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侯心茹[1](2021)在《YJ高校学生宿舍修缮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政府采购法》明确将高校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纳入到政府采购范畴。2019年《政府投资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造价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工程造价管控的文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由于高校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存在非营利性、资金来源公共性、投资金额大、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在建设的各个阶段存在一系列造价问题及风险。本文以YJ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学生宿舍修缮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于可能影响该工程造价的各阶段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讨论会的形式,总结出36个高校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造价各阶段的风险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与专家打分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调查结果中提取出12个主成分,最后分类汇总风险因素构建清单:得到四大类、12个风险因素。(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YJ高校2020年学生宿舍修缮工程的各风险因素指标计算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目标层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值为5.2925。对照风险评价等级标准表,该项目的风险控制等级为Ⅲ级,风险程度为中等,为可接受风险需重视风险。其中,四大类风险点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施工阶段风险(0.5303)>竣工结算阶段风险(0.3061)>勘察设计阶段风险(0.0958)>招投标阶段风险(0.0678),得出YJ高校2020年学生宿舍修缮工程全过程中施工阶段的风险管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结合评价结果研究高校如何进行政府采购工程造价各阶段的风险控制。(3)通过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理论体系,深化借鉴性。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本文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政府采购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为其他高校进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理论上、方法上的参考依据。图[6]表[26]参[71]
盛晓倩[2](2021)在《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文内统称A学校)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研究以及观察研究的方式探询了解A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并对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点及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从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与总体质量。通过调查研究获知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基础教育未落实。为了解决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笔者建议管理者应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并贯彻执行;加强消防安全巡检力度,排除火灾安全隐患;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A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主要从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组织队伍建立、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对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主要存在有部分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部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单一的问题。第四部分对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巡查和检查力度、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
任怡然[3](2021)在《当代大学生寝室生活不良习惯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寝室生活是校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大学生的食、住、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内容,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寝室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关系着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针对寝室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问题进行研究。一共回收有效问卷433份,调查对象为在读本科生与在读研究生。同时,对参与寝室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在校住寝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目前当代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作息问题、饮食问题、卫生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寝室内吸烟、饮酒、赌博、游戏成瘾等其他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与学生两方提出解决对策。学校从外部预防与降低寝室生活中养成不良习惯概率,学生从内部自身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减少不良习惯养成的可能性,两者缺一不可。从学校角度着手,第一,优化住宿环境,打造和谐的寝室氛围;第二,精细管理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降低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第三,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坚持先进思想的引领,加强健康、安全、劳动意识的教育;第四,注重评价寝室的内容与方法,评价内容侧重日常操行。评选多类型“优秀寝室”树立榜样,用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的方法维持荣誉称号,杜绝不良习惯。
苗胜勇[4](2020)在《高校宿舍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对于高校学生宿舍而言,火灾隐患是消防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前,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工作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应该时刻警醒,防止火灾发生。本文与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相互结合,对现在高校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一定的重视。
