节血脂异常,治疗冠心脏病临床疗效明确,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主要病变,基础研究显示温胆汤通过降低巨噬细胞CD36、SR-A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过量吞噬,并通过提高巨噬细胞ABCA1、SR-BI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温胆汤能够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体重增长、血脂水平,并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主动脉caveolin-1蛋白水平抑制主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并通过升高主动脉ABCA1蛋白水平、肝脏SR-BI蛋白水平促进粥样硬化病变处胆固醇外流,逆转运至肝脏。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在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药效上与复方一致性较好,可认为是温胆汤调节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药效成分。本研究结果为温胆汤的临床运用推广提供更全面、有力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靶点明确、物质基础清晰的相关中药新制剂奠定了良好基础。

沈娜[7](2020)在《PPARγ磷酸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由血脂异常、细胞炎症、细胞增殖、高血压、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联合导致的多因子疾病,既往研究认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磷酸化在调节糖脂代谢方面作用显着,能够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然而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PPARγ磷酸化在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探讨其参与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泡沫细胞模型,以Roscovitine(PPARγ磷酸化间接抑制剂)进行干预,实验设置为3组,即对照组、ox-LDL组、抑制剂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PPARγ、PPARγ、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其激活因子p35的蛋白表达变化;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实验分析各组细胞内脂质聚积情况;酶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Western blot和PCR法分别检测ox-LDL摄取相关蛋白CD36、A1类清道夫受体(Class A1 scavenger receptor,SR-A1)和胆固醇外流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ELISA和PCR法分别检测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分泌和表达,初步观察PPARγSer273磷酸化与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的关系。为验证上述变化,我们将PPARγ273位点进行突变,构建并筛选出稳定表达PPARγ野生型(Wild type,WT)和Ser273位点突变型Raw264.7巨噬细胞,并分别加入ox-LDL刺激,实验设置为4组,即WT组、WT+ox-LDL组、S273A组、S273A+ox-LDL组。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pPPARγ和PPARγ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CD36、SR-A1、ABCA1和ABCG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ELISA和PCR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1.Raw264.7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ox-LDL或Roscovitine处理的MTT结果显示,大于50 mg/L的ox-LDL和大于15μmol/L的Roscovitine对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选择50 mg/L ox-LDL和15μmol/L Roscovitine进行后续实验。2.对不同组别泡沫细胞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胞经ox-LDL处理后细胞内脂质聚积、总胆固醇含量、游离胆固醇含量、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均升高,加入抑制剂后,上述指标均降低,说明抑制剂成功干预泡沫细胞形成。3.ox-LDL诱导pPPARγ/PPARγ和p35/CDK5比值增加,加入Roscovitine可拮抗上述变化,说明PPARγSer273磷酸化与CDK5活性有关。结合泡沫细胞形成结果,可以看出,CDK5介导的PPARγSer273磷酸化可能参与泡沫细胞形成。4.蛋白和mRNA结果显示,ox-LDL组摄取相关蛋白CD36和SR-A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PPARγSer273磷酸化一致,而胆固醇外流相关蛋白ABCA1和ABCG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PPARγSer273磷酸化变化相反,说明PPARγSer273磷酸化参与了泡沫细胞形成机制。5.ELISA和mRNA结果显示,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和mRNA表达水平与PPARγSer273磷酸化一致,说明PPARγSer273磷酸化参与炎症反应。6.成功构建稳定表达PPARγWT和Ser273位点突变型Raw264.7巨噬细胞,首先将PPARγ沉默,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沉默效率,可见,与未处理组和无关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检出PPARγ,表明PPARγ沉默成功;向沉默成功的细胞中转入WT型和Ser273位点突变型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S273A组不再检测出PPARγ磷酸化水平,提示细胞系构建成功。7.通过ox-LDL诱导稳定表达PPARγWT和Ser273位点突变型细胞,观察CD36和SR-A1,ABCA1和ABCG1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变化与PPARγSer273磷酸化的关系,可见,无论是否接受ox-LDL刺激,突变后均表现为CD36和SR-A1表达降低,ABCA1和ABCG1表达升高,TNF-α和IL-1β水平也降低。进一步验证了PPARγSer273磷酸化在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论1.PPARγSer273磷酸化促进泡沫细胞形成。2.PPARγSer273磷酸化可以调节Raw264.7巨噬细胞中ox-LDL摄取相关蛋白CD36、SR-A1和胆固醇外流相关蛋白ABCA1、ABCG1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聚积,促进泡沫细胞形成,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PPARγSer273磷酸化通过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和表达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速泡沫细胞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4.通过探讨PPARγSer273磷酸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为基于此机制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和研发提供有力依据。

