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娴[1](2021)在《A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赵子毓[2](2021)在《基于风险管理的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快速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机制也不健全,时常会出现风险事件,金融案件不断出现。而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银行内控管理的合规性带来了新的挑战。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程度改变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新形势下新型风险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进一步认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面临着日益变化的风险出现,就需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预防能力和抵御能力,除了加强外部监管,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2014年,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又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了内部控制的职责、措施、监督机制与保障评价体系等。随着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与运营业务的逐步融合,增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力度是眼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类型银行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本文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试图通过内部控制来增强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本文在界定和分析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概念和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及其两者之间关系。本文以XH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职责管理、措施管理、评价管理、监督管理等实际情况,从风险管理角度,逐层分析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贷款业务管理、资源结构分配、人才资源储备、监督评价体系以及主体职责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XH商业银行,从内部控制职责、措施、评价以及监督等层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XH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管控力提供参考。
姜丽莉[3](2020)在《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点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运营和服务场所,银行网点的存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以及同业竞争深度叠加的环境下,银行网点受到严重冲击。人们资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已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金融需求,应如何升级网点运营能力,以强化银行市场开发潜能,是银行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重点聚焦邮储银行的Q分行营业网点,以之为实例开展分析。首先,对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同时查阅关于运营管理相关理论并进行学习掌握,确定银行网点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深入探析了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的现状,对网点运营管理工作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在剖析网点当前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点运营管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再次,以运营管理、4Rs营销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达成邮储银行总体发展目标,从网点建设、内部管理、客户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运营管理工作的具体优化措施。最后,基于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存在的其他问题,同时促进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使运营管理的优化工作更具有前瞻性,从组织、财务、人力、风险角度提出了配套保障。本文成果既能辅助该行破除当前的运营瓶颈,又能为同类或有相似困境的银行给予问题解决方式参考。
刘忆[4](2020)在《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发展迅速,对银行相关传统业务与其经营模式造成巨大影响。银行基层网点是提供传统业务的主要场地,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柜面结算业务规模大量缩减,然而基层网点由于其直接面向客户等天然优势,具有其他相关金融模式无法比拟的作用,银行应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银行苏州分行为例,分析了A银行苏州分行近年的经营现状,发现了 A银行苏州分行辖内基层网点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基层网点布局不合理、客户结构不合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基层网点营销能力不足、基层网点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吸收国内外部分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经验,包括“社区银行”、“旗舰店”的相关模式和传统基层网点再造的方式,阐述国内外部分银行经验对A银行苏州分行的启示。最后确定了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的相关具体对策,并提出了基层网点转型的保障措施。
石文倩[5](2020)在《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改变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当原有的作业流程无法承载这些变化适应新的需求时,商业银行必须迅速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重新设计自身的流程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幅度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以TY农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其落后的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已不能很好地适配其新一代操作系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也使其陷入竞争劣势,柜面业务流程再造便成为TY农商银行建立竞争优势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基于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初步了解,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后,主要选取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四要素分析方法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运用流程图工具对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进行重现,由此分析出柜面业务流程的问题及原因所在;以四要素分析法作为切入点对柜面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方案设计,提出再造目标、再造原则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应用流程运转效率及客户满意度两项指标对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初步实施后的绩效进行评价。此外,本文还对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保障措施,如制度约束、组织优化、激励机制和再造后对业务流程跟踪并持续改进。希望本研究对各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有借鉴意义,帮助国内中小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特别是像TY农商银行这类处在转型初期,核心客户对柜面依赖度较严重的一批地方性农商银行推进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流程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提供有益借鉴。
