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戈[1](2021)在《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kii)是世界淡水螯虾中最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经验、疏于病害防治,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病害频发的现象。在现代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经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亦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这可能导致产生抗生素耐药细菌,并最终危及人类或动物的健康。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芡实(Euryale Ferox)的粗提物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同时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胞菌(Aeromonas sobria)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为了寻找新的防控克氏原螯虾疾病的绿色药物,本研究以芡实为原料,将其乙醇提取物按不同浓度(0g·kg-1、5g·kg-1、10g·kg-1和20g·kg-1,分别对应对照组、0.5%芡实组、1%芡实组和2%芡实组)添加到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随后将这种饲料在人工构建的模拟生态养殖系统环境下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28d后,测定其血清中SOD、PO、ACP、AKP和肝胰腺中CAT、SOD、ACP、AKP的酶活;检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的免疫相关基因CypA、GPxs、AstacidinmRNA的表达;记录其生长参数的变化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存活率的变化,同时探究了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以评估芡实的免疫效果及应用价值。此外为了探讨芡实提取物作为免疫制剂是否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本研究通过行为观察法记录克氏原螯虾对含有芡实提取物免疫制剂的饲料浓度、大小、颜色和形状的选择时间和选择频次,评估其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1、饲喂28d后,0.5%、1%和2%芡实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0.5%芡实组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较快,0.5%芡实组存活率显着提高,而各组间的终末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实验组之间的存活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0.5%和2%芡实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0.5%芡实组的免疫抑制率最高,为20%。表明适量浓度的芡实提取物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2、与对照组相比,0.5%芡实组克氏原螯虾血清中的ACP和AKP活性显着增加,2%芡实饲料添加组克氏原螯虾血清中的SOD活性显着增加;1%和2%芡实饲料添加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的ACP活性显着降低,但血清中PO活性没有明显变化;0.5%芡实饲料添加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的ACP活性显着增加,但SOD、CAT、AKP的活性均没有显着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芡实饲料添加组克氏原螯虾CypA和GPxs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增加,Astaci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芡实提取物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饲料中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能力,并且饲料中适量浓度的芡实提取物也可以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3、芡实饲料添加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结缔组织的致密性优于对照组;0.5%和2%芡实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束相较于对照组更完整,并且肠道内的褶皱增多,表明饲料中适量浓度的芡实提取物可以改善肠道结构;分析肠道微生物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改变,肠道菌群在门水平的丰度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在属水平上,四组克氏原螯虾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存在显着差异,其中2%芡实组克氏原螯虾肠道中有益细菌孢噬纤维菌属(Sporocytophaga)显着增加,这可能有助于促进肠道的消化和增强免疫力。4、芡实提取物免疫制剂的饲料浓度、大小、颜色和形状对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时间和食物选择频次均没有显着的影响。表明制剂饲料的浓度、大小、颜色和形状不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浓度的芡实提取物不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可以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另外,添加芡实提取物饲料的浓度、大小、颜色和形状不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因此,芡实提取物可以作为克氏原螯虾的一种免疫增强剂添加进饲料中而不会影响其取食。

李席席[2](2020)在《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sis)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之一,因其具有高繁殖力,强适应性,杂食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可常年上市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之一。但是,随着青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致病性微生物对青虾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病害的发生已经严重制约了青虾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至2019年期间,江苏省扬州市部分青虾养殖场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发病青虾表现为体表及肝胰腺发红,活力减弱,食欲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继而引起大批死亡。目前,有关这一疾病的爆发病因尚未有报道,针对这一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鉴定了引起青虾发病的病原菌XL1,探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并筛选出一株对病原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芽孢杆菌CPA1-1,从而为该疾病的防治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1.从发病濒死的青虾肝胰腺中分离出优势菌株XL1,并对该菌的分类地位、致病性、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胞外酶的分泌以及感染青虾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虾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09×104CFU/mL。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细菌16S rRNA和gyrB序列研究确定该分离菌株XL1为病原非O1霍乱弧菌(Non-O1 Vibrio cholerae)。PCR扩增结果表明该菌携带金属蛋白酶(Mp)、溶血素(HlyA)、粘附因子(RtxA)、外膜蛋白(OmpU)、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和Ⅵ分泌系统(T6SS)等毒力基因。分离菌XL1胞外酶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淀粉酶、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脂肪酶和脲酶活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病青虾肝胰腺中的肝小管腔及肝小管间间隙增大,刷状边界消失,青虾肝胰腺组织的损害可能是导致青虾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研究青虾感染病原非O1霍乱弧菌后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对致病菌XL1感染青虾6 h和12 h后的肝胰腺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6 h时共有1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104上调基因和85个下调基因。在12h时总共有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9个上调基因和17个下调基因,且在6h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的数量较12 h时多。此外,发现通过转录组分析得到的数据与荧光定量PCR试验得到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这也说明了我们转录组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病原非O1霍乱弧菌感染青虾后,与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胞吞作用、Hippo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吞噬体相关的基因都表现出明显变化,表明这些信号通路均被激活。本研究获得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研究免疫应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为进一步研究非O1霍乱弧菌感染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青虾感染致病菌XL1后13个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青虾血淋巴中的dorsal,relish,p38,crustin1,crustin2,crustin3,hemocyanin,i-lysozyme,anti-lipopolysaccharidefac-tors 1,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s 2,prophenoloxidase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这些结果揭示了免疫相关基因在青虾血淋巴中的表达谱的变化和转录激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原非O1型霍乱弧菌入侵的发病机制和宿主防御系统。3.