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输送带动态模型

高速输送带动态模型

一、高速输送带的动力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China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Association;[1](2022)在《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文中研究表明该文汇总了液压、气动、密封行业有关专家在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期间,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的所见所闻、体会感受和对行业发展的建议。

田沛[2](2019)在《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研发》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冲压零件越来越精密化,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速精密冲床在诸多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工送料方式已经完全无法跟上高速精密冲床的生产节拍,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由于其优秀的工作性能,高效的工作效率和较高的送料精度,正逐步应用于高速精密冲压行业。本文针对企业实际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研发一款与企业BEST系列高速精密冲床自动化程度相匹配的送料机。基于对送料机所配套使用的BEST系列高速精密冲床、冲压原材料、冲压成品和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了送料机的若干总体功能要求。具体分析了送料机的主要的功能要求,如送料方式、往复送料功能等,并通过对比选优确定了各主要功能的实现方式。分析了企业高速精密冲床原配套使用的送料机的机构及不足之处,综合上述内容拟定了送料机总体机构方案。分析了送料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此设计了送料周期的运动循环,并将其以运动循环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对送料机的整体结构和各组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建立了各组件的三维模型,得到了送料机的虚拟样机。对实现送料机往复送料功能的双停留摆动弧面凸轮机构进行了设计;采用数学建模和三维软件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双停留摆动弧面凸轮的建模。对盘形凸轮机构进行了类似的设计与建模工作。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驱动凸轮轴、送料机底座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其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凸轮驱动组件、送料机底座和箱体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分析了各阶次的振型。结果表明:凸轮驱动组件、送料机底座和箱体的低阶固有频率远高于高速精密冲床的工作频率范围,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最后,为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送料机的装配精度,分析了送料机零件,特别是弧面凸轮与盘形凸轮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细节,并系统阐述了各组件装配及送料机总装配的过程。阐述了送料机安装就位后如何操作才能实现冲床与送料机的同步调节,以保证冲压动作与送料动作按照预定的运动循环图有序进行。

董雨进[3](2019)在《人工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港湾振荡已经成为海岸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港口都发生过港湾振荡事件,这极大地影响了港口的装卸作业和港内系泊船的安全。首先,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港湾振荡的背景和意义,并总结了前人在物模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关于港湾振荡的研究内容。然后,介绍并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拓展型缓坡方程,本模型添加了地形的坡度平方项和曲率项,可以有效地改善缓坡方程对快变水深的适用性。本文通过此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人工开挖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规律。波浪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地形的突然变化会发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多种现象,本文首先探究了低频波浪在有开挖航道的双突堤口门附近的绕射以及在港内的传播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开挖航道对波浪的传播有明显的影响,航道会加快波高的降低速度。当波浪由口门处垂直于防波堤正向入射时,波高会沿程减小,但最后趋于稳定。港湾内无航道时,波浪会在防波堤后发生较强的相互干渉加强现象,最大比波高值大于1.2。当航道存在时,这种现象明显减弱,最大比波高值小于1。同时,周期不同的波浪受到航道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周期越大,波浪传播受到航道的影响就越小。使用拓展型缓坡方程探究了航道以及航道各尺度还有波浪入射角对港湾振荡的影响规律,数模中的地形为包含双突堤的矩形港湾,本文分析了响应曲线的前四个峰。数值结果表明:在人工航道的影响下,港湾的本征频率会变大,同时放大因子的峰值会降低,并且高频区受到的影响大于低频区,但是开挖航道之后,不会激发出新的本征频率。航道各尺度对港湾的本征频率和振荡模态也有一定的影响。整体上,随着航道宽度或者深度的增加,港湾的本征频率都会右移,放大因子峰值降低,并且波面会变得更加复杂。波浪入射角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港湾的本征频率,但是会使放大因子的峰值降低,四个模态中的峰的高度变矮,宽度不变,即发生共振的概率不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波浪入射角的改变会激发出新的本征频率,不过通常是放大系数极高且非常窄的峰,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在实际中几乎不具备危险性,反而是那些低而宽的峰更容易达到共振模式。最后,本文以实际资料作为参考,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特马港地形,探究了在复杂的实际地形中,航道对港湾的本征频率和振荡模态的影响规律。