周宇[6](2020)在《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是当前我国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督促和引导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部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担当着践行普惠金融发展、落实国家政策导向重大策略的重大责任。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的优惠政策。作为发挥金融功能的结构主体,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顺应经济发展的形势、适应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强化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力度和措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势必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提质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M银行枣庄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其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及SWOT分析等方式分析其经营环境,并提出了M银行枣庄分行在未来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基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共性特征,M银行枣庄分行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领域拥有较强的区域发展、科技技术、内部管理和总部支持等优势,但依然存在辖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到位、同业竞争、产品同质化、业务推广不到位及激励机制欠缺等多方面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需进行完整的系统建设和措施落地,更好挖掘普惠金融信贷市场潜力,需要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明确市场投向和发展目标,通过制定机构经营转型和团队建设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产品推广渠道策略、审慎合规经营策略以及激励策略等方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抢占优质市场,保证同业领先地位。
郑艺[7](2020)在《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经济的强盛将快速推动科技、国防、医疗、社会等各模块的跨越式发展,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健康的银行业对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信用体系与创造、激活企业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与贯彻具有积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裹挟经济的活跃带动了我国银行的井喷式增长,在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后,截至二零一九年我国银行共计三千八百余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金融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中小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作用,这表明在未来银行业发展中,中小商业银行将逐渐走上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风向标。因此,像泰山农商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在如今动荡的金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前人研究,并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和流程再造史进行叙述,剖析国内新经济和部分政策的状态和含义。通过数据呈现出泰山农商银行经营现状,使用PEST-SWOT评估工具对其做出综合分析,对泰山农商银行当前信息化建设做出评估并提出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同时对其组织架构流程和金融业务流程做出诊断,出具了业务流程方案,旨在为泰山农商银行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助力,并为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刘琼[8](2020)在《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商业银行的快速反应能力、风险识别能力以及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农村银行存在着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病,机构改革迫在眉睫。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其流程优化是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农村银行因为其客户群体的特殊性,更需要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信贷业务流程才能提高竞争实力。本文对关于农村信贷业务流程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大量参考了信贷流程相关文献和成功案例,最后对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再造提出了科学方案。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等,确保了论文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以期帮助Z市农商行优化信贷业务再造方案,有效改变其存在的流程不顺畅以及工作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再造提供一些参考。
马琳[9](2019)在《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需求呈现多样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产品性质的大同小异,在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加的情况,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服务质量以及业务处理等软实力方面。近几年来商业银行逐渐重视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集中处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工作,来提升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基于此本文以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H银行哈尔滨分行为研究对象,运用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对当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归纳出该分行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营业网点智能化程度低、会计业务多头管理、业务办理环节复杂、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以及现行会计操作系统存在不足的主要问题,在探究问题出现原由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首先明确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和原则,对前台和后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遵循H银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对业务流程再造后的组织机构设计、岗位设置进行了重新设计。