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CAD绘图软件好?(论文文献综述)
祝金明,崔雪鸿,蒙洁丽[1](2018)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控技术的教学改革》文中认为介绍了AutoCAD、Pro-Engineer、SolidWorks、UG和CaxaWedm机械设计制图软件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介绍了Wincut、Autocut、CaxaWedm、CAD+Ycut、KS、YH、HL、HF和Autop等线切割编程软件和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了AutoCAD和CaxaWedm的应用实例,利用AutoCAD2004绘制出垫片的样图,并利用CaxaWedm进行垫片线切割加工3B代码的生成.
高伟娜[2](2017)在《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因为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时间长,投资大,有多方参与,且组织关系较为复杂,同时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相对滞后,对造价的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工程造价大幅增加,“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进而使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失控。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主要是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资金情况、管理能力和造价风险管理等情况,制定出使用何种策略来尽量规避或者降低造价损失,详细比较每个策略的成本和效果,找出最佳的策略组合,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收效,不但要达到既定的工程造价目标,而且还要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项新的技术,它通过软件建立数字信息模型,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实现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各参与方的横向信息掌控和纵向信息交流,使得项目的各参与方实现在各个阶段的数据共享、更好的进行协作和沟通交流。同时BIM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使风险管理的集成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效率、有效的控制影响项目造价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可预见因素,有利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全面、系统、高效地开展,为建筑企业带来效益。本文将BIM技术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探析了把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造价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适宜性。以工程造价识别风险为基点,阐述了BIM技术对于造价风险体系的优势和特点。分析了在项目实施各阶段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后对工程项目每个时期造价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并结合各个时间段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使用BIM技术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的对策,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能遇到的困难、阻碍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孟存瑞[3](2016)在《螺旋伞齿轮铸锻复合成形工艺的组织与性能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汽车后桥螺旋伞齿轮作为汽车后桥主减速箱传递动力的关键零件,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螺旋伞齿轮的成形过程以前往往只注重宏观的成形工艺,而忽略了对微观组织的研究。实际上成形过程是一个宏微观相结合的过程。宏观研究注重材料在模具型腔中的充填效果,利用率及模具的寿命,工艺的选取等。微观则注重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发生的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及组织分布等。对微观组织的研究可以指导宏观成型过程的工艺选择以及参数的优化。本论文通过计算机对螺旋螺旋伞齿轮铸锻复合成形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铸锻复合成形工艺充分利用了铸造的制坯优势和锻造的改性效果,节材节能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和组织性能。由于从动螺旋伞齿轮属于较复杂的小型铸件,本文选用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砂型铸造来成形齿轮坯,并且运用Anycasting铸造模拟软件来模拟铸件充型与凝固过程,同时还预测和分析了缩松缩孔这类缺陷,验证了采用三个顶冒口的顶注式浇注系统的可行性。如何将螺旋伞齿轮坯的铸态组织转变成锻态组织并且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DEFORM-3D模拟软件对铸坯锻造成型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锻造过程温度的变化范围、应力应变的变化、金属流动规律以及动态再结晶等。除此之外,还运用原胞自动机法(CA法)对锻造过程中晶粒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并分析了温度、变形量及应变速率这三个工艺参数对再结晶的影响。
