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TRAIL对凋亡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鲁玉凡[1](2021)在《复方苦参注液射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结肠癌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据: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策略是手术辅以化疗,但化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治疗失败。P53突变介导的化疗耐药是结肠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发掘一种临床药物,克服p53突变介导的化疗耐药,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成功率,将极大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及成本,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意义重大。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是临床治疗结肠癌的辅助用药中使用率位居首位的中成药,与顺铂类和5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频次高达45.34%和40.90%。然而,尚未有文献报道CKI的辅助治疗效果与p53突变的关系。因此,本文拟研究CKI对顺铂和5氟尿嘧啶抗p53突变型结肠癌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建立一种抗p53突变型结肠癌的治疗策略。方法及结果:1.基于两株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细胞(p53野生型HCT116细胞和p53R273H/P309S突变型SW480细胞株),采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研究CKI对顺铂(Cis)和5氟尿嘧啶(5FU)体外抗结肠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combenefit软件评价药物联用的协同/拮抗效应。结果表明,CKI增强Cis抗HCT116和SW480细胞生长,减弱5FU抗HCT116细胞生长,增强5FU抗SW480细胞生长,其中CKI对Cis抗SW480细胞生长的增强作用最大,表明CKI选择性增效Cis抗SW480细胞生长。2.基于HCT116是p53野生型细胞,SW480细胞携带p53 R273H/P309S突变,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HCT116(p53-/-)p53WT和HCT116(p53-/-)p53 R273H/P309S细胞株,检测CKI和Cis(或5FU)联用对这两株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CKI对Cis抗HCT116(p53-/-)p53WT细胞生长的活性没有影响,增强Cis抗HCT116(p53-/-)p53R273H/P309S细胞生长,减弱5FU抗HCT116(p53-/-)p53WT和HCT116(p53-/-)p53 R273H/P309S细胞生长。综上结果表明,CKI选择性增效Cis抗p53突变型结肠癌。3.为了探索CKI选择性增效Cis抗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转录组学技术评价CKI、Cis和5FU单用和联用对SW480细胞转录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CKI重编Cis对SW480细胞转录组的调节作用,而对5FU的影响较弱。4.基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途径(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是CKI联用Cis显着调节的生物学过程,采用western blot对该途径中与肿瘤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的TRAIL通路的关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s诱导RIPK1的表达,表明Cis诱导SW480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CKI增强Cis处理组中DR5和caspase-3的表达,诱导PARP的剪切,表明CKI增效Cis诱导SW480细胞凋亡的发生。此外,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显着减弱CKI联用Cis诱导的SW480细胞死亡,表明CKI依赖于诱导细胞凋亡增效Cis抗SW480细胞生长。综上结果,CKI选择性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CKI增加Cis处理细胞中死亡受体DR5表达,诱导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激活细胞凋亡,增强Cis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为靶向治疗p53突变型结肠癌提供了思路,也为CKI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了指导。
文婷婷[2](2021)在《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将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以及A549细胞异种移植裸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安五脂素(Anwuligan,ANW)对NSCLC生物学功能产生的影响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阐明其在NSCLC治疗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ANW对NSCLC细胞中let-7c-3p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抑制let-7c-3p表达对于ANW抗NSCLC作用中的影响。本实验共分为3个部分:1、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首先通过CCK-8实验检测到低于50μM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系(Beas 2B和MRC-5)无明显毒性,说明低于50μM浓度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来说是安全的。因此本研究将不同ANW(DMSO(control)、0μM(vehicle)、5μM、20μM、50μM)处理的A549和H460细胞分成五组进行实验,首先经CCK-8比色实验证实ANW处理24h即可杀伤NSCLC细胞,并且浓度越高,杀伤能力越强,说明ANW(≤50μM)对于NSCLC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且进一步经Edu实验、成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PI染色)发现ANW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且为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的结果显示20μM的ANW即可显着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收集ANW处理24h后的5组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W可减弱TGF-β诱导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说明ANW可以延缓NSCLC的进展;顺铂是常见的肿瘤化疗药物,但其临床应用受到耐药性和毒性的限制。CCK-8比色法显示中浓度(20μM)ANW即可显着增强顺铂的抗NSCLC生长能力,细胞流式仪(A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发现20μM的ANW与顺铂联合处理诱导A549和H460细胞凋亡的能力明显强于二者单独处理,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活化也相对增强,这些结果表明ANW和顺铂联合用药可增强抗NSCLC作用。综上,ANW对NSCL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成分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2、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的表达本研究在第一部分明确了ANW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接下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先通过Deep Sequencing技术检测到经ANW(50μM)处理24h后A549细胞中多种mi 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22种mi RNAs水平变化最为明显,8种上调,14种下调,尤以let-7c-3p升高最为明显,并经q RT-PCR进一步明确ANW处理后A549和H460中let-7c-3p表达增加;本研究通过生信分析结果发现let-7c-3p主要与3-磷酸肌醇生物合成相关。众所周知,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和自噬中起重要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W(分3组:0、20、50μM)处理后,20μM和50μM的ANW可抑制A549和H460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说明ANW可调控NSCLC细胞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K3CA是PI3K的催化亚单位,对维持PI3K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大作用。本研究预测分析PIK3CA 3’UTR序列可能是let-7c-3p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发现let-7c-3p mimic可显着抑制PIK3CA3’UTR序列荧光素酶活性,对PIK3CA 3’UTR的突变序列无影响,此外,scramble对PIK3CA 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let-7c-3p的确可以与PIK3CA 3’UTR序列结合,并且进一步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可以直接抑制PIK3CA表达。重要的是,本研究构建并获取了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根据不同的转染物质以及慢病毒感染情况,分别将A549和H460细胞分成四组:mimic NC、let-7c-3p mimic、let-7c-3p mimic+vector和let-7c-3p+PIK3CA,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PIK3CA可以减弱let-7c-3p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为了研究let-7c-3p在NSCL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将let-7c-3p mimic、scramble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外加空对照(control组),进行克隆形成实验、Edu荧光检测,证实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生长,并且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综上,本部分研究发现ANW处理A549和H460细胞后可上调let-7c-3p,并且let-7c-3p的靶基因为PIK3CA 3’UTR序列,可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表达let-7c-3p可抑制NSCLC的发生和发展。