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超,林小辉,李延超,高选乔,梁静,李来平[1](2020)在《ODS强化钼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1%(质量分数) La2O3强化的锻造态Mo-14Re合金进行退火实验,退火温度为:1 100℃、1 300℃、1 350℃和1 500℃。通过室温拉伸、金相分析ODS强化Mo-14Re合金的再结晶行为。试验结果表明:1 350℃左右为其完全再结晶温度,比未添加Re元素的轧制板材高200℃左右,且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杨学凯[2](2019)在《TiC/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纯钼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高温蠕变速率、导电率、导热率及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抗热冲击和抗热疲劳能力,发展前景广阔,虽然单质钼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室温脆性和抗氧化性还有待改善。传统液相烧结Mo合金导致晶粒粗大,不利于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工艺具有快速成型特点,是细化晶粒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选用放电等离子方法进行烧结,并且添加TiC和Cr元素改善相关性能。本论文以Mo-5%TiC和Mo-5%TiC-xCr(x=0.5,1.0,1.5wt%)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将其致密化,研究了显微组织、晶粒度及相关性能,研究表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出了晶粒细小(小于5μm)和组织均匀的钼基复合材料。颗粒度随着Cr元素的增加而增大,压缩强度最高2156.87MPa。弹性变形随着Cr的增加而不断改善,并且断裂机制由原来的沿晶断裂转变为沿晶和穿晶断裂。在SPS制备的试样抗氧化方面,研究了相同温度下TiC/Mo复合材料和TiC-Cr/Mo复合材料随时间变化的氧化机理及抗氧化性能,并进一步研究抗氧化性能相对较好的TiC/Mo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机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TiC/Mo复合材料表面生成的TiO2颗粒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减少了复合材料表面的孔洞,失重率有所下降。相同温度下TiC-Cr/Mo复合材料表面因为有Cr化合物生成,影响了TiO2的流动性,复合材料表面孔洞较多,氧化失重严重。TiC/Mo复合材料在400℃和600℃下主要氧化生成碎片状的MoO3,这与文献报道的生成MoO2有所不同。在800℃时氧化生成的MoO3体积增大,1000℃时体积减小并且表面发现TiO2颗粒。在SPS制备的试样电化学腐蚀研究中,用三电极法研究了TiC/Mo复合材料在不同Cl-(0.25mol/L,1.0mol/L,1.5mol/L,2.0mol/L)溶液和不同PH值(8,9,10,11)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复合材料的Tafel曲线、Nyquist曲线和Bode图,用软件拟合出电路,并且计算年腐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TiC/Mo复合材料在Cl-溶液中表现为溶解过程,抗腐蚀性随着Cl-浓度增加不断增强,TiC/Mo复合材料随着PH值的增加,抗腐蚀性能逐渐减弱,在PH为10和11时出现钝化现象。在SPS制备的试样摩擦磨损方面,研究了TiC/Mo复合材料在室温下不同载荷(500g,1000g,1500g,2000g)摩擦磨损性能及相同载荷下不同温度(25℃,200℃,400℃,600℃)摩擦磨损性能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磨痕表面有薄片翘起并且在增大载荷后发生脱落,这与高温下的摩擦机理表现出明显的不同。200℃时粘性相的生成导致摩擦磨损系数增大,继续升温生成的脆性MoO3相降低了摩擦磨损系数。最后探索了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对显微组织、相对密度的影响,对比不同成型工艺试验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相对密度随着扫描速度的降低逐渐增加,并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铺粉层数不对试样性能造成影响,但是硬度具有方向性,垂直于成型方向硬度较高,通过SLM方法成型的试样较SPS方法具有更好的塑性。
张盘龙[3](2014)在《碳化物增强钼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钼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冶金、机械加工、航空航天以及核能工业等领域。传统的钼合金由于硬质相较少,已经日渐不能满足在高温摩擦领域的应用。碳化物增强钼合金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方向,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作为增强相能够很好的改善钼合金的磨损性能。本文涉及的碳化物有TiC和NbC,同时也研究了Cr对钼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探索研究了添加Ti、Nb、Cr、C原位合成碳化物增强钼合金的工艺以及合金的组织结构,其次采用直接添加碳化物的方式制备了TiC/Mo、NbC/Mo、Cr/Mo、TiC-Cr/Mo、NbC-Cr/Mo五种钼合金,研究了这五种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磨损性能。得到了以下结果:在添加Nb、Cr、Ti以及C的钼合金基体中,Nb和Cr都会在钼中发生固溶,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固溶量也会相应增加。