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快速掘进系统设备配套与改造

综采快速掘进系统设备配套与改造

一、综掘快速掘进系统设备的配套和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黄以寿,赵传祥[1](2021)在《大倾角下山岩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大倾角下山岩巷施工中遇到的退机难、排水难、排矸难等一系列难题,详细阐述了大倾角下山岩巷综掘施工关键节点工作。通过对掘进配套设备升级改造、施工工序调整及超前排水新技术研究等途径,形成了一套大倾角下山岩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并应用于淮北矿区孙疃煤矿大倾角下山岩巷掘进工程,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掘进速度,实现了安全、快速掘进。

郭俊生,李玉岐,谢苗[2](2021)在《单巷快速掘进技术在斜沟煤矿的应用》文中认为以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和综掘技术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3~5 m厚煤层悬臂掘进机、巷道支架、跨胶带锚杆钻车、永磁胶带机及自移机尾等当前国内掘支运前沿设备,完成了单巷快速掘进技术配套设备的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参数并创新掘进工艺。从根源上解决了综掘掘与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问题,初步实现了掘支运的连续平行作业,是对综掘技术的一次变革,将掘进效率提高了1.5倍以上。应用结果表明,单巷快速掘进技术保障了掘支运配套装备的协同作业和连续掘进,从2019年底到2020年二季度初试验以来,已将单进水平由原先的322 m/月提高到现在的485 m/月,效果明显,成为矿井生产接替的重要技术支撑,开创了晋西北地区千万吨级矿井单巷快速掘进技术的先河。

王国法,任怀伟,庞义辉,曹现刚,赵国瑞,陈洪月,杜毅博,毛善君,徐亚军,任世华,程建远,刘思平,范京道,吴群英,孟祥军,杨俊哲,余北建,宣宏斌,孙希奎,张殿振,王海波[3](2020)在《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煤炭资源的智能、安全、高效开发与低碳清洁利用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基于我国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开展了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建设,进行了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研究,以"矿山即平台"的理念将智能化煤矿整体架构分为设备层、基础设施层、服务层与应用层,实现煤矿生产、安全、生态、保障的智能化闭环管理。针对智能化煤矿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开展了多源异构数据建模、特征提取与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研发了基于数据驱动的信息实体建模与更新技术;研究了智能化煤矿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在刮板输送机上布设巡检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与地质模型数据、采煤机位姿数据、采煤机摇臂截割数据进行有效融合,获取采煤机的实时截割曲线,通过比对采煤机实际截割曲线与地质模型的煤岩层分界面曲线,实现基于地质模型动态更新的煤层厚度自适应截割控制方法;研发了工作面采掘接续智能设计技术,实现了接续工作面图纸、规程、规范的智能设计,大幅降低了采掘接续过程中的重复劳动;研究了掘锚一体机的位姿检测与导航技术、自动打锚杆技术、自动铺网技术、巷道三维建模与质量监测技术,探索了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的巷道智能高效掘进技术与装备;以"有人巡视,无人操作"为特征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在全国逐渐推广应用,开展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动态更新的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研发与实践,在部分矿区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分析了智能分选技术、智能辅助运输技术、5G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上下应用存在的技术难点及解决的技术路径,从技术研发角度系统分析了制约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详细阐述了神东煤炭集团、兖矿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淄矿集团、新汶矿业集团等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现阶段在智能化煤矿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从技术研发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智能化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与发展方向。同时对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起草制定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技术条件与评价指标体系"、"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分类、分级评价技术条件与指标体系"等相关标准,为智能化煤矿建设提供标准支撑。

