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采编的可行性

论网络采编的可行性

一、论在线联机采编的可行性(论文文献综述)

贾环[1](2021)在《基于BOBST凹印机的UV集成工艺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烟标是卷烟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卷烟的特殊商品属性和高附加值,卷烟烟标除了满足高品质的包装成型工艺和包装防护功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性、文化和品牌属性、独特的防伪功能。某品牌云龙烟标的设计中,采用了特殊的表面特效“冰花锤纹”以提高其艺术特效和防伪功能。原设计采用“胶印和丝印”组合工艺进行生产,但其工序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生产效率低,导致云龙烟标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文针对该烟标的生产需求,创新提出在现有BOBST凹印机的基础上,组合与凹印机连线的UV(Ultraviolet)印刷工艺环节,形成高速凹印与UV集成的云龙烟标的新工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设备改造方案制定、生产工艺参数实验研究。首先,对云龙烟标的表面特性和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对烟标的印刷和印后工艺进行了整理,对烟标生产企业的胶印生产工艺和凹印生产设备进行了现场和技术调研,经过梳理和分析,提出云龙烟标的凹版印刷与UV集成的新工艺。其次,在对BOBST凹印机的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结构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BOBST凹印机组的尾部加装UV印刷和光固化单元,形成设备改造方案,并依照整体性最佳的原则,应用评价体系和Matlab软件寻找最佳的组合方案,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设备改造三维实体模型,细化UV印刷和光固化设备的具体安装位置。然后,基于改造后的设备,整理云龙烟标的在线生产工艺参数,制定云龙烟标的凹印与UV集成的工艺参数实验方案,对影响云龙烟标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实验并测试烟标的质量参数和效果。经过多次生产工艺参数调整和实验,得到其最佳生产参数为:印辊网穴深度70μm,印刷速度130m/min,冰点油墨上机粘度21″~22″(水浴加热80℃),UV引爆灯工作功率为80%(1*480W),固化灯工作功率为80%(3*8KW)。最后,对改造后的凹印与UV集成云龙烟标的生产工艺和效率与胶印丝印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凹印+UV”集成工艺生产的云龙烟标完全满足产品样张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安全卫生指标要求,用户上机包装成型性能良好,实现了生产工序由原有的7道生产工序缩减为4道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6倍、产品冰花锤纹与工艺样张相似度达95%以上,满足了企业对云龙烟标的生产需求。本论文以云龙烟标的高效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工艺创新及对现有设备集成改造,在保持设备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以较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生产,为企业现有设备改造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同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李慧,张秀兰[2](2021)在《新技术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移动技术产生以来,这些技术就一直被应用到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中。文章梳理了自计算机应用以来,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编目的历史脉络,并对二维码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今后在编目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单轸[3](2020)在《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图书馆领域的深刻变革,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成必然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应运而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了困扰图书馆已久的许多问题,例如: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读者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开放融合的服务等。但智慧的平台只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一步,新平台尚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例如:对空间管理的功能薄弱、业务流程变革的问题没有解决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针对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展开研究。先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图书馆重组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总结与评述,引出话题。而后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进行,并阐述理论内涵以及选择BPR理论的原因,并指出,在大突变的背景下,BPR理论要比任何渐进式的理论更具备适应性。除此之外,文章还梳理了LSP的发展历程和功能,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作简要归纳,以更好地展示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撑要素。为了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业务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文章用网络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36所A类“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情况做了统计和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向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数据服务与学科服务逐渐占据主导,机器人、智慧推荐等多元化、智能化的服务形式兴起。国内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以下五点:技术发展不成熟、机构之间沟通匮乏、馆员职业能力不足、智慧服务欠缺深度、缺乏统一业务标准。新时代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必然要针对这些弊病进行治疗。新时代的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单元,他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向纵深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的效能、智能、赋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增强以及个性化需求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要遵循四个原则:用户中心原则、效益原则、简约原则和流程支配原则。文章在用户需求分析、业务现状分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以LSP为依托重新设计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在资源采访方面,实现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采购流程的一体化以及在线采访和智能采访;在数据管理方面,构架出数据流的良性循环框架;在服务方面,叙述了一种自创新的服务模式,能够在学术生态链的基础上获得无限扩展的服务;在人员再造方面,提出基于新平台、通过业务重心和业务能力的重塑来完成人员转型流程。并从联盟外部保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智慧空间再造、用户贡献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流程改造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流程的合理运转。文章对设计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型展开实例研究,基于NLSP平台重组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采编、数据管理、服务以及馆员培训流程,并从时间、效率、成本三个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阐述新流程下图书馆的价值增值机制。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馆际业务流程的研究、缺乏实地调查和第一手研究资料等。