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Visual C++设计与开发通用查询组件(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竹[1](2021)在《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造价管理是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各类资产的估概算、预算、结算等工作。造价管理的业务过程较为复杂,且由于电网工程的投资规模大、物资计划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对于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针对目前缺乏造价管理业务软件的情况,四川省网组织实施了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项目,通过系统的应用来提高公司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业务效率。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考察了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实现方法和思路。在研究中,首先对系统的研发技术进行了整理与介绍,包括系统研发采用的.NET Web技术体系、MVC软件设计模式理论、SQL Server数据库工具等,为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随后,从四川省网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业务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系统的总体研发目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用例图的方式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简要阐述了系统的性能开发标准。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利用软件设计工具和方法,对系统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功能体系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并将系统划分为工程信息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流转管理和同业对标及统计服务4个功能模块。最后,利用.NET web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等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实现,分析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实现思路和方法,研究部分关键功能实现流程及核心代码,展示了系统的运行效果。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介绍了系统的测试方法、流程和内容,并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与评价。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四川省网中的应用,能够为各级供电公司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改变传统的基于人工管理的业务模式,提高造价管理数据的运维效率,以及业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应用价值和意义。
何丹丹[2](2019)在《交通时空数据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研究及系统开发》文中提出城市交通网是促使整座城市快速运转起来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随着传感器、视频、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时空数据不断积累,呈现出海量性、多来源、高维度等特征。面对交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运用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规律,以便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的时空数据可视化策略主要有使用成熟的可视化平台、借助已有框架进行二次开发、针对特定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组件化模式进行可视化应用构建等几种方式。这些可视化策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时空数据可视化应用搭建的问题,但普遍还存在可视化形式单一、地理要素表达能力弱、界面可视化效果固定、程序复用率底、操作门槛高、可视化应用构建速度慢和难以后期调整等问题。用户急需一套可以快速搭建应用、可以后期随时调整可视化表达效果、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的可视化策略。针对上述需求,本文将柔性的思想融入到可视化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面向交通时空数据的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整个组织策略包括可视化内容柔性设计和可视化界面布局柔性设计两大部分。可视化内容柔性设计包括可视化形式多样化的柔性设计、建立多源数据与可视化形式的匹配规则从而实现数据与可视化形式自动匹配的柔性设计、设置组件可配置选项进行组件样式动态配置的柔性设计、建立组件之间的联动机制进行组件动态关联的柔性设计、构建可视化组件库进行个性化组件重用的柔性设计、提出组件共享理念进行用户间组件分享的柔性设计等。可视化界面布局的柔性设计包括针对用户简单的界面布局需求、使用通用型布局模板进行可视化应用快速搭建的自动式布局柔性设计,和针对用户复杂的界面布局需求、融合了网格式布局、分层式布局、拖曳式布局三种布局技术进行可视化应用个性化搭建的手动式布局柔性设计。从可视化形式、数据接入、效果表达、功能关联、循环使用、权限共享、界面布局、应用共享等多个方面的设计提高该可视化组织策略的柔性。最后基于该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进行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完成了帮助用户快速、灵活、可调整、可重用搭建可视化应用的目标。
