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笑笑[1](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09年国务院提出旅游发展政策以来,旅游成为发展“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更是各地发展旅游的重点方向。泰顺百家宴曾经创下赴宴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天下第一福宴”的美称。泰顺百家宴旅游是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的非遗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把泰顺百家宴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浙南传承最完整的节庆文化等先天优势转化成为旅游发展胜势。在泰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整体发展战略部署背景中,泰顺百家宴作为其打造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旅游品牌,已经步入节庆旅游的发展轨道中。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最大化开发利用泰顺百家宴旅游资源,放大其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提升环境设施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推进作用,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泰顺百家宴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游客需求、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构想,为丰富泰顺县旅游产品和保护传承泰顺特色文化提供思路,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阐明了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概念,概述了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和融合发展理论,对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章,从交通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研究区域泰顺县的基本情况,重点梳理了与百家宴相关的旅游资源并形成旅游资源分类表。深度梳理了泰顺百家宴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自由发展、非遗保护、节庆化三个阶段;其次,从宗亲村落、地方政府、第三方力量等参与百家宴举办的各方力量入手,分析了百家宴活动模式现状;最后,从泰顺百家宴的整体定位、品牌营销情况两个方面,分析了百家宴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第三章,对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进行调研并展开数据分析,其后利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四个方面,对泰顺百家宴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进行分析,并构建了SWOT定性模型。第四章结合上一章,分析如何对泰顺百家宴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推动泰顺旅游的发展。对泰顺地方名菜、地方小吃、地方民俗文化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泰顺百家宴开发构想。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炼,梳理了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经过研究,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泰顺百家宴旅游已经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道路,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传承渊源,泰顺百家宴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设计、旅游服务、市场定位和品牌营销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基础。2.泰顺百家宴旅游发展与泰顺县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思想和意识层面相对统一,为泰顺百家宴旅游创造了充分的发展条件。3.泰顺百家宴旅游具有政府扶持、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优势,发展潜能十分巨大;但存在专业人才少、旅游产品少、厨师没有职业化、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受众范围小等劣势;要紧抓两山转化、扶贫攻坚、高速时代、项目撬动等机遇,化解市场竞争风险,应对疫情影响。4.通过对泰顺特色饮食和地方民俗文化的梳理,并结合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研究,确认开发泰顺百家宴必须遵守文化性、地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原则。5.泰顺百家宴旅游的整体定位和消费水平符合大众旅游需求,游客整体评价较好,但在特色民俗活动、周边配套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纪念品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6.基于分析的结果,围绕“深挖特色、多元融合”的中心思想,从保护性开发、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宣传营销、品牌营造、旅游服务等七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赵冬冬[2](2021)在《浙江省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的优化提升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大众旅游已经越来越普遍,旅游成为了大众对更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式之一,新时代国家对环境保护不断重视,陆续推出“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相关保护政策。基于此,我国旅游业正式跨入全民休闲度假的新征程。如此一来,度假区便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的载体。浙江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同时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和自涌型温泉地热资源,且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均达到国家优质标准,但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内存在度假资源分散、业态产品单一、景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度假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特点提出优化提升建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内外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本理论、度假区内涵以及市场等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以及对目前温泉度假区发展现状的相关调查,从而给予其更加明确的阐述,制定出合理的度假区产品设计。同时通过实地走访、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对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度假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异但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产品开发不合理、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回顾旅游度假区内涵及市场定位、开发规划设计、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内容,基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深入探讨现阶段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前景以及开发依据,进一步研究发现文旅形式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该方式能够在休闲度假的同时感受特色文化带来的熏陶,同时其形式多样,具有健康发展理念。第二部分深入研究国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布特点、主要资源类型、客源市场特征等。同时,总结分析浙江省和福建省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和发展概况,发现筹备建设之中的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符合目前的旅游度假发展趋势,同时作为该地区仅有的在建国家级度假区,其具有开发和发展的必要。