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盛菽洋,程江[1](2021)在《生化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及时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梗死缺血的心肌再灌注、减少梗死心肌的扩展并改善疾病长期预后,因此判断治疗后缺血心肌是否再灌注至关重要。生化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的检测则是目前评估心肌再灌注情况的最方便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就现临床常用的几类生化标志物对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进行以下综述。
苏畅[2](202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死亡因素之一,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已逐渐取代诸如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等疾病在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人数中的主要地位,成为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缺血型心肌病(ICM)的重要病因,其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并为患者造成巨大的财产负担及健康风险。因此,尽可能早地识别冠心病患者,并能区分患者病变程度,及时给予相关诊治在降低患者死亡并减少治疗花费中极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并可确定病变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然而接受冠脉造影术需住院治疗,且花费较高,难以惠及未参保患者,因此明确一种血液标志物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临床决策是有必要的。半个世纪以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已经发现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相关家族史、吸烟等多种因素。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e)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亦有着明显相关。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有较高反应性的巯基,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从多个途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1)其参与氧化应激反应所生成的超氧化物及过氧化物,可损伤血管内皮,并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使得血栓风险增加。(2)其可与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结合,所形成的致密复合物易于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并使得血管壁出现脂肪堆积。(3)其可增加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见,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状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联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1)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2)研究检测血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在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上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09-01至2017-05-01期间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68例(64.20%),女性患者428例(35.80%)。收集患者初次采集的静脉血,并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肌酐、血脂水平。根据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术的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并将患者依据以下两种方法分组:①依Gensini评分得分分为三组:轻度病变组(0<Gensini得分≤20),中度病变组(20<Gensini得分≤40)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得分>40);②依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Hcy组与非Hcy组。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τ检验,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患者按照冠脉病变程度区分之后,得出三组患者在年龄(P=0.032)、eGFR(P=0.04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上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而在甘油三酯(P=0.3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172)等数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17±6.60)μmol/L,中度病变组为(16.91±6.81)μ mol/L,而重度病变组为(17.84±6.91)μ mol/L,均高于上述两组。中度病变组相较于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之间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721,0.055),但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间有明显差异,且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Hcy组患者与非HHcy组患者采用两独立样本τ检验比较,HHcy组患者Gensini积分为(46.08±34.57)分,明显高于非HHcy组的(38.93±29.92)分,且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01)。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所有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得出结论二者有显着相关性(r=0.102,P<0.001)。结论对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血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即血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越高,GENSINI评分越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预测患者可能的冠脉病变程度,并为患者进行危险分级,进而可采取相应的诊治措施。
韩晓雨[3](2020)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分层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是否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有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因胸闷、胸痛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及老年病房,明确诊断ACS,且年龄≥60岁患者97例;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年龄≥60岁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采取Gensini积分系统量化冠脉病变程度,所得结果通过三分位间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根据GRACE评分系统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所有受试者均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Lp-PLA2、H-FABP浓度。分析血浆Lp-PLA2、H-FAB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分层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记录ACS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筛选影响MACE发生的因素。结果:(1)老年ACS患者血浆H-FABP、Lp-PLA2水平较对照组偏高(P<0.05)。