景毅[4](2018)在《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无人化矿井是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高效生产的需求,更是告别矿难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的需要。综采无人工作面精准开采技术已成为当前应用热点。作为工作面的直接后续衔接运输设备,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伸缩动作的自动化是未来全矿井无人化的重要环节。以一定速度运行中的输送带进行伸缩时会给整机性能造成多大影响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运动中的可伸缩输送带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以连续介质力学大变形理论和微分几何相关知识为基础,以支撑在两个水平布置的托辊上并作纵向运动的输送带段为研究对象,从输送带不同位形曲线的弧长参数化入手,结合大变形条件下由变形梯度给出的弧长方向的变形率,通过引入St.Venant-Kirchhoff本构关系,利用输送带上应力场的散度将输送带的质量连续性与牛顿第二定律积分形式联系起来,得到了输送带上位移、应力、弧长与时间之间的微分关系;利用输送带上不同位形标架矢量间的投影公式,消除了微分关系中的非欧拉描述项,进一步得到了欧拉描述形式的运动中的输送带单元的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在等速运动条件下,存在一个与动张力相关的临界值,当带速低于此值时,可伸缩输送带在运转过程中纵向和竖向观测位移均以波动形式呈现;当带速超过此临界值时,模型将出现分叉。基于有限差分原理,以悬链线位形为柯西边界条件,以单元端点处速度和位移为狄利克雷边界条件,给出了欧拉描述形式的运动中的输送带单元的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围绕该数值解法,利用大变形与可伸缩之间的相容性,构建了能够用于实现对运动中输送带的可伸缩工况进行动力学分析和数值仿真的双单元模型。使用双单元模型对可伸缩输送带在常见工况下的竖向观测位移、观测应力及观测位形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1)伸缩引起的跨距增加会使得固定单元观测应力分布整体升高;2)随着伸缩加速度的增加可伸缩输送带给定点的竖向观测位移的波动性降低,也就是说快速伸缩有利于固定单元的输送带保持平稳;3)运动中的可伸缩输送带在给定点的观测应力是波动的,随着带速增大应力中位值将上移,并呈现指数关系;4)带速波动会使可伸缩输送带上的观测应力场连续向极大和极小两个极端集中,发生“极化”;5)运动中的输送带的观测位移是波动的,波动幅值与速度有关。低速情况下观测位移的频率和振幅相对稳定,随着速度增高,其振幅出现典型的非线性特征。为测试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的动态特性,并检验双单元模型的合理性,以通用实验设计理论为指导,围绕“随机、可重复、可分组”的实验原则,以“四变一出”(带速可变、侧型可变、载荷分布可变、初张力可变、以给定点竖向观测位移为输出)为研制目标,使用“自顶向下”研制模式,研制并搭建了具有可控速度、可控伸缩、可控载荷与可控初张力功能的集通讯控制、自动数据采集、结果记录与状态监测于一体的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在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上,完成了竖向观测位移相关的输送带动特性实验。从观测位移角度验证了双单元模型的合理性。

刘海彬[5](2017)在《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厂化育苗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使用育苗穴盘。育苗穴盘的摆放工作枯燥费时,属于简单重复劳动,有必要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低成本的吸塑育苗穴盘在我国广泛使用,能实现其自动摆放的机型互有优劣却没有在国内广泛应用。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新的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方式,研制适用的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本研究为实现50穴育吸塑苗穴盘的自动摆放,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确定了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总体方案。开展了需求分析,明确了设计要求,测量了育苗穴盘的主要参数。按照取盘方案、供盘方案、控制要求的顺序确定了总体方案:选定了从上方逐个吸取育苗穴盘的方案;选用普通盘箱供应待摆放的育苗穴盘,选用输送带为播种机输送单个育苗穴盘,选用带导轨滑块的卷扬机构和绳轮机构分别实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选用单片机为控制器。完成了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总体方案的选择。(2)设计了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主要零部件。设计了气压回路;选用ZQ370-02PM真空泵作为真空产生装置,并测试了其最大输出真空度和空载流量随输入电压的变化特性。设计了可调节吸盘架,真空吸盘可以在四个不同的吸附位置工作,为试验研究准备了条件。设计了运动装置,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导向杆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导向杆的关键参数。导向杆使用外径16mm内径14mm的06Cr19Ni10不锈钢管与公称直径16mm法兰型直线滚动轴承配合使用。水平方向使用绳轮机构,选用公称直径12mm的轴支轨和直线滚动轴承。实现了气力取盘装置在两个自由度的运动。(3)设计了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控制系统。根据摆放机总体方案和设计要求确定了控制方案。