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一、子宫切除术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徐璐茜[1](2021)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干预方案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收治的12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采取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盆底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盆底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干预周期为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系统、盆底功能障碍简表、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和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测评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盆底相关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评价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在年龄、婚姻状况、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术前腹部或盆腔手术史、术前绝经、术后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盆底肌力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分级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试验组肌力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7.575,F组间=70.407,F交互=69.733,均P<0.001);(3)盆底功能障碍症状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功能障碍简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3.780,F组间=2.318,F交互=45.898,均P<0.05);(4)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05.542,F组间=15.631,F交互=113.416,均P<0.001);(5)盆底相关生活质量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2.287,P>0.05),但在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62.509,F交互=43.809,均P<0.001);(6)患者满意度上,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试验组在服务可及性、情感支持、决策控制、专业技能、健康信息与整体满意度六个维度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减轻盆底障碍症状,改善患者盆底康复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崔侠[2](2021)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非孕期女性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但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的主韧带、骶韧带被切断,阴道顶端的悬吊支持结构消失,可影响到支配膀胱、直肠的自主神经,同时减少了盆腔脏器血供,诱发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另外手术改变了阴道支持结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阴道顶端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破坏了阴道直肠隔和膀胱阴道隔,增高逼尿肌的活性,引起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对患者术后盆底肌功能及生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将单一盆底肌功能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探讨单一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下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术后盆底肌功能、预防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和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提升患者术后生活幸福指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0例试验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盆底肌锻炼(PFMT)疗法,试验组实施盆底肌锻炼的同时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月初次评估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主要肌电值参数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月、术后6月和术后12月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段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使用盆底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和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12,PISQ-12)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30例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52.33±0.75岁,平均BMI 24.21±0.21,平均孕次3.60±0.13,平均平产次1.60±0.09,平均剖宫产次0.60±0.10,平均受教育年限4.33±0.39;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1.77±0.76岁,平均BMI 24.81±0.32,平均孕次3.70±0.15,平均平产次1.50±0.13,平均剖宫产次0.67±0.11,平均受教育年限4.17±0.34,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2)盆底肌力分级:60例患者术后3月盆底肌力均≤3级,试验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术后6月、术后12月肌力≥4级的例数(Ⅰ类肌20例、Ⅱ类肌19例,Ⅰ类肌25例、Ⅱ类肌26例)不断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术后12月肌力≥4级的例数(Ⅰ类肌12例、Ⅱ类肌12例,Ⅰ类肌19例、Ⅱ类肌20例)不断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力改善的例数增加明显,这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3)盆底肌电值参数:与术后3月相比,60例患者术后6月、术后12月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有明显提高,本研究资料中所测的盆底肌表面电值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60例患者术后3月均有不同情况的下尿路和肠道症状,术后6月、术后12月出现下尿路和肠道症状的例数逐渐减少,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例数下降明显,且试验组(术后3月18例,术后6月5例,术后12月2例)较对照组(术后3月20例,术后6月13例,术后12月8例)改善明显,试验组此类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PFIQ-7问卷和PISQ-12问卷:两组患者术后6月、术后12月的PFIQ-7和PISQ-12问卷调查显示:与术后3月相比,60例研究对象受盆底疾病的影响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生活幸福指数增加明显,这种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各项盆底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提升其生活幸福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魏思琪[3](2020)在《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开发适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2.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信效度。3.调查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并提取症状群,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症状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采用研究小组讨论、宫颈癌患者访谈及参考现有量表和已发表文献,建立“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池,然后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进行条目的筛选,通过对50名宫颈癌患者的预调查,进一步调整量表的语言表述。2.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调查274名宫颈癌患者,采用内部一致性评估量表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指数、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效度。然后,采用因子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各个领域的单维性;使用Stata 15.0分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前4个领域中各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并绘制各条目的项目特征曲线、项目信息曲线和整个领域的测验信息曲线。3.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和“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调查184名盆腔外照射第三周的宫颈癌患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从发生频率>20%的症状中提取症状群,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各症状群的稳定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4个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差别,探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与放疗期间症状群的关系。