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沈快速客运专线架梁铺轨施工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论文文献综述)
刘乃生[1](2018)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制运架梁关键设备及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跨越沿海海湾、连接岛屿工程的特大型桥梁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沪杭甬、港珠澳等经济发达的金三角区域,以及渤海湾、胶州湾、舟山连岛等地。原有的采用搭设施工栈桥、平台或采用浮吊、驳船运输架设桥梁的工法,受限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和通航区域等要求,不能适应项目建设需求。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前,国内外均无能够满足梁上运输架设千吨级以上桥梁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因此,研制能够满足1500吨级整体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成套预制、运输、架设施工装备,并能够在复杂、恶劣的海湾水文气象条件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作业,既是一项具前瞻性、创新性,亦能够显着提升建桥水平的重大技术突破,也是一个没有先例、风险性高的重大挑战。论文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500t级箱梁场内整体预制、提升上桥、梁上运输架设施工的需要,对箱梁场内运输、桥位提升、梁上运输和架设所需大型关键设备进行了技术研究,提出了设备的总体配置方案、设计方案与作业工艺,并研发了世界首套1500吨级梁上运梁架设设备及相关工艺工法,为世界首创。论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背景和该项目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战略意义,之后详细给出了方案比选、设计思路以及具体设计,包括了实现功能、主要参数、结构布局、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动力系统、安全系统、安装解体方案及作业工艺流程等。在1500t级箱梁整体预制、运输、架设成套设备的研制以及相关施工技术研究方面,研制了1600t“轮载自动液压均衡、转向灵活”的轮胎式门式吊机、“超高、大跨度”的轮轨式门式吊机、“全液压均载、多平车软刚性连接、实时监控”的轮胎式运梁车和“全幅架设、遥控操作、步履式过孔、强抗风”的架桥机,制定了大吨位预应力混凝土整体箱梁场内运输、提升上桥、梁上运输、架设综合施工技术。研发的搬、提、运架大型关键设备成功地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桥梁施工,并安全、高效地完成了404片大型整孔箱梁的运输与架设。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2](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翟婉明,赵国堂,阳建鸣,丁万斌,答治华,李兵,李正涛,李宗颖,张锐,崔喜利[3](2014)在《中国高铁 动力更强,速度更快,建成庞大网络,里程世界领先》文中研究表明现在,乘坐高铁出门,已经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选择。它舒适、方便、快捷,令人印象深刻。较之于常规的普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全部优点都源自于"快"。从动车组编组、车头、车体、牵引系统等车辆要素,到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牵引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再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都要为了"快"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进化。此外,高速铁路线长面广,建设时要跨江过河、翻山越岭,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极高,工程量也极大,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高速铁路的强势崛起,极大地加速了全国的城市一体化进程。到现在为止,我国高铁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它还会变成什么样?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无愧于"国之荣光"的称号。那么,对高速铁路同样也很有兴趣的你,就和我们一起开始这段崭新的旅程吧!
陈君,尹忠文,周琴[4](2014)在《科技之光照前程》文中指出中铁五局六公司坚定走"科技强企"之路,通过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建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性跨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施工企业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企业发展步伐?如何突破"同质化"市场竞争格局、打造企业发展优势?这是当下许多铁路施工企业正为之思考并聚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走"科技
张国东[5](2014)在《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崛起,我国铁路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系统的技术进步。截止到2013年底,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大关。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一方面,我国铁路基建项目在今后一段时期仍保持增长态势,铁路基建项目可以拉动多行业产业链;而另一方面,承担铁路基建项目的公司几乎都是微利或亏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项目管理的粗放性。因此,铁路基建项目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文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研究背景及项目来源进行了阐述,在研究与分析了国内外高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的范围、目标和方法,提出了以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项目实施管理,确定了论文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内容;其次,综述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下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阐述了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的项目目标,主要技术要求;对项目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承担项目公司的技术水平、资质等进行了简介;对沙特麦加铁路项目典型案例等进行剖析;第三,根据项目管理生命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启动阶段,论述了研究对象的启动准备,其中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在提出解决方案阶段,主要识别了项目的工作范围,确定了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编制项目的进度管理计划、成本计划和质量管理计划等;在项目的实施与监控阶段,介绍了项目的施工特点,论述了项目的重点难点及对策、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的实施与监控;在项目的结束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验收和评估。