董鹄瑞[4](2015)在《导向地图设计方法研究 ——以交互地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图,自人类诞生以来都在指引方向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如今,诸如纸质地图、罗盘等以导航为目的的传统工具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自移动信息技术登上历史舞台之时,数字化导航就注定成为人类导航的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尽可能提高人们使用地图的效率,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交互艺术角度出发,结合导向设计、地图设计以及信息设计,探讨信息时代的导向地图设计的方法,以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的视野重新审视地图。现代数字艺术领域融合了设计艺术的理念和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为传统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发。在导航效率方面,作为静态的地理信息呈现形式的传统地图在现代的电子地图面前败下阵来,而诸多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的现代电子地图也存在诸如定位不够精准、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呈现繁冗等问题。在室内空间中,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室内导向设计领域,由于用户对方向和图形的感知和识别能力的不同,导向系统所能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以交互地图为突破口,综合传统地图、信息设计、导向设计以及现代数字技术的优势,通过研究此类地图的设计方法,探索地图设计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新思路。文章首先阐述交互地图的基本知识,结合交互地图的实际案例,总结出交互地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最后,辅以笔者的概念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说明。
程城远,白若琦,陈忠海,谢美芬,徐晓乐,吴春诚[5](2015)在《“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文中认为《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然而在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培养模式使得学时较少,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分析各类教改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授课顺序,提出了在少学时下"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改革方案,即机械制图部分按照知识的递进性,AutoCAD部分按照命令的使用频率设计了两条并行的主线,同时将每次课的机械制图内容作为AutoCAD的实训素材,做到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张金龙[6](2013)在《对峙式乳化液泵运动及动态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煤矿井下综采能力的提升和相关装备的发展,乳化液泵作为煤矿安全保护设备——液压支架的动力源,要求必须向“高压力、大排量”的趋势向前发展。本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对峙式乳化液泵作为一种新型乳化液泵,在兼顾上述发展理念的同时,对原有乳化液泵内部传动机构进行了合理改进,打破了以往乳化液曲轴连杆传统的布置方式,开辟大排量乳化液发展的新方向,提出了“少曲拐、、多柱塞”新的设计理念。对该种设计理念来讲影响整机性能的关键部件即为曲柄连杆机构,它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该设计理念的实现,故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副的运动及动态特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通过现场调研和相关文献收集,概括了曲轴、连杆的设计原则,确定了两支承三曲拐曲轴的曲柄销空间最佳位置,解决了左右连杆同步运动的难题,给出了该组件最佳结构形式,即内外连杆之间采用球面为相对运动转动副,并研制出该组件。运用复向量理论对该种曲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索出了该机构中滑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基于工程力学和机构学的原理,给出了各构件内所受动静载荷的计算方法,为该机构的强度、刚度校核奠定力学基础。利用CAD绘图软件Solidworks建模功能对曲轴、连杆、滑块进行有效建模,结合虚拟样机软件ADAMS进行动态仿真,得出了该机构滑块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图,获得了曲轴各曲柄销和滑块铰接处受力曲线图,验证了上述给出的数学模型正确合理。利用ADAMS软件参数化优化功能,针对本课题中曲柄连杆机构,确定了曲轴曲拐偏心距r为设计变量,滑块加速度变化范围最小为优化目标,获得了最优参数组合。
李广伟[7](2013)在《虚拟机构创新设计研究和实现》文中认为常规的实训教学存在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安全隐患、实验教学简单化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新的教学和实训方式已经势在必行。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致使虚拟实验平台渐渐的进入教学和实验课堂,教学技术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长足发展,现在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建筑漫游、工业设计体验、数字互动教学、商业游戏和3D交互数字艺术。它在教育和实训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吸引了更多开发者。本论文就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构建一个实验平台,即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实现典型机械零件三维虚拟展示、机构创新虚拟设计和典型机器虚拟装配功能。通过学生构思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进行创新构思并完成运动方案设计,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机构的原理、组成、运动特点和设计等。可以说,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机构和产品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首先论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组成、分类、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技术成果。