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智[1](2020)在《梁拱组合刚构桥地震响应下设计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梁拱组合刚构桥兼具梁桥与拱桥的受力特性,结构的轻巧、纤细,自重轻,可以有效解决箱梁裂缝开展与跨中长期下挠问题,提高了跨越能力。作为一种新兴桥型,对其动力方向研究较少。同时在进行梁拱组合刚构桥抗震设计时,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与盲目性,往往不能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以在建的礼嘉嘉陵江大桥为工程实例背景,通过围绕梁拱组合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提出系统且有效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法对同等跨径的梁拱组合刚构桥与普通连续刚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对比两者地震响应结果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梁拱组合刚构桥与普通连续刚构桥的桥墩墩底均为薄弱部位,但两者的塑性铰发展过程、内力与位移变化趋势、关键部位的内力与位移峰值均有明显不同。并根据梁拱组合刚构桥的地震响应特点选取了净矢跨比、边中跨比、桥墩壁厚、下弦拱壁厚这四个优化参数。(2)提出了梁拱组合刚构桥地震响应下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首先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对设计参数进行正交组合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正交试验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然后以曲率需求能力比和刚度退化地震损伤模型来描述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损伤指数,确定目标函数,并根据评价函数法中的极小距离理想点法得到试验模型的多目标函数值,得到正交试验组合的最优结果。最后以正交试验结果为样本,结合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对设计参数进一步优化。(3)正交试验下的最优设计参数组合为净矢跨比1/7.2、边中跨比0.57、桥墩壁厚1.1m、下弦拱壁厚0.4m。通过极差分析可知,各个设计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桥墩壁厚、净矢跨比、下弦拱壁厚、边中跨比。通过结合正交表、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对设计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得到的优化结果为净矢跨比1/7.5、边中跨比0.54、桥墩壁厚0.91m、下弦拱壁厚0.47m。相比与正交试验得到的最小多目标函数值0.0164,最终优化的多目标函数值为0.0094,多目标函数值降低了42.7%。
杨辉[2](2019)在《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M技术以三维模型为基础,拥有桥梁项目信息储存、传递、共享于一体的功能,但在装配式箱型拱桥施工过程中与有限元软件联合运用较少,不能更好的发挥BIM技术在拱桥施工阶段的作用。针对此问题,本文以BIM技术基本理论及其核心软件Autodesk Revit为基础,结合Midas/Civil、ANSYS等有限元软件,以某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合龙段线形偏差预制拱箱单肋合龙后受力情况,提出了结合BIM技术的处治方法;创建了BIM技术与ANSYS软件之间的模型转换接口,总结了日照温度、预制构件安装偏位对拱箱组装施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拱箱施工工艺建议。本文研究重点内容如下:(1)针对BIM技术与箱型拱桥施工工艺现状进行调研。首先,调研了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工艺现状,提出了现阶段拱桥建模流程复杂、更改速度慢以及预制拱箱在组装施工中不易控制拱轴线形与组装质量等问题。其次,整理了BIM技术在目前桥梁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与有限元结合的相关问题。最后,明确了以开发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接口程序,快速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制拱箱线形偏差、构件组装施工工艺的研究路线。(2)根据工程背景建立相关模型,开发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的接口程序。采用Autodesk Revit软件建立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整体结构模型,利用Revit API接口技术与C#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将Revit结构模型分为适合ANSYS结构分析的几何体,能够将Revit拱桥模型中腹板、横隔板等没有曲率的构件直接转换生成APDL命令流,建模效率提高。(3)针对线形偏差拱箱以及预制拱箱组装缺陷等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该桥的预制拱箱合龙段线型偏差问题,认为在拱脚混凝土未浇筑、拱箱预制未考虑施工预拱度的情况下,调整拱轴线和矢跨比,更改桥梁设计图纸最为可靠。其次,利用Revit快速建立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预制拱箱各构件之间进行日照温度、安装偏位静力分析,找到裂缝产生原因。最后,结合BIM技术提出相关施工建议,认为利用BIM技术进行拱箱预制施工控制和管理能够提高拱箱预制施工质量和效率。本论文旨在将BIM技术与有限元软件结合起来,以山区某预制拱箱施工现状为背景,为现场施工提供有效的软件与技术支持,加快各参建方信息传递与项目施工速度,对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以供类似桥梁施工借鉴。
