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估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靳小凡[1](2020)在《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取得的成绩非常显着,市场不断发生变化,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公司经营涉及的多个方面都应结合实际变化,采取科学的方案推动自身的完善。如何有效利用资本,获取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已成为当前企业尤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从国家来看,资产重组能够有效发挥资产的效用,将其与最重要的领域和行业相结合,采用新的布局,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因此,资产重组影响巨大,与现代化经济的进步相协调,能有效解决资本市场出现的资源配置问题。还能为上市公司的振兴提供参考。深入了解市场变化,选择新形式,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便利。从不同层面出发,全面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帮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赢得最大收益。重组活动的主体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变化。原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在已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关联,手段越发多元。对企业资产重组的原因与目的以及产生的绩效深入研究,一直是探讨的重点课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具备极大意义。DK股份公司是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开发采矿产品。2014年起,矿产品在国际环境中的市场陷入困境,价格大跌,导致与之相关的公司经营业绩极度不理想。2015年,为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DK股份公司通过并购,委托管理,增资,新设公司等方式相继收购了7家非矿业企业,当年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其经营范围由采矿行业变为综合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DK股份公司本次进行的重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财务数据,将财务指标绩效与EVA指标绩效相结合,对资产重组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与资产重组相关的重要信息。作为典型案例,DK股份公司的资产重组研究备受关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也从不同知识中得到启示。同时,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胡鑫鑫[2](2020)在《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僵尸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去僵尸化,在此背景下无数僵尸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然而,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后绩效终究如何,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研讨,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有力契机。研究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不仅是对僵尸企业研究现状的丰富与完善,更是对以资产重组方式解决我国僵尸企业问题是否有效的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首先,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僵尸企业定义、识别方法研究成果的整理,界定本文僵尸企业的含义,归纳其亏损性、依赖性与持续性的特征;同时以研究方法为契点对公司重组绩效梳理与总结,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最终选择平衡计分卡为研究方法衡量僵尸企业重组绩效,为下文奠定研究基础。其次,结合中国僵尸企业的特征,借鉴与改进平衡计分卡思路,从财务、市场、内部管理、学习成长、社会责任五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然后,以2011-2016年进行资产重组的沪深A股僵尸企业为样本,使用熵值法分别测算重组前一年、重组当年以及重组后两年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综合得分,并借助差值法对比分析,判定僵尸企业重组绩效是否改善。此外,为进一步挖掘僵尸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还对每个维度下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剖析,得出研究结论:总体看来,上市僵尸企业在资产重组后提高了企业绩效,改善了经营业绩与效益。企业重组后在财务维度与市场维度取得不错效果,但是在内部管理、学习成长、社会责任维度依旧存在对外界帮助依赖性高、研发费用不合理、社会贡献弱等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政府、银行、企业角度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
何鸢[3](2020)在《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资产重组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将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通过合并、分立等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和配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交易活动得日益频繁,资产重组已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业绩承诺等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导致上市公司股价和业绩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如何通过资产重组达到整合的目的,以及如何提升资产重组的效益是本文的研究动因。本文选取了JD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的实施过程,在分析资产重组绩效的目标和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及对结果的分析,最终对公司重组绩效进行了整体评价。评价结果将为公司未来战略规划以及后续重组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总体上看,JD公司资产重组后实现了短期内的股价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整体均呈现出显着上升,中长期结果显示资产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营业绩,发挥了资源整合规模效应,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结合JD公司资产重组的过程与绩效评价分析,本文对行业内公司资产重组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今后企业资产重组业务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董少明[4](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研究指明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汪洋[5](2020)在《A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日益繁荣,各行各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为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就更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稳定经营和发展进步,资产重组作为一项适合企业达到此目的的手段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可。因此,近些年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越来越多,证监也会对其进行规范,颁布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条例。与此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随之而来了一些问题,部分企业资产重组的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造成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怀疑资产重组对于企业绩效的助力到底有多少。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明显增加,大家更需要一种调节和放松的疏解方式,对于娱乐活动的追求也越来越大。网络游戏由于其便捷性,易上手,能够释放压力,易于获得成就感等优点而受到大众的推崇,这为我国游戏行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对案例的分析,为资产重组活动,尤其是跨行业的资产重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企业采取有效的资产重组措施,最终降低重组失败的可能性,达到重组的预期目标。为此,进行案例分析时先对进行重组的A、B公司及其所属行业进行介绍,然后结合所属行业特征构建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本次重组活动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据此判断本次资产重组活动是否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与事实是否相符,即A公司与B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否成功,找出其潜在的问题表达合理的建议和启示,希望对我国游戏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的执行方面有所贡献。
