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素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张达,齐进哲,赖俊宇,姜广顺[1](2020)在《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哺乳动物是地球上适应能力最强的动物类群,可适应各种生境,具有动物界中最宽的生态幅,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衍生物——被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哺乳动物适应多种环境的重要手段。有关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的研究,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关研究少且文献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研究进展综述。本文从被毛的功能、被毛的生长、季节性换毛序规律以及影响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的主要因素这4方面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展望了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与动物物候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未来继续深入研究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马佳文[2](2020)在《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产蛋后期蛋鸡面临着产蛋率下降幅度大、蛋品质下降、破损蛋数增加和广西地方品种“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低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探讨了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了FSH不同注射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产羔数的影响及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1.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处在产蛋后期的种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为A、B、C、D、E共5组,A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70 mg/kg的柠檬酸;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柠檬酸;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70 mg/kg的柠檬酸和4%的辣木茎叶粉;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的辣木茎叶粉;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素液。预饲1周,正试8周,记录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蛋鸡产蛋性能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产蛋率、料蛋比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C组在试验期5~8周产蛋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B、C、D、E组显着增加合格蛋率(P<0.05);B组显着增加日采食量(P<0.05);C组显着降低死亡率(P<0.05);C、D组显着降低蛋重(P<0.05)。(2)蛋品质的各项指标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和蛋黄比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期1~4周A、C组的蛋白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5~8周C、D、E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蛋壳品质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组显着增加蛋壳厚度(P<0.05),B、D组在1~4周显着增加蛋壳比率(P<0.05),C、D、E组在5~8周显着增加蛋壳强度(P<0.05)。在蛋黄营养成分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蛋黄总胆固醇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B、C、D组显着增加蛋黄粗脂肪含量(P<0.05),D组显着增加蛋黄卵磷脂含量(P<0.05),B、C、D、E组在5~8周显着增加蛋黄卵磷脂含量(P<0.05)。(3)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ALB和GLOB含量及A/G没有显着差异(P>0.05),B、D组显着增加TP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过程中TG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B组显着增加CHOL含量(P<0.05),C、D组显着增加HDL-C、降低LDL-C含量(P<0.05)。(4)血清抗氧化能力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MDA含量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C组显着增加T-AOC含量(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着增加GSH-PX活力(P<0.05),C、D、E组显着增加T-SOD活力(P<0.05)。2.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广西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的影响和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经产马山黑山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各组均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组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试验组分为270、210P、270P、330P共4组,270组使用递减法注射270 IU FSH;21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210 IU FSH;27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270 IU FSH;33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330 IU FSH。