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ebGIS系统技术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萍[1](2016)在《基于云平台的高并发WebGIS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广泛应用推动了WebGIS的诞生。随着WebGIS在车载导航、移动位置服务、现代物流产业等领域的不断普及,系统面临大用户群高并发访问的情况越来越多。传统的WebGIS架构无法支撑庞大的数据访问和处理,导致服务性能下降,表现为响应时间变长、请求丢失甚至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WebGIS服务器系统架构,系统从负载均衡、数据缓存和数据库集群三个方面缓解WebGIS高并发访问瓶颈,这对于地理信息共享、GIS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传统WebGIS架构缺陷基础上选定云平台为WebGIS服务器提供弹性计算和存储资源。WebGIS由于其计算密集和数据密集特点适合云平台应用。云平台在并行计算、负载均衡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可快速弹性扩展应用、抵御攻击、易于部署管理等优点。系统选择开源OpenStack平台搭建,SnowFlock API帮助云平台实现虚拟机的快速复制功能。(2)提出基于剩余负载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系统选择轻量高效的Nginx作为软件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算法依据后端应用服务器状态计算剩余负载作为权重衡量,并随机选择一个权重较大的服务器中分发请求。该算法降低了服务器状态收集过程中信息延迟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剩余负载的均衡算法在高并发时性能优于Nginx自带的轮询和最少连接策略。(3)设计缓存机制。系统选用内存数据库作为缓存存储介质,session缓存避免重复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本文另外设计了一套缓存层与空间数据库交互的读写机制,算法依据局部性访问原理将数据库中频繁访问的地理信息写入缓存中。缓存机制最好的情况下将WebGIS服务响应时间缩短了48%左右。(4)采用数据库集群缓解I/O瓶颈。数据库集群能够有效解决单个数据库应对高并发时的I/O瓶颈。PostgreSQL PostGIS因跨平台、高可用、高性能等优势被选为系统空间数据存储系统。文中对PostgreSQL进行了参数优化,并使用pgpool-Ⅱ作为数据库集群和客户端的中间件。本文采用开源服务器端软件GeoServer作为WebGIS系统应用场景,并对软件发布的WMS(Web Map Service)访问进行压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云平台的WebGIS系统相对于单节点物理服务器能够更有效地应对高并发访问。集群节点数越多能处理的并发量上限越大。随着集群规模增加,云平台WebGIS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加速比。本文提出的云平台WebGIS架构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高并发访问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祝作佳[2](2014)在《基于Silverlight和ArcGIS Server的自然过程碳排放WebGIS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GIS向着系统互操作、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等方面发展。WebGIS就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推动着GIS在众多领域内的普及和应用。由于传统WebGIS的局限性,如系统交互性和表现能力较差、可扩展性不强,地理空间信息的丰富性表达较弱,更新模式单一,这些都难以满足当前WebGIS系统的开发需求。随着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技术的推出,它具有桌面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功能和特性,很好的克服了传统WebGIS的缺点,为WebGIS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它很好地结合广泛被应用的ArcGIS Server平台提供的各种GIS服务,从而使得基于RIA的WebGIS系统开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构建“自然过程碳排放数据信息公共平台”项目,通过利用基于RIA的Silverlight技术和基于REST的ArcGIS Server平台的WebGIS技术框架,探讨了新一代WebGIS开发的集成技术和实现方法。本文分析了WebGIS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碳排放估算模型的研究动态,决定采用Silverlight结合ArcGIS Server来进行本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利用IPCC提供的能源开发温室气体逸散量模型进行碳排放量估算。在论文中先后对各种WebGIS技术的介绍、系统非空间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碳排放量估算模型、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系统的实现及部署展开论述。系统采用MVVM架构的Silverlight客户端,通过WCF RIA Service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访问。采用ArcGIS Server10.0作为系统GIS服务器来发布各种GIS服务,Silverlight客户端通过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来实现对GIS数据和服务的调用,实现了系统数据的网络动态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与空间数据的网络地图展示、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研究表明,基于Silverlight技术和ArcGIS Server平台构建的WebGIS系统,不仅解决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发布与管理,快速高效进行系统功能的开发问题,同时开发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界面元素、快捷的响应速度,在动画效果、图形显示、多媒体集成等方面较传统的WebGIS应用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就满足用户对系统高交互性和响应时间的要求,并提高WebGIS系统的表现力,体现了基于Silverlight技术开发WebGIS系统的优越性。
