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生殖与避孕总目录

2003年生殖与避孕总目录

一、生殖与避孕2003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董艳[1](2015)在《卵巢过度刺激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以解决不孕不育问题。但同时它也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即为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OHSS发生与否与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功能,IVF-ET过程中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以及妇女在该促排卵方案下表现出的卵巢反应性相关。本研究主要对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不孕妇女进行研究,分析既往IVF史以及在促排卵过程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对日后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对象与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因不孕于我院至少接受过2个周期IVF-ET助孕,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周期出现OHSS高风险的患者,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人后,共203例患者,总计共425个IVF周期。所有患者均记录了不孕原因;每个IVF-ET周期下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促排卵前患者的基础血清激素值及窦卵泡数,促排卵方案,注射HCG日的血清雌二醇值及HCG用量,取卵日期、获卵总数及卵子的正常受精数;以及该周期是否发生OHSS及OHSS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即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最终结论。结果所有总IVF周期数为2且具有卵巢过度刺激高危因素的不孕妇女,在第一个IVF周期下有47.8%的患者未发生OHSS高风险,说明对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不孕妇女而言,在促排卵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而非必然事件。对第一周期未发生OHSS高风险而第二周期发生的患者研究发现,第二周期下的Gn/N显着高于第一周期,且两周期间隔时间越短,Gn/N变化率越高,而其他指标无差异。故认为,既往IVF史能在短期内增加卵巢反应性,应当成为OHSS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第一周期发生OHSS高风险的患者中,仅有37.1%的患者第二周期再次发生了OHSS高风险。两类患者比较下发现,第二周期未再次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即卵巢反应性有所减退的患者,与另一类患者相比第二周期下的基础FSH水平升高,窦卵泡数减少,且两次IVF周期的间隔时间较长。故推断:在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后,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导致其卵巢反应性下降。如患者两次IVF周期的间隔时间较短,因既往IVF史所带来的卵巢反应性的短期增高可能会掩盖发生卵巢过度刺激所导致的卵巢反应性下降。以所有总IVF周期数=2的患者其第一、二周期下的各项指标作为资料,第二周期的Gn/N作为应变量,其余因素作为变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的定性分析下证明:卵巢反应性在既往IVF史作用下短期内会有所上升,而卵巢过度刺激发生史,则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高危因素。而AMIMA模型的定量分析下最终模型公式为(1-0.91*第一周期获卵总数+0.81*第一周期促排卵用药天数-0.10*第一周期HCG日E2值)*6.33(第二周期的Gn/N)=e.对总周期数大于2个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各个IVF周期下Gn/N的变化情况发现,在发生卵巢过度刺激之前,卵巢反应性随着IVF周期数的增加而上升,但发生卵巢过度刺激之后卵巢反应性即有明显下降。结论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既往IVF-ET史不会改变卵巢储备功能,但能在短期内增加卵巢反应性,故应当成为发生OHSS的一个高危因素。2、在IVF-ET周期的促排卵下如出现了卵巢过度刺激,可能造成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进而影响日后的卵巢反应性。

王英[2](2012)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孕,已有非常成熟的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终止≤49天的妊娠,成功率达95%以上,深受早孕孕妇的欢迎。而对妊娠8~16周的终止方法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有负压吸宫术、钳刮术、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等。在这些方法中,手术的并发症如宫颈撕裂、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死亡;而且手术时间长,病人所受的痛苦大,这些都不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国内外陆续有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方法扩大应用于终止>49天妊娠的报道,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临床科研探索的热点。欧洲国家的药物流产已经批准用于停经63天以内的早孕,但对终止停经63天以上的药物流产未予批准。而国内目前只有在上海地区通过多中心的研究,制定了药物终止10~16周妊娠的操作常规应用于临床,但在全国尚无相应的技术操作常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目前尚缺乏一个统一、有效、规范的终止妊娠8~16周的用药方案,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安全性,为制定用药常规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观察米非司酮片序贯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8~16周妊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制定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8~16周妊娠的用药常规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将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科要求终止因非意愿妊娠8~16周的妇女共60例,根据孕周分为两组:A组30例:孕8~10周,门诊用药;B组30例:孕10+-16周,住院用药。两组用药方案一致:米非司酮片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和口服: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9时顿服米非司酮4片(1OOmg),共服2天;第三天晨7~8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600ug(3片),视临床情况可每间隔3-4小时重复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ug(3片)一次,胎儿、胎盘排出后停止给药,最多共4次。