最后笔者针对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新流程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措施与风险控制。保障措施包含了技术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异常行为排查、人员素质、会计检查力度来树立风险控制理念,从而有效地降低会计业务处理系统的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王昊宇[10](2019)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研究 ——以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些列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经济发展也进入到数据化时代,新兴技术对各行业不断渗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认知习惯,各行业都在拓展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与经营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营业网点不仅面向客户推介产品,吸收存款,还通过发放贷款获取利润。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对商业银行的地位造成极大冲击,面对不可抗拒的全新挑战,商业银行纷纷作出将物理网点由传统的交易型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决定,根据原有业务基础与客户基础,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网点业务重新梳理并加以优化,降低重复性劳动,提高网点员工工作效率,强化网点员工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全方位提高银行网点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对抗多元化金融冲击的能力,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持续经营。结合银行网点转型发展与金融科技手段的理论研究成果,着重对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基层营业网点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经研究发现,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经营网点存在设备机具智能化程度低、网点客户少、业务流程时间长、客户经理队伍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客户服务体验较差、员工绩效考核欠妥等诸多问题;上述问题在银行网点并不罕见,客观的反映出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走向缺乏研判,对于银行网点未来发展充满迷茫,对于已经可见的危机仍持态度乐观,对已出现的问题并未及时解决,这些负面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初期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针对策略,如若没有监管层的诸多手段控制互联网、第三方机构的疯狂发展,银行的客户群、利润都会出现大幅缩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各家商业银行开始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产品种类、服务渠道、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同时制定发展方针,将零售业务作为主要竞争领域,逐步加大零售业务的占比。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银行网点转型理论、金融科技等相关知识,分析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营业网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型发展目标,通提出业务流程优化、多渠道整合、网点人员综合能力提升、新营销体系的建立、智能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为全面实现网点成功转型出谋划策。最后,为促进网点转型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二、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风险管理的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2.2.3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
第3章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行实践 |
3.1 XH商业银行整体情况概述 |
3.2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
3.2.1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职责管理现状 |
3.2.2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管理现状 |
3.2.3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现状 |
3.2.4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现状 |
第4章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 贷款审查不严和审批效率低下 |
4.2 资源结构分配不合理 |
4.3 人员流失以及人才储备不足 |
4.4 评价运用不及时全面 |
4.5 监督整改不到位 |
4.6 控制主体职责界定不明 |
4.7 新金融时代性下内部审计力量单薄 |
第5章 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内部控制职责层面 |
5.1.1 明确内部控制角色 |
5.1.2 优化管理员配置 |
5.2 内部控制措施层面 |
5.2.1 梳理业务流程 |
5.2.2 完善风险识别评估 |
5.2.3 及时制度更新 |
5.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
5.3 内部控制评价层面 |
5.3.1 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
5.3.2 完善内控评价运用 |
5.4 内部控制监督层面 |
5.4.1 提升会计监督意识 |
5.4.2 健全金融科技业务监管体系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运营管理 |
2.1.2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银行再造理论 |
2.2.2 新网点主义理论 |
2.2.3 4Rs营销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现状 |
3.1 邮储银行Q分行概况 |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概述 |
3.1.2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发展概述 |
3.2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的运营管理现状 |
3.2.1 网点运营管理目标 |
3.2.2 网点运营管理发展历程 |
3.2.3 前期网点运营管理效果 |
3.3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网点分布不合理 |
3.3.2 特色金融产品较少 |
3.3.3 市场反应迟缓 |
3.3.4 业务经办速度缓慢 |
3.3.5 智能建设滞后 |
3.3.6 客户流失严重 |
3.3.7 经营模式落后 |
3.3.8 监管统计工作质量较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点运营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 外部因素 |
4.1.1 行业竞争加剧 |
4.1.2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
4.1.3 客户基础比较薄弱 |
4.2 内部因素 |
4.2.1 网点建设落后 |
4.2.2 作业处理模式粗放 |
4.2.3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
