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周旸[1](2020)在《奥的斯电梯新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新疆地区整体经济状况向好。这极大地促进新疆地区电梯行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新疆地区电梯行业内的竞争。同时,国产品牌电梯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电梯销售价格逐年下降,电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壁垒逐年降低,独立的电梯安装、维保公司数目逐年增多,数字化电梯售后服务配套技术日益凸显,电梯售后服务成本逐年上升,因此电梯产品和服务的利润空间逐年被压缩。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奥的斯电梯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面对现有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我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制定适合奥的斯电梯公司新疆地区的销售策略,提升业绩。本论文采用典型的案例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撰写,运用到案例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模型。第三章是外部环境分析,运用PEST模型分析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的竞争环境,详细分析公司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总结得出奥的斯电梯公司在新疆地区面临的机会有良好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旧楼加装电梯、旧梯改造更新、高速梯需求增长、物联网+技术普及。总结得出奥的斯电梯公司在新疆地区面临的挑战有整体市场供大于求、成本逐年升高、政府扶持国产品牌、买方市场和专业人才匮乏。第四章是内部环境分析,概述新疆地区奥的斯电梯公司基本现状,剖析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总结得出奥的斯电梯公司自身的优势包括技术、质量、营销、服务、品牌知名度、资金、管理。总结得出奥的斯电梯公司自身的劣势包括产品被同质化、成本高、价格高、对供应商依赖强、运输周期难把握。第五章是销售策略的制定,首先基于EFE、IFE矩阵对奥的斯电梯公司进行SWOT分析,得出奥的斯电梯公司在新疆地区应采取机会型增长战略。再运用STP理论,得出适合新疆地区奥的斯电梯公司的销售战略是差异化的目标市场战略。根据该战略,结合4P理论,制定适合奥的斯电梯公司的销售策略包括产品线延伸、产品多样化、旧楼加装电梯、老旧电梯改造、物联网解决方案、蓝牙呼梯系统、电梯轿厢空气净化器、扶梯扶手带灭菌装置、控制成本、设定合理产品价格、降低价格战的负面影响、经销商单一品牌代理政策、经销商鼓励政策、利用网络平台扩展销售渠道。最后再制定销售策略的实施办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最终评估所有销售策略可提高38.2%销售业绩。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不足之处和展望。
杨兴夏[2](2019)在《我国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零售业的不断发展,零售业的创新活动进入高度活跃期。与丰富的零售业创新实践相比,零售业创新的系统理论研究仍显滞后。零售业创新内涵和机理还未形成共识,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围绕零售业创新的绩效与影响,采用“内涵—测度—经济效应”依次递进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结合创新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流通经济理论,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法探讨零售业创新内涵、创新的微观和中观机理。其次,依据零售业创新内涵并利用2016—2017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构建零售业创新测度指标并进行验证。再次,分别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消费二元增长理论和交易外部性理论依次分析零售业创新的产业绩效、零售业创新对消费经济效应以及零售业创新对产出的经济效应,同时根据样本特性,采用解决截面异方差问题的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回归方法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方法对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从创新的生产函数本质出发,零售业创新是指零售商创新及其扩散形成零售业新生产函数的过程,包括零售商创新和零售商创新扩散两个方面。零售商内、外创新模型表明,零售商创新的根本逻辑在于零售商追求实际产出持续增长所采用的节约成本的内部创新与扩展市场的外部创新。零售商内部创新集合形成零售业内部创新,零售商外部创新集合形成零售业外部创新。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从零售商创新到零售业创新,交织着合成放大效应和合成谬误问题,零售业外部创新具有合成放大效应,零售业内部创新同时具备合成放大效应和合成谬误问题;(2)零售业外部创新可用成功实施服务创新或营销创新零售企业数量占比指标测度,零售业内部创新则以成功实施工艺创新或组织创新零售企业数量占比指标测度。指标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外部创新水平高于内部创新,西部地区零售业创新活跃,“一带一路”省域零售业具有较高创新水平;(3)零售业创新对产业绩效和消费具有显着影响。目前,我国零售业外部创新以合成放大效应为主导效应,对产业本身和消费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零售业内部创新虽然也存在合成放大效应,但在当前我国零售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的背景下,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了中小零售商发展,不利于整合资源发挥零售业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其带来的投资潮涌不利于零售业产能充分利用。零售业创新通过激励生产性劳动带动产出增长,在零售业具有较高市场集中度的前提假设下,基于交易外部性理论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零售业外部创新有利于满足生产者的商品需要,零售业内部创新及生产商利润共享机制能够满足生产者的收入需要,均对生产性劳动具有激励作用。论文的主要边际贡献有三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零售业创新的内涵及其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机理;二是基于新指标、新数据测度了我国零售业的创新;三是从零售业绩效、零售业创新的消费效应与产出效应视角系统考察了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
