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海岸的物流奶酪(论文文献综述)
徐娟,张昊,李学婷,文华[1](2020)在《欧美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食品供应短链是在对产业化农业反思基础上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欧美等国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表明,食品供应短链是现代食品体系的重要补充,其对于重构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推动农村经济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美发达国家食品供应短链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政府支持策略、合作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欧美国家食品供应短链的主要特点与经验,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城乡统筹、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王娟娟[2](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改革与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开始发展起来,食品加工企业作为制造业产业市场的重要组成主体,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济收益不断下降。成本控制作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利润重要手段,公司成本控制的好坏是决定公司的运营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公司的成本控制存在意识较低、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控制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已经很难适应现代食品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不断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因而,如何实现公司成本控制的优化是当前各公司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公司成本控制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公司成本控制的效率,大大节省公司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公司获得盈利的能力,提高市场价格的竞争优势,推动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将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首先,全面系统的分析了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不同价值链当前成本控制流程的现状,并探讨了各价值链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各价值链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价值链理论以及成本控制优化的原则,对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各价值链成本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其中,在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案优化中,构建了供应商准入制度,改进了采购人员岗位,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和进程,增加了质量反馈环节等;在纵向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案优化中,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战略合作,细分下游客户;在横向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案优化中,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展专业化的产品等。最后,为确保优化后成本控制方案更好的实施,本文还提出了加强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转变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培训力度等一系列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以上对青岛麦康公司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成本控制效率,降低公司整个过程中的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价格竞争优势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其他同类型的公司成本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赵静[3](2020)在《英汉翻译中的衔接理论应用 ——以《新丝绸之路:世界的当下与未来》(节选)为例》文中指出此翻译实践报告以《新丝绸之路——世界的当下与未来》(The New Silk Roads: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World)节选文本为翻译材料,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指导,分别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衔接理论指导下选择并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译者在词汇衔接层面主要对重述与搭配两种衔接方式进行讨论,语法衔接层面主要对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这四种衔接手段进行论述,具体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小句性替代、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小句性省略、增补连接、转折连接、因果连接、时间连接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例句详细分析了这几种衔接方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差异及转换方法。通过对这几种衔接手段具体应用的讨论,译者期望能为今后信息类文本中的长难句翻译提供些许帮助。
墨菲[4](2020)在《探寻翡翠岛国美食的极致品质和自然之味》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的人们更加关注饮食健康,对于食品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寻求更加健康的食材,于是天然、绿色、安全成为当下食品的流行趋势。欧洲的牛羊肉不仅拥有自然好品质,更是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之选。就牛肉生产与消费而言,包含27个成员国家的欧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区。在生产方面,欧
郭红霞,李宁[5](2020)在《乳企爱心在行动 武汉加油!》文中提出当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在病患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对相关医疗物资和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众志成城之下,一批又一批乳品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一次又一次地追加再行动,演绎着人间有爱的壮丽篇章。包括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妙可蓝多、贝因美、合生元、完达山、澳优、宜品等乳企迅速反应,捐赠款物,驰援武汉。物资涉及乳制品、营养品、医用/N95口罩、检测设备、空气净化设备、消毒液等品类,为一线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贡献力量!