4.2.4 客户营销不到位 |
4.2.5 内部监管不力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 |
5.1 网点建设科学化 |
5.1.1 合理规划网点分布 |
5.1.2 塑造网点形象 |
5.1.3 科技支撑及时落实 |
5.2 内部管理精细化 |
5.2.1 重构运营组织体系 |
5.2.2 优化业务流程 |
5.2.3 推行柜面无纸化 |
5.3 客户营销精准化 |
5.3.1 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
5.3.2 对客户科学分层 |
5.3.3 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 |
5.4 营运团队规范化 |
5.4.1 优化网点人力资源 |
5.4.2 推进网点文化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施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的配套保障 |
6.1 组织保障 |
6.1.1 适当调整组织结构 |
6.1.2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
6.2 财务保障 |
6.2.1 提供合理财务支撑 |
6.2.2 发挥财务管控作用 |
6.3 人力保障 |
6.3.1 人才队伍建设 |
6.3.2 提升培训工作 |
6.3.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4 风控保障 |
6.4.1 重视监管因素 |
6.4.2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
6.4.3 制定应急预案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邮储银行客户满意度调研 |
致谢 |
(4)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线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技术线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银行基层网点的功能和转型的内涵 |
2.1.1 银行基层网点的功能 |
2.1.2 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的内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归纳评价 |
2.3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1 企业战略转型理论 |
2.3.2 金融创新理论 |
2.3.3 成本效益理论 |
第3章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经营现状分析 |
3.1 A银行苏州分行概况 |
3.1.1 A银行苏州分行简介 |
3.1.2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情况 |
3.2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经营存在的问题 |
3.2.1 基层网点布局、定位不合理 |
3.2.2 客户结构不合理 |
3.2.3 业务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 |
3.2.4 基层网点营销能力不足 |
3.2.5 基层网点激励机制不完善 |
3.3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经营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3.3.1 基层网点布局、定位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3.3.2 客户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3.3.3 业务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
3.3.4 基层网点营销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3.3.5 基层网点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国内外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经验借鉴 |
4.1 国外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经验借鉴 |
4.1.1 花旗银行 |
4.1.2 巴克莱银行 |
4.2 国内部分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经验借鉴 |
4.2.1 “社区银行”模式 |
4.2.2 “旗舰店”模式 |
4.2.3 传统基层网点再造 |
4.3 国内外经验对A银行苏州分行的启示 |
4.3.1 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
4.3.2 打造“综合服务销售型”网点 |
4.3.3 加大科技金融创新 |
第5章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的方案与措施 |
5.1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的思路 |
5.2 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的内容 |
5.2.1 优化基层网点的定位 |
5.2.2 基层网点按客户定位功能区分 |
5.2.3 渠道及岗位配置 |
5.2.4 营销服务方式 |
5.2.5 基层网点绩效管理 |
5.3 基层网点转型的实施与保障 |
5.3.1 基层网点转型的管控 |
5.3.2 基层网点转型的保障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实践 |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2 四要素分析法 |
2.3 国内外实践情况 |
2.3.1 国外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践 |
2.3.2 国内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践 |
第3章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3.1 TY农商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3.1.1 经营状况 |
3.1.2 核心客群 |
3.1.3 组织结构 |
3.1.4 人员构成 |
3.2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重现 |
3.2.1 个人业务流程 |
3.2.2 公司业务流程 |
3.3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1 信息重复写入 |
3.3.2 风险预警频发 |
3.3.3 业务差错率高 |
3.3.4 网点厅堂嘈杂无序 |
3.3.5 人工操作效率低 |
3.4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业务流程本身设计存在缺陷 |
3.4.2 风险控制阈值设置不合理 |
3.4.3 员工合规意识不强 |
3.4.4 重要支援型岗位空缺 |
3.4.5 系统自动化程度低 |
第4章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
4.1 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目标 |
4.1.1 提升顾客满意度 |
4.1.2 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模式 |
4.1.3 提高流程运转效率 |
4.2 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原则 |
4.2.1 流程设计围绕客户需求原则 |
4.2.2 流程效率与操作风险兼顾原则 |
4.2.3 流程稳定性与灵活性并重原则 |
4.3 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 |
4.3.1 优化柜面业务流程模式 |
4.3.2 合理调整风险预警监督系统 |
4.3.3 增加前置疏导流程 |
4.3.4 审慎管控操作风险 |
4.3.5 推动柜面业务流程自动化 |
4.4 再造后柜面业务流程 |
4.4.1 再造后的个人业务流程 |
4.4.2 再造后的公司业务流程 |
4.5 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评价 |
4.5.1 柜面业务流程效率提高 |
4.5.2 柜面业务流程客户满意度提升 |
第5章 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制度约束 |
5.2 优化组织结构 |
5.3 重建激励机制 |
5.4 持续改进流程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流程图设计标准符号 |
(6)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 |
2.1.1 普惠金融 |
2.1.2 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 |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2.1 金融发展理论 |
