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势在必行

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势在必行

一、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刻不容缓(论文文献综述)

张昱[1](2019)在《西方政府债务理论的演进研究 ——兼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多个地区、国家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权债务危机,从冰岛到迪拜,从欧元区到到美国,从俄罗斯、亚洲到拉美多国,不仅引发各国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的动荡,同时还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长期影响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中国虽然暂时不存在爆发系统性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但仍存在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危机。政府债务经济理论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学重要课题之一,纵观世界政府债务理论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学派。随着王权的扩大,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负债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政府的债务理论由此得以产生和发展。本文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回顾那些经济学先贤们提出的政府债务理论,分析近三百年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债务理论的发展演进历程,并尽力拓展这项研究的理论视野,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更宽的眼界和更深刻的理解,希望能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方政府债务理论的发展和变迁进行研究,整理政府债务理论的演变脉络,对一些政府债务理论和相关经济学说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相互指导的线索,并从中获得启示,从而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防范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各篇章简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指出了本文主题、意义,综述了相关中外研究文献,并对西方政府债务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接下来对文中涉及的政府债务、预算赤字、预算盈余、政府支出、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政府债务理论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篇章结构、主要创新与不足。第二章讨论了古典学派、历史学派和马克思的政府债务理论。内容包括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以及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卡尔·迪策尔、卡洛伦茨·冯·斯坦因、阿道夫·瓦格纳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以及马克思的政府债务观点,并简要分析了古典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理论观点的一些共通原则。西方经济学家对政府债务理论主流观点在19世纪的上半叶和下半叶大相径庭,19世纪上半叶,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和结论大行其道,其代表作是斯密的《国富论》,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穆勒等人对政府债务均持负面的观点,认为其阻碍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政府债务必然导致国民经济崩溃的预言与现实相矛盾:政府债务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近300%的英国,其制造业,贸易和金融业反而蓬勃发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成为世界经济领先国家。德国历史学派公共财政经济学家迪策尔、斯坦因、瓦格纳等人分别研究了政府债务执行效果差异化的问题后,认识到公共产品和服务对生产力的提高有较强的增强效应,是私营部门无法媲美的,典型的例子是债务资源提升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安全,保障了教育系统和司法系统的良性运行,从而加强对财产权的执行和保护。在这种背景下,“非物质资本”一词被创造出来,他们提出,如果不创造和发展它(债务),国民经济的部分生产潜力将被浪费,其政策建议被德国当局采纳,进而提高了德国债务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上述思想交替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凯恩斯时代以前各国制订债务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并为日后的政府债务理论提供了基础和营养,直至凯恩斯主义债务理论的出现。第三章讨论了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政府债务理论。在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很少关注政府债务理论,因为在这几十年中,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债务人(1815年后的英国,1865年后的美国)成功的处理了大量的战争债务,甚至将债务规模大幅度降低,所以没有引发重点关注和讨论。新古典经济学家转而关注边际效用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的进步问题,其代表人物卡尔·门格尔,瓦尔拉斯,威廉·杰文斯或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关于政府债务理论或历史的讨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快速成为学界主流理论,其政府债务理论引发了长期和广泛的讨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永久性赤字支出和政府债务的积累而言,那些广为人知的最极端的论据并非来自凯恩斯,而是来自凯恩斯主义者。本章首先批判性地研究了那些试图诠释凯恩斯主义债务政策的文献,从而突出凯恩斯真实的政府债务思想与所谓“归因”于他的那些政策思想之间的不一致性;而后介绍了试图解释“凯恩斯主义”公共债务政策的流行观点;接下来回顾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根据“1942-1945年财政部备忘录”而重新评估和解释凯恩斯长期政府债务政策立场的文献发展;随后通过考察凯恩斯“1942-1945年财政部备忘录”等相关着作,试图重新确定凯恩斯核心政府债务和赤字政策立场及其相关特征,最后介绍了其他对债务思想和应用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凯恩斯主义者们(阿尔文·汉森,阿巴·勒纳,西摩·哈里斯)的债务理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对凯恩斯的经济和政策产生了短暂的兴趣,凯恩斯的名字普遍被用来描述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宏观经济收缩而实施的政策特征。人们耳熟能详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强调短期财政激进主义,所以大众普遍误认为凯恩斯本人也支持短期财政活动和预算赤字,但通过重新审视凯恩斯关于政府支出、公共债务和预算赤字的经济政策的建议,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凯恩斯本人的实际政策立场,相反,凯恩斯本人并不支持临时的、自由裁量的债务融资财政政策,相关文献表明凯恩斯主张通过扩大公共投资计划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政策,支持永久扩大公共部门以维持充分就业并防止宏观经济波动,凯恩斯在一定程度对待政府债务融资支出的态度是谨慎的,他反对普通预算赤字,对于凯恩斯来说,在经济衰退期间(依赖债务融资)的公共支出只是第二好的权宜之计。第四章讨论了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债务理论。首先介绍了几位公共选择学派的先驱的公债理论观点,而后着重介绍了布坎南的政府债务理论,并根据布坎南的着作中提到的关于债务的负担问题、债务的经济后果、李嘉图等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债务的持久性,债务的道德后果以及对平衡预算法案等观点主张展开;而后基于布坎南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进行了政府债务的宪政经济学分析以及政府间竞争框架下的政府债务理论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税收平滑理论、最优债务理论和盈余政策、政治预算周期理论等西方现代政府债务理论观点。第五章主要讨论了西方政府债务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首先分析了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并归纳整理了部分涉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观点;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在问题,并结合西方政府债务理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国的债务问题与西方国家有着相同的背景,但又具有具有不同之处,是中国旨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相继实施了几轮刺激措施后,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及过剩产能的过度投资积累。根据前文分析,本文综合研究了三种西方政府债务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试图找出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之道,提出了财政和债务重整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举债资金要投向高效率和高效益项目,要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等政策建议。

