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买托合提·居来提[1](2019)在《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交流,和田地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地区的医疗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维吾尔医疗更是如此。本文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和田地区的部分维吾尔医院、私人诊所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探究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对维吾尔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医疗空间的变化、医学知识的传承模式、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以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并从医疗、疾病和文化角度对和田维吾尔医的地方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以下六大部分:第一章: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和文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第一,维吾尔医药学产生的历史渊源、类型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进一步探讨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和地位,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维吾尔医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第二,从文化视角看维吾尔民间医疗,对疾病分类、民间医疗中的符号以及疾病与治疗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现代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医疗空间的家,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维吾尔医的形式和类型,具有多种身份的提维普(Tivip)和医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医疗空间的转移,以此为切入,系统阐述从家庭到街头,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同时,介绍了此过程的主要途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三,维吾尔“医院”的诞生历程,从而阐述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四,医疗管理体制和政策,本节系统的介绍了民族医药政策法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医药制度改革对维吾尔医学的影响。第三章: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本章论述了传统医学知识继承模式的发展过程、教育模式下医学知识继承的状况、传统维吾尔医学和医学知识继承模式作为知识体系和医疗实践信任的逻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第二,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第三,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第四章:和田维吾尔族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本章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和培养,主要阐述不同身份的医患双方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博弈;第二,道德:维吾尔族制约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论证了医德在整个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任和医患沟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不同领域的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吾尔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族医学的范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和田维吾尔医形成了具有和田地域特色的医疗文化,并已融入和田人民的日常生活。笔者作为和田人,在长期观察和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维吾尔医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中医药学与维吾尔医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吾尔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维吾尔医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伊斯兰医学,维吾尔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圈,是以中华医药文化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医学文化;此外,执业医师综合素质较低,对传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执业医师存在一定的医德问题。一些公立维吾尔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医疗机构相比,二者之间差距更大。江湖医生仍然存在,庸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沟通观察能力差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张娟[2](2019)在《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文中指出冲突遍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各项权利也不例外,呈矛盾共生关系,有相容也有冲突。在以权利话语构筑的法律世界中,同样存在作为法律现象出现的权利冲突。权利冲突是一个同权利现象相伴随的问题。权利冲突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权利理论为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无疑能为化解当下的中国医患权利冲突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为指导,分析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产生原因,以及探求化解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以法治路径为主导的多维路径。论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理论立场、实践理性及人文意蕴这三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着重解读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观基本内涵。接着转入描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图景,并指出权利冲突在权利实践中难以避免这一困境。通过已有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系统梳理,从中挖掘出其对当代中国权利冲突化解的理论启示,包括对权利冲突的成因、化解路径以及人文目标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当然,作为发生在医患关系领域的权利冲突,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同样对中国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有重大理论价值。论文以此为铺垫,选取了当下中国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性与本质。接着,在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指导下,对中国医患权利冲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主体因素、法治因素、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这四个方面。接着文章开始探讨如何化解医患权利冲突。文章首先确立我国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基本原则,包括患者利益优先原则、医患利益平衡原则,并围绕“医患权利合作”这一核心原则,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具体制度路径。对应已经揭示的医患权利冲突成因,对这一冲突化解的路径包括法治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指导下的主体路径、社会路径以及经济路径的多维路径。最后,文章在结语中点出,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产生和化解,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乃至社会改革所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以及所昭示的愿景和前途。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医患权利冲突的化解不仅需要制度革新,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合作与温暖关爱。