用药后观察患者出现的副反应,阴道流血、下腹疼痛开始时间,流产诱导时间,米索前列醇用量;胎儿胎盘排出时间;流产时的出血量和流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流产成功率。用药后观察指标和随访:用药(米非司酮片)第4~5天复测血常规,流产后2周、流产后1个月或第一次月经复潮后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了解流产后的阴道流血情况;是否刮宫,刮宫者的病理结果;月经恢复情况。同时分析本方案药物流产发生手术干预的影响因素。结果1、有效性及安全性60例中总成功率为98.3%(59/60),失败率为1.7%(1/60)。其中A组流产成功率为96.7%(1/30),不全流产率26.7%(8/30),失败率3.3%(1/30),B组流产成功率100%(30/30),不全流产率36.7%(11/30),无失败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A组阴道流血开始时间40%在服米非司酮后平均35.69±6.05小时,60%在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平均1.83±0.65小时,B组阴道流血26.7%在服用米非司酮后平均37.15±7.10小时出现阴道流血,73.3%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平均3±1.96小时出现阴道流血,两组服用米非司酮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比较无差异,而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阴道流血的平均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A组出现阴道流血相对较早;腹痛程度:A组轻度及以下20例占66.7%,中度10例占33.3%,无剧烈疼痛或需用止痛药;B组轻度及以下9例占30%,中度18例占60%,3例重度占10%,其中两例需用止痛药。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的疼痛程度明显重于A组;A组流产诱导时间为2.9±1.16小时,B组为4.88±3.48小时,两组流产诱导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A组流产2小时内出血量和流产后2-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分别为平均30±21.68ml和30±25.34ml;B组分别为平均93±85.44ml和35±17.16ml,两组流产时出血量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A组;两组流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流产后1-2天与流产前的血红蛋白相比,呈较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1月后血红蛋白与流产前的血红蛋白相比已基本恢复至原先水平;米索前列醇的用量:A组平均600±428ug,B组平均1200±586ug,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使用米索前列醇量较多;A组流产后的阴道流血时间为9.5±8.25天,滴血时间为10±7.14天,总的阴道流血+滴血天数平均20±8.92天,B组流产后的阴道流血时间为7.0±3.75天,滴血时间为9.5±6.23天,总的阴道流血+滴血天数平均16±7.29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流产后血HCG水平A组下降较B组慢,但1月后血β-HCG水平大多数恢复正常;A组流产后月经恢复天数为38±14.79天,B组流产后月经恢复天数为41.50±21.77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药物副反应发生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及罕见并发症发生。2、手术干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两组研究资料60例中共21例(35.0%)采取了手术干预。单因素分析,药物流产后需手术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孕次、流产次数、流产2周后血HCG水平及盆腔B超结果、流产2周后及1月后血HCG平均下降速率、流产后月经恢复天数等。而多因素分析发现:流产次数越多(≥3次),2周后血HCG值越高,B超提示宫内残留组织越多(最大径>20mm),药流后需手术干预的危险性越大。结论1、米非司酮200mg口服序贯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加口服用于终止妊娠8~16周是安全可行的,临床效果确切,流产成功率高,副反应少。2、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3次)、药物流产2周后血HCG水平、B超结果(宫内残留组织最大径>20mm)。

颜亭祥[3](2010)在《“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的改变及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诱发的肾阳虚模型小鼠细胞和分子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同时,进一步研究该模型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的影响作用机理。方法:以已经建立的“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为实验动物,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劳倦过度、房事不节组(模型组)和金匮肾气丸治疗组。对各组小鼠胸腺组织的形态学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测定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等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采用原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IFN-γ和IL-4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小鼠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进行分析。同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肾上腺轴激素含量;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脑基因表达谱中与免疫相关的上、下调基因。结果:“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诱发的肾阳虚模型导致小鼠胸腺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也显着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IL-4活性明显上升,细胞凋亡率升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降低。同时,从485个脑基因中筛选到36个具有显着性的与免疫相关脑差异表达上、下调基因,并作了进一步分析。而金匮肾气丸对上述这些异常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小鼠胸腺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被破坏,并通过免疫相关基因的改变而引起Th1类和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和细胞周期通路阻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金匮肾气丸可以通过调整细胞因子水平,提高肾上腺轴激素含量,降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胸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失调。同时,从器官到细胞直至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中医的肾阳虚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功能低下有关。