乌尼图[3](2014)在《土壤风蚀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土壤风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灾害,严重影响着各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灾害已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急需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传统的土壤风蚀监测方法在基础数据的处理与存储、计算与分析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为各级部门提供直观可视化的服务。本文针对当前风蚀监测工作所存在的不足,以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大兴段作为研究区,提出以土壤风蚀模型作为基础理论依据,并结合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来构建土壤风蚀WebGIS系统,实现基础监测数据的及时入库管理、分析、显示,实现土壤风蚀的实时监测,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供平台,为快速定量监测土壤风蚀量和风蚀规律研究提供参考等。具体研究成果如下:通过比对国内外土壤风蚀模型,根据研究区特点选取基础模型,并进行相关因子的修正与添加,构建适用于区域土壤风蚀监测与估算的风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关系型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在ArcGIS Server for.NET平台下开发出基于B/S模式的分布式风蚀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处理、管理、分析、显示等功能。以研究区2013年3-5月模型因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模拟结果与同一时期通过测钎法实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终得出系统运算精度可达80%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土壤风蚀的监测需求,为土壤风蚀数据的规格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为各部门及时有效的了解风蚀活动变化提供平台。
杨英杰[4](2014)在《基于开源技术的WebGIS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科学竞争,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以实现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组织协调各项探测技术和方法,来推动地壳探测工程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开源的Web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一个WebGIS系统,并在深部探测数据共享平台应用实现。在构建开源WebGIS系统时,本文从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矢量地图数据存储三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客户端利用百度地图API实现基本图层的绘制,并通过Openlayers、JavaScript技术和百度地图API的接口混合使用来实现地图的交互和自定义地理图层的绘制。服务器端使用Tomcat作为Web应用服务器,GeoServer作为地理信息服务器,Web应用程序通过HTTP请求访问GeoServer发布的WMS、WFS、WCS服务。数据存储选择PostgreSQL作为关系数据库,它的一个扩展模块PostGIS存储空间地理数据。最后对开源WebGIS系统在深部探测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实现进行了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并在PostgreSQL上设计了地理数据的元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模型,通过利用JavaEE、JSP/Servlet技术实现了所设计的功能,并且使用DBCP开源连接池组件进行数据库的连接操作,提高了数据库的访问效率。目前,二次开发构建实现的WebGIS系统已通过测试,成功在深部探测数据共享平台上运用。
谭前进,孙培立[5](2014)在《海洋经济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为解决海洋经济运行基础信息的分布显示、分析统计、综合处理等功能需要,以SuperMap作为开发平台,Oracle 11g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海洋经济WebGIS系统。介绍了WebGIS系统的概念、设计原则、业务流程及功能模块划分,深入探讨了基于WebGIS技术的海洋经济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的实现和基于中间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系统初步实现了海洋经济一张图的概念,系统对于区域规划、决策支持和海洋科学管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万鹏,黄方,赵伟彪,卜栓栓,董蕾,冯杰[6](2013)在《基于云计算的并发访问密集型WebGIS QoS研究》文中指出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WebGIS技术的变革。随着网络用户需求的增长,在并发访问密集情况下,WebGIS处理延迟和拒绝服务的现象不可避免,使得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QoS)得不到保证。本文利用云计算技术与WebGIS相结合,建立虚拟云平台服务器,以增强WebGIS服务器的并发处理性能。使用LoadRunner进行仿真实验,体现了云计算平台在WebGIS服务中的优越性。
胡龙平[7](2013)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分析WebGIS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受热带气旋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内外气象部门对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热带气旋的分析预报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作用。随着Web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公众服务意识的增强,研究人员对热带气旋数据的研究和使用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公众对热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共享发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热带气旋检索WebGIS系统对热带气旋的研究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Flex是一个高效的开源跨平台开发框架,它不仅有C/S系统强大的功能,而且具有B/S系统的易访问等特性,是目前流行的富客户端技术之一。