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C/S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0)在《油气生产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油田管理趋向精细、科学化的轨道。目前油气生产数据的数据量庞大繁杂,为及时了解并获取油气生产信息,深入掌握各油田生产状况,统计出油田产量,为管理者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科学合理地制定油井生产管理计划,进行油气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油气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油气生产相关数据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遵循目前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技术开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对油田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设计原则,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前端用户界面、数据存储以及系统运行与测试。前端主要采用HTML、CSS、JS等技术应用流式布局设计用户界面,实现系统的界面友好特性;运用PowerDesigner工具,针对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了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设计;引入Highcharts组件生成动态图形;使用BP神经网络对油田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在系统测试阶段,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测试。该系统实现了油气生产相关数据的管理,用户操作此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时间段内油井的生产数据、注气数据、注水数据和压力数据等报表进行查询,统计并绘制出对应油井的产油曲线、注水曲线、开采曲线和综合开发曲线,辅助生产管理者的判断决策,降低管理成本,为油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刘忠全[2](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德瑞[3](2013)在《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已经走过了 54个春秋,这么长的时间积攒了大量而宝贵的油田开发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对油田的生产情况和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矿级生产信息管理是油田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级生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分析这些油田开发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不仅方便技术管理人员获取资料,而且降低矿级技术管理人员工作难度,规范信息流转方式,实现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办公效率,为管理人员带来了便利。本文以提高矿级生产管理的效率为出发点,分别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系统需求分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与应用效果分析以及结论。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1)生产调度管理:主要包括用车计划、工作安排、通知通告的上传下达等内容的网上运行,做到各项事务有迹可寻,便于跟踪工作落实情况。(2)岗位管理信息分类定制:按照生产管理信息、油藏工程信息与采油工程信息进行信息内容定制。涉及内容包括产量信息、注水信息、测试成果等信息内容。(3)测试信息管理:根据油田公司测试资料建立和保存标准,研究建立测试资料库,同时研究开发测试日报网上运行,包括数据采集、汇总、网上查询,实现对测试信息监督管理,掌握全矿测试进度,为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4)矿级化验数据管理及共享:主要包括矿级化验数据的采集、审核、及网上发布,实现各种上报化验报表的网上查询打印,达到节约纸张、人力、物力及时间的目的。(5)产量预警及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根据动态数据任意抽取对比内容,自动得出分析结果,预置预警条件,当达到条件要求时,自动预警提示。(6)静态数据及历史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及共享:主要内容包括新井单井基础信息、完井资料、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等历史数据信息共享。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矿级生产管理综合平台应用研究为厂级生产管理综合平台的开发提供了设计参考。
白雪[4](2013)在《基于UML的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油藏工程数据是进行油田开发和管理、科学技术创新与科学决策等工作中最重要的事实依据和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和较为完整的动静态数据信息采集,目前油田已积累了丰富的海量数据资源,包括了物探、测井、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等三十个专业领域、六千多个指标变量。随着我国各主力油田逐步进入开发生产的中后期,地下油藏岩性、物性、含油性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油、气、水以及压力分布复杂,给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和生产精细化科学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准确、完整的利用已有数据资源,面向油藏研究,实现对多学科、多专业关联数据的快速抽取和有效组织,对于油藏精细描述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针对目前油田油藏精细研究和开发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出和建立基于UML的油藏工程数据服务体系模型,并进行原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很强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对系统涉及的统一建模语言UML、全文检索技术、MVC架构技术等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课题结合油藏研究工作实际需求、现有数据系统特征及应用领域,对油田数据管理模型和存储结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采用UML对系统建模。根据油藏工程研究和应用的实际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从数据、角色、功能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建立了系统用例模型。采取MVC架构模式和数据目录服务的思想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并采用静态结构类图与动态结构顺序图、活动图对系统进行详细建模,最后对系统的数据库及代码规范进行了设计。在系统的实现与测试部分,详细阐述了系统实现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设计建立的油藏工程数据服务软件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与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以Oracle数据库为后台数据库,Visual Studio2005为开发工具,C#语言开发设计。本课题实现的系统可提供数据目录导航服务、数据搜索、数据订阅与共享、数据迁移与质量控制等功能,较好的解决了采油厂油藏工程数据存储分布层次多、查找困难、逻辑结构不明确、信息关联和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各类油藏工程数据提取、应用及共享水平。