王俊[3](2018)在《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文中认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桥梁功能最初的表述。交通是经济的命脉,桥梁是交通的咽喉。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成80.53万座桥梁,但是,在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同时,桥梁风险事故呈增加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期,而针对桥梁运营管理期间的风险研究评估工作较少。因此,完善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科研项目,以西安市绕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升工程雁塔路互通式立交为工程背景,对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研风险事故资料,统计了近年来运营期间发生的重大的桥梁工程风险事故,建立了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的数据库,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发生频率;2、基于风险源识别环节的基本概念及步骤,总结了风险源的特点,研究了风险源识别的三类方法的优缺点,考虑到定性方法缺乏说服力的缺点和定量方法计算量大的不足,在常用的风险源识别方法基础上,提出了BS+AHP的风险源识别方法,即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3、阐述了可靠度、风险概率、风险损失、神经网络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然后,结合均值一次二阶矩法求解可靠指标不唯一的不足,蒙特卡洛法求解可靠指标工作量巨大的缺点和B-P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非线性目标函数的逼近问题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时变可靠度+B-P神经网络的风险概率估测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将运营期风险分为四类,分别是结构损伤、交通延误、社会环境和人员伤亡,建立了风险损失估测模型;为了简化风险损失评估过程,将风险损失归为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并给出了风险损失等级评价标准;5、结合工程实例,对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的运营期风险进行了评估,对其重要的风险源之一的地裂缝灾害进行了专门研究,得出该桥在地裂缝灾害作用下,风险概率等级为1级,风险损失等级为3级,总体上风险评估等级为Ⅱ级,最后,根据运营期桥梁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梅盖伟[4](2009)在《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索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大跨径拱桥得到迅速发展,主拱安装除少数采用转体施工法和整体提升法施工外,绝大多数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扣索索力与节段预抬值的计算是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控制的关键。目前国内针对缆索吊装法已经提出不少索力与节段预抬量计算方法,但普遍存在松索成拱后主拱出现马鞍形的问题;同时,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忽略了扣塔的影响,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差异。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索力计算新方法,建立集拱肋、扣塔、扣索和背索于一体的有限元模型,以此来计算扣索索力与节段预抬量。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以往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拱肋松索成拱后出现马鞍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负预抬值的拱肋节段预抬量设置方法;2、提出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拱肋整体安装索力计算方法和拱肋分肋安装索力计算方法;3、研究多肋拱桥横向偏位产生的原因,分析出肋间高程差将引起拱轴线横向偏位,推导出肋间高程差与拱轴线横向偏位的几何关系;4、分析了扣塔偏位对拱肋节段标高的影响,推导了扣塔横向位移造成拱肋标高变化关系的公式;5、基于ANSYS的APDL语言,编制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专用程序,开展了两座在建钢管混凝土拱桥——小河特大桥和新龙门大桥的扣索索力和节段预抬量。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编制的程序是正确的,实测索力与理论索力吻合良好,松扣后的拱轴线形与裸拱变形基本一致,克服了拱肋马鞍形的出现。
焦玲[5](2008)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拱桥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桥梁坍塌事故以及桥梁劣化损伤现象日益严重,桥梁结构的健康诊断逐渐成为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我国在役桥梁中拱桥所占比重大,分布地广,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充分发挥在役拱桥的作用,需对拱桥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诊断评定,同时也是拱桥维修和加固的前期工作,是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于影响拱桥安全的因素的复杂性与评价准则的模糊性,本文应用了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评价拱桥的健康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拱桥安全的众多因素进行分类分层,逐层对每个因素安全性等级进行模糊判定,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最终的拱桥安全评价结果。该方法可以快捷、准确的了解该桥的整体安全状况,为拱桥的优先加固提供依据。拱桥健康综合诊断是在役拱桥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的研究将为在役拱桥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如下:①综述了拱桥的发展状况,对桥梁诊断评估方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②介绍了拱桥常见的病害现象,并分析其原因;③类比于人的亚健康研究,提出了拱桥“亚健康”的基本概念。在详细讨论了影响拱桥健康的主要因素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现有拱桥健康水平评估;④论述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⑤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原理(AHP)的拱桥健康状态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论述了运用此方法对拱桥健康进行诊断评估的具体过程。结合现有资料及相关规范,提出了各底层指标评估等级向量的确定方法;⑥基于文中理论,结合一拱桥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可靠性综合评估。
