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Z-1型动态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

DSZ-1型动态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

一、DSZ-1型动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20)在《土的动剪切模量测试新方法及其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开展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必不可少的两个参数。目前,这两个参数主要通过共(自)振柱试验、动三轴试验等室内试验获得。对土样进行试验时,需要对一个土样进行从小至大的多个荷载激振,从而获得多个应变量级的这两个参数,才能获得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这是这两个参数的传统试验方法,忽略了前期激振或应力历史对土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为减少应力历史对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土柱自振柱试验获得的自振衰减曲线,详细分析了该曲线的波动特点和“非频保”特性,基于此开展了土动力变形特性测试新方法的研究。1、定性分析土柱自振衰减曲线的波动特性,并与理想振动衰减曲线对比后,发现了土柱自振衰减曲线存在波动频率并非保持不变的,即“非频保”的;定量分析土柱自振衰减曲线的半周期值和该半周内应变幅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后,发现:随着半周应变幅值的降低,半周期值逐渐减小(或半周频率逐渐增大)。因此认为,这是土体作为强非线性材料特有的“非频保”特性。2、基于“非频保”特性,提出最大剪切模量的分析方法,对传统测试结果精细化分析,发现传统测试方法对粘土的扰动影响最为显着,因此建立土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精细化测试新方法;3、采用精细化测试新方法,对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开展了土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符合目前对土动力变形特性参数变化规律的基本认识,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并采用具有统计意义的Boltzman公式拟合了土动力特性参数随应变增长的变化规律,从宏观表象层面说明了该公式运用于土动力变形特性描述的合理性。

刘辉[2](2020)在《可燃冰三轴试验机及试样变形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燃冰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缓解气候变暖的一种清洁能源,其大量分布在永久冻土层和深层海底。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但是可燃冰只能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保持稳定,稳定性较低,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合物分解,进而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深入了解含可燃冰沉积物的力学性能,对安全、经济开发利用可燃冰新能源至关重要。三轴试验机是研究岩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的设备,随着对水合物的研究逐渐深入,三轴试验机也被应用于水合物力学性能研究中。三轴试验中,对岩土变形特性的测量通常采用LVDT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传感器测量容易对试样造成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岩石三轴试验机的特点,根据可燃冰三轴试验机的功能与要求,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试验机机械模块的研究。为实现图像处理技术计算试样变形的目的,对压力室进行了设计。由于可燃冰在大气压力下分解燃烧,传统的制样方法不适用于可燃冰,为保证可燃冰的原位状态,对岩心保压切割转移装置进行了研究。选用了液压伺服加载方式完成轴向位移和力的加载,并对轴向加载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进行了选型计算。搭建轴压加载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传递函数,使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并采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校正,加载系统实现了稳定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对试样变形的测量,引入了图像测量技术,对图像测量系统各部分进行了设计。基于亚像素角点检测原理定位角点的位置,根据有限单元法,将角点作为节点,利用节点坐标及节点位移分量推导出应变表达式。对压力室的强度和密封性进行研究。使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压力室进行强度校核,通过分析可知主腔室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压力室静密封、动密封的密封性能,可知压力室密封性满足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可燃冰三轴试验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对采用图像处理系统计算试样变形提供了理论支撑。

李岩[3](2019)在《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货运重载化是世界各铁路大国的重要发展方向。重载列车运行对路基作用具有轴重大、频次高、持时长的荷载特点,致使路基病害多且根治难度大。填料的优劣性是影响路基填筑质量与运行状态、抗冻性能、服役性能之关键,而高等级填料如A组与B组填料又因成本高而不可能广泛应用。重载铁路路基填筑广泛采用性能差且冻胀敏感性大的C组与D组填料。采用有效的改良措施,进行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C组与D组填料填筑加固与冻害防控,确保路基正常运行且避免或减轻冻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路基工程问题。鉴于此,本文依托巴准重载铁路建设工程,分别针对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天然填料(目的在于比较显示改良填料的良好性能),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冻融循环下静三轴试验、冻融循环下动三轴试验、8-字形试件拉伸试验,考虑不同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系统研究这两种填料的静强度、抗拉强度、变形特性、动永久变形特性、填筑沉降特性与影响规律。论文工作与成果、认识,有助于评判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用于重载铁路路基填筑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也为预防季节冻土区路基病害提供研究与试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配制填料且依据现场路基填筑工艺,填筑物模试验的路基模型,通过静载荷试验,研究不同填料模型的应力分布规律、沉降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改良填料模型与天然填料模型,路基中应力沿深度衰减速度前者较后者快;(2)静载越大,纤维对荷载扩散作用越强(利于轴重作用力在路基中消散,避免或减轻路基病害);(3)较高静载下,改良填料模型的沉降表现为沉降速率因荷载增大而降低;(4)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具备控制与减小路基沉降、使路基面保持最小沉降的潜力。(2)基于静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冻融循环下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强度特性、应力-应变特性、改良效应变化规律。