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植保技术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杨久涛,张辉,于晓庆,司元明,郝国芳,孙红滨,孙翔,刘光亚[1](2021)在《山东省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文中认为山东是农业大省和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省份,重大病虫防控任务繁重。该文综述了植保防控模式的重大创新—农业航空植保发展的4个阶段、4种形式及推动飞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制约和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问题,提出强化科技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强化政策保障,助推产业振兴;强化监督管理,持续健康发展;注重协调均衡,形成优选植保航空机械、多种类型植保机械共存的作业服务局面的对策建议。
张玉婷[2](2020)在《分析小麦高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小麦栽培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实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其技术含量、增强小麦栽培效果,就需要充分加强对植保技术的应用,落实好技术研究工作,更好地体现植保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拓宽小麦高产栽培方面的研究思路,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此,对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探讨了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强化植保技术应用水平的思路,以满足高效开展水稻栽培作业的要求。
罗泽涌[3](2020)在《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丘陵山区果园植保喷药作业设备还很缺乏,现有的喷药设备多以人工手动操作进行粗放式喷药为主,由于需要人工近距离的直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丘陵山区现有植保喷药作业方式的研究,结合丘陵山区果园的实际种植情况,将全景可视技术、遥控控制技术、对靶喷药技术等进行集成,设计出一套可视化远程遥控双向自动对靶喷药系统。系统以本团队自主研发的自走式履带电动转运平台为载体,以全景摄像头和4G网络传输构成全景可视模块,以超声波探头探测果树位置进行对靶喷药,以STM32C8T6为控制核心,NRF24L01为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控制系统,实现了100m远程可视化对靶喷药作业,并且为适应不同喷药作业需求,提供了3种喷药模式,可通过远程遥控切换,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提出一种将全景可视、远程遥控以及自动对靶喷药这3者相结合的可视化远程遥控自动对靶喷药作业方式,利用全景可视为操作者提供喷药系统周围作业环境,喷药作业采用自动对靶的方式,通过远程遥控下达喷药命令,使得操作者能够在远离农药覆盖范围的位置遥控喷药系统进行自动对靶喷药作业,为解决手动作业劳动强度大以及操作者近距离喷药身体健康受到农药危害的问题奠定了基础。(2)喷药系统搭载在本团队自主研发的自走式履带电动转运平台上,搭载喷药系统后整体长宽高为1.6×1.3×3m,整机尺寸较小,能够在丘陵山区果园内进行灵活作业,为实现喷药系统的自动作业提供了条件。采用4G网络传输与全景摄像头组成本文全景可视系统,为实现远距离遥控作业提供了条件。单侧采用4个超声波探头以0.65m的安装间距竖直安装进行靶标探测,为实现对靶喷药提供了条件。(3)为适应丘陵山区果园喷药作业的需求,本文喷药系统采用扇形喷头,由电磁阀控制,喷射幅宽为2.8m,水平射程为1.2m,并提出了手动遥控喷药、自动大药量喷药和自动精量喷药3种喷药模式,保证了喷药系统的适应性。(4)根据系统整体方案,完成了全景摄像头、4G网络传输模块、超声波探头、喷头、电磁阀、喷药泵的硬件选型以及喷药系统机架和对靶执行机构的设计,并以STM32C8T6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NRF24L01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控制系统硬件,通过对各用电器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计算,完成了电源模块的设计。(5)以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程序架构,结合STM32固件库函数编写软件程序。包括无线模块采用的SPI通信方式的配置,收发数据的处理;OLED显示模块采用的I2C通信方式的配置,文字库的建立;超声波模块采用的UART通信方式的配置,接收到的距离数据的处理,以及矩阵按键、电机驱动、电磁阀驱动程序的编写,为实现系统的远程遥控作业奠定了基础。(6)在西南大学校内以及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对喷药系统的关键参数以及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喷药系统的水平射程、喷幅均达到设计要求,喷药流量为3.07L/min。田间实验的结果表明,全景摄像头通过4G网络传回的图像清晰,摄像头前方可视区域平均长度为5.26m,后方可视区域平均长度为1.56m,可视区域平均总长为6.81m,可视区域平均宽度为1.99m,能够满足操作者对果树以及障碍物等进行判别的需求。在果园中对远程遥控测试结果表明,在35m内,遥控喷药系统切换作业模式以及喷药功能正常,遥控响应灵敏,几乎不存在滞后,满足作业需求。对超声波测距结果表明,探头测距的平均准确率为80%以上,能够满足本文对靶作业的需求。对3种喷药模式的测试结果表明,喷药模式2和3相对于连续喷药均减少了50%以上的喷药量,说明本文对靶喷药系统达到了通过对靶喷药以减少药液浪费的目的。