沈嘉文[3](2019)在《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防伪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国民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商品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商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越来越注重品牌效益,随之而来对商业防伪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商业的普及,现在的防伪系统已经从传统材料型防伪系统转为利用互联网网上认证的第三代防伪系统,互联网防伪系统具有查询便捷、防伪精度高、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互联网防伪系统往往具有用户查询操作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二维码作为互联网中重要的线上和线下的信息传播媒介,因为具有快速识别、极低成本的特性,所以在互联网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但二维码中蕴含的信息为明文,自身不具有防伪特性。因此,为了使二维码在商业防伪中具有防伪性能应用于防伪系统中,本文利用二维码与信息隐藏技术结合的技术作为防伪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现有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上的不足:图像信息的容量较小导致的鲁棒性较低和图像信息色域较窄导致的透明性较低,针对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中出现的两点不足,提出了添加背景图片彩色二维码全新的生成技术,通过原有二维码与彩色图像结合的方式,显着提升了二维码的信息隐藏性能。(2)通过分析现有的数字水印嵌入技术,针对于二维码印刷品容易被复印仿制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对一次打印鲁棒对二次复印脆弱的半脆弱水印算法,利用该水印的半脆弱特性,利用水印的相关参数不仅可以检测二维码的真伪,还可以检测二维码印刷品是否被二次复印。通过对于新水印算法与常见水印算法进行比对,分析了新水印算法的透明性、鲁棒性以及时间复杂度,证明了水印算法的半脆弱性。(3)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其中客户端APP采用移动端Android开发,服务器基于Django服务器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测试环节首先采用不同手机、不同复印机分别对二维码的防伪正确率进行测试,综合评定系统防伪正确率是否达到需求,随后对防伪系统中各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性测试,验证功能是否与需求相符,并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以验证在多并发情况下系统的性能。
邵怡玲[4](2018)在《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客户端基础控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依据。尤其是水泥企业,目前正处于去产能、寻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好生产数据,使得自身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已经成为水泥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就是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及客户端等子系统的有效整合及协同应用,提供数据监测、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控制总貌、控制系统及模拟与仿真等方面的功能,实现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粉磨等环节乃至整个水泥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由多个模块组成,本文是对该平台客户端的基础控件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水泥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了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的概念以及总体方案。作为平台子系统之一的客户端,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功能。使用基础控件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客户端的底层开发过程。(2)本文研究的基础控件分为生产报表、通用查询及监控画面图元三部分。针对水泥企业生产报表,设计了格式解析,数据读取,JSON串转换、合并、解析及页面显示等模块;关于水泥企业通用查询,从查询结构、方式、总体架构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包括数据集、查询组件及查询服务等模块;而监控画面图元方面,利用开关量、文本及模拟量等图元来处理和显示网页上的动态信息。(3)系统结合某水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选用Windows与.NET平台、C#语言、Visual Studio 2012开发软件以及SQL Server 2012数据库作为其开发环境。本系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部署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赵玉林[5](2011)在《组件技术在图上信息关联查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作战指挥控制中,参谋人员主要关注的是态势图形屏,其操作也主要是基于态势图形进行的。为了在态势图形屏上提供所见及所得的快速的图形模式查询,本文基于组件技术给出了图上信息关联查询软件开发与实现,提高了参谋人员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方案、计划拟制以及图形的标绘的效率。