韩安澜[3](2019)在《基于时尚指数的服装预售模式下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依托大数据技术的需求预测方法和营销手法被用于各行各业的商业活动中。时尚行业的产品销售模式也开始走入了一个新时代。预售是近几年时尚行业热门的一种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在目前的时尚产品实际营销中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更准确的预测新式时尚产品的需求量,从而避免因错误决策而大量铺货带来的库存成本和过少订货而带来的缺货成本。(2)试探热门当季时尚产品或是上一季热门时尚单品的剩余热度,在赚取剩余热度的同时避免因为盲目乐观大量生产订货而带来的库存积压问题。但目前时尚行业对于预售商品的定价更多往往靠以往经验,缺乏定量的分析,导致很多的预售活动无法获得最优的利润。本文通过消费者效用模型模拟产品预售阶段和现售阶段消费者和零售商的博弈过程,从而推导出需求模型,构建利润模型,并结合时尚指数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起时尚产品在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不同情况下使得利润最优的时尚产品定价模型,并分析相关参数的影响。最终发现时尚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和现售价格都随着时尚指数的上升而上升,且最优现售价格随着时尚指数增加的增长率更高。在卖方市场下,当消费者能在现售阶段购买到时尚产品的概率越高,最优现售价格会有更快的增长。在买方市场下,当消费者对于时尚产品较为认同的概率越高,最优预售售价格会有更快的增长,本文还发现:时尚指数对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同样有影响,当时尚指数升高,在消费者愿意在现售阶段购买时尚产品的心理价格会逐渐升高,但在预售阶段,因为产品的不确定性,消费者愿意在预售阶段购买产品的心理价格会先增加后减少。
朱少林[4](2019)在《房地产营销与建筑设计关联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2016年12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如何让房地产回归到居住的基本属性上,是房地产走向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前市场的房地产的营销和建筑设计如何协调发展还处于一个博弈阶段。原因在于,一方面房地产还处于炒的阶段,房地产的营销无视差异化竞争、过于依靠广告攻势,房地产营销对住房的居住属性没有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因为设计市场的低价竞争,只能争取与更多的客户合作,得到眼前的利益,采取低价、低质的服务策略,导致设计水准降低,缺乏与营销的互动,缺乏对房居住属性的探索,这一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扭转。就此本研究尝试对房地产营销和建筑设计如何协同发展、共同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进行研究,构建符合我国房地产当下情况的,房地产营销和建筑设计关联性研究体系。本研究首先对房地产营销理论体系、建筑设计理论的体系进行总论,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房地产营销视角下建筑设计的对策。并结合具体的项目的具体定位、策划及设计过程中的营销如何与设计互动,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虽然这一理论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证明建筑设计只有从房地产营销的视角出发,并通过与营销部门积极沟通和相互配合从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需要的商品住宅设计作品实现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推出尊重消费者的高品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此理论体系改变了原先营销设计各自为战的状态,该体系在未来的房地产健康发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忠俊[5](2013)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国际及国内互联网、网络经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金融中介理论、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满意理论、顾客忠诚度理论等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整合营销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互联网络、网络经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的背景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在商业银行学基础上根据金融中介理论的内涵对商业银行及其零售业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系统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本文确立了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合营销策略框架。该整合营销策略包括三个营销子策略:(1)基于4Ps的营销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2)基于4Cs的营销策略,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Customer’s needs and wants)、顾客获得满足所需的成本(Costto satisfy)、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tobuy)和与顾客沟通(Communication);(3)基于4Rs的营销策略,即关联(Relevancy)、节省(Retrenchment)、回报(Reward)和关系(Relationship)。接着,用三章内容分别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三个子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基于4Ps的产品导向营销策略、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和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指出应由三者共同构成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新的营销策略。最后,总结前面几章的研究成果,指出文章研究的不足,以及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新颖。本文别有新意的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而此前,大量原有的商业银行营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公司信贷营销、某个单一渠道(如柜台、电子银行、电话、短信、手机等)方面的营销、某个单一零售产品的营销、其他银行业务方面的营销等,涉及整个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的文献也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个或大或小的方面,例如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战略分析、绩效指标等,真正以网络环境下整个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文献还很少。