齐智鑫[6](2019)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粮改饲”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国实行“粮改饲”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推动了草产业供给侧改革,但牧草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牧草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担负着巨大的肉类需求压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化原有生产、加工环节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流通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草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现阶段农业保障因素及国际农产品通用交易手段,提出将“保险+期货”模式应用于草产品交易的构想。借鉴美、日等国农业海外投资经验,提出一种供求双方参与度高、互信共赢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设想。首先,这种交易模式利用期货工具、保险工具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规避供求双方的风险;其次,该交易模式通过国际贸易通用的期货工具形成草产品国内外行情,进而促进现货生产,有利于草牧业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该交易模式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模式选择,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增加“阵地”。本文通过介绍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引申到大宗草产品的交易手段,尝试利用农产品交易的成熟经验解决草产品交易的问题;从美国农业保障出发对比我国农业保障,找出一种既符合WTO农业补贴要求,又可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助农措施;从美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与我国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比较中总结美国的优势、提炼可供借鉴的长处,找出我国农产品交易的不足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美国牧草的交易形式和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为未来中国草产业发展探究新的交易模式;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和不足,寻找优化解决的思路;通过介绍美国谷仓电梯交易模式,展现谷物交易中电梯交易模式在农民与期货市场间发挥的纽带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民与期货市场对接困难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归纳世界主要需草国的国际布局,为中国草牧业企业走出去积累经验;通过概括现阶段人民群众肉类需求特点,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症结所在,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回顾国内外农业收入保险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2014年至今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构想大宗牧草“保险+期货”交易模式,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设想;通过期货品种筛选和牧草期货可行性研究,发现我国苜蓿具备期货上市条件。结合国家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情况,最终提出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及交易中心的构想。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化的交易模式有助于草牧业协同效率提高,合作共赢的草贸易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刘明欣[7](2019)在《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城市的高密度集聚建设往往导致环境污染、公共健康和社会分异等多重矛盾的叠加,寻找密集建成环境空间品质优化的应对之策成为关键。城市绿色空间作为环境品质、公众健康、景观美化等战略性空间资源已获得广泛认可,在密集建成环境中城市绿色空间的品质提升和效能供应是学界持续的关注热点。一般认为,在建成区内出于对土地利用经济性的考虑所形成的绿色空间面积相对有限,若非依存大型山体或水域难以形成超规模的绿色空间;然而,从欧美大城市实践经验可知,以结构化的超规模绿色空间为特征的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往往成为城市环境品质保障的重要对策之一。在密集的建成环境中,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优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元作用。在中国目前若干城市已拥有或在建超大型的城市绿色空间,受到时代背景、价值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在产生大量积极效益的同时,呈现割裂、低效、侧重特定目标而漠视广泛需求等矛盾。而当前涉及这一空间类型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应对则具有显着的局限性,现行的城市绿地规划制度和技术工具也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据此,本研究尝试弥补此空白,透过密集建成环境内形成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现象和表征探索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构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类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作为应对高聚集建设的结构性空间类型,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对策,以期作为对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系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补充。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包括绪论和第二章。从综述前人相关研究基础和对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现象观察入手,辨析城市绿色空间和城市绿地定义,并提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基本概念,探讨其“规模”界定值以厘清研究对象;进而在辨析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特殊性的基础上,结合绿色空间基础理论、认知模型和比较研究构成的理论基础,搭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实证比较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案例研究、实证调查与综合比较,包括第三、第四和第五章。基于“形成、定位、特征和价值”的实证分析框架,对不同形成时期不同地域的13个国内外案例加以剖析,其中广州海珠湿地案例作深入调查;继而从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形成、定位、特征、价值”四个方面阐释国内外案例的共性和差异,从中发现在密集建成环境中供应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价值和必要性,归纳其形成、定位、特征及价值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影响机制,并从认知、制度和技术三个维度探究其深层原因。第三部分为规划对策研究,即第六章。基于对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这一空间类型的理论认识,提出了由捕获契机、定位目标、明确要素、设定原则和实施规划5项组成的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对策。
陈明曼[8](2018)在《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步入了新时代。特色小镇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产物,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自然形成结果,是适应性造就出的新模式。它旨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搭建地方充分协调发展的平台、推动传统小城镇转型升级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自2016年7月以来,住建部已公布两批共计403个特色小镇,体育总局公布96个运动休闲小镇,林业局、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也纷纷提出建设森林小镇、农业互联网小镇、工业文化特色小镇、中医药文化小镇。各省公布省级特色小镇累计近1000个。此外,阿里巴巴、腾讯、碧桂园、恒大等各大企业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建设特色小镇的大潮之中。随着特色小镇实践的迅速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诸如认识不足、流于形式、同质化等不可持续问题,这对特色小镇的本质和演化规律研究提出了急迫的需求。