第三部分基于调查问卷和网络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区域条件、交通要素)资源概况、市场特点、开发规划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完成度假区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和整合,对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设计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提升建议,解决度假区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以此将度假区打造成为依托氡泉与廊桥两个主题资源,打造“廊桥文化传承,氡泉度假休闲”的文化,山水度假、红色教育、生态农业、文化体验为主特色”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的浙南最具吸引力旅游度假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的现状、现有资源特点和游客满意调查分析,从度假区业态产品培育、项目设计、形象宣传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四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通过整合度假区旅游资源,提升度假区吸引力和市场运营力,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平台体验以及更加规范、安全的旅游服务。为今后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的优化提升探索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林双双[3](2021)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文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旅游受到群众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作为文化遗产,其传承载体主要依托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活态传承,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特点,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融入旅游市场当中,极具商业价值,然而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对其历史文化内在把握不够、开发过度会导致其精神实质受到破坏,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冲击和破坏。本文选取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个案,通过文献分析法,查阅整理资料,从整体阐述“三月三”民俗节历史和渊源,具体分析畲乡“三月三”民俗节在温州地区以及文成县域内发展概况,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口头访问、向承办部门了解活动筹划方案,分析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如对文化原真性把握不够,未能形成较大文旅品牌影响力,节会旅游品质不高内容趋同,对畲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等。结合调研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佐证分析,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信效度检验以及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进一步论证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产生的影响,抓住其在文旅融合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原真性保护开发,加强群众参与,打造畲乡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完善畲族文化保护体系等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而探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陈凯[4](2021)在《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市场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和旅游业跨界整合趋势的日渐明显,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研学旅行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将进入新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将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而“素质教育”更强调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这不仅需要校园内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而且也非常需要校园之外的学习和实践。研学旅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与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细分市场。在实践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当前,研学旅行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喜欢的,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活动最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素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同时,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精确扶贫意义重大。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都是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既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能满足新时代特定人群对优质旅游的需求。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发展历史的国家,广阔的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在乡村旅游中加入研学旅行的教育要素将会为各地区深入开拓乡村旅游业提供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本研究将紧紧把握好这一旅游发展的新特点,以研学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以广大乡村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努力探讨这两种旅游行为的有机结合,借此丰富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与角度,在理论上能够有利于深化两个领域的研究,并进一步促进“旅游+”研究模式的深入发展。本文内容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包含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同时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还对主要概念进行了明确和界定,此外还对本人研究的内容和思路做出了陈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温州市中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客观反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需求,分析其供需基本状况,并从中初步反映出当前研学旅行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主要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调查研究对当前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乡村研学旅行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产业布局缺乏科学性、整体规划不足,研学产品缺乏丰富性、课程开发不足,企业缺乏竞争力、满足学生需求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接待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研学师资不足等,为下步的乡村研学旅行市场开发策略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主要在前述部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温州市乡村研学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策略,包括强化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布局,深挖乡土资源、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学生需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重视研学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等;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不足。