LSP的出炉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迫在眉睫,本研究所构建的业务流程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技术的持续开发、新流程的可用性评估以及流程重组后会出现的新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王海平[4](2019)在《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政策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制高点,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形式,逐渐在文化输入和输入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韩之间的数字出版及其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协作共进,在实践上应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文化交流现实诉求、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合作发展,在理论上丰富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建设理论、拓展数字出版战略联盟构建方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日韩“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力图构建起中日韩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模式及其推进策略。为此,本文从中日韩三国战略联盟构建的动力源出发,以战略联盟构建为突破点,力求为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所面临的数字出版安全和数字出版环境等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从而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努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知识图谱去梳理了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出版资源、中日韩出版和“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支撑本文研究的“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评析。第三,应用SWOT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剖析。第四,应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四个方向剖析了原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应用战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科研战略联盟、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和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去实现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第六,从法律、组织、经费、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

李广建,陈瑜,张庆芝[5](2019)在《新中国70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将新中国70年来图书情报技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特点。进一步从工作流程的角度对图书情报技术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采集、存储、组织、分析、检索、服务等流程中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

吴飞[6](2019)在《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与实施以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境下,广州图书馆大力加强了自身的网络信息服务建设,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对广州图书馆概况以及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概况进行了介绍,从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情况出发,对当前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模式、管理、服务内容的现状进行了简述。第二,针对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用户展开了调查及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基于调研结果,从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指出了广州图书馆目前在这三个方面存在数字资源的不足、服务互动性不强、服务理念需转变、个性化定制不足等问题,再对这些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结合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现状及读者需求。提出应当从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完善互动型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入手,优化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从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服务理念、优化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优化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对策;从加强移动网络信息服务、加强个性化用户服务、加强资源检索系统建设入手,优化网络信息服务内容。

张丹丹[7](2018)在《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现代新媒体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为新闻中心未来的新媒体发展中管理制度体系、组织结构以及市场运营提供了一些理论的借鉴。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的环境里,报业的传播技术革命已经刻不容缓,媒介融合势在必行。媒介融合对于新闻中心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方面的革命,更是思想理念的革新,这其中包含着管理、创新、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革新。也正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中心必须正面现实,迎接挑战。而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新媒体运营的相关材料及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一些成功的新媒体运营经验,结合新闻中心的实际,并运用SWOT工具深入分析了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结合媒体整合的理论,对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新闻采编组织、数据信息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与激励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新闻中心总编、省、市、县集邮文化与传媒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中心总编中心和以数据信息平台为核心的新闻中心新媒体组织架构方案和新媒体市场及渠道拓展方案、新媒体资源整合方案,以及新媒体数据信息平台设计方案,同时,阐述了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支撑、制度支撑等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建立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渠道实现报、网、端的全面融合,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地“融”入一体,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维度传播”的市场拓展新格局。本文设计的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将能促进组织高效地、优质地完成新媒体宣传工作;完善组织设计并保持组织运营的稳定;建立组织与环境迅速对接、反应敏捷的信息系统,以实现新闻供需的精准化对接。同时,可以有力地推动新闻中心实现扭亏为赢的发展步伐。

宋旅黄[8](2017)在《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而专门为图书馆配送图书文献的图书发行商——馆配商,则是图书馆采集各类图书文献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在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选择和采集符合用户需要、有价值、高质量,并且成本/效益合理的图书,迫切需要与馆配商的合作。而馆配商面临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只有与图书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与馆配商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各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为目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追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因,以若干实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面临的新形势,借鉴了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二种新的合作模式,并对读者决策采购进行了创新性拓展。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了这三种模式的合作效益模型,提出了采用该模型提升合作效益的策略。