REST是一种新的互联网软件架构风格,它将Web服务都抽象成资源,所以采用REST风格架构的WebGIS会降低系统前后台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出发,根据热带气旋空间数据的海量性、分布性、存档性和强时序性等特点,基于GIS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采用REST架构和Flex富客户端技术,开发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WebGIS系统”,系统提供多源数据检索与分析功能,提高了热带气旋预防减灾的能力。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了GIS技术在热带气旋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客户端表现层采用Flex技术,服务器端软件采用REST风格架构来开发热带气旋WebGIS系统,系统不仅具有专业桌面系统强大的业务分析功能,而且具有Web系统的易用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功能需求。二、研究了海量气象观测数据的存储特点和更新规律,利用Arc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开发了将气象数据转换成GIS数据的程序,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使用ASP.NET技术开发了气象数据的切片REST服务,客户端可以实时快速加载各类气象观测数据,达到数据快速共享的目的。三、开发了热带气旋检索WebGIS系统,系统集成了查询分析、数据叠加显示和GIS地图制作等功能,为业务人员和公众提供数据与地图服务。
郭明强[8](2013)在《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地理信息系统”列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领域优先主题之一。该纲要的提出从国家宏观决策层面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与管理。随着“数字城市”、“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WebGIS已成为实现地理信息共享、提供在线服务的主要技术手段。随着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可获得的地理空间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较多行业和部门的空间数据量都达到TB甚至PB级,这给WebGIS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的WebGIS初步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服务,但由于系统存在性能瓶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海量空间信息服务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导致目前很多拥有丰富空间数据的行业和部门无法将其空间信息进行网络发布并提供给公众使用,使这些行业和部门在空间信息化发展上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亟需构建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WebGIS Model, HPCWM),并对该模型中多个重要问题进行攻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所面临的众多难题。一个具有高性能计算能力的WebGIS模型必须具有以下重要特性:1、WebGIS模型要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海量空间数据的支持是关键,同时也是前提条件。由于单个服务器结点能够管理的空间数据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使用网络中多个空间数据库服务器结点分布式存储和管理大规模的空间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数据所属专题、年代、用途等进行分类,将海量的空间数据分开部署到各个结点。WebGIS模型必须有一种通用和有效的结点元数据发布、检索、调度和同步机制来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组织和管理。2、必须具备大用户量并发访问任务的并行处理能力,WebGIS系统中的并发请求任务调度机制是影响WebGIS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任务调度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WebGIS服务的响应能力。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的WebGIS模型不仅体现在并行计算能力方面,还必须综合考虑任务分配策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因此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任务分配调度算法,能对并发请求任务进行高效合理的调度。3、WebGIS模型要具备均衡服务器负载的能力,利用GIS服务器集群是一个简单快捷且有效的方案,集群中各个服务器结点负载是否均衡是衡量集群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的WebGIS模型,必须能够在大用户量并发访问情况下能有效的均衡服务器负载。4、必须具备最大化利用服务器并行计算资源的能力,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迅速,一般一年升级一次,目前主要流行的服务器已配置8核、16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服务器的并行计算能力不断提高,为WebGIS服务并发性能的提升奠定了硬件基础。WebGIS模型要具有高性能计算能力,必须针对多核服务器进行并行计算优化,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服务器并行计算资源,以达到缩短任务平均响应时间的目的。5、必须具备大型空间数据计算任务智能分解能力,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的WebGIS模型应具有一种任务分解机制能针对大型空间数据计算任务进行智能分析和分解,将需要大量计算的复杂GIS功能在WebGIS服务器集群中进行分解,调度所有服务器结点同时并行处理同一大型计算任务,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本文的研究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地理空间信息工具集服务平台研发(2011BAH06804)”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对现有WebGIS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一种面向多核集群并发环境下的高性能WebGIS计算模型,对海量空间数据实时高效发布、集群并发任务处理、大型空间计算任务智能分解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最终提升现有WebGIS计算模型并行处理性能