3、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那么let-7c-3p是否是ANW发挥抗癌作用所必须的呢?在这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将let-7c-3p inhibitor及inhibitor NC分别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以此分为两组:inhibitor组和inhibitor NC组。随后用ANW(50μM)处理细胞,进行实验。在第一部分实验研究中,我们证实ANW对NSCLC细胞具有抑制生长、转移、侵袭以及促凋亡的作用。因此本部分研究首先通过CCK-8比色法实验、成克隆实验、Edu实验、细胞周期检测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存活和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接着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细胞流式实验(AV/PI双染)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的数量,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可减弱ANW对NSCLC促凋亡作用。收集两组细胞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后,可以逆转ANW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且抑制let-7c-3p表达,可以减弱ANW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以及对EMT相关标志蛋白的影响。本研究还建立了A549细胞的裸鼠异种移植模型,按照对裸鼠进行腹腔注射及瘤内注射不同药物,将其分为四组:control组、ANW组、ANW+inhibitor NC组和ANW+let-7c-3p inhibitor组,裸鼠肿瘤体积监测及肿瘤称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NW处理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而抑制let-7c-3p表达可消除ANW对NSCLC的抑制作用(P<0.01),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即let-7c-3p是ANW作用NSCLC的靶标。并且对安乐死后裸鼠的肝、肾、心的切片进行HE染色后分析表明ANW对于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毒性,说明作用于机体是较为安全的。综上,本部分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let-7c-3p在ANW抑制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抗NSCLC的研究提供了新靶标,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崔英丽[3](2021)在《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全球癌症确诊患者1930万例,100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八位。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被发现,一经发现,多为晚期,目前针对卵巢癌的治疗以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但化疗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因此,仍然需要继续寻找更有效地治疗手段。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快速进步和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治疗卵巢癌的治疗手段,其中新型溶瘤腺病毒已充分显示表现出了一种不可替代治疗优势,发挥了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双重重要作用及其功能,有望尽快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治疗手段。Apoptin是一种源自于鸡贫血病毒(CAV)的凋亡诱导蛋白,在正常细胞中没有细胞毒性,而在肿瘤细胞中能够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的长度和生存能力与细胞衰老和永生化有关。由于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限速和催化成分的紧密转录抑制作用,大多数正常人体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然而,在高达90%的人类恶性肿瘤中观察到h TERT表达和端粒酶激活,使其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本课题组前期已构建了含有凋亡素(apoptin)蛋白和h TERTp启动子的人五型腺病毒Ad-Apoptin-h TERTp-E1a(Ad-VT),该病毒具有只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特异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能力。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自行构建的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以及其对照病毒Ad-T、Ad-VP3和Ad-MOCK进行了对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外多种实验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1.利用pGL4.51转染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并用G418加压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检测。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WST-1检测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杀伤作用。3.通过Hoechst染色、Annexin V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活性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分析Ad-VT杀伤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主要方式。4.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侵袭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用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分别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并每周观测肿瘤发光强度、肿瘤大小以及小鼠生存情况来分析Ad-VT在体内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1.构建成功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且所构建的细胞与原始细胞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差异。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WST-1实验,显示了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3.通过Hochest染色、Annexin V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活性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表明,Ad-VT主要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杀伤人卵巢癌A2780-LUC和人卵巢癌SKOV3-LUC细胞。4.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等方法表明,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通过构建表达荧光素酶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裸鼠肿瘤模型,Ad-VT也可以在体内显着抑制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并延长裸鼠生存期。研究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通过多种体内外实验证实了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具有显着的细胞杀伤作用,表明,Ad-VT具有成为卵巢癌治疗药物的潜力。
陆漫漫[4](2021)在《内质网应激参与MDM2抑制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鼠双微基因2(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它通过与p53形成一个自动调节反馈环调控p53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进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MDM2抑制剂Nutlin-3a在多种肿瘤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近期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可诱导细胞凋亡并参与调控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本课题将从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角度切入,深入探索MDM2抑制剂Nutlin-3a的抗肿瘤及调节结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机制。目的1.明确MDM2抑制剂Nutlin-3a对结肠癌细胞存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2.探讨内质网应激在Nutlin-3a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3.明确Nutlin-3a对结肠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RKO、HCT116和LOVO,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凋亡率;3.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结肠癌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4.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死亡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5.