高燕[8](2019)在《内蒙古汉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及69C/T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1,ABCA1)基因R219K和69C/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 sims,SNPs)分布情况,分析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方法:按照相应入组标准选取内蒙古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冠心病患者108例,按照相应排除标准选取对照组102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留取其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ELP)方法检测ABCA1基因R219K和69C/T多态性位点特征,用酶学方法测定血脂水平,分析这两个基因分布情况以及与冠心病、血脂的关系。结果:1、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群ABCA1基因R219K包括RR、RK、KK基因型,分布频率为:冠心病组:KK(12.04%)、RK(48.15%)、RR(39.81%),等位基因频率:R(63.89%)、K(36.11%);对照组:KK(33.33%)、RK(48.04%)、RR(18.63%),等位基因频率:R(42.65%)、K(57.35%);冠心病组KK基因型和K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RR基因型和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KK基因型的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结果为OR=-0.236,95%CI为0.1060.522,P<0.05。2、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群ABCA1基因69C/T包括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为:冠心病组:TT(32.41%)、TC(43.52%)、CC(24.07%),等位基因频率:T(54.17%)、C(45.83%);对照组:TT(12.75%)、TC(37.25%)、CC(50.00%),等位基因频率:T(31.37%)、C(68.63%)。冠心病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TT基因型的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结果为OR=1.351,95%CI为1.7918.320,P<0.05。3、ABCA1基因R219K的KK基因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高于RR和RK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K基因型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低于RR和RK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C/T的各基因型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ABCA1基因R219K的KK基因型者患冠心病危险性较RR和RK型低,KK基因型的HDL-C水平高于RR和RK型,而TG水平低于RR和RK型。2、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ABCA1基因69C/T的TT基因型者患冠心病危险性较TC和CC型高,各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均无相关性。

张丽丽[9](2019)在《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 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l,ABCA1)是一种膜结合蛋白,主要负责介导胆固醇流出至贫脂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过去一直认为ABCA1对巨噬细胞胆固醇稳态与功能的调控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是,与对照小鼠相比,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ABCA1的小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生成与发展并没有显着地改变,这也提示ABCA1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靶细胞不是巨噬细胞。最新的研究发现T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ABCA1在T淋巴细胞胆固醇稳态与功能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转运子ABCA1的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re/Loxp重组技术制备T淋巴细胞特异性ABCAl基因缺失小鼠(ABCAlCD4-/CD4-)。应用PCR扩增和Q-PCR技术,对小鼠进行基因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鉴定。运用胆固醇外流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脂筏含量实验进一步明确ABCA1的特异性缺失。我们选用了两个动物模型来探讨ABCAl缺失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1)利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的抗原多肽MOG35-55免疫小鼠构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2)制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敲除背景下T淋巴细胞特异性 ABCAl1缺失小鼠(ABCAlCD4-/CD4-LDLr-/-)及其对照小鼠,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在EAE模型中,我们对小鼠的发病进行病程评分,运用组织学染色明确小鼠脊髓的炎性浸润及脱髓鞘水平发病程度。针对AS模型,油红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弓底病灶的大小,免疫组化分析病灶的组分及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两个模型小鼠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ABCAlCD4-/CD4-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上ABCAl的表达仅为对照组小鼠的10%(P<0.001)。而在不含T淋巴细胞的脾细胞中,ABCA1的表达水平在两组小鼠间并无差异,这表明ABCAlCD4-/CD4-小鼠体内ABCA1的敲除的确只发生在了 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流出实验结果显示,ABCA1的缺失显着地抑制了 T细胞上胆固醇流出至apoAI(0.28倍,P<0.001),但对HDL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影响不大。有趣地是,胆固醇流出障碍并没有增加反而轻微地减少了 T细胞表面胆固醇富集区-脂筏含量(CD4+T:0.91 倍,CD8+T:0.93 倍,P<0.01)。ABCA1的缺失并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会影响外周T细胞的生成与表型。基因敲除小鼠外周器官中尤其是外周血(0.79倍,P<0.05)与脾脏(0.86倍,P<0.05)中记忆效应CD4+T细胞的数量显着地下降。这可能是ABCA1缺失能够抑制CD4+T细胞活化(CD25+%:~0.85倍,P<0.05)进而抑制细胞增殖(~0.85倍,P<0.05)并促进其凋亡(~1.15倍,P<0.05)的结果。ABCAl的缺失尽管不利于胸腺中自然发生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生成(0.85倍,P<0.05),但可促进外周及体外Treg的诱导分化(~1.20倍,P<0.05)。在MOG35-55抗原多肽诱导EAE的免疫模型中,与对照小鼠相比,ABCAlCD4-/D4-小鼠EAE发病的严重程度显着降低(0.54倍,P<0.001)。T细胞上ABCA1的缺失抑制了小鼠体内脾脏中CD4+T细胞的增殖(~0.51倍,P<0.01),这与体外MOG抗原性特异性增殖减少(0.65倍,P<0.05)一致。此外,ABCA1基因的缺失还促进了脾脏与脊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增多(脾脏:1.23倍;脊髓:1.70倍,P<0.05),并抑制了病理性Th17效应细胞(脾脏SPC:0.67倍;脊髓:0.60倍,P<0.05)的分化。给予雄性ABCAlCD4-/CD4-LDLr-/-小鼠和ABCAlflox/flox LDLr-/-小鼠9周高脂饮食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尽管两组小鼠的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无差异,但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特异性缺失却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0.79倍,P<0.05)。并且显着地抑制了斑块内及斑块血管外膜中T细胞的浸润(斑块:0.58倍,P<0.05;外膜:0.68倍,P<0.05)。ABCAl在T细胞中的特异性敲除对高脂水平下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与外周T细胞的生成并无影响。但是记忆性CD4+与CD8+T细胞在脾脏中都显着减少,这可能是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减少的结果(~0.74倍,P<0.05)。有意思的是,ABCAl缺失在高脂水平下并不促进Tregs的分化,但显着地抑制了病灶周围淋巴结内效应CD4+Th1(0.57倍,P<0.05)与CD8+TC1(0.72倍,P<0.05)细胞的分化。结论:1、ABCA1介导了 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流出至apoAI,在对T淋巴细胞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2、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缺失可减弱EAE发病的严重程度,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活化细胞凋亡,进而改变Treg与效应Th17细胞平衡的结果;3、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可能是通过减少记忆效应T细胞进而抑制效应细胞Th1和TC1生成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此,抑制T淋巴细胞上ABCA1可能是治疗免疫类疾病如EAE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策略。