(2)将老年ACS患者按照GRACE评分系统进行分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两两比较血浆H-FAB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两两组间比较血浆Lp-PLA2水平,高危组Lp-PLA2水平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与中危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脉病变程度,再根据积分三分位间距将老年ACS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三组间两两组间比较血浆H-FABP、Lp-PLA2水平,重度病变组H-FABP、Lp-PLA2水平比中度和轻度病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35;血浆Lp-PLA2与H-FABP水平联合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5)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46;血浆Lp-PLA2与H-FABP水平联合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ACS患者3个月内发生MACE者入院时检测血浆Lp-PLA2、H-FABP的浓度较高(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与GRACE评分危险分层呈正相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以预测老年ACS高危者,且联合预测效果更佳;老年ACS患者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以预测老年ACS重度冠脉病变者,且联合预测效果更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3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王书凡[4](2020)在《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与心肌组织PKC(Protein kinase C)/mitoKATP(mitochondrial ATP channe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1.在体实验: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金丝桃苷组(Hyp,50 mg/kg)、Hyp+PKCα阻断剂BisI组(50 mg/kg+2.5 mg/kg)、Hyp+PKCε阻断剂CHE组(50mg/kg+8 mg/kg)、Hyp+mitoKATP阻断剂5-HD组(50 mg/kg+10 mg/kg)、PKCα抑制剂BisI组(2.5 mg/kg)、PKCε抑制剂CHE组(8 mg/kg)、mitoKATP抑制剂5-HD组(10 mg/kg)。除Sham、MIRI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灌胃外,Hyp组及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均给予Hyp 50 mg/kg,灌胃10天。于第10天灌胃结束后,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及各单用抑制组于术前1 h腹腔注射上述各相应抑制剂。采用BL-420生物机能采集系统记录仪记录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注2 h的大鼠心电图;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以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采用HE、TTC及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运用蛋白印迹免疫分析法(Western blot,WB)分别观察Hyp及PKCα、PKCε、mitoKATP特异性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Caspase-3、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离体实验:体外细胞培养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正常组(Normal)、缺氧复氧组(Model)、Hyp组(50μmol/L)、Hyp+PKCα阻断剂BisI组(50μmol/L+1μmol/L)、Hyp+PKCε阻断剂CHE组(50μmol/L+4μmol/L)、Hyp+mitoKATP抑制剂GB组(50μmol/L+3 nmol/L)、PKCα抑制剂BisI组(1μmol/L)、PKCε抑制剂CHE组(4μmol/L)、mitoKATP抑制剂格列本脲(GB)组(3 nmol/L)。运用ELISA法检测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上清ATP和MDA含量及SOD和CK-MB活性。采用蛋白印迹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Hyp及PKCα、PKCε、mitoKATP信号通路抑制剂对H9c2心肌细胞中Nrf2、Caspase-3、PKC?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yp及PKC/mitoKATP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yp及PKC/mitoKATP信号通路阻断剂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在体实验:(1)与Sham组相比,MIRI组大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ST明显抬高(P<0.01),肉眼可见结扎区心室壁呈灰白色,再灌注后ST段逐渐回落,表明造模成功。(2)ELISA检测法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IRI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CK-MB活性显着升高,SOD活性与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MIRI组比较,Hyp可显着降低血清MDA含量和CK-MB活性,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P<0.01);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CK-MB活性下降,SOD活性及ATP含量上调(P<0.01)。(3)HE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心肌前壁可见大面积白色区域,嗜酸性变明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质充血,淡染;TUNEL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TTC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大。而用药后,与MIRI组比较,Hyp组及Hyp联合各阻断剂组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均明显好转,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减少。与Hyp组比较,Hyp联合各阻断剂组病理损伤仍较明显。(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Sham组,MIR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PKCε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Kir6.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IRI组,Hyp组大鼠心肌细胞中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的Nrf2、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调(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的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调(P<0.01)。2、离体实验:(5)ELISA检测法结果显示,与Normal组相比,Model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显着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Hyp可显着降低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显着降低,SOD活性及ATP含量明显升高(P<0.01)。(6)相比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中Nrf2、PKCε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Kir6.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odel组,Hyp组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中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Hyp组相比,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下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上调(P<0.01)。