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选用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选用两相42步进电机为执行元件,选用ZD-6209-V2C驱动器与之配套使用;传感器根据需要选用行程开关、反射式光电接近开关和对射式光电开关;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并焊接了电路板。编写了控制系统软件,完成了软件调试和软硬件联合调试。实现了摆放机的自动控制要求。(4)试制样机开展了试验研究,验证了样机的工作能力。试验表明四吸盘和三吸盘优于双吸盘;使用四个吸盘时吸盘间距的改变不影响摆放成功率,四吸盘小间距为最优方案。使用9mm三层风琴型真空吸盘时,吸盘座缓冲弹簧对摆放成功率无显着影响。使用四个9mm三层风琴型真空吸盘时,真空泵供电电压对摆放成功率无显着影响,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兼顾保护真空泵,确定真空泵供电电压为18.0±0.05V。在使用四个9mm三层风琴型真空吸盘,真空泵供电电压18.0±0.05V的条件下,连续摆放500次,摆放成功率为99.6%;工作效率400盘/h。试验结果表明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摆放成功率可达99%以上,满足设计要求。

刘治震[6](2016)在《马铃薯碰撞问题及分选装备关键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马铃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马铃薯原料的“分选”和马铃薯去皮后的“拣选”均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影响着鲜薯质量以及加工产品的最终品质。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马铃薯分选装备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挑选已成为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马铃薯分选装备的研究现状和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主要加工产品的工艺流程,提出了可用于机器视觉技术检测的马铃薯分选装备的总体设计要求;研究了马铃薯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碰撞力学模型;并对马铃薯分选装备的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动态仿真。主要研究内容有:1.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分选装备现状以及主要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马铃薯分选装备的总体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2.对马铃薯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马铃薯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机械参数;对马铃薯实体分别按照椭球体方法和不规则体方法进行建模,并比较了两种建模方法效果的差异;通过马铃薯自由跌落试验和静态压缩试验得到,马铃薯由静止状态自由跌落至钢板的过程中,造成马铃薯损伤的临界跌落高度为24.9cm,对应的临界法向速度为2.23m/s。3.对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的碰撞过程进行接触力学分析,建立了基于准静态Hertz理论的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的碰撞力学模型。由该碰撞模型推导得到的马铃薯临界法向速度的平均值为2.45m/s,与上述的实验值2.23m/s相接近。依据“斜碰撞理论”,若使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的整个碰撞过程完全以滑动的形式进行,则碰撞角θ应满足θ<13.8°4.依据得到的设计参数,对马铃薯分选装备的加速滑槽、导向机构和出料斜槽的结构进行设计,并利用ADAMS软件对各部件进行了动态仿真;依据仿真结果,对上述机构进行优化。

胡彪,王树桐,汤桂兰,任力,张书豪[7](2015)在《基于Fluent的废旧塑料精准分选装置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次研究了一种可以接收指令自动将塑料精准分选的风力分选装置,即带有电磁阀门的空气喷嘴和收料仓。分析了分选物在考虑空气阻力情况下的运动模式,建立了分选物落点与初始速度的关系,并确定分选边界等参数。运用Fluent软件中Realizable k-ε模型对空气喷嘴各尺寸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其对分选物落点以及分选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选物落点水平位移随入口流速增大而增大,随管径增大而明显增加,分选精度随之提高;管长和收缩角对分选精度有复杂影响。最终确定风力分选装置的最优参数:管长为20mm;收缩角为5°,此时可获得最高分选精度,并且在大样本重复试验中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王树桐[8](2015)在《废混合塑料精准识别分离流水线优化与仿真》文中提出我国大量的废混合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愈发严重。由于现阶段使用的回收利用技术回收效率比较低,因此建立新型高效率清洁环保无污染的废混合塑料分选回收利用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NIR光谱识别技术分选废混合塑料制品是比较先进的处理方法,现仍处于实验阶段,目前仍缺乏将此项技术应用于工业化流水作业的研究。本文首先对识别分选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论文将塑料识别分选系统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分选识别设备,物流系统,识别分选控制信息系统。运用Plant Simulation软件对单次识别分选线进行建模并运行寻找瓶颈工位。最后得出识别分选的效果与投料流的控制、装置运作能力和输送带的速度等因素相关,是导致原型系统的瓶颈效率低下的原因,需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其次,本文对瓶颈工位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文中针对废旧塑料近红外光谱识别分选系统中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输送带速度、物料分布均值等参数对识别效率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实验方案设计和结果讨论。