,解决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负载不均衡、难以支持大规模空间数据高效网络发布的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分析了WebGIS目前面临的一系列技术瓶颈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HPCWM)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在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网络信息技术、WebGIS技术、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四个方面对HPCWM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2、研究了WebGIS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传统WebGIS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WebGIS体系结构、GIS服务器独立的WebGIS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场的WebGIS体系结构存在的不足,分析了HPCWM体系架构产生的必然性,根据WebGIS高性能需求给出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框架,并提出了HPCWM需要解决的三大关键技术问题。3、总结了空间数据现有网络发布方式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缺陷,提出并研究了HPCWM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调度策略,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从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部署、如何实现实时调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HPCWM中如何利用缓存优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层缓存体系,对海量空间数据大用户量并发访问进行优化。4、为了处理大用户量的并发访问请求,WebGIS要具有高性能,其中重点就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对并发访问请求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能否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并行计算资源,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基于响应比优先调度的任务分配方法,根据任务等待时间和执行时间计算任务的响应优先级,根据优先级顺序来进行任务调度,然后针对服务器多核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核优化的并发任务调度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多核处理器资源,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文中对并发任务调度技术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并发任务调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WebGIS的并发处理能力,它是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的关键技术之一。5、本文针对目前大规模空间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耗时问题提出了HPCWM大规模空间计算智能分解和负载均衡方法,其目的是采用一种任务分解算法将大规模的空间计算任务进行公平的分解,将其公平分配到多个服务器处理结点进行并行处理,充分发挥服务器集群的优势。重点研究了大规模矢量数据可视化任务的任务分解技术,采用内容网格化技术,通过矢量数据内容网格自动分析和识别矢量数据的真实分布情况,通过网格扫描和聚合,实现可视化范围的公平分割并将其分发到多个服务结点并行处理,成倍的缩短了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6、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HPCWM的可行性,笔者在HPCWM模型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一个具有高性能处理能力的WebGIS软件——IGServer,对该软件的体系架构、功能组成等进行了介绍,并详述了该软件针对高性能计算的系统设计策略,验证了本文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解决了海量空间数据高效网络发布问题为了使具有海量空间数据的行业和部门进行高效网络发布,本文对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组织与调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研究了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动态生成和快速展现技术,解决了传统WebGIS预裁瓦片耗时和海量空间数据网络展现效率低的问题。2、解决了传统WebGIS模型负载不均衡问题为提高WebGIS系统对大用量并发访问的支持,解决了现有WebGIS系统在任务分配和调度上存在的缺陷,增强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文对WebGIS中的任务调度机制和负载均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集群中各服务结点间负载不均衡问题。3、实现了大规模空间数据计算任务智能分解和调度为适应大规模空间数据计算,解决目前WebGIS不能胜任大型空间数据计算任务问题,本文对大规模空间数据计算任务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了大规模空间数据可视化内容分布的自动识别技术,解决了大规模空间数据计算任务公平分解问题。同时研究了集群服务结点并行计算技术,调度所有服务结点对大型空间数据计算任务进行并行处理,解决了传统WebGIS大型空间计算任务处理能力弱的难题。4、提高了WebGIS模型的并行处理能力为使WebGIS适应目前多核计算技术的发展,解决目前WebGIS服务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服务器多核并行计算能力的问题,本文对WebGIS服务引擎进行了并行计算优化,充分利用CPU多核计算资源,提高了单服务结点的并行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WebGIS集群的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响应能力的目的。综上所述,随着Web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需求的逐渐深入,对WebGIS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用户量并发访问请求,二是大数据量的网络发布性能。