2.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独特。本文在总结和提炼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尤其在实体与网络高度融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传统4Ps营销策略进行了补充,整合与完善基于4Ps的产品导向营销策略、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和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以客户价值理论为导向,从向客户提供产品,到主动服务好顾客,再到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整合营销研究,实现商业银行长期利润为目标。3.整合营销研究结论创新。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的研究中,遵循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关系升华与价值再创造的研究思路,通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目标客户之间的关系构造与升级过程,得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网络环境下的PCR这一新型营销策略框架,该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实际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栾志强[6](2009)在《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汽车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只有针对消费者需求和心理定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传统的定价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忽略了消费者心理感知,企业仅仅通过价格竞争难以实现经营目标和保证利润。通过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发现现有研究对汽车特征属性、消费者行为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个空白,因此提出了基于消费者感知定价的问题。我们依据汽车特征价格的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建立两阶段(内部属性特征和外延属性特征)的汽车Hedonic模型。选择67款国内汽车作为样本,八大类特征属性作为变量,研究了各个特征属性与价格的关系。最后,从汽车制造商实践的角度分析汽车定价如何从经济、信息、情感三方面影响到消费者的感知和消费行为,汽车定价又如何获取市场信息和消费者行为和感知等信息来进行参考并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汽车价格。
张文辉[7](2008)在《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总体上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卖方市场”被“买方市场”所取代,供需链的瓶颈由生产环节转到消费环节,制造商的决定权移交到顾客手里,顾客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本文提出了“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全新命题,并对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内涵、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首先,揭示了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内涵。提出,顾客参与公司治理是指公司邀请其最有价值顾客的代表担任公司董事,也就是顾客董事,直接参与公司的治理和决策的一种制度安排。这里所说的顾客是指直接使用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的最终用户,包括需方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第二,揭示了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里,顾客作为公司董事参与公司治理和战略决策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回顾和考察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以及伴随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需要、企业的利润追逐机制和效率原则、相关利益主体的力量博弈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由单一的所有者主体向多元的利益相关者主体演变、权利由原来高度集中在股东手中到向其他利益相关者逐步分散的趋势。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买方市场的形成,顾客与企业的相对地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性的本源,在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和主动地位,这时候,顾客参与公司治理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第三,揭示了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顾客资产管理而言,全面顾客参与(TCP)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实现顾客资产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而“顾客参与公司治理”是全面顾客参与(TCP)的核心内容,是“顾客中心的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供需双方建立和实施战略联盟来看,顾客参与公司治理事实上是代表了供需双方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笔者将其称之为“治理权战略联盟”。与现行的股权型战略联盟和契约型战略联盟类型相比,它充分地结合了股权型联盟和契约型联盟两种联盟形式的优点和长处并有效地克服了它们固有的一些不足和弊端,因而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实现战略联盟的利益。另外,顾客参与公司治理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绩效水平的现实意义都说明实施顾客参与公司治理是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第四,在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上,笔者提出了在公司董事会下设顾客委员会,让顾客董事通过顾客委员会的形式参与公司治理的新设想,并就顾客是个人消费者和顾客是需方企业两种情况,分别对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些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顾客董事制度设计的基本框架。