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其建设与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镇的简单拼凑和粗放发展,需要更加成熟系统的方法论来指导。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强调了系统中的个体能通过刺激-反应模型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状态,适应外部变化,以争取自身最大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它从自适应的新角度打开了系统可持续研究的新空间。与传统的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的静态算法相比,该理论有机地把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演化规律。综上,本研究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研究特色小镇系统的演化问题,探讨系统本质,揭示其演化规律,是一项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探究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系统。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判定特色小镇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指出特色标识和特色主体是特色小镇系统研究的必然起点。通过三百余个国内外特色小镇案例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初步识别出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特色标识和特色主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进一步建立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目标体系。同时,详细剖析10个国内外典型特色小镇的自然演进过程,研究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构建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可持续建设的维度及结构。并简析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供需动态平衡过程。通过上述研究,初步构建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系统目标、结构、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框架,建立起在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研究特色小镇系统演化的学术框架和语境。其次,分析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过程。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演化是一个围绕特色标识和特色主体发展的自适应演化过程。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竞争与信用分派机制等,探讨系统自适应演化的机理。再结合该理论的微观与宏观逻辑关系,探究特色小镇系统自适应演化的层次,即微观基本主体-中观动力-宏观演化,并深入剖析各层次属性、作用与结构。引入适应度景观和NK模型,构建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NK景观模型,探究其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与规律。总结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自适应演化的主要特性和核心机制。再次,研究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自适应演化的三个核心机制:适应性学习机制、分岔与突变机制以及涌现机制。在适应性学习机制上,探讨系统自适应学习的原因,分析系统主体的适应性学习过程和层次,运用数学建模初步构建主体自适应学习的动力模型等。在分岔与突变机制上,探讨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逐级分岔与突变,构建基于加权熵的系统分岔与突变的尖点模型,深入探讨系统分岔与突变的流形与条件。在涌现机制上,主要探讨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涌现的现象、产生条件与机制、结构与层次涌现以及涌现的效应,提出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一般演化路径。通过核心演化机制的研究,旨在探寻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如何自适应发展、何时分岔与突变、涌现出怎样的结构与层次等一系列演化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出特色小镇从微观到宏观自适应演化的内在规律。最后,通过茅台特色小镇的案例研究,验证本研究所提结论的合理性。总结出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建议。
庞颖月[9](2018)在《JF集团的大宗原料乳品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看得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量也与日俱增。JF集团自2011年正式落户中国,这也是JF集团推广乳制品业务的绝佳时间。如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JF集团未来发展的公司战略,也成为了公司落户国内的之后,需要即刻确认,与此同时,又需要不断根据实时市场情况,不断完善和变化。本文结合了本人在乳制品行业7年的工作经验,基于一定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JF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剖析,最后得出最适合JF集团发展的战略方针。本文通过对JF集团各种宏观环境以,使用了PEST分析方法,以及波特五力模型,对行业内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剖析。并建立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深一层的探析JF集团的发展战略。运用公司的发展方向,自身使命的指引,对上述分析数据加以综合考虑,以制定公司的经营级战略为目标,对公司的相关业务的战略进行深度研究,进一步确认了JF集团的经营战略。并且通过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确定重点推广的产品、加强终端客户维护、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并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针对JF集团的战略实施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推动将JF集团成为全球乳制品供应商的模板。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其他乳制品企业的发展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彦君[10](2016)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与政治局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世界总体需求持续疲软,国际资本异动和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趋于下降,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增长疲弱,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欧债危机尚未根本解决,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主要国家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尤其是俄罗斯等资源型新兴经济体结构性问题非常严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局势瞬息万变,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陷入与西方国家激烈冲突的境地,促使俄罗斯"转向东方",并将中国与俄罗斯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利益连接起来。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一战略性突破必将加快推进两国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要建立某种形式的组织联盟,而是旨在构建开放、包容,功能性合作为主的经济协作模式,旨在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密切联系和政策协调发展以开展更加广阔深入的区域经济合作,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中俄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大国,两国加强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实现政治经济利益融合,而且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繁荣与发展。