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三家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为例,对这些合作效益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合作效益模型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如下:(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及其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依据合作竞争理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不应是对抗性的竞争,而应是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馆配商全局性地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根据自身优势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沟通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客户关系理论要求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营销管理理论要求馆配商与图书馆合作,确保供应环节中的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及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成本效益理论使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具化为可实施的成本效益控制,是提升合作效益的理论推动力。(2)对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例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两者的深化合作及效益提升。这些矛盾主要有:①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与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的矛盾;②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与馆配商的运营成本的;③信息传递效率与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矛盾;④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与馆配商标准化服务的矛盾;⑤市场环境激变与馆配商应对能力的矛盾;⑥短期利润与长期效益的矛盾。而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述矛盾,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需要有新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纸电同步合作、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采购合作。(3)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表明,图书馆与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系统上的合作可以给两者都带来效益的提升。其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明显,在一定的采购经费投入及人工的配合下,图书馆可以收获超过原本投入的价值。在馆配商方面,考虑到图书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作为系数远大于馆配商工作人员平均日薪的系数,实际上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成为决定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合作中的效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严格预设文档、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4)图书馆与馆配商在纸电同步领域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纸电同步中可购置到的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所能提供的外借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采购流程后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而在馆配商方面,为冲抵平台研发及运作所产生的成本,达到盈利,除了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外,以及用户数量外,也依赖于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提升纸电同步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完善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5)精准采购合作项目带来的效益体现为提升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效率,扩大了学科文献采集面,减少了学科文献漏购率,节省文献订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馆配商来说,当同图书馆达成精准采购合作协议,图书馆采购数量持续增加时,则会为馆配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提升精准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规范图书选题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

彭星辰[9](2017)在《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也必须紧跟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的不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图书馆需要改革创新,引入新的工作模式,以应对社会的变革,才不会淹没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大环境浪潮下。而就在二十一世纪初,图书馆采编外包模式逐渐被许多图书馆给引用,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脱离了以前固定的买书进来,整理摆书的老旧套路,还给社会创收,给一些个体经营者增加了创业机会,带给他们创收的路线,还减轻了图书馆的工作成本,经济负担,原本需要大量的经济开支,现在不但缩减了工作的环节,而且把工作的任务给转嫁给了书商门,大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对专业工作的专注与热爱,也给读者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读者喜爱的的图书能够快速的来到读者的面前,增加了读者对阅读书籍的兴趣。使很多本不会进行阅读的,或者阅读量很少的读者更加的喜爱图书馆,使图书馆在社会上更加具有价值意义,更加的能为百姓读者带来切身的实惠与利益。而本文主要就是选取了 29所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电话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统计表,结合三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为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提供合理的建议,希望高校图书馆在外包的过程之中能够少走弯路,正确的更好更快发展下去。首先在文中的第一部分笔者会主要介绍一下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然后笔者会主要调查分析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整体情况,其中包括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调查样本、调查内容以及数据的整理统计。其次笔者会选取调查样本中的三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主要从三所典型案例的采编外包的原因分析和采编外包的内容进行比较,并且探索三所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成功经验,为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外包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接着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从实际调研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加以延伸和思考,发现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引发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且对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优势与弊端进行详细表述。最后笔者将根据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关于安徽省高校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图书馆在外包的过程之中能够少走弯路。最后笔者将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未来进行展望。希望本文在调查研究总得出了问题与建议能够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发展起到帮助,推动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事业整体的发展。