Bui Duc Thien[6](2019)在《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深度融合,越南金融市场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变化,成为投资渠道和资本成员之一,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越南股市已朝着整合国际标准的方向发生变化。但是,越南股票市场作为新成立的金融市场之一,有许多独特的模式,其中一个便是股票被控制的制度(controlled security-简称是CS制度)。总的来说CS制度能够孤立那些经营状况不良,利润低,破产风险高的企业,与正常的商业活动区别开。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帮助股市健康发展。当被列入受控股票清单时,被控制股票公司通常会进行资产重组活动。该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评估此重组活动的财务效应.了解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可以给越南股票市场监管部门、越南当地政府、越南CS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中小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策在多样评估方法中、熵权法和TOPSIS方法是评估效果的客观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研究目的首先是系统地研究资产重组与效应关系的理论、了解国外企业财务重组的经验、从中为越南企业以及CS公司的企业吸取教训。其次检验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指出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在长期、短期的绩效、研究不同的资产重组方式对于CS公司的重组效果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越南CS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在2014至2018年度的结果。最后提出对中小投资者、CS公司股东和管理者、越南股票市场监管部门的建议。本文发现:在不同资产重组方式会带来得不一样的财务绩效。从资产重组类型来看,混合重组类资产重组和资产资产剥离对CS公司的财务绩效果最有效果,协议收购兼并的资产重组CS公司的财务绩效果最有效果最糟糕。并且研究指出CS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存在着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大部分进行资产重组CS公司的财务绩效显着的改善,可是长期的财务绩效不能保持它的得分排名,甚至再迅速下降
杨智敏[7](2019)在《壳公司重组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万家文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资产运作的模式愈加繁多,作为其中的一种模式,重大资产重组已经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重大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以及相关投资者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万家文化的案例研究分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动因及绩效,以此提出相关建议为解决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做出一点贡献。本文以万家文化多次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因及绩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理论以及文献的基础上对万家文化重组的动因及绩效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时选取了万家文化的财务指标以及行业指标,同时也对资产重组对万家文化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于万家文化所处行业、五次重大资产重组过程的研究,找到万家文化热衷于重大资产重组的动因包括了大股东的高位减持套现、虚增公司商誉操纵企业利润等;万家文化在成功借壳上市后的十年间进行了五次重大资产重组却收效甚微,最终沦为壳公司,同时也给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万家文化的案例研究,本文也相对应地提出了相关建议:谨慎审查重组标的、端正重组动机,避免盲目资产重组、从根本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加强监管商誉的减值测试等。
汤舒婷[8](2019)在《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家鼓励相关行业以资产重组替代破产清算,行业内资产重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因此,对产能过剩行业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产能过剩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水泥行业作为目标行业,选取行业内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案例中资产重组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首先,本文在对资产重组绩效及影响因素文献梳理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经营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两方面,对A公司资产重组前及重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结合宏观政策背景、行业现状和公司情况,分析公司资产重组的内外部动因。随后,本文在构建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非财务指标法进行绩效评价,发现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存在如下问题:杠杆率超出预警线、盈利能力和同业差距加大、未能实现协同效应、产能利用率降低。接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偏好、融资期限结构决策的变更、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增加、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存量和增量上改善资本结构、减少对电商销售平台的投入、重构公司物流体系、优化公司管理体系、加快引入水泥协同处置生产线。