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为深化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目前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更未充分发挥两国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这意味着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俄两国首先必须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性,决定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已不再局限于中俄两国之间,而是涉及到中俄与沿线相关国家开展更大范围的有效协作。从目前沿线国家的经济基础差异性及经济协调的复杂性来看,中俄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不可能在短期内达成大范围的多边合作,而应该首选周边国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框架下实施中俄共同推进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显得更具现实意义。事实上,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已经上升到中俄两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并且积极开展深入的互动对接合作。那么,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有哪些新趋势?探索何种创新性的合作模式推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采取何种机制实现互动合作?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扩大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推动中俄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共分八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及述评,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进行简明概括。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并对区域相互依赖及竞合理论、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相关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梳理,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与评价。主要从贸易合作、投资合作角度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中俄区域经济融合定量评价模型,研判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融合发展程度。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现实基础。第四章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和目标。第一,从发展趋势看,"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战略必将开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本文从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力量、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一体化建设方向、中国东北与西北地区是实践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城市间联系加强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趋势、构建跨境交通经济带以拓展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空间等方面加以研究。第二,制定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近中期目标。本文认为,必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创造的合作平台来加快中俄合作,以推进双边、多边跨国次区域发展,重点加强沿线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拓展沿线区域经济合作广度和深度,推进跨国次区域合作机制化安排,率先在条件成熟的次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逐步推广并最终使整个沿线区域形成跨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网络。第五章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本章首先总结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实践,揭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征,再从不同视角归纳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然后,结合新时期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重点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主要从合作空间布局、合作具体领域、合作主导力量、合作基础载体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翼轴带式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主辅式复合型国际产业合作模式、政府与市场联合促进经济合作模式,明晰不同合作模式的基本特点、发展路径及具体实施对策。第六章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主要回顾和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基于此重点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主要从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两个方向展开研究,既重点研究区域对话、协调仲裁、利益共享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机制,又研究某些领域性合作机制的制度性建设。第七章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本章以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为例,研究如何具体开展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并以该跨国次区域的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测算该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深入分析该跨国次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定位、空间布局、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该跨国次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的具体对策。第八章为主要结论。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结论,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研究方法新。国内已有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限制,仅提出宏观的合作理念或回答某些局部问题,难以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本文通过跨学科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尝试对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从以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如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来测算中俄跨国次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来研究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状况;运用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中的经济融合度指数来构建中俄区域经济融合测度模型。二是研究视角新。以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为视角研究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以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这为有针对性地拓展对俄经济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观点新。本文将中俄相邻区域看作一个具有内在经济依存关系的跨国经济区进行产业布局;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应重点构建"梯型"国际化产业集群布局理念;积极发挥中俄两地区内空间联系强度高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优势,同时充分发掘空间联系强度较弱的次区域的合作潜力,还提出了互补性合作向战略性合作转变等观点。