张宁[4](201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临床及内分泌特征性指标,从而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探讨PCOS痰湿证患者代谢及生殖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方法:临床研究一以45例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135例PCOS患者分为2组:非痰湿组、痰湿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及DHEA-S、FPG、FINS、SHBG水平。分别比较三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BMI、腰围、SBP、DBP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性,三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DHEA-S、SHBG、FPG、FINS、HOMA-IR及FAI水平的差异性。临床研究二以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RT-PCR方法检测PCOS痰湿组、PCOS非痰湿组及对照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间临床特征比较:月经周期PCOS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 BMI、腰围PCOS痰湿组与对照组及非痰湿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间性激素及DHEA-S的比较:LH、T值PCOS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 DHEA-S值PCOS非痰湿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PCOS痰湿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 PCOS痰湿组与PCOS非痰湿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3.各组间胰岛素抵抗相关参数及SHBG、FAI的比较:FINS、HOMA-IR、SHBG、FAI值PCOS痰湿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PCOS痰湿组与PCOS非痰湿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4. PCOS痰湿组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痰湿组(P<0.05); PCOS非痰湿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COS痰湿组胰岛素受体底物-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非痰湿组(P<0.05); PCOS非痰湿组胰岛素受体底物-2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PCOS痰湿证从生殖内分泌、代谢、卵巢局部分子水平等多个层面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可为PCOS痰湿证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之一。

董朝晖[5](2008)在《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24个省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最低补助标准3至50元不等;天津、上海等地明确了基本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宁波市江东区作为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已运行了二年,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政府按社区居民人口数量来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服务内容、数量、质量、效果、效益缺乏客观的绩效考评依据。部分城市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运行2年的较全面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尚未见报导。研究目的通过调查2年来宁波江东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实践,探索建立符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全面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指标体系;通过考评指标体系的现场应用,了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根据当地卫生管理者和国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的实际经验、政府要求的社区公共卫生的工作内容,借鉴其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的经验,自行建立全面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指标,对江东区所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提供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对2年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1、建立了包含13类77项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标准。2、2年绩效考评结果和比较分析。3、加权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综合应用。研究结论1、13类77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指标符合本地实际。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综合应用。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尚好,健康档案管理、重点慢性病管理、残疾康复、妇女保健等方面需要着力改进。

王水莲[6](2006)在《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生殖及内分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应用分子克隆、基因免疫、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和B超诊断等技术,分析了不同免疫佐剂、免疫原纯度和免疫剂量的作用效果,探讨了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黄牛生殖及内分泌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黄牛对抑制素基因疫苗pCISI的免疫反应性用普鲁卡因和脂质体作佐剂的条件下,本试验将不同剂量(0.75mg、1.5mg、2.25mg、3.0mg)、不同纯度(高、低)的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I免疫南阳黄牛。结果表明:(1)二种免疫佐剂在抗体P/N值和抗体阳性率二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高纯度pCISI(OD260/OD280介于1.8-2.0)的免疫效果略高于低纯度组(OD260/OD280介于1.7-1.8和2.0-2.1)(P>0.05)。(3)妊娠胚胎数与抗体P/N值和抗体阳性率均相关。(4)初次免疫第10天产生抗抑制素抗体,给定的各个时期每个免疫组抗体P/N值均高于对照组,除了初次免疫第10天(PM10)有0.75m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的个别现象外,其余时期内各个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着(P<0.05)。