李杰[4](2020)在《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半煤岩巷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单体锚杆钻机”配合组织施工的掘进作业方式在我国矿井应用十分广泛。受掘进工艺流程影响,巷道一次掘进距离较短,导致掘进和支护工序作业频繁交替,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因此,研究在保证掘进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长距离空顶区临时有效支护,延长综掘机掘进距离,对于提高巷道掘进效率,实现煤炭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党家河矿110辅助运输顺槽半煤岩巷为工程背景,详细分析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顶板力学结构及其稳定性,系统研究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煤岩巷快速掘进迎头段围岩控制技术,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对临时支护区和穿管后段永久支护区进行了设计。此外,基于新型临时支护装置特点,设计了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装置使用的掘巷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对巷道采用新型临时支护装置后各工序用时进行预计及比对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建立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顶板的薄板力学模型,推导了薄板模型的挠度w、应力及掘进迎头极限空顶距表达公式,并以顶板拉破坏准则为依据确定了掘进迎头理论上的极限空顶距为5.7m。帮部煤岩体强度对迎头空顶区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帮部较大的支护强度会减小塑性区的演化范围,有效缩减帮部对顶板的有效支撑跨度,提高掘进迎头空顶区顶板结构的稳定性。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掘进迎头空顶距、埋深、侧压系数及巷帮煤岩比例对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掘进迎头空顶距对空顶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为显着,当空顶距大于4.0m后,巷道顶底板及帮部变形量陡然加剧;不同埋深及侧压系数下,空顶区围岩变形规律大致相同,顶底板及帮部围岩随着滞后排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巷帮煤岩比例的增大,空顶区巷道帮部围岩变形程度越大,越容易引起巷道其它部位围岩的变形破坏。采用钛合金和玻璃钢单体支柱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装置,并结合巷道围岩分类结果和现场掘进实况进行了基本参数设计及现场掘进迎头3.2m空顶距预留设计。与此同时,基于原巷道掘进施工工序用时数据,对采用新型临时支护装置后各施工工序用时进行预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装置后巷道掘进速度比原方式提高近50%。

梁锋[5](2020)在《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掘之间的平衡程度对煤炭的正常回采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提高巷道特别是回采巷道掘进效率是解决采掘失衡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近距离煤层开采在目前煤炭开采过程中较为常见,下覆煤层煤巷掘进存在成巷速度慢、动压影响大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矿3下1104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对煤巷的布置方式、掘进支护技术与成套装备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本文通过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工程实践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巷道空间位置选择、锚杆索支护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以及掘进装备的选取与巷道掘进速度匹配关系。最终提出了“高强度低密度”的支护技术,并且形成了适用于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的掘进成套装备。本文主要获得了如下成果:(1)研究了上覆煤层开采特征、下覆煤层巷道空间位置选择、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3下煤层巷道的布置与支护提供一定的依据。(2)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巷道空间位置选择、锚索预紧力、间排距、长度以及不同部分支护方案等进行数值模拟,并且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巷道地质条件,最终提出了巷道沿空掘巷的布置方式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支护技术。(3)通过文献调研与地质条件结合,3下1104运输巷最终引进“MB670-1型掘锚机+PZL1500/300型履带式转载破碎机+DZQ100/100/40型煤矿用带式转载机+DSJ-100/2×132型胶带输送机”为主要设备的机械化作业线进行煤巷掘进。并且现场实践表明,该成套掘进装备能够较大程度地协调掘进、支护、运输工序平行作业问题以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日进尺最高达20 m。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支护技术与成套掘进装备能够较好适应该类型煤巷掘进与维护,形成了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技术以及成套掘进装备,其对于枣庄矿业集团类似条件下煤巷快速掘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论文包含图66幅,表格12个,参考文献104篇。