这篇论文紧扣时下比较热门的乡村研学旅行作为主题,对当前温州地区乡村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机遇等进行了探讨,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期能够为发展中的乡村研学旅行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其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吴颖[5](2020)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面临复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探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缺口日益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仍需进一步改革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水资源管理,对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切实扭转低效利用、过度开发的水资源形势,有效转变经济增长形式,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温州市泰顺县水资源管理为例,立足该县正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系统掌握泰顺县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举措及成效。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得出目前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水资源行政管理仍有薄弱环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节水管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节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五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公共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结合泰顺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一,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集中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出健全价格杠杆机制、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建议;第三,立足区域特色,提出编制相配套的水文旅游资源专项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建议;第四,落实制度、考核、科技、资金等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保障措施;第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本次研究将研究范围延伸至县级行政区,丰富了地、县两级同步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也丰富了国内对泰顺这样的山区县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案例,同时也为促进泰顺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对策,为提高同类山区县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黄秀淼[6](2020)在《基于SWOT分析的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泰顺县是一位于浙闽交界的山区县,县内存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等原因,旅游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部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效益不高。泰顺县生态条件优良、山多地少,工业基础薄弱,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泰顺县政府也以旅游业为发展主业,希望借助旅游发展实现绿色崛起。随着乡村振兴、浙江大通道、温州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等政策的实施,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较好的政策机遇,泰顺县可根据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充分把握省市政策带来的机遇,恰当应对挑战,通过旅游发展,实现后发崛起。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收集旅游资源开发相关信息,再通过SWOT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列出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尝试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得出泰顺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大但开发程度低。泰顺县具有旅游资源独特、生态环境优良和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和资源分散、交通不便、设施不全等劣势,外部环境中遇到省市交通建设、工商资本回归、相关政策扶持的机遇,劣势逐渐改善,但和其他县(市、区)相比也存在资金、人才方面的不足。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优良生态、独特资源和民俗底蕴的优势,把握交通、资金、政策方面的机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人才、资金、机制方面的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有很好的成效。
杨璐[7](2020)在《泰顺县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旅游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朝阳产业,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开始;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泰顺是浙江省“最不发达26县”中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2013年,泰顺县率全省之先提出“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柳峰乡位于泰顺东南部,2016年新设,是泰顺县19个乡镇中普通一个,与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泰顺县雅阳镇及泗溪镇接壤,近年来在云岚牧场景区带动下,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但因区位限制,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较低,根据旅游资源因子评价得分均处于三级以下。为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更好帮助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帮助群众增收。本文通过分析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重点针对游客来源、旅游模式、产品认可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存在问题,以PEST分析法分析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查摆目前存在的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足、品牌化欠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缺乏亮点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根据柳峰乡当前发展规划和乡党委政府未来发展思路,最终提出未来发展定位和思路,提出“一心五片、一环七村”具体发展建议,并提出各村发展引导、旅游线路规划引导、土地要素破解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具体发展建议。以期通过实现旅游资源即有差异化开发、又具统一布局性,切实增强产品吸引力,实现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蔡斌彬[8](2020)在《论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 ——以浙江省泰顺县“中国氧吧·康旅泰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旅游产业的日渐发展,如今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原来的旅游产品竞争转变为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品牌竞争。