王明,闫晓静,刘新刚,袁会珠[4](2018)在《赋权Borda综合分析法在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用杀菌剂筛选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针对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杀菌剂使用不规范、面源污染风险高等问题,依据在蔬菜上登记杀菌剂的推荐剂量、杀菌剂毒性、水溶性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等数据,采用赋权Borda综合分析法筛选出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菌剂,意在减少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杀菌剂的使用量,减少蔬菜和土壤以及水源中的农药残留量,在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确保"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的水质安全。
潘锦民[5](2017)在《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和侵入几率剧增,农业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植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防城港市的植保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手段,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防城港市植物保护体系的现状、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和形式,以及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对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方法、服务方式、以及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存在的问题是有三大方面: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植保技术推广方式落后,植保服务体系跟不上等。其中植保推广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有经费不足,基础工作滞后、农药经营市场混乱、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推广体制不合理、相关法规不健全;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有推广网络不全、推广方式单一;植保服务体系跟不上的问题有植保科技服务落后、配套经营服务跟不上。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防城港市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对策:首先要完善植保推广体系,要加大经费完善基础工作体系建设、建设法规体系规范农药市场、完善推广技术机构,加强技术体系建设、规范植保信息网络体制、健全植保法律法规;其次要完善植保技术的推广方式,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推广网络、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方式;最后要求防城港市的走植保产业化的社会发展道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建立植保连锁经营配套服务。
张国业[6](2017)在《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共享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移动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应用正在快速地推广和发展,小规模飞防团队不断建立,但急需解决在认证、技术、维护、农药、收费、投资等多方面存在的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机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研究思路,运用卫星定位、物联、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共享经济的思维模式,在对植保无人机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智飞宝-智慧飞防管理平台”。自2017年5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产生了大量有效工作数据,并通过参与创业大赛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关注。通过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运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经济运营模式,可在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的支持下,连接各方利益相关人,汇聚多方数据资源,创制具有信息获取、精准作业、数据共享的农机管理体系,推动精准农业的实现和发展。