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外源性凋亡途径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变化;6.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4 AM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Nutlin-3a对结肠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7.利用结肠癌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随机分配后应用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荷瘤小鼠皮下瘤生长速度、重量;8.利用TUNEL法检测结肠癌组织石蜡切片中凋亡情况。结果1.Nutlin-3a可显着减少结肠癌细胞存活、增殖能力,诱导肠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剪切体的激活。敲低Caspase-8可显着减轻Nutlin-3a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2.Nutlin-3a可显着上调死亡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其中,在三种结肠癌细胞中,死亡受体5(DR5)蛋白的上调最显着。干扰DR5可有效抵消Nutlin-3a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减少Nutlin-3a激活的Caspase-3和Caspase-8剪切体的形成。3.Nutlin-3a可显着降低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存活率、诱导其发生凋亡,同时上调其DR5基因及蛋白表达。干扰DR5可效抵消Nutlin-3a对P53突变型结肠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显着减少Nutlin-3a激活的Caspase-3和Caspase-8剪切体的形成。4.Nutlin-3a可显着上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P-EIF-2α、ATF4、CHOP、XBP1α的表达。干扰CHOP可减轻Nutlin-3a引起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减少Nutlin-3a诱导的DR5、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Nutlin-3a可以呈时间依赖以及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肠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利用钙离子螯合剂BAPTA作用结肠癌细胞可有效降低Nutlin-3a引起的钙离子浓度并减轻Nutlin-3a诱导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5.体内外实验证明,Nutlin-3a联合应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Tunicamycin/Thapsigargin可显着减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Nutlin-3a联合化疗药物5FU/TRAIL可显着增加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Nutlin-3a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发生,从而通过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调控DR5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并增强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刘智丹,吕美怡,吴发印[5](2021)在《姜黄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癌症的标志性特征是对凋亡的抵抗力,同时促凋亡信号的丢失和抗凋亡信号的获得均有助于肿瘤发生与发展。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是关于癌症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天然产物来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姜黄素(Curcumin, Cur)具有确切的抗肿瘤疗效,已广泛用于各种临床前研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姜黄素可通过调控多个靶点及细胞信号通路介导肿瘤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相关机制,有望为Cur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黄莉[6](2020)在《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文中提出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结肠癌的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基本无症状。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而中晚期患者通过手术很难根治,手术后容易转移或者复发。而针对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硫代葡萄糖苷降解产物,被报道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任何毒副作用。目前研究认为诱导细胞凋亡是PEITC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而理解PEITC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对于了解其作为临床上有用的化学预防或治疗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前期发现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且对正常肠的上皮细胞无影响,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将深入研究PEITC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并通过裸鼠成瘤模型验证PEITC对结肠癌肿瘤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最后对PEITC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我们选用了 2种不同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620)及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用不同浓度的PEITC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20 μM PEITC的PEITC可以显着性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肠上皮细胞无影响。我们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EITC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通过JC-1和DCFH-DA方法发现PEITC抑制线粒体内膜膜电势并促进ROS产生,提示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我们分离细胞质组分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to-c和SMAC的表达,发现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SMAC的表达,流式细胞仪结果进一步表明PEITC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通过anti-SMAC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发现PEITC作用后可促进SMAC与Survivin的相互作用,发挥诱导细胞凋亡作用。PEITC通过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增加细胞凋亡比例,表明PEITC通过ERK/JNK通路介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利用结肠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PEITC的抑癌效果及安全性,通过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成瘤模型,发现PEITC抑制结肠癌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并促进裸鼠结肠癌皮下肿瘤中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SMAC蛋白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对裸鼠血常规三系细胞和肝肾功能均无影响。我们研究表明PEITC通过SMAC/Survivin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途径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体内实验证明PEITC抑制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并通过SMAC/Survivin信号介导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而不影响裸鼠肝肾功能、血常规三系细胞。本论文将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方向。
郑宇斐[7](2020)在《中国蜂胶及其黄酮类单体抗黑素瘤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黑素瘤是一种发展极为迅速的恶性皮肤病,具有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黑素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达92%,但是黑素瘤一旦开始转移,患者的5年存活率迅速下降至15%。目前虽然关于黑素瘤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针对黑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显着,并且受到严重的副作用和黑素瘤耐药性的困扰。因此,对黑素瘤相关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研究仍是目前癌症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芽孢及伤口胶质物混合自身上颚腺分泌物而成的一种蜂产品,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在抗肿瘤方面,有文献指出中国蜂胶可以有效地诱导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发生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也是近几年蜂胶药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蜂胶的前期抗肿瘤研究,本研究利用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系统性地探究了中国蜂胶及其黄酮类单体(松属素和柯因)对黑素瘤增殖、转移、自噬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以期揭示中国蜂胶的抗黑素瘤作用,为蜂胶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黑素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的发展影响研究我们首次证明了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的促凋亡作用和抑制转移作用并揭示其分子机制。