刘小娇[5](2013)在《油藏经营管理单元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其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油田企业逐步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与此同时,油田也投入使用了ERP和成本动态管理等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都不能完整、准确、清晰地反映单井的投入产出情况。因此,本文所构建的单井-开发单元-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井投入产出进行详细记录,有利于油田加强经济核算,完善经济责任制。本文首先对效益评价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进行简略介绍。其次分析了油田现行投入产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本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做了需求分析;然后是本文的重点——系统设计,本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数据、费用还原、效益评价、报表管理和安全功能,在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后,就到了数据库的设计,本文根据本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画了E-R图,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最后是投入产出系统相关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油藏经营管理单元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可以使效益评价落实到单井,满足基层单位考核,便于降本增效各项措施的开展,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油田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
刘锋[6](2013)在《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己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油田企业更是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建设浪潮之中。经过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各地区级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深度持续拓展,信息化水平持续保持央企先进地位。但是,国内地区级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一些油田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诺兰模型的起步和蔓延期),部分开始步入中级阶段(控制和集成期),只有大庆汕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等极少数开始进入高级阶段(优化和成熟期)。吐哈油田企业是中国石油旗下的一个地区级油田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以来,信息技术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数字油田、勘探开发数据仓库、勘探开发一体化平台等大型综合信息系统或平台先后建设并不断发展,试验数据中心系统、录井远传系统等专业数据库、源头采集及综合应用系统成功建设应用并持续优化,A1、A2、ERP等集团公司统一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并创新应用。发展至今,吐哈油田的信息化成熟度已逐步上升到了第四级(IMM模型的战略支持级),开始进入高级阶段(诺兰模型的优化和成熟期),信息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在信息化思想观念、信息化组织管理、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数据采集与管理方面、跨学科系统集成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与国际知名的石油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吐哈油田也不例外。此外,与新疆油田等几个信息化领先的国内油田企业相比,吐哈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1)IT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还不够紧密,IT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重要和突出。(2)公司各级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信息化“一把手”工程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3)信息化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激励机制不够有效,整体信息技术力量尚显薄弱。(4)数据中心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吐哈建设力度不够,知识管理刚刚起步。(5)企业信息化流程重组与再造不足,勘探开发一体化信息化平台与协同工作机制还未有效形成。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上述差距、问题和不足,有吐哈油田企业自身战略、规模、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信息化发展战略、阶段进程、信息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但综合研究分析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现状水平及上述问题与影响因素后发现:影响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科学有效发展的主要原因(或问题)是缺乏系统、完整、科学、适用的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和模型体系的指导和规范。正因如此,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才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才会在整体发展上与国内外信息化先进的油田企业存在不小差距。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目前存在的上述差距和不足,其实也是国内其他许多油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总结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和优化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和方法,不仅对吐哈油田企业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将为国内其它油田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因此,开展《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工作不仅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本论文在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地质信息科学及地质信息技术、大成智慧科学及大成智慧工程等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法论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等研究方法,沿着选定课题——系统梳理——现状分析——模型研究——方法论探讨——完成论文的技术路线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和探讨,本文取得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创新点:(1)根据油田企业信息化特征规律及研究需求,借鉴已有的相关定义或解释,主要对尚未明确定义的油田企业信息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和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等六个油田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较系统、科学的辨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完整、明确的新定义,为本文研究及他人借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对吐哈油田企业相关信息化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类、研究和完善,并创新构建起一套相对系统、科学和实用的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体系——SMEAT模型体系。