旅游品牌竞争就是对特定空间区域内的各种旅游要素进行分析和不断整合,然后进行科学的规划发展,制定自身独特的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从而进行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最终实现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统计资料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地区旅游品牌的特征研究,了解旅游目的地以及品牌的概念、旅游目的地的构成等内容,建立地区旅游品牌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地区旅游品牌打造理论的研究,剖析地区品牌的内涵;对地区旅游品牌推广理论的研究,阐明地区旅游品牌的传播本质,最终为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品牌打造和推广框架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分析国内外关于地区旅游品牌的发展历程,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品牌形象死板、品牌营销手段单一缺乏新意、品牌抄袭、形象定位脱离地区实际等问题,对两个突出的地区旅游品牌定位和地区旅游品牌传播问题,进行着重研究。三是深入研究品牌定位的相关理论,从品牌价值、品牌特质、定位方法三方面入手,建立一个科学的旅游品牌定位体系。在品牌定位之后,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以更好的向旅游者传递自身的旅游品牌信息,塑造属于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而使旅游者更好的接受地区旅游品牌。四是对泰顺地区旅游品牌“中国氧吧·康旅泰顺”展开具体分析。通过对泰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基础设计的分析,结合“中国氧吧·康旅泰顺”品牌满意度调查,指出泰顺旅游品牌在打造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区旅游品牌特征、旅游品牌打造理论和推广理论的研究基础,对应科学的品牌定位和传播框架,提出泰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的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于:一是通过对旅游品牌创建理论、旅游品牌营销理论的分析的详细分析与阐述,确立旅游品牌创建、品牌传播对策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二是依据品牌定位原理和定位工具,建立旅游品牌定位系统,阐明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个性塑造的基础。三是通过旅游品牌营销传播模式的构建,阐明品牌沟通的实质是品牌经营者通过各种营销传播途径与消费者进行品牌信息沟通的过程。四是通过泰顺县“中国氧吧·康旅泰顺”旅游品牌的调查分析,对泰顺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设计出了系统的思路和具体的实施保障策略。
林作祯[9](2020)在《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能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使乡村以农业、林业、种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体向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变。如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深挖文旅融合的有效路径,全面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使文化旅游业成为乡村的支柱产业,是学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成立的重要背景,对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问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成果,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实地调研法,多次深入到氡泉云岚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带、匠心人文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地开展文旅融合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当地两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并对泰顺县推进文旅融合的举措和相关有利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泰顺推进文旅融合的主要条件有:国家及地方利好政策支撑、文物、非遗和古村落资源丰富以及文旅融合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等,同时发现泰顺县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文旅产业不断加速融合发展,十大文旅节庆活动品牌等文旅业态融合探索较为成功。本文运用访谈法,对泰顺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廊氡管委会等部门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以及基层文化旅游人才、乡村振兴人才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访谈的结果,剖析了泰顺县文旅融合现存的问题,得出泰顺县文旅融合存在融合方式和效率不高、割裂式发展、融合程度不足、文旅人才培育不足、等问题。其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泰顺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得出泰顺县特色文旅小镇建设辨识度不高、文旅IP未能打响、文化部门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文化旅游业长效发展机制尚未健全、文旅从业人员紧缺且质量不高、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匮乏、以文促旅理念思考不深、以旅彰文理念谋划不深等八个方面因素。最后,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泰顺县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文旅IP营销、优化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投融资环境、突出融合重点、做大文旅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唐笛扬[10](2019)在《浙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休闲农业作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实现农业多功能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城市居民乡村休闲的消费需求。2010年,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为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活动,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为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起引领示范作用。如今浙江有36个县级单位列入国家级与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行列,本文以3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提升绩效的建议与策略。研究结论:(1)整理休闲农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遴选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初步体系。运用德尔菲法,优化初步体系,确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4个指标层。(2)构建判断矩阵,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构建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标准与评价等级。(3)对浙江3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进行实例研究,结果显示龙泉市、江山市、磐安县、建德市、长兴县、遂昌县、开化县建设绩效高;常山县、上虞区、宁海县、松阳县、安吉县、泰顺县、三门县、武义县、德清县、仙居县、桐庐县、永嘉县、缙云县、象山县、金东区、莲都区、柯城区、天台县与吴兴区建设绩效较高;奉化区、余姚市、新昌县、桐乡市、温岭市、兰溪市、浦江县与嘉善县建设绩效中等;北仑区与江北区建设绩效低。(4)依据评价结果,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旅游品牌打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大提升发展策略。
二、泰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四、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二)相关理论 |
五、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泰顺县情及百家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一、泰顺县情概况 |