在经中国蜂胶处理后,A375细胞发生内源性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中国蜂胶在黑素瘤细胞中也能发挥其出色的抗炎作用,caspase-1和caspase-4表达水平降低,同时伴随着IL-1α、IL-1β和IL-18 mRNA水平的下降,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炎性微环境的保持有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中国蜂胶可以在A375细胞中激活自噬,而抑制自噬会减弱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的促凋亡作用,这也说明了自噬的发生增强了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的细胞毒作用。此外,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中国蜂胶能减弱黑素瘤在体外的迁移能力。2中国蜂胶抗黑素瘤单体活性成分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我们确定了本实验中使用的中国蜂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包括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肉桂酸、山奈酚、杨梅桐、槲皮素、3,4-二甲氧基肉桂酸、芹菜素、短叶松素、柯因、松属素、高良姜素、咖啡酸苯乙酯和3-O-乙酰基短叶松素等。利用CCK-8实验,我们比较这其中高含量的功能性单体对黑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松属素、咖啡酸苯乙酯、柯因、短叶松素、芹菜素、咖啡酸二甲醚对黑素瘤的细胞活性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中国蜂胶活性成分松属素抗黑素瘤作用研究利用体内外模型进一步检测并探究了松属素对黑素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发现松属素能诱导黑素瘤细胞(B16F10和A375)发生凋亡,并呈现浓度相关性。对凋亡调控通路的研究显示,松属素通过激活IRE1α/Xbp1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从而活化下游蛋白caspase-12(鼠源细胞)/caspase-4(人源细胞)介导黑素瘤细胞凋亡。此外,我们的结果还显示松属素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黑素瘤细胞中自噬的发生,增强了松属素对黑素瘤的促凋亡作用。在小鼠成瘤模型中,松属素显着抑制了黑素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并且在肿瘤组织中我们检测到了高水平的凋亡信号。4中国蜂胶活性成分柯因抑制黑素瘤转移效果研究我们证明了柯因可以有效抑制黑素瘤转移。通过细胞实验我们发现,在低浓度时,柯因也表现出了对黑素瘤细胞转移、侵袭和促血管生成能力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柯因抑制了黑素瘤细胞的失巢凋亡抵抗,增加了其在转移过程中的凋亡率。进一步实验表明柯因通过下调FOXM1/β-catenin通路逆转了黑素瘤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而过表达FOXM1则会减弱柯因的抗黑素瘤转移作用。我们同时也在小鼠模型上验证了细胞实验的发现。利用肺转移模型,我们证明柯因处理能明显降低小鼠肺转移肿瘤的出现几率,同时在肺部肿瘤组织中,柯因治疗组FOXM1的表达量也更低。综上所述,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蜂胶的抗黑素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中国蜂胶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通过研究中国蜂胶中主要功能活性单体的抗黑素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揭示了中国蜂胶抗黑素瘤的物质成分基础,也为黑素瘤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
姚宏伟[8](2020)在《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肾细胞癌作为肾癌最常见的亚型,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早期局限性肾细胞癌以手术切除为主。30%的患者被确诊为肾细胞癌时已经发生转移,并且一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发生转移,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肾细胞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发展新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然化合物是新的药物发展的宝贵资源,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作为一种天然类化合物,分布于多种植物中。已有的研究显示Res能够通过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多种机制,对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体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体内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Res在肾细胞癌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由于Res复杂的药理活性,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Res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为发展新的药物治疗肾细胞癌提供理论基础。第一部分白藜芦醇对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的作用背景:研究显示Res对多种类型的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需进一步阐释。目的:探讨Res对人肾细胞癌的作用。方法:给予Res处理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析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建立786-O细胞裸鼠移植肿瘤模型,观察Res体内对肾细胞癌生长的作用。结果:Res呈浓度及时间关系减少786-O细胞的活性。给予48 h的处理,20μM及40μM浓度的Res诱导细胞凋亡,10μM的Res对凋亡无明显影响,但引起S期周期阻滞。Res抑制786-O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下调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Res在裸鼠体内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的体积及重量。结论:Res在体外及体内对人肾细胞癌均具有抗肿瘤作用。第二部分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背景: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信号因子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积累的证据证实Res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但由于其复杂的药理活性,诱导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的阐释。目的:体外探讨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凋亡、caspase3活性及ROS(活性氧)水平;免疫荧光检测ROS及细胞色素C;Western blot分析GAPDH、COXⅣ、细胞色素C、PARP、ERK、p-ERK、JNK、p-JNK、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Res下调786-O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促进细胞色素C的胞浆释放,上调caspase3活性,引起PARP蛋白的裂解。Z-VAD-FMK,一个pan-caspase抑制剂,显着抑制Res诱导的凋亡。进一步的实验显示Res促进786-O细胞ROS的产生,抗氧化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改善线粒体膜电位,下调caspase3活性,减少PARP蛋白的裂解,抑制Res诱导的凋亡。最后我们发现Res通过ROS抑制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p3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SP600125(JNK抑制剂)对凋亡无明显影响,SB203580(p38抑制剂)减少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结论:1、Res引起线粒体损伤,激活caspase3导致786-O细胞凋亡。2、Res上调786-O细胞的ROS水平,升高的ROS促进凋亡。3、Res通过ROS激活p38,激活的p38促进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第三部分自噬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背景:自噬作为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机制,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当细胞受到各种压力,能够激活自噬,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在压力环境下的存活;但在一些情况下,极度的自噬能导致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促进细胞的死亡。研究报道Res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自噬,发挥促存活或促死亡的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并不清楚。目的:体外探讨自噬对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荧光检测Cyto-ID荧光分析细胞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GAPDH、LC3BII、P62、S6、p-S6、AMPK、p-AMPK、JNK、p-JNK、BCL2、p-BCL2、Becline1以及PAR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si RNA干扰技术敲低Beclin1蛋白的表达,探讨自噬对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es上调786-O细胞自噬水平;Res诱导的自噬需要ROS,抗氧化剂NAC减少Res上调的自噬;Res对p-AMPK及p-S6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JNK阻滞剂SP600125下调自噬,相反p38阻滞剂SB203580进一步促进Res诱导的自噬;自噬阻滞剂CQ(氯喹)进一步促进Res诱导的凋亡,上调PARP蛋白的裂解,并且Beclin1si RNA上调Res引起的PARP蛋白的裂解。