无论抗抑制素抗体水平(P/N)还是抗体阳性率,均以2.25mg组(T3)最高,且与0.75mg组(T1)和1.5mg组(T2)差异均显着(P<0.05)。2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卵泡发育的影响用B超检测了处于发情阶段黄牛的卵泡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佐剂方面,无论是卵泡数、卵泡发育率、卵泡生长速度还是排卵卵泡大小,普鲁卡因和脂质体的作用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质粒纯度方面,用两种纯度质粒免疫后黄牛各级卵泡数、卵泡发育率、卵泡生长速度、排卵卵泡大小差异不显着(P>0.05)。(3)妊娠胚胎数不影响两侧卵泡生长速度和排卵卵泡大小。(4)抗体阳性组大卵泡数和小卵泡数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抗体阳性组双卵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但抗体阴性组单卵率明显高于抗体阳性组(P<0.05);抗体阳性牛卵泡生长速度略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抗体阳性组左右两排卵卵泡大小均高于抗体阴性组,但二侧卵泡大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5)免疫剂量方面,四个剂量组(T1-T4)大、中和小卵泡数均比对照组多,其中2.25mg组(T3)最多而0.75mg组(T1)最少,且2.25mg组(T3)的大卵泡数与其它三个剂量组差异均显着(P<0.05);四个剂量组(T1-T4)的无卵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75mg组(T1)单卵率和双卵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其它三个剂量组单卵率和双卵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1.5mg组(T2)两侧卵泡生长速度最大,且与其它三个剂量组差异均显着(P<0.05);四个剂量组(T1-T4)两侧排卵卵泡均比对照组大,但各剂量组(T1-T4)间,以2.25mg组(T3)最大,与0.75mg组(T1)和1.5mg组(T2)差异均显着(P<0.05)。3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黄体发育的影响用B超测定怀孕二个月两侧黄体大小的结果表明:(1)佐剂方面,普鲁卡因组两侧黄体均比脂质体组小,但二个佐剂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质粒纯度方面,高纯度组两侧黄体略小于低纯度组,但二组差异不显着(P>0.05)。(3)妊娠胚胎数与两侧黄体大小的关系不大。抗体阳性牛两侧黄体均大于抗体阴性牛,二组左侧黄体差异不显着(P>0.05),而右侧黄体差异显着(P<0.05)。(4)免疫剂量方面,各个剂量组(T1-T4)两侧黄体长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剂量组(T1-T4)间,以2.25mg组(T3)两侧黄体最大,0.75mg组(T1)最小,且这二组黄体大小差异显着(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后左右两侧黄体发育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4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用B超检查怀孕1-2个月内黄牛早期胚胎发育的结果表明:(1)佐剂方面,无论胚胎数、双胎率、孕囊发育指标还是胎体发育指标,二种佐剂的作用效果相近(P>0.05)。(2)质粒纯度方面,高纯度和低纯度质粒免疫组早期胚胎数、双胎率、孕囊发育指标和胎体发育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免疫组孕囊短径、最大截面面积和最大截面周长比对照组略小(P>0.05)。(3)妊娠胚胎数与两侧孕囊发育指标和胎体发育指标关系均不密切。(4)抗体水平方面,抗体阳性组胚胎数、双胎率、孕囊发育指标和胎体发育指标均高于抗体阴性组,两组的胚胎数和双胎率差异显着(P<0.05),两组的孕囊发育指标和胎体发育指标则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免疫剂量方面,本研究表明了各免疫组胚胎数高于对照组,其中2.25mg组(T3)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四个剂量组(T1-T4)间差异不显着(P>0.05)。免疫组双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免疫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四个剂量组(T1-T4)两侧孕囊发育指标(长径、短径、最大截面周长和最大截面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且两侧孕囊短径、最大截面面积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各剂量组(T1-T4)间,2.25mg组(T3)两侧孕囊长径明显高于0.75mg组(T1)(P<0.05)。四个剂量组(T1-T4)左侧胎体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统计差异不显着(P>0.05),右侧胎体短径、面积和周长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0.75mg组(T1)右侧胎体长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5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母牛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本试验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测定了免疫前(PM0)、初次免疫第10天(PM21)、初次免疫第21天(PM21)、加强免疫第10天(BM10)和加强免疫第45天(BM45)五个时期的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结果表明,(1)免疫佐剂方面,普鲁卡因辅佐时FSH分泌水平高于脂质体,但二种佐剂在E2和P4分泌方面差异不显着(P>0.05)。(2)质粒纯度方面,两种纯度对FSH和E2分泌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低纯度组P4含量在加强免疫第10天(BM10)显着高于高纯度组(P<0.05)。(3)抗体水平方面,对于FSH来说,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均高于对照组,抗体阳性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抗体阴性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加强免疫期(BM10和BM45)抗体阳性组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对于E2来说,免疫前(PM0)抗体阳性组低于抗体阴性组,整个免疫期间抗体阳性组高于抗体阴性组,其中初次免疫期二组差异不显着(P>0.05),加强免疫期二组差异显着(P<0.05);对于P4来说,免疫前(PM0)和初次免疫期(PM10和PM21)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加强免疫第45天(BM45)差异显着(P<0.05)。(4)妊娠胚胎数方面,对于FSH来说,免疫前与初次免疫期间(PM10和PM21)二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加强免疫阶段双胎组高于单胎组且差异显着(P<0.05);对于E2来说,整个检测期间二组差异不显着(P>0.05);对于P4来说,免疫前(PM0)和初次免疫第10天(PM10)二组相近,但加强免疫期(从PM21到BM45)双胎组P4含量高于单胎组且差异显着(P<0.05)。(5)免疫剂量方面,对于FSH来说,免疫前(PM0)和初次免疫期(PM10和PM21),各剂量组(T1-T4)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加强免疫第45天1.5mg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于E2来说,初次免疫期(PM10和PM21),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加强免疫第10天(BM10)2.25mg组(T3)和3.0mg组(T4)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免疫第45天1.5mg组(T2)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C)(P<0.05),初次免疫期(PM10和PM21)四个剂量组(T1-T4)无明显差异,加强免疫第10天2.25mg组(T3)和3.0mg组(T4)最佳,但加强免疫第45天1.5mg剂量组(T2)最佳;对于P4来说,孕酮含量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加强免疫期间(BM10和BM45)免疫组P4含量比对照组高,其中加强免疫第10天两组差异极显着(P<0.01),加强免疫第45天两组差异显着(P<0.05)。