路冰[5](2020)在《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就是严重威胁高校或高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高校辅导员作为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重要力量,积极应对校园危机事件,既是提高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效能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高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包括思想上高度重视危机事件的应对;态度上十分认同危机预案的积极作用;行动上快速反应能力显着提高;意识上危机反思有所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基本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尚有许多不足;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危机演练的程度不够;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危机事件善后环节的应对尚不到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辅导员工作职能被严重泛化,职责边界不清;辅导员对应对工作的偏差性理解,专业水平不高;辅导员工作队伍整体年轻化,普遍缺乏相关经验;校园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加大了应对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改进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措施建议包括:牢固树立管理服务意识,科学定位危机事件应对职责;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积极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演练,做实危机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增强危机事件处置的本领,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重视危机善后环节,做好恢复与总结工作;积极参加危机应对知识培训学习,主动开展危机应对理论研究。
范晓梨[6](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以成都地区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在信息时代带来全新挑战,社会转型带来新的冲击,多元思想的渗透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社会冲突加剧,各类不稳定因素増加。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总体上虽稳定,但高校突发事件偶有发生,不时给师生敲响安全警钟,同时也给高校的运行秩序及其社会声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突发事件是由自然、人为或社会环境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或者发生在校外但与高校学生密切相关的,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学校内部人员带来负面影响,对学校的正常运行秩序造成一定冲击,甚至波及到社会稳定的,需要高校管理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建设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网络特征明显等特点;按照其性质可分为高校政治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治安安全类、高校管理类、心理健康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等七类事件。其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规律,根据规律可将其演变周期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重建期等三周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生命线,通过它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是进一步净化高校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理学、危机管理理论等理论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介入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可行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遵循求实原则、主体原则、层次原则的基础上,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期、爆发期、恢复重建期发挥其育人功能和预警功能、疏导功能和整合功能、调节功能和总结功能,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文化素养,解决校园中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上的问题,从而达到减少高校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通过对成都市5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成都市5所高校的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党委宣传部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心理咨询老师、保卫处工作者等进行访谈,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各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期,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缺乏共享,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较为薄弱,宿舍载体育人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高校突发事件爆发期,高校信息发布及时性有待增强,舆论引导状况欠佳,对普通学生心理情况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程度有待提高;在高校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期,集体式的心理调适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复效果,缺乏正反面结合的教育,事件后续情况尚未持续跟进,总结反思力度有待增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各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完善资源共享平台,完善预警机制,落实预防工作,充分发挥宿舍载体育人优势;在高校突发事件爆发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全面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建立四方联动机制;在高校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工作,通过奖惩机制进行正反面教育,持续跟进突发事件后续情况,注重反思与总结工作。
畅兆锋[7](2020)在《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索实施依法科学治校,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是实施国家教育职能、培养文化科技人才的根本保证,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保障。高校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确保安全稳定的教学秩序,做好校园安全防控和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医学生培养作为国家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应用风险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安全管理理论,从学生工作视角出发,按照危机管理四阶段模式构建安全防控机制,提出在安全防控工作中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和医学生的特点,强化医学生专业精神,把安全管理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把专业精神贯穿到安全管理中,通过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医学类本科生的安全,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本文的探索,为高校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学生工作人员高效、科学开展危机管理和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探索性的支持。
李佳慧[8](2019)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安全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导向、育人、创新和保护的功能,对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出发,回顾总结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历程,分析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安全建设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规范、风气和实力”的建设目标,人本性、系统性、全员性、可行性、方向性的建设原则,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建设内容,通过“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部处、院系、班级”整体推动的建设路径,运用组织层级网格法、内容系统建构法、集中教育常态法、线上线下互补法、定量考核评价法的建设方法,构建了“目标、原则、内容、路径、方法”五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实施科学的评价,这是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为创造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操作路径。