二、西海岸的物流奶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海岸的物流奶酪(论文提纲范文)
(1)欧美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欧盟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 |
2.1 欧盟食品供应短链的主要发展模式 |
(1)农场个体直销。 |
(2)农场合伙直销。 |
(3)社区支持农业。 |
(4)网络直销。 |
2.2 欧盟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特点 |
2.2.1 实施农业补贴政策 |
2.2.2 重视农产品标签和品牌认证 |
2.2.3 注重供应链合作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
3 美国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 |
3.1 美国食品供应短链的主要发展模式 |
(1)农夫市集。 |
(2)社区支持农业。 |
(3)农场到学校项目。 |
3.2 美国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特点 |
3.2.1 政府统筹规划,制定重点项目扶持计划 |
3.2.2 小规模农场是参与食品供应短链的主力军 |
3.2.3 多元化发展 |
4 欧美食品供应短链发展实践的比较分析 |
5 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
5.1 加强对食品供应短链发展的政策支持 |
5.2 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5.3 增加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交流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2)基于价值链的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
2.1 成本控制理论 |
2.2 价值链理论 |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
3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
3.1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概况 |
3.2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成本构成 |
3.3 基于价值链的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问卷调查 |
3.4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各价值链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4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4.1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优化思路和原则 |
4.2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4.3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纵向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4.4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横向价值链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5 优化后成本控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实施的难点及重点 |
5.2 实施的保障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价值链成本控制的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附件 |
(3)英汉翻译中的衔接理论应用 ——以《新丝绸之路:世界的当下与未来》(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Task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Text |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Pre-translation Analysis |
2.2.2 Translation and Modification |
2.2.3 Post-translation Reflection |
2.2.4 Auxiliary Tools |
2.3 Cohesion Theory |
2.3.1 Cohesion Theory in Linguistics Field |
2.3.2 Cohes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Field |
2.3.3 Distinction betwee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
3.1 Introduction |
3.2 Grammatical Cohesion |
3.2.1 Reference |
3.2.1.1 Personal Reference |
3.2.1.2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
3.2.1.3 Comparative Reference |
3.2.2 Substitution |
3.2.2.1 Nominal Substitution |
3.2.2.2 Verbal Substitution |
3.2.2.3 Clausal Substitution |
3.2.3 Ellipsis |
3.2.3.1 Nominal Ellipsis |
3.2.3.2 Verbal Ellipsis |
3.2.3.3 Clausal Ellipsis |
3.2.4 Conjunction |
3.2.4.1 Additive Conjunction |
3.2.4.2 Adversative Conjunction |
3.2.4.3 Causal Conjunction |
3.2.4.4 Temporal Conjunction |
3.3 Lexical Cohesion |
3.3.1 Reiteration |
3.3.2 Collocation |
3.4 Summary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
作者简介 |
(4)探寻翡翠岛国美食的极致品质和自然之味(论文提纲范文)
爱尔兰牛肉,来自欧洲美食之岛的自然味道 |
●以草料饲养的牛 |
●传统的户外农作生产方式 |
●多元化的欧洲、多样性的品种肉牛 |
●爱尔兰,世界级出口商 |
●欧盟内食品安全与保障 |
爱尔兰羊肉,舌尖上的自然 |
爱尔兰美食发现之旅 |
(5)乳企爱心在行动 武汉加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部分乳企勇于担当,持续行动为国分忧 |
1. 伊利:疫情爆发第一时间进行实物和资金捐赠价值1亿元 |
2. 蒙牛:7次行动,累计捐赠款物超7亿元 |
3. 飞鹤乳业:捐赠1亿元成立专项基金 |
4. 君乐宝:捐赠款物支援疫情防控 |
5. 贝因美:捐赠成人配方奶粉 |
6. 合生元:捐赠防护物资和益生菌冲剂 |
7. 完达山:慰问一线医护人员 |
8. 光明乳业:为医务工作者送营养 |
9. 雅培中国:捐赠现金和医疗物资 |
10. 三元食品:向北京多家定点医院捐赠牛奶物资 |
11. 澳优集团:调动力所能及资源驰援武汉 |
12. 新希望集团(含乳业):为社会各界抗疫工作者多形式捐款捐物 |
13. 皇氏集团:捐赠鲜奶、水牛奶及益生菌冲剂 |
14. 圣元:首批捐赠牛奶产品 |
二、一部分乳企迅疾而动,人性化的付出值得国人点赞 |
1.和氏乳业:捐赠物资1000余万元羊乳制品 |
2. 银桥乳业: 捐赠500多万元物资和现金 |
3. 卫岗乳业:捐赠空气净化器及牛奶 |
4. 温氏乳业:捐赠近10万份纯牛奶 |
5. 均瑶乳业:全球采购防疫物资 |
6. 宜品乳业:捐赠1200万元现金和物资 |
7. 妙可蓝多:捐赠奶酪棒用于营养补充 |
8. 天友乳业:持续捐赠牛奶产品 |
9. 天润乳业:爱心捐赠乳制品 |
10.得益乳业:向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牛奶营养保障 |
11. 红星美羚:订制“营养补给包” |
12. 长富乳业:捐赠长富牛初乳 |
13. 青海小西牛乳业:为一线抗疫队员捐赠牛奶、酸奶 |
14. 圣唐乳业:捐赠羊乳粉及现金和医用口罩 |
15. a2牛奶公司:捐赠款物并助力疫苗研发 |
16. 中垦华山牧乳业:助力19.2万元的乳制品 |
17. 兰格格乳业:产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
18. 庄园牧场:牛奶捐赠给执勤一线民警 |
19. 飞天乳业:捐赠防控物资 |
20. 安纽希:百万元奶粉驰援湖北 |
21. 新疆瑞源乳业:牛奶、酸奶和奶酪直达武汉 |
三、新生品派乳企不甘落后,大量品牌首次被国人熟悉和关注 |