潘争光,陈丰云,贺磊,张杰妮,何启,向亚玲[2](2018)在《一次性竹木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一次性木筷被广泛应用于餐饮行业,而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一次性竹木筷的产品特性、行业概况和现行标准的有关情况,通过风险监测有关结果,分析了一次性竹木筷产品质量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潜在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对消费者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迚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现行标准与生产工艺不相适应的结论。建议通过加强标准制修订、提高生产企业安全责仸意识和消费者安全使用意识等措施,促迚一次性竹木筷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曹丽丹[3](2018)在《韩中公益广告语言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广告语言也不例外,特别是公益广告语言,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取向,具有良好的公益效果。本研究以韩国公益广告协会和中国公益广告网刊登的公益广告语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两国公益广告语的特点。在句法上,将两国公益广告语分为整句形式和非整句形式进行探讨;在词汇上,按照公益广告语出现的词汇特点,分为反义词、同义词、多义词等并进行分析;在修辞手法上,两国公益广告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极多,本文在分析修辞手法过程中将其概括为强调、比喻、变化三大类;在语用上,以语言哲学家Austin(1962)和Searle(1969)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支撑,分析两国公益广告语中出现的劝告和提议言语行为。最后概括和总结公益广告语的语言学特点,并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综上,本文通过对韩国和中国公益广告语的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两国公益广告语存在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胡芳,刘诗萌[4](2015)在《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文中指出以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观为理论基础,从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三则广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隐喻意义构建、隐喻映射等方面探讨了该语类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研究表明在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共同参与隐喻意义的构建,多模态隐喻具有的动态叙事性、鲜活性、普遍性使广告的信息量更大,给读者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公益宣传的社会效果。

