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特殊变比电压互感器误差的检定原理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华[1](2020)在《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电能计量装置应用在线监测是电网企业针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必要和有效的工具,运用先进、自动化的在线监测技术对电能表内部的电能数据可以为计量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的不断发展,电能计量作为保证电力生产结算公平的有效手段,对保障电力部门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变电站数量逐步增加,变电站容量也随之增加,站内各个关口能否准确计量是计量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对计量装置的检测方法不能实时发现故障、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通过查阅文献,本文首先学习了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随后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通过设计逻辑框图在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对话,设计符合规程的现场布线等实现了五组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实现系统性能测试,实际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ga初步解决了传统的计量检测所遇到的难题,逐步实现对各个计量点数据的实时监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计量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王川[2](2020)在《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中压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四分”线损管理,结合10千伏分线同期线损管控需求,论文完成了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与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研究,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一二次融合移动式计量装置:按照网格化体系和目标网架固有特性,提出了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电缆网和架空网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了关口建设改造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观加权线损最大化和关口建设成本最小的分阶段关口优化配置方法;制定了关口配置原则和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有效指导规范了国家电网公司10千伏分线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工作。论文提出了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架构体系,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压配电网线损多维度精准辨识。建设完成扬州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为配电网10千伏分线线损管控和精细化降损提供实践依据,促进了 10千伏分线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和配电网精细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
张卫华,许灵洁,陈骁,郭鹏,李航康,朱重冶[3](2020)在《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测试方法,建立了该方法的测试装置,并通过对实际互感器的测量比对进行了验证。
李梦[4](2020)在《配网一二次融合背景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网一二次融合后,国家电网公司将高压电能计量设备作为精细化调度的重要手段,其准确度不仅影响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决策,且影响用户交易的公平公正。目前计量设备的误差检定与校准,主要通过低压状态下的理论计算综合误差的方式来间接评估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整体误差,这种低压状态下的实现方式不符合实际工况,无法精确评价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整体电能计量性能。近些年,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的整体误差校验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检定时标准电流互感器在高压状态下产生泄漏电流的问题,影响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使检定与校准失去可信度。本文对传统的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误差检定方法作了比较分析,提出等电位检定消除泄漏电流的方案和新的检定系统设计方案,研制了一款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误差检定样机。具体工作如下:设计了基于DSP的三相程控功率源。为了提高输出精度,采用DDS技术和16位高速高精度DAC方式实现,可输出极低波形失真度的高精度高次谐波。为了实现DAC对外部同步触发脉冲的同步跟踪,通过系统内建的DDS频率微调机制实现锁相功能。为了输出高压交直流,采用驱动MOSFET方式放大电压和功率,采用直接电阻取样反馈的方式放大电流。设计了高压等电位电能标准系统。通过采用增加一个以一次侧为参考电位的二次绕组的双二次绕组双极电压互感器,实现可提供高压电位参考的标准电压互感器。通过采用双铁芯,励磁电流提取补偿技术的宽量程零磁通比例变换器,实现具有多变比功能的标准电流互感器。通过基于BF609核心板及高精度AD7608同步采样模数转换器的高压电能采集模块实现计算标准实时电能。由LoRa无线通信方式将标准实时电能送至综合控制单元与被检定高压电能计量设备电能比较计算整体误差值。在带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控机上,通过Qt对综合控制单元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并将研制的检定系统样机对高压电能表进行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等电位检定的方案,可消除泄漏电流,实现了无泄漏电流的电能检定系统对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进行整体误差检定。