1. 一大早乳业: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
2. 泰安生力源乳业:慰问抗击疫情一线工作者 |
3. 新维士:捐赠维生素和益生菌 |
4. 燎原乳业:牦牛奶粉作为抗疫物资 |
5. 美力源乳业:提供现金支持抗疫 |
6. 陕西秦龙乳业:捐赠旗下卡倍多羊奶粉 |
7. 雪顿乳业:捐赠雪顿乳品 |
8. 欧能达:捐赠现金和羊奶粉产品 |
9. 认养一头牛:60000 份牛奶提供营养保障 |
10. 雪峰牦牛乳业:陆续捐赠乳品物资 |
11. 九牛牧业:提供牛奶、面包等爱心食品保障能量 |
12. 曦强乳业:牛奶产品助力一线医务工作者 |
13. 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和各子公司共同助力疫情防控 |
14. 朴诚乳业:捐赠简爱酸奶 |
15. 宁夏金河科技:捐赠高蛋白益生菌乐膳酸奶 |
16. 骑士乳业:捐赠价值40万元的酸奶产品 |
17. 珠海瑞康乳业:羊奶捐给一线医护人员 |
18. 明一国际:捐赠现金及益生菌、奶粉等营养品 |
19. 山东莱河乳业:捐赠纯牛奶 |
20. 贝智康:捐赠产品并提供人性化服务 |
21. 陕西优利士乳业:捐赠物资问候一线工作人员 |
22. 郑州昌明:捐赠巴氏灭菌鲜牛奶 |
四、外资乳企,一直行走在爱心的行列中 |
1. 雀巢中国:总计4000万元产品和现金 |
2. 惠氏:价值 2700 万元物资 |
3. 利洁时集团:捐赠消毒必需物资和现金 |
4. 澳洲尼平河乳业:捐赠价值600万元的进口奶粉等物资 |
5. 达能:捐赠价值300万元款物 |
6. 澳新西特:捐赠乳铁蛋白调制乳粉 |
7. 菲仕兰:捐赠现金和物资并提供医疗咨询 |
五、爱心持续在行动,名单一直在拉长…… |
1. 咸阳佳和乳业:捐赠价值万元的乳制品 |
2. 索康:捐赠现金及营养补充剂 |
3. 古城乳业:捐赠价值300万元的牛奶产品 |
4. 来思尔:捐赠价值20万元的牛奶 |
5. 三色鸽:捐赠牛奶保证营养 |
6. 佳宝乳业:捐赠佳宝牛奶 |
7. 百跃集团:捐赠羊奶粉和现金 |
8. 安诺乳业:捐赠羊奶粉 |
9. 宝乐奶业:首批捐赠纯牛奶1000件 |
六、每一种付出都很珍贵 |
结 语 |
(6)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数据来源 |
1.2.5 技术路线 |
1.2.6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宗商品、农产品及草产品流通概述 |
2.1 大宗商品 |
2.1.1 我国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2 国外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3 我国商品草交易历史 |
2.1.4 国外大宗草产品交易 |
2.2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交易 |
2.3 大宗商品电商交易 |
2.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现货交易 |
2.5 期货交易 |
2.5.1 国外期货交易发展 |
2.5.2 国内期货交易发展 |
2.5.3 期货市场的功能 |
2.6 农业保险及农业保障 |
2.6.1 美国农业保险 |
2.6.2 我国农业保险 |
2.7 拍卖交易 |
2.8 保险+期货 |
3 美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交易及主要饲草进口国国际布局 |
3.1 美国农产品交易 |
3.1.1 合同农业销售 |
3.1.2 合作社销售 |
3.1.3 现货销售 |
3.1.4 期货销售 |
3.1.5 美国的农产品仓储及谷物电梯交易 |
3.2 美国草产品交易 |
3.2.1 美国草产品国内交易 |
3.2.2 美国草产品国际贸易 |
3.3 饲料饲草大型进口国全球布局 |
3.3.1 阿联酋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2 日本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3 沙特阿拉伯的饲料饲草布局 |
4 我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生产交易及我国饲草全球布局 |
4.1 农产品现货交易 |
4.2 农产品订单交易 |
4.3 农产品合作社交易 |
4.4 农产品期货交易 |
4.5 草产品交易 |
4.5.1 草交易现状 |
4.5.2 以X牧草公司交易模式发展谈我国草产品交易 |
4.6 拍卖交易 |
4.7 中国饲草全球布局 |
5 我国肉类需求、粮食安全与饲草贸易的关系 |
5.1 我国肉类需求 |
5.1.1 我国肉类需求产生的原因 |
5.1.2 我国肉类需求遇到的问题 |
5.2 我国粮食安全到饲料安全 |
5.3 依托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贸易发展食草型动物养殖 |
6 新型牧草交易模式——“保险+期货” |
6.1 保险+期货 |
6.1.1 开展“保险+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
6.1.2 “保险+期货”可行性 |
6.2 “保险+期货”研究进展 |
6.3 牧草“保险+期货”交易初探 |
6.3.1 牧草“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构想 |
6.3.2 牧草期货品种筛选及可行性实证研究 |
6.4 牧草拍卖模式 |
7 基于“一带一路”的粮食安全布局 |
7.1 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2 USDA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3 中欧班列与我国粮食安全布局 |
7.4 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牧草贸易 |
8 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 |
8.4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城市绿色空间作为战略性空间资源 |
1.1.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价值凸显 |
1.1.3 传统城市绿地规划控制存在不足 |
1.1.4 小结 |
1.2 研究综述 |
1.2.1 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趋势和需求 |
1.2.2 应对高聚集建设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对策 |
1.2.3 国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研究综述 |
1.2.4 国内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研究综述 |
1.2.5 小结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建立与实证比较 |
2.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和类型 |
2.1.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 |
2.1.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分类 |
2.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特殊性 |
2.2.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一般特征 |
2.2.2 四种大规模城市绿色空间的比较 |
2.3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的理论基础 |
2.3.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相关理论 |
2.3.2 认知模型What-Why-How |
2.3.3 比较研究 |
2.4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框架的构建 |
2.4.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框架 |
2.4.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分析的内容 |
2.4.3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分析的素材来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国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研究 |
3.1 19世纪60年代以前 |
3.1.1 伦敦内城皇家公园群 |
3.1.2 柏林大蒂尔加滕公园 |
3.1.3 巴黎圃龙林苑 |
3.1.4 纽约中央公园 |
3.2 20世纪 |
3.2.1 荷兰阿姆斯特丹森林 |
3.3 21世纪 |
3.3.1 美国纽约清泉公园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调查 |
4.1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类型及案例研究 |
4.1.1 历史保护型:以北京天坛公园为例 |
4.1.2 休憩供应型:以北京朝阳公园为例 |
4.1.3 生态保育型: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
4.1.4 重大节事型: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
4.1.5 棕地再生型:以唐山南湖中央公园为例 |
4.1.6 新区开发型:以重庆中央公园为例 |
4.2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实证调查:以海珠湿地为例 |