李孝春[6](2010)在《.NET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迅速普及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软件网络化、开放化,软件规模的扩大和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推动了软件的简单化、可重用化。组件技术解决了软件的分布性和重用性问题,目前,Microsoft公司.NET技术的出现简化了基于组件技术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工作,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思路。在本文中,首先对.NET框架和基于组件开发方法(CBD)进行讨论,为开发基于.NET技术的组件设计奠定了基础;然后结合B/S结构应用系统特点,将传统的三层系统结构组件设计进一步划分,提出基于多层架构的.NET组件设计。最后将提出了一组有较高封装性的通用组件对象模型,使组件具有较高复用性,提高了开发的效率。通过对网络考试系统的分析,遵循组件的软件工程学思想,本文将.NET组件分配到多层架构的网络考试系统中,并将通用组件运用到系统中,提高了组件的利用率,缩短了开发周期,进而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并保证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杨永华[7](2009)在《组件技术在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开发周期,开发成本以及软件质量,成为开发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组件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维护性以及适应需求变化等特点,本课题探讨在软件行业已经比较成熟的组件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领域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复用的思想减少软件开发的工作量,解决了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可重用性差的问题,使以后开发类似的信息系统,只需要开发少数的专业组件,复用原有的组件,就可以组装成新的信息系统。论文对装备保障信息系统进行领域分析,通过对业务功能构成的分析明确业务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领域基本对象建模,划分出本领域的复用组件需求。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系统中可能用到的可复用组件,确定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建立系统的组件构成模型,并将领域内的复用组件分类,详细说明一些典型组件的用途和设计思路。借鉴相关的组件开发方法和要求,针对各层的特殊要求,把经典设计模式和UML建模语言应用于各层组件的设计开发中,其简化了算法和业务规则,提高了组件的灵活性。开发出适应于本领域业务需求的所有可复用组件,纳入领域组件库中,为具体应用提供成熟的复用元素。最后,结合“战区级修理机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针对实际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领域组件库的支持下,研究如何快速生成应用系统。
王哲[8](2009)在《基于.NET的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基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设计中,数据库访问控制组件(DACC, Database Access Control Components)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系统设计上使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实现数据库访问控制和应用系统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但在需要的时候,可随时通过配置文件完成整个系统的迁移,使数据库访问控制部分成为独立的体系,发布于另外的服务器,这就需要利用基于.NET技术开发具有访问控制类组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论文主要针对军队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控制需求,采用组件开发方法,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NET技术的数据库访问控制组件,提出了组件五层架构设计思想,采用反射技术动态加载,运用通用的可扩展的数据驱动模式,实现了核心调用、本地调用、远程调用、Web服务调用、数据操作层组件以及整个组件体系的接口规范。系统开发平台采用VS.2005,使用TCP/IP通信协议,以Oracle作为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通过运用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简化数据库访问控制过程的开发,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本套组件现已应用于军用人工电话网智能支撑平台的研制开发,在实践中发现,应用本套系统,可规范系统设计、缩短开发周期、节省人力物力,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基于部队保密原则的需要,系统所用的数据均为网络下载的数据,并非部队的实际应用。