2.2.2 农村金融理论 |
2.2.3 波特及哈—普的竞争优势 |
2.2.4 其他相关方法 |
第3章 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
3.1 发展现状 |
3.1.1 M银行枣庄分行基本情况 |
3.1.2 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
3.1.3 普惠金融业务专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
3.1.4 普惠金融业务考核状况 |
3.1.5 普惠金融业务的市场细分及分布情况 |
3.1.6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3.2 主要问题 |
3.2.1 普惠金融专营机构与团队建设亟待提升 |
3.2.2 普惠贷款发放内生动力不足 |
3.2.3 普惠金融制度、产品体系尚不完善 |
3.2.4 产品价格调整机制不健全 |
3.2.5 客户细分与业务细分有待明确 |
3.2.6 数据系统建设不完善 |
3.2.7 普惠市场挖潜不足,优势产品推广亟待完善 |
3.2.8 尚未形成健全的普惠金融业务风控体系 |
3.2.9 考核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
第4章 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科技环境 |
4.1.5 PEST分析结论 |
4.2 波特五力分析 |
4.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4.2.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4.2.3 替代品分析 |
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4.2.6 波特五力分析结论 |
4.3 SWOT分析 |
4.3.1 优势S(Strength) |
4.3.2 劣势W(Weaknesses) |
4.3.3 机会O(Opportunity) |
4.3.4 威胁T(Threat) |
4.3.5 SWOT分析结论 |
第5章 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
5.1 机构经营转型和团队建设策略 |
5.1.1 完善机构设置、创新开展同业合作策略 |
5.1.2 队伍建设策略 |
5.2 产品策略 |
5.2.1 做专线下非标准化普惠金融产品 |
5.2.2 做强线上标准化普惠金融产品 |
5.3 激动灵活的定价策略 |
5.4 创新实施产品推广渠道策略 |
5.4.1 区域特色场景设计 |
5.4.2 M银行普惠金融品牌策略 |
5.4.3 实行“点对点”产品推广模式 |
5.5 审慎合规经营策略 |
5.5.1 抓实合规经营 |
5.5.2 改善信贷质量 |
5.5.3 优化民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决策水平 |
5.5.4 完善小微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
5.6 强化激励策略 |
5.6.1 建立完善的数据支持体系 |
5.6.2 健全保障机制 |
5.6.3 加强条线联动,实施全员营销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信息化与商业银行信息化 |
2.2 银行业务流程及其再造 |
3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
3.1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进程 |
3.2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急迫性 |
3.3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 |
3.4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 |
3.5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 |
4 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战略选择 |
4.1 泰山农商银行经营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
4.2 泰山农商银行在新经济下的机遇与挑战 |
4.3 泰山农商银行SWOT分析与研究 |
4.4 泰山农商银行PEST分析与研究 |
4.5 泰山农商银行战略选择的分析与研究 |
5 秦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 |
5.1 优化业务流程再造 |
5.2 提升信息化战略高度 |
5.3 打造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专业团队 |
5.4 打造泰山农商银行信息系统4.0 |
5.5 形成系统性风控体系 |
5.6 助推电子金融业务 |
5.7 规范管理适宜激励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银行再造理论研究 |
1.3.2 信贷流程再造研究 |
1.3.3 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分析 |
2.1 相关基础理论概念 |
2.1.1 信贷的概念 |
2.1.2 银行再造概念 |
2.1.3 信贷流程再造概念 |
2.1.4 竞争理论概念 |
2.1.5 组织转型理论概念 |
2.1.6 信贷流程控制理论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2.2.1 竞争理论在银行再造中的应用 |
2.2.2 信用流程框架 |
2.2.3 信贷流程再造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流程再造案例 |
3.1 中国建设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实例 |
3.2 B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实例 |
第四章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
4.1 Z市农商行发展概况 |
4.1.1 Z市农商行信贷管理部门组织结构 |
4.1.2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现状 |
4.2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的必要性 |
4.3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4.3.1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现状指标评价设计及结果 |
4.3.2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问卷调查及结果 |
4.3.3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现状分析结果 |
4.3.4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五章 Z市农商行信贷流程再造方案 |
5.1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目标 |
5.1.1 再造方向指导 |
5.1.2 再造目标分析 |
5.2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5.3 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方案设计 |
5.3.1 信贷业务流程整体优化再造方案 |
5.3.2 构建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高风险贷款识别系统 |
5.3.3 组建业务团队以缩短操作流程 |
5.3.4 建立风险流程小组高效控制不同风险 |
5.3.5 外包审计业务以缩减信用评级流程 |
第六章 信贷流程再造保障措施 |
6.1 打造匹配的组织架构 |
6.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1 加强柜员文化建设 |
6.2.2 培育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文化 |
6.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6.3.1 完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计划 |
6.3.2 健全经营体制的激励约束机制 |
6.4 信息化系统的导入与应用 |
6.4.1 建立大数据体系 |
6.4.2 建立信贷风险资料库 |
6.5 信贷管理再造的收益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 H银行哈尔滨分行概况 |
2.2 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现状及组织结构 |
2.2.1 会计业务流程现状 |
2.2.2 会计业务组织结构 |
2.3 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2.3.1 营业网点智能化程度低 |
2.3.2 会计业务多头管理 |
2.3.3 业务办理环节复杂 |