对产后母羊补饲精料并对多产羔羊人工补喂代乳粉。观察记录并分析各试验组母羊的产羔数量和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及所产小羊的体重和体尺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产羔数的比较。FSH一次注射法和FSH递减法在马山黑山羊上没有显着影响(P>0.05),330P组显着增加产羔数量(P<0.05)。(2)FSH的注射方法和剂量不影响小羊整体的性别分布。(3)对母羊体重的影响。产羔5个月后母羊体重与配种前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对小羊体重指标的影响。330P组小羊出生体重和5月龄体重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日增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5)对小羊体尺指标的影响。330P组小羊出生体高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小羊的5月龄体高和平均日增高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长、5月龄体长和平均日增长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斜、5月龄体斜长和平均日增斜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长指数、5月龄体长指数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联合使用柠檬酸和辣木茎叶粉能提高麻鸡后期的产蛋性能、蛋黄营养成分、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抗氧化能力;FSH一次注射法注射330 IU可显着增加马山黑山羊的产羔数量,且产羔数量的增加不会显着影响母羊和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
赵国栋[3](2017)在《补喂褪黑素、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进行不同处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在非繁殖季节对萨福克母羊分别进行补喂褪黑素(Melatonin,MLT)与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再在MLT和MPA基础上分别进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和来曲唑(Letrozole,LE)处理,测定母羊血浆繁殖相关激素含量,为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和开发新型调控母羊繁殖性能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岁的经产萨福克母羊40只,体重76.23±12.25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MLT 10mg/d/只)、试验Ⅱ组(基础日粮+MLT 10 mg/d/只+LE7 mg/d/只)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MLT 10 mg/d/只+LE 7 mg/d/只+NMDA 300 mg/d/只)。进行为期21 d的补喂试验后,检测母羊血浆中的激素水平。结果:补喂MLT后母羊血浆中GnRH、FSH、E2、E3、T和DHT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MLT与LE的组合应用,母羊血浆中MLT(P<0.01)、FSH(P<0.05)和LH(P<0.01)水平升高。MLT与LE和NMDA组合应用,母羊血浆中MLT和GnRH水平显着升高(P<0.05)。MLT基础上补喂LE,母羊血浆中MLT(P<0.05),LH(P<0.01)和T(P<0.01)水平升高。选取3岁经产萨福克母羊39只,体重75.51±11.55 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Ⅰ组(基础日粮+MPA 34 mg/d/只+PG 1 mL/只)、试验Ⅱ组(基础日粮+MPA 34 mg/d/只+NMDA 600 mg/d/只)、试验Ⅲ组(基础日粮+MPA 34 mg/d/只+LE 14 mg/d/只),进行为期18 d的补喂试验后,测定母羊血浆中激素水平及试情配种。结果:补喂MPA基础上进行PG处理组,母羊血浆中FSH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母羊的发情率为76.92%,繁殖率为84.62%,双羔率为10%。NMDA处理组,母羊血浆中P4、FSH和LH水平呈极显着升高(P<0.01);母羊的发情率为69.23%,繁殖率为130.77%,双羔率为88.89%。LE处理组,母羊血浆中MLT和T水平呈极显着升高(P<0.01);母羊的发情率为30.77%,繁殖率为38.46%,双羔率为25%。综上所述,在母羊非繁殖季节,MLT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使母羊血浆中繁殖相关激素水平升高;补喂LE可使母羊血浆中MLT和T水平升高。在非繁殖季节调控母羊发情时,MPA可作为启动母羊发情的药物使用;补喂NMDA可提高母羊的双羔率和繁殖率。MPA与PG、LE和NMDA组合应用均可促使母羊发情并排卵。
杨万里[4](2014)在《陕北白绒山羊鲜精细管输精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羊生产也渐趋向于舍饲化、规模化和程序化。如何简单、高效地发挥山羊繁殖潜力,大批量生产商品羊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山羊鲜精细管输精技术,一种不需要专业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和输精器械,且具有较高妊娠率新的人工授精方法。鲜精细管输精技术配合同期发情技术可以使适繁母羊在短时间内快速而高效地达到妊娠效果。本研究对陕北白绒山羊同期发情和鲜精细管输精技术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陕北白绒山羊精液稀释液的筛选。对采集的种公羊精液进行品质检查之后,将合格精液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精液稀释液稀释之后低温保存,每隔12h检测活力一次至精子全部死亡,统计精子存活指数和总存活时间。每个组进行3次独立重复试验。结果显示,配方1组的精子存活指数为57.6±6.05,总存活时间为118±6.93h,显着高于配方2组(40.68±2.29,90±0.00h)和配方3组的(47.44±5.06,103±14.00h)(P﹤0.05)。因此,本研究选择配方1为陕北白绒山羊精液稀释液。(2)陕北白绒山羊鲜精细管输精。