谭凯[9](2009)在《基于ECLIPSE的WEB应用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程度日益扩大,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们大多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动态Web应用。在目前开发Web应用的常规方法中,普遍存在着代码开发效率低、代码复用频率低和界面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时,这一问题尤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开发Web应用常规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代码复用性提高以及开发界面可视化程度提高两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组件库为中心,配合采用Eclipse可视化插件及Web交互可视化技术构造的开发环境,对目标Web应用进行可视化开发的架构。一方面,该架构以组件复用技术为核心,构造能够用于目标Web应用开发的一系列可复用组件。同时,通过对适用于Web开发的组件特点及功能的分析,研究了Web应用组件的数据结构。并且建立了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机制的组件库,对这些可复用Web应用组件进行维护管理,用以提高Web应用的开发效率及代码的复用程度。另一方面,为增强组件库的管理功能及提高代码开发界面的可视化程度,构造了一套Web交互界面,用以实现组件库的可视化管理、目标Web应用需求的可视化捕获及目标页面形象的可视化定制。并通过对Web交互界面各项功能的分析,研究了每项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案。除此之外,在该架构的设计路线中,还融入了增量式开发以及模型驱动开发的思想,用于增强其稳定性及可移植性。在采用可视化Web交互界面对目标Web应用进行自定义页面开发的研究中,提出了用于页面形象的快速定制的一套自定义标准。并给出了该标准下的不同类型组件的封装定义及接口定义,研究了该标准下组件之间的组合方法以及将标准组件用于目标页面进行快速形象定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该架构的各项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各项试验都充分验证了它能够适应个性化及多样化的Web应用需求定制,它的实现及完善能够对Web应用开发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刘颖[10](2009)在《用于C/S架构的家电测试软件系统组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家电测试系统是目前大部分家电生产企业所需要的自动测试系统,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标。然而现在许多家电测试软件系统在开发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开发效率低下,加上由于代码量较大,维护起来也十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家电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的可维护性,本文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对该测试领域的通用组件进行设计与实现来实现这个目的。在家电领域,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洗碗机等各种各样的家电,这些家电在批量生产之前都要进行质量和性能测试。通常,人们都是在接到一个测试系统项目后从零开始,严格执行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一系列流程,因这些家电的基本测试项目都非常相似,测试之间存在着通用性,这样的开发流程势必造成在软件开发中劳动重复。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程序员明白难维护软件的高成本,于是就有了软件复用的思想,接着就出现了组件技术,以此来解决软件开发中存在的大量重复劳动、可维护性差等问题。本文总结前人在家电领域测试系统开发经验,本着软件复用的思想,借着组件技术,抽象出了家电测试系统的通用的基本功能模块,将这些功能模块封装成组件。这些组件都能够通过核心代码完成独立的功能,具有可重用性及较高的可维护性。在以后开发不同类型的家电测试系统都可以用这些公共的组件,对每种家电特殊的地方只需稍加开发就可以完成,从而避免在类似软件开发中的重复劳动,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够严格地依据标准完成产品测试。测试过程具有很高的自动化和准确性。本文首先根据家电测试领域的需求,通过分析家电测试系统通用的各个功能模块,抽象出了几个组件:数据组件、曲线显示组件、数据列表组件、数据查询组件、信息录入组件、图例组件和打印组件。其中数据组件与曲线显示组件是本文组件设计的核心。数据组件主要实现其他组件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连接作用,曲线显示组件就是把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实时的显示出来,内部涉及到诸多关键算法,能实现曲线的放大、缩小、标注等非常实用的功能。在本文的第三章对各个组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实现,这些组件具有可重用性,具有标准的接口,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功能实体。最后通过一个完整的应用案例,使用这些组件开发了一例家电测试系统,这些组件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开发时间大大缩短,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这些组件的便捷性与可维护性。本文设计实现的基于C/S架构的家电测试系统组件,提供了标准的函数接口,简单易用,不同种类的家电可以重用这些组件,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并且提高开发效率和准确度,也充分体现了组件技术的优越性,这些组件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Visual C++设计与开发通用查询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Visual C++设计与开发通用查询组件(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
2.1 .NET Web技术 |
2.1.1 .NET平台 |
2.1.2 ASP.NET技术 |
2.1.3 C#技术 |
2.2 MVC模式 |
2.3 SQL Server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1.1 业务分析 |
3.1.2 系统目标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工程信息管理需求 |
3.2.2 资产使用管理需求 |
3.2.3 资产流转管理需求 |