研究结果1.量表开发。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访谈以及参考现有相关量表及已发表文献后,确定该量表应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精神症状、治疗相关症状等4个方面。编写量表的条目池共包括38个症状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0-10分多级评分方式,0分表示该症状不存在,10分表示能想象的最严重程度。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删除I-CVI<0.78的18个症状,将阴道异常出血和阴道异常分泌物合并为一个症状条目。最终形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初始版,共包含19个生理、心理症状。2.量表测量学特性的评估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化疗相关症状和疼痛-疲乏5个领域,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23%。量表的I-CVI的范围是0.86-1.00,S-CVI/Ave为0.94。“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与MSAS-Ch中相同的13个条目及两个量表总分的聚合效度的相关系数范围是0.01-0.99,其中两个量表的疼痛、恶心、呕吐、精神紧张、压抑、焦虑和脱发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腹胀和腹泻不相关,疲乏、食欲不好、体重下降三个症状方面相关性不好,手脚麻木或刺痛和两个量表的总分属于中等程度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整体Cronbach’s系数为0.858,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疼痛-疲乏三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94、0.97和0.92,消化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两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为0.68和0.67。应用项目反应理论评估量表质量。经主成分分析法运算后,4个领域的第一特征根与第二特征根的比值均大于3,满足单维性假设。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四个领域中各条目的区分度分别为0.61-0.71、0.68-0.72、0.72-1.48和0.68-3.25。17个条目中除条目2、3、19外,其他条目的反应阈值(难度)均明显超过-33的理论范围。各条目的IIC中,只有条目2的信息量>3,其他条目的信息量均不超过0.5。3.量表初步应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频率最高的症状是腹泻(88%)、疲乏(82.1%)、大便带血(56.0%)、腹胀或身体肿胀(54.3%)、肛周疼痛或出血(53.3%)等。最严重的症状是疲乏(3.33±2.19)、腹泻(3.20±2.06)、肛周疼痛或出血(1.97±2.80)、腹胀或身体肿胀(1.96±2.22)、大便带血(1.80±1.95)和疼痛(1.80±2.48)。14个发生频率>20%的症状,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道-疼痛症状群以及消化道-疲乏症状群。4个症状群的累积贡献率为78.87%。各个症状群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6,0.94,0.75和0.67。不同工作状态的患者在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放疗前是否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1.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包含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常见的生理及心理症状症状,覆盖面较广。语言表述清晰易懂。2.“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相关的症状。该量表心理相关症状领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领域、化疗相关症状领域和消化系统症状领域的条目区分度较好,但是难度过大。3.腹泻和疲乏是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最常出现且最严重的症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相对稳定的症状群,分别是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疼痛症状群和消化-疲乏症状群。治疗前仍在工作的患者的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低于不工作的患者,而放疗前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得分更高。

陈狄麟(Chan Dick Lun)[4](2019)在《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配合META分析以及用药规律分析,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科研设计、实施过程、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存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文献质量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以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传统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试验使用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案,如使用抛硬币或以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或试验提及“随机分组”等字样;(2)治疗效果标准采用总有效率、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的检测、性激素变化等作为疗效指标,并有统一的疗效标准;(3)试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研究干预措施:以中药制剂(单味药、中成药、汤剂等))与西药组、其他中药或中成药、安慰剂或空白组等对比,以及中药配合特定治法与单用其治法的对比的文献,给药途径不受限制。2.检索策略透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检索文献。检索年限范围定为2004-2018。以主题词为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中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子宫肌瘤;干预措施的主题词:中医,中药,中成药;研究方案设计的中文主题词为:“随机”,“空白”,“对照”;英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fibromyoma uteri”,“uterine leiomyoma”,“uterus myoma”;干预措施的英文主题词为:“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dicine complementary”;研 究 方 案 设 计 的 英 文 主 题 词 为:“randomize”,“placebo”,“control”。3.方法学评价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方法的原则,制订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表》,由两位评价人员阅读全文,并按照统一的评价表独立对所有研究试验进行评阅。若双方存在分歧,则两位评价者再深入研究或邀请第三方辅助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作出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部分的质量评分。每部分的积分根据标准订为0-2分,总积分为0-7分。1-3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同时,对文献的一般情况、随机方法、盲法的运用、分配隐藏、组间均衡性、不良反应、失访、统计学方法、结论推导等方面作出描述性的分析。4.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创建数据库,并录入和管理有关数据。Meta分析利用Cochrane平台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协助完成系统评价的分析计算过程。如果分析指标是二分变量,则应将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用作合并统计量;如果有必要分析数值变量,则采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为合并统计量。对各实验结果作出异质性检验,如果存有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表达。反之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表达。结果:通过搜索各个数据库,最初获得原始85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2篇,留下644篇,在阅览了题目及摘要后,剔除其他疾病21篇,留下62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纳入126篇,均为中文文献。近年来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量呈增加的趋势,在纳入的126篇文献当中,有56篇文献(44.4%)发表于2016至2018年之间。基金支持有2篇(1.6%),无一篇多中心研究者。文献中38篇(30.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没有作出具体描述;84篇(66.7%)提及“随机”等字眼,未对其方法作出详细描述。只有一篇论文(0.8%)采用双盲法。本研究中的118篇文献(93.7%)的组间均衡性好。有37篇(29.4%)报告了每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症状,并作出统计学检验。仅得3篇(2.4%)文章提到失访。35篇(27.8%)提供了实际的检测统计量与P值范围;有90篇文献(71.4%)只给出P值的范围。126篇文献中,有40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可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降低血性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结合米非司酮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雌孕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上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低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棱甲消症汤在总疗效和缩减肌瘤体积方面优胜于桂枝茯苓胶囊。本研究亦分析了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对药物药类、四性、五味及归经的的分析,可以得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方面以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常用中药包括桃仁、赤芍、茯苓、三棱、当归、莪术、桂枝、柴胡、丹皮和牡蛎。结论:1.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西药,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3.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将来在中药治疗肌瘤的研究中,应提高科研方法学质量。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会削减其论证的力度,本系统评价仍未能够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立下确切的定论。展望未来学者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研究,从而提高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推广中药在现今医学领域的发展。