周璐[9](2019)在《HNTY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发布诸多有关军工企业改革的政策文件,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资产重组作为混改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军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而且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1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将旗下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优质资产——HNTY公司注入同属兵装集团旗下的ST轻骑,历经3年,于2014年5月完成集团内部整合,通过此次关联方资产重组,HNTY基本实现长安汽车旗下汽车零部件的整体上市,但整体上市之后其绩效如何?这是管理层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HNTY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军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首先,通过阅读资产重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了资产重组动因、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等相关理论,以对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对HNTY资产重组背景、重组过程以及重组前后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明确了HNTY关联方资产重组的动因;随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对其重组的短期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军民融合能力五个维度建立了军工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模型,并对HNTY资产重组的长期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对HNTY重组绩效的提升提供相关建议,以期对军工企业现阶段内部整合时期,制定资产重组战略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研究发现:HNTY公司本次资产重组绩效在短期内,由于关联交易的不利影响,使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并未给股东带来了显着的财富增加,没有达到企业价值的提升;长期内,企业综合业绩未得到显着提升,但其盈利能力增强,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的。
李享[10](2019)在《国企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以川化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股份”)是以化工产品生产经营为主业的企业。因资不抵债,2016年3月24日四川能源投资集团开始接手川化股份,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川化股份的资产重组主要是由国资委通过所控股的四川能源集团收购和被无偿转让川化集团所持有的川化股份的所有股份的方式进行。本文在概述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之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川化股份资产重组案例的前因和过程,利用会计研究的方法和中央发布的企业综合绩效实施细则中的绩效评价方法等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进程进行了分析和绩效量化评价。归纳分析了川化股份资产重组的原因、过程、绩效等相关信息,使川化股份资产重组的整个过程及重组效果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来,并且提出了对资产重组的建议和启发。川化股份资产重组案例不仅在我国国企资产重组和改革方面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属于我国大型传统化工产业改制转型的案例。本文通过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母公司或集团内部的资源和平台,加快企业转型进程,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等对企业改革转型方面的建议。提出了保证主营业务销售效率,加大转型在高新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以缩短投资回报期,谨慎投融资,降低业务坏账风险等对转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的建议。获得了发扬母公司集团的优势,发挥自身上市优势,以诚为本经营,加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后续发展的启示,同时也是对国企资产重组绩效和产业转型特有案例分析的。首先是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分析了上市国企在资本市场中的处境,警示国企资产重组过程中要完善审计、法务程序,要对企业产业进行务实的改革。对未来国企资产重组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资产重组绩效进行研究时应当选择资产重组过程完善的企业,对所研究企业各个时效的绩效都进行分析,要关注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业务变化,并选择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本文对所研究主体资产重组时间数据有限,论证过程存在较多客观事件影响等不足,影响了案例分析的深度。在今后应深入地学习思考,对川化股份这类企业的资产重组绩效进行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估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估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概念概述 |
2.1.1 资产重组概念 |
2.1.2 资产重组类型 |
2.1.3 资产重组绩效概念 |
2.2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信息信号理论 |
2.3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3.1 事件研究法 |
2.3.2 财务指标法 |
第三章 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分析 |
3.1 DK股份公司简介 |
3.2 资产重组案例简介 |
3.2.1 重组动因分析 |
3.2.2 标的资产状况 |
3.2.3 重组方案 |
第四章 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4.1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分析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4.2 基于EVA指标绩效分析 |
4.2.1 EVA模型的调整项目 |
4.2.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提升公司获利能力 |
5.1.2 重组中与重组后绩效差异较大 |
5.1.3 降低公司偿债能力 |
5.1.4 加剧公司资产管理难度 |
5.1.5 公司EVA指标持续下降 |
5.2 改进建议 |
5.2.1 理性选择目标公司 |
5.2.2 加强重组后整合管理 |
5.2.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5.2.4 优化融资结构 |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僵尸企业 |
2.1.2 资产重组 |
2.1.3 重组绩效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2.2 绩效相关理论 |
2.3 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3.1 平衡计分卡 |
2.3.2 熵值法 |
2.3.3 熵值法与平衡计分卡的结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现状 |
3.2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2 评价指标的定义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2 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综合得分 |
5.2 样本的实证分析 |
5.2.1 资产重组绩效差值法分析 |
5.2.2 财务维度分析 |
5.2.3 市场维度分析 |
5.2.4 内部管理维度分析 |
5.2.5 学习成长维度分析 |
5.2.6 社会责任维度分析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高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相关建议 |
6.1 降低重组过程中政府部门作用 |
6.2 依据僵尸企业类型实施不同的处置策略 |
6.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机制 |
6.4 合理投入与分配企业研究费用 |
6.5 优化重组方案并加强后续整合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资产重组绩效的含义 |
2.1.1 资产重组的含义 |
2.1.2 资产重组的运作模式 |
2.1.3 资产重组绩效的含义 |
2.1.4 资产重组绩效的度量方法 |
2.2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
2.2.1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
2.2.2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基本程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JD公司资产重组背景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JD公司基本情况 |
3.1.2 JD公司股权结构 |
3.1.3 JD公司经营状况 |
3.1.4 JD公司财务状况 |
3.2 资产重组内外部动因分析 |
3.2.1 外部动因分析 |
3.2.2 内部动因分析 |
3.3 资产重组目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选取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 |
5.1 数据来源 |