采集种公羊精液,进行精液品质检查之后,将合格精液按实际需求进行适当比例稀释,分装到细管中对发情母羊进行人工授精,共配种母羊335只,间隔一个情期返情羊有62只,返情率为18.51%;细管输精受配母羊共有258只产羔,妊娠率为77.01%。与试验羊场近3年配种产羔情况相比,利用鲜精细管输精技术对陕北白绒山羊配种后,返情率降低,妊娠率升高。(3)陕北白绒山羊同期发情。在繁殖季节对55只育成陕北白绒山羊分三批使用间隔10d两次注射氯前列醇钠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总发情率为94.54%,母羊一个情期的返情率为19.23%,返情羊补配后总妊娠率达到67.31%;对243只成年陕北白绒山羊使用羊用炔诺酮阴道栓配合肌肉注射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有228只羊在撤栓之后的96h之内出现发情特征,同期发情率为93.8%,配种后间隔一个情期返情率为15.35%,返情羊补配后总妊娠率为82.89%;两种方法处理母羊后,发情时间都集中出现在处理之后的2472h。因此可选择间隔10d两次注射氯前列醇钠的方法对育成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同期发情,使用阴道栓配合注射FSH的方法对成年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同期发情。
刘宝如[5](2011)在《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褪黑激素(MLT)是一种吲哚类激素,在人及哺乳动物体内主要是由脑部松果腺分泌,其他器官和细胞也有少量分泌,分泌量受光照影响比较大,且呈现昼夜节律性,一般夜晚分泌多,白天分泌少。MLT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及脂溶性的物质,能够透过细胞膜及各种膜结构进入细胞器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还能刺激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目前MLT的抗氧化、抗凋亡作用在小鼠、猪、绵羊、鸡等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中均有报道,但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和内分泌及代谢机能的影响(1)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取生发泡期(GV期)牛卵母细胞940枚,分成4组,分别用含4种浓度(分别为Opmol/ml、10pmol/ml、20pmol/ml和30pmol/ml)MLT体外成熟培养液在38.5℃、5%CO2、100%湿度条件下培养24h,然后比较各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结果发现,MLT能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成熟率也呈升高趋势。MLT浓度为30pmool/ml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66.13%)比对照组(30.36%)高一倍多。(2)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添加外源MLT的成熟液中的激素含量,结果表明MLT能显着提高COCs(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激素分泌从而提高成熟液中激素的含量,其中: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的分泌是随MLT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MLT浓度为30pmol/ml时的P水平(0.35mIU/ml)约为对照组(0.06mIU/ml)的6倍;促黄体素(LH)水平在10pmol/ml组和20pmol/ml组比对照组减少,但是30pmol/ml组则高于对照组(5.42 vs. 3.97,P<0.05)。(3)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ROS水平的影响测定用不同浓度MLT处理的卵母细胞成熟液中活性氧(ROS)水平,发现MLT能明显降低牛卵母细胞中的ROS水平,这种降低作用与MLT浓度呈负相关关系。2褪黑激素对牛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胚胎培养液SOF中添加Opmol/ml、10pmol/ml、20pmol/ml、30pmol/ml MLT,培养7d后发现,MLT可以提高孤雌胚胎的卵裂率、桑葚胚率及囊胚率,特别当MLT浓度为10pmol/ml时,卵裂率(70.23%)约比对照(42.32%)高30个百分点,桑葚胚率(66.09%)是对照组(31.54%)的两倍多,囊胚率(23.90%)约是对照组(6.00%)的4倍。与对照组相比,囊胚率较高(MLT浓度为10pmol/ml)的组的内细胞团数、滋养层细胞数及总细胞数都有显着增加(34.67 vs.19.66,71.33 vs.43.67,106.00 vs.63.33,P<0.05),说明MLT可能通过提高牛孤雌胚胎的细胞数而促进胚胎的发育。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发育阶段牛孤雌胚胎的MLT受体,证明孤雌胚胎中有MLT受体表达,MLT受体多在胚胎的表面表达,且随着胚胎的发育,受体的表达有增多的趋势。3褪黑激素对牛孤雄胚胎发育的影响在胚胎培养液SOF中添加Opmol/ml、10pmol/ml、20pmol/ml、30pmol/ml MLT,培养7d后,发现MLT可以提高孤雄胚胎的卵裂率、桑葚胚率及囊胚率,卵裂率30pmol/ml(77.25%)相比于对照(55.46%)提高了20%左右;桑葚胚率20 pmol/ml(38.06%)是对照(19.22%)的两倍;囊胚率20 pmol/ml(10.96%)比对照(0%)提高了10%。
刘牧,高珊,孙井江,张建军,刘云波[6](2008)在《中国兔子超数排卵相关问题的研究(二)》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我国有关兔子超数排卵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国1989~2007年11月间发表的有关兔子超数排卵问题相关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我国发表的相关论文研究内容广泛。影响超排的因素包括:兔子的品种、年龄、体重及不同的超排程序、超排试剂、试剂剂量和不同超排试剂组合等。兔子超数排卵相关研究表明,雌兔的品种和年龄、体重均影响超排;不同发情阶段和不同季节,也有一定影响;重复超排差异不显着;众多兔子超排方案中,建议有条件情况下优选FSH×2×3+hCG(100IU)方案和FSH+PVP方案。