由于传统WebGIS存在的上述性能瓶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海量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导致目前很多拥有丰富空间数据的行业和部门无法将其空间信息进行网络发布并提供给部门内部或公众使用,使这些行业和部门在空间信息化发展上受到严重制约,直接影响了我国空间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本文构建的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HPCWM)对该WebGIS中存在的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攻关,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部门和各行业的面向网络的空间信息共享服务需求,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和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性能瓶颈问题,具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HPCWM关键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地理上分布的众多实体,因此,要完整、高效地解决WebGIS空间信息共享和性能瓶颈问题,需要依托于一个宽广的技术领域。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通过对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框架、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组织与调度、集群负载均衡、大规模空间计算任务分解以及任务并行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一个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利用HPCWM模型可以为各行业各部门实现海量空间信息资源高效网络发布和全面共享提供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将解决WebGIS海量空问数据网络发布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性能与效率问题,大大提高空间数据服务的获取能力,为空间信息化各领域内构建海量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软件支撑,为其他领域内构建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应用前景。
胡玲[9](2013)在《基于HTML5和GIService的WebGIS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一门多学科和多技术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各学科和技术的综合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地球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已从之前的单机模式逐步发展为现在的网络GIS,并进一步朝着网格GIS、云GIS的方向发展。Web服务的出现为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途径,数据共享和GIS系统功能互操作的需求使GIS的网络化趋势成为必然。而WebGIS作为网络GIS的一种,从一出现就极大地促进了GIS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现有WebGIS系统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HTML5、Web服务在WebGIS中的应用,探讨和研究了一种基于HTML5和GIService的轻量级、开放式WebGIS系统模型,并初步实现了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土地利用信息WebGIS系统,对论文中提出的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具体内容包括:(1)在对HTML5、GIService和Ajax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优点,构建了基于HTML5和GIService的轻量级、开放式WebGIS系统模型,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初步实现了原型系统,探讨了开源软件下服务器端的实现;(2)研究和探讨了基于HTML5的原型系统客户端研究与实现。主要探讨了基于HTML5canvas的客户端矢量地图绘制和渲染,根据点、线、面状符号的数据结构,基于HTML5canvas,设计并实现了点、线、面状符号的绘制和渲染,并存储在二维符号库中以供用户调用;初步探讨了基于HTML5Web Database机制的客户端空间数据存储;(3)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信息WebGIS系统,详细阐述了其构建背景和过程,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了编程实现,对本文提出的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本论文构建的WebGIS系统模型,其浏览器客户端在不依赖第三方插件的条件下实现了矢量地图的可视化和操作,丰富了浏览器端的应用;具有典型的开放能力,达到了数据与功能的分布式布局及共享与互操作;且系统小巧、轻便、简单易于开发。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研究价值。
赵娜[10](2013)在《WebGIS系统对GML国际标准的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常见的国际标准如OpenLS、WMS、WFS、GML等,使得WebGIS系统更高效、更灵活。通过WebGIS系统对GML国际标准的支持,增强了Web-GIS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二、WebGIS系统技术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ebGIS系统技术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平台的高并发WebGIS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 |
1.4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分析 |
2.1 云计算背景知识 |
2.1.1 云计算及云平台定义 |
2.1.2 云计算分类 |
2.1.3 云计算特征 |
2.2 云平台GIS系统优势 |
2.2.1 GIS发展模式 |
2.2.2 云平台与C/S模式GIS分布式架构 |
2.2.3 云平台与B/S模式GIS分布式架构 |
2.3 云平台OPENSTACK |
2.3.1 开源IaaS云平台比较 |
2.3.2 OpenStack环境搭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并发WEBGIS系统设计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2 负载均衡 |