该模型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战略模型、管理模型、技术模型、实施模型和应用模型五大类模型组成。其中,战略模型(S)居于SMEAT模型体系的中心位置,它是其它四大模型的纲领、方向和原则,同时,其它模型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战略模型;管理模型(M)、实施模型(E)、应用模型(A)和技术模型(T)四大模型则环绕在战略模型周围,在战略模型的统领下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四大模型之间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3)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钱学森等的系统科学的体系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式,创新构建了一套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该方法论体系横向上从左到右,依次包含哲学、基础科学及技术科学、相关工程技术、相关工程技术方法论、油田企业信息化工程方法论及其主要应用领域五大部分;纵向上依次列出了各大部分的主要组成内容,较系统合理地展现了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此外,本文概括总结出五点研究认识:(1)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和应用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油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已应用了一些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做过一些研究和应用探索,但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远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形成合力。(2)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国内一些油田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并非十分协调融合,有的信息化战略并没有完全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而制定,有的没有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信息化战略,有的出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脱节的情况,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普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导致再好的企业信息化战略也无法真正有效实施。(3)油田企业信息化流程再造和业务重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当前的信息革命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革命,油田企业只有在信息化的同时配套进行企业流程再造、业务重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及研究和生产方式的创新、升级,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确保油田企业信息化本质目标的早日实现,目前国内油田企业普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4)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信息化的主体地位需进一步突出。国内油田企业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模型(或模式),进一步突出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和主工作流程信息化的主体地位,集中精力和资源首先把油气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和主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做强、做深、做精,然后兼顾做好其它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避免全面开花、表面繁荣,却远离信息化本质目标情况的出现或持续。(5)专业人员在油田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中最核心的应该是“信息”而非“技术”,油田企业中勘探开发等主专业技术人员才是对油田地质信息最了解,也是最迫切进一步认识的人员,这些“信息”的真正拥有者和使用者们才是当前信息革命的主角,主导油田企业信息化的人应该是主专业人员而非信息技术人员,显然目前的情况大多相反。展望未来,油田企业信息化充满希望,但必须着手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1)U网、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泛在化新技术己开始被国内油田企业关注和应用,但要真正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在技术、管理和方法上大胆创新突破。(2)如何更好地实现表达、分析、过程、设计和决策五位一体的可视化,充分发挥可视化技术在油田研究和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仍然是油田企业今后信息化研究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3)油田企业目前在智能化方面还多偏重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往往忽略了人的智能化,需要大力提倡“人机协同智能化”,充分体现人与计算机的综合优势。(4)信息技术是促进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实现的最有效技术,但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在油田还不实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工作环境还缺少有效的技术载体和方法手段,急需改进。(5)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等自动化目标一直是油田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目前,实时监控较容易实现,但实时研究分析、实时决策指挥还很不够,需要整体配套建设。(6)“两化融合”背景下,油田信息技术在与勘探开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充分融合的同时,还需要与管理技术、核心业务人员等有效融合,但显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充分,不够彻底,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仍然存在,急需改进。油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探索和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甚至反复波折的过程。本文以吐哈油田信息化为例,对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方法及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认识,为吐哈油田及至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更好地开展其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本人深知这些研究成果和认识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也十分需要国内外关注或从事油田企业信息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宝贵的批评与完善意见,并共同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合力推动油田企业信息化事业不断科学发展。