为研究芽孢杆菌对青虾的益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健康的青虾体内分离出一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PA1-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RNA和gyrB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抑菌效果及携带抗生素相关基因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PA1-1对非O1霍乱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7×105CFU/mL,且该菌株携带srfAA、ituA、fenA、dhbA、bmyA、beaS、dfnA等脂肽类、聚酮类化合物以及抗菌蛋白的合成相关基因。此外,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对青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益生菌能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相关酶活活性,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攻毒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CPA1-1可以增强青虾抗病原非O1霍乱弧菌感染的能力,提高青虾成活率。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在青虾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徐镇[3](2020)在《外源因子对中国鲎成鲎免疫机能和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鲎试剂在医学检验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采血鲎为原料生产的鲎试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中国鲎种群数量的下降,致使我国的鲎试剂产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如何满足鲎资源需求量,又能实现对鲎资源的保护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故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外源因子对中国鲎成鲎免疫机能和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加强采血鲎血淋巴细胞的快速恢复,进而达到对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1.因此,为了研究饲料铜添加对中国鲎免疫机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为期28天的室内养殖实验,探究在半成品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鳌合铜(0、50、100 mg kg-1氨基酸螯合铜)对中国鲎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添加组成鲎血浆的抗氧化酶指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实验时间的推移而呈升高趋势,而丙二醛(MDA)活性则相反,呈下降趋势。铜添加组血液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但血蓝蛋白浓度(HC)则呈上升趋势。且在实验结束时,铜添加组所有抗氧化酶指标均显着升高,且高铜组(100 mg kg-1)、低铜组(50mg kg-1)的SOD、CAT、GPX、LZM和HC间无显着性差异,低铜组的T-AOC活性达最高值,MDA含量达最低值,高铜组的AKP、ACP活性达最大值,但CHO、TG含量呈降低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铜可提高中国鲎的免疫性能,但不同铜添加量引起机体的免疫功效强弱有明显不同。2.为了比较研究三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国鲎血淋巴的免疫响应,我们向中国鲎体内注射不同剂量的β-葡聚糖(G)、肽聚糖(P)和角鲨烯(S)3种免疫增强剂,比较注射后0,6,12,24,48h后中国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活性氧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5mg/kg和10mg/kg的β-葡聚糖(G)、肽聚糖(P)、角鲨烯(S)组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实验期间均有升高趋势,丙二醛(MDA)活性有下降趋势,而H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则无明显变化。在48h时,注射低剂量组(5mg/kg)和高剂量组(10mg/kg)免疫增强剂中,在测定的血淋巴参数THC、ROS、LZM、AKP中,注射P均有最大值,而低剂量下的G、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高剂量下G、S的ROS、LZM、AKP间无显着差异,但两者间的AKP显着高于对照组。在测定的SOD、CAT、T-AOC中,高、低剂量条件下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G的SOD有最大值,高剂量G、S的SOD显着高于对照组,两剂量条件下注射G、P、S的CAT、T-AOC间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在48h时,注射三种免疫增强剂间的MDA无显着性差异,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注射3种免疫增强剂均能提高提高中国鲎的血淋巴参数,注射P中多种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而注射G、S的大多数血淋巴参数间无显着差异,由此可推测出,这三种免疫增强剂进行对比,可将肽聚糖开发为中国鲎的免疫增强剂。3.为了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和灭活鳗弧菌对中国鲎血淋巴细胞参数的影响,我们向中国鲎体内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灭活鳗弧菌(V),比较注射后0,6,12,24,48h后中国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活性氧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NAC后中国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活性在实验期间均有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有升高趋势。NAC与不同浓度V共同刺激下,中国鲎的THC、ROS、MDA含量相对仅注射NAC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其它酶活性相对有所升高。而H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则无明显变化。在6-48h时,注射NAC组的THC、ROS均有最小值,NAC与V共同刺激下的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其它组。48h时,NAC、V及共刺激下的CAT、T-AOC组间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与对照组。NAC+106V的MDA含量在48h最低,AKP活性在12-48h期间均最高,而NAC组的LZM活性在48h最高。以上结果表明,注射NAC可降低中国鲎的THC、ROS,NAC与V共刺激可缓和该下降趋势,灭活鳗弧菌组THC、ROS升高,也均可提高其余血淋巴参数,由此可推测ROS含量对中国鲎血淋巴细胞增殖及再生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其免疫机能。

黄助祥[4](2020)在《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动物的抵抗力是影响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养殖户需采取有效手段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及抵抗力,免疫增强剂是一种较普遍且有效的方法,调研分析了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杨雨生[5](2019)在《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脂代谢及免疫机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选取1050尾雄性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初始体重为56.67±10.75 g,初始体长为15.86±1.23 cm,随机分养于21个养殖箱中,每箱50尾。试验共分7组,分别为对照组(T1)、姜黄素组(T2)、壳聚糖组(T3)、维生素C+维生素B2组(T4)、低剂量配伍组(T5)、中剂量配伍组(T6)、高剂量配伍组(T7),养殖试验周期为8周,探讨姜黄素、壳聚糖、(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以及四种添加剂的低、中、高剂量配伍对该鱼生长、消化、抗氧化力、脂代谢和免疫机制的影响,以期为黄颡鱼复合型功能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1.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养殖8周后测定该鱼生长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及其不同比例的配伍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增重率、特定增长率、蛋白质效率及存活率,其中T6组效果最好,T7组次之;各试验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不同程度高于T1组,其中T6组酶活力最高,T6组前肠、中肠和后肠酶活力分别是T1组的3.4倍、4.2倍和4.3倍(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T6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力最高值均出现在T6组,活力分别是对照组的4.58和5.02倍(P<0.05),T7组中肠淀粉酶活力最高(P<0.05),T6组活力次之(P<0.05)。从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角度考虑,T6组效果较好。2.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于养殖4周和8周后取样测定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综合血清、肝胰脏、脾脏、心脏、脑和鳃的抗氧化指标,短期投喂(4周)后,四种添加剂高剂量配伍(T7组)在提升各组织SOD、CAT、GSH、GSH-PX活性,降低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方面效果最为显着(P<0.05),而长期投喂(8周)后,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T6组)效果最为显着(P<0.05)。3.