严剑波[8](2007)在《权变市场营销在我国企业营销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营销理论经历了从生产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发展过程,营销组合理论也经历了从经典的营销理论(4Ps)到现代的营销理论(4Cs)和再创新的营销理论(4Rs)三个发展阶段,营销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如何应对?本文试图以西方营销专家提出的权变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探讨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指出我国企业应以权变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将西方营销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刘玉杰[9](2007)在《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战略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它相比传统营销具有一系列传统营销所不具备的优势,已成为企业获取更高销售收入和利润、开发新品、实现企业扩张、开拓新市场的有力工具,是企业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企业可通过实施战略营销获取的竞争优势保证其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旨在是为中国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打造和提高竞争力提出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战略营销模式。该文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作研究对象,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的营销活动和内容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运用现代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竞争、营销力等理论为基础,以系统论、协同论、突变论、辩证法等作为工具,基于新经济环境加以研究分析,从介绍战略营销的内涵、特点入手,对新环境下企业战略营销的内涵、内容、模型,及基本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现有战略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一种适合中国企业的新型战略营销新模式,从而为现代企业打造和培育营销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企业的营销活动和营销决策研究提供了实际可借鉴模式。该文共分四个部分,依序为: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分析,通过对传统营销和战略营销概念、特点、区别的分析,以及战略营销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战略营销模式的研究,使之对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把握;第二部分典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重点对比介绍国内外战略营销的研究现况和实施的战略营销模式,并提出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决策分析,提出适合我国企业的新战略营销模式,并从理论、案例方面论证此战略营销模式适合于我国企业;第四部分总结分析,对该文的创新点进行总结,并对中国企业战略营销进行未来展望。
李少腾[10](2006)在《服务性企业的概念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概念营销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的一种营销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差异性营销,通过挖掘产品内在的符合顾客消费心态和消费趋势的特征,达到营销促进的作用。对概念营销的研究和运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方面,而对服务行业的概念营销尚未有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从服务行业的特点出发,试图解决服务行业和概念营销所共有的抽象性特点对服务业采取概念营销所存在的障碍。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在服务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就概念营销于服务业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来源和营销推广的方式特点,并对概念营销在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建立全面的概念营销体系的结论,最后对服务企业的概念营销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具体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服务性企业概念营销的特点。本章首先就服务和服务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概念营销的特点提出了概念营销对服务性企业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服务企业概念的创造和形成。概念的创造是服务企业能否实现概念营销的关键。本章首先分析了概念营销市场定位的方法,并提出了服务性企业概念营销的十大主要来源,就服务创新和开发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传播推广。在概念提炼之后,对概念进行系统的推广活动非常重要。抽象的概念需要进行有形化转换,并通过广告、营业推广、公关、渠道等进行推广,最终概念必须沉淀于企业的品牌上,形成特有的文化。第四章概念营销战略。概念营销不是短期的炒作,而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服务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组合。第五章建立服务企业概念营销体系。概念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每个服务的过程当中。本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差距分析模型,并对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成功原则作了总结。第六章服务行业概念营销的发展趋势。本章对服务行业进行概念营销的发展历程作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奥的斯电梯新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理论意义 |