Nb的固溶会使钼晶格发生膨胀畸变,Cr的固溶会使钼晶格发生收缩畸变。在钼合金的基体上分布着大量的第二相颗粒,第二相颗粒以氧化物为主,氧化物有复合型的CrNbO4和单一型的TiO2、NbO2。热力学分析表明也可能生成碳化物,但是XRD分析检测不到碳化物,由此可见即使生成碳化物,其含量也会很少。单独添加TiC时,钼的晶粒尺寸随着TiC添加量增加而减小,TiC在烧结过程中会形成钉扎作用阻碍钼晶粒长大,对钼晶粒有着很好的细化作用,可以使钼的晶粒达到10μm以下,同时细晶强化能使钼基体硬度得到提高,最高达到319HV。单独添加NbC和Cr时,钼基体晶粒尺寸均会发生长大,NbC/Mo、Cr/Mo合金的晶粒尺寸均达到50μm以上,不同的是钼晶粒尺寸随着NbC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Cr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大。晶粒长大的原因是Cr和Nb在钼中发生固溶,形成固溶体后,液相线温度降低,原子扩散激活能降低,使初生固溶体相晶粒容易长大。由于NbC只会部分溶解,未溶解的NbC会在晶界上起到钉扎作用阻碍晶粒长大,因此钼晶粒随着NbC含量的增加又会减小。单独添加Cr时,固溶强化的作用会使钼合金硬度提升较大,最高达到379HV,而加入NbC对钼基体硬度基本没有提升。TiC-Cr/Mo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TiC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小,NbC-Cr/Mo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NbC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大。TiC-Cr/Mo合金和NbC-Cr/Mo合金的硬度比TiC/Mo、NbC/Mo、Cr/Mo这三种合金要高,TiC-Cr/Mo合金硬度最高达到509HV,NbC-Cr/Mo合金硬度最高达到393HV。室温下,单独添加TiC、NbC、Cr对钼合金耐磨性能的提升不大。500℃氧化条件下:TiC含量低于3%时,钼合金的耐磨性能提升不大,TiC含量为5%和7%时,耐磨性能提升较高;NbC含量为1%时钼合金耐磨性提升不大,NbC为3%、5%、7%时,合金的耐磨性能有一定提升,但是效果基本相同;钼合金的耐磨性随着Cr含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复合强化的TiC-Cr/Mo合金和NbC-Cr/Mo合金,在高温下和室温下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单一强化的钼合金。TiC-Cr/Mo合金的耐磨性能要优于NbC-Cr/Mo合金。
赵虎[4](2013)在《钼异型材在熔炼行业中的应用概述》文中提出概述了钼异型材在稀土冶炼、锌熔炼、玻璃熔炼等熔炼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制备工艺状况,指出钼异型材在熔炼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盘龙,倪锋,赵晶晶,魏世忠[5](2013)在《钼基掺杂合金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金化是改善钼性能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固溶强化类、弥散强化类及K泡强化类钼合金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从制备方法、形貌组织、强化机理以及力学性能这几个方面,对TZM合金、Mo-Re合金、La2O3掺杂钼合金、Al2O3掺杂钼合金以及Si-Al-K掺杂钼合金这几类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钼合金抗氧化性能差和耐磨性能差这两个缺点,提出了研制抗氧化涂层和硬质相是未来钼合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封范[6](2012)在《碳化物对Mo的力学行为和高温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碳化物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较低的密度,添加于Mo中可以改善Mo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能力。碳化物增强钼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强韧性、高温强度和高的再结晶抗力等特点,这使其可以在一些极端条件下稳定服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TiC金属陶瓷,分析其显微组织结构及在12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并采用相同方法烧结制备了Mo-HfC合金,分析其致密化行为及不同烧结温度和HfC含量对其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TiC含量(40-60wt.%)的Mo-TiC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均在烧结温度在1800℃时达到最佳。烧结温度过低会因烧结行为不完全而使致密度过低,烧结温度过高又会因Mo2C脆性相的生成而使力学性能下降。(2)当添加HfC时,Mo-HfC合金的拉伸强度在2000℃达到最高值。Mo-2%HfC和Mo-4%HfC合金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了488MPa和501MPa。真空处理使其拉伸强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Mo-0.5%HfC合金的拉伸强度从439MPa提高到了548MPa。HfC与金属钼在高温下会相互固溶,碳化物相与基体金属之间形成Mo、Hf元素含量递变的固溶区而形成固溶强化,这使得Mo-HfC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强化。