许剑峰[10](2016)在《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取太阳花运动为个案,探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所扮演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藉此梳理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机理,思考信息时代媒体和社会历史宏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本文采取“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切入点,对研究问题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路径作出分析,并最终回到研究问题进一步讨论。本文使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层面综合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在分析时主要使用框架分析的方法进行“全样本”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论述。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中天新闻、TVBS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新闻e论坛和运动主办组织黑岛青脸书专页为新媒体的代表,分析它们对太阳花运动的内容呈现和报道框架,提炼“媒介镜像”层面的新旧媒体特点;之后从内容层面、行动层面对新旧媒体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讨论这种互动与内容生产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新旧媒体内容呈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出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新旧媒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内在机理;最后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分析视角切入,分析太阳花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与文献的不断对话,梳理出导致运动发生和发展过程特殊呈现的宏观影响因素。本文最终得出了五点结论:第一,新旧媒体在对太阳花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框架和立场,社会运动“媒介镜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具有混合性与复杂性;第二,新旧媒体对社会运动的报道中,有着不同的内容生产逻辑;同时呈现出不对等的互动影响模式,新媒体处在弱势地位;第三,传统媒体深度作用于运动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建立“聚焦”、“造神”、“监督”、“促进权力集中”等方式影响运动结果;在此过程中,新媒体更多是作为运动现场的“组织”和“构建小众认同”的角色而存在;第四,社会运动重视传统媒体远超新媒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在各方面有意利用和迎合传统媒体的需求和逻辑;第五,宏观社会政治文化及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对社会运动有着巨大的催生作用,并影响和形塑了运动过程中的诸多呈现。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社会运动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根本性的无解矛盾,导致二者间难以改变的相互依赖和不对等图景;同时,新媒体作为“参与式实践”在构建认同、凝聚小众文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角色;最后本文以社会运动为切口提出和讨论了信息时代下存在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本身的悖论;呼唤一种对新媒体技术更加中立的“辩证技术观”的回归。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社会运动”的定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仔细梳理了现有社会运动理论流派和发展,以及我国新媒体和社会运动研究概况,确立本研究的位置和理论储备;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对相关概念的廓清;第四章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对中天新闻、TVBS新闻、新闻e论坛和黑岛青脸书内容做了全样本分析,呈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报道框架和“运动镜像”;第五章是从中观层面对新旧媒体和运动之间互动的讨论,并结合运动发展过程特点分析出新旧媒体不同内容生产逻辑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与角色;第六章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角度分析了运动发展的宏观背景因素,讨论其在运动产生和呈现面上的巨大影响;第七章是结语,一方面对上述经验分析做简单回顾,另一方面对社会运动与媒体,以及新旧媒体在当今时代下的特点做出讨论,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几点不足和未来研究可能。

二、论在线联机采编的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在线联机采编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OBST凹印机的UV集成工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印刷工艺油墨选用研究现状
        1.3.2 丝网印刷工艺研究现状
        1.3.3 组合式印刷工艺及设备改造研究现状
        1.3.4 印刷工艺改进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烟标生产工艺原理及特点
    2.1 烟标生产工艺
        2.1.1 印刷工艺
        2.1.2 烫印工艺
        2.1.3 覆膜与上光工艺
        2.1.4 模切压痕工艺
    2.2 烟标印刷原理
        2.2.1 胶版印刷
        2.2.2 凹版印刷
        2.2.3 丝网印刷
        2.2.4 UV印刷
    2.3 冰花锤纹印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OBST加装UV固化系统改造研究
    3.1 云龙烟标印刷工艺改进
        3.1.1 云龙烟标印刷工艺现状分析
        3.1.2 云龙烟标印刷工艺改进思路
        3.1.3 BOBST LEMANIC820凹版印刷机组调研分析
        3.1.4 樱井丝印机调研分析
    3.2 设备改造的可性分析
        3.2.1 凹印车间及印刷设备调研分析
        3.2.2 墨层厚度的可替代性
        3.2.3 印刷速度的可配合性
    3.3 设备改造方案的拟定
        3.3.1 设备改造思路
        3.3.2 方案一:基于“凹印+丝印”的“塔式”设备连线改造
        3.3.3 方案二:基于“凹印+丝印”的“环形”设备连线改造
        3.3.4 方案三:基于设备加装的“水平式”设备改造
        3.3.5 方案四:基于设备加装的“空间式”设备改造
    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设备改造方案评价
        3.4.1 设备改造方案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3.4.2 方案评价的原则与指标
        3.4.3 设备改造最优方案的分析及评价
    3.5 BOBST加装UV固化系统方案具体实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线控制模型参数分析
    4.1 云龙烟标凹版印刷参数分析研究
        4.1.1 云龙烟标凹印印刷参数分析
        4.1.2 云龙烟标凹版印刷参数分类
    4.2 烟标印刷生产前提——印刷色序
    4.3 印刷套准精度参数——印刷张力
    4.4 油墨转移量相关参数
        4.4.1 印刷速度
        4.4.2 印刷压力
        4.4.3 油墨粘度
        4.4.4 网孔载墨量
    4.5 UV灯的选择与参数拟定
    4.6 烘箱温度
    4.7 环境因素参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烟标印刷工艺改进实验
    5.1 墨层厚度相关实验研究
        5.1.1 实验研究参数的拟定
        5.1.2 墨层厚度实验整体思路
        5.1.3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4 实验步骤
        5.1.5 印刷速度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5.1.6 油墨粘度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5.1.7 网穴深度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5.2 UV灯功率对冰花锤纹印刷效果的影响
        5.2.1 印刷效果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5.2.2 最佳UV灯功率的选定
    5.3 烟标印后加工
    5.4 工艺对比分析
        5.4.1 工艺转序次数
        5.4.2 印刷速度与效率
        5.4.3 工艺改进成本
        5.4.4 卫生安全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2)新技术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技术
    (一)MARCI与MARCII
    (二)MARC21
    (三)UNIMARC
二、网络技术
    (一)联机合作编目概述
    (二)联机合作编目的优点及不足
三、云计算技术
    (一)原理
    (二)应用实例
四、移动技术
    (一)微信公众平台
        1.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情况介绍
        2. 微信端书目检索途径
    (二)支付宝嵌入式服务
五、展望
    (一)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探索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编目中应用的设想
六、结语

(3)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BPR理论
        2.1.1 业务流程概念
        2.1.2 BPR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阐释
        2.1.3 BPR理论指导图书馆业务重组的科学性分析
    2.2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2.2.1 从ILS、ERMS到LSP