田丽娟[7](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蔡霞[8](2005)在《人精子活力试验在IVF实验室培养环境的质量控制及冷冻方法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世界上近20年、我国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这个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不仅为人类探索生殖奥妙、实现生殖的自我调控、促进生殖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全世界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生育希望,使诸多不孕家庭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辅助生殖技术从最初的人工受精发展到目前几乎家喻户晓的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es,PGD)及其衍生技术:胚胎冷冻、生殖细胞冷冻、多胎减胎术等,使人类受益匪浅。但因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得到的受孕率只有30~50%,远不能满足不孕症病人的需要。因此,提高受孕率便成了国内外生殖医学临床医生与实验室胚胎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影响受孕率的因素很多,其中胚胎培养环境是很关键的环节。实验室是辅助生殖技术孕育早期胚胎的主要场所,应该无菌、无毒、无污染,因为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对微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了创造理想的培养环境,近年来国外开展辅助生殖技术较早的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实施了有效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来监测培养环境;冷冻精液已成为人类长期保存精子的最好方法,现代辅助生殖助孕中的很多技术需要用冻精使卵子受精,但冷冻复温后的精子存活率及受精能力均较新鲜精液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受孕率。如何使长期保存的精子质

杜利立[9](2010)在《脉冲治疗对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脉冲理疗对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经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基础方为寿胎丸合四逆散)加妇乐颗粒结肠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前治疗基础上加用脉冲理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参照《不孕不育》(1998年罗丽兰主编)中输卵管通畅度判定标准,采用输卵管通畅试验对输卵管通畅度进行评分,并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输卵管疗效判定。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40例,观察组24例,单侧输卵管切除2例,输卵管炎性病变共40条,其中梗阻(粘连)20条(间质部9条,峡部3条,伞端8条),通而不畅6条,盘绕扭曲8条,积水6条;对照组16例,单侧输卵管切除1例,输卵管炎性病变共27条,其中梗阻(粘连)16条(间质部5条,峡部2条,伞端9条),通而不畅4条,盘绕扭曲5条,积水2条。观察组平均年龄32.21±3.28岁,平均病程4.58±3.55年,脉冲治疗次数16.33±3.36次,对照组平均年龄31.92±3.21岁,平均病程5.00±3.23年,观察组总有效率(58.33%)显着高于对照组(31.25%)(P<0.05)。2、输卵管通畅度改善观察组(1.29±0.69分)优于对照组(1.56±0.63分)(P<0.05);输卵管通畅度评分观察组在治疗后(1.29±0.69分)显着低于治疗前(1.92±0.29分)(P<0.05),对照组治疗前(1.94±0.25分)后(1.56±0.63分)无显着差异(P>0.05);3、输卵管改善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小于35岁(60%,35.71%)高于35岁以上(50%,0%)(P<0.01);病程小于3年(92.31%,100%)高于3年以上(18.19%,0%)(P<0.01)。结论脉冲理疗可以协同中药改善输卵管炎性病变,提高临床疗效。

陆金国[10](2007)在《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学、文献计量学等方法,通过收集整理1956~2005年以来50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相关文献,统计分析这些文献特征,包括论文数量、作者合着率、重要文献源、主要研究者及研究机构、作者论文量分布、研究关注热点及发展趋势等,从文献角度,考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状及未来。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了解其内涵,发掘其创见,从而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情报导向。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专题文献研究现状”,是对专题文献研究及医学专题文献研究状况的综述;二、“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尽可能地收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确定的核心医学类杂志上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文献及国外相关文献,利用Excel表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本研究共收集到题录相关文献7668篇,其中有45篇未查到原文;文献整理内容包括以下字段:题名、作者、合作者数量、作者单位、合作单位数量、单位所属地区、论文被引次数、作者被引次数、所引参考文献总数、刊名、期刊出版年、刊被中西医结合文献所引次数、文献类型、资助情况、主题标引等。三、“研究结果及分析”,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1.中西医结合学科目前处于文献量呈指数增长的学科大发展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文献增长都比较缓慢,至90年代尤其是1999年相关文献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直到2005年的文献年增长量都是比较大的。2.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合作势头较好,但合作度普遍较低,以2~3人之间的小范围合作为主。3.