曾凤球[5](2013)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备受世人关注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生物教学工作者如何结合学科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实践为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夏恩龙[6](2009)在《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趋势下,人们积极寻求有效的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路径和方法。以市场为基础的森林认证应运而生,并且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林分,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竹林认证不同于森林认证,完全按照森林认证标准对竹林进行认证不能有效地体现出竹林经营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竹林认证标准指导和促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在今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竹产品生产国,竹林认证对中国的竹产业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发展竹林认证及其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水平,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竹林认证理论方法及实践领域占据主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竹林经营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借鉴PEFC标准指南、FSC原则与标准、中国国家森林认证标准、哥伦比亚竹林认证标准、SW森林认证标准和GFA森林认证标准等相关标准内容,初步提出了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该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开展竹林经营认证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的内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本文从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关系,不同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的影响,不同认证模式的选择,以及经济、生态、社会和贸易因素对竹林认证标准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竹林经营认证标准进行了选择、构建和影响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1)本文从我国竹林的分布和竹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关系。竹林认证来源于森林认证,与森林认证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点,但自身又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如竹林生长快、经济效益高、不受采伐限额的限制等优点决定了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不同。竹林认证相对森林认证而言认证更容易实行、经济效益提高更显着以及更具宽松的政策环境等特点。(2)通过分析国际上不同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将全球性森林认证体系FSC和区域性认证体系PEFC与其他相关国家的森林认证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认证程序、运作方式、经费来源、监督审核等方面为竹林认证标准的选择和确立提供依据。研究提出,中国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应该立足于国家水平上,采用绩效标准,制定过程充分共享、保持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明确的申诉机制等措施。(3)基于我国竹林经营的现状和现有认证模式,提出了几种主要的竹林认证模式并对这些认证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其中独立认证、联合认证和资源管理者认证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竹林经营模式,不同的认证模式需要满足相应的认证指标,在竹林认证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竹林经营模式。研究指出,在中国实行竹林认证,应以独立认证和联合认证为主,可部分实行资源管理者认证。(4)对经济发展因素与竹林认证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经济因素是竹林认证标准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经济收入、强化竹林产品生产、节约成本和带动相关产业进步是竹林经营认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竹林经营效益和推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竹林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景观价值,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对竹林认证标准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因素对竹林认证的标准和指标影响研究指出,需要建立竹林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案、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维持和改善竹林的特有景观,并纳入竹林经营认证标准体系中。(6)在影响竹林认证的社会因素分析中,包括社区发展问题、“三农”问题和林权改革问题等社会因素对竹林认证标准的选择和构建影响较突出,尤其是要注重“人”在竹林认证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竹林认证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明确竹林的权属和责任,充分协调竹林经营单位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是社会因素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7)从非关税壁垒和国际贸易环境两个贸易因素对竹林认证影响的分析指出,以出口为主的竹林认证受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明显;在竹林认证标准构建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贸易因素,包括遵守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发布特有声明、严格控制化学成分以及限制生物控制剂和基因改性生物等。(8)本文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哥伦比亚瓜多竹认证体系和我国已经开展竹林认证企业案例分析结果,以及作者对我国主要竹产区浙江安吉、福建永安、重庆开县和湖南炎陵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在我国开展竹林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高梅[7](2008)在《2009年高考人文地理备考综合训练》文中认为

张鹤泽[8](2007)在《关于新疆建立生态税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刻不容缓的核心问题,保护生态与环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之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应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生态与环境资源之所以被滥用,主要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政府征收生态税,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和优势,对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课税,是促使污染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唤起全社会生态意识,实现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量的有效而可行的途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比较深入的讨论了新疆生态税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生态税的发展、实施、成果进行研究,为新疆建立生态税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新疆自身特点构想了生态税的建立,一是征收专门的生态税,二是对现有税种的调整。在借鉴了国外生态税的具体措施的基础上,比照新疆自身状况,设置了对新疆的一次性电池和一次性筷子征收生态税的构想。