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分别于养殖4周和8周后取血清和部分组织测定免疫相关生化指标,同时养殖8周后取全血进行呼吸爆发活性的检测,以及对试验鱼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升黄颡鱼体内ACP活性方面,养殖不同周期,姜黄素(T2组)均可显着提升大部分组织的ACP活性(P<0.05),而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T6组)对提高血清ACP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添加姜黄素(T2组),同时,短期投喂(4周)后,高剂量配伍(T7组)对肝胰脏ACP的提升效果好于姜黄素(T2组),中剂量配伍(T6组)对头肾ACP的作用效果要显着优于姜黄素(T2组)(P<0.05);而在提升黄颡鱼体内AKP活性方面,壳聚糖(T3组)的效果和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的效果差别不大,但两者提升大部分组织的AKP活性效果要优于姜黄素(T2组),四种添加剂的不同比例配伍(T5T7)仅对黄颡鱼血清和脾脏AKP活性的提升效果较其余各试验组显着(P<0.05);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与壳聚糖(T3组)在提升黄颡鱼体内MPO活性方面,效果大致相同,仅在血清和脾脏中表现出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的显着优势(P<0.05),但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与壳聚糖(T3组)的效果均好于姜黄素(T2组)(P<0.05),此外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T6组)对于提高肝胰脏和头肾MPO活性的效果最为显着(P<0.05),而对于提高脾脏、中肾MPO活性,则四种添加剂高剂量配伍(T7组)效果最为显着(P<0.05);短期投喂(4周)后,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可显着提高血清中GM-CSF、IgM、IL-2等大部分免疫因子的含量(P<0.05),其次为壳聚糖(T3组)以及四种添加剂低剂量配伍(T5组)和中剂量配伍(T6组),姜黄素(T2组)以及四种添加剂高剂量配伍(T7组)仅对少数免疫因子有显着促进效果(P<0.05),而长期投喂(8周)后,姜黄素(T2组)以及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T6组)可显着提高血清中大部分免疫因子的含量(P<0.05),但姜黄素(T2组)对大部分免疫指标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T6组),此外壳聚糖(T3组)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B2配伍(T4组)和四种添加剂高剂量配伍(T7组)仅对少部分免疫指标有显着促进效果(P<0.05),四种添加剂低剂量配伍(T5组)仅对血清LZM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但综合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抗病力的影响来看,长期投喂(8周)后,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效果(T6组)最最佳。4.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肝功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养殖8周后取血清和肝胰脏进行肝功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肝胰脏GOT活力在T6组达到最大值,与T1组相比提高了149.21%,而肝胰脏GPT活力在T7组显着降低(P<0.05);与T1组相比,T3组、T5T7组的血清中GPT活力显着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57.98%、71.60%、80.16%、74.71%;血清中LDH活力在T6组达到最低值(P<0.05),而TBIL含量却在T4组达到最低值,且与T1组相比降低了约53.55%;配伍组(T5、T6、T7)血清中LDL-C含量与T1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且T7组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约53.25%;肝胰脏中TG含量在T6组达到最低值,与T1组相比下降了56.94%,而血清中TG含量最低值则出现在T7组,与T1组相比降低了57.87%;肝胰脏中T-CHO含量在T2组显着下降(P<0.05),而血清中T-CHO含量在T7组达到最低值,与T1组相比下降了63.76%;T5组和T6组肝胰脏中LPL活性分别是T1组的3.32倍和9.44倍;T6组肝胰脏中HL活性最高,是T1组的2.58倍;与T1组相比,T5组和T6组肝胰脏中TL活性显着升高(P<0.05)。总之,四种添加剂配伍对促进黄颡鱼肝功能和脂代谢效果要优于单独添加某一种添加剂,且中剂量配伍(T6)效果最佳。5.基于转录水平研究添加剂对黄颡鱼代谢调控的影响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取对照组(T1组)和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组(T6组)的肝胰脏组织,提取RNA并建库后,利用HiSeq X-ten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后得到了100,895条Unigenes,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后得到5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88个,下调基因350个,从中筛选出了部分免疫和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及其富集的通路,并初步得出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质DNA传感途径上RPB8以及吞噬体途径中CANX和COLEC12的表达来调节黄颡鱼的免疫能力,同时在调节脂代谢方面,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可能主要通过上调PPAR信号通路上CPT1A、PGAR、GyK这三个靶基因的表达来促进黄颡鱼体内脂类的代谢,从而维持其正常水平。(饲料中添加姜黄素150 mg/kg,壳聚糖4500 mg/kg,维生素709 mg/kg(总量1409mg/kg)、维生素B2 40 mg/kg(总量72 mg/kg))

卢建挺[6](2019)在《几种免疫增强剂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中华绒螯蟹为对象展开研究,利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和免疫学技术,探究了几种主要免疫增强剂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补充和丰富了虾、蟹类免疫增强剂的基础资料,同时还可为生产中采用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四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为探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补充0.1%、0.15%β-葡聚糖(β-glucan,BG),0.1%、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1%、2%菊粉(Inulin,IN)和0.15%、0.3%杜仲提取物(Tochu,TC),制成8种饲料,投喂幼蟹(0.33±0.00g)8周。实验结果表明:0.15%BG和0.1%MOS处理组幼蟹的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显着高于对照组,而饲料系数(FCR)则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时,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能显着影响幼蟹肝胰腺的抗氧化能力,0.1%BG,0.15%BG和0.2%MOS处理组的幼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0.15%TC处理组幼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投喂0.15%BG,0.2%MOS,0.15%TC和0.3%TC饲料的幼蟹,其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着高于饲喂对照饲料的幼蟹。0.15%BG,1%IN处理组幼蟹,其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饲喂添加BG,MOS,IN和TC饲料的幼蟹,其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饲喂0.1%BG饲料的幼蟹,其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显着高于饲喂对照和0.3%TC饲料的幼蟹。在正常养殖条件下,4种免疫增强剂没有表现出提高幼蟹存活率的效果,但4种免疫增强剂都能提高幼蟹血清的非特异免疫力和肝胰腺抗氧化能力,其中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提高对饲料的利用效率。2甘露寡糖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甘露寡糖(MOS)是用于改善水产养殖中动物健康和免疫力的有效益生元之一,然而,其最适添加量和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性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饲料MOS补充剂的最佳水平及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将幼蟹(2.95±0.05g)饲喂对照饲料或补充有MOS的六种饲料(0.1%,0.2%,0.3%,0.4%,0.5%和0.6%),喂养8周后,饲喂添加0.3%MOS饲料的幼蟹比对照组获得了更高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更低的饲料系数。0.2%MOS饲料喂养的幼蟹其血淋巴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其他处理组相比,饲喂0.1%或0.3%MOS饲料的中华绒螯蟹中肠中的溶菌酶(LZM),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较高。饲喂0.2或0.3%MOS饲料的中华绒螯蟹的抗氧化能力高于饲喂其他饲料组。此外,以0.2或0.3%MOS饲料喂养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免疫基因(Es-Crustin,Es-Toll2,Es-Lech和Es-proPO)的mRNA表达与其他饲料组相比显着上调。在饲喂0.3%MOS饲料的中华绒螯蟹中,肠道皱襞长度和宽度显着增加。基于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MOS的最佳水平分别为0.32%,0.2%-0.30%和0.27%-0.29%。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2%-0.3%的MOS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增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3饲料中甘露寡糖单一添加和联合添加菊粉或β-葡聚糖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本试验配制四组饲料,分别为(1)C(对照,无添加组),(2)M(3 mg g-1 MOS),(3)MB((3 mg g-1 MOS)+(1.5 mg g-1β-glucan))和(4)MI((3 mg g-11 MOS)+(10 mg g-1 inulin))。饲喂初重为(0.26±0.00g)的幼蟹8周。试验结果如下:饲喂M,MB和MI饲料河蟹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显着性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FCR)显着性低于对照组。同时,饲喂MB组饲料河蟹的WG,SGR显着性高于其他三组,FCR显着性低于其他三组,且M,MB和MI组存活率显着性高于对照组,最高为MB组。肝体比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M,MB和MI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MB和MI组显着高于M组和对照组。同时,饲喂MB和MI饲料的河蟹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且最高为MB组。此外,饲喂M,MB和MI饲料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河蟹的抗氧化系统相关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显着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饲喂M,MB和MI组饲料显着提高了中华绒螯蟹非特异免疫系统相关酶活性。同时,饲喂MB饲料的河蟹其肠道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均显着高于饲喂M饲料的河蟹。此外,饲喂MB饲料的幼蟹呼吸爆发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与C,M组的河蟹相比,饲料中添加MB上调了中华绒螯蟹免疫基因(ES-PT,ES-Relish,ES-LITAF,ES-MAPK和Crustin)的mRNA水平。嗜水气单胞菌感染3天后,饲喂M,MB和MI饲料的河蟹成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饲喂MB和MI饲料的处理组河蟹存活率显着高于M饲料处理组。总之,饲料中复合添加MOS和β-葡聚糖或菊粉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病力的促进作用强于饲料中单一添加MOS。