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重要文献源主要是中医药类杂志,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陕西中医》、《四川中医》、《新中医》;其重要的研究机构,以中、西医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等;在该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包括陈可冀、沈自尹、吴咸中等院士,他们引领着中西医结合学的发展;在对各地区影响力分析方面,以经济较发达、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地区,中西医结合研究力度较大。4.从论文作者量分布来看,中西医结合研究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建立,该研究的核心作者人数还需增加,核心作者的论文增均产出率有待提高;进一步说明该研究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作者队伍和研究选题离散性较大。5.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上,以临床应用型研究居多,理论研究偏少。总的来说,通过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文献量不断增长,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期刊,并有一批重要的研究队伍,但在研究方向上,仍以临床为主,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二、生殖与避孕2003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与避孕2003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卵巢过度刺激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次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IVF周期流程及相关判断标准
    2.3 COS方案,相关诊断标准及药物商品名
    2.4 相关检测指标
    2.5 OHSS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的分级
    2.6 OHSS高风险的判断标准
    2.7 研究对象筛选流程、分组图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对总IVF周期数=2的患者的研究结果
2的患者的研究结果'>3.2 对总IVF周期数>2的患者的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的指示指标的选择
    4.2 重复IVF史及卵巢过度刺激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
    4.3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目次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分组
    3 药物
    4 观察指标
    5 疗效判断标准
    6 手术干预指征
    7 手术干预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有效性及安全性
    2 手术干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8~1 6周的临床效果
    2 药物流产终止妊娠8~16周的临床安全性
    3 药物流产与手术干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持课题和发表论文

(3)“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的改变及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一"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二"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胸腺组织学的观察
    实验三"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实验四"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血清IL-2的测定
    实验五"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测定
    实验六"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 mRNA及IL-4 mRNA转录水平的(RT-PCR)检测
    实验七"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检测
    实验八"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肾上腺轴激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免疫相关脑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肾与免疫关系的认识
    二、肾阳虚证与免疫关系的现代研究
        1. 中医"肾"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2. 肾阳虚证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3. "肾阳虚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HPAT)轴的研究现状
    三、常用肾阳虚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四、金匮肾气丸的作用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五、肾阳虚证与Th1和Th2的研究进展
    六、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细胞周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八、"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免疫相关脑的差异基因表达
    九、"劳倦过度、房事不节"所致肾阳虚小鼠模型分子免疫机制的探讨
    十、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教学成果
详细摘要

(4)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背景
    1 中医证的研究现状
    2 PCOS痰湿证的理论基础
        2.1 PCOS从痰湿论治的中医文献依据
        2.2 PCOS痰湿证的病因
        2.3 PCOS痰湿证的病机
    3 PCOS胰岛素抵抗与生殖功能障碍的关系
    4 PCOS卵巢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理
    5 PCOS中医证的研究
        5.1 肾气虚弱
        5.2 痰湿阻滞
        5.3 瘀血内阻
        5.4 肝气郁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一 PCOS痰湿证内分泌及代谢特征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分组及例数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间临床特征比较
        3.2 各组间性激素的比较
        3.3 各组间胰岛素抵抗相关参数及SHBG、FAI的比较
    4. 讨论
        4.1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临床征象分析
        4.2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性激素特征分析
        4.3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与IR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PCOS痰湿证颗粒细胞IRS1/2mRNA的表达
    1 研究对象
        1.1 实验对象
        1.2 IVF-ET入选标准
        1.3 药物
        1.4 实验仪器
        1.5 培养液