最后,结合本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探讨和剖析了企业在承担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何充分的做好前期的准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协调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合理的利用已有的资源,统筹工作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要素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唐钢[6](2013)在《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轨道选型研究》文中提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过程是速度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近50年以来,随着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条件需求也水涨船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了“交通革命”。在革命期间,高速铁路成为了世界各国最瞩目的交通方式之一,并先后由各国研发并投入运营的以德国ICE、法国TGV和日本新干线为代表的高速铁路结构。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的特点研究,对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的轨道结构进行技术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首先,文章介绍了日本、德国、法国以及国内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选型现状及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国内外高速铁路轨道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的工程概况。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客运专线几种不同轨道形式的具体结构、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点,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优缺点分析。然后,文章从轨道维修性能对有砟以及无砟轨道进行详细叙述;接着,从线路概况,主要技术标准,全线主要工程数量、地质概况及沿线工程环境五个方面对本线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工程概况介绍,并结合这五个方面对长昆(湖南)段的轨道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文章从经济角度对轨道选型进行分析。通过实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LCC分析过程,对其轨道结构选型进行经济性研究,得出结论。
郑兰花[7](2012)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铺轨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均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国铁、公路、水利设施以及房屋建筑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起步较晚,再加上当前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土地资源又十分宝贵,因此在困难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线路采用小半径曲线的线路条件从既有建筑物附近穿越或者采用大的限制坡度减少路基填挖数量的情况难以避免。以地面线碎石道床为主的城市铁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与国铁相比,具有限制坡度大、曲线半径小等其特有的行车特点和线路条件,包括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在内的以往国铁成熟的施工经验,在城市铁路中的应用将遇到许多问题。本文以尼日利亚阿布贾城市铁路为例,探讨分析了城市铁路地面线单枕推轨法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施工方案的必要性、存在难点等问题,初步拟定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并对施工机械通过小半径曲线和大坡道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检算。通过上述配套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制定了一整套的适合城市铁路地面线碎石道床的施工工艺,并逐渐形成了适合城市铁路特点和工程实际需要的施工方案。尼日利亚阿布贾城市铁路采用的单枕推轨法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新技术,是城市铁路地面线无缝线路施工的有益尝试,解决了钢轨临时连接器等临时机具投入大、更换下来的有螺栓孔轨无应用场所、增加施工成本等诸多问题,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而且使得在线路交付初期运营阶段就具有了高平顺性和稳定性。同时本文也对无缝线路施工技术领域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同类无缝线路的一次性铺设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肖能立[8](2011)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文中认为高速铁路中桥梁占有比例较大,桥梁的施工组织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高速铁路桥梁不同于普通铁路和公路桥梁,尤其在刚度、整体性、平滑性、便于维修等等存在特殊要求,使得高速铁路桥梁一般采用中小跨度的简支箱梁结构。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在国内还刚刚起步,其桥梁的施工工法和施工组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组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施工技术及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桥梁施工工期的分析和设计,制架梁方式的选择,制、存梁场的设计等。