据此,选择初始弹性模量、极限主应力差作为模型参数,验证天然填料应变硬化破坏特征对双曲线模型的适用性;选择初始弹性模量、残余强度作为模型参数,验证Prevost应变软化模型对改良填料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对填料静力模型参数的影响,建立填料的静强度模型关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经验公式。此外,研究表明,两种填料的破坏强度、初始剪切模量、残余强度均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形式衰减,但是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的强度、抗冻性显着优于天然填料。(3)由于路堤边坡表层或浅层存在张应力作用、路基竖向沉降机制下侧向变形也存在张应力作用、路基冻胀变形本质更是张应力作用,因而有必要研究张应力作用下填料性能。鉴于此,利用改进的8-字形模具,考虑冻融循环影响,分别针对改良填料、天然填料进行直接拉伸试验,进而围绕不同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变化,研究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拉伸曲线特征、抗拉强度演变。结果表明:(1)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使填料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为柔性破坏,并且显着增强填料的峰值抗拉强度、残余抗拉强度与填筑层的抗拉刚度;(2)改良填料的峰值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与含水率改变而呈单峰形式变化,随干密度、纤维长度、固化剂掺入比增大而呈非线性增长趋势;(3)拉拔中纤维渐进性破坏特征,可以刻画为纤维与土界面剪应力-应变三参数模型;(4)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使不同冻融次数下填料的抗拉强度增大约1.9倍,并且显着提升填料在拉伸特性方面的抗冻性能。(4)为了考察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动力稳定性能且比较前者的优势,针对等幅循环荷载长期往复作用(轨道交通荷载特点)且考虑冻融循环影响,进行填料动三轴试验,着重研究填料的动强度、临界动应力、累积塑性应变-振动次数之间关系随不同影响因素变化的演变规律。基于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拟合方法提取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界动应力,据此建立两种填料关于多因素变化的临界动应力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动强度关于静强度的归一化特性,提出归一化动强度力学模型。此外,结果表明,尽管冻融循环3次、9次,改良措施也使填料达到破坏所需的动应力强度分别提升约1.9倍、2.4倍,有效提高了填料在动力稳定性方面的抗冻性能。

肖浩汉[4](2019)在《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力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冻土区工程项目以及应用冻结法的工程项目增多,由土层的反复冻融和地震、列车等动荷载综合效应给工程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积极开展相关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的动力力学研究,对冻土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已有的动力装置基础上,设计研发了动力试验仪器,并验证了仪器的适用性。然后通过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影响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的动力学特性的因素、动应力-应变关系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常用应变式直剪仪试验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试验所采用的动力学参数,采用了HEV高性能激振器作为传统直剪仪的水平动力加载装置,同时配套相应的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研制出了动力应力式直剪试验系统(Dynamic stress direct shear system,DSDS-1),并对剪切位移、剪切应力、法向位移试验指标进行了标定与调试,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实现对于土动力学的试验研究。利用研制的动力剪切试验系统,考虑不同的试验条件:法向压力、冻融循环次数(FTC)、动荷载频率、结构面粗糙度,进行了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力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应力-应变曲线分为三个显着的阶段:线性增长、快速增长、指数快速增长阶段,不同试验条件下其动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应变硬化型,法向压力影响效果最大,结构面粗糙度和动荷载频率影响次之,冻融循环效应影响较弱。动强度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循环次数对动强度影响偏弱,在FTC为3时,动强度数值最低;动荷载对动强度的影响要大于静力荷载情况;结构面粗糙度对动强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动内聚力的影响,结构面越粗糙,动内聚力越大。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的最大剪缩量随着试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法向压力越大、FTC数值越低、动荷载频率越低、结构面为较粗糙时对应的剪缩量越大。动剪切模量比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法向压力越高、动荷载频率越低、粗糙度越小,所对应的动剪切模量比越大,FTC数值对动剪切模量比的影响不大。阻尼比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法向压力越高所对应的阻尼比越大,冻融循环影响较弱;阻尼比随着动荷载的频率变化而变化,2Hz对应的阻尼比范围区间为0.100.14,1Hz对应的阻尼比范围在0.150.17,0.5Hz对应的阻尼比范围在0.160.20;随着结构面粗糙度的增加阻尼比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描述动应力-应变关系双曲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的优缺点,并基于Weibull分布给出了冻融土-结构面的统计损伤模型,探讨了其对动应力-应变关系的适用性。通过引入平均相对误差(ARE)的概念对三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较好地反映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ARE值低于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