其次,对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目标、框架、要求和开发平台的选择。详细比较了Virtools、EON、Vega、Quest3D虚拟现实构建平台的优缺点,选定性能优越的Virtools为开发平台,确定最终的开发方案。利用UG软件对平台创建过程中的零部件和工具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装配,获取装配文件和模型文件。在用3Ds Max对模型的渲染处理后,开始分析了任务优先信息模型、制定正确的装配规划方案和评价方法,为虚拟装配运动的实现做准备。最后利用一个模具的虚拟装配实例来展示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的实现和发布,展示平台功能的实现。详细说明了内部模型构建、导入素材、摄像机控制等问题,实现了动态的虚拟装配设计。论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实现对机构模型的设计和动态装配,解决了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张爽[8](2012)在《《电子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建议》文中认为电子工程制图是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十分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很好地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本文通过分析在以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改革方案。
蔡剑[9](2012)在《基于特征尺寸的个性化三维服装人台参数化建模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性化三维人体建模是服装设计系统的关键环节,人体模型的建模方式决定了后期服装款式设计的合理性和个性化的表现效果,与三维立体裁剪、三维模拟试衣以及服装衣片生成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个性化人体模型的建模方法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课题主要进行人台尺寸数字化测量和个性化服装人体建模的研究,现归纳如下。研究了人体数据的获取方法,包含接触性测量和非接触性测量方法的特点分析,针对个性化人体建模要求,提出通过拍摄照片获取真实人体特征尺寸的数据测量方法,并优化了人体特征尺寸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使人体建模系统能读取客户身体的尺寸数据,实现了数字化交互第一步。分析了目前的几种三维人体建模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提出利用分层切片建模的方式建立标准三维服装人台模型,在VC++开发环境下利用OpenGL编程控制驱动模型变形,实现个性化三维服装人台模型的参数化。所开发的系统主要由拍摄照片获取人体特征尺寸、载入标准人体模型、参数输入、人机交互修改、人体模型仿真几部分组成。系统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用户既能通过输入特征尺寸得到自身模型。也可通过照片数据获取尺寸,然后参数化生成人体模型,具有使用方便、建模迅捷,人台模型准确等特点,为后期服装造型、款式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三维服装CA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潘欣[10](2009)在《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深化应用,我国CAD产业己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规模,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深化和提升,CAD/CAPP/ PDM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应对新的市场的变化,像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这样的软件企业都面临着市场营销策略的重大改变和调整。首先,本文通过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的背景及其产品的介绍,提出了问题和研究思路。其次,通过对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软件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找出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对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的内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最优战略。再次,通过对顾客的分析,帮助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明确地进行了市场的细分,选择了合适的目标市场和正确的市场定位。最后,根据公司的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公司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制定了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在内的一系列的营销组合策略来帮助公司抓住机会、避免威胁、发挥优势、改进劣势,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能在竞争中逐渐地取得优势地位。本文通过对CAD/CAPP/PDM软件市场的分析和对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活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对和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具有相同类型的软件厂商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促进意义。
二、什么样的CAD绘图软件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样的CAD绘图软件好?(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控技术的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机械设计制图软件 |
1.1 AutoCAD |
1.2 Pro-Engineer |
1.3 SolidWorks |
1.4 UG |
1.5 Caxa |
2 丝切割编程和控制系统 |
2.1 线切割控制系统 |
2.1.1 HL线切割编控系统 |
2.1.2 YH线切割编控系统 |
2.1.3 HF线切割编控系统 |