3.2.1 负载均衡器分类与比较 |
3.2.2 Nginx概述与优化 |
3.2.3 Nginx剩余负载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
3.3 数据缓存 |
3.3.1 内存数据库比较 |
3.3.2 Redis概述与优化 |
3.3.3 session共享 |
3.3.4 缓存层设计 |
3.4 数据库集群 |
3.4.1 空间数据库比较 |
3.4.2 PostgreSOL集群实现与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
4.1 测试环境 |
4.1.1 硬件环境 |
4.1.2 软件环境 |
4.2 测试内容 |
4.2.1 功能测试 |
4.2.2 性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Silverlight和ArcGIS Server的自然过程碳排放WebGIS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WebGIS平台与技术 |
1.2.2 碳排放计算模型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RIA简介及实现技术 |
2.1.1 RIA技术简介 |
2.1.2 RIA的实现技术 |
2.2 Silverlight技术 |
2.2.1 Silverlight RIA架构 |
2.2.2 Silverlight的技术优势 |
2.3 空间数据库技术 |
2.3.1 Oracle Spatial |
2.3.2 ArcSDE |
2.3.3 Oracle Spatial与ArcSDE的比较 |
2.4 ArcGIS Server平台 |
2.4.1 ArcGIS Server体系结构 |
2.4.2 ArcGIS Server服务类型 |
2.4.3 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 |
第三章 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算法模型 |
3.1 系统数据的构成 |
3.2 系统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3.2.1 Geodatebase数据模型 |
3.2.2 非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3.2.3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3.4 自然过程碳排放估算模型 |
3.4.1 煤炭开发中的碳排放 |
3.4.2 煤田自燃中的碳排放 |
3.4.3 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碳排放 |
第四章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服务发布 |
4.1 系统客户端设计 |
4.1.1 MVVM介绍 |
4.1.2 Silverlight的数据绑定 |
4.1.3 MVVM在Silverlight中的实现 |
4.2 系统服务端设计 |
4.3 空间数据的服务发布与访问 |
4.3.1 空间数据的服务发布 |
4.3.2 空间数据的Web访问 |
第五章 自然过程碳排放WebGIS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5.2 系统的总体框架 |
5.2.1 表现层 |
5.2.2 服务层 |
5.3.3 数据层 |
5.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的部署与应用 |
5.4.1 IIS服务器部署 |
5.4.2 Silverlight应用程序的OOB模式 |
5.4.3 Silverlight的跨域访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和不足之处 |
6.1.1 论文总结 |
6.1.2 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土壤风蚀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土壤风蚀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土壤风蚀模型研究概况 |
1.2.1.1. 土壤风蚀模型 |
1.2.1.2. 国内外风蚀模型研究进展 |
1.2.2. 3S技术在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 |
1.2.2.1. 3S技术集成与应用 |
1.2.2.2. 3S技术在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 |
1.2.3. 土壤风蚀模型系统的研究概况 |
1.3. WEBGIS技术与土壤风蚀模型的结合 |
1.3.1. WEBGIS技术 |
1.3.2. WEBGIS技术在土壤风蚀模型中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组织结构 |
2. WEBGIS理论及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
2.1. WEBGIS理论 |
2.1.1. WEBGIS体系结构 |
2.1.1.1. 集中式体系结构 |
2.1.1.2. C/S体系结构(数据服务端) |
2.1.1.3. B/S体系结构 |
2.1.1.4. 基于WEB服务的GIS |
2.1.2. WEBGIS实现方法 |
2.2. 系统开发平台及关键技术 |
2.2.1. 系统开发平台 |
2.2.1.1. ARCGIS SERVER平台特点 |
2.2.1.2. ARCGIS SERVER体系结构 |
2.2.2. 数据服务层技术 |
2.2.2.1. 关系型数据库 |
2.2.2.2. 空间数据库引擎 |
2.2.3. 应用服务层技术 |
2.2.4. 应用层技术 |
2.2.4.1 NET FRAMEWORK |
2.2.4.2 AJAX技术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地貌 |
3.1.2. 气候条件 |
3.1.3. 土地利用现状 |
3.2. 土壤风蚀模型的建立 |
3.2.1. 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
3.2.1.1. 模型选取 |
3.2.1.2. 模型建立 |
3.2.2. 模型因子数据提取 |
3.2.2.1. 地表土壤含水量因子 |
3.2.2.2. 地表粗糙度因子 |
3.2.2.3. 土壤质地因子 |
3.2.2.4. 植被覆盖度因子 |
3.2.2.5. 风力因子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需求分析 |
3.3.1.1. 开发目的 |
3.3.1.2. 功能需求 |
3.3.2. 技术路线 |
4. 土壤风蚀WEBGIS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设计原则 |
4.1.2. 系统结构设计 |
4.1.3. 技术框架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逻辑结构设计 |
4.2.2. 表结构设计 |
4.2.2.1. 空间数据表 |
4.2.2.2. 模型因子表 |
4.2.3. 数据库安全设计 |
4.3. 系统主要应用设计 |
4.3.1. 基本操作 |
4.3.2. 模型因子数据的可视化 |
4.3.3. 图表分析 |
4.3.4. 模型计算 |
5. 土壤风蚀WEBGIS系统实现 |
5.1 用户管理 |
5.1.1. 系统登录与管理 |
5.1.2. 系统主界面 |
5.2. 数据管理 |
5.2.1. 数据输入 |