        2.2.2 新一代平台是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直接动因
    2.3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技术
        2.3.1 智慧图书馆概念
        2.3.2 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2.3.3 智慧图书馆技术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3.1 研究样本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现状
        3.2.1 资源采编与管理业务
        3.2.2 知识服务业务
    3.3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困境分析
        3.3.1 技术风险
        3.3.2 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
        3.3.3 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不匹配图书馆需求
        3.3.4 智慧服务浮于表面
        3.3.5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设计
    4.1 用户需求分析
    4.2 业务流程重构原则分析
    4.3 业务流程重组架构
        4.3.1 资源采编流程重组
        4.3.2 数据管理流程重组
        4.3.3 服务流程重组
        4.3.4 高校图书馆人员重组
        4.3.5 配套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新一代服务平台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实例研究
    5.1 南京大学图书馆原有的业务模式
    5.2 基于NLSP的新型业务流程
        5.2.1 采访流程
        5.2.2 数据管理
        5.2.3 服务流程
        5.2.4 馆员
    5.3 新流程视域下图书馆价值增值机制
    5.4 实践效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贡献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于NLSP的智慧化业务流程评估 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论述
        1.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1.2.2 理论研究层面的知识图谱研究论述
        1.2.3 实践研究层面论述
    1.3 框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和发展战略
    2.1 概念界定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2.1.2 “数字出版”的概念
        2.1.3 “出版资源”的概念
        2.1.4 “战略联盟”的概念
    2.2 研究理论
        2.2.1 出版资源理论
        2.2.2 数字出版理论
        2.2.3 战略联盟理论
        2.2.4 国际营商环境理论
    2.3 发展战略
        2.3.1 中国数字出版营商环境概览
        2.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
    3.1 中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1.1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1.2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1.3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3.1.4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2 日本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2.1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2.3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3.2.4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3 韩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3.1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3.2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3.3 韩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
        3.3.4 韩国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3.4 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SWOT比较
        3.4.1 优势比较
        3.4.2 劣势比较
        3.4.3 机遇比较
        3.4.4 挑战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4.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政治因子考量
        4.1.1 “中日韩数字出版+政治”的知识图谱
        4.1.2 中日韩地理与安全的考量
        4.1.3 中日韩政治利益驱动的考量
        4.1.4 中日韩三国合作现实的考量
        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
    4.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经济因子考量
        4.2.1 “中日韩数字出版+经济”的知识图谱
        4.2.2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的考量
        4.2.3 中日韩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4.2.4 中日韩经济发展共同诉求的考量
    4.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文化因子考量
        4.3.1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的知识图谱
        4.3.2 文化环境重要性的考量
        4.3.3 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有利条件的考量
    4.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利益诉求考量
        4.4.1 “中日韩数字出版+利益”的知识图谱
        4.4.2 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4.3 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4.4 韩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
    5.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可行性讨论
        5.1.1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积极因素
        5.1.2 中日韩三国合作存在的问题
    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战略联盟
        5.2.1 中日韩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促进因素
        5.2.2 中日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阻碍因素
        5.2.3 中日韩教育科研合作取得的成果
        5.2.4 高等教育科研合作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5.2.5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联盟的构建
    5.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5.3.1 数字内容产业
        5.3.2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概况
        5.3.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构建
    5.4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
        5.4.1 中日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5.4.2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的构建
    5.5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
        5.5.1 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
        5.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的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保障措施
    6.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法律保障
        6.1.1 完善各国数字出版的相关立法
        6.1.2 加强公众数字版权意识
        6.1.3 建立版权质押融资评估系统
        6.1.4 加强法律扶持,打造“结对式”法律服务
        6.1.5 建立版权纠纷速裁机制
    6.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组织保障
        6.2.1 各国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6.2.2 企业主动加强管理与改革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4 强化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关系建设