1.1.4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PEST分析法 |
2.2 波特五力模型 |
2.3 SWOT矩阵分析法 |
2.4 STP营销策略理论 |
第3章 新疆地区奥的斯电梯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国内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
3.1.1 国内新电梯销售发展现状 |
3.1.2 国内电梯售后服务发展现状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P) |
3.2.2 经济环境分析(E) |
3.2.3 社会环境分析(S) |
3.2.4 技术环境分析(T) |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3.5 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竞争的能力 |
3.4 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分析 |
3.4.1 旧楼加装电梯 |
3.4.2 老旧电梯改造 |
3.4.3 物联网电梯 |
3.5 机会分析 |
3.6 威胁分析 |
第4章 新疆地区奥的斯电梯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2 新疆地区奥的斯电梯公司现状分析 |
4.2.1 技术与设备分析 |
4.2.2 价格分析 |
4.2.3 销售渠道资源分析 |
4.2.4 售后服务能力分析 |
4.2.5 员工状况分析 |
4.3 营销问题分析 |
4.4 优势分析 |
4.5 劣势分析 |
第5章 奥的斯电梯新疆市场营销策略 |
5.1 基于IFE、EFE矩阵的奥的斯电梯公司SWOT分析 |
5.2 STP战略分析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选择 |
5.2.3 市场定位 |
5.3 策略制定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5.4 策略实施效果预测 |
5.4.1 产品策略 |
5.4.2 价格策略 |
5.4.3 渠道策略 |
5.4.4 促销策略 |
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奥的斯电梯新疆市场内外环境因素评价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我国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产业创新内涵研究 |
1.3.2 零售业创新理论研究 |
1.3.3 零售业创新测度研究 |
1.3.4 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研究 |
1.3.5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零售业创新内涵与机理 |
2.1 概念界定 |
2.1.1 零售商和零售业 |
2.1.2 创新、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 |
2.1.3 零售商创新与零售业创新 |
2.1.4 经济效应 |
2.2 零售商创新机理 |
2.2.1 零售商生产过程的理论解释 |
2.2.2 零售商内、外创新模型 |
2.2.3 基于零售业态演进的零售商内、外创新模型实证 |
2.3 零售业创新:零售商创新集合 |
2.3.1 零售商创新到零售业创新:合成放大效应 |
2.3.2 零售商创新到零售业创新:合成谬误问题 |
2.3.3 零售业创新数理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零售业创新测度分析 |
3.1 零售业创新测度指标构建原则 |
3.1.1 整体性原则 |
3.1.2 全面性原则 |
3.1.3 可分性原则 |
3.1.4 可验性原则 |
3.2 零售业创新指标构建 |
3.2.1 指标来源 |
3.2.2 统计指标含义 |
3.2.3 指标构建假设提出 |
3.3 零售业创新指标构建验证 |
3.3.1 验证方法 |
3.3.2 拟合评价和参数估计 |
3.4 我国零售业创新现状分析 |
3.4.1 我国零售业创新总体现状 |
3.4.2 我国零售业创新区域现状分析 |
3.4.3 我国零售专利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零售业创新对零售产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分析 |
4.1 产业绩效的理论基础及测度指标 |
4.1.1 产业绩效的理论基础 |
4.1.2 产业绩效的测度指标 |
4.2 零售业创新对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分析 |
4.2.1 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现状及评价 |
4.2.2 零售业创新影响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
4.2.3 零售业创新影响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
4.3 零售业创新对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
4.3.1 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及测度方法 |
4.3.2 零售业创新影响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分析 |
4.3.3 零售业创新影响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零售业创新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分析 |
5.1 消费增长内涵 |
5.1.1 二元边际理论与消费增长 |
5.1.2 消费扩展增长 |
5.1.3 消费集约增长 |
5.2 零售业创新对消费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 |
5.2.1 零售业外部创新对消费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 |
5.2.2 零售业内部创新对消费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 |
5.3 零售业创新对消费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5.3.1 模型构建 |
5.3.2 回归过程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零售业创新对产出的影响效应分析 |
6.1 零售业创新对产出影响效应的理论机制 |
6.1.1 增长理论的要素投入视角 |
6.1.2 以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理论 |
6.1.3 零售业外部创新促进商品需要的机理 |
6.1.4 零售业内部创新满足收入需要的机理 |
6.2 零售业创新对产出影响效应的数理模型 |
6.2.1 模型假设 |
6.2.2 零售商独享创新收益的模型均衡 |
6.2.3 零售商分享创新收益的模型均衡 |
6.2.4 模型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基于时尚指数的服装预售模式下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时尚产品供应链视角发展与定价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
2.1.1 时尚产品及其时尚指数研究概述 |