张磊[5](2019)在《含盐饱和砂土液化特性试验及其路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工程的号召,突破险阻修建了许多大型铁路与公路工程。但由于西北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中也遇到很多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例如在青海省锡铁山到北霍布逊盐湖矿地区的铁路路基建设,因该地区高含盐砂土分布广泛,盐湖区含水量又高、降雨较频繁,部分高含盐砂土常年处于饱和状态,加之该地区处于地震烈度8度区,而含盐饱和砂土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液化效应,进而导致铁路路基的液化、路堤侧向滑动、路基整体下沉、轨道不平顺等诸多安全隐患。为此研究好含盐饱和砂土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特性、分析含盐饱和砂土与普通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区别、对比不同含盐量下的饱和砂土液化时的力学参数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含盐饱和砂土路基的变形规律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由于不同地区的盐渍土种类与性质存在差异,气候条件也有差别,路基受雨水的影响情况也不相同,使得对含盐的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以青海省的锡铁山到北霍布逊地区铁路路基的修建为依托,选取该地区紧邻盐湖的高含盐盐渍土饱和地区进行取样,通过室内基本土工试验得出土样的含盐量、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级配曲线等基本物理参数,再进行土样的重塑,配置不含盐、10%含盐、20%含盐、30%含盐的四种饱和砂土试样,利用GDS动三轴仪对试验土样进行液化特性试验,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了四种土体的轴向应力曲线(σa-N)、轴向应变曲线(εd-N)、剪切应力-应变曲线(τ-γd)、超静孔压比曲线(Y-N)、动剪切模量变化曲(Gd-γd)、动阻尼比特性曲线(D-γd)以及土体抗液化强度CSR曲线,以及验证含盐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标准,最后结合ANSY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含盐量下的饱和砂土铁路路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及沉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本文分析了含盐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指出含盐饱和砂土液化时的特殊性,即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过高的含水量会使含盐饱和砂土发生溶陷和液化的共同作用。同时提出含盐的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标准是当超静孔压标准比ud/σ3=1和双向应变幅值(εd)达到5%时含盐饱和砂土开始液化,并在后续试验中验证了其合理性。(2)据土工试验得到的基本参数设计室内试验,分别配置不含盐饱和砂土、10%、20%、30%四种含盐饱和砂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土样随着动荷载的循环次数增加,轴向动应力和动应变曲线。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样承受的轴向最大应力值减小。不同含盐饱和砂土的轴向应变随着荷载振动次数的增加皆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发现含盐饱和砂土达到的液化破坏所需时长要大于不含盐的饱和砂土。(3)对比分四种土样的超静孔压比曲线,都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孔压比系数达到1时,土体的轴向双幅变形εd也达到5%,其轴向应力σa也达到最大值,此时土体符合含盐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机理,表明此时土体达到初始液化状态。(4)分析试样的剪切应力应变滞回曲线,随着荷载的振动次数的增加,动剪切应变γd逐渐增大,动应力幅值也增加,当四种不同含盐饱和砂土处于液化前阶段,剪应力应变曲线都是集中在极小的变化范围内,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含盐饱和砂土的剪应力达到了液化初始值,土体无法继续承受振动荷载的冲击,开始液化,滞回圈的面积也逐渐开始增大。(5)土样在振动荷载初期,动剪切模量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大变化幅度很小,随着剪切应变γd的逐渐增大,动剪切模量Gd的衰减速率也逐渐放缓,当动剪应变值大于5%时,动剪模量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其值渐近于0。四种饱和砂土的阻尼比均随其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计算四种饱和土的动剪应力比CSR值得到土体抗液化强度曲线,抗液化强度大小为:10%含盐饱和砂土>20%含盐饱和砂土>30%含盐饱和砂土>不含盐的饱和砂土。(6)构建四种换填处理后的不同含盐量的饱和砂土路基模型,施加concrete地震三向波,发现含盐的饱和砂土路基的位移沉降小很多,表明含盐饱和砂土路基抵抗地震能力更好。对比四种饱和土液化时的剪切应力,四种路基中的最大应力都无法达到液化时的剪切应力,表明该路基换填后有效的减轻了地震液化效应。

白瑶[6](2019)在《含冰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蠕变本构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冻结法广泛应用于西北地区矿井建设中,冻结岩体相关力学特性研究正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我国西北地区石拉乌素矿立井冻结工程为背景,以井筒周围直接充水含水层(100300m)内典型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冻土三轴试验机对人造地下冰进行三轴压缩试验,运用岩石力学、经典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等理论知识,分析了不同尺寸、不同加载速率下淡水冰单、三轴压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性;研究了恒定加载速率下,柱状冰试样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淡水柱状冰、多晶冰强度均随围压、温度变化规律,提出了适用于描述淡水冰的破坏准则与本构方程。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石三轴试验系统研究现状,针对现有设备缺陷及论文研究特色,自主研发了一套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扰动荷载条件下岩体的常规单轴压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加卸载流变试验、三轴加卸载流变试验。采用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对完整、含冰单裂隙、含冰断续双裂隙红砂岩(原岩)进行不同围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了裂隙倾角、隙宽、迹长对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辅以冰-岩宏、细观结构分析了冰体对冻结岩体强度、变形破坏特征的作用机理,再结合岩体三轴压缩过程中的声发射监测信息,分析了含冰裂隙岩体损伤破坏全过程与声发射特征的关系;利用冻胀测试系统对含冰单裂隙红砂岩进行冻胀力测试,初步得到了含贯通裂隙试样典型冻胀力演化过程,研究了温度、裂隙宽度、迹长、贯通率对裂隙冰体冻胀力的影响,探讨了冻胀损伤与冰岩胶结对含冰裂隙岩体的耦合作用机理,通过分析裂隙红砂岩冻胀力演化过程中的声发射能量变化特征,验证了冻胀力对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劣化作用,且冻胀作用使得贯通裂隙端部出现明显裂纹扩展现象,岩样整体呈竖向张拉破坏。针对低温条件下冻结岩体蠕变特性的研究比较鲜见,利用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对单裂隙、层状节理面岩样进行了三轴加卸载蠕变、三轴加载蠕变扰动试验,研究了含冰单裂隙、冻结层状红砂岩三轴蠕变特性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动力扰动对岩石蠕变的影响;通过引入软体元件和非线性蠕变体,提出了非线性蠕变模型,并推导了模型在一维及三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本构方程,利用该蠕变模型对冻结岩体三轴加载蠕变试验、三轴卸围压蠕变试验数据进行参数辨识,获得模型的参数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了应力水平、裂隙倾角、结构面倾角对拟合参数的影响;以冻结层状红砂岩蠕变数据为例,通过将该模型与经典西原模型和改进西原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描述初始蠕变阶段和非线性蠕变阶段时优于经典西原模型和改进西原模型;讨论了分数阶微分的阶数和非线性黏滞系数对初始蠕变阶段、非线性蠕变阶段的影响,揭示了西北地区冻结岩体的长期力学性能及其非线性蠕变特性。