赵明洲[6](2020)在《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的高强度和大规模开采,煤巷的年消耗量逐渐增加,掘进速度远落后于回采速度的现状致使矿井采掘关系空前紧张。支护作为煤巷掘进的主要工序之一,其参数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复合顶板煤巷掘进施工安全和提高掘进速度的重要前提。在煤巷综掘施工过程中,滞后支护距离过大易发生空顶区顶板冒顶,距离过小将增加掘进循环次数,进而降低掘进速度。此外,永久支护强度不足易引发事故,而提高支护强度往往会增加支护用时,降低开机率,进而限制掘进速度的提升。因此,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支护参数及其施工工序,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巷掘进速度,已成为煤矿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赵庄矿53122回风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试验等方法,分别对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煤巷围岩地质力学特性、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渐次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空顶区和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综掘煤巷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稳定性机理,进而提出了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并在复合顶板煤巷进行了综掘实践,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赵庄矿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获得了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的制约因素。影响赵庄矿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围岩安全控制技术因子、工程地质环境因子、掘进装备因子、职工素质因子和施工管理因子。(2)深入分析了煤巷综掘施工过程中复合顶板稳定性渐次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综掘煤巷不同空间区域复合顶板稳定性机理。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的应力、变形及塑性破坏沿巷道轴向方向及顶板纵深方向均呈渐次演化特征,尤其是综掘工作面空顶区和支护区顶板的浅部岩层,应力显着降低,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变形逐渐增大。围岩条件、掘进参数和巷道支护对综掘煤巷支护区和空顶区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规律表明,空顶区和支护区顶板的下沉量:随煤巷埋深和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顶板岩层分层厚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随煤巷掘进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呈非线性降低特征;随巷高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随综掘速度的提升而减小;随掘进循环步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滞后支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空顶区顶板比支护区顶板对滞后支护距离更敏感,且垂直最大位移及其位置跟滞后支护距离密切相关;支护强度对支护区顶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对空顶区顶板的影响程度。(3)构建了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了空顶区和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机制。建立了复合顶板一边简支三边固支的薄板力学模型,运用弹性力学理论求解出空顶区复合顶板任一点的挠度与应力公式;失去下方煤体支撑的空顶区复合顶板在水平应力及岩层自重的复合作用下率先产生挠曲下沉,进而产生层间离层和剪切错动,随着挠曲变形的进一步增大,空顶区顶板下表面产生较大拉应力,四周边缘产生较大的剪切作用力,当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顶板岩层的极限强度时,顶板将发生失稳。根据空顶区顶板下表面应力值,依据拉应力破坏准则确定出赵庄矿综掘煤巷极限空顶距不超过4.64m;空顶距随巷宽和上覆载荷的增大而减小,空顶距随空顶区顶板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构建了综掘煤巷支护区锚固复合顶板的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得出支护区顶板的挠度分布基本特征;系统研究了埋深、垂直应力集中系数、顶板岩层的杨氏模量、巷帮煤体的杨氏模量、巷帮基础厚度、巷道掘进宽度对支护区顶板弯曲变形的影响规律。支护区锚固复合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岩层自重及高水平应力的复合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层间离层及剪切错动使复合顶板锚固岩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在拉应力和剪应力复合作用下将发生失稳。(4)提出了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为支护主体的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及其分步支护技术。分析了围岩防控对策对煤巷综掘速度的影响原因:(1)未能弄清煤巷综掘工作面空顶区顶板的稳定机理,盲目地通过缩短空顶距离的方式来防范空顶区顶板失稳,使掘进循环次数增多,掘进机组进退更加频繁。(2)对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空间演化规律及锚固顶板变形失稳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为了使顶板得到稳定控制,在掘进时强调支护的一次性和高强性,从而导致支护工序耗时长,掘进机的开机率较低。(3)悬臂式掘进机配合液压锚杆钻车完成掘进工作时,受二者频繁交叉换位及允许同时支护作业的钻车数量限制影响,掘进循环作业时间延长。(4)对工程地质环境的掌控还不够精细化,全矿井所有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同一掘进(空顶距、循环步距)及支护(锚索间排距、支护流程)参数,而未能实时地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其做出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巷快速综掘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复合顶板中安装预应力锚杆后,既可以发挥锚杆的“销钉”作用,又可以增大层面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复合顶板的抗剪能力;经预应力锚杆加固与支护后,一定锚固范围内形成的压应力改善了顶板的应力状态,顶板强度得到大幅提高,承载能力将明显增强;锚索既可以将深部稳定岩层与浅部锚杆支护形成的组合梁承载结构连接起来形成厚度更大承载能力更强的顶板组合承载结构,又能增大岩层间的剪切阻抗,有效控制顶板离层,增强复合顶板岩层的连续性,提高复合顶板的整体稳定性;随着锚索锚杆预紧力的加大,复合顶板中压应力的叠加程度逐渐增高,有助于顶板形成刚度更大的承载结构。随着锚索锚杆布设间距的减小,支护应力场的叠加程度将逐步增强,然而,过小的间距虽然形成的承载结构刚度变大,但承载结构范围将有所减小;随着锚索长度的增加,顶板中压应力范围在沿顶板高度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同时有效支护应力不断降低。煤巷复合顶板天然承载结构平衡拱的形成使其拱内自稳能力不足的岩层成为顶板稳定性控制的重点,同时由于煤巷复合顶板具有逐层渐次垮冒的工程特点,所以,增强拱内岩层的自稳能力并充分调动天然承载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其相互作用是保持复合顶板稳定的关键,基于此,提出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为支护主体的“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同时,基于综掘煤巷具有显着的开挖面空间效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提出了煤巷快速综掘分步支护技术。(5)基于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及综掘煤巷分步支护技术,选取典型煤巷为试验巷道,开展复合顶板煤巷综掘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合赵庄矿综掘施工条件及53122回风巷工程地质条件,充分发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的支护特性,以构建煤巷复合顶板的“梁-拱”承载结构为出发点,制定了及时安全支护和滞后稳定支护方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综掘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管理。试验结果表明,煤巷围岩保持稳定的同时,综掘速度由9.6m/d提高至12m/d,增幅达25%。

