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

肥厚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

一、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媛,张梅[1](2021)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指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Guillian-Mollaret三角)病变的特殊跨突触变性[1]。临床特点为患者在原发病变稳定后出现头晕、视物不清、眼震、腭肌震颤、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显示局限于下橄榄核的长T2信号[2]。

刘光平,尹宏伟,丰育功,李照建[2](2021)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随访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出血后18个月。结果 12例中,4例(33%)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3例双侧,1例单侧),表现为腭阵挛、小脑共济失调和眼部症状,典型临床症状出现在出血后5~11个月,出血后2~11个月MRI可见下橄榄核肥大。结论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后容易发生的迟发性并发症,常在出血后11个月内发生,建议MRI定期随访。

李晓昶,杨改清,胥丽霞,官瑞磊,徐志强[3](2021)在《后循环卒中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及影像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方法纳入2019-01—2020-05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后循环卒中诊断为HOD的6例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齿状核、红核和下橄榄核神经元联系环路受损表现,其中脑桥3例,中脑合并脑桥1例,延髓1例,小脑1例。所有患者表现为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分别于1~6个月出现新的临床表现,软腭震颤4例,眼震4例,复视3例,头部震颤及不自主运动2例,肢体震颤及不自主运动4例,舌肌震颤1例。头MRI示下橄榄核T2WI呈高信号。结论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受累可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后循环卒中患者需警惕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发生。

陈起强[4](2020)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的MRI影像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16例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MRI检查,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的特征。结果脑干病变引起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有14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脑桥团片状混杂长T1、长T2信号,周边低信号环。挫裂伤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夹杂着短T1信号。梗死者脑桥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DWI序列呈现高信号。高血压性脑出血者脑桥短T1、长T2团片影信号,累及双侧中央被盖束。小脑病变引起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有2例。结论经MRI检查肥大性下橄榄核变者可清晰显示下橄榄核变性,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及漏诊。

李燕燕,林增如,林恒山,李铭,吴垠,潘星朵[5](2020)在《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点》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干病变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磁共振表现与动态变化。18例均采用Siemens 3.0T MRI检查,行T1WI、T2WI、T2水抑制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其中5例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结果 18例HOD中10例为单侧,8例为双侧。18例中13例MRI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信号变化为:下橄榄核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水抑制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等信号。DTI显示原发病及下橄榄核病变区神经纤维束相对正常侧减少并部分呈现中断现象。结论 HOD多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病变,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高场MRI特别是结合DTI序列可对HOD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钟静雅,王立新[6](2020)在《以偏侧舞蹈样运动为临床表现的双侧肥大性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文中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侧肢体乏力11月余,伴右侧偏身舞蹈样运动5月余",于2018年10月2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17年11月18日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呕吐,至外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脑桥出血,住院予对症治疗,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遗留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后

李珂,申向民,王玮,王春喻,魏燕燕[7](2020)在《表现为四肢震颤的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文中提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特殊的跨神经元突触变性,可以在脑出血、脑梗死、血管畸形、创伤、外科手术、中毒或者肿瘤之后发生[1],为继发于齿状核-红核-橄榄核神经通路(dentate-rubroolivary pathway, DROP)受损后的迟发性病理学改变[2]。腭肌阵挛为HOD的典型临床表现,而表现为红核震颤的HOD报告极少,红核震颤常常累及单侧上肢,罕有HOD患者表现为四肢震颤。临床上该疾病较少见,本文报告了一例初期误诊为延髓梗死,后经我院确诊为继发于脑桥出血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患者,并复习整理有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姜威,谭旋宇,甘霖,于澎,董铭[8](2019)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文中研究表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区(Dentato-Rubro-Olivary Pathway,DROP)病变所引起的跨突触变性,该环路区也称为Guillain-Mollaret三角。所谓"跨突触变性",即下位神经元损伤引发的上位神经元的数量、结构和功能改变,这种变性可导致受累的下橄榄核发生肥大。HOD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误诊及漏诊率高,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偶尔会遇见此类病患[1],对其特点应该有所把握。下面我们将通