杨雨生,徐家欢,张红霞,王洋,张宝龙,白东清[7](2018)在《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提出免疫增强剂因能增强机体抗疾病感染的能力、作用时间较短且没有记忆成分,被认为是一种提高鱼体免疫力及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免疫增强剂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物来源、动植物来源、营养因子类来源这3大类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免疫和抗病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展望了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可为黄颡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蔡岩[8](2017)在《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棕点石斑鱼是我国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病害爆发频繁,严重制约其养殖发展。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因其绿色环保、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近年来在鱼类病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中草药对鱼类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本实验前期离体筛选得到的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三种中草药(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通过体内投喂实验,检测这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投喂三种中草药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构建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数据库,研究其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RNA-Seq(Quantification)技术,挖掘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涉及的代谢途径。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筛选确定合适的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也为系统揭示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影响棕点石斑鱼连续投喂56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中草药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脾体比都无显着差异。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鸡血藤组第7d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着升高;第28d黄柏组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着升高。三种中草药分别对棕点石斑鱼血清SOD、CAT、CH50、AKP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黄柏组的CH50值在第14d、AKP值在第56d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用药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甚至显着下降。以哈维氏弧菌攻毒结果表明:投喂墨旱莲7d后能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抗病力;投喂14d后,三种中草药均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抗病力,其中以黄柏的效果最好;投喂黄柏28d后,实验石斑鱼的抗病力可略高于对照组;投喂56d后,墨旱莲组的成活率仍显着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三种中草药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整体抗病力,但投喂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抗病力增强效果也存在差异。2.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利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对投喂鸡血藤、墨旱莲或黄柏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混合样进行转录组de novo测序分析,共得到Unigene 80,014条,平均长度为694 bp,N50为 1092。将Unigene与NR、NT、Swiss-Prot、KEGG、COG和GO数据库比对,共有49901个Unigene得到注释,占Unigene总数的62.37%。其中注释到NR库上的基因为39026个、NT库的46937个、Swiss-Prot库的33616个、KEGG库的27457个、COG库的11700个、GO库的22738个。27457个被KEGG注释的棕点石斑鱼头肾Unigene被分配到258个已知的代谢和信号传导通路中。对这些通路进行分析,发现Unigenes分布最多的二级通路都与免疫相关,其中包括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s,5121个)、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4789个)、病毒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Viral,4193个),细菌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Bacterial,3952个)等。此外,Unigene分布最多的KEGG三级通路也多涉及免疫或疾病,从侧面印证了头肾作为棕点石斑鱼的免疫器官的重要作用。根据KEGG注释结果,还发现了棕点石斑鱼的多个免疫相关通路及其相关基因,包括MAPK信号通路的42个基因,Fc gamma R-mediated phagocytosis信号通路的40个基因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25个基因。棕点石斑鱼头肾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参考基因组序列,并获取了大量与棕点石斑鱼免疫相关的候选通路及基因的序列信息,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作用于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信息。3.三种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与解析以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信息作为参考基因组序列,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RNA-Seq(Quantification)技术对三种不同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进行了测序分析。两两比较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柏组和墨旱莲组都是下调基因为主,分别为180/51(下调/上调)与132/54(下调/上调);而鸡血藤组则上调基因为主(47/97,下调/上调)。相比于对照组,墨旱莲组与黄柏组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多,为59个;其次为墨旱莲组与鸡血藤组,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为40个;而黄柏与鸡血藤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少,只有29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聚类分析显示,这种鸡血藤组以上调基因为主、墨旱莲和黄柏组以下调基因为主的差异基因变化模式同样表现在平均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量最大的12个主要的GO term中。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富集最多的三个通路亚类为感染性疾病、免疫疾病和免疫系统,由此可见,黄柏、墨旱莲和鸡血藤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主要作用为免疫调控。对这些通路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得到三种中草药作用下差异表达的特定基因及其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Fc gamma 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中IgG-CD45-Src-Myosin基因通路、MAPK通路、IgG-BCR与TLR5基因以及JAK-STAT通路中SOCS1、PIM1基因,COX-2基因等。这些通路与基因的发现,为揭示棕点石斑鱼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作用的分子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张坤[9](2016)在《大黄鱼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复方开发》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养殖患病大黄鱼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防治。在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方面,以患病大黄鱼肝、肾、体表等病灶部位为主,分离病原菌并结合生理生化、Biolog自动化鉴定系统、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菌株分类鉴定。同时研究分离细菌的致病性,以探讨菌株相对毒力大小。在相关抗菌药物开发方面,通过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及微量量热法比较了抗生素及中药对5株强毒株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而分别研究了以单方中药及不同浓度中药复方为饲料添加剂投喂后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抗病能力的影响,为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从3批患病大黄鱼各脏器中共分离到44株菌,筛选后经初步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8株革兰氏阴性菌分为11个属:包括弧菌属24株,气单胞菌属4株,耶尔森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各2株,爱德华氏菌属、摩根氏菌属、塔特姆氏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莫拉氏菌属与假单胞菌属各1株。挑选部分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的菌株进行Biolog自动化系统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11株病原菌鉴定结果在种间完全一致,包括海鱼弧菌、副溶血弧菌各2株;舒伯特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霍利斯弧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摩根根氏菌、假产碱假单胞菌各1株。