吕兆海,靳华,赵长红,冯雪儿,卢贺,贾川,岳晓军[7](2020)在《宁夏煤炭系统巷道掘进工效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掘进工效决定着矿井生产接续和均衡生产能力,常用掘进工艺有综合机械化、连采掘进、掘锚一体化、盾构施工、爆破作业5种方式,掘进工艺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本文立足宁夏煤炭系统实际,从中选取7个典型煤矿不同断面、岩性巷道,综合分析其单进水平、作业人数、工效、材料消耗,从而对当前掘进工效有了全面掌握和对比,并提出基于智能装备研发、掘进装备升级、设计系统优化、强化劳动组织、激励机制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改进掘进工效;基于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背景,加大煤矿智能开采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适时引进连采设备及盾构设备,提高宁夏煤炭系统巷道掘进工效。

韩玥[8](2019)在《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东部矿区由于开采年限较久,矿井面临资源日渐枯竭、生产接续紧张等问题,加快采区开拓进度成为该部分煤矿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综掘机存在故障率高、对硬岩巷道适应性差、能耗大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矿井岩巷掘进仍以钻爆法为主。本文选取山东能源集团某矿北大巷延伸段为研究对象,对岩巷钻爆法快速掘进作业线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该矿岩巷快速掘进的因素主要为机械设备、爆破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劳动组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得出各因素的重要度排序依次为:设备选型>爆破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断面大小>围岩硬度,并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度针对性提出了改进措施,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该矿地质及技术条件的岩巷快掘作业线。论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研究了机械化装备水平、施工工艺、工序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对巷道掘进速度的影响,利用AHP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分析;根据各因素对岩巷掘进速度影响的重要度排序,针对性地确定了适用于该矿大断面硬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机械化作业线及工艺、工序。(2)提出了以CMJ2-17型液压钻车、ZWY-160/56.5L型挖掘式装载机、SD-80型胶带输送机为主要设备的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现了速钻、快装和连运。提出了“4-3-3”大循环作业方式,即:劳动组织三天一个循环周期,第一天四班掘进,后两天三掘一喷,改变了煤矿原有的“三掘一喷”劳动组织模式,实现了各工序间的平衡、协调作业,提高了主要工序的作业效率。(3)提出了“双掏槽技术+反向装药爆破技术”、“机载液压前探临时支护+挖掘式装载机排矸”、“机械掘水沟”等新型工艺,提高了岩巷掘进速度,创出了该矿大断面岩巷钻爆法掘进单进新水平。研究成果现场应用情况良好,取得了大断面岩巷炮掘班进4 m、日进13 m、月进190 m的矿区新水平。形成的大断面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技术、工艺及装备对于山东能源集团下属类似条件矿井的岩巷快速掘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论文包含图26幅,表格28个,参考文献136篇。

曹东京[9](2019)在《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基于对煤炭行业装备发展水平及生产系统的研究,结合枣矿集团各矿区实际生产情况,开展优化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从而实现新旧动能模式的转换,推动了煤炭企业全面无夜班生产作业、周末休息等新型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让煤炭行业职工“公务员式”工作成为可能。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矿井三大系统进行分析,总结了采煤取消夜班作业需满足的三个基本要求:工作面生产能力>运输缓冲能力>主井提升能力,为优化生产系统带动劳动组织模式变革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洗选前置、精煤前置”的思想,充分释放装备效能,实现矿井利润最大化,研究了井下膏体充填技术,解决了分离矸石的去向问题,缓解了主副井提升的压力。3)优化了全流程原煤生产系统,形成了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通过革新支护工艺进一步减少回采期间的人工占用,大力实施煤仓扩容,为停产不停运创造了条件。4)形成了矿井全套的生产系统智能化装备升级方案,尤其在采掘工作面装备升级方面,以智能自动、少人无人化方式代替传统作业模式,实现了符合现场实际的生产装备最优配置,并具备作为行业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的条件。5)研究了超前支护的方式,提出“超前加固、主动支护、矿压观测、取消单体”的组织方式。全面升级采、掘装备,持续优化生产系统,精简人员占用,提升了人员工效。该论文有图39幅,表7个,参考文献106篇。