王辉[7](2013)在《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设项目,是在现有在PCEDM稀油模型基础上,实现了稠油部分的扩展,增加了稠油应用,完成了A2系统(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在稠油油田的建设任务,满足了油田业务人员进行油、气、水、注汽井生产数据管理和查询应用需要。本系统充分考虑辽河油田及兄弟油田油品性质多元,开采方式多样的特点,圆满完成了A2系统在稠油油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建成了稀油、稠油、天然气生产数据管理的统一平台,该系统的建设能够提升经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代替原先的人工管理稠油油田工作,来完成复杂、严谨的操作,为各层生产与数据报表提供分析工具,该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A2系统在稠油油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建设项目,结合了.Net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和Oracle大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本文着重于阐述、验证A2系统在稠油油田生产信息管理中扩展的各个功能模块的相关设计工作,最后完成系统的实现。本文充分考虑到一个稠油信息管理所必须具备的软硬件及安全要求,充分考虑了海量数据存储及交互的要求,系统软件功能为模块式开发,低内聚、高耦合,可方便扩展,真正的建立稳定、实用架构体系,易于各系统接口互联及扩展。
胡金龙[8](2012)在《基于GIS的油藏动态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藏动态分析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手资料,分析油藏在开发中的各种变化,并把这些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解释现象,发现规律,预测动态变化趋势,明确调整挖潜的方向,对不符合开发规律和影响最终开发效果的部分进行不断调整。随着油气田生产的发展,高采出程度、高产液指数与高含水的等严峻形势势必要求对油藏的开发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但随着油藏投产井数的与日俱增,油田生产数据越来越庞大,传统的绘图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而GIS正是存储、管理和分析各种形式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利用GIS对各类资料综合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可使隐蔽的地质规律变得明显,能有效辅助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油藏动态分析工作。本文就GIS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GIS支持下设计和开发油藏动态分析系统,服务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GIS与油气开发的结合为油田开发决策过程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辅助方法与手段,从而为油藏管理决策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效手段与决策依据,从而不断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本论文的着眼点在于通用GIS技术与油藏动态分析领域知识融合方面的深入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①GIS的基本功能和油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剖析。探讨在GIS的支持下开展油藏动态分析的基本途径和解决方案,在理论上说明GIS支持下开油藏动态分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②基于GIS的油藏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系统功能进行详细的设计与规划,在C#. net开发平台下,开发出基本具备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图形显示、油田生产查询、分析等功能的专业应用软件系统,为油田生产决策服务;③针对具体的油田生产信息,应用本软件开展具体的生产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首先说明了系统开发的目的及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描述了系统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在简要阐述GIS在油藏开发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后,详细讨论了基于GIS的油藏动态分析系统的相关需求,就系统的数据需求、功能需求、关键技术以及开发软硬件平台展开了分析,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在系统的设计中,阐明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详细设计了油藏开发数据库,介绍了系统主要功能组件,并给出了个组件的功能设计以及实现的类结构图,分别介绍了为实现系统功能所开发的平面图组件、单井图组件、剖面图组件、三维图组件,详细介绍了组件实现的方法与实现的功能,接着运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软件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给出了测试的结果。油藏动态分析系统是一个对采油厂油气田开发信息进行可视化的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以油井的分布为基础,以采油厂生产数据为核心,借助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能提供油气田动态信息图形化、能实现快速查询、能为油气田日常管理与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管理分析系统。该系统以C#. net为基础开发环境,自主开发的MapControl组件并作为GIS基本功能实现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文件和数据库混合型的数据组织方案,通过双文件的方式来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结构采用C/S模式。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①数据的录入、管理与维护:主要有测井资料、钻录井资料、基础地质资料和油田生产资料;②空间地理数据的可视化:通过开发GIS组件(MapControl)来实现工区井位分布显示,组件包括选择、放大、缩小、漫游、井的绘制、等势面的绘制、过井线的绘制、边界的绘制、井的查询、样式的设置等基本功能;③单井信息可视化:通过开发单井图组件实现单井信息的可视化,主要实现单井生产动态展示,可测井曲线、层位同时显示,可任意调整曲线布局与样式;④井组剖面可视化:通过开发剖面图组件实现井组生产动态展示,可将井组数据的进行可视化,直观显示井组的生产动态、油藏的连通性等,可任意调整曲线布局与样式。⑤基于可视化的动态信息查询:通过平面图组件,点选或框选目标井,按条件查询生产信息,查询结果以图形显示。⑥油田动态信息的统计分析:根据油井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等因素对油田动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实现产量递减,相对渗透率的计算等。⑦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可视化:通过开发三维组件,实现三维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动态读取模型数据来显示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用鼠标或键盘进行旋转、移动和缩放三维体、升降镜头位置和旋转镜头视点等交互操作。⑧图表的制作与输出:生成图表,并可以进行打印输出。通过实际测试应用表明该系统是可行并有效的,能在日常油藏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带来很好的效益。