陈新威[5](2020)在《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可以用于载波通讯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成为目前高压电力系统中电压的主要检测与计量装置。但是由于其含有分压结构和电磁单元(EMU),结构复杂,稳态计量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此外,虽然相比于PT,CVT的暂态特性已有一定的改善,但因其电磁单元中含有储能元件和变压器,仍存在较严重的暂态问题。因此,CVT的稳态误差特性和暂态误差特性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稳态误差特性分析方面,首先采用了杂散电容均匀分布的简单模型分析杂散电容对CVT的电压比值差(VDR)的影响,推导出电容分压器(CVD)不同对地高度处的输出电压表达式和误差表达式;然后针对杂散电容不是均匀分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边界元法的CVT杂散电容和电压分布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通过Ansoft搭建CVT模型,比较无屏蔽罩和施加屏蔽罩的电场分布,验证了屏蔽罩可以改善CVT的电场分布;最后使用Ansys APDL结合Matlab采用遗传算法对屏蔽罩的尺寸及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使用Ansys APDL内部自带的一阶优化法对内部场强进行优化后,场强不均匀度k由初始参数的8.13降到6.01,VDR由0.198%降到0.143%,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后,场强不均匀度k由8.13降到4.689,VDR由0.198%降到0.092%,优化效果明显。在暂态误差特性分析方面,通过ATP-EMTP建立CVT暂态仿真模型,对CVT瞬变响应和铁磁谐振展开分析。对CVT瞬变响应,仿真分析了短路角、负载容量、连接方式、功率因数及阻尼电阻等因素对瞬变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铁磁谐振方面,分别对无阻尼和阻尼电阻为2Ω、4Ω、5Ω、7Ω、9Ω、11Ω、13Ω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无阻尼、2Ω和4Ω情况下,二次电压产生持续的铁磁谐振,在5Ω~13Ω情况下,可成功阻尼铁磁谐振的产生,其中7Ω~9Ω抑制铁磁效果最好。仿真结果和目前实际使用的阻尼电阻范围基本相同。同时考虑瞬变响应和铁磁谐振,TYD110/0.01H型号的CVT阻尼电阻应选用9Ω。本文综合分析了 CVT的稳态误差和暂态误差特性,可为高精度的高压CVT的设计、研发和测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永恒[6](2020)在《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由于谐波谐振带来的电压异常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电压质量问题会造成列车或者地面设备损耗增加、绝缘破坏,甚至列车停运等后果。车顶电压互感器作为列车车顶高压电气设备中唯一的电压转换设备,将接触网的高电压转换成二次侧的低电压,给列车上的二次测量设备或者继电保护装置供电。在工频状态下,电压互感器可以准确地将接触网电压转换成二次侧低电压;在谐波条件下,电压互感器的谐波传变误差将增大,不能保证电压测量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研究车顶电压互感器的谐波传变特性,掌握谐波下电压互感器传变规律,探讨影响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提高电压互感器在谐波下的测量准确度,保证列车二次设备可靠稳定地工作,使得列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列车车顶高压电压互感器在谐波下的测量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谐波下影响电压互感器传变误差的因素,在实验室实际测量了不同厂家电压互感器在谐波下的传变误差,建立可以准确反映电压互感器谐波下的电压误差的谐波模型,对谐波下电压互感器的传变误差进行修正,并最终进行了试验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电压互感器结构角度出发,介绍车顶电压互感器与传统变压器的异同,从理论上分析谐波电压对电压互感器各个参数的影响,并对一个实际的车顶电压互感器进行参数计算。(2)对电压互感器的谐波传变误差做了实验室试验测量工作。为了研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接触网电压变化对其传变特性的影响,分别做了纯谐波试验、基波和谐波叠加试验,通过测量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进行FFT分析,得到一次侧电压对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影响的规律。(3)建立可以准确反映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的模型,分析了模型各个参数对电压互感器传变特性的影响。对电压互感器的传输函数进行推导分析,通过一系列试验得到电压互感器模型的各个参数,提出基于传输特性和短路试验的电容参数获取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电压互感器谐波模型,通过改变不同参数的大小,得到各个参数对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的影响。(4)校正谐波下电压互感器的测量误差,采用二次多项式对实际变比拟合,对相位差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电压互感器的实际变比和相位差与频率之间存在的规律。采用拟合后的电压比和相位差对电压互感器的谐波误差进行校正。