另外有3株菌鉴定结果虽存在种间差异,但属内保持一致。2、挑选11株新分离大黄鱼病原菌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并测定毒力较强的菌株对吉富罗非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11株菌中有5株(维氏气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假产碱假单胞菌)具强毒力,LD50分别为1.08×103 CFU/g、8.52×102CFU/g、3.06×102 CFU/g、4.92×103 CFU/g、3.13×105 CFU/g。构建了人工感染5株致病菌的罗非鱼疾病研究模型。3、针对5株强毒力菌进行抗生素及中药的体外抑菌药物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比例分别为29.2%、54.2%、20.8%、20.8%、41.7%,而20味中药中有10味对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平均抑菌浓度范围为0.11-7.20 mg/mL。其中中药A、I、H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与琼脂稀释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更证实了三种中药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4、基于罗非鱼疾病研究模型,比较4味中药对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效果。分别饲喂添加饲料量5%的中药A、I、H、M提取物的基础饲料28 d后,测定了罗非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并通过腹腔注射维氏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4味中药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均有显着提高。其中中药M效果最好,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1.25%、15.34%(P<0.05),饵料系数降低19.5%(P<0.05)。各添加组罗非鱼血清及肝脏中溶菌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综合分析,本实验条件下周期21 d最佳添加中药为中药I、H、M;28 d最佳添加中药为中药A。攻毒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低剂量饲喂4味中药均提高了罗非鱼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抗菌能力,其中中药I及中药M组效果最好,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2.86%、83.33%(P<0.05)。5、在单方中药添加剂研究基础上,比较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中药复方提取物(0、2.5%、5%、10%)对罗非鱼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指标及广谱抗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中药复方添加组能显着促进罗非鱼生长,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15.71%、11.88%(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13.38%(P<0.05),而2.5%促生长性能次之。各中药复方添加组的罗非鱼血清中溶菌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含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攻毒试验表明2.5%中药复方添加组对罗非鱼广谱抗菌能力效果最好,其对维氏气单胞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假产碱假单胞菌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100%、100%、100%、66.7%,而5.0%组的免疫保护效果次之。综合评估,在饲料中长期低剂量添加中药复方的适宜剂量为2.5%-5%,可同时预防5株致病菌诱发的鱼类细菌性疾病,具有广谱性。综上所述,从患病大黄鱼病灶处分离检测获得5株强毒力致病菌株,经药敏试验证明其对部分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而10味中药对致病菌体外抑制效果较好。构建了罗非鱼疾病研究模型,针对4味中药进行体内抗菌疗效研究及不同浓度中药复方添加剂的广谱抗菌效果评价。本研究成果对大黄鱼细菌性病原诊断及药物防治具有重要应用和参考价值。

戈贤平,缪凌鸿,刘波[10](2015)在《中草药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和抗病能力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密度、单养技术的广泛采用,水产养殖中频繁发生各类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和风险,不利于其健康发展。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效果显着、资源丰富等优点,同时兼有营养性和药物性的双重作用,已日益成为替代抗生素、其他化学合成药物和激素的新一代添加剂,受到国内外饲料行业生产者和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从中草药对水生动物免疫增强作用及其机理、使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免疫增强剂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1.1.1 水生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种类及作用
        1.1.2 水生动物常见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1.2 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对水生动物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1.2.2 药用植物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1.2.3 药用植物对水生动物抗病性的影响
        1.2.4 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饲料
        3.1.1 芡实提取物的制备
        3.1.2 实验饲料的制备
    3.2 实验动物
        3.2.1 动物饲养
        3.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3.3 主要实验仪器
    3.4 试剂购买
    3.5 主要试剂配制
    3.6 实验方法
        3.6.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6.2 生长指标测定
        3.6.3 免疫指标的测定
        3.6.4 细菌攻毒实验
        3.6.5 肠道组织切片制备
        3.6.6 肠道微生物的测定
        3.6.7 观察实验装置
    3.7 数据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及其存活率的影响
    4.2 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的免疫作用
        4.2.1 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2.2 对肝胰脏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结构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3.1 对肠道结构的影响
        4.3.2 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4 芡实提取物免疫制剂的饲料浓度、大小、颜色、和形状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作用
        4.4.1 不同浓度制剂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
        4.4.2 制剂的饲料大小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
        4.4.3 制剂的饲料颜色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
        4.4.4 制剂的饲料形状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5.2 芡实提取物免疫制剂的饲料特征对克氏原螯虾食物选择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青虾产业概况
        1.1.1 青虾的特征
        1.1.2 我国青虾发展历史
        1.1.3 我国青虾产业现状
        1.1.4 我国青虾养殖模式
    1.2 青虾常见疾病
        1.2.1 黑鳃病
        1.2.2 红体病
        1.2.3 蜕皮障碍症
        1.2.4 固着类纤毛虫病
        1.2.5 霉菌病
    1.3 霍乱弧菌
        1.3.1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1.3.2 霍乱弧菌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4 水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1 抗菌药物防治
        1.4.2 微生态制剂防治
        1.4.3 中草药防治
        1.4.4 免疫防治
    1.5 青虾免疫系统
    1.6 转录组测序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思路
        1.7.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青虾病原非O1霍乱弧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病原菌的分离
        2.1.5 分离菌的致病性
        2.1.6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2.1.7 病原菌的鉴定
        2.1.8 病原菌胞外酶与溶血活性检测
        2.1.9 病原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2.1.10 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2.2 实验结果
        2.2.1 疾病发生情况
        2.2.2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2.3 组织病理变化
        2.2.4 病原菌对青虾的致病性
        2.2.5 病原菌的鉴定
        2.2.6 胞外酶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2.7 药敏试验
    2.3 讨论
第3章 青虾感染病原非O1霍乱弧菌的免疫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菌株及动物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3 样品采集
        3.1.4 转录组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3.1.5 转录组组装和功能注释
        3.1.6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3.1.7 转录组测序结果的qRT-PCR验证