黄枭[7](2016)在《基于STM32F427的植保无人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精准农业的需求,对植保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植保技术已经不能较好满足当前要求,开发适合现代农业的新型植保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本文针对精准作业需求,采用嵌入式技术和农业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基于STM32F427的植保无人机,该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作业、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基本满足了小面积精准化作业要求。论文首先阐述了四旋翼无人机基本飞行原理,给出了植保无人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其次根据系统工作实际要求,以STM32F427为核心设计了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单元、喷洒管理单元和手持遥控器的硬件电路。然后采用四元数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姿态解算,并对不同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基于互补滤波算法的数据融合,利用串级PID对姿态和位置进行控制,选用μC/OS-III作为软件系统核心,使用MDK5.0完成了软件模块化实现。最后通过对植保无人机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小面积精准作业要求。同时对本文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升地方进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董丽园[8](2016)在《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惠州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水土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供港澳蔬菜基地。作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菜篮子”,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该地区超过5000万人口的生存生活,更影响惠州市农业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收益问题。但近几年关于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不绝于耳、各类蔬菜食品安全事故频繁被媒体报道。而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给农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惠州市蔬菜种植户的实地研究,从微观层面分析蔬菜种植户的用药行为、探讨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及难点,对于探索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农户的用药行为包括农药的购买、农药使用、使用后的感受等过程。因此,本研究将惠州市蔬菜种植户的用药行为分为植保认知、农药采购、农药使用、其他相关者观点4个部分,并形成研究量表在惠州地区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现场派发与回收的方式进行问卷访问,共收集有效问卷357份,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惠州市蔬菜种植户的用药行为。实证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1)惠州市从事植物生产的农户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2)大多数农户对所用的农药基本特性、农药引起的负作用,如污染环境、农药残留、人体毒性、造成作物药害等了解甚少,在用药行为中基本不考虑农药的毒、负作用;(3)目前农户使用的药械大多数是手动药械,农户不购置先进的机动药械主要原因是种植规模小;(4)农户的用药行为属“有限理性”,仅依靠农户自身的植保行为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三大安全”;(5)菜农因为自身状况的限制,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驱使下,在农药购买、农药使用和剩余农药处理的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么不在意买药时的注意事项,要么施药过程不规范,要么对于剩余农药的处理比较随意,即菜农的用药行为存在普遍的不安全性,其关于农药的认知、使用和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惠州市蔬菜种植户用药行为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1)进一步完善农业污染治理体制、提升农药使用的监控力度;(2)大数据、互联网+、创新农药过量使用治理技术手段(3)促进惠州市植保技术社会化服务发展。
邱光,李建伟[9](2011)在《农药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如何分辨和处理不良经销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资产品直接涉及农民增收和切身利益。不良经销商的出现对广大农民群众和农资生产企业利益都造成极大的损害。本文从不良经销商的行为表象入手,分析了不良经销商的成因和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见性的规避措施和处理办法,可为农药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德营[10](2011)在《稻飞虱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全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生产在全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稻飞虱类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由于几种飞虱往往混合发生为害,因此稻飞虱只是一个统称。