田宁宁[7](2008)在《非繁殖季节波杂山羊诱导发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非繁殖季节对江淮地区乏情期波杂山羊开展诱导发情研究。采用“炔诺酮阴道栓+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方案,研究了不同剂量PMSG诱导发情处理时试验羊的诱导发情率与受胎率。结果显示,每Kg体重肌注5IU和8IU PMSG时波杂山羊的诱导发情率为100%,显着高于10IU/KgBW、12IU/KgBW和15IU/KgBW剂量组羊的诱导发情率,(P<0.05),10IU/KgBW、12IU/KgBW和15IU/KgBW剂量组羊的诱导发情率分别为72.22%、78.57%和77.78%,差异不显着(P>0.05);对发情羊配种前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00 IU/只,不同PMSG剂量组发情羊的受胎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PMSG剂量为8IU/KgBW时发情羊的受胎率最高,为68.75%。采用“炔诺酮阴道栓+氯前列烯醇和促卵泡生长素联合(PG-FSH)”方案,波杂山羊的总诱导发情率为73.53%;对发情羊配种前肌注LRH-A3 15ug/只或hCG400IU/只,发情羊受胎率分别为58.25%和61.54%,差异不显着(P>0.05)。对以上两种方案诱导波杂山羊发情的总发情率和受胎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总诱导发情率和发情羊受胎率差异不显着。测定了PMSG处理羊外周血液中孕酮(P4)和雌二醇(E2)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植栓第10天,处理发情羊P4浓度为0.69±0.18 ng/ml,显着高于未诱导发情处理对照组羊的基础水平(0.26±0.03ng/ml),(P<0.05);撤栓后到发情配种时,处理发情羊P4浓度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发情配种后,处理发情羊P4浓度有所上升;处理发情羊外周血液中E2浓度在发情日达到峰值,为119.85±1.63 pg/ml。试验对经产羊和初产羊的诱导发情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经产羊和初产羊总的诱导发情率分别为88.41%、68.89%,差异显着(P<0.05);经产羊和初产羊的发情受胎率(67.21%vs 45.16%,P<0.05)和处理受胎率(59.42%vs 31.11%,P<0.05)差异显着;采用同一种诱导发情方案处理时,经产羊和初产羊的诱导发情率和受胎率差异显着(P<0.05);采用两种诱导发情方案进行处理时,经产羊的诱导发情率和受胎率差异不显着(P>0.05),初产羊的诱导发情率和受胎率差异不显着(P>0.05)。测定了配种公羊精子质量,并比较了精子活力不同时的受胎率,结果显示,公羊精子活力为0.5、0.6、0.7、0.8时,受配母羊的受胎率差异不显着(P<0.05),分别为51.28%、68.00%、61.54%和64.29%;而精子活力为0.4时,受配母羊的受胎率为33.33%,显着低于以上四组羊的受胎率(P<0.05)。采用炔诺酮阴道栓+PMSG方案和炔诺酮阴道栓+PG-FSH方案诱导波杂山羊发情时,两种方案总的处理羊受胎率差异不显着;但是在炔诺酮阴道栓+PMSG方案处理中PMSG采用5IU/KgBW和8IU/KgBW剂量时,两个试验组的处理羊受胎率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而且显着高于炔诺酮阴道栓+PG-FSH方案处理羊受胎率。说明在非繁殖季节对江淮地区波杂山羊诱导发情处理时,采用炔诺酮阴道栓+PMSG方案且PMSG使用低剂量注射时的诱导发情效果好。
刘牧,高珊,孙井江,刘云波[8](2008)在《中国家兔超数排卵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我国有关家兔超数排卵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国1989~2007年11月间发表的有关家兔超数排卵问题相关论文的分布、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包括:20年来我国发表相关论文的年代分布;主要研究单位分布的地区和省份;论文相对集中发表的杂志分布。超排影响因素涉及家兔体重、品种、年龄、及不同的超排程序、超排试剂、试剂剂量和不同超排试剂组合等。结果显示:我国有关家兔超数排卵研究论文,近10年比上世纪90年代有成倍增加,集中在2003年和2005年;研究单位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江苏、黑龙江等省;养兔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占17.8%,全国性畜牧兽医和实验动物等相关杂志占31.1%,其余51.1%论文散在发表于各省级相关科研杂志和地区性大学的学报。研究表明:母兔的体重、品种和年龄均影响超排;不同发情阶段和不同季节也有一定影响;重复超排差异不显着;众多家兔超排方案中,建议条件许可时优选FSH×2×3+hCG(100 IU)方案和FSH+PVP方案。
蔡志刚[9](2008)在《鹿用自制孕激素海绵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茸鹿主要是指梅花鹿和马鹿,这两种鹿均属鹿亚科(Cervinae),鹿属(Cervus)。由于其繁殖的季节性和单胎的特性,就对其饲养过程中的繁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一些在家畜中应用的繁殖技术为鹿的高效繁殖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中同期发情就是其中一项。孕激素阴道海绵栓在国外已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现已成为诱导牛和羊发情的首选方法。提高繁殖率和诱导超数排卵等。迄今为止,孕酮制品已经在美国、爱尔兰、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广泛应用。近几年,由于一些国家养鹿业的兴起,正逐渐应用于鹿的养殖中。试验在繁殖季节前期和繁殖季节采用两种阴道栓对茸鹿进行诱导或同期发情试验,旨在降低自制孕激素阴道栓的成本,提高其同期发情效果,使此产品能够在养鹿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中分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繁殖季节前期和繁殖季节用自制海绵栓和进口CIDR的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的效果、自制海绵栓孕激素含量和埋植时间、自然发情与同期发情效果的比较、母鹿双羔率的比较、自制海绵栓成本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在繁殖季节前期自制海绵栓或进口CIDR能够良好的诱导母鹿发情,提前配种、提前产仔且产仔时间集中,便于生产管理和利于仔鹿的生长和母鹿的产后恢复。2.自制海绵栓孕激素剂量40mg、在繁殖季节埋栓时间为12-14d同期发情效果好,在繁殖季节前期埋栓时间7-9d,撤栓同时注射PMSG600IU同期发情效果好。3.自制海绵栓对育成鹿、经产鹿同期发情效果均良好、差异不显着(P>0.05),人工诱导发情能提高了母鹿的双羔率与自然发情的双羔率差异显着(P<0.05)。4.应用自制海绵栓与进口CIDR对母鹿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而且自制海绵栓成本低,便于推广。