刘爱兰[5](2019)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病人入院和出院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SAS和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可改善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代春燕[6](2018)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近年来进展进行综述。提出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宋燕[7](2011)在《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如何使病人用低廉的费用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以“病人为中心”的要求和高质量有效率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卫生行业的重大课题。医护管理者必须思考如何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让病人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医疗费用”。针对某一病种和手术采取临床路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达到改善病人服务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P)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业已证实临床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也能显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受到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病人因住院天数长、住院费用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规范住院管理流程,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通过构建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探讨中医院构建临床路径的方法,对于提高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和卫生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一)根据临床路径构建的科学性原则,对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初步形成证据充分、共识度高、推广性强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路径的构建提供核心内容。(二)对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临床路径进行临床观察,通过与回顾性病案分析结果的比较,客观评价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效益,为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重点在于运用专家咨询方法对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为临床路径的构建提供核心内容。第二部分研究是采用非同期非随机研究方法对构建的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回顾性病案统计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该路径治疗方案有效性进行评估。(一)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1专家咨询研究针对共识度较低、尚无充分文献证据支持的诊疗措施进行专家咨询。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选择国内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咨询。通过两轮咨询后,征求专家的认可意见,形成诊疗方案。2在优化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回顾性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路径的管理时限和时间点,制定路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设计路径实施流程图。根据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制定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二)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6家医院纳入临床路径的子宫肌瘤患者,共450例作为路径组,其中行腹式全宫病人376例,阴式全宫27例,腹腔镜手术42例,退出5蒯。同时纳入该6家医院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符合回顾性纳入标准的连续性病例544例为回顾组,其中行腹式全宫病人487例,阴式全宫9例,腹腔镜手术48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进行回顾性和路径性对照研究,对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一)专家咨询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两次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根据两轮专家咨询意见,对1个二级指标、15个条目进行了修改,初步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共28个条目。(二)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临床路径评价研究1临床路径对各术式平均住院天数影响比较1.1腹式全宫回顾组平均住院天数11.77±3.79天,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10.57±2.05天,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2阴式全宫回顾组平均平均住院天数9.5±3.89天,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8.81±2.06天,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3腹腔镜全宫回顾组平均住院天数10.77±2.31天,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9.33±1.97天,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术式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回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路径能更有效的降低住院时间。2临床路径对各术式住院费用影响比较2.1腹式全宫平均住院总费用:回顾组为9385.50±2047.67元,路径组为9024.41±2902.47元,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费:回顾组为1225.17±837.47元,路径组为1310.46±674.98元,两组西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费:回顾组为413.70±358.09元,路径组为316.04±235.47元,两组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回顾组为1735.28±920.34元,路径组为1221.48±606.62元,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阴式全宫平均住院总费用:回顾组为7728.16±1934.25元,路径组为9111.9674±2533.95元,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费:回顾组为1254.81±306.73元,路径组为1172.50±375.25元,两组西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费:回顾组为359.06±299.18元,路径组为315.11±303.82元,两组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回顾组为1214.06±769.44元,路径组为1002.59±593.47元,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腹腔镜全宫平均住院总费用:回顾组为9154.05±1749.86元,路径组为12497.68±3238.05元,两组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费:回顾组为1049.86±604.27元,路径组为1703.48±670.85元,两组西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费:回顾组为403.43±304.89元,路径组为358.23±189.83元,两组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回顾组为1548.89±595.58元,路径组为1807.49±1280.92元,两组治疗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路径对各术式术后恢复指标比较3.1腹式全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回顾组为46.21±11.35小时,路径组为33.56±9.58小时,两组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回顾组为51.62±12.33小时,路径组为43.71±13.58小时,两组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时间:回顾组为90.70±22.89小时,路径组为77.25±24.02小时,两组在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阴式全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回顾组为31.29±7.53小时,路径组为26.53±7.14小时,两组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回顾组为42.58±11.93小时,路径组为35.37±12.31小时,两组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时间:回顾组为88.26±25.76小时,路径组为74.59±19.79小时,两组在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腹腔镜全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回顾组为32.14±9.56小时,路径组为28.45±8.43小时,两组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回顾组为49.41±12.78小时,路径组为36.42±13.71小时,两组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时间:回顾组为84.91±18.31小时,路径组为69.38±24.13小时,两组在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临床路径对各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各术式路径组病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回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临床路径对路径组满意度调查的影响病人对医疗过程、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及整体满意度均较高,各项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总体满意度为97.55%。