        3.1.8 细菌刺激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2 结果
        3.2.1 转录组序列组装拼接
        3.2.2 转录组功能注释
        3.2.3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3.2.4 转录组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功能注释
        3.2.5 转录组差异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3.2.6 细菌刺激后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3.3 讨论
第4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青虾病原非O1霍乱弧菌的拮抗及益生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及菌株
        4.1.2 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4.1.3 拮抗菌株CPA1-1的鉴定
        4.1.4 拮抗菌株CPA1-1的生长特性
        4.1.5 拮抗菌CPA1-1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4.1.6 拮抗菌CPA1-1抗生素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4.1.7 拮抗菌CPA1-1药敏实验
        4.1.8 养殖实验分组与管理
        4.1.9 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的测定
        4.1.10 菌株CPA1-1对青虾保护率的研究
        4.1.11 样品收集
        4.1.12 实验期间免疫相关酶活测定
        4.1.13 实验期间免疫相关基因测定
        4.1.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拮抗菌CPA1-1的筛选
        4.2.2 拮抗菌CPA1-1的形态特征
        4.2.3 拮抗菌CPA1-1的鉴定
        4.2.4 拮抗菌CPA1-1的生长特性
        4.2.5 拮抗菌CPA1-1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
        4.2.6 菌株CPA1-1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4.2.7 拮抗菌株CPA1-1的药敏实验结果
        4.2.8 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期间养殖水体的水质测定结果
        4.2.9 菌株CPA1-1对青虾的保护率
        4.2.10 青虾养殖期间免疫相关酶活测定结果
        4.2.11 青虾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4.2.12 青虾肝胰腺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4.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外源因子对中国鲎成鲎免疫机能和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甲壳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
        1.1 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
        1.2 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2.外源因子对甲壳动物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2.1 铜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2.2 免疫增强剂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2.3 N-乙酰半胱氨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3.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饲料铜添加对中国鲎免疫机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饲料和实验条件
        2.2 样品采集
        2.3 实验饲料成分分析
        2.4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测定
        2.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6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3.2 过氧化氢酶(CAT)
        3.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3.4 总抗氧化能力(T-AOC)
        3.5 丙二醛(MDA)
        3.6 溶菌酶(LZM)
        3.7 碱性磷酸酶(AKP)
        3.8 酸性磷酸酶(ACP)
        3.9 甘油三酯(TG)
        3.10 胆固醇(CHO)
        3.11 血蓝蛋白浓度(HC)
    4.讨论
    5.结论
第三章 三种免疫增强剂诱导中国鲎血淋巴免疫响应的比较研究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和实验条件
        2.2 样品采集
        2.3 血淋巴液指标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血细胞总数(THC)
        3.2 活性氧(ROS)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4 过氧化氢酶(CAT)
        3.5 总抗氧化能力(T-AOC)
        3.6 丙二醛(MDA)
        3.7 溶菌酶(LZM)
        3.8 碱性磷酸酶(AKP)
        3.9 血蓝蛋白浓度(HC)
        3.10 PCA分析
    4.讨论
    5.结论
第四章 N-乙酰半胱氨酸和灭活鳗弧菌对中国鲎血淋巴细胞参数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和实验条件
        2.2 灭活鳗弧菌菌悬液的制备
        2.3 样品采集
        2.4 血淋巴液指标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血细胞数目(THC)
        3.2 活性氧(ROS)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4 过氧化氢酶(CAT)
        3.5 总抗氧化能力(T-AOC)
        3.6 丙二醛(MDA)
        3.7 溶菌酶(LZM)
        3.8 碱性磷酸酶(AKP)
        3.9 血蓝蛋白浓度(HC)
        3.10 PCA分析
    4.讨论
    5.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现状
    1.1 作用机理
    1.2 应用现状
2 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式
    2.1 应用要点
        2.1.1 投放方式
        2.1.2 投放时间
        2.1.3 投放环境
    2.2 应用案例
        2.2.1 免疫多糖
        2.2.2 维生素
        2.2.3 中草药
3 结论

(5)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脂代谢及免疫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黄颡鱼研究概况
    1.2 黄颡鱼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现状
        1.2.1 免疫增强剂
        1.2.2 促生长剂
    1.3 姜黄素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1.3.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1.3.2 姜黄素的抗炎作用
        1.3.3 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
        1.3.4 姜黄素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1.4 壳聚糖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1.5 维生素C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1.5.1 维生素C参与机体内羟化反应
        1.5.2 维生素C参与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1.5.3 维生素C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1.6 维生素B_2的研究概况
        1.6.1 维生素B_2 的抗氧化作用
        1.6.2 维生素B_2 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
        1.6.3 维生素B_2 调节畜禽动物免疫的研究现状
        1.6.4 维生素B_2 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现状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二章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形体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鱼
        2.1.1.2 饲料原料
        2.1.1.3 试验试剂
        2.1.1.4 试验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2.1 饲料配制
        2.1.2.2 试验鱼管理
        2.1.2.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2.4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计算公式
        2.1.2.5 常规成分的测定
        2.1.2.6 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2.1.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2.2.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2.2.2.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2.2.2.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2.2.2.3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试验用鱼
        3.1.1.2 饲料原料
        3.1.1.3 试验仪器
        3.1.1.4 试验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2.1 饲料配制
        3.1.2.2 试验鱼管理
        3.1.2.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1.2.4 血液和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CAT活力的影响
        3.2.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SOD活力的影响
        3.2.3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GSH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GSH-PX活力的影响