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主要包括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害虫的实时检测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种手段,只有准确的检测,才能做到有目的的防治,把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既不会因害虫造成损失,也不会因盲目防治造成浪费,加重对水稻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只有研究有效的害虫自动检测技术,及时提供准确的害虫种类信息,才能为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目前农田害虫实时测报的现状是利用200W白炽灯诱虫,使用敌敌畏熏杀昆虫,植保人员晚上开灯,早上取回昆虫,进行人工分检、计数。毒死后的昆虫形态各异,足和触角的位置是随机的,也可能被折断而残缺,翅膀发生变形或缺损,另一方面,由于稻飞虱体形微小,色彩也不很艳丽,加之种类间对经济作物的为害程度差异很大,植保站工作人员有时用肉眼无法判断,只能借助放大镜、解剖镜甚至显微镜来观察,再借助检索表查出其种类。该方法识别效率低,对专家依赖性大,并且农药浸泡过的昆虫,散发毒气,危害测报人员身体健康。当前国内外对昆虫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所进行的研究几乎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的对象均为静态,许多昆虫分类样本来自于标准标本,或在实验室人工培养,与自然界昆虫在颜色、纹理、形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在现实中,需要实时、动态地获取某个区域昆虫种群数量,去指导生产和实践,因此本文对如何采集主要针对稻飞虱的田间昆虫数字图像、稻飞虱的识别特征描述和昆虫分类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主要针对稻飞虱野外昆虫图像自动采集装置,获得了处于自然状态下昆虫数字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底座、采集工作台、拍摄系统和控制系统,采集工作台和拍摄系统安装在底座上。采集工作台由幕布驱动装置、采集工作台幕布及机架组成,采集工作台可以进行X向运动,采集工作台幕布可以实现Z向运动,采集工作台幕布为的确良白布,用160W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诱集稻飞虱爬附到采集工作台幕布上。拍摄系统由摄像机、拍摄光源、安装于摄像机上的显微变焦距镜头、摄像机支架、光源支架、摄像机工作台、光源工作台组成,拍摄光源配置于白色采集工作台幕布与摄像机之间,摄像机安装在摄像机支架上,上下及与采集工作台幕布之间的距离均可调,拍摄光源的上下及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亦可单独调整,摄像机为彩色数字摄像机,拍摄光源采用环形冷光源。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微控制器、驱动器、图像采集卡组成,微控制器通过驱动器控制采集工作台X向运动和白色采集工作台幕布Z向运动,PC机利用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定时拍摄爬附着昆虫的采集工作台幕布,获取数字图像,PC机与微控制器相连,实现图像采集装置运动和图像自动拍摄协调进行。区分稻飞虱的一个较稳定的特征是其背部的颜色和纹理,处理昆虫数字图像,提取疑似稻飞虱的单个昆虫虫体背部图像。取稻飞虱的蓝色分量B=140作为颜色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设计形态学滤波器,去除足、触角和噪声等非目标区域,标记连通区域,计算各分割区域的面积,保留面积为(1398-3847)±50%像素的疑似稻飞虱区域,剔除形状大小与稻飞虱不相称的大部分昆虫,降低分类的工作量,再把图像分解成单个目标区域的二值化图像,与原始图像相与,得到信息完整的单个昆虫虫体背部图像,图像大小统一截为128×128像素。利用傅里叶变换把昆虫背部区域图像从空间域变换到频域,用傅里叶频谱描述昆虫虫体背部颜色和纹理,提取描述昆虫虫体背部特征的l×l(l≤9)的二维傅里叶频谱窗口数据,窗口左上角始终为二维傅里叶频谱中心,构成p维识别昆虫的特征向量。根据四类昆虫虫体背部图像傅里叶频谱数据,计算每个特征在各类样本中的均值,81个特征的特征均值在4类样本中具有一定的差异,说明81个频谱特征在区分4类样本时是有效的;分析每个特征在各类样本中的方差,总体上81个频谱特征的波动程度不大,表明这些特征在表示各个类别时较为稳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81个频谱特征在各类样本中的显着性水平进行检验,只有7个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的频谱特征,说明这些频谱特征在区分各类样本时是可行的,可以描述昆虫背部的颜色和纹理特征。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昆虫分类模型。选取169张昆虫图像,其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三种稻飞虱图像分别为34张,共102张,其它昆虫图像有蚂蚁2张、露尾甲10张、水蝇2张、潜蝇19张、长蝽2张、盲蝽1张,共36张,三种叶蝉合计31张,用二维傅里叶频谱窗口数据构成p维描述昆虫虫体特征的特征向量,样本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采用标准的C-支持向量机,选用成对分类方法和径向基核函数,运用网格搜索的交叉验证方法选取最佳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σ,用训练集对分类模型进行训练,根据算法中使用的训练集,用被评价的分类算法求出决策函数,然后用测试集测试所得决策函数的准确率,得到不同傅里叶频谱窗口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的测试结果,得到预测准确率基本上与四类昆虫虫体背部图像傅里叶频谱数据分析结论相符,表明设计的稻飞虱自动识别方案是可行的。稻飞虱自动识别装置选用3×3二维傅里叶频谱窗口,即用9个特征向量来描述昆虫背部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昆虫分类模型,稻飞虱识别率达到90%以上,基本能反映水稻田稻飞虱的虫口密度。通过对田间昆虫数字图像采集、稻飞虱的识别特征描述和昆虫分类模型建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稻飞虱自动识别方法,有助于提高稻飞虱自动识别技术水平。
