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杨聪仁,乔永平,胡占旗[1](2018)在《环保型浸金剂与氰化钠对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毕力赫金矿矿石性质,考察了环保型浸金剂与氰化钠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环保型浸金剂的浸金指标与氰化钠相当,且生产成本相差不大;磨矿细度-0.074 mm占90%,环保型浸金剂用量1.2 kg/t,浸出时间48 h时,金浸出率可达到92.59%。该环保型浸金剂浸出率高,生产成本低,可以替代氰化钠进行浸金作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梁凯[2](2018)在《新型环保药剂浸出含硫金精矿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减小剧毒氰化钠在浸出金矿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低金矿浸出过程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某难处理金精矿焙砂为原料,通过原料成份分析、焙砂预浸脱铜、搅拌浸金对比试验、环保药剂浸金动力学和活性炭吸附环保药剂浸出贵液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环保药剂浸出焙砂过程以及活性炭吸附贵液的规律。首先,通过探索,试验了含铜0.98%(质量比)的焙砂对氰化钠或环保药剂浸金的影响,阐明了焙砂中的铜能大幅降低氰化钠或环保药剂对金浸出率,初步论述了环保药剂的浸金性能优于氰化钠。其次,开展了焙砂酸浸脱铜试验研究。试验中考察了硫酸初始酸度、浸出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强化浸出方式等对铜浸出率的影响,阐述了各因素对铜浸出率影响的规律,初步剖析了焙砂较难脱铜的原因,综合铜浸出率、经济性和工艺的衔接,获得了酸浸脱铜的较优条件。较优条件为硫酸初始浓度0.1 mol/L,温度为70℃,液固比为4:1,时间3 h,搅拌速度为300 r/mi n,在此条件下铜的浸出率达82.44%,渣中含铜0.198%。再次,开展了环保药剂浸金银的条件试验。试验中考察了环保药剂浓度、矿浆pH、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搅拌速度、氧化剂等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系统描述了各因素对金银浸出率影响的规律,初步验证了金银不溶的原因,得到了浸金的较优条件。较优条件为:环保药剂A浓度5 g/L,矿浆pH值为11,浸出液固比为5:1,浸出时间为24h,浸出温度为2530℃,搅拌转速为300 r/min。在此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92.68%,银浸出率达85.41%。从次,从动力学角度考察了浸出温度、p H、环保药剂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明确了浸金过程受扩散控制,提出了适当提高环保药剂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的方法,达到提高金浸出率的目的。最后,开展了活性炭吸附环保药剂浸出贵液和吸附后贫液返回浸出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粒度、活性炭用量、p H、温度、吸附时间等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系统阐明了各因素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吸附后贫液返回金浸出的试验研究。通过开展环保药剂从难处理金精矿焙砂中浸出金银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较优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环保药剂在浸出金银过程的主要指标优于剧毒氰化钠,在实际生产中完全可替代氰化钠。此外,环保药剂的生产工艺与剧毒氰化钠的生产工艺相同,仅调整了工艺参数,因此减少了工艺改造成本。
许晓阳[3](2016)在《溶剂萃取金的研究综述》文中指出介绍了多种含金溶液体系的金萃取研究现状及进展,包括卤化物(主要是氯化物和溴化物)体系、氰化物体系、酸性硫脲体系和多硫化物体系等,并对各种萃取剂萃取金的效果、优缺点进行了表述,总结了各种含金溶液体系中颇有前景的一些萃取剂的发展优势。
宋翔宇,李翠芬,李莹,王林山,翟晓辰[4](2014)在《一种新型浸金剂的应用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绿金牌"新型环保浸金剂进行了全泥炭浆提金工艺条件研究及工业应用试验。其结果表明,该"绿金牌"新型浸金药剂与氰化钠的浸出效果基本一致,工业试验中金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2%以上。对尾渣的有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药剂的干排尾渣中氰化物含量远远低于氰化浸出工艺的干排尾渣,符合环保标准。
黄怀国,张卿,林鸿汉[5](2013)在《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文中认为详细综述了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在国内外的工业应用情况,对主流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工艺应用特点等进行详细分析,重点阐述了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等主流预处理方法及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卤化法等无氰浸出工艺,并评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合评价了矿石预处理—浸出—提取—精炼各环节主流工艺方案工业化应用的优缺点;为难选冶金矿石处理工艺的未来研究工作指出了方向。
傅平丰,孙春宝,康金星,龚道振[6](2012)在《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原理、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来在石硫合剂法浸金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详细讨论了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基本原理、开放体系中Sx2-及S2O32-的稳定性、添加剂Na2SO3及NaCl的溶金促进机理、Cu2+的催化作用及硫化铜沉淀的生成与返溶规律;列举了石硫合剂法在高硫、高砷、高铅等顽固金矿及废弃线路板中浸金的应用。与其它非氰浸金工艺相比,归纳了石硫合剂法浸金的优点。
宋永辉,兰新哲[7](2004)在《含硫试剂提金研究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含硫提金试剂及浸金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含硫试剂提金研究需要重点解决和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罗仙平,彭会清,严群[8](2004)在《用磷酸三丁酯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了磷酸三丁酯 (TBP)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规律 ,考察了一些影响萃取平衡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TBP能在强碱性多硫化物介质中萃取金 ,萃取时水相和有机相条件的改变都对萃取有影响。水相Sx2 - 浓度的增加对萃取有利 ,当水相中有NH3·H2 O存在时 ,适宜的Sx2 - 浓度为 1.5mol L ;有机相中TBP浓度的增加 ,萃取率增加 ;温度及水相初始Au(Ⅰ )浓度的变化对萃取的影响不大 ;萃取适宜的稀释剂为烷烃类稀释剂 ;水相中NH3·H2 O的存在有无对萃取影响很大 ,且其萃取机理也不相同