2.1.1.1 时尚产品定义 |
2.1.1.2 时尚指数定义和相关研究 |
2.1.2 时尚供应链定价决策的研究 |
2.1.3 时尚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 |
2.2 预售模式研究相关综述 |
2.2.1 预售模式相关概念 |
2.2.2 预售模式理论应用研究 |
2.3 消费者价格心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3.1 消费者价格心理相关理论 |
2.3.2 消费者价格心理研究概述 |
第三章 卖方市场下的时尚产品预售模式定价策略研究 |
3.1 问题描述与说明 |
3.2 模型假设与构建 |
3.2.1 模型假设 |
3.2.2 效用模型构建 |
3.2.3 需求模型构建 |
3.3 零售商两阶段定价模型分析 |
3.3.1 最优价格求解 |
3.3.2 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买方市场下的时尚产品预售模式定价策略研究 |
4.1 问题描述与说明 |
4.2 模型假设与构建 |
4.2.1 模型假设 |
4.2.2 效用模型构建 |
4.2.3 需求函数构建 |
4.3 供应链两阶段定价模型分析 |
4.3.1 最优价格求解 |
4.3.2 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房地产营销与建筑设计关联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深度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深度 |
1.5 论文组织结构及研究框架 |
1.5.1 组织结构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房地产营销与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及现状研究综述 |
2.1 房地产营销理论 |
2.1.1 房地产营销概念及特征 |
2.1.2 房地产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
2.2 房地产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2.2.1 居住区建筑设计理论发展综述 |
2.2.2 国内住区建筑设计发展历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销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3.1 房地产营销视角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 房地产营销视角下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3.3 营销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对策 |
3.3.1 采用大数据了解市场需求、深入市场 |
3.3.2 参与营销、对应营销设计 |
3.3.3 住户参与设计 |
3.4 适应营销的设计探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新城合肥滨湖大都会项目) |
4.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4.2 项目市场调研及分析 |
4.2.1 市场调研 |
4.2.2 周边竞品楼盘分析 |
4.3 项目营销定位与建筑设计 |
4.3.1 项目营销定位 |
4.3.2 目标客户群定位 |
4.3.3 项目建筑设计分析 |
4.3.4 新技术的应用 |
4.3.5 项目价格制定(A地块、B地块定价思路) |
4.4 一期市场调查反馈及二期规划设计的调整措施分析 |
4.4.1 一期(A地块)市场调查反馈 |
4.4.2 二期设计调整 |
4.5 销售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合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 |
1.4.1 论文结构安排 |
1.4.2 论文主要创新 |
2 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文献回顾 |
2.1 商业银行及零售业务概念界定 |
2.1.1 商业银行概念的界定 |
2.1.2 零售业务概念的界定 |
2.2 相关市场营销策略理论回顾 |
2.2.1 基于4Ps的产品导向营销策略 |
2.2.2 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 |
2.2.3 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 |
2.3 相关基础理论回顾 |
2.3.1 金融中介理论 |
2.3.2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 |
2.3.3 顾客满意度理论 |
2.3.4 顾客忠诚度理论 |
2.3.5 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 |
3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的现状 |
3.2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3.2.1 商业银行营销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2 商业银行营销观念和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3 商业银行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对策分析 |
3.3.1 国内其他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
3.3.2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
4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研究 |
4.1 市场细分 |
4.1.1 商业银行市场细分的含义与作用 |
4.1.2 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细分 |
4.2 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选择 |
4.2.1 商业银行目标市场选择的基本策略 |
4.2.2 商业银行目标市场选择的基本因素 |
4.3 市场定位 |
4.3.1 市场定位理论 |
4.3.2 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涵义 |
4.3.3 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原则 |
4.3.4 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步骤 |
4.4 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
5 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Ps的产品导向营销策略研究 |
5.1 商业银行4Ps营销组合策略营销 |
5.2 商业银行服务产品策略分析 |
5.3 商业银行服务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
5.3.1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产品定价分析 |
5.3.2 想状况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 |