李鸣瀚[9](2019)在《基于无缝隙组织理论的T大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上世纪高校扩招热潮的出现,高校规模及总人数都呈不断攀升的趋势,伴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高校安全形势,这就对目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学校宿舍安全管理也是目前高校评比中非常重要的考核维度,因此,提高宿舍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现阶段高校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对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对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对T大学的宿舍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无缝隙组织理论识别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缝隙,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缝隙进行动因分析,得出了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缝隙有: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方面、规章制度方面、管理团队建设方面与安全教育方面。其次,针对上述识别出来的宿舍安全管理缝隙进行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框架的构建,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流程再造,重构T大学宿舍管理的组织架构;二是顾客参与,建立T大学宿舍管理制度体系;三是竞争导向,引入第三方服务团队;四是改进服务手段,强化宿舍管理的现代技术支撑;五是重视绩效,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评估机制,对宿舍安全管理中常见的指标进行了量化设置,以便于学生对宿舍服务人员进行打分评价,有效促进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本文旨在利用无缝隙组织理论发现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缝隙,针对这些缝隙设计宿舍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不断丰富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框架。在提高学生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T大学的综合竞争能力。此外,基于本文的研究,也可为其他高校宿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冉景太[10](2019)在《基于DEMATEL-ANP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安全文化作为社会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安全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承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高校安全文化的内涵及构成,透析高校安全文化的功能,制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建设对策,已成为新时期平安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对现有文献资料、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校安全文化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优化了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定量测量的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高校安全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从文化和安全两个维度切入,运用信息沉淀法,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安全文化定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结构层次、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及其在事故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研究了安全文化的相关内容,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哲学理论研究了高校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2.高校校园第三类危险源辨识。研究了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分析了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机理模型,并对高校校园进行了第三类危险源辨识。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工效学和人机工程学三个角度研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从心理、生理、环境、组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析了其文化根源。3.指标体系构建。在分析高校安全文化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根据SMART原则,以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时间和环境两个视角,构建了高校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评价体系概念模型,通过指标筛选和优化,建立起了一个以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为4个一级指标,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明氛围等为29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体系的结构效度,对指标进行了分析界定。4.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从建模角度深入分析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特性,选择DEMATEL-ANP法作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价方法,并从DEMATEL标度、ANP网络结构图构建、ANP判断矩阵建立、综合评价方法4个方面优化改进了DEMATEL和ANP的结合方法,构建了基于DEMATEL-ANP-FCE法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模型,运用矩阵和图论工具分析指标间的逻辑关系。5.指标分级标准和定量测量方法研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及实地调研法对指标进行分级,对各个分级档次的内容所反映的趋向程度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明确了各个档次与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每个档次用一个线性尺度表示。根据高校人员组成结构特点,确定了高校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的主要方法、测量工具以及样本计算方法,最后以指标分级标准为基础设计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定量测量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结构效度检验。6.实证研究。运用设计的测量量表定量测量云南某高校安全文化,并用DEMATEL-ANP-FCE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的提出建设该校安全文化的具体措施。本研究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基础、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及方法、指标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安全文化定量测量方法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YJ高校学生宿舍修缮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项目风险概念 |
2.1.2 高校政府采购的概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3 YJ高校工程项目背景与造价风险识别 |