本文在研究总结我国既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组织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分析和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设备,工期,制、运、架梁方案,制梁场设置、选址、平面布置、详细设计。主要结论及创新点:高速铁路桥梁必须有足够大的竖向和横向刚度以及良好的整体性,因此,高速铁路的桥梁一般采用箱型梁,并以简支结构为主要结构类型。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应以现场设梁场集中制梁,轮胎式运梁车运梁,架桥机为主要施工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同时能更好地保证箱梁的施工质量。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梁场的供应范围宜在35公里以内,运架梁半径宜在18公里以内。箱梁架设应先架设下部工程工期较短的桥梁,以缩短架梁的总工期。制梁场应选择在铁路线附近地质条件较好的地点设置,同时应贯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正式工程用地的原则,以节省工程投资。梁场的规模应根据架梁工期和工装设备情况并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最后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工程项目的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实例,验证了前述的研究成果。
陈树登[9](2011)在《武广客运专线V标项目关键问题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大规模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如何确保客运专线的施工质量摆在第一位。本文根据作者参与的武广客运专线铁路项目为背景,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客运专线的施工组织及技术管理,通过对对武广客运专线施工组织的思考与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客运专线项目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首先,本文对武广客运专线V标的施工组织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对高速铁路的工期与施工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揭示二者的关系,为今后客运专线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其次,本文重点讨论了武广客运专线V标的施工管理及客运专线的关键技术。包括项目进度管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安全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水环保及职业健康措施、劳动力组织、主要设备配置、主材供应、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等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再次,本文还客运专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也总出了客运专线施工中的经验。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给类似的客运专线项目管理提供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陈诚[10](2010)在《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并行段项目施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建设安全、高效、优质、快捷的高速铁路客运系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高速等标志性高速铁路的建成,京沪高速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我国高速铁路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而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以京沪高速铁路与沪宁城际并行段项目为研究案例,从质量安全、进度、施工协调管理三个重要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研究了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影响因素,深化过程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保证措施。由于两条新线的并行区段同时开展施工,造成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增大,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内部以及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十分重要,必须寻求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才能解决好这一系列的难题。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新建的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并行段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项目施工的复杂条件及工程的重难点,突出了项目安全施工和施工协调的重要性。(2)确立了项目的质量安全目标并建立了相应的保证体系,提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的各项措施,针对并行施工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了突发情况下的紧邻既有线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作为项目的一个技术储备。(3)基于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分析了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通过网络化、信息化途径综合控制项目进度,制定了以架梁为主线的施工组织动态调整方案,有效地指导了现场施工。(4)分析了影响并行段项目施工的关键要素,重点针对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内部以及与既有线运输部门的协调配合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施工协调管理措施,为今后类似的高速铁路新线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二、秦沈快速客运专线架梁铺轨施工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沈快速客运专线架梁铺轨施工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湾跨海大桥制运架梁关键设备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状况 |