5.3.3 我国银行业价格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
5.4 商业银行服务产品分销策略分析 |
5.4.1 整合、优化现有物理网点资源 |
5.4.2 协同发展物理网点和虚拟网点 |
5.5 商业银行服务产品促销策略分析 |
5.5.1 人员促销决策 |
5.5.2 广告促销决策 |
5.5.3 营业推广决策 |
5.5.4 公共关系决策 |
5.6 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Ps的零售业务产品导向营销策略分析 |
6 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研究 |
6.1 4Cs营销策略分析 |
6.1.1 4Cs理论概述 |
6.1.2 4Cs理论之顾客策略分析 |
6.1.3 4Cs理论之成本策略分析 |
6.1.4 4Cs理论之便利策略分析 |
6.1.5 4Cs理论之沟通策略分析 |
6.2 服务质量分析 |
6.2.1 服务质量 |
6.2.2 服务质量的测度 |
6.2.3 服务质量的评价 |
6.2.4 顾客满意与服务质量的关系分析 |
6.3 银行服务质量研究 |
6.3.1 银行服务质量的概念 |
6.3.2 银行服务质量维度的基本构成 |
6.3.3 银行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分析 |
6.4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测评 |
6.4.1 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模型 |
6.4.2 中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模型 |
6.5 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分析 |
7 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研究 |
7.1 商业银行4Rs营销组合策略营销 |
7.1.1 4Rs营销策略产生的背景 |
7.1.2 4Rs营销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关系 |
7.1.3 4Rs营销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关系价值 |
7.2 商业银行4Rs营销理论之关联策略分析 |
7.2.1 专业能力 |
7.2.2 商品能力 |
7.3 商业银行4Rs营销理论之节省策略分析 |
7.3.1 技术能力 |
7.3.2 便利能力 |
7.4 商业银行4Rs营销理论之报酬策略分析 |
7.4.1 品味能力 |
7.4.2 时间能力 |
7.5 商业银行4Rs营销理论之关系策略分析 |
7.5.1 服务能力 |
7.5.2 经历能力 |
7.6 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分析 |
8 结论、研究局限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6)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汽车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综述 |
2.1 汽车价格的主要构成 |
2.1.1 汽车生产成本 |
2.1.2 汽车流通费用 |
2.1.3 国家税金 |
2.1.4 汽车企业利润 |
2.2 产品定价理论 |
2.2.1 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
2.2.2 定价方法 |
2.3 特征价格理论 |
2.3.1 特征价格理论来源 |
2.3.2 特征价格理论基础 |
2.3.3 特征价格理论应用的前提 |
2.4 价格公平感知的相关理论 |
2.4.1 双重权利原则理论 |
2.4.2 参考价格理论 |
2.4.3 适应水平理论 |
2.4.4 预期理论 |
2.4.5 效用理论 |
2.4.6 价格敏感性 |
2.5 消费者价值元素体系 |
2.6 消费者购买意愿 |
2.6.1 购买意愿的内涵 |
2.6.2 购买意愿的研究方法 |
2.6.3 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
2.7 现有研究评述 3 基于Hedonic模型的汽车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
3.1 Hedonic模型 |
3.1.1 Hedonic模型的函数形式 |
3.1.2 Hedonic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
3.2 基于Hedonic模型的汽车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
3.2.1 两阶段的建模思想 |
3.2.2 个体属性特征变量的选取 |
3.2.3 外延属性特征变量的选取 |
3.3 特征变量的结构 4 汽车特征价格模型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的收集 |
4.2 样本的选择 |
4.3 数据的处理 |
4.4 统计方法与过程 |
4.5 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1 特征变量的均值及方差 |
4.5.2 特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
4.6 聚类方法分析 |
4.6.1 聚类方法 |
4.6.2 聚类分析过程 |
4.7 Hedonic回归模型分析 |
4.7.1 个体属性特征变量与汽车价格的回归分析 |
4.7.2 外延属性特征变量与汽车价格的回归分析 |
4.8 实证结果讨论 5 汽车定价策略和建议 |
5.1 影响消费者对价格做出反应的动因 |
5.2 影响消费者对汽车价格感知的三因素 |
5.2.1 汽车价格策略对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 |
5.2.2 汽车价格策略对信息因素的影响分析 |
5.2.3 汽车价格策略对情感因素的影响分析 |
5.3 消费者需求的识别 |
5.3.1 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来源 |
5.3.2 消费者需求数据库的整理 |
5.3.3 消费者需求的初步识别 |
5.3.4 细分消费者需求 |
5.3.5 需求与能力的匹配 |
5.3.6 需求清单 |
5.4 消费者期望价值的转变 |
5.4.1 传递新的价值主张 |
5.4.2 改变消费者的价值标准 |
5.5 提升消费者价格公平感知 |
5.6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汽车价格策略的制定和注意事项 |
5.6.1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汽车价格制定程序 |
5.6.2 制定汽车价格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6 研究成果和研究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本研究对汽车营销实践的启示 |
6.4 研究的局限性 |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出版的着作 附录 |
(7)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流程 |
1.4 论文结构与框架 |
1.5 主要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客户关系管理 |
2.2 顾客资产 |
2.3 顾客参与 |
2.4 顾客中心的管理 |
2.5 公司治理 |
3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涵义 |