(3)Mo-TiC金属陶瓷中的TiC会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稳定的TiO2,氧化物覆盖在样品表面能够减缓氧对钼基体的侵蚀;陶瓷相越多,则生成的稳定氧化物相越多,稳定的氧化物相会在样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层使得样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王卫泽,李长久[7](2006)在《用顶端收缩的双悬臂斜形梁试样研究等离子喷涂钼涂层的断裂韧性》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测量涂层断裂韧性的测量方法存在测量结果不稳定及测量程序复杂的问题,基于测量断裂韧性的曲边双悬臂梁试样(CDCB),提出用顶端收缩的双悬臂斜形梁试样(TDCB)进行测量。利用TDCB试样测量了Mo涂层的断裂韧性为106.4±14.8 J.m-2,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Mo涂层的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用TDCB试样测量涂层的断裂韧性是可行的。Mo涂层断口呈现脆性断裂形貌。
杨晓青,罗振中,郭荣辉,关鑫[8](2006)在《稀土掺杂钼制品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掺杂稀土制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列举了几种常用的稀土化合物掺杂方法,并对掺杂稀土钼粉、钼丝、钼板等的生产方法和采取的工艺措施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稀土钼制品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燕红[9](2003)在《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文中认为与纯钼制品相比 ,稀土钼制品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价格较低 ,同时也避免了钍元素的放射性污染 ,完全具有替代性而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国防、航空、电子等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稀土钼制品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替代性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二、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ODS强化钼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烧结锭制备 |
1.2 变形加工和试样制备 |
1.3 退火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观组织分析 |
2.2 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3 结论 |
(2)TiC/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碳化物对钼基材料影响及研究现状 |
1.2.1 碳化物增强钼基材料机理 |
1.2.2 碳化物增强钼基材料研究现状 |
1.2.3 其它钼基材料 |
1.3 钼基材料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
1.3.1 钼基材料抗氧化性能研究 |
1.3.2 钼材料电化学腐蚀机理 |
1.3.3 钼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
1.4 钼及钼材料制造成型方法研究现状 |
1.4.1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
1.4.2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 |
1.5 研究路线流程 |
1.6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SPS方法制备TiC/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抗氧化性能分析 |
2.1 引言 |
2.2 试验设备、材料及方法 |
2.2.1 试验设备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TiC/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研究 |
2.3.2 氧化时间对TiC/Mo复合材料氧化行为影响的研究 |
2.3.3 氧化温度对TiC/Mo复合材料氧化行为影响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SPS方法制备TiC/Mo复合材料腐蚀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Cl~-浓度对TiC/Mo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
3.3.2 不同PH值对TiC/Mo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PS方法制备TiC/Mo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载荷对TiC/Mo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影响的研究 |
4.3.2 温度对TiC/Mo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影响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PS方法制备TiC-Cr/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1 Mo-TiC及TiC-Cr/Mo复合材料物相分析 |
5.2.2 Mo-TiC及Mo-TiC-Cr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结构研究 |
5.2.3 Cr的添加量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