胡楠[10](2019)在《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材料与方法:1.选取1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清脂通脉颗粒组)10组,共计12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各组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具体方法为注射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料喂养8周,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进行后第4周对中药组大鼠按照均匀设计方案计量的不同比例进行给药,本次研究采用灌胃给药作为主要途径,给药比例为10ml/kg。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因灌胃手法及大鼠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共有8只大鼠死亡,故最终决定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下一步检测。实验进行9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取材,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分离取得血清,取出主动脉和肝脏制成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和脂质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ApoAI/ApoB)水平;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影响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影响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的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肝脏X受体α(L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C、TG、LDL水平显着增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组3、8、9、12的TC水平降低(P<0.05),8、10、11、12组HDL-C水平升高(P<0.05),3、8、9、10、11、12组LDL-C水平降低(P<0.05);其余组TC、TG、LDL-C含量有降低、HDL-C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结果,选定组8和组12,连同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后续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oAI显着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显着降低(P<0.01)。组8,组12能升高ApoAI,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脂质沉积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减轻,泡沫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只有部分肝细胞水样变性,肝脏组织中的脂滴沉积减少,大部分肝细胞接近正常形态。3.胆固醇合成和摄取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脏胆固醇受体LDLr和SR-BI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限速酶CYP7A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胆固醇外流关键分子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因子LXRα和PPARγ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1.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有效调节血脂及载脂蛋白相关指标,说明清脂通脉颗粒能能够调节脂质代谢紊乱。2.清脂通脉颗粒可以减少主动脉内膜上粥样斑块病变面积脂质沉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沉积,说明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脂质沉积。3.清脂通脉颗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与摄取,加速胆固醇向外周组织流出的速度,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延缓动脉粥样硬块斑块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二、ATP结合盒转运子A1与胆固醇外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P结合盒转运子A1与胆固醇外流(论文提纲范文)

(1)MKP7促进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和焦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动脉粥样硬化
        1.1.1 AS概述
        1.1.2 AS的发展过程
        1.1.3 巨噬细胞在AS中的作用
    1.2 MKP家族的研究进展
        1.2.1 MKP家族及其成员
        1.2.2 MKP家族成员与疾病关系
        1.2.3 MKP7研究现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细胞
        2.1.3 质粒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耗材
        2.1.6 实验仪器
        2.1.7 qPCR引物
        2.1.8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分离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
        2.2.2 RAW264.7和HEK-293T细胞培养
        2.2.3 构建MKP7稳定过表达RAW264.7细胞系
        2.2.4 MKP7过表达逆转录病毒的包装与细胞处理
        2.2.5 干扰MKP7表达慢病毒的包装和细胞处理
        2.2.6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
        2.2.7 油红O染色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2.2.9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2.10 总胆固醇检测
        2.2.11 游离胆固醇检测
        2.2.12 Transwell实验
        2.2.13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2.2.14 ROS生成实验
        2.2.15 LDH检测
        2.2.1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ox-LDL影响RAW264.7细胞活力并调节MKP7表达
        3.1.1 ox-LDL抑制RAW264.7细胞活力
        3.1.2 ox-LDL诱导RAW264.7细胞中MKP7蛋白表达增加
    3.2 干扰MKP7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
        3.2.1 干扰MKP7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
        3.2.2 沉默MKP7表达对巨噬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影响
        3.2.3 干扰MKP7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摄取ox-LDL
        3.2.4 干扰MKP7表达抑制RAW264.7细胞内清道夫受体表达
        3.2.5 沉默MKP7表达改善了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3 沉默MKP7表达抑制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形成
    3.4 MKP7过表达促进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3.4.1 构建MKP7稳定过表达RAW264.7细胞系
        3.4.2 MKP7过表达促进RAW264.7细胞内脂质沉积
        3.4.3 MKP7过表达促进RAW264.7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增加