王引富[6](2006)在《大跨桥梁悬灌施工组织和设备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大跨度桥梁悬臂灌筑法施工实践,研究悬灌施工组织和设备配套的基本技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其应用技术,为合理组织悬灌梁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赵旭州,胡春生,颜德森[7](2002)在《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缆索吊在本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二、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梁拱组合刚构桥地震响应下设计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桥梁抗震设计概述 |
1.2.1 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 |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1.3 桥梁结构设计优化概述 |
1.3.1 优化的主要内容 |
1.3.2 优化的常用算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梁拱组合刚构桥研究成果 |
1.4.2 连续刚构桥地震作用下参数优化研究成果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2.1 概述 |
2.2 Pushover分析法 |
2.2.1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2.2.2 Pushover分析的侧向荷载分布形式 |
2.2.3 能力谱方法 |
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
2.3.1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
2.3.2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
2.3.3 增量动力弹塑性(IDA)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梁拱组合刚构桥模型的建立与动力特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工程概况 |
3.3 材料本构关系及纤维单元模型 |
3.3.1 钢筋的本构关系 |
3.3.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3.3.3 纤维单元模型 |
3.4 梁拱组合刚构桥动力特性 |
3.4.1 动力特性有限元理论 |
3.4.2 梁拱组合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梁拱组合刚构桥优化参数的选取 |
4.1 概述 |
4.2 梁拱组合刚构桥与普通刚构桥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
4.2.1 普通刚构桥模型的建立 |
4.2.2 地震波的选择 |
4.2.3 地震响应结果对比分析 |
4.3 优化设计参数的选择 |
4.3.1 净矢跨比 |
4.3.2 边中跨比 |
4.3.3 桥墩壁厚 |
4.3.4 下弦拱壁厚 |
4.4 单一设计参数改变对梁拱组合刚构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
4.4.1 不同净矢跨比的动力特性分析 |
4.4.2 不同边中跨比的动力特性分析 |
4.4.3 不同桥墩壁厚的动力特性分析 |
4.4.4 不同下弦拱壁厚的动力特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梁拱组合刚构桥地震响应下设计参数的优化 |
5.1 概述 |
5.2 正交试验组合的确定与模型的建立 |
5.2.1 正交试验简介 |
5.2.2 正交表的选择与水平因素的展列 |
5.3 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
5.4 Pushover 分析的侧向荷载形式的选取 |
5.4.1 IDA 分析 |
5.4.2 不同侧向荷载形式Pushover分析 |
5.5 正交试验Pushover分析 |
5.5.1 Pushover计算结果分析 |
5.5.2 极差分析 |
5.6 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设计参数优化 |
5.6.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5.6.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5.6.3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结合正交表的设计参数寻优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箱型拱桥施工方法现状 |
1.2.3 预制拱箱施工工艺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BIM基础理论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BIM概述 |
2.3 在桥梁施工阶段的应用 |
2.3.1 优化施工作业顺序 |
2.3.2 施工进度控制 |
2.3.3 施工成本控制 |
2.4 BIM技术施工分析平台 |
2.5 BIM技术与有限元的结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桥梁模型创建 |
3.1 引言 |
3.2 工程背景概述 |
3.2.1 桥跨布置 |
3.2.2 主桥构造 |
3.2.3 主要技术标准 |
3.2.4 主桥施工方案 |
3.2.5 拱箱预制概况 |
3.2.6 拱箱变形概况 |