2.3.4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
2.3.5 现行会计操作系统存在不足 |
2.4 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问题的成因分析 |
2.4.1 信息技术条件的制约 |
2.4.2 各环节链条相互配合程度不够 |
2.4.3 系统缺乏有效整合 |
2.4.4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3.1 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及原则 |
3.1.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目标 |
3.1.2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原则 |
3.2 基于电子化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
3.2.1 将客户身份人工核验改为系统自动生物识别 |
3.2.2 将对公业务凭证信息人工验证改为扫描录入 |
3.2.3 将个人业务纸质凭证改为无纸化处理 |
3.2.4 将本地授权改为远程与本地授权相结合 |
3.2.5 将多个系统嵌入到同一操作系统 |
3.3 分离前后台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
3.4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
3.4.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组织结构 |
3.4.2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岗位设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会计业务新流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与风险控制 |
4.1 会计业务新流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
4.1.1 技术保障 |
4.1.2 人员保障 |
4.1.3 制度保障 |
4.1.4 资金保障 |
4.2 会计业务新流程实施的风险控制 |
4.2.1 风险因素分析 |
4.2.2 风险控制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10)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研究 ——以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银行网点转型理论与实践综述 |
2.1 银行网点概念与发展历程 |
2.1.1 银行网点概念介绍 |
2.1.2 我国银行网点的发展历程 |
2.2 银行网点转型相关理论综述 |
2.2.1 网点建设相关理论 |
2.2.2 “再造银行”理论 |
2.2.3 营销服务相关理论 |
2.2.4 业务流程设计相关理论 |
2.2.5 上述网点转型理论作用原理阐述 |
2.3 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2.3.1 客户支付习惯的转变 |
2.3.2 网点获客方式的转变 |
2.3.3 网点业务结构的转变 |
2.3.4 网点定位与布局的转变 |
2.4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内容和目标 |
2.4.1 银行网点转型的内容 |
2.4.2 网点转型的实质性要求 |
2.5 金融科技的含义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
2.6 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 |
2.6.1 互联网 |
2.6.2 大数据 |
2.6.3 人工智能 |
2.6.4 分布式技术 |
2.6.5 生物识别技术 |
2.7 金融科技运用对银行网点转型的影响 |
2.8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现状及特点 |
2.8.1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现状 |
2.8.2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的特点 |
2.9 国内网点优秀转型案例 |
第三章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交通银行简介 |
3.2 交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基本情况 |
3.3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当前面临的问题 |
3.3.1 业务处理流程繁琐 |
3.3.2 网点客户分流能力较差 |
3.3.3 大数据运用不成熟,对于客户的营销服务单一化 |
3.3.4 网点智能设备较少、运行不稳定 |
3.3.5 网点营销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
3.4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问题原因分析 |
3.5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实施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3.5.1 通过金融科技助力网点转型,增强网点零售业务的竞争力 |
3.5.2 经济环境倒逼银行网点作出转型 |
3.5.3 运用金融科技,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 |
3.5.4 营销人员业务水平决定网点盈利水平 |
第四章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转型方案 |
4.1 网点转型的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
4.1.1 结合金融科技,合理制定转型目标 |
4.1.2 网点转型的设计原则 |
4.2 交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网点转型方案设计 |
4.3 交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网点转型方案实施办法 |
4.3.1 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全面实施 |
4.3.2 利用大数据,推动营业网点渠道建设 |
4.3.3 网点合理选址、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 |
4.3.4 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
4.3.5 打造专业的营销队伍 |
第五章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实现网点转型提供的保障措施 |
5.1 加大资金与科技扶持力度 |
5.2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
5.3 依靠发展制定业务培训计划 |
5.4 综合服务体系的完善 |
5.5 加强风险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A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 张淑娴.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风险管理的XH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 赵子毓. 扬州大学, 2021(09)
- [3]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D]. 姜丽莉. 燕山大学, 2020(06)
- [4]A银行苏州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D]. 刘忆. 苏州大学, 2020(03)
- [5]TY农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石文倩. 湘潭大学, 2020(02)
- [6]M银行枣庄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周宇. 青岛大学, 2020(02)
- [7]泰山农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艺.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8]Z市农商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刘琼.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9]H银行哈尔滨分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马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研究 ——以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网点为例[D]. 王昊宇.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