3.1 工程项目概况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招标阶段概况 |
3.1.3 合同概况 |
3.2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问题分析 |
3.2.1 勘察设计阶段 |
3.2.2 招投标阶段 |
3.2.3 施工阶段 |
3.2.4 竣工结算阶段 |
3.3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识别 |
3.3.1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相关概念 |
3.3.2 风险评估指标选择 |
4 YJ高校工程项目造价风险评估及分析 |
4.1 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方法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数据及处理 |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工程造价风险权重计算 |
4.2.2 工程造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3 工程造价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
5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控制研究 |
5.1 勘察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
5.2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
5.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
5.4 竣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项目风险因素重要程度调查表 |
附录B 2020年学生宿舍修缮工程风险指标重要度调查表 |
附录C 2020年学生宿舍修缮工程各阶段风险等级调查表 |
后记或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 |
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
二、校园安全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前提 |
三、中职学校的特殊性,相较于普通中小学更易引发火灾的发生 |
四、校园火灾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危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研究法 |
三、观察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安全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消防 |
二、消防管理 |
三、消防安全管理 |
第六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二、国外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二章 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一节 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 |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
二、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 |
第二节 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
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 |
三、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
四、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
第三节 消防安全组织队伍的建立 |
一、专职消防队伍 |
二、兼职消防队伍 |
三、义务消防队伍 |
第四节 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 |
一、消防设施设备 |
二、消防控制室 |
三、微型消防站 |
第五节 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 |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
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 |
第六节 消防应急疏散预案与演练 |
第七节 消防安全管理方法的运用 |
一、“PDCA”循环工作法 |
二、分级负责法 |
三、重点管理法 |
四、调查研究法 |
第三章 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 |
第二节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 |
一、宿舍部分消防设施不规范 |
二、食堂部分消防设施薄弱 |
三、教学楼部分消防安全标识卷曲 |
四、消防控制室个别人员未持证上岗 |
第三节 消防安全基础教育未贯彻落实 |
第四节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
第五节 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单一,预案不完善 |
第四章 完善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并贯彻执行 |
第二节 加强消防巡查检查,排除火灾安全隐患 |
一、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并贯彻执行 |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并贯彻执行 |
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
第三节 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形式,提升师生员工消防安全素养 |
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二、落实消防安全基础教育 |
三、丰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式 |
四、丰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形式 |
五、丰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宁夏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当代大学生寝室生活不良习惯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创新点 |
五、研究方法 |
六、概念界定 |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当代大学生寝室生活习惯的状况 |
第一节 关于寝室生活习惯状况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统计样本的处理及过程 |
第二节 大学生寝室生活习惯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
一、作息问题 |
二、饮食问题 |
三、卫生问题 |
四、安全问题 |
五、纪律问题 |
六、其他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大学生寝室生活不良习惯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一节 寝室生活不良习惯的成因 |
一、内在原因 |
二、外在原因 |
第二节 寝室生活不良习惯的危害 |
一、危害身心健康 |
二、造成安全隐患 |
三、导致不良学风 |
四、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上述不良习惯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一节 优化住宿环境,营造和谐寝室氛围 |
一、合理分配寝室 |
二、实行高校寝室“公寓化” |
三、营造和谐寝室氛围 |
第二节 健全管理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
一、班级辅导员与寝室辅导员双重查寝制 |
二、三方联动机制 |
三、实施“弹性管理” |
第三节 增强主体意识,引导自我管理 |
一、强化主人翁意识 |
二、实行寝室长负责制 |
三、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
第四节 加强思想意识教育 |
一、坚持思想引领 |
二、加强意识教育 |
第五节 注重评价内容及方法 |
一、侧重寝室内务及操行评价 |
二、开展寝室评比活动 |
三、树立典型模范 |
四、实施相互监督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寝室生活习惯问题调查 |
附录二 高校辅导员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在校住寝大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高校宿舍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隐患的特点 |
(一)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 |
(二)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救能力 |
二、高校学生宿舍存在的火灾隐患 |
(一)消防意识和安全管理薄弱 |