李淼[10](2007)在《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备一种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低毒或无毒、使用方便的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内容与方法:本文首先对盐酸纳曲酮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并经计算得到其pKa值。又考察了pH值对盐酸纳曲酮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给药装置的密闭性和喷量的准确性;通过离体羊鼻黏膜体外吸收实验,考察了几种促渗剂及其不同浓度下的促渗效果;通过离体蟾蜍上腭纤毛毒性实验,进行几种辅料的毒性评价,并考察了渗透压和pH值对纤毛运动的影响,并用兔眼进行黏膜刺激性评价;进行了盐酸纳曲酮鼻喷剂工艺研究并建立了鼻腔喷雾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又在稳定性试验中考察了该制剂的包装储存条件;采用比格犬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盐酸纳曲酮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溶解度约为100mg·mL-1,属于药典规定的溶解级;在弱碱性条件下的溶解度约为6.7mg·mL-1,属微溶级。计算得其pKa值为5.78。盐酸纳曲酮在pH3.5-4.5范围内较稳定。鼻腔吸收体外实验和离体蟾蜍上腭纤毛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5%促渗剂B促渗效果好,对纤毛毒性小,且对鼻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确定其为吸收促进剂。并选择pH4.0的PBS溶液为溶剂;0.5%三氯叔丁醇为防腐剂,确定了该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三批样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质量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室温长期放置稳定性良好。离体蟾蜍上腭纤毛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制剂的纤毛毒性较小,且是可逆的。NaCl含量在0.3%~1.8%范围内,对纤毛损伤较小,可认为是安全的渗透压范围;pH值在4~10范围内对纤毛损伤较小,是安全的pH范围。大耳白兔的黏膜刺激性实验显示该制剂对黏膜基本无刺激。药动学实验结果为,盐酸纳曲酮鼻喷剂和片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12.5±2.74)min,比片剂约快5倍;Cmax为(145.32±47.33)ng·mL-1,约是片剂的2.5倍;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8.51±40.6)%。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处方设计合理、质量可控、工艺稳定、稳定性良好、纤毛毒性小、吸收快、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基本达到了实验设计的目的。
二、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素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素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哺乳动物被毛的作用及功能 |
1.1 保温隔热 |
1.2 隐蔽 |
2 哺乳动物换毛生长序 |
3 影响哺乳动物换毛的主要因素 |
3.1 外在因素 |
3.1.1 光周期性 |
3.1.2 温度 |
3.2 内在因素 |
3.2.1 性别 |
3.2.2 年龄 |
3.2.3 身体状况 |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2)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中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鸡蛋组成及影响因素 |
1.1 鸡蛋的组成 |
1.2 影响鸡蛋品质的因素 |
1.2.1 非饲养因素 |
1.2.2 饲养因素 |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
2.1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2.2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3 辣木和酵素的研究进展 |
4 我国山羊养殖现状 |
4.1 影响山羊繁殖性能的因素 |
4.1.1 品种因素 |
4.1.2 营养因素 |
4.1.3 环境因素 |
5 同期发情 |
5.1 前列腺素法 |
5.2 孕激素处理法 |
6 超数排卵 |
6.1 FSH递减法 |
6.2 FSH一次注射法 |
6.3 PMSG和 APMSG组合法 |
6.4 FSH和 PMSG组合法 |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量的影响 |
第一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母鸡产蛋性能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产蛋率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合格蛋率的影响 |
2.1.3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蛋鸡死亡率的影响 |
2.1.4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重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蛋品质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品质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
2.1.3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一章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同期发情率 |
2.2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 |
2.3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性别分布的影响 |
2.4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出生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同期发情处理 |
3.2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产羔数的影响 |
3.3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性别分布的影响 |