5.2.4 Cr的添加量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
5.2.5 Mo-TiC及TiC-Cr/Mo复合材料压缩断口显微形貌分析 |
5.2.6 氧化时间对TiC-Cr/Mo复合材料氧化行为影响的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选择性激光熔化制备TiC/Mo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 |
6.1 引言 |
6.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6.3 SLM试验材料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1 TiC/Mo复合材料组织显微组织分析 |
6.4.2 工艺参数对TiC/Mo复合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 |
6.4.3 SLM成型TiC/Mo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研究 |
6.4.4 不同层厚洛氏硬度的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碳化物增强钼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常见钼合金的种类 |
1.2.1 固溶强化类 |
1.2.2 弥散强化类钼合金 |
1.2.3 K 泡强化钼合金 |
1.2.4 钼铜合金 |
1.3 碳化物增强钼合金 |
1.3.1 碳化物的性质 |
1.3.2 碳化物在钼合金中应用 |
1.4 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试样的制备 |
2.1.1 实验设备 |
2.1.2 实验原料 |
2.2 球磨工艺的选择 |
2.2.1 球磨罐磨球及转速 |
2.2.2 球料比选择 |
2.3 配料方案 |
2.3.1 单质复合添加 |
2.3.2 碳化物直接添加 |
2.4 试样性能检测及组织的表征 |
2.4.1 性能检测 |
2.4.2 组织的表征 |
第3章 单质添加 Nb-Cr-Ti-C 钼合金的组织与结构 |
3.1 合金的组织形貌和物相分析 |
3.1.1 Nb 含量对组织形貌和物相的影响 |
3.1.2 Cr 含量对组织形貌和物相的影响 |
3.1.3 Ti 含量对组织形貌和物相的影响 |
3.2 热力学分析 |
3.3 复合材料的 TEM 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添加 TiC、NbC、Cr 对钼合金组织与结构的影响 |
4.1 单独添加 TiC、NbC、Cr 对钼合金组织的影响 |
4.1.1 添加 TiC 对钼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 |
4.1.2 添加 NbC 对钼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 |
4.1.3 添加 Cr 对钼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 |
4.2 复合添加碳化物和 Cr 对钼合金的影响 |
4.2.1 复合添加 TiC 和 Cr 对钼合金的影响 |
4.2.2 复合添加 NbC 和 Cr 对钼合金的影响 |
4.3 合金密度和硬度的变化 |
4.3.1 合金的显微硬度的变化 |
4.3.2 合金显微硬度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单一强化钼合金的磨损性能 |
5.1 TiC/Mo 合金的磨损性能 |
5.1.1 TiC 含量对钼合金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 |
5.1.2 纯钼的磨损形貌 |
5.1.3 TiC/Mo 合金室温下的磨损形貌 |
5.1.4 TiC/Mo 合金 500℃下的磨损形貌 |
5.2 NbC/Mo 钼合金的磨损性能 |
5.2.1 NbC 含量对钼合金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 |
5.2.2 NbC/Mo 合金室温下的磨损形貌 |
5.2.3 NbC/Mo 合金 500℃下的磨损形貌 |
5.3 Cr/Mo 合金的磨损性能 |
5.3.1 Cr 含量对钼合金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 |
5.3.2 Cr/Mo 合金室温下的磨损形貌 |
5.3.3 Cr/Mo 合金 500℃下的磨损形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合强化钼合金的磨损性能 |
6.1 TiC-Cr/Mo 合金的磨损性能 |
6.1.1 TiC 含量对 TiC-Cr/Mo 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 |
6.1.2 TiC-Cr/Mo 合金常温下的磨损形貌 |
6.1.3 TiC-Cr/Mo 合金 500℃的磨损形貌 |
6.2 NbC-Cr/Mo 合金的磨损性能 |
6.2.1 NbC 含量对 NbC-Cr/Mo 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 |
6.2.2 NbC-Cr/Mo 合金室温下的磨损形貌 |
6.2.3 NbC-Cr/Mo 合金 500℃的磨损形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钼异型材在熔炼行业中的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简介 |
1.1 钼异型材在稀土冶炼中的应用 |
1.2 钼异型材在锌熔炼中的应用 |
1.3 钼异型材在玻璃熔炼中的应用 |
1.3.1 钼电极 |
1.3.2 钼芯玻璃搅拌棒 |
1.3.3 钼及钼合金坩埚 |
2 钼异型材生产工艺 |
2.1 对钼粉原料的要求 |
2.2 钼异型材制备工艺及装备 |
3 展望 |
(5)钼基掺杂合金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固溶强化型钼合金 |
1.1 TZM合金 |
1.2 Mo-Re合金 |
2 弥散强化类钼合金 |
2.1 稀土氧化镧掺杂钼合金 |
2.2 氧化铝强化钼合金 |
3 K泡强化钼合金 |
4 问题及展望 |