结论:1、Res在786-O细胞中激活自噬。2、Res通过ROS-JNK路径激活自噬。3、自噬抑制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第四部分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背景:细胞衰老是指细胞从生长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停滞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如化疗药物、电离辐射以及氧化损伤等因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衰老。研究证实Res在体外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进入衰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但是否能够引起肾细胞癌细胞的衰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目的:体外探讨Res对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ROS水平;免疫荧光分析p-H2AX;EDU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GAPDH、p-H2AX、p-ATM、p-ATR、p-CHK2、p-CHK1、p38、p-p38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8 mRNA的表达,ELISA分析IL-6、IL-8蛋白的分泌水平。结果:给予10μM的Res持续处理786-O细胞4 d,Res增加p-H2AX阳性的细胞,上调p-H2AX、p-ATM、p-ATR、p-CHK2、p-CHK1及p21蛋白的表达,引起持续的S期周期阻滞,减少EDU阳性的细胞,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诱导786-O细胞衰老,未引起明显细胞凋亡。Res诱导786-O细胞衰老需要上调的ROS,NAC降低Res上调的p-H2AX、p-ATM、p-ATR、p-CHK2、p-CHK1及p21蛋白的表达,恢复细胞增殖,下调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进一步来说,衰老的细胞上调IL-6、IL-8 mRNA以及蛋白分泌水平(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上调的IL-6、IL-8mRNA及蛋白分泌需要ROS激活的p38活性,SB203580(p38阻滞剂)抑制IL-6、IL-8 mRNA及蛋白分泌水平。结论:1、Res在体外能够诱导786-O细胞衰老。2、Res上调的ROS促进786-O细胞衰老。3、Res通过ROS-p38路径促进SASP。
贺宜春[9](2020)在《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目前,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同时辅以放化疗,化学治疗仍是神经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替莫唑胺(TMZ)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但是由于药物敏感性随治疗过程逐步下降,TMZ治疗可以延长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3-5个月。因此,如何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TMZ敏感性成为影响化疗效果的瓶颈问题。既往研究发现,在TMZ干预下,自噬起到促死亡和促存活两种看似相悖的作用,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明晰,为精准判断自噬在治疗中的作用并靶向自噬提高TMZ疗效带来了困难。目前研究已经表明,许多自噬相关蛋白参与凋亡调控,自噬流状态被认为是决定自噬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不同自噬流背景下,探讨自噬在凋亡调控及TMZ敏感性调节中的作用,为靶向自噬提高TMZ敏感性,提高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自噬(Autophagy)是一个高度动态,多步骤的生物进程,包括起始,自噬膜形成与延伸,自噬体成熟闭合,与溶酶体融合以及溶酶体降解。自噬的这一完整过程称之为自噬流(Autophagic Flux),用来反应自噬水平的高低。既往研究证明,TMZ作用下,在不同步骤干扰自噬流会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提示TMZ作用下,自噬流状况决定的自噬底物的堆积状态可能是决定自噬促生存或促死亡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而决定细胞命运。SQSTM1,也叫做p62,是选择性自噬的特异性底物,也是自噬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实验室早期研究发现,p62的基础性高表达和通畅的自噬流赋予肿瘤细胞对治疗更高的耐受性。当应用氯喹(chloroquine,CQ)或巴弗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Baf A1)在自噬流晚期阻断自噬流后,凋亡敏感性显着升高。同时,敲除ATG4C基因可有效阻断自噬流量,导致p62和LC3-II的堆积性表达增高,增加TMZ的细胞毒性作用。这些证据提示,p62作为关键蛋白决定自噬的促生存或促死亡作用。但是,单纯依靠p62的表达并不能准确反映自噬流状态以及鉴别自噬在TMZ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因此,在不同自噬流背景下,揭示p62在TMZ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任务。研究提示,p62可通过介导Caspase-8激活或降解影响细胞命运。Caspase-8作为外源性凋亡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尽管其在GBM中表达上调,但是其凋亡活性并未激活。由此,激活Caspase-8的凋亡活性可能是一个提高TMZ敏感性的有效策略。而自噬体膜可作为细胞内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i DISC)平台,进而导致不依赖于死亡受体的Caspase-8激活。因此,从i DISC的形成与降解角度探究Caspase-8与p62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利于揭示自噬流对凋亡的精确调控机制,提供一个精准判断TMZ作用下自噬作用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以不同自噬流量的SHG44和U87MG胶质瘤细胞系为研究模型,利用胶质瘤组织芯片、细胞模型及裸鼠皮下异体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间接免疫荧光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自噬流量调节i DISC形成与降解影响自噬在TMZ治疗中的作用,为精准靶向自噬,提高TMZ敏感性,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及胶质瘤组织芯片分析胶质瘤级别与p62和Caspase-8表达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应的临床资料,分析p62及Caspase-8对患者预后影响。(2)利用MTT法检测TMZ,CQ对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情况;(3)Western Blotting检测p62和LC3表达,m RFP-GFP-LC3双标腺病毒感染细胞评价自噬流量。(4)利用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TUNEL法、Annexin-V/PI双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来检测TMZ和CQ诱导的凋亡发生情况。(5)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来检测p62、Caspase-8之间的空间共定位以及自噬体膜对Caspase-8的招募情况。(6)通过p62敲除、过表达p62及UBA和LIR截短突变体,检测Caspase-8活性并使用Western检测蛋白剪切情况,评价p62及其结构域对Caspase-8活化的影响。(7)利用裸鼠胶质瘤皮下异体移植瘤模型,给予TMZ灌胃,CQ腹腔注射处理,体内验证CQ与TMZ的联合作用;检测处理后异体移植瘤的p62、Caspase-8的表达及活性变化。结果:(1)生物信息学及胶质瘤组织芯片结果显示,自噬及溶酶体相关基因在胶质瘤中高表达,自噬特异性底物p62和Caspase-8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p62高表达的情况下,Caspase-8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2)筛选出低自噬流量的SHG44和高自噬流量的U87MG,替莫唑胺显着提高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起始及自噬流量。CQ阻断自噬流量后,p62显着堆积性表达增高,同时增加替莫唑胺诱导的Caspase-8活化以及凋亡。(3)CQ阻断自噬可增加p62和Caspase-8的相互作用以及自噬体膜对Caspase-8的招募。敲除p62降低TMZ和CQ联合应用导致的Caspase-8活化。p62过表达可增加TMZ诱导的Caspase-8活化。而与野生型p62相比,UBA和LIR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显着抑制了Caspase-8的活化。(4)体内实验证明CQ有效增加TMZ对肿瘤生长的抑制。CQ增加异体移植瘤的p62堆积和Caspase-8活化。结论:(1)高级别胶质瘤的基础自噬流量显着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并且较高的基础自噬流量预示着不良预后。(2)阻断自噬流或自噬起始大于自噬相关溶酶体降解能力将导致p62的堆积,进而介导Caspase-8激活。自噬流量调控i DISC的形成与降解,调控Caspase-8活化,进而参与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调节。(3)i DISC介导的Caspase-8激活依赖于p62的UBA和LIR结构域。(4)Caspase-8可辅助p62判断胶质瘤自噬流量的大小;p62/Caspase-8表达模式具有成为更精准的胶质瘤预后指标的可能。