王国法,刘峰,孟祥军,范京道,吴群英,任怀伟,庞义辉,徐亚军,赵国瑞,张德生,曹现刚,杜毅博,张金虎,陈洪月,马英,张坤[10](2019)在《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详细阐述煤矿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特征、技术路径与阶段目标,分析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从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健康状态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需要解决的3个关键基础理论难题。从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化煤矿的主体系统架构,研究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路径。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技术要求,提出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等4种开采模式,研究了不同开采模式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介绍了我国煤矿掘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巷道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难题,提出了智能快速掘进的研发方向及技术路径。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地域条件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及评价标准,提出新建矿井智能化建设路径,以及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从法规体系、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二、综掘快速掘进系统设备的配套和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掘快速掘进系统设备的配套和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大倾角下山岩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下山岩巷掘进技术改造
    2.1 综掘机改造升级
        2.1.1 EBZ-260B型综掘机履带结构改造
        2.1.2 综掘机星轮拨齿改造
        2.1.3 综掘机一运溜槽改造
        2.1.4 综掘机二运末端增加旋转弹性漏斗
    2.2 改进带式输送机尾拉移方式
    2.3 施工工序改进
        2.3.1 下山综掘施工退机面临的问题
        2.3.2 调整施工工序,减少退机次数
    2.4 下山工作面积水预排新技术
3 工程实施及取得的效果
    3.1 掘进方案改进
        (1)调整施工工序。
        (2)采用自移式机尾延伸。
    3.2 现场实施效果
4 结 语

(2)单巷快速掘进技术在斜沟煤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巷快速掘进技术适用地质条件
    1.1 煤层及围岩情况
    1.2 地质构造
2 长距离临时支护模拟分析
3 单巷快速掘进系统工业性试验
    3.1 试验巷道及支护参数
    3.2 快速掘进设备配套
    3.3 临时支护段顶板离层监测
    3.4 差异化支护锚杆(索)受力监测
    3.5 快速掘进工艺
    3.6 应用效果
4 结语

(3)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
2 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
    2.1 煤矿多源异构数据模型及动态关联关系
    2.2 时变多因素影响下综采设备群分布式控制
    2.3 综采设备健康状态评价、预测与维护
3 煤矿智能化关键技术
    3.1 煤矿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3.2 基于地质模型的煤矿“一张图”技术
    3.3 接续工作面智能设计与三维建模
    3.4 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
    3.5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的工作面智能开采
    3.6 井下精准定位技术
    3.7 带式输送机智能监控关键技术
    3.8 辅助运输智能化关键技术
    3.9 智能通风关键技术
    3.1 0 智能化分选技术
    3.1 1 5G技术在井下的初步应用
    3.1 2 煤矿智能化关键技术难点分析
4 智能化煤矿工程实践现状及问题
    4.1 神东煤炭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2 兖矿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3 同煤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4 阳煤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5 黄陵矿业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6 淄博矿业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7 新汶矿业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
    4.8 张家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践
    4.9 滨湖煤矿智能化建设实践
    4.1 0 智能化煤矿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5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
6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促进创新产业新生态
7 结语