3.2.4 同业对标及统计需求 |
3.3 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功能模型设计 |
4.1.2 网络结构设计 |
4.1.3 功能结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工程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2.2 资产使用管理模块设计 |
4.2.3 资产流转管理模块设计 |
4.2.4 同业对标及统计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流图分析 |
4.3.2 逻辑结构设计 |
4.3.3 物理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工程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2 资产使用管理模块实现 |
5.2.3 资产流转管理模块实现 |
5.2.4 同业对标及统计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分析 |
5.3.1 测试方法及流程 |
5.3.2 测试内容与过程 |
5.3.3 测试结果与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交通时空数据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研究及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交通时空数据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 |
2.1 时空数据可视化策略 |
2.1.1 使用成熟可视化平台的可视化策略 |
2.1.2 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视化策略 |
2.1.3 针对特定研究领域的可视化策略 |
2.1.4 采用组件化开发方式的可视化策略 |
2.2 柔性可视化 |
2.2.1 柔性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
2.2.2 提高可视化柔性的方法 |
2.3 交通时空数据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 |
2.3.1 交通时空数据特点 |
2.3.2 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可视化内容柔性设计 |
3.1 可视化内容分类柔性设计 |
3.1.1 可视化内容分类设计 |
3.1.2 可视化组件定义 |
3.1.3 可视化组件数据结构和API接口设计 |
3.2 可视化组件数据动态绑定 |
3.3 可视化组件样式动态配置 |
3.4 组件之间动态关联 |
3.5 可视化组件库柔性设计 |
3.5.1 可视化组件库定义 |
3.5.2 可视化组件库功能设计 |
3.5.3 可视化组件库接口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可视化界面布局柔性设计与发布 |
4.1 自动式布局柔性设计 |
4.1.1 自动式布局总体设计 |
4.1.2 多主题报表生成 |
4.2 手动式布局柔性设计 |
4.2.1 手动式布局柔性设计概述 |
4.2.2 网格式布局设计 |
4.2.3 分层式布局设计 |
4.2.4 拖曳式布局设计 |
4.2.5 手动式界面布局器设计 |
4.3 可视化应用发布共享机制设计 |
4.3.1 应用发布共享功能设计 |
4.3.2 应用发布共享机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原型系统实现 |
5.1 原型系统总体概述 |
5.1.1 交通数据分析 |
5.1.2 原型系统目标与开发环境 |
5.2 原型系统设计 |
5.2.1 原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2.2 原型系统架构设计 |
5.3 原型系统功能实现 |
5.3.1 可视化组件功能实现 |
5.3.2 搭建可视化组件库 |
5.3.3 手动式界面布局器实现 |
5.3.4 应用在线发布共享 |
5.4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防伪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情况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 论文研究内容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技术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1.1 用户功能需求 |
2.1.2 厂商功能需求 |
2.2 系统性能需求 |
2.2.1 防伪标签性能需求 |
2.2.2 防伪系统性能需求 |
2.3 防伪标签方案分析 |
2.3.1 现有二维码防伪标签设计方案 |
2.3.2 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防伪标签设计方案 |
2.4 防伪系统方案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生成技术研究 |
3.1 二维码与信息隐藏技术研究基础 |
3.1.1 二维码技术研究 |
3.1.2 信息隐藏技术研究 |
3.2 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研究 |
3.2.1 传统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 |
3.2.2 视觉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 |
3.2.3 二维码信息隐藏性能分析 |
3.3 基于背景图像的彩色二维码技术研究 |
3.3.1 彩色二维码生成算法 |
3.3.2 彩色二维码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半脆弱水印算法研究 |
4.1 数字水印算法研究基础 |
4.1.1 数字水印基本模型 |
4.1.2 数字水印攻击及性能参数 |
4.2 各类数字水印防复印性能研究 |
4.2.1 空间域水印防复制攻击性能评估 |
4.2.2 离散傅里叶变换水印抗复制性能评估 |
4.2.3 离散小波变换水印抗复制性能评估 |
4.2.4 离散余弦变换水印抗复制性能评估 |
4.2.5 各类数字水印防复印性能评估 |
4.3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大容量自适应混合嵌入水印算法研究 |
4.3.1 水印嵌入及策略 |
4.3.2 随机混合嵌入理论思想 |
4.3.3 随机混合嵌入理论分析 |