张瀚允[10](2020)在《肿瘤源PKCζ通过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肿瘤之一,研究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目前前列腺癌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意识到肿瘤微环境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ment,TME)是由肿瘤细胞、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等成分构成的一种复杂的微环境,其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通常在肿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其通过细胞直接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参与肿瘤进展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对凋亡的肿瘤细胞的清除,即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以及释放相关炎症因子,进而产生有利于肿瘤生长的肿瘤微环境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加速肿瘤的进展。PKCζ是蛋白激酶C(PKC)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非典型PKC,其参与并调控肿瘤组织中的多种信号通路。目前的研究表明PKCζ是前列腺癌的一种抑癌基因,然而其是否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前列腺癌中PKCζ的表达是否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从而调控肿瘤的进展,旨在为肿瘤选择性靶向治疗提供手段;同时也为抵抗肿瘤进展,增强癌症治疗的疗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方法1.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的表达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1.1前列腺癌细胞PKCζ过表达的稳定株的效果验证使用慢病毒Lv-GFP和慢病毒Lv-GFP-PKCζ分别感染DU145细胞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取稳定株。分别提取稳定株细胞的总蛋白和总RNA进行感染效果验证。1.2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对凋亡诱导因子TRAIL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使用联科凋亡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说明书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包括前列腺癌PKCζ-OE和PKCζ-CTL的DU145细胞,分别加入TRAIL处理24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1.3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按照上述凋亡诱导条件,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后,按照1:1比例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以未经凋亡诱导的DU145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作为对照组,20-24h后检测胞葬效果。1.4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迁移以及划痕实验验证PKCζ过表达后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以及增殖能力。2.前列腺癌PKCζ的表达抑制胞葬作用及机制初探2.1收集PKCζ过表达以及对照组的DU145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筛选影响胞葬作用的关键分子。2.2利用中和抗体进行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影响胞葬作用以及前列腺癌细胞迁移的机制。2.3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KCζ与胞葬作用关键分子CD47的表达相关性。研究结果1.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1.1 成功验证PKC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过表达效果1.2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抑制凋亡诱导因子TRAIL的凋亡诱导作用1.3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过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1.4 PKCζ过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2.前列腺癌PKCζ通过调控CD47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胞葬作用以及癌细胞迁移能力2.1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调控胞葬作用相关分子的表达2.2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通过调控CD47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2.3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通过调控CD47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2.4 前列腺癌组织中PKCζ与CD47的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且与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结论1.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2.前列腺癌中PKCζ通过调控CD47的表达抑制胞葬作用及前列腺癌细胞迁移
二、关于TRAIL对凋亡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TRAIL对凋亡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苦参注液射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结肠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创新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技术路线图 |
1.2.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结肠癌及其治疗 |
2.2 P53突变与结肠癌 |
2.2.1 P53突变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
2.2.2 P53突变与结肠癌化疗耐药 |
2.2.3 P53突变型结肠癌的治疗策略 |
2.3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肿瘤治疗 |
2.3.1 复方苦参注射液概述 |
2.3.2 CKI在肿瘤化疗增敏中的应用 |
2.4 TRAIL信号通路 |
2.4.1 TRAIL信号通路概述 |
2.4.2 TRAIL信号通路与结肠癌的治疗 |
第三章 CKI选择性增效顺铂抗p53 突变型结肠癌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材料 |
3.2.2 仪器 |
3.2.3 试剂配制方法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学操作方法 |
3.3.2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 |
3.3.3 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 |
3.3.4 克隆形成实验 |
3.3.5 P53突变型HCT116 细胞的构建 |
3.3.6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Cis、5FU和CKI的体外抗结肠癌活性 |
3.4.2 CKI对顺铂和5氟尿嘧啶体外抗结肠癌活性的影响 |
3.4.3 CKI选择性增效顺铂抗SW480结肠癌细胞生长 |
3.4.4 P53突变型HCT116细胞的构建 |
3.4.5 CKI选择性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HCT116细胞生长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CKI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转录组学实验方法 |
4.3.2 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
4.4 实验结果 |
4.4.1 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鉴定 |
4.4.2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
4.4.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
4.4.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4.5 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途径参与CKI增效Cis抗SW480 细胞生长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CKI通过TRAIL通路增效Cis抗 SW480 细胞生长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材料 |
5.2.2 试剂配制方法 |
5.3 实验方法 |
5.3.1 抑制剂共处理细胞 |
5.3.2 Western Blot |
5.4 实验结果 |
5.4.1 CKI增效顺铂调节TRAIL信号通路 |
5.4.2 CKI增效顺铂诱导细胞凋亡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篇 综述 天然产物治疗肺癌的前景与争议 |
1 背景 |
2 按来源分类的抗肿瘤药物 |
2.1 来源于植物 |
2.2 来源于动物 |
2.3 来源于微生物 |
2.4 来源于海洋生物 |
3 抗肿瘤的机制 |
3.1 诱导凋亡 |
3.1.1 诱导ROS |
3.1.2 诱导内质网应激 |
3.1.3 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凋亡 |
3.2 诱导自噬 |
3.3 抑制PI3K/AKT途径 |
3.4 抑制NF-κB信号途径 |
3.5 阻滞细胞周期 |
3.6 调控表观遗传学 |
3.7 调控其他机制以及多种机制联合作用 |
4 天然产物使用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
5 总结 |
第2篇 实验研究 |
第1章 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 |
1.1 实验材料 |
1.1.1 仪器设备 |
1.1.2 试剂 |
1.2 细胞复苏及培养 |
1.3 实验方法 |
1.3.1CCK-8 实验测定细胞活力 |
1.3.2 成克隆实验 |
1.3.3 EDU实验 |
1.3.4 细胞流式实验 |
1.3.5 细胞划痕实验 |
1.3.6TRANSWELL实验 |
1.3.7 WESTERN BLOT |
1.3.8 统计学分析 |
1.4 实验结果 |
1.4.1 ANW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
1.4.2 ANW抑制NSCL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1.4.3 ANW增强顺铂对NSCLC的抗肿瘤作用 |
1.5 结果讨论 |
第2章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表达 |
2.1 实验材料 |
2.1.1 仪器设备 |
2.1.2 试剂 |
2.1.3 引物序列 |
2.2 实验方法 |
2.2.1 DEEP SEQUENCING检测细胞准备及RNA提取 |
2.2.2 LET-7C-3P靶基因预测 |
2.2.3 LET-7C-3P检测 |
2.2.4 构建及获取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 |
2.2.5 MIRNAS转染A549和H460细胞 |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基因测定 |
2.2.7 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2.2.8 QRT-PCR检测PIK3CA MRNA水平 |
2.2.9 LET-7C-3P对NSCLC细胞的影响 |
2.2.10 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MICRORNA HSA-LET-7C-3P |