1.2.1 国外同类技术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同类技术研究状况 |
1.3 工程概况 |
1.3.1 工程地理位置 |
1.3.2 桥梁结构设计 |
1.3.3 施工气象条件 |
1.3.4 工程技术难点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1500t级混凝土箱梁运输、提升、架设关键设备配套性技术研究 |
2.1 总体施工方案 |
2.2 箱梁起吊方式 |
2.2.1 箱梁起吊方式的选择 |
2.2.2 吊具结构型式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1500t级混凝土箱梁场内运输关键设备技术研究 |
3.1 总体方案 |
3.2 设计规范 |
3.3 主要技术参数 |
3.4 设备主要结构设计 |
3.5 主要结构有限元分析 |
3.5.1 载荷分析 |
3.5.2 有限元分析 |
3.6 ML800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
3.6.1 行进方向(门架平面) |
3.6.2 侧向稳定性(支腿平面) |
3.7 设备关键技术 |
3.7.1 轮组三点支撑与自动均衡系统 |
3.7.2 卷筒自动平衡和紧急制动系统 |
3.7.3 原地90 度转向系统 |
3.8 作业时序分析 |
3.9 施工工艺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1500t级混凝土箱梁提升上桥关键设备技术研究 |
4.1 总体方案 |
4.2 设计规范及载荷组合 |
4.3 主要技术参数 |
4.4 设备主要结构设计 |
4.4.1 主机架 |
4.4.2 走行机构 |
4.4.3 起升机构 |
4.4.4 控制系统 |
4.4.5 安全装置 |
4.5 主要结构有限元分析 |
4.5.1 载荷分析 |
4.5.2 有限元分析 |
4.6 HM800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
4.6.1 行进方向(门架平面) |
4.6.2 侧向稳定性(支腿平面) |
4.7 设备关键技术 |
4.7.1 液压辅助支撑技术 |
4.7.2 变频电机驱动技术 |
4.7.3 “三吊点”自动均衡起吊体系 |
4.8 作业时序分析 |
4.9 施工工艺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1500t级混凝土箱梁梁上运输关键设备技术研究 |
5.1 总体方案 |
5.2 设计规范及载荷组合 |
5.3 主要技术参数 |
5.4 设备主要结构设计 |
5.4.1 主车架 |
5.4.2 轮组 |
5.4.3 承载横梁 |
5.4.4 辅助支撑 |
5.4.5 纵移台车 |
5.4.6 动力系统 |
5.4.7 驾驶室 |
5.4.8 电气控制系统 |
5.4.9 转向系统 |
5.5 设备关键技术 |
5.5.1 模块式设计及“软刚性联结”控制技术 |
5.5.2 多轮组、液压载荷均衡技术 |
5.5.3 “二次纵移”技术 |
5.5.4 “三支点”体系设计 |
5.6 作业时序分析 |
5.7 施工工艺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1500t级混凝土箱梁梁上架设关键设备技术研究 |
6.1 总体方案 |
6.2 设计规范及选用载荷 |
6.3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
6.4 设备主要结构设计 |
6.4.1 主机臂 |
6.4.2 吊梁桁车 |
6.4.3 前支撑 |
6.4.4 后支撑 |
6.4.5 后支腿 |
6.4.6 前支腿 |
6.5 设备关键技术 |
6.5.1 机臂等强度、柔性反拱设计 |
6.5.2 前支腿双层式曲形设计 |
6.5.3 后支腿双层式、可翻转设计 |
6.5.4 前支撑采用托挂轮组走行、可墩顶锚固和实现曲线调整 |
6.5.5 后支撑采用托挂轮组走行、多级液压均载、可曲线调整技术 |
6.5.6 吊梁桁车 |
6.5.7 控制方式包括分散控制与集中联锁 |
6.5.8 安全装置 |
6.6 支反力分析与设计 |
6.6.1 纵移过孔最不利工况 |
6.6.2 箱梁架设最不利工况 |
6.7 作业时序分析 |
6.8 施工工艺 |
6.9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4)科技之光照前程(论文提纲范文)
绝地求生为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号准思想脉搏 |
抢占高地为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开启动力引擎 |
优化环境为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完善制度体系 |
精心培育为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打造人才优势 |
加大投入为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提升装备水平 |
瞄准一流为坚定走“科技兴业”之路提升发展品质 |
(5)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及课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1.2.1 国外研究评述 |
1.2.2 国内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关键技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路线 |
1.4 论文架构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目标与环境分析 |
2.1 项目目标与技术标准 |
2.1.1 项目总体目标 |
2.1.2 项目技术标准 |
2.2 项目自然环境分析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工程、水文地质 |
2.2.3 气象特征 |
2.2.4 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 |
2.3 施工条件分析 |
2.3.1 交通运输条件 |
2.3.2 沿线可利用资源情况 |
2.3.3 其他有关情况 |
2.4 项目承约公司的经验与素质 |
2.5 铁路项目的经典案例启示 |
2.5.1 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亏损 |
2.5.2 台湾高铁项目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启动准备 |
3.1 项目启动准备 |
3.1.1 项目管理流程 |
3.1.2 组织准备 |
3.1.3 施工技术准备 |
3.1.4 物资准备 |
3.1.5 劳动力准备 |
3.2 相关利益者的沟通与协调 |
3.2.1 与业主和业主代表的协调 |
3.2.2 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 |
3.2.3 施工环境的协调 |
3.3 施工总平面布置 |
3.3.1 布置原则和说明 |
3.3.2 主要生产、生活设施安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管理基准计划 |
4.1 项目的工作范围计划 |
4.1.1 项目工作范围 |
4.1.2 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
4.2 项目进度计划 |
4.2.1 活动工期和顺序的确定 |
4.2.2 网络计划的编制 |
4.3 项目成本计划 |
4.3.1 项目成本预算方法 |