2.1.4 AutoCut线切割编控系统 |
2.1.5 WinCut线切割编控系统 |
2.1.6 X8线切割编控系统 |
2.2 线切割编程软件 |
3 AutoCAD和CaxaWedm的应用 |
3.1 DXF文件的导入 |
3.2 切割参数的设置 |
3.3 轮廓的拾取和尺寸补偿 |
3.4 穿丝点、切入点和退出点的设置 |
3.5 轨迹跳步 |
3.6 3B代码的生成 |
3.7 HL线切割系统3B代码导入 |
4 结语 |
(2)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BIM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造价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BIM技术的相关理论 |
2.1 BIM概念 |
2.2 BIM技术的优点 |
2.3 使用BIM技术的主要因素 |
2.3.1 硬件条件因素 |
2.3.2 软件条件因素 |
2.3.3 专业人才因素 |
2.3.4 协同因素 |
2.4 BIM技术的价值及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概念 |
3.1.1 风险管理含义 |
3.1.2 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特点 |
3.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
3.2.1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
3.2.2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
3.2.3 造价风险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3.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
3.3.1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
3.3.2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估升和相应的对策 |
3.3.3 招投标中应用风险管理 |
3.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
3.4.1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
3.4.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估计及应对措施 |
3.4.3 造价风险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
3.5 竣工验收阶段造价风险管理 |
3.5.1 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
3.5.2 竣工验收后工程造价风险估计及应对措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 |
4.1 传统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
4.1.1 以往造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4.1.2 产生缺陷问题的原因 |
4.2 基于BIM技术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
4.2.1 基于BIM技术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
4.2.2 基于BIM技术的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
4.2.3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
4.2.4 基于BIM技术的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
4.3 BIM技术对造价风险管理的影响 |
4.3.1 基于BIM基础上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应用前景 |
4.3.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
4.3.3 基于BIM技术的造价风险管理的优点 |
4.3.4 BIM技术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技术要点 |
4.4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对策 |
4.4.1 转变思维模式 |
4.4.2 加强研发国产BIM技术产品 |
4.4.3 政府加强推广BIM,制定行业BIM标准 |
4.4.4 增加BIM技术的研究力量 |
4.4.5 提倡“政府支持+业主倡导”的BIM应用模式 |
4.4.6 改善BIM技术及软件,促进BIM技术及软件的本土化 |
4.4.7 加强基于BIM的造价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
4.4.8 探索IPD模式的应用,制定并完善BIM实施法律制度 |
4.4.9 完善工作方式与组织架构研究 |
4.4.10 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工作流程 |
4.4.11 解决经济费用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造价风险分析实例 |
5.1 项目工程的概况 |
5.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
5.3 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
5.4 BIM技术在施工建造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
5.4.1 工程量计算 |
5.4.2 施工组织 |
5.4.3 工程变更 |
5.4.4 支付工程进度款 |
5.4.5 资金使用计划及分析偏差 |
5.5 竣工移交阶段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螺旋伞齿轮铸锻复合成形工艺的组织与性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从动螺旋伞齿轮成形工艺研究现状 |
1.2.2 铸锻复合成形工艺研究现状 |
1.2.3 材料微观组织模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螺旋伞齿轮铸造凝固工艺模拟研究 |
2.1 引言 |
2.2 凝固过程基本理论 |
2.2.1 形核与长大 |
2.2.2 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
2.3 合金元素对铸件性能的影响 |
2.4 铸造工艺的选取 |
2.5 造型材料的选取 |
2.6 涂料的选取 |
2.7 铸造工艺方案的设计 |
2.7.1 冒口的确定 |
2.7.2 浇注系统的确定 |
2.8 齿轮坯成形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 |