        3.4.4 MKP7过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5 MKP7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
        3.5.1 抑制MKP7表达降低了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LDH的释放
        3.5.2 抑制MKP7表达抑制了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内ROS生成增加
        3.5.3 沉默MKP7表达抑制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焦亡
        3.5.4 MKP7过表达促进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焦亡
第4章 讨论
    4.1 MKP7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
    4.2 MKP7促进巨噬细胞焦亡
第5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GLP-1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基因ABCA1、ABCG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1 动物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动物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第二部分 细胞实验
    1 细胞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细胞实验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胆固醇外流基因ABCA1、ABCG1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与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
    1.1 绪论
    1.2 材料、实验对象与方法
        1.2.1 主要试剂
        1.2.2 实验仪器
        1.2.3 研究对象
        1.2.4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3.1 CHD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一般资料
        1.3.2 两组人群的血糖浓度、体质指数、血脂和血清PRMT2浓度的比较
        1.3.3 CHD患者血清PRMT2浓度与经典CHD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1.3.4 CHD组不同Gensini积分的患者的血清PRMT2的浓度
        1.3.5 血清PRMT2浓度与CHD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高表达PRMT2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2.1 绪论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中主要试剂的配制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Ox-LDL降低了巨噬细胞中PRMT2蛋白的表达
        2.3.2 稳定高表达PRMT2的RAW 264.7 巨噬细胞的建立
        2.3.3 高表达PRMT2抑制了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
        2.3.4 高表达PRMT2降低了ox-LDL诱导的RAW 264.7 巨噬细胞中胆固醇及CE水平
        2.3.5 高表达PRMT2增加了ox-LDL处理的RAW 264.7 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
        2.3.6 高表达PRMT2上调了ABCA1的表达,而没有影响ABCG1、CD36、SR-B1和SR-A1表达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PRMT2对Apo E~(-/-)小鼠AS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
    3.1 绪论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动物
        3.2.3 实验中主要试剂的配制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3.1 PRMT2在Apo E~(-/-)小鼠高表达的鉴定
        3.3.2 PRMT2高表达没有影响Apo E~(-/-)小鼠的体重
        3.3.3 PRMT2高表达降低了Apo E~(-/-)小鼠的血脂水平
        3.3.4 PRMT2高表达抑制了Apo E~(-/-)小鼠AS的形成
        3.3.5 PRMT2高表达增加了Apo E~(-/-)小鼠PM胆固醇的流出率
        3.3.6 PRMT2高表达上调了Apo E~(-/-)小鼠主动脉中ABCA1的表达,而没有影响ABCG1、SR-B1、SR-A1和CD36的表达
        3.3.7 PRMT2高表达上调了Apo E~(-/-)小鼠PM中ABCA1的表达,而没有影响ABCG1、SR-B1、SR-A1和CD36的表达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长链非编码RNA DANCR通过miR-33a调控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一 lncRNA DANCR对 miR-33a及其靶基因ABCA1和ABCG1 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巨噬细胞内lncRNA DANCR对 miR-33a表达的影响
        2.2 lncRNA DANCR对 miR-33a活性的影响
        2.3 lncRNA DANCR对 ABCA1和ABCG1 m RNA的影响
        2.4 lncRNA DANCR对 ABCA1和ABCG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miRNA-33a在 lncRNA DANCR调控巨噬细胞脂质蓄积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iR-33a mimics/inhibitor对 lncRNA DANCR调控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
        2.2 miR-33a介导lncRNA DANCR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
        2.3 miR-33a介导lncRNA DANCR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lncRNAs对胆固醇逆向转运调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LDLC/HDLC比值与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SYNTAX评分低分组与高分组间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3.2 SYNTAX评分低分组与高分组间辅助检查指标结果比较
    3.3 SYNTAX评分低分组与高分组间LDLC/HDLC比值比较
    3.4 基本临床资料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5 各辅助检查指标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LDLC、TC和LDLC/HDLC比值预测SYNTAX评分分层的ROC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TC和冠心病的相关性
    4.2 LDL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4.3 HDL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4.4 LDLC/HDLC比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冠心病痰证理论
        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三、中医痰证
        四、冠心病痰证理论
        五、小结
    第二节 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一、温胆汤源流
        二、温胆汤方名及方义
        三、温胆汤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四、小结
第二章 临床文献研究
    第一节 温胆汤调节血脂异常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局限性
        五、小结
第三章 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一、材料
        (一)细胞
        (二)药物、试剂
        (三)耗材、仪器
    二、方法
        (一)温胆汤复方冻干粉制备
        (二)Ox-LDL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的建立
        (三)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四)油红O染色检测泡沫细胞形成
        (五)细胞内胆固醇浓度测量