王振高[7](2018)在《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多参数传递与双电机同步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是地质研究院和地质学校不可或缺的实验设备。通过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可以采集到深部岩石的压力和气液渗流等物理耦合特性,然而黑箱过程中岩石的破裂过程并不能清楚的看到,而CT试验机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可以把岩石破裂的特性以及规律很好的反映出来,为地质工作者收集数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把A/D转换器、LVDT位移传感器、220V电源、EDC、MOOG阀信号线、气路、液体管路等多参数在旋转过程中融合到一起传递到压力室内部,进而转化为通过Simulink交叉耦合控制算法来控制上下伺服电机同步旋转,通过常规PID与模糊PID仿真对比曲线,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最优的同步控制方法,保证了电、液等多参数的安全传递。为了能够使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的压力室能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模拟岩石的气液渗流状态,故需要保证压力室中的液体连续供应。为了满足此要求,论文设计了一套并联柱塞泵,即通过两个并联柱塞泵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协调和补偿,使得该套系统不仅能够自动连续运行供液,而且能使液体以恒定的流量稳定地输出。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试验机中的电机控制,通过电机对比并最终选择为永磁同步电机,应用坐标转换的方法对电机进行数学建模。SVPWM在电机上的应用技术主要是为了控制瞬时电压变化的空间矢量,其主要模块主要包括电压矢量作用模块、扇区选择模块以及切换时间计算等。为了更直观得分析电机的同步问题在Simulink界面上搭建了 SVPWM仿真图,为试验机中的双电机同步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赵莹莹[8](2017)在《重载列车荷载下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载铁路具有列车牵引质量大、轴重大及年运输量高等特点,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适应我国铁路货运量逐年增长的需求,铁路的重载化已成为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重载铁路路基设计理念、灾害分析与防治技术却严重滞后于铁路货运系统的发展,时有路堤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发生,严重威胁到铁路货运和相关部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选取巴准重载铁路路基第3标段K44+522高路堤路段路基填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聚丙烯纤维离散随机加筋和土壤固化剂改良处理,通过静、动三轴试验系统的研究了路基素填土和改良土在各影响因素下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及动力稳定性,并据此提出了重载铁路基床结构设计建议,发展了适用的增量型弹塑性本构方程。各类土均考虑了固结围压的影响,此外,素填土考虑了含水率、压实度和加载频率;纤维土考虑了纤维掺加率和纤维长度;固化土考虑了固化剂掺量和养护时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进展详情如下:(1)采用常规静力三轴压缩试验(CTC)系统的研究了素填土和改良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选择初始弹性模量和极限主应力差作为模型参数,验证了具有应变硬化特征的素填土和纤维土对于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选择初始弹性模量和残余强度作为模型参数,验证了Prevost应变软化模型对于固化土的适用性。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发现了纤维土最优纤维掺加率和最优纤维长度。依据上述规律,分别建立了素填土和改良土模型参数关于各影响因素的经验模型。(2)采用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素填土和改良土骨干曲线、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以最大动剪切模量和最终应力幅值作为模型参数,验证了Hardin双曲线模型对各类土骨干曲线的适用性。提出了各类土破坏应力、最大动剪切模量、最终应力幅值和阻尼比关于多影响因素的经验模型,其中,纤维土模型特别考虑了固结围压对加筋效果的抑制作用。同时,提出了纤维土最优掺加率与固结围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3)采用等幅值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素填土和改良土累积塑性应变-振动次数关系、动强度及临界动应力的影响。采用数值拟合方法提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界动应力,建立了素填土和改良土临界动应力关于多因素的经验模型。研究了动强度关于静强度的归一化特性,提出了归一化动强度经验模型。其中,模型参数归一化动强度临界值可作为基床设计依据,用以在已知静强度情况下确定动强度设计值。提出了一种多层强化基床结构,基床表层由固化土强化层和纤维土强化层构成,基床底层由纤维土过渡层和素填土层构成,讨论了该结构在30t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的适用性。(4)分析了多类土本构模型的优缺点,为了描述素填土和改良土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可变的曼辛效应和棘轮效应,将剪切屈服面和体积屈服面构成的双屈服面模型与次加载面硬化准则相融合,发展了基于次加载面硬化准则的双屈服面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依照提出的本构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了能够反映素填土和改良土可变曼辛效应和棘轮效应的VUMAT子程序CLDYNA,并将其应用于试验工况中,验证了程序对于素填土和改良土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的准确性。

左熹,陈国兴,孙田[9](2017)在《考虑孔压效应的饱和细砂剪切模量衰减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了饱和细砂的动剪切模量演变特性和孔压效应,同时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相对密度、初始围压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孔压效应条件下饱和细砂动剪切模量的衰减特性,建立了动剪切模量比随孔压比增大而衰减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密度饱和细砂的应力-应变滞回圈的变化趋势显着不同;动孔压波动频繁并随时间逐步增长,并且不同的围压和相对密度对孔压比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饱和细砂的动剪切模量随着孔压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不同相对密度饱和细砂的衰减趋势有所不同。通过拟合的曲线可以描述并预测不同相对密度饱和细砂的动剪切模量比随孔压比的衰减特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王炳辉,陈国兴,胡庆兴[10](2010)在《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重大工程开展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完成了南京细砂的自振柱和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固结围压、孔隙比、含水量和荷载频率对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围压和孔隙比对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显着,建立了最大剪切模量与固结围压、孔隙比之间的经验关系,最大剪切模量随细砂中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固结围压对动剪切模量比具有一定影响,其他3个因素对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不明显;排水条件下泊松比随剪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剪应变幅值在1.0×10-41.0×10-3范围时,泊松比增大的趋势更加明显;采用自振柱和动三轴试验测试得到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基本一致。