    6.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经费保障
        6.3.1 加强数字出版资源治理的经费投入
        6.3.2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6.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技术保障
        6.4.1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6.4.2 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6.5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政策保障
        6.5.1 强化政府主导优势
        6.5.2 促进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6.5.3 重视联盟顶层制度的制定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新中国70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图书情报技术的发展阶段
    1.1 跟跑探索阶段
    1.2 发展起步阶段
    1.3 应用推广阶段
    1.4 普及与创新阶段
2 图书情报技术研究进展
    2.1 信息采集与存储
    2.2 知识组织
    2.3 信息检索
    2.4 情报分析
    2.5 信息服务
3 结语

(6)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可行性
        1.3.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相关概念阐述
        2.2.1 公共文化服务概念
        2.2.2 公共图书馆概念
        2.2.3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概念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现状
    3.1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概况
        3.1.1 广州图书馆概况
        3.1.2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概况
    3.2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现状简述
    3.3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现状
        3.3.1 网络交流服务
        3.3.2 网络信息检索与数字图书馆服务
        3.3.3 网络教育服务
        3.3.4 其他网络信息服务
    3.4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现状简述
        3.4.1 管理模式
        3.4.2 管理内容
    3.5 读者问卷调查简述
        3.5.1 问卷设计
        3.5.2 问卷调查对象
        3.5.3 调查结果的统计
4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数字资源存在局限性
        4.1.2 服务模式互动性不强
        4.1.3 利用率分化严重
        4.1.4 知识服务较弱
        4.1.5 宣传不足
        4.1.6 影响服务模式的因素
    4.2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2.2 服务理念问题
        4.2.3 绩效考核问题
        4.2.4 网络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缺乏
        4.2.5 影响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的因素
    4.3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存在的问题
        4.3.1 移动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4.3.2 个性化定制功能缺乏
        4.3.3 图书馆网络资源检索有待加强
        4.3.4 远程访问服务存在的问题
        4.3.5 影响服务内容因素
5 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优化对策的建议
    5.1 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优化对策
        5.1.1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
        5.1.2 完善互动渠道
        5.1.3 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资源利用率对策
        5.1.4 提高知识服务能力
        5.1.5 加强服务宣传与服务指引
        5.1.6 建立多平台服务模式
    5.2 网络信息服务管理优化对策
        5.2.1 创新管理模式
        5.2.2 转变服务理念
        5.2.3 绩效考核机制优化
        5.2.4 建设网络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
        5.2.5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5.3 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优化对策
        5.3.1 加强移动网络信息服务
        5.3.2 加强读者个性化定制
        5.3.3 加强检索系统建设
        5.3.4 远程访问服务优化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广州图书馆网络服务读者满意度调查

(7)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新媒体运营方案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新闻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2.2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开展情况分析
        2.2.1 新媒体业务运营SWOT分析
        2.2.2 新媒体业务机构设置
        2.2.3 新媒体业务内容
        2.2.4 任务指标完成及绩效考核情况
    2.3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行存在的问题
        2.3.1 新闻中心新媒体制度不健全
        2.3.2 新媒体组织架构不完整
        2.3.3 数据信息管理不科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设计
    3.1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的目标
        3.1.1 新媒体业务运营的具体目标
        3.1.2 新媒体业务运营的措施
    3.2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整体方案
        3.2.1 新媒体组织架构应遵循的原则
        3.2.2 新媒体组织架构方案
        3.2.3 新媒体市场及渠道拓展方案
        3.2.4 新闻中心新媒体资源整合方案
    3.3 新闻中心新媒体数据信息平台设计方案
        3.3.1 新媒体数据库的构建
        3.3.2 新媒体客户管理系统建设
        3.3.3 新媒体大数据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的保障措施
    4.1 新闻中心新媒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4.1.1 新媒体人才引进策略
        4.1.2 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
        4.1.3 新媒体人才机制的完善
    4.2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的技术支撑
        4.2.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4.2.2 新媒体技术引进渠道
    4.3 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的制度支撑
        4.3.1 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
        4.3.2 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
        4.3.3 形成具体的考核评估及激励制度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研究方法
        0.4.1 案例分析法
        0.4.2 数学模拟法
        0.4.3 实证分析法
        0.4.4 跨学科研究法
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图书馆与馆配商及其合作概述
        1.1.1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的变革与民营书业的兴起
        1.1.2 馆配商的业务版块变化
        1.1.3 图书馆、馆配商合作关系
        1.1.4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意义
    1.2 合作的理论依据
        1.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1.2.3 合作竞争理论
        1.2.4 营销管理理论
        1.2.5 成本效益理论
    1.3 合作的实践动因
        1.3.1 内在联系
        1.3.2 环境驱动
    1.4 合作效益的内涵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实践及其效益