(一)交通区位 |
(二)自然地理 |
(三)社会经济 |
(四)旅游资源 |
二、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现状 |
(一)泰顺百家宴发展现状 |
(二)泰顺百家宴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
第3章 泰顺百家宴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
一、泰顺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方法 |
(二)数据分析 |
二、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遇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泰顺百家宴旅游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
第4章 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问题及策略分析 |
一、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问题总结 |
(一)行政管理方面,人才队伍、秩序管理短板明显 |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设施设备、体系建设短板明显 |
(三)产品开发方面,产品特色、产品体系短板明显 |
(四)宣传营销方面,广告投放、销售模式短板明显 |
(五)品牌营造方面,内涵挖掘、口碑推广短板明显 |
(六)旅游服务方面,接待能力、服务质量短板明显 |
二、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策略 |
(一)通过坚持原则、科学发展,加强保护性开发 |
(二)通过要素保障、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管理 |
(三)通过加大投入、政策鼓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四)通过多元融合、多线谋划,加强产品开发 |
(五)通过紧抓机遇、紧贴政策,加强宣传营销 |
(六)通过提炼特色、巩固口碑,加强品牌营造 |
(七)通过能力提升、严格监管,加强旅游服务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成果与结论 |
(一)主要成果 |
(二)主要创新 |
二、主要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泰顺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调查 |
后记、致谢 |
(2)浙江省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的优化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国内旅游度假区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
一、国内旅游度假区发展历程 |
(一)探索阶段(1992 年-2010 年) |
(二)突破阶段(2010 年-2015 年) |
(三)深化阶段(2016 年-2021 年) |
二、国内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 |
(一)空间分布不均 |
(二)以自然资源型度假区为主 |
(三)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客源地 |
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概况 |
第3章 浙江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分析 |
一、旅游资源概况 |
二、旅游资源分类 |
(一)自然旅游资源 |
(二)人文旅游资源 |
三、旅游资源评价 |
(一)资源类型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
(二)资源品位高、组合度高 |
第4章 浙江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现状研究 |
一、浙江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成立背景 |
(一)温州旅游发展情况 |
(二)泰顺县县情及旅游发展情况 |
(三)泰顺县周边度假区建设情况 |
二、浙江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 |
(一)管理体制 |
(二)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情况 |
(三)度假产品开发和招商情况 |
第5章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市场分析 |
一、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和样本情况 |
(二)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
(三)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二、基于对游客网络点评的文本分析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基于游客满意度调研和网络文本分析发现的问题 |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
(二)产品体系不完善 |
(三)营销宣传不到位 |
第6章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优化提升建议 |
一、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
(一)推进一体化管理建设 |
(二)加快度假区法治化建设 |
二、产品优化提升建议 |
(一)业态培育提升 |
(二)产品优化提升 |
三、项目设计建议 |
(一)国际化温泉度假酒店项目 |
(二)“寻梦廊桥·养生氡泉”康养休闲项目 |
(三)文旅IP项目 |
四、市场营销推广建议 |
(一)市场分布与定位 |
(二)推进智慧化宣传 |
五、保障措施 |
(一)资金保障 |
(二)人才保障 |
(三)交通保障 |
结语 |
文献参考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目的 |
二、文献综述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
(三)民俗节日旅游开发保护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田野调查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价值 |
(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畲乡“三月三”民俗节相关概述 |
一、文成县畲族概况 |
二、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概况 |
(一)“三月三”相关内容概述 |
(二)“三月三”历史发展演变 |
三、畲族“三月三”内涵与价值 |
(一)畲族“三月三”人文内容 |
(二)畲族“三月三”社会价值 |
四、畲乡“三月三”节庆旅游发展概况 |
(一)畲乡“三月三”活动概况 |
(二)畲乡“三月三”活动分析 |
(三)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品牌打造 |
(四)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举办概况 |
五、文成县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调研 |
(一)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概况 |
(二)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项目概述 |
(三)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分析 |
第三章 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调查研究 |
一、文成县畲乡“三月三”问卷调查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概况 |
(三)信效度检验 |
(四)因子分析 |
(五)公因子命名 |
二、结果分析 |
(一)节会的社会及归属感影响 |
(二)节会的生活环境影响 |
(三)节会的经济影响 |
(四)节会的文化影响 |
(五)节会的基础设施影响 |
三、畲乡“三月三”保护开发困境 |
(一)政府主导节会群众参与度低 |
(二)节会旅游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
(三)节会旅游经济效益不可持续 |
(四)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
(五)节会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四章 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开发与保护路径思考 |
一、加大社会参与力度 |
二、保护文旅生态环境 |
三、打造畲旅经济体系 |
(一)塑造“三月三”文化品牌 |
(二)培育畲乡文旅品质产品 |
(三)拓展文旅营销渠道 |
四、畲族文化活态传承 |
(一)畲族文化原真性保护 |
(二)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方式 |
五、完善文旅基础设施 |
六、政府相关要素保障 |
(一)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
(二)资金支持渠道多元化 |
(三)系统化培育文创人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
致谢 |
(4)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市场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我国旅游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