通过试验验证了校正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为解决车顶电压互感器的谐波测量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方文田[7](2020)在《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校正测量装置研发》文中指出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是一种广泛用于高电压测量的电力互感器。CVT的特殊结构使其既有精准的基波测量能力,又有体积小和造价低的特点,但却不合适直接用于谐波测量。与之矛盾的是,现代电网中,谐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电压信号基本获取工具的电压互感器,必须具备满足电力工业发展新情况下的新需求的能力。本文分析了CVT不可直接用于谐波测量的限制因素,分别有结构、杂散电容以及铁芯元件。介绍了现有的利用CVT实现谐波电压测量的技术,综合比较了各个技术方案的优劣后,采用校正曲线修正法作为谐波校正测量装置的指导方法。该装置硬件上由信号采集电路、数据处理电路、人机交互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组成。信号采集电路由微型PT、电压跟随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以及A/D电路构成,实现对CVT二次侧2.5k Hz以下谐波信号的模数转换;数据处理电路以STM32F407为核心,实现程序流程的控制以及信号的分析;人机交互电路提供了数据的可视化和参数的输入;电源电路则是为装置各个模块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源。软件上介绍了谐波分析算法、校正曲线修正法与消除频率波动插值法的具体嵌入式实现过程。利用C程序语言在STM32F407上完成了对硬件模块的控制以及CVT谐波电压校正测量算法的程序表达。此外,运用了C#程序语言在PC端设计了上位机,实现了数据的同步显示与存储。本文设置了110kVCVT模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装置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并初步检验了装置的谐波测量性能。通过进一步的现场实验,证明了装置具备在电压幅值、频率波动下实现谐波精准测量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RCVT、CVT与装置的数据,验证了曲线校正修正算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该装置实现了在不改变CVT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谐波电压的校正测量,具有便携,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武英婷[8](2019)在《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系统对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低压电流互感器需求量剧增,传统的人工检定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人们开始纷纷进行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低电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需求,开发一种自动化的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低压电流互感器的检定目标与检定规则,通过控制芯片实现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在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以及低压电流互感器误差来源的分析,按照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需求,进行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方案和自动检定流程的设计。并通过对传统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方法的研究,对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检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同时对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单元的功能模块和检定单元的硬件组成及其接线方案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单元中检定数据的传输接口层的设计,同时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检定子系统的研发和检定结果应用子系统的研发进行设计研究。最后,整合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单元、接口方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的实施。本文通过对低压电流互感器的自动检定系统的应用,可确保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时的人为因素干扰,可以提高电能计量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借鉴作用。
刘小沛[9](2019)在《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新能源的应用日渐扩大化、用户的负载日渐多样化、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日渐广泛化,这三者都会给电力系统注入谐波污染,谐波污染不仅降低了供电质量,也损害了电力系统的生产设备。与此同时,社会生产也对电网频率、电压波形等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电能质量问题中,抓住了谐波问题便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而想要解决谐波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测量出准确的谐波电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电力系统高电压测量中占支配地位,以目前情况来说,CVT在高压电网中已经完全满足基波电压的测量要求与继保装置的基波信号变换要求,但存在谐波分量的系统中,CVT却不能正确反应实际情况。