        (六)胆固醇流出实验
        (七)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八)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THP-1 源性巨噬泡沫细胞鉴定
        (二)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THP-1 源性巨噬细胞的毒性实验
        (三)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
        (四)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影响
        (五)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
        (六)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SR-A蛋白表达的影响
        (七)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膜蛋白ABCA1、SR-BI蛋白表达的影响
    四、讨论
第四章 温胆汤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材料
        (一)动物
        (二)饲料
        (三)药物和试剂
        (四)耗材和仪器
    二、方法
        (一)药物配制
        (二)动物给药及体重测量
        (三)血清中血脂水平检测
        (四)主动脉大体油红O染色
        (五)主动脉根部HE染色
        (六)Western blot 检测主动脉ABCA1、caveolin-1 蛋白水平和肝脏SR-BI、CD36蛋白水平
        (七)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温胆汤对Apo E-/-小鼠体重的影响
        (二)温胆汤对Apo E-/-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三)温胆汤对Apo E-/-小鼠主动脉整体斑块的影响
        (四)温胆汤对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的影响
        (五)温胆汤对主动脉ABCA1、caveolin-1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六)温胆汤对肝脏SR-BI、CD36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技术路线
    附录2:温胆汤体内药效成分研究
    附录3: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PPARγ磷酸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细胞株
    1.2 试剂与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ox-LDL和 Roscovitine对 Raw264.7 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泡沫细胞模型的建立和Roscovitine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2.3 PPARγSer273 磷酸化在ox-LDL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中的作用
    2.4 PPARγSer273 磷酸化对泡沫细胞形成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PPARγSer273 磷酸化对巨噬细胞内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的影响
    2.6 验证PPARγSer273 磷酸化对泡沫细胞形成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3.1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模型和干预剂的选择
    3.2 CDK5 介导的PPARγSer273 磷酸化促进泡沫细胞形成
    3.3 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脂质摄取和胆固醇外流及其与PPARγSer273 磷酸化的关系
    3.4 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及其与PPARγSer273 磷酸化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内蒙古汉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及69C/T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第一部分 CD4~+T淋巴细胞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小鼠的构建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1 ABCA1~(CD4-/CD4-)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与鉴定
        1.2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胆固醇外流功能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CD4~+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2.1 CD4~+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缺失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2.2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EAE模型病程和神经功能评分
        2.3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EAE模型小鼠体内T细胞发育、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讨论
第三部分 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3.1 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
        3.2 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3.3 T细胞上ABCA1基因的特异性缺失对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影响
        3.4 T细胞上ABCA1基因的特异性缺失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凋亡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文主要缩写表
致谢

(10)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肝细胞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胆固醇外流和逆转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ATP结合盒转运子A1与胆固醇外流(论文参考文献)

  • [1]MKP7促进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和焦亡的研究[D]. 滕文静. 吉林大学, 2021(01)
  • [2]GLP-1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基因ABCA1、ABCG1的影响[D]. 岳云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机制研究[D]. 李跃艳. 南华大学, 2020(02)
  • [4]长链非编码RNA DANCR通过miR-33a调控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研究[D]. 李孟奇.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5]LDLC/HDLC比值与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曾川锐.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D]. 陈玄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PPARγ磷酸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沈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内蒙古汉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及69C/T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 高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D]. 张丽丽. 苏州大学, 2019(04)
  • [10]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 胡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 和胆固醇流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