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Nrf2、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7)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相较于Model组,Hyp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与Hyp组比较,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均显着提高(P<0.05,P<0.01);相比于各相应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P<0.01)。(8)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odel组,Hyp组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显着下降(P<0.01);相较于Hyp组,Hyp联用各阻断剂组H9c2心肌细胞的Ca2+荧光强度明显上升(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显着降低(P<0.05,P<0.01)。结论:Hyp具有改善MIRI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大鼠心肌组织PKC/mitoKATP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可能一方面是直接激活PKCα信号通路,另一方面是通过激活PKCε,继而开放mitoKATP通道,调节多种心肌细胞及其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线粒体功能,恢复能量代谢,抑制Ca2+流向胞内,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改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耿小勇[5](2020)在《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血小板微粒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血小板激活或凋亡后可释放一种超微膜状囊泡,即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PMPs可通过其表面携带或释放的多种炎性因子、受体及微核糖核酸等发挥众多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与多种疾病发病及预后相关。近年来研究显示PMPs不仅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不稳定化全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标志物,而且与心肌梗死损伤范围相关。PMPs在心肌梗死损伤评估中确切价值以及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调控机制均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目的:1.观察PMPs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探讨PMPs在心肌梗死损伤定量评估中的价值;2.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PMPs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对PMPs调控机制。方法:1.入选3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心肌梗死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组(MI+A)、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MI+A+B)、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MI+A+T)。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阿司匹林10.42mg/kg,硫酸氢氯吡格雷18.75mg/kg,替格瑞洛7.81mg/kg)灌胃干预;2.术后7天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血液标本经3000rmp,10min离心分离血清,Elisa检测PMPs及Calpain10水平;心脏标本用保鲜膜包裹好置于-20℃冷冻10-15min,1%TTC溶液37℃避光染色,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留取图片,并应用ipp6.0计算梗死面积;3.统计学分析: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多均数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和SNK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PMPs、Calpain10、心肌梗死面积之间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PMPs与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1.各干预组(MI+A+B、MI+A+T、MI+A)PMPs均较MI组降低(25±2.2 vs 84±6.9,27±2.5 vs 84±6.9,49±2.8 vs 84±6.9,P<0.01);MI+A+B、MI+A+T组PMPs较MI+A组明显降低(25±2.2 vs 49±2.8,27±2.5 vs 49±2.8,P<0.01);Sham组、MI+A+B组及MI+A+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各干预组(MI+A+B、MI+A+T、MI+A)心肌梗死面积均较MI组显着降低(10±0.96 vs 28±2.3,12±0.97 vs 28±2.3,20±1.6 vs 28±2.3,P<0.01);MI+A+T组较MI+A组显着降低(12±0.97vs 20±1.6,P=0.001);MI+A+B组与MI+A+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PMPs与梗死面积显着正相关(r=0.85 P<0.01);4.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MPs与梗死面积回归模型y=4.61+0.28*x(y:梗死面积,x:血小板微粒)。结论:1.血清PMPs水平与梗死面积明显相关;2.可依据回归模型:y=4.61+0.28*x(y:梗死面积,x:PMPs)评估心肌梗死面积;3.抗血小板药物可能直接或通过Calpain10间接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PMPs生成。。第二部分钙蛋白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钙蛋白酶(Calpain)作为一种钙依赖蛋白酶,最初发现其作用主要为Z盘和蛋白水解活性,主要参与分解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后续研究发现Calpain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凋亡等众多病生理过程,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及脑损伤等众多疾病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alpain参与了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参与了PMPs调控过程。但其在心肌梗死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对PMPs表达的具体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的:1.观察Calpain10与心肌梗死损伤的相关性,探讨Calpain10在心肌梗死损伤评估中的价值;2.观察Calpain10与PMPs相关性,探讨Calpain10对PMPs影响及调控机制;3.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Calpain10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对Calpian10的作用机制。方法:1.入选30只Wistar大鼠,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心肌梗死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干预组(MI+A+B)、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干预组(MI+A+T)、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干预组(MI+A)。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自模型制作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干预剂量分别为:阿司匹林10.42mg/kg,替格瑞洛7.81mg/kg,硫酸氢氯吡格雷18.75mg/kg)干预;2.术后7天处死大鼠,分别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Elisa检测血清Calpain10、PMPs表达水平;心脏标本处理后经1%TTC溶液37℃避光染色梗死心肌,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留取图片,并应用ipp6.0计算梗死面积;3.统计学分析:多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和SNK检验。