2.8.1 Anycasting模拟软件简介 |
2.8.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2.8.3 铸件充型与凝固过程分析 |
2.8.4 缺陷预测与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锻造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3.1 引言 |
3.2 金属塑性成形基础 |
3.3 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 |
3.3.1 两个屈服准则 |
3.3.2 有限元法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用 |
3.4 锻造过程热力耦合模拟基础及晶粒细化机理 |
3.4.1 热平衡微分方程 |
3.4.2 金属晶粒细化机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螺旋伞齿轮坯锻造成形过程模型建立 |
4.1 引言 |
4.2 DEFORM模拟软件介绍 |
4.3 建立几何模型 |
4.3.1 成形模具设计 |
4.3.2 成形方案设计 |
4.4 在Deform中建立模型 |
4.4.1 选择材料与划分网格 |
4.4.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设置 |
4.5 建立再结晶模型 |
4.5.1 元胞自动机法简介 |
4.5.2 元胞自动机模型构架 |
4.5.3.二维CA法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建立 |
4.5.4 微观组织模拟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模锻过程中温度场分析 |
5.3 模锻过程中等效应力场分析 |
5.4 模锻过程中等效应变场分析 |
5.5 模锻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5.6 模锻过程中的再结晶 |
5.7 工艺参数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5.7.1 变形量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5.7.2 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5.7.3 温度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导向地图设计方法研究 ——以交互地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4 论文的主要涉及内容 |
2 交互地图概述 |
2.1 交互地图的产生 |
2.2 交互地图的基本要素 |
2.3 交互地图的内容组成 |
2.4 交互地图的特点 |
2.5 交互地图的分类 |
2.6 本章小结 |
3 交互地图的设计原则 |
3.1 交互地图的功能原则 |
3.2 交互地图的形式原则 |
3.3 交互地图的美学原则 |
3.4 本章小结 |
4 交互地图的设计程序与方法 |
4.1 交互地图的研究流程 |
4.2 交互地图的设计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交互地图的设计表现 |
5.1 常见的交互地图表现形式 |
5.2 交互地图的案例简析 |
5.3 本章小结 |
6 设计实践过程 |
6.1 产品简介 |
6.2 产品背景 |
6.3 预期目标及效果 |
6.4 相关技术 |
6.5 研究环节 |
6.6 地图编绘 |
6.7 产品的意义 |
6.8 产品的不足 |
6.9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本文图片及表格来源 |
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工作重心以及进度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5)“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Auto CAD”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 |
3 教学现状分析 |
3.1 课程内容相互分离 |
3.2 课时偏少 |
3.3 教学顺序不合理 |
4 创建“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教学内容 |
4.1 调整教学内容 |
4.2 重建教学顺序 |
4.3 编写实训和练习内容 |
4.4 改进教学方法 |
4.4.1 多媒体教学法 |
4.4.2 实例教学法 |
4.4.3 示范教学法 |
4.4.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
5 教学条件与任课老师的要求 |
6 结束语 |
(6)对峙式乳化液泵运动及动态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乳化液泵在煤矿中应用 |
1.1.2 课题来源 |
1.1.3 项目简介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国外现状 |
1.3.2 国内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 |
1.6 本章小结 |
2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轴连杆机构设计 |
2.1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轴的设计 |
2.1.1 曲轴结构名称简介 |
2.1.2 曲轴结构设计原则 |
2.1.3 曲柄销空间位置的布置 |
2.1.4 初定曲轴主要尺寸 |
2.1.5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轴的结构尺寸 |
2.2 对峙式乳化液泵连杆的设计 |
2.2.1 连杆结构简介 |
2.2.2 连杆结构设计原则 |
2.2.3 初定连杆主要尺寸 |
2.2.4 对峙式双连杆结构 |
2.2.5 连杆主要结构尺寸 |
2.3 本章小结 |
3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 |
3.1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3.1.1 平面运动学中的复向量记法 |
3.1.2 应用复向量记法的运动分析 |
3.2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3.2.1 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力 |
3.2.2 曲柄连杆机构作用力 |
3.3 泵的安装座受力及振动 |
3.3.1 安装座受力及振动原因 |
3.3.2 泵的安装座振动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4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的动态仿真分析 |
4.1 计算机辅助分析及曲柄连杆机构建模 |
4.1.1 计算机辅助工具 |
4.1.2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三维建模 |