结果表明:输送带行进方向的物料分布均值呈正态分布,且分布均值远大于5件/m时,总体方差不存在明显差异;当分布均值接近或小于5件/m时,输送带速度变化对物料分布规律及分选效率影响显着。根据实验结果建立蒙特卡洛随机数模型,针对四种不同尺寸的塑料对应的分选精度得到识别率大于99%的系统效率优化参数。文中对分选工位中的关键部件空气喷嘴进行详细设计并优化。分析了分选物在考虑空气阻力下的运动模式,建立了分选物落点与初始速度的关系,并确定分选边界等参数。运用Fluent软件中Realizable k-ε模型对空气喷嘴各尺寸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其对分选物落点以及分选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选物落点水平位移随入口流速增大,随管径增大而明显增加,分选精度随之提高。管长和收缩角对分选精度有复杂影响。最后确定了管长为20mm,收缩角为5°时,分选精度最高。文中对分选模式和料仓设计优化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纵向喷吹分选法总体优于自由落体和侧向喷吹两种方法。因此原型系统的分选工位采用纵向喷吹分选法;料仓设计适合小体积塑料制品的分选作业,对小体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塑料瓶和塑料碎片分选具有很高的正确率,超过1L的中空塑料瓶需经过压扁工序后分选正确率明显提高。最后对分选流水线混流调度进行优化。首先对分选的顺序以及设备布局进行优化,由若干个单次识别分选工位组成,各工位间通过轨道以及输送带相连。对输送带速度以及输送小车的速度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并选取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经过瓶颈的优化以及非瓶颈中的物流调度优化后,识别与分选工位负荷得到了有效的平衡,工位超负荷运作状态与空闲状态的时间大幅减少,提高了平均资源利用率,分选流水线整体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邵伟[9](2014)在《基于CC-Link排土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排土机是现代散状物料连续装卸系统的关键部分,配合斗轮堆取料机等大型工程机械使用,我国能源储藏量位居世界前列,排土机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矿山等能源成产的工业领域。随着排土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其控制方法也不断变化和进步。本课题源于与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大型高效物料装卸搬运装备的技术引进与开发。目前,国内生产的排土机效率不高且控制系统还不成熟,主要靠国外进口。要实现排土场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知识,且需要整个矿山场地工程机械的全自动化配合。为推进排土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自动化的排土机控制系统。排土机电气系统庞大复杂,控制点多,文中主要对低压电的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为了提高自动化的可靠性,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为了提高排土机的排土效率,皮带输送散料土,需要对尾车入口处皮带排土量进行检测和闭环控制;为快速排查排土机控制系统故障,迅速定位,控制程序中采用基于PLC的动态系统故障诊断,并将故障点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显示。首先,研究排土机的整机结构、功能、工艺流程等内容得出主要控制对象和控制信息,控制核心采用CC-Link现场总线及Q系列PLC,设计出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总体控制设计方案,并搭建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其次,排土机结构大型且复杂,控制点多控制对象协同合作困难,排土机的软件程序编写关键且难度较大,排土机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是通过软件程序设计、人机交互系统友好界面开发、基于PLC的故障诊断模块的内测试检测的实现,采用故障诊断模块,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原因,明显提高排土机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最后,实现主从站间及触摸屏与主站间的通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主站与远程I/O站,智能设备站进行通讯测试,基于PLC故障诊断程序设计的效果以及控制系统的变频调速系统达到的预想的控制,为样机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阎涛[10](2006)在《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静、动态选型设计及CAD绘图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钢绳芯带式输送机与普通带式输送机相比,能够实现单机长距离、大运量运输,是上世纪中期兴起的新型运输设备,其工作原理与普通带式输送机相同。实际运输量和运输距离的不断增大,许多企业诸如铁矿、煤矿率先采用了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必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在高速和起、制动运行工况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各元部件的受力最大。此时,刚体静力学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已经失去了输送机的固有动力学特性。所以,分析各元部件最大受力时,应对系统的起、制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本文从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入手,通过对动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建立了符合实际的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推导出适合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布置形式下的连续模型,并求出了其在对应激励下的解析解。从而解决了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存在起、制动过程中输送带的动张力问题。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大型、复杂的运输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涉及使用条件、工作原理、部件装配、参数计算和图纸绘制等因素,