这是因为CVT基于谐振测量的工作原理,使其在对谐波电压信号测量时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换言之,CVT不能用于谐波测量的不足限制了设备的应用范围。为了能够利用CVT精确地测量谐波电压,本文提出一种仅使用CVT的二次侧输出电压信号作为原始数据推算出一次侧谐波电压数值的校正测量方法。第一章,阐述了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CVT谐波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介绍。第二章,对CVT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概括,建立CVT的模型,并对各元器件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第三章,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和仿真计算介绍CVT等效电路各个结构参数对传变特性的影响情况,从而解决因参数变化导致传变变比和相移特性的偏差校正问题。第四章,利用模型仿真方法对CVT谐波传变特性进行研究,比较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计算。第五章,介绍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的制备方法其实现过程。本文针对如何利用现有电网设备准确测量谐波电压这个问题,以CVT为突破点,首先根据经典电路理论与CVT实际结构建立CVT的等效电路,根据二端口网络理论分析绘制CVT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再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工具计算出二次侧输出信号中各次谐波的电压值;通过电脑计算出CVT幅频响应特性曲线中基波和各次谐波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校正二次侧获得的谐波电压数值,最后得出一次侧谐波电压的实际值,实现利用CVT精确地测量谐波电压的目的。
周钦龙[10](2019)在《1000kV特高压变压器通流方法仿真及验证》文中提出1OOO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和能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有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但都因经济发展或社会因素没有得到发展应用。特高压工程适应我国的国情,经过近几十年的科技攻关及工程建设和运行,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从特高压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调试出发,重点针对特高压变电站中特高压变压器的结构、二次电流回路、变压器仿真分析、变压器通流试验及仿真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特高压变压器建模方法,通过模拟通流试验,指导现场的变压器调试工作。首先,介绍了特高压变压器的结构。特高压采用了有别于低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分体式结构,由主体变压器和调压补偿变压器组成,本文阐释了其结构优点,并介绍了此结构变压器在工程调试阶段电流二次回路调试的内容及过程。其次,根据特高压变压器的结构及参数,利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进行了变压器仿真模型的搭建,根据搭建的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变压器出厂试验的参数得到变压器仿真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现场电流二次回路的通流试验进行仿真模拟。最后,根据现场电流回路的调试要求,阐述了特高压变压器的电流二次回路的通流方法,对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特高压变压器通流方式的选择、通流测试接线和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测试指导现场通流试验,将实际得到的数据与仿真试验进行对比,得出此仿真方法是可行的结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实际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设备,推得仿真模型,并应用于特高压变压器通流方法的探索,最后通过实践得出结论,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特高压变压器的通流试验中去,通过仿真试验测试接线方式并得到结果,指导实际工程通流试验,提高了调试效率与准确性。
二、测量特殊变比电压互感器误差的检定原理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特殊变比电压互感器误差的检定原理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电能计量装置传统检定方式 |
1.2.2 目前检定方式的弊端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计算原理研究 |
2.1 电能表类别的划分 |
2.2 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分析 |
2.2.1 电压互感器误差 |
2.2.2 电流互感器误差 |
2.2.3 电能表误差 |
2.3 电能表误差校验技术 |
2.3.1 数字功率源及标准数字化电能表法 |
2.3.2 模拟功率源及标准模拟电能表法 |
2.3.3 标准数字功率源法 |
2.4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量技术 |
2.4.1 PT二次回路压降误差γ_Δ |
2.4.2 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技术 |
2.4.3 P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
2.5 CT二次回路负荷及导纳测试技术 |
2.5.1 C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
2.5.2 CT二次回路导纳测试技术 |
2.6 继电器切换术 |
2.7 本章小节 |
第3章 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2.2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3.2.3 在线监测系统各模块展示 |