马彩华[9](2007)在《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全球环保浪潮日益高涨。各国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极大地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作为环境法的准则之一,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相关理念的探讨与实践等方面多有建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日趋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公众参与既为世界潮流之所向,也是中国现实之需要。公众参与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更是一种遏制环境违法的“大规模建设性武器”。因为任何环保问题都会影响特定或普遍公众的利益,公众就会基于对利益的关注而主动投身到环保活动之中,而他们在为自己利益奔走呼吁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推动环保事业,要从民众素质和公德层面去强调环境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完善环保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从而引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环保事业提供自下而上的持续推动力。有效的公众参与,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首先,公众的有效参与,要以环保信息充分、及时的披露为前提。其次,要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最后,环保公众参与离不开有序的“利益组织化”。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剖析、归纳,结合国内外事例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管理特色的公众参与的建议与构想。第一部分,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的引入。主要从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加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背景、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管理理念、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另外,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公众参与可以降低成本的计算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中国环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第二部分,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与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公众环境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方式、参与的依据、理论及实施机制,直到公众参与的法律价值及法律制度保障,尤其对NGO组织的作用等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其实用性。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国和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产生、发展、现状及主要机制的总结,发现国内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及参与水平存在诸多差异。究其原因除了与国情、文化等有关外,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笔者也较详细阐述了环境教育及其演变,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交叉点和分散点,以供借鉴。第四部分,作为实践的检验,本章通过三个项目,即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示范项目、山东名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填海工程、东营黄河口文蛤海洋特别保护区项目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前二个工程项目可以看出,公众并不缺乏参与的热情,只不过需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发布详尽的信息。亲身实践的第三个项目,深感不同群体的利益的强烈影响。但应当承认,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使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相关机制更显得必要。第五部分,作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研究的落脚点,由中国与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现状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笔者提出了政府、企业及公众三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模式和全程周期式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以及如何保证NGO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建议。结论部分,提出了尚存的诸多不足,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本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意义。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经济与环境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如何更好地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除了政府的出谋划策、企业的身体力行,更为重要的还是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许多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很有成效,我国显得有些滞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推进其实践,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理论意义。第二,实践及应用。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示范项目、山东名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填海工程、东营黄河口文蛤海洋特别保护区等项目无不说明了公众的积极参与对项目的建设及环境保护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创新点。由于我国国情、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计划经济和行政集权的长期影响,致使在我国谈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显得有些新奇和超前,在环境保护方面尤为突出。但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趋势会很快被广大公众所认可,在中国这方面的事例也越来越多,如2006年的圆明园事件。总之,本文从公众参与的角度为环境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以经济转轨国家为研究背景的佐证,突出体现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以及其在中国环境管理政府导向中的运用。

田明华,印中华,赵晓妮[10](2007)在《一次性木筷相关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文中提出阐述了2004年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一次性木筷的税收政策。对一次性木筷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取消出口退税对一次性木筷出口的限制作用明显,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节约财政收入,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但也存在影响林区就业和林区经济的负面作用。2006年新税收政策的效应基本与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类似,但强化了出口限制效应、替代效应,改变了贸易方式和流向。

二、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刻不容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刻不容缓(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政府债务理论的演进研究 ——兼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历史回顾、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2.1 文献综述
        1.2.2 政府债务历史的简要回顾
        1.2.3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3 篇章结构和主要创新与不足
        1.3.1 篇章结构
        1.3.2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古典学派、历史学派和马克思的政府债务理论
    2.1 概论
    2.2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2.2.1 亚当·斯密的政府债务理论
        2.2.2 大卫·李嘉图的政府债务理论
        2.2.3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2.3 德国历史学派的政府债务理论
        2.3.1 卡尔·迪策尔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2.3.2 卡洛伦茨·冯·斯坦因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2.3.3 阿道夫·瓦格纳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2.4 马克思的政府债务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政府债务理论
    3.1 概论
    3.2 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方法
    3.3 所谓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传统或流行观点
    3.4 凯恩斯政策立场的其他解释
    3.5 重新评估凯恩斯的核心政府债务和赤字政策立场
    3.6 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凯恩斯主义者的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3.6.1 阿尔文·汉森的政府债务理论
        3.6.2 阿巴·勒纳的政府债务理论
        3.6.3 西摩·哈里斯等人的政府债务理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债务理论
    4.1 概论
    4.2 几位公共选择学派的先驱的公债理论
        4.2.1 德维蒂·德玛尔科的政府债务理论
        4.2.2 哈利·芦茨的政府债务理论
        4.2.3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政府债务理论
    4.3 布坎南的政府债务理论
        4.3.1 布坎南关于公共债务负担问题的解释
        4.3.2 布坎南关于公共债务与资本形成的论述
        4.3.3 布坎南对李嘉图等价的批判
        4.3.4 布坎南对凯恩斯主义债务理论的批判
        4.3.5 布坎南关于公债的持久性的论述
        4.3.6 布坎南关于公债的道德判断
        4.3.7 布坎南关于平衡预算法案的倡导
    4.4 政府债务的宪政经济学分析
        4.4.1 临时债务问题
        4.4.2 负债刺激因素问题
        4.4.3 宪法、选举对债务影响问题
        4.4.4 自利、权威政府负债问题
    4.5 政府间竞争框架下的政府债务理论分析
    4.6 其他现代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4.6.1 税收平滑理论
        4.6.2 最优债务政策及其没有付诸实施的证据
        4.6.3 政治预算周期理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方政府债务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5.1 概论
    5.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概述
        5.2.1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背景
        5.2.2 中国中央、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5.2.3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情况
    5.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演进历程
    5.4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理论观点
    5.5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5.5.1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在问题
        5.5.2 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一次性竹木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产品及行业现状
    2.1 产品简介
    2.2 行业概况
3 标准现状分析
4 风险监测分析
    4.1 近年来一次性竹木筷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4.2 风险隐患分析及潜在危害
5 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5.1 行业问题
    5.2 标准与生产工艺不相适应
    5.3 标准限值存在不合理
6 结论