罗仙平,严群,彭会清,王建峰[9](2003)在《用胺类萃取剂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胺类萃取剂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金的萃取 ,考察了影响萃取的一些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胺类萃取剂可从弱碱性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在同一萃取条件下 ,伯胺的萃取能力要强于叔胺的萃取能力。调节溶液的 pH值 ,用去离子水从含金有机相中反萃金。
罗仙平,彭会清,罗仙平,彭会清[10](2001)在《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TBP、胺类萃取剂及其混合体系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规律,考察了一些影响萃取平衡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TBP与胺类萃取剂都能从碱性多硫化物介质中萃取金;在胺类萃取剂中,伯胺的萃取能力要强于叔胺的萃取能力.并对具有协萃效应的N1923-TBP混合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选择0.5mol/L N1923-0.5mol TBP/正辛烷混合体系为萃取有机相,验证其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中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回收金及金铜分离的情况.结果表明:在pH〈8或pH〉11时的碱性介质中,金与铜的分离效果很好,金的一次萃取率较高.
二、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型浸金剂与氰化钠对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矿石性质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氰化浸出试验 |
2.1.1 磨矿细度 |
2.1.2 氰化钠用量和浸出时间 |
2.2 环保型浸金剂浸出试验 |
2.2.1 磨矿细度 |
2.2.2 环保型浸金剂用量和浸出时间 |
2.3 成本分析 |
3 结论 |
(2)新型环保药剂浸出含硫金精矿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难处理金精矿资源分布 |
1.3 金与银的性质及用途 |
1.3.1 金的性质及用途 |
1.3.2 银的性质及用途 |
1.4 难浸金矿预处理手段 |
1.4.1 难处理金矿难浸原因 |
1.4.2 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方法 |
1.4.3 氧化焙烧法 |
1.4.4 微生物氧化法 |
1.4.5 加压氧化法 |
1.4.6 化学氧化法 |
1.5 浸金剂概述 |
1.5.1 氰化浸金 |
1.5.2 硫脲浸金 |
1.5.3 卤化法浸金 |
1.5.4 硫代硫酸盐法 |
1.5.5 硫氰酸盐法 |
1.5.6 石硫合剂法 |
1.6 浸出贵液中金回收 |
1.7 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1.7.3 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原料、操作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 |
2.3 实验操作方法 |
2.3.1 硫酸浸出铜实验 |
2.3.2 环保药剂与氰化钠浸出金、银实验 |
2.3.3 浸金动力学实验 |
2.3.4 活性炭吸附试验 |
2.4 分析方法 |
2.4.1 金的测定方法 |
2.4.2 铜的测定方法 |
2.4.3 铁的测定方法 |
2.4.4 银的测定方法 |
2.4.5 游离环保药剂A浓度测定方法 |
第三章 环保药剂浸金工艺探索 |
3.1 环保药剂A直接浸出焙砂中金银实验 |
3.2 焙砂酸浸脱铜-环保药剂A浸出金银实验 |
3.3 氰化钠直接浸出焙砂中金银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焙砂酸浸脱铜试验研究 |
4.1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1.1 硫酸初始酸度对脱铜效果的影响 |
4.1.2 浸出液固比对脱铜效果的影响 |
4.1.3 硫酸浸出温度对脱铜效果的影响 |
4.1.4 浸出时间对脱铜效果的影响 |
4.1.5 搅拌速度对脱铜效果的影响 |
4.2 焙砂的强化脱铜实验探索 |
4.2.1 机械活化浸出 |
4.2.2 浓硫酸浸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环保药剂A浸出金、银试验研究 |
5.1 环保药剂A浸出金银结果与讨论 |
5.1.1 环保药剂A初始浓度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2 矿浆pH值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3 液固比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4 温度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5 浸出时间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6 搅拌速度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7 加入添加剂对金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5.1.8 环保药剂浸金工艺稳定性试验 |
5.1.9 氰化钠浸出金银 |
5.2 渣中金银不溶出原因分析 |
5.2.1 王水处理浸出渣实验 |
5.2.2 HF处理浸出渣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环保药剂浸金动力学 |
6.1 浸出动力学基础理论 |
6.2 动力学方程 |
6.3 环保药剂浸金动力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1 搅拌转速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6.3.2 环保药剂A浓度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6.3.3 浸出pH值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6.3.4 温度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6.4 模型分析 |
6.4.1 内扩散控制 |
6.4.2 表观活化能计算 |
6.4.3 反应表观级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活性炭吸附环保药剂浸出贵液中金银实验 |