        1.6 实验材料
        1.7 实验试剂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方案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颗粒细胞IRS-1 mRNA表达的比较
        3.2 各组组颗粒细胞IRS-2 mRNA表达比较
    4 讨论
        4.1 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与IRSs
        4.2 PCOS痰湿证卵巢功能障碍与IR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成果
详细摘要

(5)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1 引言
    1.1 相关概念
        1.1.1 公共卫生
        1.1.2 社区卫生服务
        1.1.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1.4 绩效
        1.1.5 绩效考评
    1.2 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的历史和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内容和指标
        1.3.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
        1.3.2 考评内容和指标
    1.4 研究意义
        1.4.1 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1.4.2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1.4.3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绩效
        1.4.4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1.5 研究目的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2.1 指标筛选与权重的确定
        2.2.2 考评的实施方法与综合评价
    2.3 资料来源
        2.3.1 主要文献资料
        2.3.2 调查资料来源
        2.3.3 数据分析软件: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检索
        2.4.2 指标选择的原则
        2.4.3 专家咨询及论证
        2.4.4 满意度调查
        2.4.5 考评方法
        2.4.6 综合评价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6.1 培训调查员
        2.6.2 数据录入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介绍
    3.2 绩效考评指标和权重
    3.3 绩效考评情况
        3.3.1 实际得分值
        3.3.2 综合评价
        3.3.2.1 加权综合评分法
        3.3.2.2 加权Topsis法
        3.3.2.3 加权秩和比法(RSR)
        3.3.2.4 三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
    3.4 绩效比较
        3.4.1 总分比较
        3.4.2 一级指标比较
        3.4.3 二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内容
    4.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方法
    4.3 满意度考评
    4.4 第三方考评
    4.5 存在问题与建议
        4.5.1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4.5.2 重点慢性病管理
        4.5.3 残疾康复
        4.5.4 妇女保健
        4.5.5 考评指标的设置
    4.6 结论
    4.7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附录Ⅰ 江东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
    附录Ⅱ 机构满意度卷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生殖及内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抑制素免疫对动物生殖内分泌的调控
        1.1 抑制素免疫对雌性动物的生殖内分泌调控
        1.2 抑制素免疫对雄性动物的生殖内分泌调控
    2 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研究进展
        2.1 几种主要抑制素基因免疫质粒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调节
    3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3.1 研究内容
        3.2 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黄牛的反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试验设计
        1.4 抗体检测
        1.5 妊娠胚胎数检测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基因免疫黄牛抗体P/N值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的抗体阳性率
        2.3 免疫后不同时期抗体P/N值比较
        2.4 免疫后不同时期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抑制素基因免疫黄牛的免疫原性
        3.2 免疫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3 免疫佐剂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4 疫苗纯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母牛卵泡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卵泡发育情况检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各级卵泡数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卵泡发育率
        2.3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卵泡生长速度
        2.4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排卵卵泡大小
    3 讨论
        3.1 关于各级卵泡数
        3.2 关于卵泡发育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母牛黄体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黄体发育检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后黄牛的发情与受胎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妊娠黄体发育
    3 讨论
        3.1 关于发情与受胎
        3.2 关于黄体大小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黄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B超对早期胚胎的检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pcCISI基因免疫后黄牛胚胎数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双胎率