(3)韩中公益广告语言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的句法分析
    第一节 韩国公益广告语言的句法分析
        一、整句形式
        二、非整句形式
    第二节 中国公益广告语言的句法分析
        一、整句形式
        二、非整句形式
    第三节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句法比较
第二章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的词汇分析
    第一节 韩国公益广告语言的词汇分析
        一、反义词运用
        二、同义词运用
        三、多义词和同音异义词运用
    第二节 中国公益广告语言的词汇分析
        一、反义词运用
        二、同义词运用
        三、多义词运用
    第三节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词汇比较
第三章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
    第一节 韩国公益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
        一、强调
        二、比喻
        三、变化
    第二节 中国公益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
        一、强调
        二、比喻
        三、变化
    第三节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修辞比较
第四章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韩国公益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
        一、劝告行为
        二、提议行为
    第二节 中国公益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
        一、劝告行为
        二、提议行为
    第三节 韩中公益广告语言语用比较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背景
    1.1 多模态隐喻概念的界定
    1.2 多模态隐喻的区别性特征
        1.2.1动态性、叙事性
        1.2.2鲜活性
        1.2.3“具体是具体”的普遍性
2 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2.1 主题一: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2.2 主题二:节约用纸
    2.3 主题三:禁止乱砍乱伐
3 结束语