谢文献[9](2010)在《基于GIS的油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藏管理涉及了油藏勘探、产能建设、油藏分析、油藏管理、经营决策等众多领域。目前采油厂使用的油藏管理应用系统处于分散、孤立状态。同事由于受到信息开发核心技术的限制,影响了信息应用在油藏管理领域的辅助决策作用。通过基于GIS的油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使采油厂的油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模型化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是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油藏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详细分析了胜利采油厂油藏管理业务流程。根据采油厂的实际情况,建立采油厂油藏管理的基本模型,提出信息应用的流程化建设思路;油藏管理GIS深层次开发,建立了与传统油藏分析一致的信息化虚拟;一系列基于油藏、区块、单元、井组、单井的辅助决策的建设,全面提高油藏生产综合分析与管理能力;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有力提升油藏管理的系统能力。探索了专业化GIS技术应用,实现地质图件的科学管理,实现地质研究、地质思想的有效传承。建立了基于专业化地质图件的GIS油藏管理的系列应用。基于GIS的油藏管理系统已经在胜利采油厂投入使用,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是可行并有效的,在日常的油藏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胡滨[10](2009)在《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油田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具有多渠道的信息源、网络化的数据分布、快捷易用的交互操作、智能化的辅助决策信息等特点的钻井采油管理信息系统,是石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永宁钻采公司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原有C/S模式应用系统之上进行二次重新开发,设计并实现永宁钻采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对分布式因特网应用体系结构、SQL Server 2005、ASP.NET等技术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在分析比较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C/S和B/S模式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后,结合永宁钻采公司实际业务的需要,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在用户表示层上分别采用Client和Browser模式设计了一个包括石油勘探、钻井生产、井下作业、原油生产、原油加工与销售等生产信息与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储存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并规划与创建了钻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界面。实现永宁钻采公司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C/S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S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油气生产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业务需求分析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数据管理需求 |
2.2.2 数据汇总需求 |
2.2.3 报表管理需求 |
2.2.4 分析预测需求 |
2.2.5 系统管理需求 |
2.3 技术需求分析 |
2.3.1 软件架构需求 |
2.3.2 数据库需求 |
2.3.3 图表工具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2 功能模块设计 |
3.2.1 数据管理模块 |
3.2.2 数据汇总模块 |
3.2.3 报表管理模块 |
3.2.4 分析预测模块 |
3.2.5 系统管理模块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概念结构设计 |
3.3.2 逻辑结构设计 |
3.3.3 数据库表设计 |
3.4 界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主界面 |
4.3 数据管理模块 |
4.4 数据汇总模块 |
4.5 报表管理模块 |
4.6 分析预测模块 |
4.7 系统管理模块 |
4.8 核心功能实现 |
4.8.1 动态图形实现 |
4.8.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量预测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概述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
一、宏观经济后果 |
二、微观经济后果 |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三、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总结 |
本章小结 |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四、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3)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功能模型的研究 |
1.4.2 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的研究 |
1.4.3 应用效果分析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项目开发技术 |
2.2 相关开发技术介绍 |
2.2.1 ASP.NET介绍 |
2.2.2 Oracle介绍 |
2.2.3 Silverlight技术介绍 |
2.2.4 AJAX技术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2 功能性需求 |
3.2.1 主要内容 |
3.2.2 技术指标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的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2 系统体系结构 |
4.3 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流程设计 |
4.4.1 生产调度管理流程 |
4.4.2 水井分层测试成果审批流程 |
4.4.3 化验交接单审批流程 |
4.5 系统功能模块 |
4.5.1 生产调度管理功能模块 |
4.5.2 生产管理信息功能模块 |
4.5.3 油藏工程信息功能模块 |
4.5.4 采油工程信息功能模块 |
4.5.5 测试信息功能模块 |
4.5.6 化验管理功能模块 |
4.5.7 产量预警及对比分析功能模块 |
4.5.8 静态数据及历史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及共享功能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的实现 |
5.1 生产调度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 生产管理信息模块的实现 |
5.3 油藏工程信息模块的实现 |
5.4 采油工程信息模块的实现 |
5.5 测试信息模块的实现 |
5.6 化验管理模块的实现 |
5.7 产量预警及对比分析模块的实现 |
5.8 共享数据模块的实现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效果分析 |
6.1 软件部署 |
6.2 系统测试 |
6.2.1 测试指标 |
6.2.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结果 |
6.4 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的应用效果 |
6.4.1 推动矿级生产信息管理进程 |
6.4.2 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 |
6.4.3 提升生产运行的即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
6.5 推广前景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基于UML的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1.1 统一建模语言 UML 概述 |
1.1.1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的产生 |
1.1.2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的体系结构 |
1.1.3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的开发过程 |
1.1.4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的建模工具 |
1.2 MVC 架构模式 |
1.3 全文检索技术 |
1.3.1 全文检索的索引创建 |
1.3.2 索引的搜索 |
1.3.3 Lucene.Net 全文检索引擎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