        3.2.5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1.1 试验用鱼
        4.1.1.2 饲料原料
        4.1.1.3 试验仪器
        4.1.1.4 试验试剂
        4.1.2 试验方法
        4.1.2.1 饲料配制
        4.1.2.2 试验鱼管理
        4.1.2.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1.2.4 测定方法
        4.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4.2.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ACP活力的影响
        4.2.3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AKP活力的影响
        4.2.4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MPO活力的影响
        4.2.5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
        4.2.6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抗病力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体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4.3.3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血细胞呼吸爆发和抗病力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肝功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1.1 试验用鱼
        5.1.1.2 饲料原料
        5.1.1.3 试验仪器
        5.1.1.4 试验试剂
        5.1.2 试验方法
        5.1.2.1 饲料配制
        5.1.2.2 试验鱼管理
        5.1.2.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5.1.2.4 肝功能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测定
        5.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5.2.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5.3.2 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转录水平分析四种添加剂中剂量配伍对黄颡鱼肝胰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1.1 试验用鱼
        6.1.1.2 饲料原料
        6.1.1.3 试验仪器
        6.1.1.4 试验试剂
        6.1.2 试验方法
        6.1.2.1 饲料配制
        6.1.2.2 试验鱼管理
        6.1.2.3 RNA提取与测序文库构建
        6.1.2.4 测序、装配及注释
        6.1.2.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分析
        6.1.2.6 差异基因qPCR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结果
        6.2.2 测序数据和质量评估
        6.2.3 测序序列组装
        6.2.4 unigene功能注释
        6.2.5 差异表达分析
        6.2.6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6.2.6.1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6.2.6.2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6.2.6.3 差异基因qPCR验证结果
    6.3 讨论
        6.3.1 细胞质DNA传感途径
        6.3.2 吞噬体
        6.3.3 PPAR信号通路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6)几种免疫增强剂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甲壳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
        1.1 甲壳动物血细胞分类与功能
        1.2 甲壳动物细胞免疫
        1.3 甲壳动物体液免疫
    第二节 水生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2.1 免疫增强剂的种类
        2.2 水生动物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
        2.3 水生动物免疫增强剂的展望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第二章 四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生长表现和饲料利用
        3.2 全蟹体成分
        3.3 抗氧化能力
        3.4 非特异免疫酶活性
    4 讨论
        4.1 生长性能,饲料系数,存活率和HSI
        4.2 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4.3 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5 结论
第三章 甘露寡糖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存活率和HSI
        3.2 全蟹体成分
        3.3 抗氧化能力
        3.4 免疫反应
        3.5 后肠的形态学
    4 讨论
        4.1 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存活率和肝体比
        4.2 抗氧化能力
        4.3 免疫反应
        4.4 后肠的形态学
    5 结论
第四章 饲料中甘露寡糖单一添加和联合添加菊粉或Β-葡聚糖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3.1 生长性能,存活率和HSI
        3.2 全蟹体成分
        3.3 消化酶活性
        3.4 抗氧化能力
        3.5 免疫反应
        3.6攻毒实验
    4.讨论
        4.1 生长性能,存活率和肝体比
        4.2 消化酶活性
        4.3 抗氧化能力
        4.4 免疫反应
        4.5攻毒实验
    5.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 全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类的免疫应答机制
2 黄颡鱼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现状
    2.1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增强剂
        2.1.1 微生物发酵产物
        2.1.2 菌体组分
        2.1.3 微生物菌体
    2.2 动植物来源的免疫增强剂
        2.2.1 黄芪多糖
        2.2.2 枸杞多糖
        2.2.3 甘露寡糖
        2.2.4 红藻糖苷
        2.2.5 岩藻聚糖硫酸酯
        2.2.6 牛磺酸
        2.2.7 虾青素和大黄素
    2.3 营养因子类免疫增强剂
3 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展望
    3.1 加强黄颡鱼免疫增强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3.2 深化黄颡鱼免疫增强剂应用方法的研究
    3.3 开拓新型技术在黄颡鱼免疫增强剂制备上的研究
    3.4 扩大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种类的研究范围

(8)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石斑鱼及其养殖概况
    1.2 石斑鱼主要疾病与防治方法
        1.2.1 石斑鱼的主要疾病
        1.2.2 石斑鱼疾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1.3 鱼类免疫增强剂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3.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1.3.2 微生物来源免疫增强剂
        1.3.3 其他类型的免疫增强剂
    1.4 鸡血藤、墨旱莲、黄柏三种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4.1 鸡血藤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4.2 墨旱莲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4.3 黄柏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5 转录组及其研究方法
        1.5.1 转录组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1.5.2 鱼类转录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涉及的几个重要免疫相关通路与基因
        1.6.1 Fc gamma 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与IgG基因
        1.6.2 IgG-CD45-Src-Myosin信号传导途径
        1.6.3 MAPK通路、IgG-BCR与TLR5基因
        1.6.4 JAK-STAT通路与SOCS1、PIM1基因
        1.6.5 COX-2基因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其前期处理
        2.1.2 实验设计
        2.1.3 生长性能、肝体比和脾体比的测定
        2.1.4 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测定
        2.1.5 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
        2.1.6 免疫保护效果检测
        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肝体比和脾体比的影响
        2.2.2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
        2.2.3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2.2.4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抗病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及肝体比、脾体比的影响
        2.3.2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3 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计
        3.1.3 棕点石斑鱼头肾样品采集
        3.1.4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
        3.1.5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样本的质量检测
        3.1.6 RNA样本池的混合与定义
        3.1.7 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de novo测序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质量检测