3.1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 |
3.2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 |
3.3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内涵 |
3.4 本章小结 |
4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必然性研究 |
4.1 公司治理的历史变迁 |
4.2 顾客与企业相对地位关系的变化 |
4.3 顾客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博弈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研究 |
5.1 顾客资产管理需要顾客参与公司治理 |
5.2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联盟的比较 |
5.3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对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意义 |
5.4 本章小结 |
6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
6.1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 |
6.2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 |
6.3 实施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困难和问题 |
6.4 军工企业军代表制的启示 |
6.5 本章小结 |
7 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 |
7.1 顾客董事制度设立和实施的基本问题 |
7.2 顾客是需方企业情况下的顾客董事制度 |
7.3 顾客是个人消费者情况下的顾客董事制度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权变市场营销在我国企业营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市场营销学理论发展回顾 |
(一) 市场营销观念演变 |
(二) 市场营销理论的演变 |
权变市场营销概念 |
以权变市场营销理论指导营销活动 |
(一) 运用传统营销观念 |
(二) 理性看待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
(三) 在发展中求创新 |
(9)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战略营销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传统营销理论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2.3 企业竞争理论 |
2.4 战略营销理论 |
2.5 战略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和联系 |
2.6 战略营销给我国传统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2.7 战略营销成为主导我国企业竞争的必然性分析 |
2.8 战略营销的基本模式 |
第三章 战略营销模式研究的案例分析 |
3.1 实例分析国外企业实施战略营销的情况及其经典战略营销模式 |
3.2 实例分析国内企业实施战略营销的情况及其经典战略营销模式 |
3.3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的局限性及实施战略营销必须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战略营销模式研究的决策分析 |
4.1 适合我国现状的战略营销新模式 |
4.2 理论性辩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
4.3 实证性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
4.4 我国企业实施新战略营销模式的意义 |
第五章 战略营销模式研究的总结分析 |
5.1 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
5.2 展望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的未来发展 |
致谢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参考文献 |
(10)服务性企业的概念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服务性企业概念营销的特点 |
1.1 服务产业的基本特征 |
1.2 概念营销的含义及特点 |
1.3 概念营销的消费心理 |
1.4 概念营销在服务营销中的特点和意义 |
第二章 服务企业概念的创造和形成 |
2.1 概念营销的市场定位 |
2.2 服务概念的提炼 |
2.3 概念性服务的开发 |
第三章 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传播推广 |
3.1 服务概念有形化 |
3.2 服务概念的传播方式 |
3.3 服务概念的品牌营销 |
第四章 概念营销战略 |
4.1 市场战略 |
4.2 竞争战略 |
4.3 服务产品不同生命周期营销战略 |
4.4 服务圈多元化战略 |
第五章 建立服务企业概念营销体系 |
5.1 服务企业概念营销分析模型 |
5.2 概念的着陆 |
5.3 服务企业概念营销的成功原则 |
结束语 服务行业概念营销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原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四、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奥的斯电梯新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周旸. 新疆大学, 2020(07)
- [2]我国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研究[D]. 杨兴夏. 山西财经大学, 2019(02)
- [3]基于时尚指数的服装预售模式下定价策略研究[D]. 韩安澜.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4)
- [4]房地产营销与建筑设计关联性初探[D]. 朱少林. 东南大学, 2019(01)
- [5]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李忠俊.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1)
- [6]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汽车定价策略研究[D]. 栾志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12)
- [7]顾客参与公司治理研究[D]. 张文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8]权变市场营销在我国企业营销中的应用[J]. 严剑波. 商业时代, 2007(20)
- [9]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营销模式的研究[D]. 刘玉杰. 西华大学, 2007(03)
- [10]服务性企业的概念营销研究[D]. 李少腾.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