2.1 系统数据分析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系统的角色分析 |
2.2.2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2.3 系统用例建模 |
2.3.1 矿队用户 |
2.3.2 厂级领导 |
2.3.3 厂级职员 |
2.3.4 数据库管理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结构设计 |
3.1.1 系统数据目录结构设计 |
3.1.2 系统架构设计 |
3.2 系统静态模型设计 |
3.2.1 数据目录子系统静态模型 |
3.2.2 数据迁移与质量控制静态模型 |
3.2.3 数据库搜索引擎静态模型 |
3.2.4 系统公共类模型 |
3.3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 |
3.4 系统的数据库及代码设计 |
3.4.1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4.2 MVC 模式代码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藏工程数据服务原型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4.2 系统测试 |
4.3 系统在油藏典型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油藏经营管理单元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藏经营效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石油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框架 |
第2章 投入产出及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 |
2.1 投入产出理论综述 |
2.1.1 投入产出内涵界定 |
2.1.2 投入产出评价理论 |
2.2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综述 |
2.2.1 系统体系结构 |
2.2.2 ASP.NET 简介 |
2.2.3 ADO.NET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3章 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3.1 油田现行投入产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 投入产出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
3.3 系统需求获取模式 |
3.4 投入产出系统业务流程 |
3.5 投入产出系统功能性需求 |
3.6 投入产出系统非功能需求 |
第4章 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投入产出系统设计原则 |
4.2 投入产出系统功能设计 |
4.2.1 基础数据模块 |
4.2.2 费用还原模块 |
4.2.3 效益评价模块 |
4.2.4 报表管理模块 |
4.2.5 查询分析模块 |
4.2.6 安全功能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步骤 |
4.3.2 数据库主要 E-R 图的设计 |
4.3.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
5.2 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
5.3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实现 |
5.3.2 费用还原(剥离重分摊)功能的实现 |
5.3.3 效益评价功能的实现 |
5.3.4 查询分析功能的实现 |
5.3.5 报表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相关接口的实现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主要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
§2.1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概念辨析及研究意义 |
2.1.1 油田企业信息化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2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3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 |
2.1.4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及方法论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5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 |
§2.2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2.2.1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览 |
2.2.2 国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概况 |
2.2.3 国内油田企业基本特征概述 |
2.2.4 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分类情况综述 |
2.2.5 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概述 |
§2.3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成果综述 |
2.3.2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成果概览 |
§2.4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 |
2.4.1 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2 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3 地质信息科学及地质信息技术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4 大成智慧学及大成智慧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5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
§3.1 吐哈汕田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
3.1.1 油田简介 |
3.1.2 发展简史 |
3.1.3 战略演变 |
3.1.4 组织机构特征 |
3.1.5 主要业务及工程技术 |
3.1.6 信息分类及特征研究 |
§3.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论 |
3.2.1 信息化建设历程梳理 |
3.2.2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2.3 主要信息技术方法发展现状研究 |
3.2.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 |
§4.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现状剖析 |
4.1.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研究现状 |
4.1.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研究现状 |
4.1.3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研究现状 |
4.1.4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型研究现状 |
4.1.5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型研究现状 |
§4.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优化与重构 |
4.2.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优化与重构 |
4.2.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完善 |
4.2.3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抽象简化 |
4.2.4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型优化与完善 |
4.2.5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型优选 |
§4.3 一般油田企业信息化参考模型体系的构建 |