3.2.7 缆索吊装系统概况 |
3.3 BIM桥梁模型建立 |
3.3.1 软件选择 |
3.3.2 桥梁族的创建 |
3.3.3 临时构件族创建 |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计算 |
3.4.1 全桥有限元模型 |
3.4.2 边界条件 |
3.4.3 荷载参数 |
3.4.4 风荷载计算 |
3.4.5 施工阶段划分 |
3.4.6 部分计算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龙段线形偏差拱箱受力分析及处治方案 |
4.1 引言 |
4.2 模型基本参数 |
4.3 不同线形偏差拱箱单肋合龙分析 |
4.3.1 拱箱控制点挠度分析 |
4.3.2 拱箱控制点内力分析 |
4.3.3 拱箱控制点应力分析 |
4.4 线形偏差拱箱处治方案 |
4.4.1 常用拱桥病害处治方法 |
4.4.2 结合BIM技术的处治方案 |
4.4.3 处治方案比选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拱箱组装工艺分析及建议 |
5.1 引言 |
5.2 基于BIM模型的有限元建模程序二次开发 |
5.2.1 有限元模型转换程序开发背景 |
5.2.2 程序开发环境搭建与开发方式 |
5.2.3 Revit模型与ANSYS软件接口程序创建 |
5.2.4 Revit模型转换程序运用实例 |
5.2.5 ANSYS分析模型生成 |
5.3 拱箱预制构件工艺缺陷及模型建立 |
5.3.1 拱箱预制构件施工工艺 |
5.3.2 该施工工艺致使的构件缺陷 |
5.3.3 预制拱箱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
5.4 日照温度变化对预制拱箱顶板裂缝影响分析 |
5.4.1 拱箱顶板混凝土温度变化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4.2 拱箱侧面腹板温度变化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5 预制构件安装偏位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5.1 预制横隔板安装偏位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5.2 预制腹板安装偏位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5.3 预制腹板、横隔板安装偏位对拱箱顶板的影响分析 |
5.6 预制拱箱预制施工建议 |
5.6.1 拱箱预制施工准备 |
5.6.2 腹板、横隔板施工 |
5.6.3 拱箱组装与浇注 |
5.6.4 起梁、移梁方法 |
5.6.5 BIM监控技术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3)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桥梁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1 风险源识别 |
1.3.2 风险估测模型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必要性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桥梁运营期风险源识别方法研究 |
2.1 概述 |
2.2 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数据库 |
2.2.1 建立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数据库 |
2.2.2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
2.3 风险源识别 |
2.3.1 风险源的特点 |
2.3.2 风险源识别步骤 |
2.4 风险源识别常用的方法 |
2.5 BS+AHP |
2.6 小结 |
第三章 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估测模型研究 |
3.1 概述 |
3.1.1 风险概率估测 |
3.1.2 风险损失估测 |
3.2 桥梁运营期风险概率估测模型 |
3.2.1 基本概念 |
3.2.2 时变可靠度+B-P神经网络 |
3.2.3 方法验证 |
3.2.4 风险概率等级 |
3.3 桥梁运营期风险损失估测模型 |
3.3.1 结构损伤损失估测模型 |
3.3.2 交通延误损失估测模型 |
3.3.3 社会环境损失估测模型 |
3.3.4 人员伤亡损失估测模型 |
3.3.5 风险损失等级 |
3.4 小结 |
第四章 西安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
4.1 工程背景 |
4.1.1 桥梁概况 |
4.1.2 F12地裂缝简介 |
4.1.3 其他工程背景 |
4.1.4 风险评估流程 |
4.2 风险源识别 |
4.3 风险估测 |
4.3.1 风险概率估测 |
4.3.2 风险损失估测 |
4.4 风险评价 |
4.5 风险应对 |
4.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索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桥梁发展概况 |
1.2 拱桥发展概况 |
1.2.1 石拱桥 |
1.2.2 钢筋混凝土拱桥 |
1.2.3 钢管混凝土拱桥 |
1.2.4 钢拱桥 |
1.3 大跨度拱桥主要施工方法 |
1.3.1 转体施工法 |
1.3.2 劲性骨架法 |
1.3.3 少支架法 |
1.3.4 同步提升法 |
1.3.5 无支架缆索吊装法 |
1.4 现有扣索索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1.4.1 研究现状 |
1.4.2 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扣索索力计算方法 |
2.1 概述 |
2.2 现有扣索索力计算方法 |
2.2.1 解析法 |
2.2.2 数值法 |
2.2.3 基于优化理论的分析方法 |
2.3 各种方法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扣索索力计算 |
3.1 概述 |
3.2 马鞍形和负预抬量 |
3.2.1 拱肋马鞍形产生的原因 |
3.2.2 负预抬量的提出和意义 |
3.3 扣索索力计算中控制目标的确定 |
3.4 整体安装预抬量计算 |
3.5 分节段安装扣索索力计算 |
3.5.1 多肋拱桥节段吊装方法 |
3.5.2 肋间高程差与拱肋横向偏位 |
3.5.3 多肋拱桥节段吊装预抬量计算方法 |
3.6 缆索吊装中扣塔偏位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 |
4.1 小河特大桥工程概况 |
4.1.1 小河特大桥工程概况 |
4.1.2 小河特大桥主拱吊装方法 |
4.2 ANSYS 在索力计算中的运用问题 |
4.2.1 ANSYS 单元的选择及其计算特性 |
4.2.2 ANSYS 单元生死技术的原理 |
4.3 小河特大桥扣索索力与预抬量计算 |