4.2.1 海珠湿地选例的典型性 |
4.2.2 海珠湿地的形成 |
4.2.3 海珠湿地的定位 |
4.2.4 海珠湿地的特征 |
4.2.5 海珠湿地的价值 |
4.3 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综合比较 |
5.1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比较与分析 |
5.1.1 形成的共性与差异 |
5.1.2 定位的共性与差异 |
5.1.3 特征的共性与差异 |
5.1.4 价值的共性和差异 |
5.2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差异性的原因探究 |
5.2.1 认知层面 |
5.2.2 制度层面 |
5.2.3 技术层面 |
5.3 小结 |
第六章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对策 |
6.1 规划对策一:捕获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契机 |
6.1.1 国内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发展的现实制约 |
6.1.2 识别与捕获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机遇 |
6.2 规划对策二:定位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目标 |
6.3 规划对策三:明确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构成要素 |
6.3.1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
6.3.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构成要素 |
6.4 规划对策四:设定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原则 |
6.4.1 优先规划原则 |
6.4.2 区域协同原则 |
6.4.3 生态主导原则 |
6.4.4 功能复合原则 |
6.4.5 边缘激活原则 |
6.4.6 连通辐射原则 |
6.5 规划对策五:规划并实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 |
6.5.1 规划内容 |
6.5.2 规划过程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与特色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1. 中文参考文献 |
(1) 学术期刊文献 |
(2) 学术着作 |
(3) 学位论文 |
(4) 技术标准 |
(5) 报纸文章 |
(6) 报告 |
(7) 电子文献 |
(8) 其他文献 |
2. 外文参考文献 |
(1) 学术期刊文献 |
(2) 学术着作 |
(3) 电子文献 |
(4) 其他文献 |
附录目录 |
附录1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基本信息表 |
附录2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资料集 |
附录3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景点与设施汇总表 |
附录4 海珠湿地公众认知与使用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
附录5 海珠湿地案例调查访谈记录 |
附录6 海珠湿地鸟类名录2012年与2016年对比 |
附录7 海珠湿地各类图表汇编 |
附录8 广州海珠区“万亩果林”参考资料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把握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根本特征 |
1.1.2 遵循城镇化发展新时代的客观规律 |
1.1.3 适应小城镇新时代发展的战略要求 |
1.1.4 切合新时代特色小镇政策发展要求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特色小镇的基本概念 |
2.1.2 特色小镇演化的历史辨析 |
2.1.3 复杂适应系统的内涵辨析 |
2.1.4 相关概念的使用界定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关于小城镇发展问题的综述 |
2.2.2 关于城市和地域系统演化的综述 |
2.2.3 关于创新集群的综述 |
2.2.4 关于特色小镇的综述 |
2.2.5 研究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
2.3.2 其他主要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系统研究 |
3.1 研究基础 |
3.1.1 系统的判定 |
3.1.2 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2.2 案例的选择、收集及样本确定方法 |
3.2.3 分析工具与应用 |
3.2.4 信度与效度 |
3.3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特色标识和特色主体 |
3.3.1 国外特色小镇的特色标识与特色主体 |
3.3.2 国内特色小镇的特色标识与特色主体 |
3.4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目标、结构与功能 |
3.4.1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目标 |
3.4.2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结构 |
3.4.3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功能 |
3.5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建设 |
3.5.1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可持续能力的建设维度 |
3.5.2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可持续能力的结构解构 |
3.6 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供需平衡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4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过程研究 |
4.1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生成机理 |
4.1.1 主体适应性行为规则的产生 |
4.1.2 主体行为规则的交叉机制 |
4.1.3 等位积木的变异机制 |
4.1.4 主体的自适应动态演化 |
4.2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层次 |
4.2.1 多层次演化结构 |
4.2.2 微观基本主体:主体及主体一般行为规则 |
4.2.3 中观动力:“原始张力-智慧弹力-聚合力量”交互作用 |
4.2.4 宏观:混沌到有序-单核到集群-简单到复杂-混乱到再生 |
4.3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模型 |
4.3.1 适应性学习与适应性能力 |
4.3.2 构建系统自适应演化的NK景观模型 |
4.3.3 NK景观模型的应用分析 |
4.4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主要过程 |
4.4.1 萌芽产生期:“随机性游走”-从混沌到有序,再到单核 |
4.4.2 成长期:“适应性游走”-从单核到集群 |
4.4.3 成熟跃升期:“短跳”与“长跳”结合-从集群到复杂性再生 |
4.5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主要特性和核心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5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核心机制研究 |
5.1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适应性学习机制 |
5.1.1 新奇的内涵与产生 |
5.1.2 主体适应性学习的过程与层次 |
5.1.3 主体适应性学习的动力和方式 |
5.2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分岔与突变机制 |
5.2.1 系统的分岔与突变 |
5.2.2 系统分岔与突变的影响因子分析 |
5.2.3 系统分岔与突变的加权熵模型 |
5.2.4 系统分岔与突变的流形与条件分析 |
5.3 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涌现机制 |
5.3.1 涌现现象与产生条件 |
5.3.2 涌现的产生机制 |
5.3.3 结构与层次的涌现 |
5.3.4 涌现的效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研究 |
6.1 茅台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概况 |
6.1.1 特色标识与特色主体 |
6.1.2 系统自适应演化的综合情况 |
6.2 茅台特色小镇的特色主体的自适应学习过程 |
6.2.1 萌芽产生期:“随机性游走”-国酒茅台 |
6.2.2 成长期:“适应性游走”-世界名酒 |
6.2.3 成熟跃升期:“短跳”与“长跳”相结合-世界知名酒镇 |
6.3 茅台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分岔与突变 |