    2.1 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领域
        2.1.1 文献采访领域
        2.1.2 阅读推广领域
        2.1.3 业务外包领域
    2.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
        2.2.1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2.2.2 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2.3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2.3.1 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VS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
        2.3.2 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VS馆配商的运营成本
        2.3.3 信息传递效率VS链式信息传递模式
        2.3.4 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VS馆配商标准化服务
        2.3.5 市场环境激变VS馆配商应对能力
        2.3.6 短期利润VS长期效益
3 新形势下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提升
    3.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3.1.1 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3.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增加,电子出版物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3.1.3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3.2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借鉴
        3.2.1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举措
        3.2.2 新形势下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思考
    3.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探索
        3.3.1 用户导向的合作:读者决策采购
        3.3.2 基于技术的合作:纸电同步
        3.3.3 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合作:精准采购
4 读者决策采购的效益分析
    4.1 读者决策采购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4.1.1 选择合作书商
        4.1.2 预设文档、资源查重
        4.1.3 设定图书购买的触发机制,形成订单
    4.2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4.2.1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4.2.2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4.2.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4.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4.3.1 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
        4.3.2 设定严格预设文档,降低馆藏文献重复率
        4.3.3 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
        4.3.4 先试读再购买,实行读者决策采购的“贷款”模式
        4.3.5 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
        4.3.6 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
5 纸电同步的效益分析
    5.1 纸电同步的技术背景
        5.1.1 EDI对接技术
        5.1.2 云平台技术
        5.1.3 APP开发技术
    5.2 纸电同步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5.2.1 买纸赠电
        5.2.2 纸电捆绑
        5.2.3 纸电融合
    5.3 纸电同步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5.3.1 纸电同步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5.3.2 纸电同步效益的评估模型
        5.3.3 纸电同步效益模型分析
        5.3.4 纸电同步效益的其他体现
    5.4 纸电同步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5.4.1 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的建立
        5.4.2 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5.4.3 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
6 精准采购的效益分析
    6.1 精准采购的背景:学科建设新形势对图书采购的影响
        6.1.1 学科建设新变化
        6.1.2 学科建设对图书馆采购图书影响
    6.2 精准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6.2.1 精准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6.2.2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指标
        6.2.3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6.2.4 精准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6.3 精准采购效益的主要体现
        6.3.1 扩大学科文献采集面
        6.3.2 减少学科文献漏购率
        6.3.3 节省文献订购成本
        6.3.4 节省人力成本
    6.4 精准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6.4.1 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
        6.4.2 规范图书选题策划
        6.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
        6.4.4 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
7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证分析
    7.1 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2 纸电同步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南艺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3 精准采购的实证分析
        7.3.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3.2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3.3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3.4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8.2.1 研究的创新
        8.2.2 研究的局限
    8.3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基本情况调查与统计
    2.1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调查样本
    2.2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调查内容
    2.3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3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典型案例分析
    3.1 典型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原因分析
    3.2 典型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内容分析
    3.3 典型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成功经验
4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图书馆外包类型单一
    4.2 书目数据和图书加工质量无法控制
    4.3 不利于图书馆馆员业务能力提高
    4.4 采编业务外包存在风险问题
5 关于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思考和建议
    5.1 设计规划多种外包方案
        5.1.1 提前制定可行性方案
        5.1.2 选择合适的外包书商
    5.2 严格规范采编业务外包的工作流程
        5.2.1 充分调查业务外包市场
        5.2.2 详细规划采编业务流程
        5.2.3 评估采编业务外包质量
    5.3 划分外包业务且增强核心业务
        5.3.1 精确划分外包业务
        5.3.2 组织学习核心业务
    5.4 加强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4.1 建立业务外包技术管理标准
        5.4.2 采用科学的采编业务外包形式
        5.4.3 建立多个沟通渠道
        5.4.4 建设图书馆业务外包网站
        5.4.5 签署明确的合同
6 结语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为什么选社会运动?
    二、为什么从媒介切入?
    三、什么是社会运动?