(二)我国研学旅行市场日益扩大 |
(三)研学旅行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开发可能性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既有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及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1.乡村旅游 |
2.研学旅行 |
3.乡村研学旅行 |
(二)相关理论 |
1.系统性理论 |
2.需求供给理论 |
3.旅游地吸引力系统理论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查阅法 |
(二)实地考察法 |
(三)个别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七、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市场现状调查 |
一、温州市中学生乡村研学旅行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及基本情况 |
二、温州市中学生乡村研学旅行需求调查具体情况 |
(一)了解程度及获取信息渠道 |
(二)研学旅行经历情况 |
(三)研学旅行时间、地点需求 |
(四)研学旅行受益方面需求 |
(五)研学旅行内容偏好 |
(六)研学旅行的方式需求 |
三、温州市中学生乡村研学旅行需求综合分析 |
第三章 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潜力 |
一、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现状概述 |
二、温州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潜力评价 |
(一)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潜力的指标选择 |
1.指标选择原则 |
2.评价指标的确定 |
3.评价指标说明 |
4.评价方法 |
(二)研学旅行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
1.确定权重 |
2.具体确立等级和评分 |
(三)温州研学旅行市场潜力评价 |
1.等级确定方法 |
2.潜力等级评价 |
三、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综合分析 |
(一)具体发展条件分析 |
1.地理区位 |
2.旅游资源 |
3.市场优势 |
4.交通优势 |
5.本土旅游基础优势 |
(二)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
1.政策环境 |
2.经济社会环境 |
3.行业环境 |
(三)存在的不足分析 |
1.产业布局缺乏科学性,整体规划不足 |
2.研学产品缺乏丰富性,课程开发不足 |
3.企业缺乏竞争力,满足学生需求不足 |
4.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接待能力不足 |
5.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研学师资不足 |
第四章 温州市乡村研学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
一、开发原则 |
二、具体发展策略 |
(一)强化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布局 |
(二)深挖乡土资源,丰富产品供给 |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学生需求 |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 |
(五)重视研学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研学旅行发展潜力评价调查问卷 |
致谢 |
(5)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节水型社会建设 |
2.1.2 水资源 |
2.1.3 水资源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2.3 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 |
第三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现状 |
3.1 泰顺县水资源现状 |
3.1.1 水资源概况 |
3.1.2 地下水资源基本情况 |
3.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成效 |
3.2.1 完善政策机制建设 |
3.2.2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
3.2.3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
3.2.4 注重用水效率提升 |
3.2.5 全面推进行业节水工作 |
3.2.6 常态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 |
第四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水资源行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4.1.1 涉水管理部门多,职能重叠 |
4.1.2 各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弱 |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 |
4.2.1 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
4.3 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 |
4.3.1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
4.3.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待提升 |
4.4 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 |
4.4.1 农村水费征收标准偏低 |
4.4.2 水费收缴率不高 |
4.5 节水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 |
4.5.1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
4.5.2 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
第五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
5.1.1 水资源管理队伍力量不足 |
5.1.2 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 |
5.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
5.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5.2.2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有待扩大 |
5.3 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
5.3.1 水资源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
5.3.2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基础薄弱 |
5.4 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 |
5.4.1 市场投入动力不足 |
5.4.2 公众参与决策不足 |
5.5 节水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
5.5.1 政府引导不够,行业用水结构有待完善 |
5.5.2 政府宣传不够,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 |
第六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
6.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
6.1.1 完善集中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
6.1.2 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
6.2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
6.2.1 健全价格杠杆机制 |
6.2.2 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6.3 配套水资源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
6.3.1 以时尚体育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
6.3.2 以氡泉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泉水旅游资源 |
6.3.3 适当开发利用水工程旅游资源 |
6.4 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
6.4.1 加强地下水保护、鼓励非常规水利用 |
6.4.2 完善考核评估程序 |
6.4.3 强化节水科技支撑 |
6.4.4 扩大投融资渠道 |
6.5 注重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
6.5.1 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 |
6.5.2 注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SWOT分析的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