3.4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出生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及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2.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重的影响 |
2.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尺的影响 |
2.3.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高的影响 |
2.3.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长的影响 |
2.3.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斜长的影响 |
2.3.4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长指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3.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重的影响 |
3.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尺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及建议 |
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3)补喂褪黑素、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进行不同处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殖激素 |
1.2 激素间的相互调节 |
1.3 药物调控母羊繁殖激素、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
1.4 褪黑素 |
1.5 醋酸甲羟孕酮 |
1.6 前列腺素 |
1.7 来曲唑 |
1.8 N-甲基-D-天冬氨酸 |
1.9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10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褪黑素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血浆相关繁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
2.2 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3章 结果 |
3.1 褪黑素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血浆繁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3.2 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褪黑素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血浆繁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4.2 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补喂来曲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陕北白绒山羊鲜精细管输精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羊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 |
1.1 同期发情技术 |
1.1.1 同期发情技术原理 |
1.1.2 同期发情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 山羊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概述 |
1.2.1 精液稀释 |
1.2.2 精液保存 |
1.2.3 输精方法 |
第二章 山羊精液稀释液的筛选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2.1.3 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 |
2.1.4 采精前准备 |
2.1.5 采精 |
2.1.6 精液品质检查 |
2.1.7 稀释液的配方和稀释精液制作方法 |
2.1.8 山羊精液稀释处理方法 |
2.1.9 稀释保存陕北白绒山羊精液品质检查指标 |
2.1.10 结果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陕北白绒山羊鲜精细管输精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 |
3.1.2 试验动物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 |
3.1.5 母羊发情表现与发情鉴定 |
3.1.6 精液采集及精液品质鉴定 |
3.1.7 细管精液的输精 |
3.1.8 统计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试验羊场前 3 年配种、产羔情况 |
3.2.2 细管输精羊妊娠、产羔情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陕北白绒山羊同期发情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时间 |
4.1.2 试验动物 |
4.1.3 主要试剂 |
4.1.4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 褪黑激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
1.1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 |
1.1.1 褪黑激素的理化性质 |
1.1.2 褪黑激素的生理功能 |
1.2 褪黑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
1.2.1 褪黑激素受体的发现 |
1.2.2 褪黑激素受体的种类及功能 |
2 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
2.1 卵母细胞成熟的机制 |
2.2 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 |
2.2.1 卵母细胞来源的动物自身的状况 |
2.2.2 卵母细胞-卵丘复合体(COCs)的获取 |
2.2.3 激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2.3 褪黑激素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