Calpain10与心肌梗死面积之间以及Calpain10与PMPs之间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处理;结果:1.Sham组与MI+A+B组之间Calpain10无统计学差异(18±1.5 vs 21±1.9,P=0.422);Sham组较MI组、MI+A组、MI+A+T组Calpain10明显降低(18±1.5 vs 67±4.2,18±1.5 vs 47±1.9,18±1.5 vs 30±2.4,P<0.01);MI+A+B组较MI+A+T组Calpian10降低(21±1.9 vs 30±2.4,P=0.03);MI+A+B组、MI+A+T组较MI+A组Calpain10明显降低(21±1.9 vs 47±1.9,30±2.4 vs 47±1.9,P<0.01);2.Calpain10与梗死面积明显正相关(r=0.84 P<0.01),PMPs与Calpain10明显正相关(r=0.90,P<0.01);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Calpain10与梗死面积回归模型Infarction Area=3.350+0.342×Calpain10;3.。结论:1.Calpain10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PMPs参与心肌梗死损伤过程;2.Calpain10可能通过血小板激活后α颗粒分泌、血小板聚集、伸展、突起形成、脱落等过程促进PMPs生成;3.抗血小板药物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细胞内钙内流而抑制Calpain10生成进而影响降低PMPs表达。第三部分血小板微粒在压力负荷心肌病评估中的作用既往研究显示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作为血小板激活、凋亡后产物参与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众多疾病发病过程,并在高血压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病情评估价值。但PMPs在心肌病中的具有何种价值,传统心肌病治疗药物是否能影响PMPs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研究明确。目的:1.观察PMPs在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MPs与肥厚性心肌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2.观察氯沙坦对PMPs及TAC模型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探讨其对PMPs影响机制;方法:1.研究共入选18只雄性C57BL/6J小鼠,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TAC模型组(TAC group)、假手术组(sham group)及TAC+氯沙坦干预组(TAC+ARB group)。通过结扎主动脉弓方法制作TAC模型。自模型制作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氯沙坦5mg/kg/day)干预;2.术后7天超声测定心功能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标本。Elisa检测血清PMPs表达水平;3.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均数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异t检验(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数据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进行多均数比较,进一步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均数间两两比较。结果:1.TAC+ARB组与Sham组PMPs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差异(23±2.9 vs 19±3.3,P=0.055);TAC+ARB组较TAC组PMPs显着降低(23±2.9 vs 54±9.4,P=0.004);TAC组较Sham组PMPs显着升高(54±9.4 vs 19±3.3,P=0.004);2.各组间LVEF无统计学差异;3.TAC+ARB组较TAC组LV Mass明显降低(30±3.3 vs 38±2.2,P<0.001);Sham组较TAC组LV Mass明显降低(27±3.5 vs 38±2.2,P<0.001);TAC+ARB组与Sham组LV Mass无统计学差异(30±3.3 vs 27±3.5,P=0.106);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MPs与LV Mass显着正相关(r=0.908,P<0.001);PMPs与LVEF显着负相关相(r=-0.5,P=0.034)。结论:1.TAC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小鼠早期即可观察到PMPs升高,其水平与心肌重构显着相关,为心肌重构标志物;2.PMPs为心肌病、心力衰竭潜在干预靶点;3.氯沙坦可降低PMPs水平,对PMPs的作用可能为其改善心肌病、心力衰竭预后的又一作用机制;4.PMPs在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早期与LVEF呈显着负相关,为反应心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路亚洲[6](2019)在《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的患者中筛选72例,并经临床证型诊断符合痰瘀蕴毒型诊断标准,年龄选择在18-75岁之间,男女均可。采用随机数字编码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所有的入选患者均进行西医规范化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钙片、雷米普利以及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和豁痰通络解毒方治疗(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日2次口服),对照组则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并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合并症给予相应药物服用。两组中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疗程为1周,其它药物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评分,并结合和运用X2检验和t检验等手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的分型、危险因素、中医症状评分及分布方面进行对比,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心绞痛疗效方面,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均有显着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3)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值均小于0.05;在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各方面评分均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试验组疗效更加明显。(4)中医症状方面,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主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并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兼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试验组组内各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除口干苦和舌苔外,其他症状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评分,表现为试验组各方面指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效果更好。(5)根据中医症状、心绞痛和心电图三个方面的恢复情况判断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心绞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1%;心电图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故经分析均显示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无死亡、转院和进行CABG手术患者,但在对照组中有3人进行PCI手术;在试验组中有1人进行PCI手术。两组在治疗两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8.3%,试验组2.7%(注:在两周治疗内由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PCI手术)。两组间进行PCI手术情况经Fisher精确检验对比显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患者没有不良反应。2、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等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被推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卫青[7](2019)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血管疾病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疾病为最常见类型。