4.3.2 成本预算的步骤 |
4.4 项目质量计划 |
4.4.1 项目质量保障机制 |
4.4.2 质量保障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的实施与监控 |
5.1 项目实施的主要特点 |
5.1.1 项目施工的主要特点 |
5.1.2 项目的重点、难点、对策 |
5.2 项目执行与控制 |
5.2.1 项目执行与控制流程 |
5.2.2 制定各分计划的执行与控制措施 |
5.2.3 项目信息管理与项目监控 |
5.3 项目进度计划执行与监控 |
5.3.1 进度计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
5.3.2 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 |
5.4 项目成本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
5.4.1 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 |
5.4.2 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措施 |
5.5 项目质量控制 |
5.5.1 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 |
5.5.2 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结束计划与评估 |
6.1 项目结束计划的目的与内容 |
6.1.1 项目结束计划的目的 |
6.1.2 项目结束计划 |
6.2 项目验收计划 |
6.2.1 落实竣工安排 |
6.2.2 完备项目文档资料 |
6.2.3 已完工程保护 |
6.3 项目结束的内外部评估 |
6.3.1 项目评估的程序 |
6.3.2 项目内部评估 |
6.3.3 项目的外部评估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全文总结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施工平面图 |
附录2 项目主要进度指标表 |
致谢 |
(6)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轨道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选型及应用概况 |
1.2.2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选型及应用概况 |
1.3 轨道选型原则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轨道结构施工性分析 |
2.1 有砟轨道施工 |
2.2 无砟轨道施工 |
2.2.1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
2.2.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
2.2.3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
2.2.4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
2.2.5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轨道结构适应性分析 |
3.1 轨道维修性分析 |
3.1.1 有砟轨道 |
3.1.2 无砟轨道 |
3.2 长昆段轨道适应性分析 |
3.2.1 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技术比较 |
3.2.2 影响无砟轨道铺设因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轨道结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4.1 经济分析 |
4.1.1 投资分析 |
4.1.2 维修费用分析 |
4.2 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轨道结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4.2.1 轨道LCC分析过程 |
4.2.2 方案设计 |
4.2.3 建设费用 |
4.2.4 维修费用 |
4.2.5 LCC建模 |
4.2.6 不确定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研究生技术简历 |
在读研究生主要工作业绩 |
(7)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铺轨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
1.1.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 城市轨道交通无缝线路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4 本文选题的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阿布贾城铁铺轨施工方案构思 |
2.1 阿布贾城铁工程概况 |
2.1.1 工程简介 |
2.1.2 轨道技术标准 |
2.1.3 工程特点 |
2.2 单枕推轨法铺设无缝线路的必要性 |
2.2.1 施工方法选择原则 |
2.2.2 铺设无缝线路的方案拟定 |
2.3 单枕推轨法铺设无缝线路的重难点 |
2.3.1 单枕推轨法施工重点 |
2.3.2 单枕推轨法施工难点 |
2.4 单枕推轨法的方案进一步构思 |
2.4.1 焊接长钢轨的长度设定 |
2.4.2 主要施工机具与设备配置 |
2.4.3 总体施工组织 |
2.4.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
3.1 列车运行阻力简述 |
3.1.1 基本阻力 |
3.1.2 附加阻力 |
3.1.3 全阻力 |
3.2 施工机械通过小半径曲线的可行性检算 |
3.2.1 工程实施简介 |
3.2.2 长钢轨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的检算 |
3.3 施工机械通过大坡道的可行性检算 |
3.3.1 工程实施简介 |
3.3.2 长钢轨列车通过第一处长大坡道的检算 |
3.3.3 长钢轨列车通过第二处长大坡道的检算 |
3.4 检算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施工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
4.1 施工准备 |
4.1.1 技术准备 |
4.1.2 施工队伍准备 |
4.1.3 材料准备 |
4.1.4 机械设备准备 |
4.1.5 临时工程建设 |
4.2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
4.2.1 铺轨前线路复测 |
4.2.2 底层道碴摊铺 |
4.2.3 枕木的运输与现场摆放 |
4.2.4 散枕机散枕、锚固 |
4.2.5 长钢轨的基地焊接 |
4.2.6 铺设250m长钢轨 |
4.2.7 线路的初整 |
4.2.8 单元轨节的现场焊接 |
4.2.9 补碴整道 |
4.2.10 应力放散及锁定 |
4.3 质量管理措施 |
4.3.1 质量目标 |
4.3.2 质量保证体系 |
4.3.3 质量管理制度 |
4.3.4 质量管理职责 |
4.4 安全管理措施 |
4.4.1 安全目标 |
4.4.2 安全保证体系 |
4.4.3 保证安全措施 |
4.4.4 安全管理职责 |
4.4.5 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
4.5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4.5.1 文明施工目标 |