二、高速输送带的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输送带的动力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新技术展区
    1. 1 浙江大学
    1. 2 北京理工大学
    1. 3 太原理工大学
    1. 4 燕山大学
    1. 5 华中科技大学
    1. 6 浙江工业大学
    1.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9 上海交通大学
    1. 10 太原科技大学
2 液压企业
    2. 1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2. 2 哈威油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3 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
    2. 4 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5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2. 6 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2. 7 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
    2. 8 烟台艾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2. 9 圣邦集团有限公司
    2. 10 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11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2. 12 杭州爱力领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13 康百世朝田液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2. 14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2. 15 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2. 16 意宁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2. 17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18 雅歌辉托斯液压系统(扬州)有限公司
    2. 19 苏州布赫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2. 20 美尔基安高压阀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21 阿托斯(上海)液压有限公司
    2. 22 布柯玛蓄能器(天津)有限公司
    2. 23 上海秋林机械有限公司
    2. 24 浙江临海机械有限公司
    2. 25 江苏欧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2. 26 北京赛弗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2. 27 深圳市科斯腾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2.28 杭州同禾数控液压有限公司
    2.29 江苏汉力士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3 气动企业
    3. 1 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3. 2 浙江亿太诺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3. 3 宁波纽帕得机械有限公司
    3. 4 行益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3. 5 嘉兴米克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3. 6 嘉兴纽立得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4 密封企业
    4. 1 江苏美福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 L335耐高温型聚氨酯密封材料。
        (2) L2056耐低温型聚氨酯密封材料。
        (3) 氮气弹簧主密封。
        (4) 低阻高效U形密封件。
    4. 2 优泰科(苏州)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4. 3 香港司达行
    4. 4 佛山宝尔特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5 其他企业
    5. 1 安阳凯地磁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2 欧佩意(上海)液压管路加工设备有限公司
    5. 3 北京达诺巴特机械有限公司
    5. 4 上海敏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5. 5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6 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5. 7 椿本链条株式会社
    5. 8 铁姆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 9 瑞典CEJN公司
    5. 10 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体会、感受和建议

(2)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高速精密冲床发展概况
        1.2.1 国外高速精密冲床发展概况
        1.2.2 国内高速精密冲床的发展概况