3.2.4 系统网络实现方案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3.3.1 系统软件结构 |
3.3.2 数据库的建模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现场应用与研究 |
4.1 计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场安装 |
4.1.1 湘河变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信息 |
4.1.2 湘河变检测设备现场应用方案 |
4.1.3 电压电流测量实物展示 |
4.2 监测系统的应用展示 |
4.2.1 网络通讯应用展示 |
4.2.2 在线监测系统的登陆 |
4.2.3 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展示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
5.1 电能表误差测试对比 |
5.2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试 |
5.3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
5.4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
5.5 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复杂配电网10千伏线损关口优化配置技术 |
2.1 新型10千伏分线线损计量装置设计研制 |
2.1.1 总体设计 |
2.1.2 一体化电子互感器设计 |
2.1.3 三段可调U型结构设计 |
2.1.4 高压直接取能设计 |
2.1.5 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设计 |
2.1.6 整体误差校验 |
2.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 |
2.2.1 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配电网网格化划分方法 |
2.2.2 复杂配电网关口配置方法 |
2.3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与模式 |
2.3.1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 |
2.3.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模式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 |
3.1 配电网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
3.2 中压配电网线损全过程计算模型 |
3.3 10千伏线损异常原因精准辨识 |
3.4 小结 |
第四章 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建设与评价 |
4.1 扬州示范区建设评价 |
4.1.1 主要建设内容 |
4.1.2 建设成效及亮点 |
4.2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测试原理与误差算法 |
3 主机原理及关键模块 |
4 测试验证 |
5 结束语 |
(4)配网一二次融合背景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和安排 |
第2章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误差检定方法 |
2.1 综合误差方法 |
2.1.1 综合误差的计算方法 |
2.1.2 综合误差分析 |
2.2 整体检定方法 |
2.2.1 高压泄漏电流产生机理 |
2.2.2 高压泄漏电流的测量 |
2.2.3 高压泄漏电流对电流互感器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系统硬件设计 |
3.1 检定系统整体框架 |
3.2 三相程控功率源 |
3.2.1 主控DSP电路设计 |
3.2.2 信号发生器设计和原理 |
3.2.3 同步触发设计 |
3.2.4 功放设计 |
3.2.5 显示模块设计 |
3.3 高压等电位电能标准系统 |
3.3.1 双二次绕组双极电压互感器 |
3.3.2 宽量程零磁通电流比例变换器 |
3.3.3 高压电能采集 |
3.3.4 高低电位数据传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误差检定系统软件设计与测试 |
4.1 系统原理 |
4.2 软件系统设计 |
4.2.1 综合控制单元 |
4.2.2 用户交互设计 |
4.3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系统测试 |
4.3.1 高压等电位电能标准验证 |
4.3.2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压电能采集BF609核心板实物图 |
附录B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误差检定系统样机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CVT计量误差特性研究现状 |
1.2.1 CVT计量误差指标 |
1.2.2 CVT稳态误差特性的研究现状 |
1.2.3 CVT暂态误差特性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CVT工作原理及误差产生机理 |
2.1 CVT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1.1 CVT基本结构 |
2.1.2 CVT工作原理 |
2.2 CVT稳态误差产生机理 |
2.2.1 理想分压器原理 |
2.2.2 周围电场对CVT误差特性的影响 |
2.3 CVT暂态误差产生机理 |
2.3.1 CVT瞬变响应问题 |
2.3.2 CVT铁磁谐振问题 |
2.3.3 阻尼器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CVT稳态误差特性研究 |
3.1 杂散电容均匀分布计算模型 |
3.2 杂散电容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 |
3.2.1 基于边界元的CVT杂散电容计算 |
3.2.2 CVD电压分布计算 |
3.2.3 算法验证 |
3.2.4 杂散电容对CVD电压分布和VDR的影响 |
3.3 降低杂散电容对VDR的影响 |
3.4 屏蔽罩参数优化设计 |
3.4.1 基于Ansys APDL的电场优化 |
3.4.2 Ansys APDL与Matlab的电场协同优化 |
3.5 小结 |
4 CVT暂态误差特性分析 |
4.1 CVT暂态仿真模型 |
4.1.1 EMTP工具简介 |
4.1.2 建立非线性电感模型 |
4.1.3 CVT仿真电路 |