3.6路径组变异调查450例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病例中,通过对变异来源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变异种类按发生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医务人员39.3%(177/450)>医院系统22.2%(100/450)>病人需求20%(90/450)>疾病转归10.2%(46/450)>退出1%(5/450)。按照对变异的管理难易分类,可控变异的发生率较高,为61.6%(277/450)。结论(一)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核心是具有中西医特色的诊疗方案。本研究在既往文献研究及科室经验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初步确定了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中西医诊疗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路径执行、疗效评价、效率评价、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部分。对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式选择标准、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中医治疗、路径疗效及效率评价等指标进行了确定。(二)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回顾性研究及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路径表单格式,制定路径目标人群及退出路径标准,路径总时限,路径实施流程。完成路径表单。(三)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我们的住院管理流程,减少住院费用(主要是腹式)、缩短住院天数,同时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态改善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祁俊菊,周卫,李翠萍[8](2009)在《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效果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高早期宫颈癌病人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为临床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行择期腹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早期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对两组病人进行知识、信念、行为及焦虑程度的评估,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术后第5天~第7天再次评价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焦虑状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亦存在差异(P<0.05);且实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育方法。

祁俊菊[9](2007)在《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宫颈癌居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现在临床上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方法是子宫切除术,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给病人传播相关知识、树立对手术的信心,还是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资料表明,87%的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本研究通过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评价其效果,为提高临床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20例行择期手术的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对两组病人进行知识、信念、行为及焦虑程度的评估,实验组根据评估结果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术后对两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1.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实验组26条知识项目全部有统计学差异,P<0.01。2.信念方面:健康教育后,实验组11条信念项目中,除手术对体型恢复或自我形象的影响,是否担心失去子宫、闭经、性别改变,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无差异外,其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实验组13条行为项目全部有统计学差异,P<0.01。4.焦虑方面: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的焦虑得分降低幅度(11.92)显着大于对照组(4.46),焦虑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5.满意度方面: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3%;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教育方法:临床护理路径优于常规教育方法结论:1.健康教育增长了病人对宫颈癌发病原因、相关检查、术前准备、术后自理及影响等知识,提高了病人的认识,为建立健康行为奠定了基础。2.健康教育促进了病人积极表达自我感受、参与术后康复,减少了对家属、医护人员的依赖性。但关于切除子宫后的影响、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作用不够明显。3.健康教育加强了病人对建立健康行为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能够积极地参与术后恢复、提高遵医行为。4.健康教育对缓解早期宫颈癌病人的焦虑情绪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应作为宫颈癌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5.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6.《子宫切除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护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该评价标准对两种教育方法均适用,且与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进行教育,提高了教育效果。

王潇娜[10](2007)在《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腹式良性子宫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腹式良性子宫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护理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环节及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5月—2006年12月择期腹式子宫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参照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并以优势内容递增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当日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评价标准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基线调查;手术前夜第二次对两组病人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术后5-7天对两组病人第二次《健康教育评价标准量表》和满意度调查。观察指标包括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焦虑及病人满意度。结果:1.健康教育后,两组腹部手术护理健康知识评价指标21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病程、文化程度是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疾病病程越长,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知识水平越高。2.健康教育后,两组腹部手术护理健康信念评价指标7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健康知识是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健康知识水平越高,信念越强;行子宫次全切术比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对手术更重视。3.健康教育后,两组腹部手术护理健康行为评价指标11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状况、健康知识、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离职者比在职者的健康行为好;健康知识水平越高,行为越佳;健康信念越强,行为越佳。4.焦虑:健康教育后,手术前夜实验组的状态性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即健康教育减轻了病人的焦虑程度。5.满意度:两组在住院和出院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各项内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指标;为护士提供健康教育活动准则和依据;也显着地提高了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降低了焦虑情绪,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二、子宫切除术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切除术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早期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1.1.2 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1.1.3 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1.2 理论基础