    1.3 冲压生产自动送料技术研究现状
    1.4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方案总体设计
    2.1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工作环境
    2.2 高速精密冲床的冲压成品及冲压模具
    2.3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总体功能要求与布局
    2.4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主要功能要求及实现
        2.4.1 送料机送料方式的选择
        2.4.2 送料机释放功能的实现
        2.4.3 送料机往复送料功能的实现
        2.4.4 送料机的驱动与动力传输方案
    2.5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总体方案拟定
        2.5.1 原有曲柄摇杆式送料机的机构及缺陷
        2.5.2 送料机总体方案设计
    2.6 送料机相关技术参数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运动分析与设计
    3.1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工作原理
    3.2 运动循环图的匹配设计
        3.2.1 运动循环图的基本概念
        3.2.2 送料机机构运功循环图的匹配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结构设计与建模
    4.1 凸轮驱动组件设计与建模
        4.1.1 偏心端盖的设计
        4.1.2 释放角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4.1.3 摆动弧面凸轮与盘形凸轮的装配约束
    4.2 双停留摆动弧面凸轮机构设计与建模
        4.2.1 弧面凸轮机构从动转盘运动规律的确定
        4.2.2 弧面凸轮机构主要运动参数的确定
        4.2.3 弧面凸轮机构主要几何参数的确定
        4.2.4 弧面凸轮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三维建模
    4.3 盘形凸轮机构设计与建模
        4.3.1 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要素和运动参数的确定
        4.3.2 盘形凸轮的三维建模
    4.4 其他组件结构设计与建模
        4.4.1 从动转台组件结构设计
        4.4.2 摆动臂组件结构设计
        4.4.3 送料滑块组件结构设计
        4.4.4 夹持-放松控制组件结构设计
        4.4.5 上夹钳组件结构设计
        4.4.6 送料高度调整组件结构设计
    4.5 箱体、导板等辅助部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2 关键零部件静力学分析
        5.2.1 设置边界条件
        5.2.2 求解结果分析
    5.3 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5.3.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5.3.2 凸轮驱动组件、送料机底座、箱体的模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生产装配与同步调节
    6.1 送料机的零件加工与装配
        6.1.1 送料机的零件加工
        6.1.2 送料机的装配
    6.2 冲床与送料机的同步调节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人工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港湾振荡的概念和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值模型介绍
    2.1 模型理论
        2.1.1 控制方程组
        2.1.2 网格剖分
    2.2 模型验证
        2.2.1 双突堤绕射模型实验
        2.2.2 圆形港池模型实验
        2.2.3 细长港池模型试验
    2.3 小结
3 低频波浪在有人工航道口门附近的变化
    3.1 引言
    3.2 数值实验方案
    3.3 全场比波高等值线分布
    3.4 航道对波浪传播的影响规律
        3.4.1 航道纵截面的比波高分析
        3.4.2 航道横截面的比波高分析
    3.5 周期对波浪传播的影响规律
        3.5.1 不同周期纵截面对比
        3.5.2 不同周期横截面对比
    3.6 小结
4 规则形状港湾中人工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
    4.1 引言
    4.2 数值实验方案
    4.3 人工航道对本征频率的影响
        4.3.1 有无航道情况下本征频率的对比
        4.3.2 航道宽度对本征频率的影响
        4.3.3 航道深度对本征频率的影响
        4.3.4 波浪入射角对本征频率的影响
    4.4 人工航道对振荡模态的影响
        4.4.1 有无航道情况下振荡模态的对比
        4.4.2 航道宽度对振荡模态的影响
        4.4.3 航道深度对振荡模态的影响
        4.4.4 波浪入射角对振荡模态的影响
    4.5 小结
5 不规则形状港湾中人工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
    5.1 引言
    5.2 数值实验方案
    5.3 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
        5.3.1 响应曲线包络图
        5.3.2 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
        5.3.3 航道深度对港湾振荡的影响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评述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欧拉描述形式的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2.1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位形分析
        2.1.1 等速运动条件下输送带单元的位形分析
        2.1.2 变速运动条件下输送带单元的位形探讨