(5)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生物课堂为渠道,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以生物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
    (一) 提高认识,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 重视教材中与环保有关的“活动”等栏目,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三) 在课堂教学中扩充课外知识, 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以课外实践为途径,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一) 组建“环保志愿者”小组, 宣传生态环保知识
    (二) 让学生收集信息, 编辑手抄报, 参与生态环保活动
    (三) 组织“生态环保”研讨会,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保实践,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6)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现状
        1.2.2 森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现状
        1.2.3 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现状
        1.2.4 讨论
    1.3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关系辨析
    2.1 竹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1.1 竹林的分布和特点
        2.1.2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
    2.2 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2.1 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和内涵
        2.2.2 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
    2.3 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区别和联系
        2.3.1 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区别
        2.3.2 竹林认证与森林认证的联系
第三章 基于森林认证体系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3.1 FSC 国际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3.1.1 FSC 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
        3.1.2 FSC 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和借鉴
    3.2 PEFC 区域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3.2.1 PEFC 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
        3.2.2 PEFC 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和借鉴
    3.3 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3.3.1 中国国家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
        3.3.2 其他国家森林认证体系的特点
        3.3.3 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和借鉴
    3.4 基于认证体系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四章 基于认证模式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4.1 竹林经营的现状和模式
        4.1.1 我国竹林经营现状
        4.1.2 我国竹林经营的模式
    4.2 认证模式的属性及对竹林标准的影响
        4.2.1 独立认证
        4.2.2 联合认证
        4.2.3 资源管理者认证
        4.2.4 区域认证
        4.2.5 竹林认证模式的比较
    4.3 基于认证模式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五章 基于经济发展因素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5.1 生产成本影响评价模型
    5.2 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对指标的影响
    5.3 对其他产业带动要求对指标的影响
    5.4 基于经济发展因素的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六章 基于生态环境因素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6.1 竹林生态环境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6.1.1 竹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6.1.2 影响竹林生态环境效应的因素
        6.1.3 竹林生态环境问题对竹林认证指标的影响
    6.2 生物多样性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6.2.1 竹林的生物多样性
        6.2.2 竹林生物多样性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6.3 竹林景观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6.3.1 竹林的景观效应
        6.3.2 竹林景观因素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6.4 基于生态环境因素的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七章 基于社会因素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7.1 社区发展问题对指标的影响
    7.2 “三农”问题对指标的影响
    7.3 林权改革问题对指标的影响
        7.3.1 竹林产权的内涵
        7.3.2 中国竹林产权的变化
        7.3.3 林权改革问题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7.4 基于社会因素分析的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八章 基于贸易因素的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分析
    8.1 非关税壁垒对指标的影响
        8.1.1 非关税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8.1.2 非关税壁垒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8.2 国际贸易环境对指标的影响
        8.2.1 贸易环境对林产品出口的影响
        8.2.2 国际贸易环境对竹林认证标准和指标的影响
    8.3 基于贸易因素的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和指标关系模型构建
第九章 中国竹林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
    9.1 竹林认证标准建立的基础和原则
        9.1.1 标准的定义
        9.1.2 标准的组成
        9.1.3 标准的分类
        9.1.4 标准建立的原则和属性
        9.1.5 制定竹林认证标准的相关程序和方法
    9.2 中国竹林认证标准的框架建立
    9.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标准的分析
        9.3.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9.3.2 中国竹林认证标准体系的AHP 分析
    9.4 中国竹林认证标准体系的建立
第十章 案例分析
    10.1 瓜多竹可持续经营认证标准
        10.1.1 哥伦比亚瓜多竹简介
        10.1.2 哥伦比亚瓜多竹认证体系的特点
        10.1.3 哥伦比亚瓜多竹认证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2 浙江永裕竹业公司的竹林经营认证实践
        10.2.1 企业认证的过程和实施情况
        10.2.2 认证的结果
        10.2.3 启示
    10.3 浙江安吉、福建永安、重庆开县和湖南炎陵的竹林认证调查
        10.3.1 竹林资源和竹产业发展概况
        10.3.2 竹林经营情况和经营形式分析
        10.3.3 竹林认证可行性分析
第十一章 结论与讨论
    11.1 主要结论
    11.2 讨论
        11.2.1 主要挑战
        11.2.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关于新疆建立生态税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内容
        1.1.5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 对新疆建立生态税的认识
    2.1 人类与生态环境
        2.1.1 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1.2 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
        2.1.3 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
    2.2 对新疆生态税概念的认识
        2.2.1 为什么说我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税
        2.2.2 新疆征收生态税的目标
        2.2.3 新疆生态税的研究范围
        2.2.4 新疆生态税的分类
        2.2.5 新疆生态税的特点
    2.3 新疆生态税的定义
第三章 新疆建立生态税的理论依据及现实必要性
    3.1 新疆建立生态税收的理论依据
        3.1.1 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
        3.1.2 环境问题的“政府失灵”
    3.2 新疆征收生态税的现实必要性
        3.2.1 新疆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建立生态税收制度
        3.2.2 生态税收是具有明显优势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
        3.2.3 生态税将促使生产者达到生产的社会最适点
        3.2.4 课征生态税将促使厂商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改进生产技术并积极创新
        3.2.5 生态税是一种公平、高效的税种
        3.2.6 新疆建立生态税的必要性
    3.3 新疆建立生态税的可行性
第四章 国内外有关生态税的现状分析
    4.1 OECD 国家的生态税的征收现状
        4.1.1 德国的生态税
        4.1.2 法国的生态税
        4.1.3 美国的生态税
        4.1.4 其他OECD 国家生态税收实施情况
    4.2 新疆现行税制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及弊端分析
        4.2.1 新疆现行税制中散落着的一些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
        4.2.2 新疆现行税制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的不足
    4.3 OECD 国家实行生态税收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第五章 新疆建立生态税的构想
    5.1 新疆生态税制的设计
        5.1.1 生态税的构建原则
        5.1.2 生态税税制要素的设计
        5.1.3 生态税征管设计
    5.2 建立新疆生态税制的具体设想
        5.2.1 对现有税制进行调整
        5.2.2 开征专门的生态税
        5.2.3 生态税收减免措施
    5.3 生态税设计不足之处
    5.4 其它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第六章 新疆生态税的情景分析
    6.1 新疆对电池征收生态税的构想
    6.2 新疆对一次性筷子征收生态税的构想
    6.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ACKNOWLEDGMENT)