姜兆彩,郭春杰,罗珅,杨宇[9](2018)在《脑干小脑卒中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5例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今我院诊断为HOD的5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例患者存在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受累病史,其中中脑1例,脑桥2例,小脑2例,包括梗死2例,出血3例。除原发脑血管病的后遗症状外,5例患者分别于18个月出现新的临床表现:软腭震颤(symptomatic palatal tremor,SPT)(2例),眼震(2例),复视(2例),头部(2例)、下颌(1例)、四肢(1例)或腹部(1例)阵挛,共济失调(1例)。头MRI示同侧、对侧或双侧下橄榄核T2WI呈高信号,其中伴下橄榄核体积增大4例。结论 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受累可以继发HOD,从而出现SPT等临床表现,头MRI表现为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伴或不伴体积增大,是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李华丽,周旭峰,高志翔,何莎莎[10](2018)在《桥脑出血或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浅析(附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继发于桥脑出血或梗死并同时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WD)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发病机制、MRI特征及其与原发病灶关系,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继发于桥脑出血或梗死同时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D及HOD的MRI表现,同时根据MRI表现和解剖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5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DWI、SWI或T2*WI序列扫描。结果 5例中3例桥脑基底部背侧出血,均继发双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1例桥脑右背侧出血继发右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1例桥脑左背侧梗死继发左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HOD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等或稍高信号,SWI或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对原发出血病灶显示最好。双侧小脑中脚WD早期表现为对称性DWI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1等信号;中后期表现为DWI图等或稍低信号,ADC图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多继发于桥脑背盖部病变,并且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的MRI表现;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不难发现,但当同时存在桥脑出血或梗死、HOD及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时要考虑到是桥脑出血或梗死同时继发HOD及双侧小脑中脚的WD,而不要盲目的把它们误认定为是三个原发孤立病变。

二、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脑血管病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阳性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特征
    (三)治疗及转归
三、讨论

(2)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随访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随访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继发HOD的机制
    3.2 Guillain-Mollaret三角受损与HOD的关系
    3.3 继发性HOD的临床症状

(3)后循环卒中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及影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3 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4)肥大性下橄榄核变的MRI影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原发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表现
    2.2 继发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表现
3 讨论

(5)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解剖基础与发病的关系:
    3.2 HOD与原发病变的关系:
    3.3 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

(6)以偏侧舞蹈样运动为临床表现的双侧肥大性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7)表现为四肢震颤的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8)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病理学
4 病因与临床表现
5 影像学与基因学
6 鉴别诊断
7 治疗
8 总结与展望

(9)脑干小脑卒中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5例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辅助检查结果
    2.3 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10)桥脑出血或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浅析(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脑血管病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特点[J]. 赵媛,张梅.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04)
  • [2]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随访观察[J]. 刘光平,尹宏伟,丰育功,李照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07)
  • [3]后循环卒中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及影像表现[J]. 李晓昶,杨改清,胥丽霞,官瑞磊,徐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09)
  • [4]肥大性下橄榄核变的MRI影像特征[J]. 陈起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1)
  • [5]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点[J]. 李燕燕,林增如,林恒山,李铭,吴垠,潘星朵.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05)
  • [6]以偏侧舞蹈样运动为临床表现的双侧肥大性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J]. 钟静雅,王立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3)
  • [7]表现为四肢震颤的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J]. 李珂,申向民,王玮,王春喻,魏燕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2)
  • [8]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J]. 姜威,谭旋宇,甘霖,于澎,董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8)
  • [9]脑干小脑卒中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5例临床特点[J]. 姜兆彩,郭春杰,罗珅,杨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08)
  • [10]桥脑出血或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浅析(附5例报告)[J]. 李华丽,周旭峰,高志翔,何莎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1)

标签:;  ;  ;  ;  

肥厚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病理、临床及MR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