4.3.4 随机混合嵌入实现方式 |
4.3.5 水印嵌入区域 |
4.3.6 水印的恢复 |
4.3.7 水印的检验 |
4.4 LAHDCT算法性能研究 |
4.4.1 透明性 |
4.4.2 鲁棒性 |
4.4.3 时间复杂度分析 |
4.4.4 算法性能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维码防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 |
5.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1.2 软件架构 |
5.1.3 系统流程 |
5.2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5.3 防伪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5.3.1 数据库设计 |
5.3.2 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
5.3.3 服务器主要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架构 |
6.2 系统防伪算法测试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4.1 负载测试 |
6.4.2 压力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客户端基础控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泥工业的现状分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概述 |
2.1.1 数据采集子系统 |
2.1.2 数据预处理子系统 |
2.1.3 数据管理子系统 |
2.1.4 客户端子系统 |
2.2 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客户端概述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系统需求分析 |
2.3.2 系统功能分析 |
2.4 系统总体设计 |
2.4.1 系统设计原则 |
2.4.2 系统架构模式的选择 |
2.4.3 数据库的选择 |
2.4.4 主要技术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产报表设计 |
3.1 报表概述 |
3.1.1 报表定义 |
3.1.2 报表格式 |
3.1.3 报表内容 |
3.2 客户端报表类别 |
3.3 生产报表的设计 |
3.3.1 格式解析模块 |
3.3.2 数据读取模块 |
3.3.3 JSON串转换与合并模块 |
3.3.4 JSON串解析和页面显示模块 |
3.4 生产报表的示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用查询设计及实现 |
4.1 数据查询概述 |
4.1.1 查询步骤 |
4.1.2 查询数据源 |
4.1.3 目前存在的困难 |
4.2 通用查询的总体设计 |
4.2.1 查询结构设计 |
4.2.2 查询方式设计 |
4.2.3 总体架构设计 |
4.3 通用查询的详细设计 |
4.3.1 数据集模块 |
4.3.2 查询组件模块 |
4.3.3 查询服务模块 |
4.4 通用查询的实现 |
4.4.1 查询业务处理流程 |
4.4.2 简单查询 |
4.4.3 高级查询 |
4.4.4 操作功能 |
4.4.5 查询结果表现形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监控画面图元设计 |
5.1 水泥生产工艺 |
5.2 监控图元 |
5.3 监控画面图元的设计 |
5.3.1 监控图元的设计 |
5.3.2 监控画面的设计 |
5.4 监控画面图元的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组件技术在图上信息关联查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组件技术简介 |
2 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分析设计 |
2.1 用户要求 |
2.2 设计流程 |
2.3 体系结构 |
2.4 组件功能分析 |
2.5 软件实现 |
3 总结 |
(6).NET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NET组件技术 |
2.1 组件技术 |
2.2 .NET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NET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
3.1 基于组件开发方法 |
3.2 基于.NET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优势 |
3.3 多层架构的.NET组件设计 |
3.4 基于复用的.NET组件设计 |
3.5 组件接口 |
3.6 组件基本内部结构 |
3.7 组件的部署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考试系统 |
4.1 系统分析 |
4.2 组件分析 |
4.3 通用组件的抽取 |
4.4 通用组件分析 |
4.5 组件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组件技术在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组件技术与设计模式 |
2.1 基本概念 |
2.1.1 组件技术的概述 |
2.1.2 设计模式的概述 |
2.1.3 组件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
2.2 组件的实现模型规范及标准COM/DCOM/COM+ |
2.3 组件的管理 |
2.4 基于组件技术的应用系统的开发(CBD)过程 |
2.4.1 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过程模型 |
2.4.2 组件分析与设计 |
2.4.3 组件实现和局部测试 |
2.4.4 基于组件的应用程序的组装 |
2.4.5 整体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领域分析 |
3.1 装备保障业务需求分析 |
3.1.1 装备保障业务的内容和管理对象 |
3.1.2 装备保障业务的特点 |
3.1.3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构成 |
3.1.4 装备保障业务的基本对象识别 |
3.2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
3.2.1 数据存储层 |