5.2 财务评价指标计算 |
5.2.1 短期绩效评价指标计算 |
5.2.2 中长期绩效评价指标计算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短期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3.2 中长期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启示与建议 |
6.1 资产重组前期准备阶段 |
6.1.1 重组动因的考虑 |
6.1.2 外部环境资源的考虑 |
6.2 资产重组实施阶段 |
6.2.1 资产重组方案的选择 |
6.2.2 资产重组的支付方式 |
6.2.3 外部资源的整合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
一、研究范畴界定 |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
一、国企成功脱困 |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一、变量选择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
二、变量趋势分析 |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
二、面板数据模型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
一、横向重组模式 |
二、纵向重组模式 |
三、混合重组模式 |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
二、完善法律制度 |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A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资产重组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资产重组的相关概述 |
2.1.1 资产重组的界定 |
2.1.2 资产重组的方式 |
2.1.3 绩效与绩效评价 |
2.1.4 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价值低估理论 |
2.2.3 多元论 |
第3章 A公司资产重组活动描述 |
3.1 资产重组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简介 |
3.1.2 B公司简介 |
3.2 重组双方行业背景介绍 |
3.2.1 A公司所属行业背景介绍 |
3.2.2 B公司所处行业背景介绍 |
3.3 资产重组动因 |
3.3.1 协同发展巩固行业地位 |
3.3.2 优化业务结构,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
3.4 资产重组方案和过程 |
第4章 A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 |
4.1 A公司重组前后短期财务绩效分析 |
4.1.1 A公司资产重组短期绩效——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
4.2 A公司资产重组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
4.2.1 A公司重组前后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4.2.2 A公司重组前后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4.2.3 A公司重组前后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4.2.4 A公司重组前后发展能力对比分析 |
4.3 A公司重组绩效总结 |
第5章 A公司资产重组带来的启示 |
5.1 合理选择目标行业为资产重组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
5.2 选择恰当的支付手段是完成资产重组的必要条件 |
5.3 加快资源整合是提高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的有效手段 |
5.4 A公司资产重组所引发的行业思考 |
第6章 A公司资产重组的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的创新 |
2 相关文献 |
2.1 国际上研究的关文献 |
2.2 越南国内上研究的相关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分析 |
3.1 资产重组基础理论 |
3.2 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的主要研究方法 |
3.3 影响公司资产重组的因素基础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越南股票市场概况和越南 CS 公司的概念 |
4.1.1 越南股市概况 |
4.1.2 CS制度公司的概念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数据 |
4.4 研究变量 |
4.5 研究模型 |
5 研究实证 |
5.1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的各指标权重情况 |
5.2 越南CS公司的总体财务绩效得分情况 |
5.3 越南CS公司财务绩效的总体排名情况 |
5.4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5.4.1 不同重组类型的财务绩效样本分析 |
5.4.2 重组事件财务绩效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结论 |
6.2 基于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研究结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壳公司重组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万家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资产重组动因相关文献 |
2.1.1 获得协同效应 |
2.1.2 实现规模经济 |
2.1.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2.2 资产重组绩效的文献 |
2.2.1 基于事件研究法对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 |
2.2.2 基于财务指标研究法对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 |
2.3 文献述评 |
2.4 创新点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重大资产重组概念 |
3.2 壳公司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特征 |
3.2.1 壳公司的概念 |
3.2.2 壳公司的主要特征 |
3.3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基础 |
3.3.1 资产重组的动因理论 |
3.3.2 资产重组的绩效理论 |
4 万家文化重组的案例介绍 |
4.1 万家文化公司概况 |
4.2 万家文化五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4.2.1 万家文化第一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4.2.2 万家文化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4.2.3 万家文化第三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4.2.4 万家文化第四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4.2.5 万家文化第五次重大资产重组介绍 |
5 万家文化重大资产重组动因分析 |
5.1 大股东减持套现 |
5.2 提高商誉,虚增公司价值 |
5.3 获取内部协同效应 |
6 万家文化重大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 |
6.1 五次重大资产重组市场效应分析 |
6.1.1 评价方法 |
6.1.2 五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市场表现分析 |
6.2 万家文化财务绩效分析 |
6.2.1 盈利能力 |
6.2.2 营运能力 |
6.2.3 偿债能力 |
6.2.4 发展能力 |
7 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相关建议 |
7.2.1 对壳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动因的相关建议 |
7.2.2 对壳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绩效的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方法 |
2.1.2 资产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概念界定 |
2.2.2 资本结构理论 |
2.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资产重组案例简述 |
3.1 资产重组前概况 |
3.2 资产重组动因 |
3.2.1 政策导向和行业现状约束 |
3.2.2 公司转型升级的驱动 |
3.3 资产重组过程 |
3.4 资产重组后现状 |
第四章 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
4.1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绩效评价 |
4.3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评价 |