(二)普遍存在违章用电现象 |
(三)高校宿舍消防设施不足 |
(四)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不畅 |
(五)学生缺乏消防安全教育 |
三、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隐患的预防措施 |
(一)提高消防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
(二)加大对违规电器使用的监管力度 |
(三)不断完善高校宿舍的消防设施 |
(四)积极开展宿舍防火演练培训 |
(五)不断加强宿舍消防宣传教育 |
四、结束语 |
(5)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问题的提出 |
2.1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与类型 |
2.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必要性和作用 |
2.3 分析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理论基础 |
2.4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职责界定 |
3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现状分析 |
3.1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现状调查 |
3.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的基本成就 |
3.3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存在的问题 |
3.4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问题的成因 |
4 改进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对策建议 |
4.1 牢固树立管理服务意识科学定位危机事件应对职责 |
4.2 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 |
4.3 积极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演练做实危机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 |
4.4 增强危机事件处置的本领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 |
4.5 重视危机善后环节 做好恢复与总结工作 |
4.6 积极参加危机应对知识培训学习主动开展危机应对理论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现状调查问卷(辅导员卷) |
附录2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访谈记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以成都地区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不足与趋势 |
1.4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校突发事件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
2.1.1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
2.1.2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
2.1.3 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
2.1.4 高校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 |
2.2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2.2.2 心理学 |
2.2.3 危机管理理论 |
2.3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
2.3.1 求实原则 |
2.3.2 主体原则 |
2.3.3 层次原则 |
2.4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各阶段的功能 |
2.4.1 潜伏期的育人功能和预警功能 |
2.4.2 爆发期的疏导功能和整合功能 |
2.4.3 恢复重建期的调节和总结功能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
3.1 关于本研究的访谈与问卷调查 |
3.1.1 对高校管理部门的访谈调研 |
3.1.2 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
3.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各阶段存在的问题 |
3.2.1 潜伏期存在的问题 |
3.2.2 爆发期存在的问题 |
3.2.3 恢复重建期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
4.1 潜伏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
4.1.1 完善资源共享平台 |
4.1.2 完善预警机制 |
4.1.3 落实预防工作 |
4.1.4 充分发挥宿舍载体育人优势 |
4.2 爆发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
4.2.1 健全信息发布机制 |
4.2.2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
4.2.3 全面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
4.2.4 建立四方联动机制 |
4.3 恢复重建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
4.3.1 开展针对性心理调适工作 |
4.3.2 通过奖惩机制进行正反面教育 |
4.3.3 持续跟进突发事件后续情况 |
4.3.4 注重反思与总结工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A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调查 |
附录 B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访谈题目 |
(7)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安全、风险及危机 |
2.1.2 安全防控机制及高校学生安全防控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2.3 安全管理理论 |
三、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
3.1.1 治安类安全 |
3.1.2 网络与信息类安全 |
3.1.3 心理健康类安全 |
3.1.4 实验室安全 |
3.1.5 疾病防护安全 |
3.1.6 医院实习安全 |
3.1.7 其它安全问题 |
3.2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基本情况及安全防控现状 |
3.2.1 兰州大学医学教育及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基本情况 |
3.2.2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调研 |
3.2.3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现状 |
3.3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不够 |
3.3.2 安全管理机构权责不清 |
3.3.3 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
3.3.4 对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
四、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构建 |
4.1 安全防控理念及目标 |
4.1.1 安全防控理念 |
4.1.2 安全防控目标 |
4.2 安全防控组织机构及职责 |
4.3 安全防控流程及主要内容 |
4.3.1 减缓阶段 |
4.3.2 准备阶段 |
4.3.3 响应阶段 |
4.3.4 恢复阶段 |
4.4 安全教育体系 |
4.4.1 教育计划 |
4.4.2 教育内容 |
4.4.3 教育方式 |
4.4.4 延伸教育 |
4.4.5 安全教育案例 |
五、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运行 |
5.1 建立健全安全防控制度体系 |
5.2 建立领导团队与专家团队协作机制 |
5.3 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
5.4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地绩效考核体系 |
5.5 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激励与学分制 |
5.6 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危机管理 |
六、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高校安全文化的概述 |
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
2.1.1 高校安全文化的定义 |
2.1.2 高校安全文化的构成 |
2.1.3 高校安全文化的特征 |
2.1.4 高校安全文化的功能 |
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