(4)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研究
        1.2.2 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区围岩控制技术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矿井地质概况
    2.2 掘进工作面概况
        2.2.1 掘进工作面设备及施工工艺
        2.2.2 掘进工作面原支护方式
    2.3 影响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分析
    2.4 巷道围岩力学性质
        2.4.1 试样与设备
        2.4.2 煤(岩)样物理力学测试结果
        2.4.3 岩体质量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掘进迎头空顶区顶板结构及力学模型
        3.1.1 空顶区顶板挠度的求解
        3.1.2 极限空顶距确定
    3.2 巷帮支护强度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FLAC3D软件介绍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本构及参数赋值
        4.2.2 数值模拟方案
    4.3 掘进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
        4.3.1 掘进迎头空顶距
        4.3.2 地应力
        4.3.3 巷帮煤岩比例
    4.4 本章小结
5 掘进巷道迎头段围岩控制方案
    5.1 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区控制技术
        5.1.1 临时支护参数设计
        5.1.2 高强低密度临时支护装置设计
    5.2 穿管后段永久支护区围岩控制技术
        5.2.1 锚(杆)索支护参数理论计算
        5.2.2 锚(杆)索支护参数模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工业性应用设计
    6.1 掘进迎头段的支护参数设计
        6.1.1 试验巷道地质概况
        6.1.2 临时支护距离及装置使用排距设计
        6.1.3 永久支护参数设计
    6.2 长距离临时支护装置使用的施工工序
        6.2.1 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
        6.2.2 掘进施工工序用时预计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煤巷快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2.1 开采技术地质特征
    2.2 基于“有效锚固层厚度”的顶板叠加梁理论假说
    2.3 3_下1104运输巷空间位置研究
    2.4 支护方案可行性数值计算研究
    2.5 煤巷支护的方案的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快速掘进成套技术装备研究
    3.1 煤巷掘进设备研究
    3.2 煤巷支护设备研究
    3.3 煤巷运输设备研究
    3.4 煤巷机械化作业线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现场工业性试验与应用
    4.1 工程地质条件
    4.2 3_下1104运输巷快掘技术与成套装备工程应用
    4.3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研究
    4.4 应用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锚杆支护技术发展与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2.2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现状
        1.2.3 煤巷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煤巷综掘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煤巷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及综掘速度制约因素
    2.1 赵庄矿工程地质环境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2.2 煤巷围岩力学特性测试
        2.2.1 围岩矿物成分测试
        2.2.2 围岩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3 煤巷顶板结构特征探测
        2.3.1 煤巷复合顶板基本特征及分类
        2.3.2 煤巷顶板内部结构探测
    2.4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施工现状
        2.4.1 煤巷综掘施工方案
        2.4.2 煤巷综掘速度现状
    2.5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
        2.5.1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的基本构成
        2.5.2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因子分析
        2.5.3 复合顶板煤巷快速综掘的实施途径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1 煤巷综掘工艺及空间区划
        3.1.1 煤巷综掘工艺描述
        3.1.2 综掘煤巷空间区划
    3.2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演化规律
        3.2.1 综掘煤巷数值计算模型
        3.2.2 顶板应力渐次演化规律
        3.2.3 顶板变形动态演化规律
        3.2.4 顶板塑性区演化规律
    3.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3.1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类
        3.3.2 围岩条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3.3 掘进参数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3.4 巷道支护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4.1 综掘煤巷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1.1 薄板小挠度弯曲基本理论
        4.1.2 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规律
        4.1.3 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2 空顶距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综掘煤巷空顶距的确定
        4.2.2 空顶距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3 综掘煤巷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3.1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基本特征
        4.3.2 支护区复合顶板弯曲变形规律
        4.3.3 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1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
        5.1.1 围岩防控对策对煤巷掘进速度的影响
        5.1.2 快速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
    5.2 锚杆(索)对复合顶板的作用效应分析
        5.2.1 锚杆对复合顶板的控制作用
        5.2.2 锚索对复合顶板的控制作用
        5.2.3 锚杆(索)支护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5.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
        5.3.1 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
        5.3.2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分步支护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现场工程试验
    6.1 综掘煤巷工程地质条件
    6.2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施工方案优化
        6.2.1 综掘煤巷支护方案优化
        6.2.2 煤巷综掘工艺流程优化
        6.2.3 煤巷综掘施工组织优化
    6.3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试验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宁夏煤炭系统巷道掘进工效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掘进成套装备国内研究现状
    2.1 综掘机+钻机(锚杆台车)+胶带输送机配套模式
    2.2 连续采煤机+锚杆台车+梭车配套模式
    2.3 掘锚一体化的掘锚机组+锚杆台车配套模式
    2.4 盾构掘进机+锚杆钻机+转载机配套模式
    2.5 爆破掘进+凿岩台车+扒装机(挖机)+锚杆台车(锚杆机)配套模式
3 提高宁夏煤炭系统掘进工效的意义
4 制约宁夏煤炭系统掘进工效因素分析
    4.1 煤层赋存情况
    4.2 地质构造
    4.3 设备制约
    4.4 辅助运输系统
    4.5 人员因素
5 宁夏煤炭系统掘进工效改进对策
    5.1 智能装备研发
    5.2 掘进装备升级
    5.3 设计系统优化
    5.4 强化劳动组织
    5.5 激励机制保障
6 结束语