2.4 褪黑激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2.4.1 褪黑激素对体内胚胎发育的影响 |
2.4.2 褪黑激素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二章 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主要试验设备 |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1.1.3 试验操作液 |
1.1.4 显微操作针的准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卵巢的获得 |
1.2.2 卵母细胞的收集 |
1.2.3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
1.2.4 卵母细胞成熟的判定 |
1.2.5 成熟液中激素的测定 |
1.2.6 卵母细胞ROS的测定 |
2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3.2 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3.3 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
4.2 褪黑激素对卵母细胞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4.3 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章 褪黑激素对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设备 |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1.1.3 试验操作液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孤雌胚胎的构建 |
1.2.3 孤雄胚胎的构建 |
1.2.4 囊胚的区分染色 |
1.2.5 免疫组化检测胚胎中褪黑激素受体的表达 |
2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褪黑激素对牛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3.2 褪黑激素对牛孤雌胚胎细胞数的影响 |
3.3 牛孤雌胚中褪黑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
3.4 褪黑激素对牛孤雄胚胎发育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褪黑激素对牛孤雌胚发育的影响 |
4.2 褪黑激素对孤雌胚胎细胞数的影响 |
4.3 牛孤雌胚中褪黑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
4.4 褪黑激素对牛孤雄胚胎发育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7)非繁殖季节波杂山羊诱导发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羊场波杂山羊自然发情情况 |
1.3 试验试剂 |
1.4 试验仪器 |
1.5 试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
1.6 诱导发情处理 |
1.6.1 PMSG处理程序 |
1.6.2 PG-FSH处理程序 |
1.6.3 置栓处理 |
1.7 雌二醇和孕酮的测定 |
1.7.1 血样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
1.7.2 雌二醇的测定 |
1.7.3 孕酮的测定 |
1.8 发情率的测定 |
1.9 受胎率的测定 |
1.10 公羊精液品质的测定 |
1.10.1 公羊精液的采集 |
1.10.2 精液品质的测定 |
1.11 试验设计 |
1.11.1 PMSG、PG-FSH两种方案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1.11.2 不同剂量PMSG对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1.11.3 hCG和LRH-A_3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
1.11.4 两种方案对经产羊和初产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1.11.5 公羊精液品质对诱导发情羊受胎率的影响 |
1.11.6 诱导发情处理羊内源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的变化规律 |
1.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MSG、PG-FSH两种方案对波杂山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2.2 不同剂量PMSG对波杂山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2.3 hCG和LRH-A_3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
2.4 两种方案对经产羊和初产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2.5 公羊精液品质的测定及其对波杂山羊受胎率的影响 |
2.6 诱导发情处理试验中波杂山羊外周血液中E_2、P_4浓度的变化 |
3 讨论 |
3.1 不同剂量PMSG对波杂山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3.2 PMSG方案处理试验羊外周血液中E_2、P_4浓度的变化 |
3.3 PG-FSH方案中注射hCG和LRH-A_3对波杂山羊受胎的影响 |
3.4 两种方案对经产羊和初产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3.5 公羊的精液品质及其对波杂山羊受胎率的影响 |
3.6 PMSG方案和PG-FSH方案对波杂山羊诱导发情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国家兔超数排卵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方法 |
1.2 材料 |
2 文献分析 |
2.1 年代分布 (见图1) |
2.2 研究单位地区分布 |
2.3 刊登杂志分布 |
2.4 研究方向及内容分布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重、品种及年龄 |
3.2 发情期 |
3.3 超排季节 |
3.4 重复超排或重复手术 |
3.5 超排试剂和试剂组合 |
4 讨论 |
4.1 论文分布 |
4.2 影响家兔超排的因素 |
4.3 超排方案和试剂 |
(9)鹿用自制孕激素海绵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立题背景 |
1.1.1 同期发情在养鹿业中的意义 |
1.1.2 诱导发情技术原理 |
1.1.3 药物的选择依据 |
1.1.4 诱导发情的主要处理方法 |
1.1.5 孕激素的投药方法 |
1.1.6 影响母鹿发情行为的因素 |