二、对植保技术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植保技术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情况 |
1.1 萌芽阶段-飞机防治东亚飞蝗 |
1.2 扩展阶段-飞机防治美国白蛾 |
1.3 转型阶段-无人机飞防示范推广 |
1.4 高速发展阶段-多机型广泛应用 |
2 推动飞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
2.1 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 |
2.2 规范植保飞防服务发展 |
2.3 开拓航空植保作业市场 |
2.4 培育飞防作业专门人才 |
3 制约航空植保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
3.1 行业经营风险较高 |
3.2 药剂剂型短板突出 |
3.3 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
3.4 低容量喷雾理论研究不足 |
3.5 对植保技术方案提出更高要求 |
4 农业航空植保前景分析 |
5 发展对策建议 |
5.1 强化科技攻关 |
5.2 强化政策保障 |
5.3 强化监督管理 |
5.4 注重协调发展 |
(2)分析小麦高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高产栽培的具体内容 |
2 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价值 |
2.1 植保技术的定义 |
2.2 应用植保技术的价值 |
2.2.1 有利于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 |
2.2.2 有利于减少小麦倒伏现象 |
2.2.3 防止干旱及早衰现象出现 |
3 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植保技术的具体措施 |
3.1 注重药剂拌种 |
3.2 加强土壤处理 |
3.3 重视除草管理 |
3.4 关注病虫害防治 |
4 提升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水平 |
5 结束语 |
(3)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丘陵山区果园喷药面临的问题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3.1 整机方案的研究 |
3.1.1 设计原则 |
3.1.2 丘陵山区果园喷药作业方式研究 |
3.1.3 整机方案的确定 |
3.1.4 喷药系统参数的确定 |
3.1.5 喷药系统的组成 |
3.1.6 整机工作原理 |
3.2 喷药模式研究 |
3.2.1 手动遥控模式 |
3.2.2 自动大药量喷药模式 |
3.2.3 自动精量喷药模式 |
3.3 全景可视方案设计 |
3.3.1 视频传输方式的选择 |
3.3.2 摄像头安装位置的确定 |
3.4 靶标探测方案设计 |
3.4.1 传感器的选择 |
3.4.2 探头布置方案设计 |
3.5 喷药方案设计 |
3.5.1 喷头布置方案设计 |
3.5.2 喷头控制及连接方式 |
3.5.3 喷药延迟时间测算 |
3.6 对靶方案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各部分硬件选型与设计 |
4.1 全景可视模块硬件选择 |
4.1.1 摄像头的选择 |
4.1.2 4G模块的选用 |
4.2 靶标探测模块硬件选择 |
4.3 喷药模块的硬件选择 |
4.3.1 喷头的选择 |
4.3.2 喷药泵的选择 |
4.3.3 电磁阀的选择 |
4.3.4 电磁阀控制器的选择 |
4.4 对靶执行模块设计 |
4.4.1 机架设计 |
4.4.2 运动机构设计 |
4.4.3 电机驱动器选择 |
4.5 控制系统硬件选择及电路设计 |
4.5.1 遥控器硬件电路结构 |
4.5.2 主控板硬件电路结构 |
4.5.3 主控MCU的选择 |
4.5.4 无线收发模块选择 |
4.5.5 显示模块选择 |
4.5.6 按键模块设计 |
4.5.7 硬件连接电路设计 |
4.5.8 实物连接与展示 |
4.6 电源模块选择 |
4.6.1 系统各模块所需供电电压 |
4.6.2 降压模块选择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5.1 程序编写准备 |
5.1.1 程序编写软件 |
5.1.2 Free RTOS实时操作系统 |
5.2 软件程序设计 |
5.2.1 无线模块软件程序 |
5.2.2 矩阵按键程序设计 |
5.2.3 液晶显示驱动及字库 |
5.2.4 超声波模块数据接收子程序 |
5.2.5 对靶执行程序设计 |
5.2.6 电磁阀控制程序设计 |
5.2.7 遥控器软件程序流程 |
5.2.8 主控板软件程序流程 |
5.3 程序烧录与调试 |
5.3.1 程序烧录 |
5.3.2 程序调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验测试 |
6.1 喷药系统关键参数测定 |
6.1.1 测试条件 |
6.1.2 水平射程与喷幅测定 |
6.1.3 喷药流量测定 |
6.2 田间实验 |
6.2.1 田间实验条件 |
6.2.2 全景可视效果测试 |
6.2.3 遥控效果测试 |
6.2.4 超声波测距效果测试 |
6.2.5 喷药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4)赋权Borda综合分析法在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用杀菌剂筛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源涵养区蔬菜病害防治药剂的选择原则 |
1.1选择高效, 特效的杀菌剂, 减少农药使用量 |
1.2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 |
1.3选择不易溶于水的杀菌剂 |
1.4选择对水生生物安全的杀菌剂 |
2 Borda综合分析的计算过程 |
2.1赋权Borda法原理 |
2.2对筛选指标进行赋值 |
2.3杀菌剂的赋权Borda法综合分析 |
3水源涵养区蔬菜病害防治药剂排序和筛选 |
4讨论 |