二、DSZ-1型动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SZ-1型动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土的动剪切模量测试新方法及其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动力特性测试手段研究现状
        1.2.2 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共振柱测试原理及其自振衰减动曲线特性
    2.1 共振柱试验
        2.1.1 动力特性参数的计算原理
        2.1.2 试验设备和性能参数
        2.1.3 试样的安装及试验过程
    2.2 土体自振衰减曲线的波形特征
        2.2.1 不同振次的自振衰减曲线之间的联系
        2.2.2 土体自振衰减曲线的波动特性
    2.3 土的“非频保”特性
        2.3.1 “非频保”特性的规律
        2.3.2 不同初始剪应变“非频保”特性统计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精细化测试方法
    3.1 精细化测试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计算方法
        3.1.1 不同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
        3.1.2 最大剪切模量Gmax的分析方法
        3.1.3 精细化分析传统测试结果
    3.2 精细化测试方法的主要流程
        3.2.1 精细化的试验步骤
        3.2.2 数模信号转换的增益调整
        3.2.3 滤波处理自振衰减曲线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细化测试方法在不同土类上的运用
    4.1 精细化测试方法的试验方案设计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验工况设计
    4.2 无粘性土的动力特性分析
        4.2.1 细砂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结果
        4.2.2 中砂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结果
        4.2.3 粉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结果
        4.2.4 不同无粘性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
        4.2.5 不同无粘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的对比
    4.3 软粘土的动力特性
        4.3.1 不同状态的软粘土模量阻尼比
        4.3.2 不同状态的软粘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
    4.4 不同土类的动力模型分析
        4.4.1 无粘性土动力模型
        4.4.2 粘性土的动力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2)可燃冰三轴试验机及试样变形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轴试验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试样变形测量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可燃冰三轴试验机的研究
    2.1 试验机工作原理与功能要求
        2.1.1 试验机工作原理
        2.1.2 试验机整体结构与功能要求
    2.2 试验机机械模块的研究
        2.2.1 压力室工作原理与设计
        2.2.2 压力室及加载杆的密封
        2.2.3 岩心保压转移系统的研究
    2.3 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的研究
        2.3.1 加载方式的选择
        2.3.2 轴向加载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与选型
        2.3.3 加载系统传感器的选型
    2.4 试样变形测量系统设计
        2.4.1 图像测量技术的优点
        2.4.2 图像测量系统组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向加载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3.1 轴向加载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2 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
    3.3 系统模型参数的确定
    3.4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校正
        3.4.1 位置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校正
        3.4.2 力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校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燃冰三轴试验机试样变形测量方法研究
    4.1 亚像素角点检测的基本原理
    4.2 试样应变计算原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力室强度与密封性的研究
    5.1 压力室强度校核
        5.1.1 ANSYS Workbench软件介绍
        5.1.2 压力室主腔室强度校核
    5.2 压力室密封性能分析
        5.2.1 ABAQUS软件介绍
        5.2.2 静密封分析
        5.2.3 动密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重载铁路概况与路基病害
        1.2.1 国外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2.2 我国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2.3 我国重载铁路路基结构
        1.2.4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
        1.2.5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治理
    1.3 纤维改良土的研究现状
        1.3.1 纤维改良土技术
        1.3.2 纤维改良土补强机理
        1.3.3 纤维改良土研究进展
        1.3.4 进一步研究方向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改良填料增强路基性能模型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填筑材料