2.2.1 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
2.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
2.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
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2.3.1 人本安全原理 |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 |
2.3.3 系统论 |
2.3.4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
2.3.5 文化力场原理 |
第三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
3.1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方面 |
3.1.1 领导体制逐步健全,责任落实有待加强 |
3.1.2 工作理念逐步形成,安全承诺有待深化 |
3.1.3 愿景目标逐步确立,工作方略有待细化 |
3.1.4 安全知识逐步普及,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
3.2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
3.2.1 学习制度坚持不懈,隐患治理有待抓实 |
3.2.2 食宿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安全隐患最忧 |
3.2.3 应急预案渐趋完善,考核评估还需加强 |
3.3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
3.3.1 校内教育成效显着,家校互动有待强化 |
3.3.2 技能培训有序开展,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
3.3.3 心理教育有声有色,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3.3.4 遵纪守法成为共识,可防案件仍然高发 |
3.4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
3.4.1 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运行管理还需加强 |
3.4.2 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系统集成亟待加强 |
第四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
4.1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
4.1.1 安全成为习惯 |
4.1.2 安全成为规范 |
4.1.3 安全成为风气 |
4.1.4 安全成为实力 |
4.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
4.2.1 人本性的原则 |
4.2.2 系统性的原则 |
4.2.3 全员性的原则 |
4.2.4 可行性的原则 |
4.2.5 方向性的原则 |
4.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
4.3.1 安全理念文化体系 |
4.3.2 安全制度文化体系 |
4.3.3 安全行为文化体系 |
4.3.4 安全物质文化体系 |
4.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
4.4.1 “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 |
4.4.2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 |
4.4.3 “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 |
4.4.4 “部(处)、院(部)、班级”整体推动 |
4.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
4.5.1 组织层级网格法 |
4.5.2 内容系统构建法 |
4.5.3 集中教育常态法 |
4.5.4 线上线下互补法 |
4.5.5 定量考核评价法 |
第五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
5.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基本概念 |
5.1.1 评价的定义 |
5.1.2 评价的目的 |
5.1.3 评价的主体 |
5.1.4 评价的客体 |
5.1.5 评价的类型 |
5.1.6 评价的标准 |
5.1.7 评价的内容 |
5.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5.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5.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
5.2.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量化与融合 |
5.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构造判断矩阵 |
5.3.2 层次单排序的特征根法 |
5.3.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4.1 三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
5.4.2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
5.4.3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
5.4.4 模糊评判结果处理 |
5.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实施 |
5.5.1 建立评估组织 |
5.5.2 制定评估方案 |
5.5.3 实施现场评估 |
5.5.4 完成评估报告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个别访谈题统计结果(教职工卷) |
附录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学生卷) |
附录3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检查表 |
附录4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检查表 |
附录5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检查表 |
附录6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检查表 |
附录7 安全特色文化建设检查表 |
附录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基于无缝隙组织理论的T大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关于国外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研究 |
1.3.2 关于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 |
1.3.3 关于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
1.3.4 关于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5 研究方法 |
1.5.1 问卷调查法 |
1.5.2 访谈法 |
1.5.3 文献研究法 |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
2.1.2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功能 |
2.1.3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类型 |
2.1.4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特征 |
2.2 无缝隙组织理论 |
2.2.1 无缝隙组织理论的概念 |
2.2.2 无缝隙组织理论的观点 |
第3章 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
3.1 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缝隙识别 |
3.1.1 识别方法 |
3.1.2 具体运用 |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
3.2.1 调查对象 |
3.2.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 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缝隙的具体表现 |
3.3.1 组织机构与应急机制存在缝隙 |
3.3.2 规章制度存在缝隙 |
3.3.3 管理团队建设及资源配置存在缝隙 |
3.3.4 安全教育存在缝隙 |
第4章 无缝隙组织理论视角下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框架构建 |
4.1 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框架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
4.1.1 目标 |
4.1.2 原则 |
4.2 基于无缝隙组织理论视角构建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框架 |
4.2.1 流程再造,重构T大学宿舍管理组织架构 |
4.2.2 顾客参与,建立T大学宿舍管理制度体系 |
4.2.3 竞争导向,引进第三方服务团队 |
4.2.4 改进服务手段,强化宿舍管理的现代技术支撑 |