4.2 虚拟样机技术 |
4.2.1 虚拟样机技术简述 |
4.2.2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步骤 |
4.2.3 ADAMS软件概述 |
4.3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滑块机构仿真分析 |
4.3.1 导入实体模型 |
4.3.2 添加约束和驱动 |
4.3.3 施加载荷 |
4.3.4 机构模型运动学仿真 |
4.3.5 机构模型动力学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轴连杆有限元分析 |
5.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5.2 曲轴有限元分析 |
5.2.1 曲轴建模 |
5.2.2 定义材料特性 |
5.2.3 网格划分 |
5.2.4 约束条件 |
5.2.5 施加载荷 |
5.2.6 分析结果 |
5.3 双连杆有限元分析 |
5.3.1 双连杆建模 |
5.3.2 网格划分 |
5.3.3 连杆边界条件确定 |
5.3.4 分析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对峙式乳化液泵曲柄连杆机构参数化分析 |
6.1 ADAMS参数化分析简介 |
6.2 参数化曲柄连杆滑块机构 |
6.2.1 参数化方式的确定 |
6.2.2 产生设计变量 |
6.2.3 控制变量取值范围 |
6.3 参数化仿真分析 |
6.3.1 参数化仿真分析目的 |
6.3.2 参数化仿真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虚拟机构创新设计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系统 |
1.2.1 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
1.2.2 虚拟现实系统构成及分类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外的研究动态和水平 |
1.3.2 国内的研究动态和水平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功能的总体设计 |
2.1 设计的目标 |
2.2 平台框架的构成 |
2.3 平台的设计要求 |
2.3.1 平台的功能要求 |
2.3.2 平台的性能要求 |
2.4 开发方案 |
2.4.1 开发平台的介绍 |
2.4.2 开发环境的比较和选取 |
2.4.3 Virtools 简介 |
2.4.4 基于 virtools 的开发方案 |
3 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
3.1 三维实体建模软件 |
3.1.1 UG |
3.1.2 Pro/E |
3.1.3 SolidWorks |
3.1.4 CATIA |
3.2 三维动画软件 |
3.2.1 3Ds Max |
3.2.2 XSI |
3.2.3 Maya |
3.3 建模工具选择 |
3.3.1 实体建模软件选取 |
3.3.2 三维动画软件选取 |
3.4 虚拟场景驱动技术 |
3.4.1 模型的基本变换 |
3.4.2 碰撞检测 |
3.4.3 外部引用 |
3.4.4 纹理映射技术 |
3.5 模具工作原理和零部件实体建模 |
3.5.1 模具装配图和工作原理 |
3.5.2 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初步建立 |
3.5.3 零部件三维模型的细节处理 |
3.5.4 模具装配体的形成 |
3.5.5 对模具的装配模型进行渲染 |
3.5.6 装配模型在 3Ds Max 中建立时注意的问题 |
3.5.7 三维模型输出到 Virtools |
4 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 |
4.1 装配信息表达 |
4.1.1 装配信息模型综述 |
4.1.2 任务优先模型 |
4.2 虚拟装配工艺规划 |
4.2.1 装配序列规划 |
4.2.2 装配路径规划 |
4.3 虚拟装配干涉分析 |
4.4 装配序列评价 |
4.5 装配分析 |
5 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的实现 |
5.1 模具零部件模型的构建 |
5.1.1 在 UG6.0 中制作模具模型 |
5.1.2 场景模型和模具零部件模型导出注意事项 |
5.1.3 模型、场景和相关素材导入 Virtools |
5.2 虚拟装配交互操作实现 |
5.2.1 编辑场景 |
5.2.2 操作界面上的按钮和文字 |
5.2.3 摄像机的控制 |
5.2.4 物理碰撞控制 |
5.2.5 打分程序和计时程序 |
5.2.6 帮助界面 |
5.2.7 图纸界面 |
5.2.8 系统控制模块 |
5.3 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布 |
6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电子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实践建议 |
(一) 实物展示 |
(二) 案例制作:电路图的绘制 (学生为主体, 解决操作问题) |
(三) 作品展示 |
(四) 总结 |
三、结束语 |
(9)基于特征尺寸的个性化三维服装人台参数化建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服装CAD系统开发的历史及现状 |
1.2.1 国外服装CAD系统的发展情况 |
1.2.2 国内服装CAD系统的发展情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3.1 论文的具体内容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个性化服装人体特征尺寸获取方法的研究 |
2.1 服装人体测量技术概况 |
2.1.1 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 |
2.1.2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
2.2 照片拍摄测量技术 |
2.2.1 透视图基本理论 |
2.2.2 透视变换 |
2.2.3 相机成像原理 |
2.3 图像处理技术 |
2.3.1 边缘的获取 |
2.3.2 二值图像细化 |
2.4 照片测量在获取人体尺寸方面的应用 |
2.5 本章研究内容 |
2.5.1 实验服装人台的三维建模 |
2.5.2 人台照片拍摄 |
2.5.3 照片图像处理 |
2.5.4 评估尺寸误差 |
2.5.5 畸变误差 |
2.6 真实环境下拍照实验 |
2.6.1 建立真实拍照实验环境 |
2.6.2 真人照片拍摄及尺寸获取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服装三维人体建模的实现 |
3.1 引言 |
3.2 人体建模技术概况 |
3.3 服装人体建模 |
3.4 服装人体建模方法分析 |
3.5 三维服装人体建模方法 |
3.5.1 建立标准人体模型 |
3.5.2 修正人台模型 |
3.5.3 分割人台模型 |
3.6 三维人体模型数据结构介绍 |
3.6.1 OBJ格式文件 |
3.6.2 3DS文件结构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个性化人台模型读取的实现 |