        2.2.2 改良材料
        2.2.3 模型制备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荷载传递规律
        2.3.2 沉降变形特征
        2.3.3 沉降变形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静力特性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仪器与性能
        3.2.2 试验材料与试件制备
        3.2.3 试验条件与工况
    3.3 天然填料静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3.1 压实度影响
        3.3.2 围压影响
        3.3.3 含水率影响
        3.3.4 冻融循环影响
        3.3.5 破坏强度力学模型
    3.4 改良填料静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4.1 围压影响
        3.4.2 纤维长度影响
        3.4.3 纤维掺量影响
        3.4.4 固化剂掺量影响
        3.4.5 冻融循环影响
        3.4.6 破坏强度力学模型
    3.5 天然填料与改良填料的静力模型
        3.5.1 天然填料模型与参数特性
        3.5.2 改良填料模型与参数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抗拉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材料与试件制备
        4.2.2 试验拉伸模具
    4.3 填料抗拉特性
        4.3.1 拉伸曲线特征
        4.3.2 抗拉强度
    4.4 纤维-填料界面力学分析
        4.4.1 纤维-土界面三参数模型
        4.4.2 纤维-土界面拉拔模型解析
        4.4.3 基于拉拔试验的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动力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仪器和性能
        5.2.2 试验材料和试件制备
        5.2.3 冻融循环与加载方案
        5.2.4 试验工况
    5.3 天然填料累积塑性变形特性
        5.3.1 压实度影响
        5.3.2 含水率影响
        5.3.3 围压影响
        5.3.4 冻融循环影响
    5.4 改良填料累积塑性变形特性
        5.4.1 纤维长度影响
        5.4.2 纤维掺量影响
        5.4.3 固化剂掺量影响
        5.4.4 冻融循环影响
    5.5 临界动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5.5.1 天然填料临界动应力
        5.5.2 改良填料临界动应力
    5.6 归一化动强度
        5.6.1 天然填料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5.6.2 改良填料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力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动力应力式直剪试验系统研制
    2.1 动力应力式直剪试验系统
    2.2 动力控制及测量系统
    2.3 动力剪切系统结构设计
    2.4 动力应力式直剪试验系统测试
    2.5 试验土样的选取与基本参数的确定
    2.6 动力剪切试验
    2.7 本章小结
3 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力剪切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动力剪切破坏依据及力学特性指标
    3.2 法向压力的影响
    3.3 冻融循环的影响
    3.4 动荷载频率的影响
    3.5 结构面粗糙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4.1 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特点
    4.2 双曲线模型
    4.3 指数曲线模型
    4.4 损伤模型
    4.5 本构模型关系的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含盐饱和砂土液化特性试验及其路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工程背景
    1.2 含盐饱和砂土工程特性及分布
    1.3 盐渍土的分类
    1.4 本文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研究创新点
2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标准分析
    2.1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机理
    2.2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研究现状
        2.2.1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国外研究现状
        2.2.2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国内研究现状
    2.3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标准
    2.4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含盐饱和砂土室内土工试验研究
    3.1 含盐饱和砂土的现场取样
    3.2 含盐饱和砂土基本土工试验
        3.2.1 试验土样的最优含水率的测定
        3.2.2 试验土样易溶盐含量的测定
    3.3 颗粒级配分析试验
    3.4 动三轴土样的配置
        3.4.1 原状土样的重塑
        3.4.2 动三轴标准试样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4 含盐饱和砂土液化动三轴试验及结果分析
    4.1 动三轴试验设备及原理
    4.2 动三轴实验步骤
        4.2.1 试样安装
        4.2.2 试样饱和
        4.2.3 试样固结
        4.2.4 试验结束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含盐饱和砂土的轴向双幅应变时程曲线分析
        4.3.2 含盐饱和砂土的轴向应力时程曲线分析
        4.3.3 含盐饱和砂土的超静孔压比曲线分析
        4.3.4 含盐饱和砂土的动剪切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分析
    4.4 含盐饱和砂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特性分析
    4.5 含盐饱和砂土的剪应力比曲线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含盐饱和砂土路基应用数值模拟分析
    5.1 含盐饱和砂土的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5.2 含盐砂土路基模型的构建及网格化分
        5.2.1 ANSYS数值软件简介
        5.2.2 路基模型构建
        5.2.3 路基网格划分及试验参数的输入
    5.3 地震动力分析的时程法
        5.3.1 时程分析法原理
        5.3.2 时程分析法在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5.4 地震波及加速度的输入
    5.5 地震荷载下的路基沉降分析
    5.6 地震荷载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7 饱和砂土中含盐量与抗液化强度变化关系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含冰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蠕变本构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淡水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2 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制现状