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在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其病情凶险,心电图改变不典型,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电图与冠脉病变(coronal lesions,CL)的关系,及时、准确的评估冠脉血管情况,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比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与冠脉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的关系,明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与冠脉病变(CL)情况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6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于发病12h内或1012d内行冠脉造影。记录其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等一般情况,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记录单支、双支或三支及以上血管数目及梗死相关动脉情况。测量心电图QRS时限、分析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统计心电图ST段下移的导联数及心电图T波倒置程度及导联,比对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根据冠脉造影病变血管部位分布、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及导联数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心电图QRS时限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关系、心电图T波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左回旋支(LCX)62例,占23.50%;前降支(LAD)118例,占44.70%;右冠状动脉(RCA)76例,占28.80%;左主干(LM)8例,占3.0%。NSTEMI患者中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80例,重度狭窄106例,完全闭塞72例。QRS≥100ms组患者其三支及以上病变数目多于QRS<100ms组(P<0.05)。ST段下移≥1mm组冠脉造影三支及以上的病变数目多于ST段下移<1mm组(P<0.05),导联数<6个组冠脉造影三支及以上的病变数目少于导联数≥6个组(P<0.05)。无T波倒置组、T波倒置<2mm组和T波倒置≥2mm三组间冠脉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患者心电图QRS≥100ms、ST段下移≥1mm、导联数≥6个提示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以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较多见;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重度狭窄多见;心电图T波倒置对患者的冠脉病变评价无统计学意义。
张小雪[8](2019)在《多层次预测介导乳腺癌预后与化疗心脏毒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复杂的免疫过程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标志物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了各种新型蛋白质、非编码RNA等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然而,已知单个基因不能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或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组合的生物标志物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表达的基因标记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OS),这对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决策至关重要。癌症单药治疗一般都具有某些很难克服的缺点,比如治疗获益有限、系统毒性较强,联合治疗一般被认为是癌症的首选治疗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种乳腺癌中过表达,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降低乳腺癌复发方面具有治疗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靶向药物的抗癌效果也成为了新的热点。然而靶向药本身的心脏毒性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时,蒽环类药物治疗产生的心力衰竭死亡率明显升高[1]。心脏毒性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的主要威胁,因此,早期确定患者可能发生左心室功能不全风险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其癌症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启动心脏保护措施[2]。因此,通过基因图谱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通过多种指标来预测治疗过程中患者心脏的毒性也刻不容缓。为实现联合治疗的最大协同作用,需要使用同一种载体将两种制剂的准确剂量同时送达至同一个癌症细胞,使得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到达较为理想的抗癌效果。目的:有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标志物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单一的预后分析生物标志物是不够的,这表明基因图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准确的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图谱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评估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血液生化标志物-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I,hs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能否预测早期心脏毒性的发展。同时本研究也将硅纳米颗粒与西妥昔单抗结合(Cet-SLN),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验证Cet-SLN/ICG是否可作为乳腺癌化疗-光热的联合治疗的潜在运输载体,是否具有更强的抗癌效果。方法: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获取1203例乳腺癌患者的信息。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证实了抗原加工提呈基因集在对乳腺癌中具有意义。Cox比例回归模型用于识别与总生存率(OS)显着相关的三个基因(HSPA5(热休克蛋白A家族(HSP70)成员5)、PSME2(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单位2)、HLA-F(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F))。多因素Cox回归和分层分析表明,三个基因标记的预后能力与其他临床变量无关。102名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接受A(E)C(阿霉素或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治疗4个周期,随后接受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在基线、化疗后3个月(最后一个蒽环类药物周期后3周),化疗后6个月(曲妥珠单抗治疗后3个月)测量临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周向收缩应变(GCS)、N末端前B型钠尿肽的能力(NT-proBNP)和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I(hsTNI)。同时在化疗前和在给药后的24小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H-FABP和高灵敏度肌钙蛋白I(hsTNI)测量,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肌应变成像-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周向收缩应变(GCS)。根据心脏毒性的诊断指标,将患者分为心脏毒性组和非心脏毒性组。评价H-FABP、hsTNI、NT-proBNP、GLS和GCS对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此外,我们利用Cet-SLN的高药物负载能力,封装光热治疗试剂靛氰绿(ICG),最终得到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药物输送系统(DDS),该系统可同时输送Cet和ICG(Cet-SLN/ICG),用于乳腺癌化疗-光热的联合治疗。