4.3.1 杠杆率超出预警线 |
4.3.2 盈利能力和同业差距加大 |
4.4 基于非财务指标法的绩效评价 |
4.4.1 未实现协同效应 |
4.4.2 产能利用率降低 |
第五章 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5.1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政府干预 |
5.2 国有企业存在债务融资便利 |
5.3 融资期限结构决策的变更 |
5.4 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增加 |
5.5 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 |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 |
6.1 从存量和增量上改善资本结构 |
6.2 减少对电商销售平台的投入 |
6.3 重构公司物流体系 |
6.4 优化公司管理体系 |
6.5 加快引进水泥协同处置生产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HNTY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1.1 关联交易与关联方资产重组 |
2.1.2 资产重组动因 |
2.1.3 资产重组行为模式 |
2.2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
2.2.1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对象 |
2.2.2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2.3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 |
2.3 文献述评 |
3 HNTY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过程分析 |
3.1 HNTY资产重组背景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资产重组的政策环境 |
3.1.3 资产重组的行业环境 |
3.2 HNTY资产重组动因 |
3.2.1 政策驱动 |
3.2.2 规避退市 |
3.2.3 业务整合与发展需求 |
3.3 HNTY资产重组实施过程 |
3.3.1 资产重组方式及方案 |
3.3.2 资产重组过程 |
3.4 HNTY资产重组前后变化情况 |
3.4.1 经营范围变化情况 |
3.4.2 公司股东变化情况 |
3.4.3 创新投入能力变化情况 |
4 HNTY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
4.1 HNTY资产重组短期绩效评价 |
4.1.1 选取事件窗口 |
4.1.2 计算AR与 CAR |
4.1.3 评价结果 |
4.2 HNTY资产重组长期绩效评价 |
4.2.1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4.2.2 因子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 |
4.2.3 长期绩效综合评价 |
4.3 HNTY资产重组财务指标变化及原因分析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4.3.3 营运能力分析 |
4.3.4 发展能力分析 |
4.3.5 军民融合能力分析 |
4.4 HNTY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提升建议 |
4.4.1 规范军工企业信息披露豁免的申请 |
4.4.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4.4.3 加强后期整合力度 |
4.4.4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5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5.2.1 研究局限 |
5.2.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国企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以川化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逻辑结构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企业资产重组的文献 |
2.2 文献评述 |
2.3 本文对研究的补充 |
3.资产重组相关概念与绩效评估方法 |
3.1 主要概念 |
3.2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模式 |
3.3 川化股份案例数据收集与处理 |
3.4 国有企业绩效评估方法 |
3.4.1 会计研究法 |
3.4.2 综合绩效研究 |
4.案例描述 |
4.1 川化股份基本信息 |
4.1.1 川化股份概况 |
4.1.2 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进程 |
4.1.3 川化股份产业转型进程 |
4.1.4 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
4.1.5 川化股份重组前后资产结构 |
4.1.6 川化股份重组前后业务变动情况 |
4.1.7 川化股份重组前后人员变动情况 |
4.2 川化股份资产重组效果 |
4.2.1 经济效益变化 |
4.2.2 人员结构及投资方向变化 |
4.2.3 证券市场股价等指标变化 |
4.3 川化股份重组后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企业转型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2 企业市值大量蒸发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3 工资发放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4 企业2018 年第三季度转盈为亏原因分析 |
5.绩效分析评价 |
5.1 中短期绩效分析 |
5.1.1 偿债能力 |
5.1.2 营运能力 |
5.1.3 盈利能力 |
5.1.4 发展能力 |
5.1.5 财务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
5.2 长期绩效分析 |
5.2.1 财务指标绩效评价计算 |
5.2.2 定性指标分析计算 |
5.2.3 长期绩效综合得分 |
5.3 绩效评价及建议 |
5.3.1 企业产业转型的建议 |
5.3.2 企业扭亏为盈的对策建议 |
5.3.3 企业证券市场价值提升的建议 |
5.3.4 企业内控及审计的建议 |
6.案例讨论与结论 |
6.1 案例理论启示和贡献 |
6.1.1 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效果的全面评价 |
6.1.2 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后续发展的启示 |
6.2 研究的启示和贡献 |
6.2.1 对国企资产重组绩效的启示 |
6.2.2 对国企改革和产业转型的启示 |
6.2.3 对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启示 |
6.3 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
6.4 对未来研究的指导 |
6.5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后记 |
致谢 |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估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靳小凡.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2]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胡鑫鑫. 燕山大学, 2020(01)
- [3]JD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D]. 何鸢.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4]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5]A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D]. 汪洋. 沈阳大学, 2020(08)
- [6]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Bui Duc Thien.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2)
- [7]壳公司重组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万家文化为例[D]. 杨智敏. 广州大学, 2019(01)
- [8]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汤舒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HNTY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周璐.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 [10]国企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以川化股份为例[D]. 李享.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川化股份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僵尸企业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