        1.3.3 负温岩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4 裂隙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5 裂隙岩体流变力学研究现状
    1.4 存在问题与不足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淡水柱状冰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冰试样准备与试验设备
        2.1.1 冰试样准备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模式
        2.3.2 强度特征分析
        2.3.3 影响因素分析
    2.4 破坏准则分析
        2.4.1 Teardrop准则
        2.4.2 D-A准则
        2.4.3 破坏准则比较
    2.5 柱状冰本构模型
        2.5.1 经验模型
        2.5.2 本构模型的构建
        2.5.3 模型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的研制
    3.1 研制思路
    3.2 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概况与主要技术参数
        3.2.1 试验系统概况
        3.2.2 三轴试验系统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
    3.3 动力扰动低温岩石三轴试验系统组成
        3.3.1 主机
        3.3.2 三轴压力室
        3.3.3 动力扰动系统
        3.3.4 温度控制系统
        3.3.5 轴向加载系统
        3.3.6 围压加载系统
        3.3.7 测控系统
        3.3.8 声发射监测系统
        3.3.9 计算机及软件系统
    3.4 试验机特点
    3.5 本章小结
4 含冰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损伤研究
    4.1 含冰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思考
    4.2 含冰单、双裂隙岩石试样准备
        4.2.1 完整试样加工
        4.2.2 裂隙试样加工
        4.2.3 含冰裂隙试样制作
    4.3 红砂岩矿物成分及细观结构分析
    4.4 裂隙红砂岩冻胀力特性研究
        4.4.1 饱水裂隙岩样的制作
        4.4.2 冻胀力与温度监测方案
        4.4.3 裂隙岩体冻胀力测试
        4.4.4 冻胀力曲线演化分析
        4.4.5 典型破坏模式
        4.4.6 冻胀力影响因素分析
        4.4.7 冻胀扩展过程声发射特征分析
        4.4.8 讨论
    4.5 饱冰完整红砂岩三轴力学特性研究
        4.5.1 试验方案
        4.5.2 完整红砂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4.5.3 破坏形态分析
        4.5.4 冻结完整红砂岩三轴压缩声发射特征研究
    4.6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4.6.1 试验方案
        4.6.2 单裂隙岩体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4.6.3 破坏形态分析
        4.6.4 含冰单裂隙岩体三轴压缩声发射特征研究
    4.7 含冰断续双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4.7.1 试验方案
        4.7.2 断续双裂隙岩体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4.7.3 破坏形态分析
        4.7.4 含冰断续双裂隙岩体三轴压缩声发射特征研究
    4.8 本章小结
5 冻结红砂岩三轴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5.1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三轴加卸载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5.1.1 试验方案
        5.1.2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三轴加载蠕变试验
        5.1.3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三轴卸荷蠕变试验
    5.2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三轴加载蠕变扰动试验
        5.2.1 试验方案
        5.2.2 含冰单裂隙红砂岩三轴加载蠕变扰动试验曲线及破坏特征分析
    5.3 冻结层状红砂岩三轴加载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5.3.1 试验方案
        5.3.2 三轴加载蠕变曲线及破坏特征分析
    5.4 冻结岩体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及本构方程
        5.4.1 一维蠕变本构模型
        5.4.2 三维蠕变本构模型
        5.4.3 模型参数确定及试验验证
        5.4.4 模型对比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多参数传递与双电机同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旋转式压力试验机结构设计研究
    2.1 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压力室中的多参数传递研究
    2.3 试验机传动方案研究
    2.4 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的系统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多参数的传递
    3.1 试验机系统中的多参数
    3.2 旋转接头中的多参数传递
    3.3 导电滑环中的多参数传递
        3.3.1 导电滑环中的电信号传递
        3.3.2 气体和液体通路传递
        3.3.3 扭矩限制器多参数传递的保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机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4.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4.2 基于永磁电机的系统分析和仿真
        4.2.1 SVPWM技术
        4.2.2 SVPWM算法
        4.2.3 同步电机的Simulink仿真研究
    4.3 试验机电控方案同步
        4.3.1 并行控制
        4.3.2 主从控制
        4.3.3 交叉耦合控制
        4.3.4 电控方案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机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
    5.1 基于常规PID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
        5.1.1 基于id=0矢量控制研究
        5.1.2 常规PID双电机的Simulink仿真研究
    5.2 基于模糊PID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
        5.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5.2.2 模糊PID控制器
        5.2.3 模糊PID双电机的Simulink仿真研究