(9)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的引入
    1.1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加剧
    1.2 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
    1.3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4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
2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与机制
    2.1 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2.2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依据
    2.3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理论
    2.4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实施机制
    2.5 公众参与的法律价值及法律制度体现
    2.6 讨论与小结
3 中国与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现状比较
    3.1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状及主要机制
    3.2 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概况及主要机制
    3.3 中国与国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环境意识及参与水平比较
    3.4 中国与国(境)外环境教育的对比
    3.5 国(境)外公众参与对中国的借鉴
    3.6 讨论与建议
4 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
    4.1 我国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情势与建议
    4.2 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3 进一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相关机制
    4.4 让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共同发挥作用
    4.5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5 中国特色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体系的构建
    5.1 中国环境问题及公众参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5.2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模式研究
    5.3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及相应机制的构建
    5.4 讨论与建议
6 总结与讨论
    6.1 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是关键
    6.2 公众参与及其在我国存在的不足
    6.3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建议与构想
    6.4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创新点
    6.5 论文存在不足与今后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一次性木筷相关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年来中国出台有关一次性木筷的税收政策
2 对一次性木筷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2.1 取消出口退税对一次性木筷出口的效应分析
        2.1.1 导致一次性木筷出口量大幅下降
        2.1.2 引起一次性木筷出口额和出口价格剧烈波动
        2.1.3 改变了一次性木筷出口的贸易流向
        2.1.4 增强了一次性竹筷对一次性木筷出口的替代效应
    2.2 取消出口退税对森林资源的效应分析
        2.2.1 减少了中国木材消耗,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有限的森林资源
        2.2.2 对中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不断减弱
    2.3 取消出口退税的其它效应分析
        2.3.1 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节支
        2.3.2 影响了林区就业和林区经济
        2.3.3 促进一次性木筷行业的转型升级
        2.3.4 加快一次性木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3 2006年新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
    3.1 开征消费税
    3.2 加征出口关税
    3.3 针对一次性木筷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
4 新税收政策体系的出口效应预测
    4.1 一次性木筷出口的规模将会缩小
    4.2 一次性木筷贸易方式的构成将会改变
    4.3 一次性木筷的贸易流向将会改变
    4.4 一次性竹筷对一次性木筷出口的替代效应将会增强

四、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刻不容缓(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政府债务理论的演进研究 ——兼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D]. 张昱. 吉林大学, 2019(02)
  • [2]一次性竹木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J]. 潘争光,陈丰云,贺磊,张杰妮,何启,向亚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24)
  • [3]韩中公益广告语言对比研究[D]. 曹丽丹. 黑龙江大学, 2018(09)
  • [4]保护森林资源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J]. 胡芳,刘诗萌.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06)
  • [5]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J]. 曾凤球. 现代教育科学, 2013(04)
  • [6]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夏恩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1)
  • [7]2009年高考人文地理备考综合训练[J]. 高梅. 试题与研究, 2008(36)
  • [8]关于新疆建立生态税的探讨[D]. 张鹤泽. 新疆大学, 2007(06)
  • [9]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 马彩华.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3)
  • [10]一次性木筷相关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J]. 田明华,印中华,赵晓妮. 林业经济问题, 2007(02)

标签:;  ;  ;  ;  ;  

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势在必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