§4.4 实例解剖——以吐哈油田试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为例 |
4.4.1 项目背景 |
4.4.2 项目模型体系组成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
4.4.3 解剖认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 |
§5.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分析 |
§5.2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2.1 硬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2 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3 其它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4 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3 信息工程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4 地质信息技术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4.1 主题信息管理法的应用情况 |
5.4.2 信息交互本体法的应用情况 |
5.4.3 信息分析综合法的应用情况 |
5.4.4 行为功能模拟法的应用情况 |
5.4.5 系统整体优化法的应用情况 |
§5.5 大成智慧工程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5.1 油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5.5.2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应用情况 |
5.5.3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应用情况 |
§5.6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的构建 |
5.6.1 方法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
5.6.2 方法论体系的组成结构与特点 |
5.6.3 方法论体系的推广应用前景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认识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6.1.2 主要研究认识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外油田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
1.2.2 国内油田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本文内容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
2.1 数字油田概述 |
2.1.1 数字油田的含义和特征 |
2.1.2 数字油田的模式和基本架构 |
2.1.3 数字油田的应用效果 |
2.1.4 A2(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
2.2 B/S 架构模式 |
2.3 ORACLE 数据库 |
2.4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1.1 项目背景 |
3.1.2 系统业务流程现状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稠油数据采集需求 |
3.2.2 稠油数据录入需求 |
3.2.3 稠油报表功能需求 |
3.2.4 信息查询功能需求 |
3.2.5 数据接口功能需求 |
3.2.6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3.3 系统的性能需求 |
3.4 系统安全机制设计 |
3.4.1 物理环境安全策略 |
3.4.2 网络安全策略 |
3.4.3 系统安全策略 |
3.4.4 文件系统安全策略 |
3.4.5 数据库安全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稠油油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硬件结构设计 |
4.1.2 软件架构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数据管理模块 |
4.3.2 数据查询模块 |
4.3.3 报表管理模块 |
4.3.4 数据接口模块 |
4.3.5 系统管理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流程 |
4.4.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 |
4.4.3 数据库设计原则及概念设计 |
4.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5 系统详细设计 |
4.5.1 数据管理模块 |
4.5.2 数据查询模块 |
4.5.3 报表管理模块 |
4.5.4 数据接口模块 |
4.5.5 系统管理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稠油油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实现 |
5.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5.2 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数据查询模块的实现 |
5.4 报表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数据接口模块的实现 |
5.6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稠油油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测试 |
6.1 测试环境介绍 |
6.1.1 系统硬件要求 |
6.1.2 系统软件要求 |
6.1.3 网络环境要求 |
6.2 测试目的和内容 |
6.3 功能测试 |
6.4 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GIS的油藏动态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系统开发现状综述 |
2.1 GIS技术发展的概况 |
2.2 数字油田的发展概况 |
2.3 油藏动态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数据需求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3 系统结构分析 |
3.4 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
3.5 系统开发工具及软硬件平台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油藏动态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
4.2 油藏动态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 数据维护 |
4.4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
4.5 系统功能组件设计与实现 |
第5章 系统功能测试 |
5.1 主界面 |
5.2 区块井位图 |
5.3 单井图 |
5.4 连井剖面图 |
5.5 三维图 |
5.6 统计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9)基于GIS的油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
1.1.1 系统集成化较低、专业化层次不高 |
1.1.2 核心技术缺乏,信息应用领域受限 |
1.1.3 迫切需要GIS 技术解决地质图件的管理和应用 |
1.2 项目建设目标和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1.1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平台基础 |
2.1.2 具有数据高效整合应用及发展能力 |
2.1.3 网格计算(WebService)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 |
2.2 GIS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1 GIS 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2.2.2 GIS 未来发展趋势 |
2.3 基于网页的GIS(WEBGIS)应用发展 |
2.3.1 WebGIS 的特点 |
2.3.2 NET 技术为WebGIS 构建提供了高效的基础平台 |
2.4 GIS 技术在油藏管理应用 |
2.4.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