4.3.1 小河特大桥索力计算模型与原理 |
4.3.2 小河特大桥扣索索力与预抬量 |
4.3.3 小河特大桥索力计算中的扣塔偏位 |
4.4 新龙门大桥工程概况 |
4.4.1 新龙门大桥 |
4.4.2 新龙门桥主拱吊装方法 |
4.5 新龙门大桥扣索索力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5)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拱桥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拱桥发展概况 |
1.2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现状 |
1.3.1 桥梁诊断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1.3.2 常用桥梁综合诊断评估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拱桥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
2.1 关于健康与亚健康问题的讨论 |
2.2.1 关于人的健康问题的讨论 |
2.2.2 关于桥的健康问题的讨论 |
2.2 拱桥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
2.2.1 主拱圈常见病害 |
2.2.2 双曲拱桥拱波开裂、损坏 |
2.2.3 拱桥吊杆、系杆腐蚀与断丝 |
2.2.4 管内填充混凝土常见病害 |
2.2.5 拱上建筑常见病害 |
2.2.6 墩台基础 |
2.2.7 附属设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 |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概述 |
3.2 层次分析法的思路 |
3.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
3.3.1 层次结构模型 |
3.3.2 构造各层的判断矩阵 |
3.3.3 单准则下的排序 |
3.3.4 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并修正判断矩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
4.1 模糊集合论基础知识 |
4.1.1 经典函数与特征函数 |
4.1.2 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 |
4.1.3 模糊集合的运算 |
4.1.4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
4.2 隶属函数的确定 |
4.3 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
4.3.1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基本步骤 |
4.3.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
4.3.3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拱桥模糊综合评估 |
5.1 拱桥评估模型的建立 |
5.1.1 因素集的确立 |
5.1.2 评价集的建立 |
5.1.3 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
5.2 确定因素集权重 |
5.3 评估指标隶属函数 |
5.3.1 隶属函数常用形式 |
5.3.2 单因素隶属函数的确定 |
5.4 确定各层指标的评估等级向量 |
5.5 对桥梁整体工作状态进行评估 |
5.6 评估实例 |
5.6.1 工程概况 |
5.6.2 主拱圈可靠性综合评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大跨桥梁悬灌施工组织和设备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悬灌施工应用概况 |
2 施工组织和设备配套基本技术 |
2.1 施工组织基本形式 |
2.1.1 施工场地布置 |
2.1.2 进度计划安排 |
2.1.3 场内运输方案 |
2.2 设备配套基本技术 |
2.2.1 悬灌挂篮 |
(1) 钢结构菱形挂篮。 |
(2) 销钉连接三角形挂篮。 |
(3) 混合组拼三角形简易挂篮。 |
2.2.2 墩身模板支架 |
(1) 高墩施工。 |
(2) 中墩施工。 |
(3) 矮墩施工。 |
2.2.3 场内运输 |
(1) 缆索运输。 |
(2) 塔吊吊装。 |
(3) 扒杆吊装。 |
(4) 砼设备。 |
2.2.4 0#段托架 |
(1) 简易托架。 |
(2) 扇形托架。 |
(3) 满堂支架。 |
2.2.5 人行通道 |
(1) 电梯。 |
(2) 爬梯。 |
(3) 脚手架通道。 |
3 典型案例分析 |
(1) 专业化施工的原则。 |
(2) 多方案比选原则。 |
3.1 大坪湾大桥 |
3.2阿蓬江大桥 |
(7)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存在的问题 |
3 技术改造措施 |
(1) 对同步使用的22只导向滑车的滑轮做特别设计, 对原100 |
(2) 对2组跑马车的滑轮也作了类似导向滑车、滑轮的处理。 |
(3) 对起重卷扬机及电气控制系统与跑马终端停车系统作了改进。 |
4效果 |
四、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梁拱组合刚构桥地震响应下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 李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中的应用研究[D]. 杨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3]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D]. 王俊. 长安大学, 2018(01)
- [4]基于裸拱变形为控制目标的索力计算方法研究[D]. 梅盖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09(10)
- [5]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拱桥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焦玲.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
- [6]大跨桥梁悬灌施工组织和设备配套技术研究[J]. 王引富.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02)
- [7]阿蓬江大桥大跨度缆索吊技术改造措施[J]. 赵旭州,胡春生,颜德森. 铁道建筑技术,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