2.3.2 ANW抑制NSCLC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2.3.3 LET-7C-3P通过直接靶向PIK3CA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 |
2.3.4 LET-7C-3P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转移 |
2.4 结果讨论 |
第3章 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 |
3.1 实验材料 |
3.1.1 仪器设备 |
3.1.2 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分组 |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增殖 |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侵袭和转移 |
3.2.3 细胞流式实验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凋亡 |
3.2.4 WESTERN BLOT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 |
3.2.5 建立裸鼠异种移植模型及分组 |
3.2.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3.2.7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增殖作用 |
3.3.2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转移和侵袭作用 |
3.3.3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促NSCLC细胞凋亡作用 |
3.3.4 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 |
3.4 结果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卵巢癌概述 |
2.溶瘤腺病毒 |
2.1 腺病毒的细胞进入、复制和免疫原性 |
2.2 肿瘤选择性复制腺病毒的研究现状 |
2.3 溶瘤腺病毒的临床发展 |
2.4 改造溶瘤腺病毒 |
3 凋亡素 |
3.1 凋亡素的序列和结构 |
3.2 凋亡素的IDP性质允许与细胞蛋白进行广泛的相互作用 |
3.3 凋亡素与DNA的相互作用 |
3.4 几种激酶介导凋亡素的细胞毒活性 |
3.5 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感知细胞增殖状态 |
3.6 细胞是如何死亡的 |
3.7 凋亡素的传递方式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荧光素酶标记的人卵巢癌细胞的构建与鉴定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重组腺病毒Ad-VT对 A2780-LUC和 SKOV3-LUC细胞的抑制作用和抑制途径的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重组腺病毒Ad-VT对 A2780-LUC和 SKOV3-LUC细胞的体内抑制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内质网应激参与MDM2抑制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DM2 抑制剂Nutlin-3a抑制结肠癌细胞存活、增殖并诱导其死亡受体途径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部分 死亡受体通路通过DR5 参与调控Nutlin-3a诱导的细胞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三部分 Nutlin-3a不依赖于P53 表型调控结肠癌细胞DR5 的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四部分 Nutlin-3a通过活化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调控DR5 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五部分 体内外实验明确联合内质网应激激活剂可以增强Nutlin-3a诱导的细胞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六部分 体内外实验明确联合Nutlin-3a可以增加结肠癌细胞对5-FU、TRAIL的敏感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内质网应激参与细胞凋亡与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姜黄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NF-κB的抑制 |
二、P53的调控 |
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通路的调控 |
1.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 |
2.线粒体信号通路: |
四、TRAIL信号通路 |
(6)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结直肠癌 |
1.2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
1.3 细胞凋亡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
1.4 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EITC对结肠癌发展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2 细胞株 |
2.2.3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及传代 |
2.3.2 MTT检测细胞增殖 |
2.3.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3.4 克隆形成实验 |
2.3.5 细胞划痕实验 |
2.3.6 Transwell侵袭实验 |
2.3.7 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
2.4.2 PEIT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2.4.3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集落形成 |
2.4.4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
2.4.5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PEITC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主要实验仪器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培养 |
3.3.2 q-PCR |
3.3.3 Western blot |
3.3.4 OPA1多聚物和可溶性OPA1检测 |
3.3.5 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内膜膜电位 |
3.3.6 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
3.3.7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活化 |
3.4.2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OPA1多聚物的形成,增加可溶性OPA1表达 |
3.4.3 PEITC下调结肠癌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膜电势 |
3.4.4 PEITC上调结肠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
3.4.5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的BAX/BCL-2比值 |
3.4.6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H2A.X磷酸化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PEITC通过SMAC/Survivin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凋亡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主要实验仪器 |
4.2.2 主要实验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 |
4.3.2 SiRNA处理细胞 |
4.3.3 细胞质组分分离 |
4.3.4 Western blot |
4.3.5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
4.3.6 免疫共沉淀 |
4.3.7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SMAC和Cyto-c的表达 |
4.4.2 PEITC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4.4.3 PEITC诱导结肠癌细胞SMAC与Survivin结合 |
4.4.4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 |
4.4.5 PEITC通过ERK和JNK通路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4.4.6 PEITC通过ERK和JNK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利用结肠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PEITC的抑癌效果及安全性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2.1 主要实验仪器 |
5.2.2 主要实验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细胞培养 |
5.3.2 SPF级动物饲养 |
5.3.3 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建立 |
5.3.4 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 |
5.3.5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5.3.6 统计分析 |
5.4 结果 |
5.4.1 PEITC抑制结肠癌肿瘤的生长 |
5.4.2 PEITC促进结裸鼠结肠癌肿瘤中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SMAC,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 |
5.4.3 PEITC对裸鼠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无影响 |
5.4.4 PEITC对裸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异硫氰酸苯乙酯抗肿瘤凋亡机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国蜂胶及其黄酮类单体抗黑素瘤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部分 |
第一章 黑素瘤治疗研究进展 |
1 黑素瘤发生诱发因素及其分子机制 |
2 黑素瘤治疗方法 |
2.1 化学药物治疗 |
2.2 免疫治疗 |
2.3 靶向治疗 |
2.4 黑素瘤的耐药机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蜂胶及其单体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1 蜂胶的抗肿瘤活性 |
2 蜂胶中活性单体成分的抗肿瘤活性 |