董自西,黄美金,张磊磊,陈兵,王勤[3](2018)在《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识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医患关系恶化的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两轮医改,对修正医患消费关系的努力却并没有真正发挥效果。医患关系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医院管理的难点,更是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关注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依然在路上,医患关系的研究也必然需要持续进行与深
梁韵[4](2018)在《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评述》文中认为1996年国内学者首现对医患法律关系的研究,收集1996~2018年10月期刊中有关医患法律关系研究的所有文献,进行数统分析。数据表明医患法律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2002年~2010年,其中医学领域学者对医患法律关系最为关注,但缺乏既有医学又有法学背景的人才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对于医患法律关系属性的定位,主流观点是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为社会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以及消费法律关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医患关系不是单一的法律关系,要结合具体案件或就诊的实际阶段来进一步分析。
梁韵,赵敏[5](2018)在《我国近22年医患法律关系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系统收集我国1996到2017年间关于医患法律关系研究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整理、比较和归纳、数统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2002到2010年之间,医学领域学者对医患法律关系的研究最为关注,缺乏既有医学背景又有法学背景的交叉学科人才;关于医患法律关系属性的定位,主流观点是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为社会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以及消费法律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医患关系不是单一的法律关系、而要结合具体案件或就诊的实际阶段来进一步分析。
张胡锦华[6](2018)在《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其法律规制》文中提出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中最宝贵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保护。作为生命的守护者和白衣天使,医务人员肩负重大的职责。然而,现在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声音,医疗纠纷常态化,甚至有我国特色的“医闹”现象,伤医杀医扰乱医疗秩序的新闻屡见不鲜,对医患关系双方都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医闹”作为医患关系中矛盾激化的社会现象,其背后的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关注。笔者以“医闹”为思考切入点,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实例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认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无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还是学术界都呈现出定位不明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医患关系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医患关系法律性质不清,导致立法上的保守和迟缓,从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调整医患关系的需求,既不能进行有效的事先调整干预,又未能在事后对医疗纠纷进行充分的救济,最终导致“医闹”爆发。只有厘清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才能为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笔者认为,学术界常见的几种法律属性学说,目光局限于部门法的范围内,都试图通过一种学说或某一种法律规范来理解整个医患关系,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够全面揭示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应当把医患关系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跳出部门法的思维,承认医患关系纵横多部门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法律规制。
田土城,宋皓[7](2017)在《从法律关系视角论患者权利体系化》文中提出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不断,究其原因是患者权利立法存在诸多问题。实践问题反映了立法问题,而立法问题折射出理论上对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医疗行为法律性质、患者权利的定义、患者权利救济以及构建患者权利体系的讨论不足。要解决实践问题,必先完善立法,欲解决立法问题必先讨论理论问题。从医患双方的法律关系入手,确定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分析医患关系中主体、客体,以及其内容中的权利部分。若要保护患者权利,应当首先在理论上为患者权利下定义,在此基础上建构患者权利保护体系,构建"医方义务——患者权利"立法模式,为立法提供有力的参考。
郭强[8](2017)在《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法律属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患者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现行的医疗卫生现状不相匹配的事实,使得当下医患关系空前紧张,不仅无利于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运转。从法理视角来看,要想合理解决医患纠纷,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的正当权益,实现社会之公平正义,确认医患关系为何种法律属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决定着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医疗纠纷处理和法律适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真梳理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相关理论学说,可得知,以社会法视角为切入点研究医患关系,并提出重新定性后的法律构想,不失为妥善解决医患纠纷的合理解决路径。研究医患关系法律属性问题,首先,要界定医患关系和医患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厘清医患关系与医患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为论文研究奠定下理论基础。其次,要对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纷争进行梳理与评析,对医患关系的民事法律关系属性、消费法律关系属性、行政法律关系属性、斜向法律关系属性、社会法律关系属性五种理论加以述评,引出医患法律关系属于社会法律关系这一观点。再次,对医患关系社会法属性的理论分析,在阐明社会法内涵、价值追求和现实意义之后,论证医患关系应在社会法范畴内调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在社会法视角下提出医患关系的基本立法构想,确立医患关系社会法属性下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模式的选择以及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江贻戌[9](2016)在《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文中研究表明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机构和患者本人之间在一般的诊疗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法律性质的定位在学术研究上未达成共识。