(8)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岩巷快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岩巷快速掘进影响因素分析
    2.1 设备与施工工艺影响
    2.2 劳动组织管理的影响
    2.3 爆破与支护技术影响
    2.4 岩巷快掘影响因素AHP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钻爆法快掘作业线设计及组织优化
    3.1 岩巷机械化作业线设计
    3.2 施工工艺及组织管理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岩巷钻爆法快掘工业性试验
    4.1 工程背景
    4.2 北大巷延伸段快掘实现思路
    4.3 北大巷延伸段快速掘进技术
    4.4 岩巷安全生产标准化补充标准
    4.5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新旧动能转化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生产系统能力匹配
    2.1 主井提升能力的匹配核算
    2.2 缓冲煤仓能力的匹配核算
    2.3 主运皮带能力的匹配核算
    2.4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匹配核算
    2.5 小结
3 生产系统优化
    3.1 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2 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3 辅助系统升级
    3.4 革新支护工艺
    3.5 仓储扩容工程
    3.6 井下智能分矸、洗选前置系统建设
    3.7 井下矸石充填
    3.8 小结
4 劳动组织优化
    4.1 采煤专业劳动优化
    4.2 掘进专业劳动组织优化
    4.3 小结
5 保障措施
    5.1 加快装备全面升级
    5.2 持续优化生产系统
    5.3 大数据平台建设
    5.4 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
    1.1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历程
    1.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1.3高可靠性煤机装备发展历程
    1.4薄煤层自动化、智能化开采实践
    1.5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实践
    1.6大采高和超大采高智能化开采实践
    1.7特厚煤层智能化综采放顶煤开采实践
2煤矿智能化定义及发展原则、目标和任务
    2.1煤矿智能化相关术语定义
    2.2煤矿智能化发展原则与目标
        2.2.1煤矿智能化发展原则
        2.2.2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
    2.3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3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
    3.1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难点
    3.2基于智能感知的数字煤矿智慧逻辑模型
    3.3智慧逻辑模型框架下的开采系统智能化控制
    3.4开采系统健康状态评价、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
4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
    4.1智能化煤矿总体架构
    4.2煤矿智能系统组成
    4.3智能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
    4.4煤矿机器人
    4.5技术短板与工程难题
5煤矿智能化开采模式与技术路径
    5.1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
    5.2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
    5.3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
    5.4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
6煤矿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模式
    6.1煤矿智能掘进装备关键技术与研发进展
    6.2巷道快速支护技术研发现状
    6.3锚钻装备与支护关键技术
    6.4快速掘进装备总体配套技术与工艺研发进展
    6.5智能化快速掘进技术
7煤矿智能化发展问题思考与政策建议
    7.1条件多样性与区域不平衡相关问题的思考
    7.2政策建议
8结语

四、综掘快速掘进系统设备的配套和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倾角下山岩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 黄以寿,赵传祥. 建井技术, 2021(04)
  • [2]单巷快速掘进技术在斜沟煤矿的应用[J]. 郭俊生,李玉岐,谢苗. 煤矿安全, 2021(06)
  • [3]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进展[J]. 王国法,任怀伟,庞义辉,曹现刚,赵国瑞,陈洪月,杜毅博,毛善君,徐亚军,任世华,程建远,刘思平,范京道,吴群英,孟祥军,杨俊哲,余北建,宣宏斌,孙希奎,张殿振,王海波.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7)
  • [4]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D]. 李杰.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5]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梁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D]. 赵明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7]宁夏煤炭系统巷道掘进工效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 吕兆海,靳华,赵长红,冯雪儿,卢贺,贾川,岳晓军. 能源科技, 2020(02)
  • [8]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D]. 韩玥.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曹东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J]. 王国法,刘峰,孟祥军,范京道,吴群英,任怀伟,庞义辉,徐亚军,赵国瑞,张德生,曹现刚,杜毅博,张金虎,陈洪月,马英,张坤.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8)

标签:;  ;  ;  ;  

综采快速掘进系统设备配套与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