        2.3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后黄牛孕囊发育
        2.4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后黄牛胎体发育
    3 讨论
        3.1 关于胚胎数和双胎率
        3.2 关于早期胚胎发育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母牛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
        1.3 免疫与采血程序
        1.4 激素检测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FSH分泌水平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雌二醇(E_2)分泌水平
        2.3 抑制素基因免疫后黄牛孕酮(P_4)分泌水平
    3 讨论
        3.1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血清FSH的影响
        3.2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血清雌二醇的影响
        3.3 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血清孕酮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1 结论
    2 创新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8)人精子活力试验在IVF实验室培养环境的质量控制及冷冻方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培养液检测人精子活力试验的敏感性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试剂及移液管
        1.2 被测试的组织培养管、培养皿
        1.3 仪器
        2. 精液采集和纳入标准
        2.1 精液采集
        2.2 纳入标准
        3. 实验步骤
        3.1 精液处理
        3.2 方法
        4. 实验结果判定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人精子活力生物试验检测组织培养管对精子细胞的毒性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试剂、被测试试管及仪器
        1.1 试剂
        1.2 被测试的培养管
        1.3 实验所用仪器
        2. 精液采集和纳入标准
        2.1 精液采集
        2.2 精液纳入标准
        3. 实验步骤
        3.1 精液处理
        3.2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判定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TYB冷冻保护剂及两种冷冻方法对人精子活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试剂与仪器设备
        1.1 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精液采集和纳入标准
        2.1 精液采集
        2.2 精液纳入标准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科技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9)脉冲治疗对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页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2.1.1.1 病例来源
        2.1.1.2 研究对象
        2.1.2 输卵管炎性不孕的诊断标准
        2.1.3 病例选择标准
        2.1.3.1 纳入标准
        2.1.3.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纳入
        2.2.2 试验设计
        2.2.2.1 观察组实验步骤
        2.2.2.2 对照组试验步骤
        2.2.2.3 对照方法
        2.2.3 观察项目
        2.2.3.1 一般指标
        2.2.3.2 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疗效观察
        2.2.3.2.1 输卵管通畅度判定及评分标准
        2.2.3.2.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2.4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基线分析
        2.3.3 疗效分析
    2.4 讨论
        2.4.1 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基本病机是虚瘀互结
        2.4.1.1 肾虚是疾病的本质
        2.4.1.2 脉络瘀阻是疾病的关键因素
        2.4.1.3 虚瘀互结是疾病的基本病机
        2.4.2 脉冲治疗通过温热效应可以改善盆腔虚瘀状态
    2.5 体会
        2.5.1 注重辨证论治
        2.5.2 重视综合治疗
    2.6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综述1:脉冲理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综述2: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专题文献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四部分 启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生殖与避孕2003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卵巢过度刺激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D]. 董艳. 浙江大学, 2015(10)
  • [2]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D]. 王英. 浙江大学, 2012(11)
  • [3]“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的改变及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D]. 颜亭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4]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D]. 张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5]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D]. 董朝晖. 浙江大学, 2008(10)
  • [6]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黄牛生殖及内分泌的影响[D]. 王水莲.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4)
  • [7]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8]人精子活力试验在IVF实验室培养环境的质量控制及冷冻方法中的应用研究[D]. 蔡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5(04)
  • [9]脉冲治疗对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D]. 杜利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2003年生殖与避孕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