2.4.2 石油勘探开发图形编绘系统 |
2.4.3 油田勘探与开发信息系统 |
2.4.4 油田管道管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藏管理地理信息特征研究 |
3.1 采油厂油藏管理信息化建设架构 |
3.2 油藏管理流程特征 |
3.3 采油厂主要业务流程 |
3.4 油气勘探业务流程 |
3.4.1 产能建设板块 |
3.4.2 油藏管理板块 |
3.4.3 开发规划板块 |
3.4.5 勘探管理 |
3.4.6 产能建设管理 |
3.4.7 钻井地质管理 |
3.5 油藏管理业务流程 |
3.5.1 开发动态分析 |
3.5.2 方案运行 |
3.5.3 三采生产管理 |
3.5.4 稠油热采注汽生产管理 |
3.5.5 生产运行 |
3.5.6 开发现状分析 |
3.5.7 稠油热采管理 |
3.5.8 开发研究 |
3.5.9 开发动态监测 |
3.5.10 储量管理 |
3.6 油藏开发管理的流程化特征 |
3.6.1 油藏管理流程概念 |
3.6.2 油藏管理流程的梳理与建立 |
3.6.3 业务流程间层次关系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藏管理GIS 系统平台设计 |
4.1 油藏分析、管理数据库建设 |
4.2 油藏分析、管理数据库设计 |
4.2.1 建立系统平台与数据库连结 |
4.2.2 生产管理专业应用 |
4.3 基本图形操作设计 |
4.3.1 油藏管理GIS 技术研究 |
4.3.2 地理信息坐标系统优选应用 |
4.3.3 矢量图形实现技术 |
4.4 地质模型GIS 管理设计 |
4.4.1 地质模型管理的问题 |
4.4.2 地质模型信息化设计 |
4.5 油藏管理GIS 系统建设技术设计 |
4.5.1 专业软件系统建设规范 |
4.5.2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
4.5.3 完整的矢量图形系统要求 |
4.5.4 生产管理专业应用应用标准 |
4.5.5 油藏管理GIS 系统支持技术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藏管理GIS 平台建设与应用 |
5.1 地质模型管理软件模块功能描述 |
5.1.1 原有研究成果图件整理功能 |
5.1.2 图件与标准井位底图配准 |
5.1.3 地质图件数字化 |
5.1.4 标准化图件应用 |
5.1.5 地质模型更新和图件修改 |
5.1.6 地质图件综合应用 |
5.2 地质图件管理及应用GIS 平台设计 |
5.2.1 地质图件管理及应用模型 |
5.2.2 油藏管理GIS 系统构建思路 |
5.2.3 核心GIS 平台生产分析应用集成 |
5.2.4 地质图件在线管理模型 |
5.2.5 单个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图件管理 |
5.2.6 区块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图件管理 |
5.2.7 项目及权限管理模型 |
5.3 地质图件在线平台实现 |
5.3.1 图件矢量化模块 |
5.3.2 矢量化成果管理模块 |
5.3.3 成果继承和复用模块 |
5.3.4 底图标准化及复用 |
5.3.5 地质模型的更新与版本管理板块 |
5.4 油藏管理GIS 系统专业化应用 |
5.4.1 油藏管理GIS 平台开发应用 |
5.4.2 生产管理及分析实现 |
5.4.3 地质图件的专业化油藏研究整合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推广应用情况 |
6.1 系统功能测试 |
6.2 研究形成GIS 核心创新开发能力 |
6.3 可视化油藏管理研究与应用取得好效果 |
6.4 专业化GIS 技术实现专业图件管理 |
6.5 项目主要经济效益 |
6.5.1 油藏管理实现生产分析信息化虚拟 |
6.5.2 WebGIS 研究实现生产分析全面覆盖 |
6.5.3 管理实现生产指挥数字化 |
6.5.4 GIS 平台研究提升信息增效能力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2.2 ASP.NET相关技术介绍 |
2.2.1 ASP |
2.2.2 ASP.NET技术 |
2.3 SQL Server 2005 介绍 |
2.4 Windows DNA体系结构 |
2.5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 |
2.5.1 C/S结构 |
2.5.2 B/S结构 |
2.5.3 三层体系结构 |
2.6 系统结构的选择 |
2.6.1 C/S的优劣 |
2.6.2 B/S的优劣 |
2.6.3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
第三章 钻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目标分析 |
3.2 系统综合环境分析 |
3.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3.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4.3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3.5.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
3.5.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5.4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3.5.5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四章 钻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4.1 对象分析与实现中遵循的原则 |
4.1.1 单一职责原则 |
4.1.2 开放——封闭原则 |
4.1.3 Liskov替换原则 |
4.1.4 依赖倒置原则 |
4.1.5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系统的实现层次 |
4.2.1 基于描述的O/R Mapping方案 |
4.2.2 基于XML的工作流的实现 |
4.3 系统实现中的一些技术要点 |
4.3.1 框架层次间多向跳转导航 |
4.3.2 表中多行处理的设计方案 |
4.3.3 ASP.NET中TreeView控件的使用 |
4.3.4 机构与人员关联层次 |
4.3.5 分层次数据处理的架构 |
4.3.6 ADO.NET的连接池优化 |
4.4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4.1 系统登陆 |
4.4.2 生产管理子系统 |
4.4.3 辅助决策子系统实现 |
4.4.4 井史资料子系统实现 |
4.4.5 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实现 |
4.4.6 成本费用管理子系统实现 |
4.4.7 原油储运销售子系统实现 |
4.4.8 地理信息子系统实现 |
4.4.9 部门业务子系统实现 |
4.4.10 系统管理子系统实现 |
4.5 系统运行环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基于C/S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气生产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辉.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2]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矿级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应用研究[D]. 郭德瑞.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7)
- [4]基于UML的油藏工程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白雪.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5]油藏经营管理单元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 刘小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6]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 刘锋.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7]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王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基于GIS的油藏动态分析系统研究[D]. 胡金龙. 长江大学, 2012(01)
- [9]基于GIS的油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谢文献.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10]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胡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