4.1.4 仿真参数设置 |
4.2 瞬变响应特性分析 |
4.2.1 短路角 |
4.2.2 负载连接方式 |
4.2.3 负载容量 |
4.2.4 功率因数 |
4.2.5 阻尼电阻 |
4.3 铁磁谐振特性分析 |
4.3.1 速饱和阻尼器 |
4.3.2 阻尼电阻的取值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谐波传变特性测量方法 |
1.2.2 电压互感器的建模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压互感器概述 |
2.1 引言 |
2.2 车顶电压互感器结构 |
2.3 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 |
2.4 谐波对电压互感器影响 |
2.5 实例计算 |
2.6 本章小结 |
3 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方案及设备 |
3.2.1 试验环境 |
3.2.2 试验方案 |
3.2.3 试验设备 |
3.3 谐波测量误差试验 |
3.3.1 纯谐波测量试验 |
3.3.2 基波叠加谐波试验 |
3.3.4 不同厂家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误差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 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模型及参数获取方法 |
4.1 引言 |
4.2 电压互感器谐波模型介绍 |
4.3 电压互感器传输函数研究 |
4.4 谐波模型电阻电感参数获取 |
4.5 谐波模型电容参数获取 |
4.5.1 基于传输特性的电容参数获取 |
4.5.2 基于短路试验的电容参数获取 |
4.5.3 其他方法 |
4.6 模型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
4.6.1 基于Simulink的谐波传变特性仿真 |
4.6.2 主要参数对传变特性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5 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误差修正 |
5.1 引言 |
5.2 谐波传变误差的修正 |
5.3 试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校正测量装置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景背与意义 |
1.2 研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VT的谐波传递特性 |
2.1 CVT的基本结构与数学模型 |
2.1.1 CVT基本结构 |
2.1.2 CVT等效电路模型 |
2.2 CVT谐波测量的限制因素 |
2.2.1 结构限制 |
2.2.2 杂散电容 |
2.2.3 铁芯元件 |
2.3 CVT谐波校正算法 |
2.3.1 高压谐波法 |
2.3.2 电容电流法 |
2.3.3 校正曲线修正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VT谐波校正测量装置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思路 |
3.2 电压互感器选型与实验 |
3.2.1 技术路线 |
3.2.2 实验结果 |
3.2.3 实验结论 |
3.3 装置电源 |
3.3.1 稳压电路 |
3.3.2 运算放大器供电电路 |
3.4 数据采样电路 |
3.4.1 电压跟随电路 |
3.4.2 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 |
3.4.3 模数转换电路 |
3.5 数据处理电路 |
3.5.1 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 |
3.5.2 JTAG接口电路 |
3.5.3 通信模块 |
3.6 人机交互 |
3.6.1 TFT触摸屏 |
3.6.2 按键电路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VT谐波校正测量装置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思路 |
4.2 谐波分析算法的嵌入式实现 |
4.2.1 谐波分析算法的基本原理 |
4.2.2 算法特性分析 |
4.2.3 谐波分析算法的具体实现 |
4.3 校正曲线修正法在嵌入式装置的实现 |
4.3.1 线性插值算法 |
4.3.2 消除工频频率波动对谐波测量校正算法的影响 |
4.4 上位机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测试 |
5.1 110kV-CVT模型模拟实验 |
5.1.1 测试内容 |
5.1.2 技术路线 |
5.1.3 实验结果 |
5.1.4 附录 |
5.1.5 实验结论 |
5.2 现场实验 |
5.2.1 测试内容及目标 |
5.2.2 测试技术路线 |
5.2.3 测试实验过程与测试结果 |
5.2.4 实验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致谢 |
附录 |
(8)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本人承担工作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承担工作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2 低压电流互感器及其检定概述 |
2.1 低压电流互感器概述 |
2.1.1 低压电流互感器原理 |
2.1.2 低压电流互感器误差 |
2.2 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需求分析 |
3.2 自动检定方案设计 |
3.2.1 功能结构设计 |
3.2.2 系统架构设计 |
3.3 自动检定流程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单元研究 |
4.1 检定方法改进研究 |
4.1.1 传统检定方法概述 |
4.1.2 检定方法改进思路 |
4.2 检定单元模块结构 |
4.3 检定单元模块硬件构成 |
4.3.1 电流互感器外部接线 |
4.3.2 一次侧检测模块电路 |
4.3.3 二次侧检测模块电路 |
4.3.4 电源供电模块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5 接口层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
5.1 数据接口层设计与实现 |
5.1.1 接口层整体结构设计 |
5.1.2 接口服务的发布实现 |
5.1.3 接口服务的调用实现 |
5.2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2.1 系统功能结构 |