7.1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1.1 活性炭种类 |
7.1.2 活性炭粒度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 |
7.1.3 活性炭用量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 |
7.1.4 pH值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 |
7.1.5 温度对活性炭吸附金银的影响 |
7.1.6 恒温振荡器振荡速度对金银吸附率的影响 |
7.1.7 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金银的影响 |
7.2 椰壳活性炭吸附金银稳定性 |
7.3 吸附后贫液再浸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溶剂萃取金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溶剂萃取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1.1 从卤化物体系萃取金 |
1.1.1 含氧萃取剂 |
1.1.2 含磷萃取剂 |
1.1.3 含硫萃取剂 |
1.2 从氰化浸金液中萃取金 |
1.2.1 胺类萃取剂 |
1.2.2 磷类萃取剂 |
1.2.3 胍类萃取剂 |
1.3 从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萃取金 |
1.4 从硫脲浸金液中萃取金 |
1.5 从多硫化物浸金液中萃取金 |
2 结论 |
(4)一种新型浸金剂的应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石性质 |
2 试验 |
2. 1 试验设备与药剂 |
2.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 1 矿浆p H值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2 浸出剂质量分数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3 矿浆浓度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4 浸出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5 浸出温度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6 充气量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 |
3. 7 “绿金牌”浸金剂对炭浆提金工艺的影响 |
3. 8 尾渣有害性检测 |
4 结论 |
(5)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难选冶精矿预处理工艺应用现状 |
1.1 焙烧氧化法 |
1.2 热压氧化法 |
1.3 生物氧化法 |
1.4 化学氧化法 |
1.5 其他预处理方法 |
2 难选冶精矿无氰浸出工艺进展 |
2.1 硫代硫酸盐法 |
2.2 卤化法 |
2.3 石硫合剂法 |
2.4 硫脲法 |
3 金提取与回收工艺 |
3.1 锌粉置换法 |
3.2 吸附法 |
3.3 电积法 |
3.4 溶剂萃取法 |
4 结语 |
(6)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原理、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基本原理 |
2 开放体系中Sx2-和S2O32-的氧化反应与岐化反应 |
3 Na2SO3和Na Cl的溶金促进作用 |
4 Cu2+的催化作用及硫化铜沉淀的生成与返溶 |
5 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应用研究 |
6 展望 |
(7)含硫试剂提金研究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的含硫提金试剂 |
2 含硫试剂提金过程反应及产物 |
3 含硫试剂浸金过程稳定性 |
4 含硫试剂提金技术研究方向 |
4.1 提高提金体系的稳定性,降低浸出成本 |
4.2 采用磁、电场及微波预强化处理 |
4.3 利用含金矿物中的固有硫成分,实现矿物自浸出 |
4.4 难处理矿预处理,提高金回收率[33-34] |
(8)用磷酸三丁酯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药剂、原料及研究方法 |
1.1 实验主要药剂与实验原料 |
1.2 实验研究方法及分析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水相pH值的影响 |
2.2 稀释剂的影响 |
2.3 TBP浓度的影响 |
2.4 NH3·H2O 的影响 |
2.5 水相 (NH4) 2Sx浓度的影响 |
2.6 温度的影响 |
2.7 水相初始Au (Ⅰ) 浓度的影响 |
2.8 S0/S2-比的影响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 结 论 |
(9)用胺类萃取剂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实验药剂、原料及研究方法 |
1.1 实验主要药剂与原料 |
1.2 实验研究方法及分析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水相pH值的影响 |
2.2 稀释剂的影响 |
2.3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
2.4 水相Sx2-浓度的影响 |
2.5 温度的影响 |
2.6 水相初始Au (I) 浓度的影响 |
2.7 反 萃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 结 论 |
四、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型浸金剂与氰化钠对比试验研究[J]. 宋伟,杨聪仁,乔永平,胡占旗. 黄金, 2018(08)
- [2]新型环保药剂浸出含硫金精矿关键技术研究[D]. 梁凯. 江西理工大学, 2018(07)
- [3]溶剂萃取金的研究综述[J]. 许晓阳. 黄金, 2016(07)
- [4]一种新型浸金剂的应用试验研究[J]. 宋翔宇,李翠芬,李莹,王林山,翟晓辰. 黄金, 2014(04)
- [5]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J]. 黄怀国,张卿,林鸿汉. 黄金科学技术, 2013(01)
- [6]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原理、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傅平丰,孙春宝,康金星,龚道振. 贵金属, 2012(02)
- [7]含硫试剂提金研究的几点思考[J]. 宋永辉,兰新哲. 有色金属, 2004(01)
- [8]用磷酸三丁酯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J]. 罗仙平,彭会清,严群. 矿冶工程, 2004(01)
- [9]用胺类萃取剂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J]. 罗仙平,严群,彭会清,王建峰. 四川有色金属, 2003(04)
- [10]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J]. 罗仙平,彭会清,罗仙平,彭会清.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