4.5.2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
4.5.3 文明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
4.5.4 文明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4.6 效果总评 |
4.6.1 技术效果评价 |
4.6.2 社会效果评价 |
4.6.3 经济效果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 |
2.1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
2.2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2.1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结构 |
2.2.2 高速铁路连续梁和简支梁结构比选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设备研究 |
3.1 高速铁路桥梁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
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主要技术参数 |
3.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比选 |
3.3.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
3.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 |
3.4 简支箱梁施工设备选型及配置 |
3.5 施工质量控制各项措施 |
3.5.1 原材料的质量 |
3.5.2 模板质量控制 |
3.5.3 模板安装与拆卸 |
3.5.4 钢筋绑扎 |
3.5.5 混凝土浇筑 |
3.5.6 预应力张拉 |
3.5.7 养护 |
3.5.8 预制箱梁质量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简支箱梁桥合理工期分析 |
4.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1.1 沪杭客运线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1.2 架运梁施工进度分析 |
4.2 高速铁路制梁场供应范围内工期分析 |
4.3 高速铁路架梁开始时间 |
4.3.1 箱梁段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3.2 研究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简支箱梁制存梁场研究 |
5.1 梁场的选址、布置原则 |
5.1.1 梁场选址原则 |
5.1.2 梁场布置 |
5.1.3 粱场主要设备配置 |
5.2 高速铁路制、存梁场制架范围的确定原则 |
5.2.1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限界控制 |
5.2.2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工期控制 |
5.3 制、存梁台位的计算 |
5.4 制、存梁场平面设计参数 |
5.4.1 简支箱梁尺寸 |
5.4.2 制、存梁台座尺寸 |
5.5 提梁方式及运梁便道 |
5.5.1 提梁方式 |
5.5.2 运梁便道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设计应用 |
6.1 主要线下工程量概况 |
6.2 施工技术及设备 |
6.3 工期设计 |
6.4 制梁场设计 |
6.4.1 布置原则 |
6.4.2 主要设计参数 |
6.5 施工工艺 |
6.5.1 施工流程 |
6.5.2 箱梁预制控制测量 |
6.5.3 箱梁预制、安装精度要求 |
6.5.4 钢筋骨架绑扎 |
6.5.5 模板工程 |
6.5.6 混凝土浇筑 |
6.5.7 预应力张拉 |
6.5.8 箱梁吊装及存放 |
6.6 箱梁预制、运输和架设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6.6.1 箱梁预制施工技术措施 |
6.6.2 箱梁运输和架设施工技术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武广客运专线V标项目关键问题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第2章 工程概况 |
2.1 工程简介 |
2.1.1 主要技术标准 |
2.1.2 主要工程数量 |
2.1.3 自然特征 |
2.2 施工组织机构 |
2.3 施工队伍安排 |
2.4 施工布局 |
2.4.1 生产及生活房屋 |
2.4.2 施工便道 |
2.4.3 施工用水 |
2.4.4 施工用电 |
2.4.5 砼拌和站 |
2.4.6 箱梁预制场 |
2.4.7 改良土及级配碎石拌和站 |
2.4.8 轨枕预制场 |
2.5 施工总体安排 |
2.6 重点、难点工程的措施 |
2.6.1 软土路基处理 |
2.6.2 深水复杂桥梁 |
2.6.3 双线整孔箱梁制架 |
2.6.4 隧道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
第3章 项目进度及目标管理 |
3.1 工期关键线路 |
3.2 管段总工期要求 |
3.3 保证工期的具体措施 |
3.3.1 工期管理组织机构 |
3.3.2 工期保证措施 |
3.3.3 工期控制方法 |
第4章 关键施工技术 |
4.1 总体施工技术要求 |
4.2 路基工程的施工关键技术 |
4.2.1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4.2.2 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级配碎石生产 |
4.2.3 过渡段施工工艺 |
4.2.4 路堤本体及路堤基底沉降变形观测,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 |
4.2.5 岩溶注浆施工工艺 |
4.2.6 抗滑桩施工工艺 |
4.2.7 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
4.3 桥涵工程的施工关键技术 |
4.3.1 工程概况 |
4.3.2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
4.3.3 标准跨度24m、32m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工艺 |
4.3.4 桥梁墩台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 |
4.4 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
4.4.1 工程概况 |
4.4.2 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案 |
4.5 箱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4.5.1 制梁场工程施工方案 |
4.5.2 双线整孔箱梁预制施工工艺和方法 |
4.5.3 线整孔箱梁运架梁施工工艺和方法 |
4.6 无碴轨道施工关键技术 |
4.6.1 施工方案 |
4.6.2 道床板 |
4.6.3 双块式轨枕厂 |
第5章 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 |
5.1 质量目标 |
5.2 创优规划 |
5.3 质量保证体系 |
5.3.1 质量保证体系 |
5.3.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5.4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5.5 安全目标 |