1.2.2 国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概念概述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路线示意图 |
2 泰顺县旅游资源现状 |
2.1 泰顺县情及旅游资源情况简介 |
2.2 泰顺县旅游资源类型 |
2.2.1 建筑设施景观类 |
2.2.2 地理文化景观类 |
2.3 泰顺县旅游资源评价 |
3 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
3.1 优势(Strengths) |
3.1.1 环境生态良好 |
3.1.2 旅游风光独特 |
3.1.3 文化遗产众多 |
3.1.4 民俗底蕴深厚 |
3.2 劣势(Weaknesses) |
3.2.1 旅游资源分布散乱 |
3.2.2 交通不便发展落后 |
3.2.3 旅游配套设施不全 |
3.3 机遇(Opportunities) |
3.3.1 交通设施改善 |
3.3.2 工商资本回归 |
3.3.3 政策扶持加大 |
3.4 挑战(Threats) |
3.4.1 旅游人才欠缺 |
3.4.2 旅游发展不均 |
3.4.3 体制机制制约 |
3.5 SWOT分析 |
3.5.1 旅游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大 |
3.5.2 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不全 |
3.5.3 旅游政策扶持、交通改善、资本逐步回归 |
3.5.4 人才短缺、发展不均、机制问题 |
4 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
4.1 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 |
4.1.1 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 |
4.1.2 科学建设旅游景区 |
4.1.3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
4.2 健全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 |
4.2.1 健全旅游接待设施 |
4.2.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
4.3 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夯实旅游开发保障 |
4.3.1 土地政策保障 |
4.3.2 交通政策倾斜 |
4.3.3 招商引资政策 |
4.4 精准投资、培育人才,让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进行 |
4.4.1 增加资金投入 |
4.4.2 培育旅游人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泰顺县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理论 |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2章 柳峰乡概况及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
一、柳峰乡概况 |
二、柳峰乡社会经济概况 |
(一)人口 |
(二)经济 |
三、柳峰乡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
(一)旅游资源概况 |
(二)旅游资源评价 |
第3章 柳峰乡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环境分析 |
一、柳峰乡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
(一)云岚牧场 |
(二)柳峰尖 |
(三)四季花海 |
二、柳峰乡乡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分析 |
(一)游客基本情况 |
(二)游客认知度和满意度 |
(三)选择目的和交通方式 |
三、柳峰乡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
(一)缺少整体旅游发展规划 |
(二)旅游线路缺少组织 |
(三)村级发展缺少引导 |
(四)基础配套设施不足 |
(五)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 |
(六)旅游资源开发亮点不足 |
(七)开发同质化现象突出 |
(八)要素破解难度较大 |
四、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
(一)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优势(P) |
(二)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环境(E) |
(三)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S) |
(四)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技术环境(T) |
第4章 柳峰乡乡村旅游开发建议 |
一、未来发展总体思路、开发原则与市场定位 |
(一)总体思路 |
(二)开发原则 |
(三)市场定位 |
二、柳峰乡政府主导策略 |
(一)将乡村旅游确定为主导产业 |
(二)大力推进旅游环境整体改造 |
(三)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旅游资源 |
(四)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
三、旅游整体规划建议 |
(一)柳峰尖景观游憩核心区 |
(二)五大片区发展思路 |
四、具体村落发展引导建议 |
五、全乡旅游线路组织建议 |
六、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
(一)推出特色旅游纪念品 |
(二)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
七、土地要素破解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柳峰乡乡村旅游开发产品调查问卷 |
附录 2:柳峰乡旅游开发访谈 |
致谢 |
(8)论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 ——以浙江省泰顺县“中国氧吧·康旅泰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研究动态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三、论文研究思路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研究理论基础 |
一、旅游目的地以及品牌 |
(一)旅游目的地概念 |
(二)旅游目的地构成 |
二、旅游品牌特性 |
(一)地区旅游品牌主要特性 |
(二)旅游品牌和企业品牌区别 |
三、地区旅游品牌打造理论 |
(一)从地区旅游品牌打造主体角度看旅游品牌打造内涵 |
(二)从旅游者角度来看旅游品牌打造内涵 |
四、地区旅游品牌推广理论 |
(一)品牌推广内涵 |
(二)品牌推广目标 |
第三章 地区旅游品牌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 |
一、地区旅游品牌发展历程 |
(一)国外旅游品牌演变历程 |
(二)国内旅游品牌演变历程 |
(三)地区旅游品牌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地区旅游品牌定位和传播 |
一、地区旅游品牌定位方法 |
(一)旅游品牌定位宗旨 |
(二)地区旅游品牌定位原则 |
(三)地区旅游品牌定位步骤 |
二、地区旅游品牌个性定位 |
(一)品牌个性的特征和塑造 |
(二)地区旅游品牌个性维护 |
三、地区旅游品牌传播基础 |
(一)旅游品牌形象策划方法 |
(二)旅游品牌形象策划结构 |
(三)旅游品牌形象策划要素 |
四、地区旅游品牌的传播结构 |
(一)品牌传播过程 |
(二)旅游品牌传播过程 |
五、地区旅游品牌传播模式 |
(一)品牌营销 |
(二)地区旅游品牌营销体系 |
(三)品牌营销和传播的整合 |
(四)建立品牌传播模式 |
第五章 泰顺“中国氧吧·康旅泰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 |
一、泰顺资源分析 |
(一)泰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
(二)泰顺旅游资源 |
(三)泰顺旅游资源特点 |
(四)泰顺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介绍 |
二、“中国氧吧·康旅泰顺”旅游品牌调查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人口特征分析 |
(三)品牌定位调查 |
(四)品牌传播调查 |
(五)泰顺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中国氧吧·康旅泰顺”旅游品牌打造建议 |
(一)进行泰顺旅游品牌个性定位 |
(二)调整泰顺旅游品牌战略 |
(三)加深泰顺旅游品牌内涵 |
(四)加强泰顺旅游品牌打造生态保障 |
四、“中国氧吧·康旅泰顺”旅游品牌推广建议 |
(一)调整品牌传播策略 |
(二)进行旅游品牌营销和传播整合 |
(三)调整旅游品牌传播方式 |
(四)强化旅游品牌传播保障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2.3 对既有成果的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产业 |
2.1.2 旅游产业 |
2.1.3 产业融合 |
2.2 理论支撑 |
2.2.1 产业融合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
3.1 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
3.1.1 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进文旅融合的利好政策 |
3.1.2 泰顺县丰富的文物、非遗和古村落资源优势 |
3.1.3 泰顺县文旅融合培育力度不断加大 |
3.2 泰顺县推进文旅融合的具体做法 |