3.2.2 数据接口层 |
3.2.3 基础对象层 |
3.2.4 业务对象层 |
3.2.5 界面表现层 |
3.3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复用组件构成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用组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
4.1 通用数据访问组件 |
4.1.1 通用数据访问组件的功能设计 |
4.1.2 数据库响应应用程序的顺序图 |
4.1.3 基于Abstract Factory 设计模式的类图 |
4.1.4 通用数据访问组件的实现 |
4.2 专业组件——出入库功能组件 |
4.2.1 出入库功能组件的功能设计 |
4.2.2 出/入库处理用例图 |
4.2.3 出/入库处理的活动图 |
4.2.4 设计模式分析 |
4.2.5 出/入库处理顺序图 |
4.2.6 基于设计模式的出/入库处理类图 |
4.2.7 出/入库功能组件的实现 |
4.3 通用查询界面组件 |
4.3.1 通用查询界面组件的功能设计 |
4.3.2 查询组件模型的设计 |
4.3.3 查询组件集成与维护模块 |
4.3.4 查询组件的实现 |
4.4 组件的维护 |
4.4.1 组件的存储 |
4.4.2 组件库的功能维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组件技术的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实例 |
5.1.1 器材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5.1.2 器材管理子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构成 |
5.1.3 器材管理功能子系统的组件构成 |
5.1.4 功能组件的调用 |
5.1.5 组装器材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菜单 |
5.1.6 应用系统调试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NET的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研究内容及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NET技术平台和组件介绍 |
2.1 .NET技术平台 |
2.1.1 .NET Framework概述 |
2.1.2 .NET Remoting技术简介 |
2.1.3 Web Service体系结构 |
2.1.4 ADO.NET简介 |
2.1.5 反射的概述 |
2.2 组件开发技术 |
2.2.1 组件开发技术 |
2.2.2 组件基础设施 |
2.2.3 .NET组件的优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ET组件的模型设计 |
3.1 .NET组件的总体设计 |
3.1.1 组件整体框架设计 |
3.1.2 组件接口规范 |
3.1.3 控制类组件的分类及功能 |
3.2 组件间接口设计 |
3.2.1 基本配置管理 |
3.2.2 信息传递共享类 |
3.2.3 异常处理规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ET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技术实现 |
4.1 应用接口层 |
4.2 核心调用层组件 |
4.3 本地调用组件和本地服务接口组件 |
4.3.1 数据库管理控制类ConnectionManager的接口设计 |
4.3.2 事务操作处理类TransactionManager的接口设计 |
4.3.3 服务接口组件的加载和初始化工作 |
4.4 远程调用组件和远程服务接口组件 |
4.4.1 远程服务器和远程服务接口组件 |
4.4.2 远程调用组件Remproxy |
4.5 Web服务调用组件和Web服务接口组件 |
4.5.1 Web Service服务器和服务接口组件 |
4.5.2 Web服务调用组件WSProxy |
4.5.3 Web Service和Remoting优势比较 |
4.6 数据库操作组件 |
4.6.1 数据库操作层框架 |
4.6.2 数据库操作驱动 |
4.7 日志组件 |
4.7.1 SystemLog系统日志 |
4.7.2 JournalLog应用程序日志 |
4.7.3 TraceLog调用日志 |
4.8 主表数据查询组件 |
4.8.1 LoadApplicationData |
4.8.2 Mastersql.config文件 |
4.8.3 BusinessLogicCombo和MasterDbEntity |
4.8.4 组件调用实例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NET的军用人工电话网智能支撑平台的应用 |
5.1 在军用人工电话网智能支撑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
5.1.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1.2 组件的配置安装 |
5.1.3 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在系统中的应用 |
5.1.4 主表数据查询组件应用 |
5.1.5 系统主要界面演示 |
5.2 使用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优势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ECLIPSE的WEB应用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2.1 平台的开发环境 |
2.2 平台的架构概述 |
2.2.1 组件库的总体架构 |
2.2.2 Web 交互界面的总体架构 |
2.3 利用平台进行开发的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件及组件库的研究与设计 |
3.1 组件基础问题分析 |
3.1.1 组件的基本特征 |
3.1.2 组件的信息组成 |
3.1.3 组件的信息表示 |
3.1.4 自定义组件技术 |
3.2 组件的具体实现方案及组件库架构设计 |
3.2.1 组件的开发方案 |
3.2.2 组件的分类方案 |
3.2.3 组件的检索方案 |
3.2.4 组件的数据结构及存储体系 |
3.2.5 组件库的整体架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Web 交互界面的研究与设计 |
4.1 Web 交互界面基础问题分析 |
4.1.1 Web 交互界面的开发方式 |
4.1.2 Web 交互界面的功能分析 |
4.2 Web 交互界面实现方案及架构设计 |