5.6 安全保证体系 |
5.6.1 安全管生产保证 |
5.6.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5.6.3 安全管理人员责任 |
5.7 劳动保护措施 |
5.8 隧道洞内施工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
5.9 职业病防治措施 |
第6章 项目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管理 |
6.1 环境保护措施 |
6.1.1 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
6.1.2 水环境保护措施 |
6.1.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6.1.4 噪音环境及固体废物的处理措施 |
6.2 水土保持措施 |
6.3 文明施工措施 |
6.3.1 文明施工目标 |
6.3.2 制定责任明确、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
6.3.3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6.4 文物保护措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并行段项目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机遇 |
1.1.2 高速铁路建设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
1.2.3 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并行段项目施工管理概述 |
2.1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及其特点 |
2.1.1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 |
2.1.2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特点 |
2.1.3 高速铁路项目施工管理发展趋势 |
2.2 并行段工程项目概况 |
2.2.1 工程概况 |
2.2.2 工程特点 |
2.2.3 工程重难点分析 |
2.3 并行段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及任务 |
2.3.1 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2 项目施工管理的基本任务 |
2.4 小结 |
第三章 并行段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 |
3.1 并行段项目质量安全目标 |
3.1.1 质量安全目标 |
3.1.2 质量安全特点分析 |
3.2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3.2.1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
3.2.2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3.3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深化过程控制 |
3.3.1 用相关技术标准指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3.3.2 完善地质勘察监理及施工图审核制度 |
3.3.3 重视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作用 |
3.3.4 项目施工危险源控制 |
3.4 紧邻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应急分析 |
3.4.1 应急救援处理机制 |
3.4.2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
3.4.3 应急救援计划的启动 |
3.4.4 救援列车的开行 |
3.4.5 应急抢险与救援 |
3.5 小结 |
第四章 并行段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 |
4.1 项目总体施工进度 |
4.1.1 施工进度计划 |
4.1.2 工程进度横道图 |
4.2 进度影响因素及保证措施 |
4.2.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4.2.2 进度保证措施 |
4.3 施工组织方案的综合控制与动态调整 |
4.3.1 网络化与信息化综合控制 |
4.3.2 施工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 |
4.3.3 以架梁为主线的施工组织动态调整 |
4.3.4 紧邻既有线区段的路基施工组织优化 |
4.4 小结 |
第五章 并行段项目施工协调管理分析 |
5.1 施工现场的协调 |
5.1.1 征地拆迁工作的协调 |
5.1.2 路基预压时间与总工期的协调 |
5.1.3 沪宁架梁与京沪施工的协调 |
5.1.4 沪宁列车试运行与京沪施工的协调 |
5.1.5 现场施工的管理协调 |
5.2 施工单位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 |
5.2.1 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 |
5.2.2 与业主的协调 |
5.2.3 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
5.2.4 与监理单位的协调 |
5.2.5 与相邻施工单位、前后专业的协调 |
5.2.6 与专业接口的协调 |
5.3 与既有公路、铁路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秦沈快速客运专线架梁铺轨施工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湾跨海大桥制运架梁关键设备及技术研究[D]. 刘乃生.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3]中国高铁 动力更强,速度更快,建成庞大网络,里程世界领先[J]. 翟婉明,赵国堂,阳建鸣,丁万斌,答治华,李兵,李正涛,李宗颖,张锐,崔喜利. 科学世界, 2014(12)
- [4]科技之光照前程[J]. 陈君,尹忠文,周琴. 企业文明, 2014(08)
- [5]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管理研究[D]. 张国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14(10)
- [6]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轨道选型研究[D]. 唐钢.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7]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铺轨方案研究[D]. 郑兰花.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D]. 肖能立.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6)
- [9]武广客运专线V标项目关键问题管理研究[D]. 陈树登.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10]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并行段项目施工管理研究[D]. 陈诚. 中南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