4.2.5 重视绩效,构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评估机制 |
第5章 无缝隙组织理论视角下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对策及保障措施 |
5.1 无缝隙组织理论视角下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对策 |
5.1.1 优化T大学宿舍组织架构与应急机制 |
5.1.2 完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
5.1.3 强化团队建设及优化资源配置 |
5.1.4 丰富安全教育,增加教育评价 |
5.2 无缝隙组织理论视角下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
5.2.1 完善的制度体系 |
5.2.2 充足的财政支持 |
5.2.3 稳健的合作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附录 B T大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卷调查 |
附录 C T大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卷第二次调查 |
致谢 |
(10)基于DEMATEL-ANP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文化定义研究现状 |
1.2.2 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
1.2.3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文化与安全 |
2.1.1 文化的定义和功能 |
2.1.2 文化的结构层次 |
2.1.3 安全的定义 |
2.2 安全文化 |
2.2.1 古代民俗安全文化趣事 |
2.2.2 安全文化的定义 |
2.2.3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
2.2.4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
2.2.5 安全文化在事故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
2.3 高校安全文化 |
2.3.1 高校安全文化的内涵 |
2.3.2 高校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
2.3.3 高校安全文化的功能 |
2.4 高校安全文化的心理学基础 |
2.5 高校安全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 |
2.5.1 认识论和方法论 |
2.5.2 系统论 |
2.5.3 “以人为本”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的哲学解读 |
2.6 从哲学角度探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2.6.1 唯物论奠定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哲学基础 |
2.6.2 辩证法论证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哲学关系 |
2.7 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 |
2.7.1 危险源基本概念及分类 |
2.7.2 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机理 |
2.7.3 高校校园第三类危险源辨识 |
2.8 人的不安全行为 |
2.8.1 人的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 |
2.8.2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2.8.3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文化根源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
3.1 构建依据 |
3.1.1 构建的准则 |
3.1.2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 |
3.2 构建流程 |
3.3 指标选取视角分析 |
3.3.1 评价主体 |
3.3.2 指标选取的宏、微观两个层面 |
3.3.3 指标选取的时间视角 |
3.3.4 指标选取的空间环境视角 |
3.4 指标体系概念模型构建 |
3.5 一级指标的选取 |
3.6 二级指标的选取 |
3.6.1 安全文化因子提取 |
3.6.2 安全文化因子初步合并 |
3.6.3 安全文化因子归类 |
3.6.4 二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
3.7 指标优化 |
3.7.1 德尔菲法介绍 |
3.7.2 第一轮专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7.3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 |
3.8 与国家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标准的比较 |
3.9 指标的分析界定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DEMATEL法的原理与流程 |
4.2.1 DEMATEL原理 |
4.2.2 DEMATEL实施步骤 |
4.3 ANP的原理与流程 |
4.3.1 ANP原理 |
4.3.2 ANP实施步骤 |
4.4 改进的DEMATEL-ANP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4.1 DEMATEL标度的改进 |
4.4.2 ANP网络结构图构建改进 |
4.4.3 ANP判断矩阵建立改进 |
4.4.4 综合评价法的改进 |
4.4.5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5 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
4.5.1 基于DEMATEL法准则影响程度的计算 |
4.5.2 基于ANP指标权重的计算 |
4.6 模型结果分析 |
4.6.1 因果图 |
4.6.2 指标ANP权重排序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安全文化指标分级标准及定量测量研究 |
5.1 指标分级标准 |
5.2 定量测量的方法 |
5.3 定量测量量表设计 |
5.3.1 量表设计原则 |
5.3.2 量表内容 |
5.3.3 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
5.4 定量测量工具 |
5.5 调查方法选择 |
5.6 样本容量确定方法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证应用 |
6.1 测量高校的基本情况 |
6.2 定量测量 |
6.2.1 样本容量的确定 |
6.2.2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
6.2.3 数据分析 |
6.3 综合评价 |
6.4 结果分析 |
6.5 提升对策 |
6.5.1 安全检查常态化,安全评估制度化 |
6.5.2 牢固树立“安全工作第一位”的管理理念 |
6.5.3 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参与度 |
6.5.4 健全制度体系,做到“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
6.5.5 确保安全管理投入,保证设施安全和环境和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四、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YJ高校学生宿舍修缮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 侯心茹.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D]. 盛晓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当代大学生寝室生活不良习惯及对策研究[D]. 任怡然.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高校宿舍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J]. 苗胜勇. 高校后勤研究, 2020(11)
- [5]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D]. 路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6]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以成都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 范晓梨.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7]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安全防控机制研究[D]. 畅兆锋. 兰州大学, 2020(12)
- [8]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 李佳慧.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9]基于无缝隙组织理论的T大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D]. 李鸣瀚. 天津大学, 2019
- [10]基于DEMATEL-ANP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冉景太.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