1.1.7 鹿同期发情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8 鹿同期发情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1.2 立题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1.2 试验动物 |
2.1.3 试验药品 |
2.1.4 试验主要器材、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 |
2.2.2 阴道栓的制作 |
2.2.3 植栓器的制作 |
2.2.4 植栓与撤栓 |
2.2.5 发情 |
2.2.6 发情鉴定 |
2.2.7 配种 |
2.2.8 妊娠诊断 |
2.2.9 成本核算 |
2.2.10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种阴道栓在马鹿上的应用 |
3.1.1 马鹿繁殖季节前期两种阴道栓对发情效果的比较 |
3.1.2 马鹿繁殖季节前期诱导发情与自然发情的比较 |
3.1.3 马鹿繁殖季节两种阴道栓对发情效果的比较 |
3.1.4 马鹿繁殖季节诱导发情与自然发情的比较 |
3.1.5 不同输精方法对马鹿妊娠产仔的影响 |
3.1.6 不同PMSG的量对马鹿发情妊娠的影响 |
3.1.7 自制海绵栓不同孕酮剂量在马鹿发情效果比较 |
3.2 两种阴道栓在梅花鹿上的应用 |
3.2.1 梅花鹿繁殖季节前期两种阴道栓对发情效果的比较 |
3.2.2 梅花鹿繁殖季节前期诱导发情与自然发情的比较 |
3.2.3 梅花鹿繁殖季节两种阴道栓诱导发情效果的比较 |
3.2.4 梅花鹿繁殖季节诱导发情与自然发情的比较 |
3.2.5 不同输精方法和时间对梅花鹿妊娠产仔的影响 |
3.2.6 不同的PMSG剂量对梅花鹿妊娠和受胎的影响 |
3.2.7 自制海绵栓不同孕酮剂量在梅花鹿发情效果比较 |
3.3 同期诱导发情与自然发情妊娠后产仔时间的比较 |
3.4 两种栓的优缺点比较 |
4 讨论 |
4.1 激素调节对季节性发情动物的影响 |
4.2 孕激素对发情效果的影响 |
4.3 不同同期发情方法对发情效果和受胎率的影响 |
4.3.1 不同发情方法对母鹿发情效果的比较 |
4.3.2 不同发情方式对受胎率和双羔率的影响 |
4.4 PMSG对母鹿发情效果的影响 |
4.5 试情及母鹿输精 |
4.6 其他影响因素 |
4.6.1 自制阴道栓的植栓与撤栓注意事项 |
4.6.2 繁殖季节前期的同期发情效果 |
4.6.3 育成鹿的同期发情 |
4.6.4 梅花鹿的试情 |
4.6.5 梅花鹿一次输精和两次输精的对比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处方前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解度的测定 |
2.2 pKa值的测定 |
2.3 制剂规格的确定 |
2.4 溶液pH值的选择 |
2.5 每喷药液量的选择 |
2.6 给药装置的选择及质量考察 |
3 讨论 |
第二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处方筛选 |
2.2 制备工艺研究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三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 离体纤毛毒性实验 |
2.1 实验方法 |
2.2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4 结论 |
3 黏膜刺激性实验 |
3.1 实验方案 |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3.3 结论 |
4 讨论 |
第四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质量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盐酸纳曲酮鼻喷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HPLC法 |
2.2 盐酸纳曲酮鼻喷剂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建立 |
2.3 三批样品测定结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考察指标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六章 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 |
1.3 试剂 |
1.4 动物 |
2 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 |
2.1 色谱条件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2 给药剂量 |
3.3 给药与血样采集 |
3.4 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
4 结果 |
5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综述 |
四、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素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哺乳动物季节性换毛规律研究进展[J]. 张达,齐进哲,赖俊宇,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2]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D]. 马佳文. 广西大学, 2020(02)
- [3]补喂褪黑素、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进行不同处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D]. 赵国栋.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4]陕北白绒山羊鲜精细管输精技术研究与示范[D]. 杨万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5]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D]. 刘宝如.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6]中国兔子超数排卵相关问题的研究(二)[J]. 刘牧,高珊,孙井江,张建军,刘云波.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05)
- [7]非繁殖季节波杂山羊诱导发情研究[D]. 田宁宁.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9)
- [8]中国家兔超数排卵问题的研究[J]. 刘牧,高珊,孙井江,刘云波. 中国养兔杂志, 2008(05)
- [9]鹿用自制孕激素海绵栓的研究[D]. 蔡志刚.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4)
- [10]盐酸纳曲酮鼻腔喷雾剂的研究[D]. 李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