4.2.1 Web 交互界面组件管理功能的实现方法 |
4.2.2 Web 交互界面组件构造功能的实现方法 |
4.2.3 Web 交互界面组件应用功能的实现方法 |
4.2.4 Web 交互界面的实现方案及整体架构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整合研究 |
5.1 增量式开发的研究 |
5.1.1 增量式开发的概念 |
5.1.2 为视图层的需求捕获引入增量式开发 |
5.1.3 为模型层及控制层的需求捕获引入增量式开发 |
5.2 模型驱动开发的研究 |
5.2.1 基于MDA 的Web 应用建模 |
5.2.2 基于MDA 的平台无关模型 |
5.2.3 利用DOM4J 建立PIM 模型 |
5.2.4 通过PIM 模型生成适用组件 |
5.3 可视化环境下复合组件的构造及复用 |
5.3.1 模型层与控制层复合组件标准化 |
5.3.2 视图层组件标准化 |
5.3.3 可视化环境下标准组件的构造 |
5.3.4 可视化环境下标准组件的组合及复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的实现 |
6.1 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基础架构的实现 |
6.1.1 采用MySQL 建立底层数据库结构 |
6.1.2 采用Eclipse 建立底层基础类 |
6.2 组件库新组件的具体实现 |
6.2.1 创建标准的视图层组件 |
6.2.2 创建标准的模型层及控制层复合组件 |
6.3 交互界面的具体实现 |
6.3.1 需求捕获所需交互界面的建立 |
6.3.2 自定义页面所需交互界面建立 |
6.4 采用平台进行Web 应用开发的验证 |
6.4.1 对目标Web 应用进行模型层及控制层的需求捕获 |
6.4.2 将目标Web 应用的PIM 模型转化为可用组件 |
6.4.3 采用标准组件方法快速开发目标Web 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增量式静态结构需求捕获代码 |
附录2 增量式动态结构需求捕获代码 |
附录3 增量式工程参数需求捕获代码 |
附录4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转换PIM 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用于C/S架构的家电测试软件系统组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基于C/S 架构家用电器测试[0]背景 |
1.3 组件技术简介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章 基于C/S 架构的家电测试系统整体架构 |
2.1 家电测试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
2.2 数据库设计 |
2.3 系统功能提取及组件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组件设计与实现 |
3.1.1 数据组件概述 |
3.1.2 数据组件功能描述 |
3.1.3 数据组件详细设计 |
3.2 曲线显示组件设计与实现 |
3.2.1 显示组件功能描述 |
3.2.2 显示组件公共属性设计 |
3.2.3 普通窗口模块设计 |
3.2.4 放大窗口模块设计 |
3.2.5 曲线移动模块设计 |
3.2.6 曲线标注模块设计 |
3.2.7 鼠标移动显示实时值模块设计 |
3.2.8 曲线显示组件的实现 |
3.3 数据列表组件设计与实现 |
3.3.1 数据列表组件功能描述 |
3.3.2 数据列表组件详细设计 |
3.3.3 数据列表组件实现 |
3.4 数据查询组件设计与实现 |
3.4.1 数据查询组件功能描述 |
3.4.2 数据查询组件详细设计 |
3.4.3 数据查询组件的实现 |
3.5 信息录入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3.5.1 信息录入组件功能描述 |
3.5.2 信息录入组件详细设计 |
3.5.3 信息录入组件实现 |
3.6 图例组件设计与实现 |
3.6.1 图例组件的功能描述 |
3.6.2 图例组件的详细设计 |
3.6.3 图例组件的实现 |
3.7 打印预览组件设计与实现 |
3.7.1 打印预览组件功能概述 |
3.7.2 打印预览组件详细设计 |
3.7.3 打印预览组件的实现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组件应用案例及验证 |
4.1 系统需求 |
4.2 硬件结构 |
4.3 测试软件系统 |
4.4 测试软件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 |
4.4.1 测试软件的操作过程 |
4.4.2 测试软件的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系统总结 |
5.2 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利用Visual C++设计与开发通用查询组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梦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交通时空数据柔性可视化组织策略研究及系统开发[D]. 何丹丹. 武汉大学, 2019
- [3]基于信息隐藏的二维码防伪系统研究与实现[D]. 沈嘉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水泥智能控制云平台客户端基础控件研究[D]. 邵怡玲. 济南大学, 2018(02)
- [5]组件技术在图上信息关联查询中的应用[J]. 赵玉林.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1(11)
- [6].NET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D]. 李孝春. 长春理工大学, 2010(08)
- [7]组件技术在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杨永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8]基于.NET的数据库访问控制类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 王哲. 东北大学, 2009(06)
- [9]基于ECLIPSE的WEB应用可视化组件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谭凯. 北京工业大学, 2009(09)
- [10]用于C/S架构的家电测试软件系统组件设计与实现[D]. 刘颖.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