3.2.1 体制融合 |
3.2.2 制度融合 |
3.2.3 人员整合 |
3.3 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初步成效 |
3.3.1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助推文旅融合 |
3.3.2 十大文旅节庆活动强化特色体验 |
3.3.3 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
第四章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融合方式和效率不高 |
4.1.1 文旅产业融合形式单一 |
4.1.2 文旅产业市场消费有效供给不足 |
4.1.3 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
4.2 割裂式发展现象依然存在 |
4.2.1 旅游体验文化特色不足 |
4.2.2 旅游商品文化创意缺失 |
4.2.3 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
4.3 文旅产业融合程度不足 |
4.3.1 文化旅游资源产业转化能力不足 |
4.3.2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较低 |
4.3.3 文化旅游核心项目支撑不足 |
4.4 文化旅游人才培育不足 |
4.4.1 外来文旅人才流失严重 |
4.4.2 本地文旅人才发展受限 |
4.4.3 青年文旅人才储备不足 |
第五章 影响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因素 |
5.1 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有待优化 |
5.1.1 特色文旅小镇建设辨识度不高 |
5.1.2 文旅IP未能打响 |
5.2 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
5.2.1 文化旅游部门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
5.2.2 文化旅游业长效发展机制尚未健全 |
5.3 文旅融合发展支撑有限 |
5.3.1 文旅从业人员紧缺且质量不高 |
5.3.2 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匮乏 |
5.4 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不牢固 |
5.4.1 以文促旅理念思考不深 |
5.4.2 以旅彰文理念谋划不深 |
第六章对策与建议 |
6.1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文旅IP营销 |
6.1.1 做好规划引领 |
6.1.2 强化文旅IP营销 |
6.2 优化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 |
6.2.1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
6.2.2 加快文旅产业市场的拓展与开发 |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投融资环境 |
6.3.1 进一步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
6.3.2 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投融资环境 |
6.4 突出融合重点,做大文旅品牌 |
6.4.1 突出融合重点 |
6.4.2 做大文旅品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浙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休闲农业 |
2.1.1.1 休闲农业概念 |
2.1.1.2 休闲农业功能 |
2.1.1.3 休闲农业类型 |
2.1.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2.1.3 绩效评价 |
2.2 研究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体验经济理论 |
2.2.3 景观美学理论 |
2.2.4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
2.2.5 需求层次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2.3.1.1 休闲农业发展动力研究 |
2.3.1.2 休闲农业影响研究 |
2.3.1.3 休闲农业市场开发与营销研究 |
2.3.1.4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
2.3.2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2.3.2.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2.3.2.2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方向研究 |
2.3.2.3 休闲农业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 |
2.3.2.4 休闲农业市场营销研究 |
2.3.2.5 休闲农业评价研究 |
2.3.3 休闲农业评价方法综述 |
2.3.3.1 评价方法 |
2.3.3.2 指标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3.1 评价原则 |
3.2 评价体系构建 |
3.2.1 评价指标初选 |
3.2.2 专家优化 |
3.2.3 评价体系建立 |
3.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3.1 构建判断矩阵 |
3.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
3.3.3 评价指标层次总排序 |
3.4 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3.5 评价标准与等级 |
3.5.1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 |
3.5.2 建设绩效评价等级说明 |
3.6 本章小结 |
4 浙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实证评价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整理 |
4.2.1 数据来源 |
4.2.2 数据整理 |
4.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得分结果 |
4.4 评价结果分析讨论 |
4.4.1 示范县建设绩效总体分析 |
4.4.1.1 建设绩效高的示范县 |
4.4.1.2 建设绩效较高的示范县 |
4.4.1.3 建设绩效中等的示范县 |
4.4.1.4 建设绩效低的示范县 |
4.4.2 示范县建设绩效分项分析 |
4.4.2.1 生态环境分析 |
4.4.2.2 农业发展分析 |
4.4.2.3 旅游发展分析 |
4.4.2.4 社会发展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浙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提升发展策略 |
5.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5.2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
5.3 加强旅游品牌打造 |
5.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
5.5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泰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D]. 林笑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浙江省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的优化提升研究[D]. 赵冬冬.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D]. 林双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温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市场开发研究[D]. 陈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D]. 吴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6]基于SWOT分析的泰顺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黄秀淼.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7]泰顺县柳峰乡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杨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论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广 ——以浙江省泰顺县“中国氧吧·康旅泰顺”为例[D]. 蔡斌彬.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泰顺县文旅融合发展研究[D]. 林作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10]浙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 唐笛扬.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2)
标签:泰顺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泰顺廊桥论文; 旅行经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