而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对如何调整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方式等。而随着我国医患纠纷数量不断增长,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对此也渐渐难以招架。因此,正确定位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才能为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正确的导向,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基于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述,本文认为不论从法律分类角度、我国法律体系构成角度和医患关系实践角度看,医患关系都应当由社会法进行调整,因此其性质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就理论而言,随着公私法的互相融合,第三法域——社会法应运而生,根据对医患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可知,医患关系的双方主体在法律上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的特点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相同,医患关系的调整需要倾斜保护作为基本原则,社会法的调整方式也是最适合医患关系的调整。且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上看,七大法律部门中,医患关系不符合我国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对调整对象的要求,仅符合我国社会法部门对调整对象的要求,而我国社会法部门其实也是属于第三法域的法律,所以医患关系从根本上还是社会法律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践也同样论证了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医患关系如果完全由公法或者私法进行调整,只会造成医患关系的恶化。公法调整的时代已经远去,医患关系完全由公法调整,不利于医院积极主动作用的发挥,国家财政也难以负担,患者的利益更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害,若完全由私法来调整医患关系,存在着不利于经济弱者的生命健康保护的致命弊端,而将医患关系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淡化医院的权利观念,增强其义务观念,使其始终能从患者群体的利益出发,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选择。在充分论证了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的基础上,本文也形成了调整医患关系的宏观思路,提出了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应遵循社会本位理念、人权保障理念、公共福利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基本理念和保护弱者原则、国家干预和提供基本保障原则、卫生保护原则和患者自主原则的基本原则,以及构建包括协商解决机制、行政调解解决机制、诉讼解决机制、第三方调解制度和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设想。
王烨[10](2015)在《论医患纠纷中的法律关系》文中提出医患纠纷自诞生之初,就迅速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难题。除了此类纠纷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因为医患纠纷往往牵涉到医方和患者两大类群体,以及整个社会医疗体制和法律机制的运转,所以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医患纠纷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本文将从医患纠纷中涉及的法理学原理入手,对医患纠纷中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简要论述。
二、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1)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概念界定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 田野调查 |
(二) 文献资料研究 |
六、田野点概况 |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创新点 |
第一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与医疗文化 |
第一节 维吾尔医药学的历史渊源、类型及特点 |
一、丝路文化交流与维吾尔医学形成与发展 |
二、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
三、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及地位 |
第二节 作为文化体系的维吾尔民间医疗 |
一、疾病的文化解读 |
二、民间医疗中的象征符号 |
三、疾病与治疗的文化逻辑 |
第二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其现代发展 |
第一节 作为医疗空间的家 |
一、医疗形式及其类型 |
二、拥有多重身份的民间郎中(提维普Tivip) |
三、医师的社会文化定位及权威 |
第二节 医疗空间的变迁:从家庭到街头 |
一、走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 |
二、职业化和商业化医疗实践的过程及特点 |
三、职业化转化的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维吾尔“医院”的诞生 |
一、医院的建立:门诊发展为医院 |
二、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 |
三、现阶段维吾尔医医院的发展状况 |
第四节 医疗管理体制与政策 |
一、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评价 |
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中的作用 |
三、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意义 |
第三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 |
第一节 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 |
一、知识传承模式 |
二、习得与传承的基本模式 |
三、维吾尔医学中的知识观 |
第二节 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 |
一、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 |
二、权威的维护与传递 |
三、从传统道德走向职业道德---传统的转型 |
第三节 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 |
一、传统医疗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与权威 |
二、新时期医疗实践与社会信任 |
第四章 和田维吾尔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 |
第一节 医患双方的疾病认知 |
一、医师的知识体系 |
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三、医疗实践中的博弈 |
第二节 道德:约束维吾尔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 |
一、基于道德的医患关系: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一 |
二、医疗实践中的性别: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二 |
三、“维医”或“伪医”:市场、权利、信任 |
四、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任规则及其调试 |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冲击 |
一、道德约束缺失与信任危机 |
二、“医德”还是“异”德 |
三、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中的话语特征 |
第四节 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三甲医院的事例 |
一、病房中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实践形态 |
二、医师与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相互理解的出发点 |
三、交流方式与信息交换:医患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基本内容 |
五、创新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利观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理论维度 |