(5)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三章 防城港市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现状 |
3.1 防城港植物保护的基本情况 |
3.2 植保技术的推广体系现状 |
3.2.1 植保技术队伍 |
3.2.2 培训与服务 |
3.2.3 运行体系 |
3.3 现阶段对植保技术的需求及推广的任务 |
3.3.1 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植保的需求 |
3.3.2 现阶段植保技术推广的任务 |
3.4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求现状 |
3.4.1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给现状 |
3.4.2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需求现状 |
第四章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 |
4.1 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1 经费不足,基础工作滞后 |
4.1.2 农药经营市场混乱 |
4.1.3 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 |
4.1.4 推广体制不合理 |
4.1.5 相关的法规不健全 |
4.2 植保技术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 |
4.2.1 推广网络不全 |
4.2.2 推广方式单一 |
4.3 防城港市植保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植保科技服务落后 |
4.3.2 配套经营服务跟不上 |
第五章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对策 |
5.1 完善植保推广体系 |
5.1.1 加大经费完善基础工作体系建设 |
5.1.2 建设法规体系规范农药市场 |
5.1.3 完善推广技术机构,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
5.1.4 规范植保信息网络体制 |
5.1.5 健全适合防城港的植保制度 |
5.2 完善植保技术的推广方式 |
5.2.1 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推广网络 |
5.2.2 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方式 |
5.3 走植保产业化的社会发展道路 |
5.3.1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 |
5.3.2 建立植保连锁经营配套服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6)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共享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相关概念 |
1.2.1 “互联网+ |
1.2.2 共享经济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行业问题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植保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2 “互联网+”植保无人机的研究思路 |
2.1 我国行业发展现状 |
2.1.1 农业植保技术的发展 |
2.1.2 政府补贴 |
2.1.3 互联网产业化案例介绍 |
2.1.4 服务对象反馈 |
2.2 互联网与行业融合 |
2.2.1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
2.2.2 对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 |
2.2.3 植保无人机的产业融合 |
2.3 共享运营内容 |
2.3.1 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
2.3.2 渠道与模式的共享 |
2.3.3 知识与技术的共享 |
2.3.4 数据的共享 |
2.4 数据标准化研究 |
2.4.1 标准化的意义 |
2.4.2 平台制订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
2.5 测算与收费方案 |
2.5.1 费用结算方式 |
2.5.2 收费的必要条件:面积测算 |
2.5.3 移动支付实时收费 |
2.6 互联互通方案 |
2.6.1 解决数据服务的必要条件:互联互通 |
2.6.2 互联互通实现方式 |
2.7 植保施药效果评估 |
2.7.1 植保施药效果的影响因素 |
2.7.2 植保施药效果评价表 |
3 智慧飞防平台建设方案 |
3.1 重要技术 |
3.1.1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技术 |
3.1.2 卫星定位 |
3.1.3 物联(传感器)技术 |
3.1.4 云计算技术 |
3.2 平台整体架构 |
3.2.1 整体架构说明 |
3.2.2 架构技术介绍 |
3.3 平台主要功能 |
3.3.1 数据维护管理 |
3.3.2 微信公众平台 |
3.3.3 移动APP |
3.3.4 卫星定位模块 |
4 核心问题解决方法 |
4.1 作业面积测算 |
4.1.1 现有测算方法的优劣 |
4.1.2 面积测算的基础:时间位置与状态 |
4.1.3 单次作业时间分割点 |
4.1.4 点距与方位角 |
4.1.5 平均作业宽幅 |
4.2 计算标准与收费实现 |
4.2.1 按地形划分的标准 |
4.2.2 按农药使用设定标准 |
4.2.3 根据面积和计费标准产生收费订单 |
4.2.4 扫码支付 |
4.3 收费分配方式 |
4.3.1 利益相关人介绍 |
4.3.2 费用分配规则 |
5 平台运行和效益情况 |
5.1 运行情况介绍 |
5.2 产生的数据分析 |
5.2.1 植保作业分析 |
5.2.2 作业区域分布 |
5.2.3 经济收益情况 |
5.2.4 数据价值提升 |
5.3 创业大赛获奖介绍 |
6 研究结论和改进方向 |
6.1 研究结论 |