        1.2.1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内容
        1.2.2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应用现状
    1.3 本研究指导思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总体
        2.2.2 研究筛选标准
        2.2.3 样本量计算
        2.2.4 研究对象分组
    2.3 研究内容
        2.3.1 对照组
        2.3.2 试验组
    2.4 研究工具
        2.4.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4.2 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系统
        2.4.3 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PFDI-20)
        2.4.4 Broome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Broome Pelvic Muscle Self-Efficacy Scale,BPMSES)
        2.4.5 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
        2.4.6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Client Satisfaction Test,CST)
    2.5 伦理原则
    2.6 质量控制
        2.6.1 研究设计阶段
        2.6.2 干预阶段
        2.6.3 资料收集阶段
        2.6.4 数据录入阶段
    2.7 统计分析
        2.7.1 资料统计描述
        2.7.2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2.7.3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资料比较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FDI-20 评分比较
    3.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PMSES评分比较
    3.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FIQ-7 评分比较
    3.7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ST评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基于IMCHB模式的盆底康复干预方案可改善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盆底功能
    4.2 基于IMCHB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
    4.3 基于IMCHB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生活质量
    4.4 基于IMCHB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对盆底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4.5 IMCHB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盆底康复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5.2.1 创新性
        5.2.2 局限性
        5.2.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进展
    7 参考文献

(3)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成果
        1. 研究背景
        2.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现状
        2.1 治疗相关毒性反应评估量表
        2.1.1 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
        2.1.2 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
        2.1.3 正常组织迟发不良反应判定系统
        2.2 症状评估量表
        2.2.1 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2.2 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
        2.2.3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2.3 生活质量量表
        2.3.1 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
        2.3.2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宫颈癌特异性模块
        2.3.3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宫颈癌量表
        3. 测量学理论概述
        3.1 经典测量理论
        3.2 现代测量理论
    研究目的、方法
        4.1 研究目的
        4.2 理论框架
        4.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
    1.1 研究设计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对象
        1.3.1 研究对象
        1.3.2 纳入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组建量表研究小组
        1.4.2 建立条目池
        1.4.3 确定咨询专家
        1.4.4 条目的筛选、删减和修改
        1.4.5 预调查
    1.5 质量控制
        1.5.1 建立条目池
        1.5.2 资料收集阶段
        1.5.3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1.6 结果
        1.6.1 条目池建立
        1.6.2 条目初步筛选
        1.6.3 预调查结果
    1.7 讨论
    1.8 小结
第二部分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测评
    2.1 研究设计
    2.2 经典测量理论
        2.2.1 基本思想
        2.2.2 CTT的三个假设
        2.2.3 相关概念
        2.2.4 CTT的优势与局限性
    2.3 项目反应理论
        2.3.1 概述
        2.3.2 基本原理
        2.3.3 相关概念
        2.3.4 IRT的理论假设
        2.3.5 常用模型
        2.3.6 参数估计
        2.3.7 IRT的优势与不足
    2.4 研究对象
        2.4.1 研究对象
        2.4.2 纳入排除标准
        2.4.3 样本量计算
    2.5 研究工具
        2.5.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5.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2.5.3 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6 测量学特性考评
        2.6.1 统计统计
        2.6.2 测量学特性考评
    2.7 质量控制
    2.8 结果
        2.8.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8.2 量表的可行性
        2.8.3 信度测评
        2.8.4 效度测评
        2.8.5 单维性测评
        2.8.6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IRT分析
    2.9 讨论
        2.9.1 量表的接受度和可行性
        2.9.2 信度测评
        2.9.3 效度测评
        2.9.4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参数
        2.9.5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特征曲线和信息曲线
    2.10 小结
第三章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初步应用
    3.1 理论依据
        3.1.1 症状管理
        3.1.2 症状群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样本量计算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3.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3.4 资料收集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3.5.1 统计描述
        3.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5.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6 质量控制
        3.6.1 资料收集阶段
        3.6.2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3.7 结果
        3.7.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7.2 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3.7.3 症状群
        3.7.4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8 讨论
        3.8.1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的发生情况
        3.8.2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群
        3.8.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9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宫颈癌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1 概述