4.1 程序开发环境介绍 |
4.1.1 Visual C++软件开发环境 |
4.1.2 OpenGL三维建模原理概述 |
4.1.3 在VC++6.0平台下配置OpenGL |
4.2 3DS数据读取的研究 |
4.3 读取三维人台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功能实现及效果展示 |
5.1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
5.1.1 可视化界面设计 |
5.2 几何三维变换基本原理 |
5.2.1 比例变换 |
5.2.2 对称变换 |
5.2.3 平移变换 |
5.2.4 旋转变换 |
5.3 几何三维变换在系统程序中的实现 |
5.3.1 OpenGL中实现平移变换 |
5.3.2 OpenGL 中缩放变换 |
5.3.3 OpenGL 中实现旋转变换 |
5.4 参数化实现 |
5.4.1 模型变形 |
5.4.2 平滑处理 |
5.4.3 参数范围 |
5.4.4 个性化人台的参数输入警告设置 |
5.5 本系统人机交互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计算机立体成衣及裁剪初探 |
6.1 成衣裁剪的力法 |
6.1.1 二维裁剪 |
6.1.2 立体裁剪 |
6.2 计算机立体成衣 |
6.2.1 个性化人台建模 |
6.2.2 成衣设计 |
6.2.3 服装立体裁剪及衣片展开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直销和渠道销售的论述 |
1.2.2 关于服务营销的论述 |
1.2.3 关于项目销售的论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CAXA 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CAXA 公司自身资源能力分析 |
2.1.1 CAXA 公司简介 |
2.1.2 人力资源分析 |
2.1.3 企业能力分析 |
2.2 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2.2.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 |
2.2.2 CAD 软件营销的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等环境 |
2.3 竞争对手分析 |
2.3.1 其他国产CAD 大都没有真正的自主版权 |
2.3.2 国内CAD 软件竞争对营销的影响 |
2.4 CAXA 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2.4.1 CAXA 的优势 |
2.4.2 CAXA 存在的劣势 |
2.5 境外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和启示 |
2.5.1 国外和台湾地区信息产业发展道路模式 |
2.5.2 印度信息产业模式和软件发展 |
2.5.3 对我国软件产业及CAD 软件企业发展启示 |
第3章 CAXA 产品的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确定 |
3.1 客户分析 |
3.1.1 客户的基本特征 |
3.1.2 影响客户购买的主要因素 |
3.1.3 客户的地区之间差距明显 |
3.1.4 客户的行业应用 |
3.1.5 客户购买能力预测 |
3.2 市场细分 |
3.2.1 按行业划分 |
3.2.2 按企业规模划分 |
3.3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
3.3.1 目标市场选择 |
3.3.2 市场定位 |
第4章 CAXA 营销组合策略 |
4.1 产品策略 |
4.1.1 对产品的认识 |
4.1.2 产品开发策略 |
4.1.3 品牌与包装策略 |
4.2 价格策略 |
4.2.1 产品定价策略 |
4.2.2 产品价格的调整 |
4.3 促销策略 |
4.3.1 广告策略 |
4.3.2 销售促进策略 |
4.3.3 人员推销策略 |
4.3.4 公共关系策略 |
4.4 渠道策略 |
4.4.1 直销策略 |
4.4.2 代理代销策略 |
4.4.3 网络销售策略 |
4.5 人员策略 |
4.5.1 队伍建设 |
4.5.2 绩效考评与激励 |
4.5.3 招聘与培训 |
4.5.4 开展内部营销 |
4.6 有形展示策略 |
4.6.1 统一公司形象 |
4.6.2 树立示范用户 |
4.6.3 加强用户体验 |
4.7 服务过程策略 |
4.7.1 市场导向的开发流程 |
4.7.2 建立标准销售流程 |
4.7.3 建立标准客户服务流程 |
4.7.4 客户投诉建议反馈机制 |
第5章 CAXA 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CAXA 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5.1.1 确定公司营销体制与模式 |
5.1.2 明确公司营销的内部组织形式 |
5.1.3 公司营销队伍的建设 |
5.1.4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 |
5.2 CAXA 销售人员管理策略 |
5.2.1 制定销售人员的目标 |
5.2.2 销售人员的甄选与培训 |
5.3 CAXA 的组织文化建设分析 |
5.3.1 深入调研强化宣传灌输 |
5.3.2 用文化力提升执行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什么样的CAD绘图软件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控技术的教学改革[J]. 祝金明,崔雪鸿,蒙洁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D]. 高伟娜. 吉林建筑大学, 2017(09)
- [3]螺旋伞齿轮铸锻复合成形工艺的组织与性能控制研究[D]. 孟存瑞. 吉林大学, 2016(12)
- [4]导向地图设计方法研究 ——以交互地图为例[D]. 董鹄瑞.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5]“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J]. 程城远,白若琦,陈忠海,谢美芬,徐晓乐,吴春诚.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7)
- [6]对峙式乳化液泵运动及动态特性的研究[D]. 张金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13(05)
- [7]虚拟机构创新设计研究和实现[D]. 李广伟.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8]《电子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建议[J]. 张爽. 课程教育研究, 2012(13)
- [9]基于特征尺寸的个性化三维服装人台参数化建模系统的研究[D]. 蔡剑.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10]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潘欣. 湖南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