5.2.2. 数据查询 |
5.2.3. 数据编辑 |
5.3. 可视化显示 |
5.4. 数据分析 |
5.4.1. 模型计算 |
5.4.2. 图表分析 |
5.5. 系统验证 |
5.5.1. 验证方法 |
5.5.2. 验证结果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4)基于开源技术的WebGIS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地学数据共享平台发展现状 |
1.2.2 WebGIS 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WebGIS 技术概述 |
2.1.1 WebGIS 定义 |
2.1.2 WebGIS 的优势 |
2.1.3 WebGIS 基本原理 |
2.1.4 GeoServer 概述 |
2.1.5 空间数据库概述 |
2.1.6 百度地图 API |
2.2 Web 技术概述 |
2.2.1 JavaScript 技术 |
2.2.2 Ajax 技术 |
2.2.3 JSON 轻量级数据访问服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开源技术的 WebGIS 系统构建 |
3.1 设计目标 |
3.2 整体设计方案 |
3.3 客户端设计 |
3.4 服务器端设计 |
3.4.1 Web 应用服务器 |
3.4.2 地图服务器 |
3.5 矢量地图数据存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源 WebGIS 系统的应用 |
4.1 需求分析 |
4.2 系统服务架构设计 |
4.3 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
4.4 系统功能实现 |
4.4.1 系统环境配置 |
4.4.2 WebGIS 服务的实现 |
4.4.3 数据库连接服务的实现 |
4.5 系统测试 |
4.5.1 测试环境 |
4.5.2 系统功能测试 |
4.5.3 测试问题解决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海洋经济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设计 |
1.1 系统概述 |
1.2 设计原则 |
1.3 系统业务流程 |
1.4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2 系统实现 |
2.1 系统开发技术 |
2.2 查询服务功能实现 |
2.3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3 结语 |
(6)基于云计算的并发访问密集型WebGIS Qo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Web GIS的服务质量与云计算 |
1.1 服务质量 (Qo S) |
1.2 Web GIS的特点及存在的Qo S问题 |
1.3 云计算及其特点 |
2 实验设计及测试环境部署 |
2.1 实验整体设计 |
2.2 实验环境部署 |
2.2.1 Web GIS服务器 |
2.2.2 虚拟云计算平台构建 |
3 实验数据及分析 |
3.1 服务器端实验平台参数 |
3.2 客户端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 |
3.3 测试数据及分析 |
3.3.1 系统响应时间 |
3.3.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3.3.3 系统处理性能分析 |
4 结论 |
(7)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分析WebGIS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使用REST与Flex构建WebGIS系统 |
2.1 REST架构基础 |
2.2 Flex开发框架 |
2.3 ArcGIS API For Flex开发基础 |
第三章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3.1 气象数据格式转换技术 |
3.2 基于REST的数据缓存机制 |
3.3 TC路径相似检索技术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3 功能设计 |
4.4 开发实现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演示 |
5.1 系统界面 |
5.2 历史TC查询 |
5.3 实时TC查询 |
5.4 数据叠加显示 |
5.5 TC地图制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成果 |
6.2 论文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工作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
1.1.2 论文关注的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研究现状 |
1.1.3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研究可行性分析 |
1.2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概览 |
1.2.1 论文研究目标 |
1.2.2 论文内容概览 |
1.3 论文主要贡献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体系架构 |
2.1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构建需求目标 |
2.1.1 WebGIS体系结构的演变 |
2.1.2 HPCWM构建需求 |
2.2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架构设计 |
2.2.1 HPCWM设计 |
2.2.2 HPCWM各层功能 |
2.3 HPCWM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2.3.1 海量空间数据实时组织与调度 |
2.3.2 集群环境下并发任务处理 |
2.3.3 大规模空间计算任务智能分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PCWM海量空间数据实时组织与调度 |
3.1 空间数据网络发布途径 |
3.1.1 瓦片预生成方式 |
3.1.2 服务器端实时绘制方式 |
3.1.3 客户端实时绘制方式 |
3.2 现有技术在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调度方面的缺陷 |
3.3 海量空间数据实时组织与调度原理 |
3.4 海量空间数据实时组织与调度实现 |
3.4.1 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组织部署 |
3.4.2 海量空间数据实时调度 |
3.4.3 海量空间数据缓存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PCWM集群环境下并发任务处理 |
4.1 现有WebGIS并发性能优化方法 |
4.2 常见的任务调度方法 |
4.3 HPCWM基于响应比优先的并发任务调度模型 |
4.3.1 响应比优先调度的必要性 |
4.3.2 基于RRPSA的WebGIS计算模型 |
4.3.3 服务器状态权值收集 |
4.3.4 RRP计算及动态调度 |
4.3.5 实验分析 |
4.4 HPCWM基于多核优化的并发任务调度模型 |
4.4.1 基于多核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