    1.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治则治法
        1.2.3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
    1.3 现代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3.1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宫肌瘤的西医治疗
    1.4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1.4.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4.2 系统评价的定义
        1.4.3 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1.4.4 本研究展开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1.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2.1 研究对象
        2.1.1 文献检索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方法学质量评价
        2.2.2 《评价表》的内容
        2.2.3 文献质量评价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2.3.2 纳入研究文献中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2.3.3 疗效评价标准
        2.3.4 科研方案设计的质量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确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1.2 制定检索策略与筛选文献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1.4 资料提取
        3.1.5 统计分析(进行META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文献情况
        3.2.2 不同中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2.3 不同中药或中药结合米非司酮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2.4 不同中药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4.1 文献一般情况
    4.2 辨证分型、经典方剂、用药频数分析
        4.2.1 辨证分型
        4.2.2 经典方剂频数分析
        4.2.3 用药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及研究不足
        5.1.1 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
        5.1.2 本研究META分析的不足
    5.2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5.2.1 活血化瘀为主
        5.2.2 治疗子宫肌瘤须同时注重补虚
        5.2.3 重视热邪、气滞、水湿
        5.2.4 肝、心、脾、肾同治
    5.3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5.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5.3.2 样本含量的估算
        5.3.3 方法学质量
        5.3.4 随机化
        5.3.5 盲法的运用
        5.3.6 分配隐藏
        5.3.7 组间均衡性
        5.3.8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5.3.9 疗效判定指标与疗效标准
        5.3.10 不良反应报告及失访
        5.3.11 统计方法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1.1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
        1.2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3 子宫肌瘤的治疗
        1.4 手术治疗
    2 中医药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中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研究
    3 中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研究进展
        3.1 古代中医学对胃肠功能的认识
        3.2 当代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中医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
    4 临床路径研究进展
        4.1 临床路径的概念
        4.2 临床路径的起源、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4.3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
        4.4 实施临床路径的作用和意义
        4.5 关于临床路径中的变异
        4.6 临床路径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中西医诊疗方案构建
    1 专家共识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基于优化的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的构建
        2.1 临床路径指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2 明确职责分工
        2.3 变异的管理
        2.4 临床路径流程图的制定
        2.5 标准住院天数的确定
        2.6 确定路径目标人群及各项标准
        2.7 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8 设计路径的流程图(见附件)
        2.9 制定临床路径表单
    3 讨论
第三部分 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的临床观察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基线资料比较
        5.2 两组病人不同手术方式住院天数比较
        5.3 两组病人不同手术方式住院费用比较
        5.4 两组病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5.5 两组病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5.6 两组病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比较
        5.7 路径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
        5.8 路径组术后疲劳量表评定
        5.9 变异原因调查结果
    6 讨论
        6.1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6.2 应用临床路径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6.3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评价
        6.4 临床路径在手术治疗中变异的分析与管理
        6.5 病人满意度影响因素与对策
        6.6 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效果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子宫切除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1.2.2 焦虑自评量表 (SAS) [5]SAS有20个项目, 4个效果等级。
        1.2.3 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
    1.3 健康教育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效果
        2.1.1 两组健康知识教育效果比较
        2.1.2 两组健康信念教育结果比较入院时在健康信念方面, 两组除“对医护
        2.1.3 两组健康行为教育结果比较
    2.2 两组病人焦虑自评结果 (见表4)
    2.3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仍是病人关注的焦点
    3.2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3.3 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 建立健康行为是健康教育的目的
    3.4 焦虑是子宫切除术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3.5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9)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腹式良性子宫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子宫切除术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徐璐茜. 江南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D]. 崔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D]. 魏思琪.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 陈狄麟(Chan Dick L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刘爱兰. 全科护理, 2019(10)
  • [6]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新进展[J]. 代春燕.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5)
  • [7]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性研究[D]. 宋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效果评价的研究[J]. 祁俊菊,周卫,李翠萍. 护理研究, 2009(07)
  • [9]对早期宫颈癌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D]. 祁俊菊.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10]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腹式良性子宫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D]. 王潇娜.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标签:;  ;  ;  ;  

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