一、理论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权利观 |
二、理论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利观 |
三、理论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权利观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实践理性 |
一、权利规范的形成根植于物质基础所决定的社会秩序 |
二、权利关系的变迁受制于社会关系的变迁 |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对权利正当性的决定作用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人文意蕴 |
一、权利是“人赋”的,并且是人之为人的确证 |
二、权利的价值诉求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 |
三、权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当代中国发展及价值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当代中国发展 |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第二节 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观内涵解读 |
一、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主体地位 |
二、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权利的根本保证 |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权利的基本路径 |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权利实践的根本目标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图景 |
一、权利观念革新:从服从权力到争取权利的观念进步 |
二、权利领域拓展:从民事权利到社会权利的不断推进 |
三、权利诉求多元:从基本人权到新兴权利的类型丰富 |
四、权利冲突产生:从个人主义到合作主义的困境突出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对权利冲突的启示 |
一、提供权利冲突发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
二、确立权利冲突化解路径的实践指向 |
三、树立权利冲突得以化解的人文目标 |
第三章 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性与成因 |
第一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及规范梳理 |
一、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 |
二、医患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规范梳理 |
三、医患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相关启示 |
第二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殊性质 |
一、医患权利冲突的真伪之辩 |
二、医患权利冲突的特征概括 |
三、医患权利冲突的本质分析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医患权利冲突的成因 |
一、主体因素:医患双方权利观的非理性运用 |
二、法治因素:医患权利保护的法律运行失灵 |
三、社会因素:医患权利运行的保障制度不足 |
四、经济因素:医患权利实现的物质条件制约 |
第四章 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患者利益优先原则 |
一、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确立患者权利主体的首要地位 |
二、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的内涵辨析 |
三、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二节 医患利益平衡原则 |
一、医患利益平衡原则兼顾医患权利内容的动态实现 |
二、提出医患利益平衡原则的现实迫切性 |
三、医患利益平衡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三节 医患权利合作原则 |
一、医患权利合作原则促进医患权利关系的良性互动 |
二、坚持医患权利合作原则的必要性 |
三、医患权利合作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五章 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法治路径 |
第一节 医患权利配置的立法表达 |
一、制订医患权利保护的统一法律 |
二、确立医患权利内容的明确边界 |
三、明确医患权利行使的具体规则 |
第二节 医患权利协商的行政执法 |
一、增强医师个人行政责任的承担 |
二、发挥行政机关预防医患权利冲突的执法功能 |
三、完善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行政调解程序 |
第三节 医患权利平衡的司法裁量 |
一、强化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诉讼功能 |
二、改进医患利益冲突衡量的法学方法 |
三、确立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指导性案例 |
第四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多元化解机制 |
一、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多元化解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加强医患权利冲突当事人间的和解制度 |
三、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医事仲裁制度 |
四、突出化解医患权利冲突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多维路径 |
第一节 培育医患权利共同体的理性权利观 |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必要性 |
二、医患信任与沟通是构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关键因素 |
三、重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
第二节 完善医患权利运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推进医方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
二、优化普通患者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
三、健全贫困患者的医疗救助制度 |
第三节 巩固医患权利实现的物质经济基础 |
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患者权利均衡实现 |
二、公立医院改革坚持患者利益优先的公益本位 |
三、规范社会办医行为减少发生医患权利冲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研究现状 |
1.1 医患关系 |
1.2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
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医患关系 |
2.1 契约 |
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3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
3 几点思考 |
3.1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倡导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3.2 社会要发挥宣教作用, 宣讲并引导和谐的医患关系 |
3.3 医方要发挥主体作用, 理解并践行医患关系的内涵 |
3.4 患方要发挥协同作用, 尊重并融入医患关系的定位 |
(4)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概述 |
1.1 概念界定及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2 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整体情况 |
3 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具体情况 |
3.1 民事法律关系 |
3.2 社会法律关系 |
3.3 行政法律关系 |
3.4 消费法律关系 |
3.5 其他 |
4 结语 |
(5)我国近22年医患法律关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概述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方法 |
1. 检索方法及结果。 |
2. 文献统计和处理。 |
(四) 现状概述 |
二、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整体情况 |
三、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具体情况 |
(一) 民事法律关系 |
(二) 社会法律关系 |
(三) 行政法律关系 |
(四) 消费法律关系 |
(五) 其他 |