(6)碳化物对Mo的力学行为和高温抗氧化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钼的性能及应用 |
1.2.1 钼的物理化学性能 |
1.2.2 钼的力学性能 |
1.2.3 钼的应用 |
1.2.4 钼性能上的不足 |
1.3 钼合金的性能和应用 |
1.3.1 TZM合金 |
1.3.2 钼铜合金 |
1.3.3 钼铼合金 |
1.3.4 ODS钼合金 |
1.4 碳化物对钼合金的影响 |
1.4.1 碳化物对钼合金性能的影响 |
1.4.2 碳化物弥散颗粒与基体钼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
1.4.3 应用前景 |
1.5 本论文的指导思想与实验方案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路线流程 |
2.3 研究内容 |
2.3.1 原料 |
2.3.2 合金粉末制备 |
2.3.3 碳化物增强钼合金样品的制备 |
2.3.4 抗氧化实验 |
2.3.5 真空热处理 |
2.4 性能检测 |
第三章 Mo-TiC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结构 |
3.1 烧结温度对Mo-TiC金属陶瓷相对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 TiC含量对Mo-TiC金属陶瓷相对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 烧结温度对Mo-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3.3.1 Mo-TiC金属陶瓷断口扫描 |
3.3.2 Mo-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fC对Mo合金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
4.1 Mo-HfC合金的致密化行为 |
4.2 Mo-HfC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硬度 |
4.2.1 烧结温度Mo-HfC合金的力学性的影响 |
4.2.2 真空热处理对Mo-HfC合金拉伸强度的影响 |
4.2.3 Mo-HfC合金的室温硬度 |
4.3 HfC含量对Mo-HfC合金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4.3.1 碳化物颗粒形貌 |
4.3.2 晶粒组织 |
4.3.3 碳化物增强相成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o-TiC金属陶瓷的高温氧化行为 |
5.1 氧化失重行为 |
5.2 氧化层的物相及显微组织 |
5.3 氧化后的力学性能 |
5.4 氧化机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用顶端收缩的双悬臂斜形梁试样研究等离子喷涂钼涂层的断裂韧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过程 |
1.1 TDCB试样 |
1.2 喷涂材料及工艺 |
1.3 断裂韧性试验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8)稀土掺杂钼制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常用的稀土掺杂方法 |
1.1 固-固掺杂[2] |
1.2 液-固掺杂 |
1.3 液-液掺杂 |
2 稀土掺杂钼制品 |
2.1 稀土掺杂钼粉 |
2.2 稀土掺杂钼丝 |
2.3 稀土掺杂钼板 |
3 展 望 |
(9)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钼制品的生产与加工 |
1.1 钼制品的生产现状 |
1.2 稀土钼制品的生产工艺说明 |
1.2.1 稀土钼粉 |
1.2.2 稀土杆、 条、 丝 |
1.2.3 稀土钼异型件和稀土钼顶头、 稀土钼板 |
1.3 稀土钼制品的性能特点 |
1.4 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 |
2 稀土钼制品的应用领域 |
2.1 稀土钼丝 |
2.2 钼板、 片 |
2.3 钼合金及加工材 |
2.4 钼制品进出口情况 |
3 稀土钼制品的应用前景 |
3.1 高强韧性稀土钼材料与制品 |
3.1.1 稀土钼丝 |
3.1.2 稀土钼板 |
3.1.3 稀土冶炼、 光学玻璃制造用钼电极 |
3.1.4 稀土钼箔带 |
3.2 中大功率电子管新型稀土钼热阴极材料 |
3.3 家用微波炉磁控管用稀土钼阴极材料 |
3.4 大型高性能稀土钼异型制品 |
4 效益简析 |
4.1 经济效益 |
4.2 环保效益 |
4.3 社会效益 |
四、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ODS强化钼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研究[J]. 杨毅超,林小辉,李延超,高选乔,梁静,李来平. 中国钼业, 2020(03)
- [2]TiC/Mo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D]. 杨学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9)
- [3]碳化物增强钼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 张盘龙.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2)
- [4]钼异型材在熔炼行业中的应用概述[J]. 赵虎.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3(03)
- [5]钼基掺杂合金的研究现状[J]. 张盘龙,倪锋,赵晶晶,魏世忠. 硬质合金, 2013(02)
- [6]碳化物对Mo的力学行为和高温抗氧化行为的影响[D]. 封范. 中南大学, 2012(02)
- [7]用顶端收缩的双悬臂斜形梁试样研究等离子喷涂钼涂层的断裂韧性[J]. 王卫泽,李长久. 稀有金属, 2006(05)
- [8]稀土掺杂钼制品研究进展[J]. 杨晓青,罗振中,郭荣辉,关鑫. 中国钼业, 2006(04)
- [9]稀土钼制品的替代性及其应用[J]. 张燕红. 稀有金属,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