6.4 茅台特色小镇自适应演化的层次涌现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国外发达国家特色小镇的特色标识和特色主体 |
B 国内特色小镇的特色主体和特色标识(正在实施建设的典型案例)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E 仁怀市茅台镇调研函与方案 |
(9)JF集团的大宗原料乳品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JF集团业务简介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JF集团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2.1 JF集团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1.1 JF集团外部政治法律环境 |
2.1.2 JF集团外部经济环境 |
2.1.3 JF集团外部社会文化环境 |
2.1.4 JF集团外部技术环境 |
2.2 JF集团行业环境分析 |
2.2.1 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
2.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2.4 替代品的威胁 |
2.2.5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3 外部环境评价小结 |
第3章 JF集团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3.1 内部环境分析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人力资源 |
3.1.3 物质资源 |
3.1.4 技术资源 |
3.2 内部环境评价小结 |
第4章 营销的战略制定与选择 |
4.1 SWOT分析 |
4.2 备择战略的提出 |
4.2.1 SO战略 |
4.2.2 ST战略 |
4.2.3 WO战略 |
4.2.4 WT战略 |
4.3 JF集团具体战略的选择 |
第5章 JF集团大宗原料乳品营销战略的实施 |
5.1 确定重点的推广产品 |
5.2 加强终端客户维护 |
5.3 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
5.4 建设企业文化 |
5.5 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前景研究 |
1.2.2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实施机制及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3 中俄能源、科技、金融、投资、旅游等合作领域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基本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次区域经济合作 |
2.1.2 跨国区域经济融合与次区域经济融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相互依赖及竞合理论 |
2.2.2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2.2.3 区域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
2.2.4 区域空间组织相关理论 |
2.2.5 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
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与评价 |
3.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
3.1.1 中俄贸易合作发展现状 |
3.1.2 中俄投资合作发展现状 |
3.1.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 |
3.2 中俄区域经济融合测度与评价 |
3.2.1 中俄区域经济融合测度模型 |
3.2.2 中俄区域经济融合测度与评价 |
4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和目标 |
4.1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 |
4.1.1 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力量 |
4.1.2 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一体化建设方向 |
4.1.3 中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依然是实践中俄合作的主要区域 |
4.1.4 城市间联系的加强成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趋势 |
4.1.5 构建跨境交通经济带,拓展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空间 |
4.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 |
5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
5.1 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分析及模式选择 |
5.1.1 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经验分析 |
5.1.2 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
5.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
5.2.1 多翼轴带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
5.2.2 主辅式复合型的国际产业合作模式 |
5.2.3 政府与市场联合促进经济合作模式 |
6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
6.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现状分析 |
6.1.1 中俄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
6.1.2 中俄共同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
6.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构建 |
6.2.1 为合作机制建设奠定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
6.2.2 加快推进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
7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 |
7.1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空间结构 |
7.1.1 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构建与分析 |
7.1.2 跨国次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
7.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
7.2.1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城市定位 |
7.2.2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布局 |
7.2.3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保障 |
8 主要结论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西海岸的物流奶酪(论文参考文献)
- [1]欧美食品供应短链的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 徐娟,张昊,李学婷,文华. 世界农业, 2020(08)
- [2]基于价值链的青岛麦康食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 王娟娟.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3]英汉翻译中的衔接理论应用 ——以《新丝绸之路:世界的当下与未来》(节选)为例[D]. 赵静. 兰州大学, 2020(01)
- [4]探寻翡翠岛国美食的极致品质和自然之味[J]. 墨菲. 中国食品, 2020(Z1)
- [5]乳企爱心在行动 武汉加油![J]. 郭红霞,李宁. 乳品与人类, 2020(01)
- [6]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D]. 齐智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7]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 刘明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研究[D]. 陈明曼. 重庆大学, 2018(04)
- [9]JF集团的大宗原料乳品营销战略研究[D]. 庞颖月.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10]“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刘彦君.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