6.2 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7)基于STM32F427的植保无人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飞行原理及系统组成 |
2.1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原理 |
2.2 四旋翼无人机坐标转换 |
2.3 四旋翼无人机力学分析 |
2.4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系统组成 |
2.5 本章小结 |
3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系统硬件设计 |
3.1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硬件总体设计 |
3.2 飞行控制单元设计 |
3.2.1 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
3.2.2 姿态检测单元设计 |
3.2.3 位置检测单元设计 |
3.2.4 高度计设计 |
3.2.5 数据存储单元设计 |
3.2.6 电源模块设计 |
3.3 植保无人机手持遥控器设计 |
3.3.1 手持遥控器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
3.3.2 数据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
3.3.3 图像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
3.3.4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3.5 手持遥控器实物图 |
3.4 喷洒装置管理单元设计 |
3.4.1 喷洒单元驱动电路设计 |
3.4.2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3.5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平台搭建 |
3.5.1 电机选型 |
3.5.2 电机驱动器选型 |
3.5.3 喷洒装置选型 |
3.5.4 机架选型 |
3.6 本章小结 |
4 姿态位置解算算法设计 |
4.1 姿态解算方法 |
4.1.1 惯性导航技术 |
4.1.2 欧拉角法 |
4.1.3 方向余弦法 |
4.1.4 四元数法 |
4.1.5 四元数姿态解算流程 |
4.2 互补滤波算法设计 |
4.2.1 互补滤波算法原理 |
4.2.2 姿态互补滤波算法设计 |
4.2.3 位置互补滤波算法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软件设计 |
5.1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控制方法 |
5.1.1 PID控制算法 |
5.1.2 数字PID控制器 |
5.1.3 姿态控制方法 |
5.1.4 位置控制方法 |
5.2 植保无人机飞行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
5.2.1 软件总体设计 |
5.2.2 传感器数据采集任务 |
5.2.3 姿态估计任务设计 |
5.2.4 姿态控制任务设计 |
5.2.5 位置控制任务设计 |
5.2.6 命令解析任务设计 |
5.3 手持遥控器软件设计 |
5.4 喷洒管理单元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调试 |
6.1 姿态解算测试 |
6.1.1 测试分析 |
6.1.2 性能测试 |
6.2 位置测试 |
6.2.1 软件介绍 |
6.2.2 自主作业测试 |
6.3 整机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项目 |
专利 |
竞赛 |
(8)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研究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1)农户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 |
(2)农药使用行为的研究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的行为理论 |
2.2.2 农户的经济理论 |
2.2.3 农户使用农药的机会主义理论 |
2.2.4 农户施药行为的“路径依赖”理论 |
2.3 简要评述 |
3 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的研究设计 |
3.1 惠州市蔬菜种植的概况 |
3.2 实证研究设计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 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概况 |
4.2 农户植保行为分析 |
4.2.1 植保技术的认知程度 |
4.2.2 对防治措施的了解程度 |
4.2.3 防治目标 |
4.2.4 防治手段 |
4.2.5 防治预期 |
4.2.6 什么情况要采取防治措施 |
4.3 农户农药采购行为分析 |
4.3.1 农户购药效益分析 |
4.3.3 影响因素 |
4.4 农户施药行为分析 |
4.4.1 农药特性认知 |
4.4.2 农药施用的方法与时期 |
4.4.3 农药混用行为 |
4.4.4 农药废弃物处理 |
4.5 农药店的观点 |
4.6 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的问题及隐患 |
5 完善惠州市农产品生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
5.1 国际农业治理的经验借鉴 |
5.1.1 美国的农业污染治理实践 |
5.1.2 日本的农业污染治理实践 |
5.1.3 不同国家治理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 |
5.2 政策建议 |
5.2.1 进一步完善农业污染治理体制 |
5.2.2 大数据、互联网+、创新农药过量使用治理技术手段 |
5.2.3 促进惠州市植保技术社会化服务发展 |
6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9)农药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如何分辨和处理不良经销商(论文提纲范文)