结果:三基因图谱可预测患者的预后,该图谱产生的风险评分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与此同时,在首次输注化疗药(阿霉素或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24小时内,H-FABP水平、GLS下降程度与非心脏毒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NT-pro-BNP在6个月时明显上升,与非心脏毒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化疗后三个月与非心脏毒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心脏毒性组患者平均GCS值为-16.57±2.07%,与无心脏毒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I在化疗后24小时与基线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并在化疗后3个月时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曲妥珠单抗治疗开始前(化疗后3个月时),心脏毒性组的GLS从基线时的-20.30±1.56%降至-15.30±2.98%,与非心脏毒性组相比,心脏毒性组的GLS在治疗后3个月显着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出现于化疗后6个月,6个月内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从62.90±2.2%下降到52.40±2.98%,与正常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0.21±2.58%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由ROC曲线分析得出的hsTnI、GLS诊断阈值作为分界线(1007μg/L、-17.5%),按照hsTnI、GLS均大于阈值(两高组)和其中一个大于阈值(一高组)分别赋值为1、0,定义为新变量后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由结果可以得出预测几率为0.976。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GLS和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I(hsTNI)易于进行的测量,能够识别细微的心肌变化,并可以预测随后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研究结果提示Cet-SLN/ICG是一种具有较好分散性的纳米颗粒,可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结合了西妥昔单抗,Cet-SLN/ICG可靶向作用于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提高其肿瘤靶向能力和细胞摄取有效性。被癌症细胞内化后,二硫键可与胞质内的谷胱甘肽发生反应,触发西妥昔单抗和靛氰绿的快速释放。与近红外光发生接触后,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到达较为理想的抗癌效果。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三基因图谱,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OS新型独立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GLS和高灵敏度心肌钙蛋白水平能够预测临床前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可以预测接受化疗及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后的EF降低。从基线到3个月的GLS下降和3个月时hsTNI水平升高是治疗6个月时心脏毒性发展的预测因子。hsTNI水平联合GLS可准确的预测化疗及靶向患者的心脏毒性发展。这2个参数可能有助于检测可能发生心脏毒性的患者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或替代疗法,可能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N末端前B型钠尿肽可以反映心脏毒性,但早期不够敏感。H-FABP作为预测心脏毒性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Cet-SLN/ICG可作为乳腺癌化疗-光热的联合治疗的潜在运输载体,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均显示,与单独使用西妥昔单抗或靛氰绿相比,Cet-SLN/ICG具有更强的抗癌效果。更重要的是,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均显示,与单独使用西妥昔单抗或靛氰绿相比,Cet-SLN/ICG具有更强的抗癌效果。
宋迎春[9](2018)在《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在急危重症患者(心肌梗死、颅脑外伤、严重多发伤、重症中毒、脓毒症)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入选江苏大学附属医院136例因胸闷或胸痛就诊、发病在6h以内且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及cTnI,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和肽素、cTnI的阳性率,计算出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2)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和肽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入选175例急性中毒患者。入院时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的含量,予APACHEⅡ评分,并进一步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记录患者30天死亡率,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别。用ROC曲线评估血浆和肽素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3)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入选脑外伤患者98例,依据入院时GCS评分不同将脑外伤患者分成35分组(30例),68分组(32例),912分组(36例)。对比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记录患者30d死亡率,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以及GCS评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别。以ROC曲线评估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4)多发伤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入选114例多发伤患者据损伤严重度评分分为轻伤组35例、重伤组55例、严重伤组2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损伤严重度评分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血浆和肽素对预测患者2周内死亡的判断价值。(5)脓毒症患者血浆和肽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入选脓毒症患者52例,SIRS患者40例。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浆和肽素、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以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性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颅脑外伤、多发伤、脓毒血症等疾病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升高提示病情相对严重,预后不佳,且该指标的动态变化对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论检测急危重症(心肌梗死、急性中毒、颅脑外伤、多发伤、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Copeptin的表达水平,对评判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鉴别诊断、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后评价重要指导意义。可能为急诊危重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鉴别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价值。
朱杏谊[10](2018)在《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Ⅰ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比(Ⅱ组),对比两组受检者五项生化标志物的检验结果。结果:Ⅰ组受检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 I)、肌红蛋白(Mb)、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B型利钠肽(BNP)检验结果比Ⅱ组受检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后发现CK–MB的灵敏度为84.7%,c Tn I灵敏度为100.0%,Mb灵敏度为70.7%,Hcy灵敏度为72.1%,BNP灵敏度为100.0%。结论: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均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标准,CK–MB、c Tn I、Mb、Hcy及BNP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更精准地提高心肌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在诊断心肌损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生化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酶 |