    四、为什么是太阳花?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一、社会运动研究
        (一) 集体行为论
        (二) 资源动员论
        (三) 政治过程论
        (四) 政治机会论
        (五) 框架建构论
        (六) 新社会运动论
        (七) 国家与社会运动
        (八) 抗争政治
    二、社会运动与媒体
        (一)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
        (二) 新媒体与社会运动
        (三) 新旧媒体关系
    三、国内相关研究
        (一) 新媒体研究
        (二) 国内社会运动和群体性事件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问题
        (三) 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过程
        (六) 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章 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
    一、中天新闻的“检视”建构
        (一) 违法乱纪:霸占“立法院”
        (二) 政院事件:破坏者形象构建
        (三) 政院延续:警察VS学生的双面建构
        (四) 凯道游行:负面底色下的褒贬中立
        (五) 检视增加:漏洞百出的运动
        (六) 暴力因素:对“破坏”的关注与放大
        (七) 造神运动:学运领袖的神化与批判
        (八) 运动退场:对追责的强调
        (九) 服贸协议:多层次说理相挺
        (十) 对“中天”的小结
    二、TVBS:流动的框架
        (一) 318之夜:狼藉与混乱建构
        (二) 框架首转:从质疑到中立
        (三) 二次转变:对“占领政院”事件的报道
        (四) 逐渐三转:过渡时期的TVBS报道框架
        (五) 凯道游行:支持与切割的微妙操作
        (六) 框架四转:对立、退场与质疑
        (七) 运动退场:话题刺激性炒作
        (八) 五转与切割:退场之日与包围中正一
        (九) 对警察、服贸议题及花边新闻的特殊报道
        (十) 对TVBS的小结
    三、新闻e论坛:对运动空间的实时民粹化展演
        (一) 草根视角:媒体不报,我们来报
        (二) 政院之夜:突出警察暴力的实时播报
        (三) 凯道之前:支持立场的延续
        (四) 330凯道:跟随式直播
        (五) 退场前夕:双重标准下的正负建构
        (六) 退场之日:确认与升华运动价值
        (七) 抗争再起:连接运动框架的正面建构
        (八) 运动领袖:平凡化操作框架
        (九) 对“新闻e论坛”的小结
    四、黑岛青脸书:运动核心的跟随式“喉舌”框架
        (一) 运动初期:实时播报的动员框架
        (二) 政院事件:及时切割与声援利用
        (三) 凯道前夕:转守为攻
        (四) 激情消退:改变策略维持动能
        (五) 退场之时:对运动的极尽讴歌
        (六) 路过中正一:切割与声援
        (七) 运动领袖的“集权”建构和警察“暴力”建构
        (八) 对“黑岛青”的小结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的“战场”:新旧媒体与运动的多面互动
    一、内容层面
        (一) 旧媒体上的新媒体
        (二) 新媒体上的旧媒体
    二、行动层面
        (一) 新旧媒体之间
        (二) 新旧媒体与运动之间
    三、“互动”对内容生产的影响
        (一) E论坛:徘徊于“游击”与“正轨”之间
        (二) 中天:内部高度一致下的组织保证
        (三) TVBS:收视率挂帅下的无奈
        (四) 黑岛青:随运动阶段变化的内容生产
        (五) 作为在场的“新媒体”
    四、对媒体与运动的最终讨论
        (一) 318夜晚:“没有组织,怎么冲?”
        (二) 政院事件:内外困境和控制不足下的悲喜剧
        (三) 退场转折:330凯道后的衰落
        (四) 传统媒体:聚焦、造神、监督和权力集中
        (五) 新媒体:根植于运动内部的建设性角色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迁、结构、话语下的太阳花
    一、财团化、贫穷化、少子化与相对剥夺感的产生
    二、国家性质与社会性质
        (一) 历史因素及其发展背景
        (二) 国家性质与社会运动
        (三) 社会性质与社会运动
        (四) “结构”因素的综合性分析
    三、话语、意识形态与太阳花
        (一) 国族认同焦虑和“反中国因素”
        (二) 反黑箱服贸的民主诉求
        (三) 反自由贸易论述与“泛左”思想
        (四) 世代正义与青年参与
        (五) 对“话语”与框架建构论的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得出的几点结论
    二、结论基础上的几点讨论
        (一) 社会运动发展与媒体的矛盾与困境
        (二) 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新媒体的“参与式实践”
        (三) 关于“媒体悖论”的讨论
        (四) 对辩证技术观的呼唤
    三、关于研究本身的几点讨论
        (一) 不同视角下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观感
        (二) 研究进场和资料获取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在线联机采编的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OBST凹印机的UV集成工艺及实验研究[D]. 贾环.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新技术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应用[J]. 李慧,张秀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4)
  • [3]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 单轸. 南京大学, 2020(02)
  • [4]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王海平. 燕山大学, 2019(07)
  • [5]新中国70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研究与实践[J]. 李广建,陈瑜,张庆芝. 图书馆杂志, 2019(11)
  • [6]广州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优化研究[D]. 吴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黑龙江邮政新闻中心新媒体业务运营方案研究[D]. 张丹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D]. 宋旅黄. 武汉大学, 2017(06)
  • [9]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调查报告[D]. 彭星辰. 安徽大学, 2017(08)
  • [10]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D]. 许剑峰. 南京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论网络采编的可行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