1 不良农药经销商潜在的行为表象和危害 |
1.1 不良经销商的串货行为, 扰乱农药市场的经营秩序 |
1.2 不良经销商的拖欠行为, 造成公司的增支减收 |
1.3 不良经销商的独占行为, 霸占公司的市场资源 |
1.4 不良经销商的做假行为, 破坏公司的品牌形象 |
1.5 不良经销商的欺诈行为, 诈骗公司的财物 |
2 不良经销商的成因分析 |
2.1 不良经销商所处的经济和人文环境 |
2.2 不良经销商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 |
2.3 不良经销商的品行和信誉问题 |
2.4 不良经销商的资金链条问题 |
3 如何规避和处理不良经销商 |
3.1 事前的客户风险指数调查, 预见性地规避不良经销商 |
3.2 事中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 存在潜在风险应预见性地友好退出 |
3.3 规范化的合同约束, 严格控制客户的授信额度 |
3.4 培养与经销商的情感指数, 创造优良经销商 |
3.5 砍掉不良经销商, 避免遗留后患 |
(10)稻飞虱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稻飞虱的危害 |
1.1.2 害虫测报现状 |
1.1.3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1.1.4 研究目标 |
1.2 稻飞虱基本知识 |
1.2.1 生活习性 |
1.2.2 形态特征 |
1.2.3 发生条件 |
1.3 基于机器视觉的昆虫识别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野外昆虫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 |
2.1 采集装置总体方案 |
2.2 横向进给系统 |
2.2.1 脉冲当量和传动比的选定 |
2.2.2 传动系统等效转动惯量计算 |
2.2.3 丝杠传动副计算与校核 |
2.2.4 导轨选型 |
2.3 采集工作台 |
2.3.1 采集工作台幕布选择 |
2.3.2 传送部件的设计 |
2.4 图像拍摄系统 |
2.4.1 拍摄系统组成 |
2.4.2 拍摄系统工作情况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PC机的自动拍摄控制系统 |
3.1 概述 |
3.2 图像采集装置驱动控制 |
3.2.1 微控制器的应用系统 |
3.2.2 驱动器 |
3.2.3 装置控制的实现 |
3.3 自动拍摄系统 |
3.3.1 硬件电路 |
3.3.2 图像采集卡 |
3.3.3 光源控制器 |
3.3.4 串行口的设置 |
3.3.5 Windows下串行通信 |
3.3.6 上位机通信设置 |
3.3.7 拍摄系统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稻飞虱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
4.1 图像拍摄 |
4.2 稻飞虱图像分割 |
4.2.1 图像分割方法 |
4.2.2 颜色阀值选取 |
4.2.3 二值化处理 |
4.2.4 形态学滤波 |
4.2.5 处理结果 |
4.3 稻飞虱背部频谱信息提取 |
4.3.1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
4.3.2 稻飞虱傅里叶频谱 |
4.3.3 信息提取 |
4.4 频谱特征分析 |
4.4.1 特征均值计算与分析 |
4.4.2 特征方差计算与分析 |
4.4.3 频谱特征的显着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飞虱分类 |
5.1 支持向量机 |
5.1.1 概述 |
5.1.2 线性问题 |
5.1.3 非线性问题 |
5.1.4 多类别分类问题 |
5.2 稻飞虱分类模型 |
5.2.1 支持向量分类机 |
5.2.2 核函数的选取 |
5.2.3 模型的建立 |
5.3 分类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工作小结及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对植保技术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J]. 杨久涛,张辉,于晓庆,司元明,郝国芳,孙红滨,孙翔,刘光亚. 农业工程技术, 2021(30)
- [2]分析小麦高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 张玉婷. 种子科技, 2020(23)
- [3]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 罗泽涌. 西南大学, 2020(01)
- [4]赋权Borda综合分析法在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用杀菌剂筛选中的应用[J]. 王明,闫晓静,刘新刚,袁会珠.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09)
- [5]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潘锦民. 广西大学, 2017(06)
- [6]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共享运营模式研究[D]. 张国业.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7]基于STM32F427的植保无人机的设计与实现[D]. 黄枭.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 [8]惠州市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研究[D]. 董丽园.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9]农药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如何分辨和处理不良经销商[J]. 邱光,李建伟. 江西农业学报, 2011(12)
- [10]稻飞虱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D]. 刘德营.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