5.2.2 自动检定子系统 |
5.2.3 结果应用子系统 |
5.3 自动检定系统的实施与测试 |
5.3.1 系统实施 |
5.3.2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CVT等效电路模型研究 |
2.1 CV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CVT等效电路与传递函数 |
2.3 CVT等效电路参数的特性分析 |
2.3.1 主电路参数 |
2.3.2 杂散电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因素对CVT传变特性影响分析 |
3.1 主参数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1.1 主电容变化 |
3.1.2 补偿电抗器变化 |
3.1.3 中间互感器变比 |
3.1.4 负载变化 |
3.2 杂散电容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2.1 补偿电抗器等效杂散电容 |
3.2.2 一次侧绕组对地等效杂散电容 |
3.2.3 一次侧与二次侧绕组间等效耦合电容 |
3.2.4 二次侧绕组对地等效杂散电容 |
3.3 频率变化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4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的综合影响 |
3.4.1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的综合影响分析 |
3.4.2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影响的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VT模型计算机仿真研究 |
4.1 CVT模型仿真 |
4.2 主参数变化的影响仿真 |
4.2.1 C1偏离理想参数 |
4.2.2 C2偏离理想参数 |
4.2.3 C1和C2同时变化 |
4.2.4 补偿电抗器偏离的影响 |
4.2.5 中间互感器和负载的影响 |
4.2.6 主参数变化仿真分析结论 |
4.3 杂散电容变化的影响仿真 |
4.4 频率变化的影响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VT谐波数据修正方法与谐波测量方法研究 |
5.1 谐波分析与处理技术 |
5.1.1 关于傅氏变换的几个基本概念 |
5.1.2 谐波分析算法的基本原理 |
5.1.3 算法特性分析 |
5.1.4 结论 |
5.2 主电路参数变化处理技术 |
5.3 杂散电容变化处理技术 |
5.3.1 补偿电抗器等效杂散电容影响 |
5.3.2 中间互感器等效杂散电容影响 |
5.3.3 杂散电容受温度影响分析 |
5.3.4 杂散电容对CVT谐波测量影响处理方法 |
5.4 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曲线 |
5.4.1 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技术 |
5.4.2 误差校正曲线制备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1000kV特高压变压器通流方法仿真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二、特高压变压器原理及调试内容 |
2.1 特高压变压器原理 |
2.1.1 特高压变压器结构 |
2.1.2 特高压变压器调压原理分析 |
2.2 特高压变压器二次回路系统分析 |
2.2.1 特高压变压器二次回路系统 |
2.2.2 特高压变压器保护 |
2.3 本章小结 |
三、特高压变压器MATLAB仿真模型搭建 |
3.1 特高压主体变压器MATLAB仿真分析 |
3.1.1 特高压主体变压器结构及参数 |
3.1.2 特高压主体变压器短路试验仿真 |
3.2 特高压调压补偿变压器MATLAB仿真分析 |
3.2.1 调压补偿变压器结构及参数 |
3.2.2 调压补偿变压器短路试验仿真 |
3.3 特高压变压器整体MATLAB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四、特高压变压器通流试验方法分析 |
4.1 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校验 |
4.2 变压器通流方式的选择 |
4.3 通流测试接线方式选择 |
4.4 通流试验设备的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五、特高压变压器通流试验验证 |
5.1 三相变压器整体仿真 |
5.2 变压器各部分CT电流测试 |
5.3 相关元件通流测试 |
5.4 通流试验步骤 |
5.5 通流试验数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六、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阐及答辩情况表 |
四、测量特殊变比电压互感器误差的检定原理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吕国华. 南昌大学, 2020(02)
- [2]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 王川. 扬州大学, 2020(04)
- [3]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测量方法研究[J]. 张卫华,许灵洁,陈骁,郭鹏,李航康,朱重冶. 变压器, 2020(09)
- [4]配网一二次融合背景下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定系统研究[D]. 李梦. 南昌大学, 2020(01)
- [5]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特性的研究[D]. 陈新威.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车顶电压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研究[D]. 刘永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校正测量装置研发[D]. 方文田.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D]. 武英婷.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D]. 刘小沛.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10]1000kV特高压变压器通流方法仿真及验证[D]. 周钦龙. 山东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