四、结语 |
(6)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其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构成 |
(一) 医患法律关系的主体 |
1、医方主体 |
2、患方主体 |
(二) 医患法律关系的内容 |
1. 医方的权利义务 |
2. 患方的权利义务 |
(三) 医患法律关系的客体 |
三、我国医患关系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一) 宪法对公民生命健康权规定的不足 |
(二) 法律体系内部问题繁多 |
1. 基本性的医事法律文件的缺失 |
2. 高位阶的基本的法律文件稀少 |
3. 部分法律文件年代久远,内容陈旧 |
4. 立法质量不符合现实需求 |
5. 法律体系的混乱和冲突 |
(三) 司法实践中的“二元化”困境 |
1. 纠纷分类的二元化 |
2. 鉴定制度的二元化 |
3. 法律适用的二元化 |
(四) 医患纠纷解决制度不完善 |
四、完善我国医患关系法律规制的思考 |
(一) 我国医患关系法律属性学说分论 |
1. 民事法律关系说评析 |
2. 行政法律关系说评析 |
3. 消费法律关系说评析 |
4. 社会法律关系说评析 |
5. 医事法律关系说评析 |
(二) 我国医患关系法律属性学说总论 |
1. 医患双方地位平等性辨析 |
2. 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公益性分析 |
3. 消法、医事法、社会法分类的共性 |
(三) 本文对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定性 |
1. 部门法法律属性分类与社会发展的脱离 |
2. 医患关系属性是超越现有部门法属性划分的存在 |
3. 领域法思维的引入与医患关系医事法属性的定位 |
(四) 多位一体思路完善我国医患关系相关法律 |
1. 民事法律的完善 |
2. 建立完善科学的医事法法律体系 |
3. 对未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设想 |
4. 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7)从法律关系视角论患者权利体系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同关系、侵权关系抑或消费关系———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探讨 |
(一) 行政法律关系说 |
(二) 医事法律关系说 |
(三) 民事法律关系说 |
1. 合同关系说 |
2. 侵权关系说 |
3. 消费关系说 |
二、法律行为抑或准法律行为———医患关系客体性质确认 |
三、权利的范围界定———法律关系内容的讨论 |
(一) 权利的范围限定与患者权利概念的确定 |
(二) 救济权的概念与患者救济权概念的确定 |
四、患者权利体系化———为患者权利立法提供有力参考 |
结语 |
(8)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法律属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医患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
2.1 医患关系 |
2.1.1 医患关系的内涵 |
2.1.2 医患关系的主要模式 |
2.2 医患法律关系 |
2.2.1 医患法律关系的内涵 |
2.2.2 医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2.3 其他相关概念界定 |
第3章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纷争与评析 |
3.1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实务纷争 |
3.2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理论纷争 |
3.2.1 民事法律关系 |
3.2.2 消费法律关系 |
3.2.3 行政法律关系 |
3.2.4 斜向法律关系 |
3.2.5 社会法律关系 |
3.3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观点评析 |
第4章 医患关系社会法属性论证 |
4.1 社会法的理论内涵、价值追求和现实意义 |
4.1.1 第三法域社会法的兴起 |
4.1.2 社会法的理论内涵 |
4.1.3 社会法的价值追求与现实意义 |
4.2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论证 |
4.2.1 患者主体地位弱势属于社会法保护范畴 |
4.2.2 健康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权 |
4.2.3 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与社会法本位观相契合 |
第5章 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立法构想 |
5.1 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立法原则 |
5.1.1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平衡原则 |
5.1.2 倾斜保护原则 |
5.1.3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
5.2 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立法模式选择 |
5.2.1 构建独立的医事法是调整医患关系的有效路径 |
5.2.2 医事法的立法设计和制度安排 |
5.3 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概述 |
2.1 医患关系释义 |
2.1.1 法律关系 |
2.1.2 医患关系 |
2.2 我国医患关系的法律渊源 |
2.2.1 宪法 |
2.2.2 法律 |
2.2.3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
2.3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之争 |
2.3.1 民事法律关系论 |
2.3.2 行政法律关系论 |
2.3.3 经济法律关系论 |
2.3.4 医事法律关系论 |
2.3.5 社会法律关系论 |
2.4 小结:医患关系应当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 |
第3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第三法域视角 |
3.1 法律分类理论 |
3.2 医患关系应当由第三法域调整 |
3.2.1 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要素 |
3.2.2 医患关系应当由社会法调整 |
3.3 小结 |
第4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法律体系构成 |
4.1 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
4.2 医患关系应当由我国的社会法部门调整 |
4.3 我国的社会法部门兼具公私法特征 |
4.4 小结 |
第5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医患关系实践 |
5.1 仅由公法调整不能满足医疗保障的需求 |
5.2 仅由私法调整难以保障患者的健康权 |
5.3 社会法调整才是应有之义 |
5.4 小结 |
第6章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之立法宏观思考 |
6.1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理念 |
6.2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 |
6.3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论医患纠纷中的法律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性质和内容 |
(一)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
(二)本文关于医患关系性质的观点 |
四、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D]. 买托合提·居来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2]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D]. 张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识与思考[J]. 董自西,黄美金,张磊磊,陈兵,王勤. 西南国防医药, 2018(12)
- [4]我国医患法律关系研究评述[J]. 梁韵. 医学与哲学(A), 2018(11)
- [5]我国近22年医患法律关系研究综述[J]. 梁韵,赵敏. 医学与法学, 2018(03)
- [6]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其法律规制[D]. 张胡锦华.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从法律关系视角论患者权利体系化[J]. 田土城,宋皓. 河北法学, 2017(12)
- [8]社会法视角下医患关系法律属性问题研究[D]. 郭强.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9]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D]. 江贻戌.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2)
- [10]论医患纠纷中的法律关系[J]. 王烨. 法制与社会, 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