4.4.2 基于多核优化的WebGIS计算模型设计 |
4.4.3 多线程任务调度机制 |
4.4.4 模型性能分析 |
4.4.5 实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PCWM大规模空间计算智能分解和负载均衡 |
5.1 现有负载均衡相关研究 |
5.2 HPCWM负载均衡模型 |
5.3 HPCWM矢量地图内容网格化思想 |
5.4 HPCWM矢量数据内容网格化负载均衡算法 |
5.4.1 矢量数据内容网格化分析 |
5.4.2 服务器负载权值计算 |
5.4.3 单元格逻辑范围跨度计算 |
5.4.4 内容网格级别查找 |
5.4.5 请求内容网格集定位 |
5.4.6 矢量数据总量计算 |
5.4.7 分配目标范围计算 |
5.5 实验分析 |
5.5.1 实验参数 |
5.5.2 服务器CPU使用率平均偏差 |
5.5.3 矢量数据请求平均响应时间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HPCWM模型实现——IGServer |
6.1 平台建设背景与目标 |
6.2 IGServer软件架构及功能组成 |
6.3 系统设计策略 |
6.3.1 海量空间数据网络服务 |
6.3.2 任务并行处理与负载均衡 |
6.3.3 功能与服务动态自定义扩展 |
6.3.4 服务不间断运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HTML5和GIService的WebGIS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WebGIS 及其相关知识概述 |
1.2.1 WebGIS 概述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构建 WebGIS 系统的相关技术 |
2.1 Ajax 技术 |
2.1.1 Ajax 概述 |
2.1.2 B/S 请求响应机制 |
2.2 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
2.3 地理标记语言 GML |
2.4 GIService 技术 |
2.4.1 Web Service |
2.4.2 从 GISystem 到 GIService |
2.4.3 Web Service 角色与操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TML5 及其在 WebGIS 中的应用 |
3.1 HTML5 简介 |
3.1.1 HTML5 规范 |
3.1.2 HTML5 新特性及其兼容性分析 |
3.2 HTML5 Canvas 及其在 WebGIS 中的应用 |
3.2.1 HTML5 Canvas 基本语法 |
3.2.2 HTML5 Canvas 图形元素及其在 WebGIS 中的应用 |
3.3 HTML5 Web Database 机制 |
3.4 地图符号结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HTML5 和 GIService 的轻量级、开放式 WebGIS 系统 |
4.1 系统模型设计思想 |
4.2 轻量级、开放式 WebGIS 系统模型 |
4.3 系统模型功能模块 |
4.4 基于 HTML5 的原型系统客户端研究与实现 |
4.4.1 基于 HTML5 canvas 的矢量地图符号化 |
4.4.2 基于 HTML5 Web Database 的空间数据存储 |
4.5 原型系统服务器端研究与实现 |
4.6 原型系统特点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原型系统构建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
5.1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构建背景 |
5.2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构建 |
5.2.1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
5.2.2 矢量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
5.2.3 Geoserver 平台及数据准备 |
5.2.4 空间分析服务器——52 North WPS |
5.2.5 定制客户端 |
5.3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GIS 模块功能的实现 |
5.3.1 符号样式选择 |
5.3.2 放大、缩小、漫游等基本地图操作 |
5.3.3 地图图层的显示控制 |
5.3.4 获取 WFS、WCS、WMS 服务 |
5.3.5 获取 WPS 服务 |
5.4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特点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特色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摘要 |
ABSTRACT |
(10)WebGIS系统对GML国际标准的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GIS国际标准——GML |
1.1 OGC的GML标准 |
1.2 GML的扩展机制 |
1.2.1 GML 版本发展 |
1.2.2 GML 2.0详解 |
1.3 GML空间集合对象模型 |
2 系统对GML2.0支持的实现 |
2.1 国际标准支持概说 |
2.2 系统包结构系统设计 |
2.3 GML实现设计 |
2.3.1 几何元素类型定义 |
2.3.2 GML feature属性类型定义 |
3 结语 |
四、WebGIS系统技术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平台的高并发WebGIS系统研究[D]. 王少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9)
- [2]基于Silverlight和ArcGIS Server的自然过程碳排放WebGIS系统研究与实现[D]. 祝作佳. 中南大学, 2014(03)
- [3]土壤风蚀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D]. 乌尼图.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4]基于开源技术的WebGIS系统构建与应用[D]. 杨英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5]海洋经济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J]. 谭前进,孙培立. 软件导刊, 2014(02)
- [6]基于云计算的并发访问密集型WebGIS QoS研究[J]. 万鹏,黄方,赵伟彪,卜栓栓,董蕾,冯杰. 地理信息世界, 2013(04)
- [7]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分析WebGIS开发研究[D]. 胡龙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8]面向高性能计算的WebGIS模型关键技术研究[D]. 郭明强.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9]基于HTML5和GIService的WebGIS系统开发[D]. 胡玲. 长沙理工大学, 2013(01)
- [10]WebGIS系统对GML国际标准的支持研究[J]. 赵娜. 软件导刊,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