2.1 黄酮类化合物 |
2.2 萜烯类化合物 |
2.3 酚酸类化合物 |
3 蜂胶及其有效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 |
3.1 诱导细胞凋亡 |
3.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3.3 抗血管增生 |
3.4 抗肿瘤转移 |
3.5 对致癌因素的防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2.1 中国蜂胶的抗黑素瘤活性研究 |
2.2 中国蜂胶中抗黑素瘤活性单体筛选研究 |
2.3 松属素对黑素瘤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4 柯因对黑素瘤的抗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3 技术路线 |
实验研究部分 |
第四章 中国蜂胶对黑素瘤的促凋亡影响研究 |
1.引言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 |
2.2 细胞培养 |
2.3 蜂胶样品收集和提取 |
2.4 细胞活力检测 |
2.5 细胞凋亡检测 |
2.6 细胞周期检测 |
2.7 总蛋白提取 |
2.8 蛋白印迹分析 |
2.9 基因表达丰度检测 |
2.10 细胞划痕实验 |
2.11 数据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蜂胶诱导线粒体主导的人黑素瘤细胞A375内源性死亡 |
3.2 中国蜂胶诱导人黑素瘤细胞A375 S-G2/M期细胞周期阻滞 |
3.3 中国蜂胶通过抑制NLRP-1相关炎性通路诱导A375细胞凋亡发生 |
3.4 中国蜂胶引发自噬从而增强其对人黑素瘤的细胞活性 |
4.讨论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中国蜂胶抗黑素瘤单体活性成分筛选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LC-MS)分析 |
2.2 实验试剂与成分 |
2.3 细胞活力检测 |
3 结果 |
3.1 中国蜂胶成分分析 |
3.2 中国蜂胶抗黑素瘤单体成分筛选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中国蜂胶活性成分松属素抗黑素瘤作用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 |
2.2 细胞培养 |
2.3 细胞活性试验 |
2.4 细胞凋亡率检测 |
2.5 TUNEL试验 |
2.6 蛋白免疫印迹 |
2.7 细胞自噬检测 |
2.8 动物实验 |
2.9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松属素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 |
3.2 松属素诱导凋亡caspase级联反应与线粒体无关 |
3.3 松属素通过IRE1/Xbp1/CHOP通路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 |
3.4 松属素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黑素瘤细胞中自噬发生 |
3.5 松属素在动物模型中抑制黑素瘤的生长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柯因抑制黑素瘤转移效果研究 |
1 引言 |
2 试剂与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蛋白质印迹实验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4 免疫荧光染色 |
2.5 C57BL/6小鼠肺转移模型 |
2.6 FOXM1过表达实验 |
2.7 细胞划痕实验 |
2.8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9 体外血管生成实验 |
2.10 体外细胞失巢死亡实验 |
2.11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柯因在体内外抑制黑素瘤细胞转移 |
3.2 柯因调控黑素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和细胞基质降解 |
3.3 柯因减弱黑素瘤失巢凋亡抵抗和血管生成能力 |
3.4 柯因通过针对FOXM1调节黑素瘤细胞中β-catenin通路 |
3.5 过表达FOXM1减弱柯因对A375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 |
3.6 柯因通过干扰Pin1-FOXM1信号转导促进FOXM1降解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1.研究总结 |
2.创新点 |
3.研究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对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的作用 |
一、体外实验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二、体内实验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自噬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白藜芦醇抑癌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凋亡、自噬及衰老与肿瘤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神经胶质瘤的病理分型及治疗进展 |
2.1.1 神经胶质瘤概述 |
2.1.2 神经胶质瘤病理分型 |
2.1.3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 |
2.2 胶质瘤与自噬 |
2.2.1 自噬概述 |
2.2.2 自噬的在胶质瘤中的促癌作用 |
2.2.3 自噬在胶质瘤中的抑癌作用 |
2.3 胶质瘤与Caspase-8 |
2.3.1 Caspase-8 结构 |
2.3.2 Caspase-8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功能 |
2.3.3 Caspase-8 作为治疗靶点 |
2.4 p62与Caspase-8 的交互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
2.4.1 p62 的结构及功能 |
2.4.2 p62与Caspase-8 介导的凋亡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实验动物 |
3.1.3 实验用细胞系 |
3.1.4 实验用质粒 |
3.2 实验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细胞复苏 |
3.3.2 细胞培养与传代 |
3.3.3 细胞冻存 |
3.3.4 质粒提取 |
3.3.5 细胞转染 |
3.3.6 RNA提取 |
3.3.7 RNA逆转录 |
3.3.8 qPCR |
3.3.9 总蛋白提取 |
3.3.10 蛋白浓度测定 |
3.3.11 蛋白样品制备 |
3.3.12 Western Blotting |
3.3.13 免疫共沉淀 |
3.3.14 间接免疫荧光 |
3.3.15 细胞自噬流量测定 |
3.3.16 Caspase-8 活性检测 |
3.3.17 Caspase-3 活性检测 |
3.3.18 免疫组化染色 |
3.3.19 TUNEL凋亡染色 |
3.3.20 实验动物体内验证实验 |
3.3.21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一部分 自噬相关蛋白p62及Caspase-8 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 |
4.1.1 自噬流相关基因以及Caspase-8 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
第二部分 自噬流阻断引起p62 介导Caspase-8 活化增加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
4.2.1 筛选不同基础自噬流胶质瘤细胞系 |
4.2.2 TMZ诱导Caspase-8 激活并抑制胶质瘤细胞活性 |
4.2.3 TMZ显着增加胶质瘤细胞的自噬流量 |
4.2.4 CQ阻断自噬流量增加TMZ诱导的凋亡和增殖抑制 |
第三部分 堆积的自噬体膜提供平台促进p62 活化Caspase-8 |
4.3.1 自噬流阻断促进p62和Caspase-8 的相互作用 |
4.3.2 自噬流阻断促进Caspase-8 在自噬体膜的定位 |
4.3.3 Caspase-8 的激活依赖于p62的UBA及 LIR结构域 |
第四部分 体内实验中CQ增加TMZ对胶质瘤组织的生长抑制 |
4.4.1 体内验证CQ增加TMZ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
4.4.2 不同自噬流情况下TMZ诱导的自噬在胶质瘤死亡中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肿瘤源PKCζ通过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寻找新的靶点是前列腺癌治疗的迫切要求 |
二、PKCζ是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关键的肿瘤抑制分子 |
三、肿瘤微环境 |
四、胞葬作用与肿瘤 |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细胞中PKCζ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 |
1.1 引言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第二部分 前列腺癌PKCζ的表达抑制胞葬作用及机制初探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全文总结 |
1、本课题创新之处 |
2、本课题不足之处 |
3、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关于TRAIL对凋亡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苦参注液射增效顺铂抗p53突变型结肠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 鲁玉凡. 山西大学, 2021(12)
- [2]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D]. 文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D]. 崔英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4]内质网应激参与MDM2抑制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D]. 陆漫漫.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5]姜黄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刘智丹,吕美怡,吴发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04)
- [6]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D]. 黄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7]中国蜂胶及其黄酮类单体抗黑素瘤作用及其机制[D]. 郑宇斐. 浙江大学, 2020
- [8]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姚宏伟. 苏州大学, 2020(06)
- [9]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D]. 贺宜春.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肿瘤源PKCζ通过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分子机制[D]. 张瀚允. 南方医科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