        3.2.2 转录组测序结果
    3.3 讨论
        3.3.1 转录组测序数量、质量与Unigene长度分布
        3.3.2 NR注释比例与同源性物种分布
4 三种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与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3 棕点石斑鱼头肾样品采集
        4.1.4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
        4.1.5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样本的质量检测
        4.1.6 RNA样本池的混合与定义
        4.1.7 饲喂不同中草药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表达谱测序分析
        4.1.8 基因表达谱的荧光定量PCR (RT-PCR)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NA提取质量分析结果
        4.2.2 表达谱测序分析结果
        4.2.3 表达谱分析结果的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验证
    4.3 讨论
        4.3.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
        4.3.2 鸡血藤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节作用
        4.3.3 三种中草药在转录组水平所体现出的基因调控作用与其在中药理论中的药性药效的一致性分析
        4.3.4 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4.3.5 黄柏对棕点石斑鱼Fc gamma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中IgG-CD45-Src-Myos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4.3.6 黄柏、墨旱莲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其他信号通路中的体现
        4.3.7 墨旱莲对棕点石斑鱼JAK-STAT通路中SOCS1、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
        4.3.8 鸡血藤对COX-2基因的上调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9)大黄鱼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复方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大黄鱼病害研究现状
        1.1.1 细菌性疾病
        1.1.2 寄生虫性疾病
        1.1.3 病毒性疾病
        1.1.4 真菌及其他疾病
    1.2 细菌性疾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1 传统表型特征鉴定
        1.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3 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1.3.1 药物防治
        1.3.2 免疫防治
        1.3.3 生态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4.2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养殖大黄鱼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1.4 分离菌株的初步生理生化鉴定
        2.1.5 Biolog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
        2.1.6 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2.2 结果
        2.2.1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2.2.2 病原菌生化鉴定结果
        2.2.3 病原菌的Biolog鉴定结果
        2.2.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3 讨论
        2.3.1 分离的菌株鉴定结果差异的探讨
        2.3.2 细菌分离与培养方式的探讨
        2.3.3 三种细菌鉴定方法的应用及局限性
    2.4 小结
第3章 大黄鱼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药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菌悬液浓度的测定
        3.1.3 毒力试验
        3.1.4 半致死量LD50 测定
        3.1.5 药敏纸片法
        3.1.6 琼脂稀释法
        3.1.7 微量热法测定三味中药对四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3.2 结果
        3.2.1 病原菌悬液的OD600 值与菌浓的对应关系
        3.2.2 11 株病原菌的毒力测试结果
        3.2.3 强毒株的半致死量LD50 测试结果
        3.2.4 五株强毒力菌对24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3.2.5 中药对5 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3.2.6 三味中药对4 株致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
    3.3 讨论
        3.3.1 大黄鱼病原菌分离株的毒力分析
        3.3.2 大黄鱼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抗菌中药的研究
        3.3.3 微量热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 味中药的抑菌活性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单方中药抗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用鱼及中药制剂
        4.1.2 试验日粮
        4.1.3 试验方法
        4.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4.1.5 攻毒试验
        4.1.6 指标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四味中药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测定
        4.2.2 四味中药对罗非鱼免疫指标的测定
        4.2.3 攻毒试验
    4.3 讨论
        4.3.1 四味中草药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四味中药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
        4.3.3 四味中药对罗非鱼抗病力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中药复方抗5株致病菌感染效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用鱼及中药制剂
        5.1.2 试验日粮
        5.1.3 试验方法
        5.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5.1.5 攻毒试验
        5.1.6 指标测定
        5.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
        5.2.1 中药复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测定
        5.2.2 中药复方对罗非鱼免疫指标的测定
        5.2.3 中药复方的广谱抗菌活性测定
    5.3 讨论
        5.3.1 中药复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中药复方对罗非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5.3.3 中药复方对罗非鱼广谱抗病力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10)中草药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和抗病能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 中草药功能分类
    2. 1 补益类中药
    2. 2 清热解毒类
3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3. 1 中草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3. 2 中草药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
    3. 3 中草药对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
    3. 4 中草药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对病原菌的抵抗作用
4 影响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4. 1 使用时机
    4. 2 使用方法
    4. 3 使用剂量、时长及作用模式
5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应用前景

四、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免疫功能的影响[D]. 闫戈. 扬州大学, 2021(02)
  • [2]非O1霍乱弧菌对青虾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拮抗菌的益生效果研究[D]. 李席席. 扬州大学, 2020
  • [3]外源因子对中国鲎成鲎免疫机能和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影响[D]. 徐镇.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4]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黄助祥.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2)
  • [5]不同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脂代谢及免疫机制的影响[D]. 杨雨生.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6]几种免疫增强剂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研究[D]. 卢建挺.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7]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杨雨生,徐家欢,张红霞,王洋,张宝龙,白东清. 水产科技情报, 2018(06)
  • [8]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蔡岩. 海南大学, 2017(09)
  • [9]大黄鱼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复方开发[D]. 张坤. 集美大学, 2016(05)
  • [10]中草药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和抗病能力的研究进展[J]. 戈贤平,缪凌鸿,刘波.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06)

标签:;  ;  ;  ;  ;  

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