        5.2.4 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重载列车荷载下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重载铁路概况与路基病害
        1.2.1 国际重载铁路历史沿革
        1.2.2 我国重载铁路路基结构
        1.2.3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状况
        1.2.4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治理
    1.3 纤维加固土技术研究与实践
        1.3.1 纤维加固土纤维类型
        1.3.2 纤维加固土技术
        1.3.3 纤维土静力特性
        1.3.4 纤维土动力特性
        1.3.5 纤维土补强机理
        1.3.6 纤维土本构关系
    1.4 固化加固土技术研究与实践
        1.4.1 土壤固化剂类型
        1.4.2 固化土静力特性
        1.4.3 固化土动力特性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静力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案
    2.3 素填土静力性能试验结果
        2.3.1 压实度影响
        2.3.2 固结围压影响
        2.3.3 含水率影响
        2.3.4 破坏应力经验模型
    2.4 改良土静力性能试验结果
        2.4.1 纤维土试验结果
        2.4.2 固化土试验结果
    2.5 素填土与改良土静力模型
        2.5.1 应变硬化型静力模型
        2.5.2 素填土模型参数确定
        2.5.3 纤维土模型参数确定
        2.5.4 应变软化型静力模型
        2.5.5 固化土模型参数确定
    2.6 素填土与改良土破坏宏观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路基素填土及改良土动力性能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方案
    3.3 数据处理方法
        3.3.1 滞回数据稳定分析
        3.3.2 骨干曲线确定方法
        3.3.3 等效粘滞阻尼近似
        3.3.4 动力本构模型选择
    3.4 素填土动力性能试验结果
        3.4.1 含水率影响
        3.4.2 压实度影响
        3.4.3 加载频率影响
    3.5 纤维土动力性能试验结果
        3.5.1 纤维长度影响
        3.5.2 动应变对纤维加固效果影响
        3.5.3 固结围压影响
        3.5.4 纤维掺加率影响
        3.5.5 纤维土动力参数确定
    3.6 固化土动力性能试验结果
        3.6.1 固化剂掺量影响
        3.6.2 固结围压影响
        3.6.3 动剪应变对固化加固效果影响
        3.6.4 固化土动力参数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案
    4.3 素填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试验结果
        4.3.1 压实度影响
        4.3.2 含水率影响
        4.3.3 固结围压影响
        4.3.4 加载频率影响
    4.4 改良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特性试验结果
        4.4.1 纤维掺加率影响
        4.4.2 纤维长度影响
        4.4.3 固化剂掺量影响
    4.5 临界动应力与影响因素
        4.5.1 临界动应力确定方法
        4.5.2 素填土临界动应力的确定
        4.5.3 改良土临界动应力的确定
    4.6 归一化动强度
        4.6.1 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4.6.2 素填土及改良土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4.7 多层强化基床结构
        4.7.1 路基面动荷载
        4.7.2 素填土与改良土基床动强度对比
        4.7.3 多层强化基床动强度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的改进弹塑性本构模型
    5.1 引言
    5.2 双屈服面模型
        5.2.1 双屈服面流动法则
        5.2.2 剪切屈服面
        5.2.3 体积屈服面
        5.2.4 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5.3 基于次加载面硬化准则的双屈服面本构模型
        5.3.1 次加载面模型基本假设
        5.3.2 次加载面模型演化机理
        5.3.3 次加载面模型硬化准则
        5.3.4 双屈服面模型本构方程
        5.3.5 加载与卸载的基本准则
        5.3.6 次加载面模型参数确定
    5.4 基于次加载面硬化准则的双屈服面模型程序开发与验证
        5.4.1 基于ABAQUS的本构模型二次开发
        5.4.2 模型验证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考虑孔压效应的饱和细砂剪切模量衰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饱和细砂动剪切模量的演变特性
    2.2 饱和细砂的孔压效应
    2.3 考虑孔压效应的饱和细砂剪切模量衰减规律
    2.4 考虑孔压效应的饱和细砂剪切模量的衰减表达式
3 结论

(10)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南京细砂的基本物理特性及试样制备
2 试验方案
3 最大动模量的试验结果
    3.1 固结围压和孔隙比的影响
    3.2 荷载频率的影响
    3.3 含水量的影响
4 动剪切模量比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5 阻尼比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6 泊松比的探讨
7 结论

四、DSZ-1型动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土的动剪切模量测试新方法及其运用[D]. 王亮.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2]可燃冰三轴试验机及试样变形测量方法的研究[D]. 刘辉.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3]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D]. 李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冻融土—结构接触界面动力力学特性研究[D]. 肖浩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5]含盐饱和砂土液化特性试验及其路基应用研究[D]. 张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6]含冰裂隙红砂岩力学特性及蠕变本构模型试验研究[D]. 白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1)
  • [7]旋转岩石压力试验机多参数传递与双电机同步控制研究[D]. 王振高.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 [8]重载列车荷载下路基素填土与改良土力学性能研究[D]. 赵莹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9]考虑孔压效应的饱和细砂剪切模量衰减规律研究[J]. 左熹,陈国兴,孙田. 世界地震工程, 2017(01)
  • [10]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 王炳辉,陈国兴,胡庆兴. 世界地震工程, 2010(03)

标签:;  ;  ;  ;  ;  

DSZ-1型动态三轴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