1.1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
1.2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 Form,CK-MB)及其亚型 |
1.3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 |
2 蛋白质 |
2.1 肌红蛋白(myoglobin,Mb) |
2.2 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T) |
2.3 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 |
2.4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 |
(2)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Lp-PLA2、H-FABP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实验试剂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实验内容 |
2.1 体内实验 |
2.2 体外实验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小板微粒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钙蛋白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血小板微粒在压力负荷心肌病评估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血小板相关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脱落病例标准 |
7 中止试验标准 |
8 临床试验方法 |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性观测 |
10 统计学方法 |
11 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学术思想 |
三、方药分析 |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存在问题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多层次预测介导乳腺癌预后与化疗心脏毒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一种与抗原加工提呈相关的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基因图谱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患者mRNA表达数据集和临床信息 |
2.2 基因集富集分析 |
2.3 统计分析 |
2.4 通路分析 |
2.5 建立PPI网络 |
2.6 分子对接 |
3 结果 |
3.1 从抗原加工提呈基因组中检测预后基因 |
3.2 构建一个三基因图谱来预测患者的预后 |
3.3 三基因图谱产生的风险评分作为独立预后指标 |
3.4 Kaplan-Meier曲线验证了三基因图谱的生存预测 |
3.5 通路分析确定三基因图谱调控BRCA患者预后的机制 |
3.6 MOE筛选与HLA-F结合的免疫抑制剂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检测化疗心脏毒性中的预测价值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入组人群 |
2.2 实验步骤 |
2.2.1 治疗方案的选择 |
2.2.2 超声心动图评价 |
2.2.3 数据分析 |
2.2.4 生化分析 |
2.2.5 随访 |
2.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分析与心脏毒性无明显相关 |
3.2 化疗后早期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心脏毒性的评价作用 |
3.3 化疗后早期二维应变参数变化对心脏毒性的评价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二维斑点追踪联合血液生化标志物预测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心脏毒性的可行性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入组人群 |
2.2 实验方法 |
2.2.1 治疗方案的选择 |
2.2.2 超声心动图评价 |
2.3 数据分析 |
2.4 生化分析 |
2.5 随访 |
2.6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3.2 临床特征与心脏毒性相关性分析 |
3.3 对入组患者心脏毒性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
3.4 血液生化标志物对患者临床心脏毒性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
3.5 化疗3 个月后患者各项指标ROC曲线分析 |
3.6 二元logistic分析 |
3.7 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改性硅纳米颗粒用于乳腺癌联合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探究 |
1 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 |
2.3 Cet-SLN/ICG的制备 |
2.4 表征 |
2.5 稳定性试验 |
2.6 体外药物释放和光热转换试验 |
2.7 细胞毒性试验 |
2.8 Cet-SLN/ICG的细胞摄取试验 |
2.9 Cet-SLN/ICG的体内肿瘤靶向 |
2.10 体内抗肿瘤试验 |
3 结果和讨论 |
3.1 Cet-SLN/ICG的表征 |
3.2 稳定性试验和溶血试验 |
3.3 体内药物释放 |
3.4 体外抗癌试验 |
3.5 Cet-SLN/ICG的细胞摄取试验 |
3.6 体内成像试验 |
3.7 体内抗癌试验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仪器与器材 |
2.研究方法(分类别对不同种危重症采用不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 |
2.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和肽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
3.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4.多发伤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5.脓毒症患者血浆和肽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 |
附录2 :危重病人APACHE II评分表 |
致谢 |
(10)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受检者生化标示物检验结果比较 |
2.2 生化标志物诊断灵敏度比较 |
3 讨论 |
四、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化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J]. 盛菽洋,程江. 农垦医学, 2021(03)
- [2]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 苏畅. 山东大学, 2020(09)
- [3]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D]. 韩晓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书凡.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5]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D]. 耿小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6]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路亚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D]. 张卫青.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多层次预测介导乳腺癌预后与化疗心脏毒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估研究[D]. 张小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9]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D]. 宋迎春. 江苏大学, 2018(01)
- [10]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分析[J]. 朱杏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