    2.2 输送带微元的变形分析
        2.2.1 无穷小变形与有限变形及对于变形的理解
        2.2.2 输送带微元的大变形分析
    2.3 输送带材料的本构关系
        2.3.1 输送带本构关系相关的应变与应力张量
        2.3.2 虎克定律非本构性的证明
        2.3.3 St.Venant-Kirchhoff本构关系的引入
    2.4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连续性方程
    2.5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几何与动力学分析
        2.5.1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上的标架矢量场及其梯度与散度
        2.5.2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上e_1(?)e_1型应力场的散度
        2.5.3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动力学分析
    2.6 欧拉描述形式的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6.1 关于运动的拉格朗日描述与欧拉描述
        2.6.2 输送带单元上不同位形标架基矢量间内积公式的推导
        2.6.3 欧拉描述形式的运动中输送带单元的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
        2.6.4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的无量纲化处理
        2.6.5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的边界条件
        2.6.6 对于变速运动条件下方程组适用性的探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动力学双单元模型
    3.1 运动中输送带单元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3.2 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力学双单元模型的建立
    3.3 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双单元模型的数值解算及仿真结果
        3.3.1 不同工况对固定单元给定点竖向观测位移的影响
        3.3.2 不同工况对固定单元观测应力状态的影响
        3.3.3 不同工况对固定单元观测位形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的研制
    4.1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硬件系统研制
        4.1.1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的概念模型
        4.1.2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基本功能结构的研制
        4.1.3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自动伸缩机构的研制
        4.1.4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竖向观测位移测量系统的研制
        4.1.5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硬件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4.2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软件系统研制
        4.2.1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PLC控制系统参数及算法设计
        4.2.2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集中控制与数据采集关键算法研制
    4.3 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动特性实验平台软硬件系统的集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竖向位移观测实验及数据分析
    5.1 对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进行竖向位移观测的目的与意义
    5.2 实验平台周期运动件频率范围及变频频率的确定
    5.3 可伸缩输送带带速对竖向观测位移的影响实验
    5.4 输送带伸缩加速度对竖向观测位移的影响实验
    5.5 输送带伸缩动作对竖向观测位移的影响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平台硬件信息清单
附录2 实验平台软件程序清单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和论文
致谢

(5)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施农业与工厂化育苗
        1.2.2 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
        1.2.3 其他工厂化育苗设备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总体方案选择
    2.1 需求分析
        2.1.1 设计要求
        2.1.2 设计依据
    2.2 方案选择
        2.2.1 总体方案选择
        2.2.2 气力取盘装置方案选择
        2.2.3 供盘装置方案选择
        2.2.4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2.3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零部件设计
    3.1 气力取盘装置设计
        3.1.1 气压回路设计与真空吸盘选型
        3.1.2 真空泵选型与工作特性测试
        3.1.3 吸盘架设计
    3.2 运动装置设计
        3.2.1 卷扬机构与绳轮机构设计
        3.2.2 竖直导向杆设计
        3.2.3 法兰型直线轴承选型
        3.2.4 轴支轨与直线滚动轴承选型
        3.2.5 过载保护装置设计
    3.3 其他零部件设计
        3.3.1 盘箱与输送带设计
        3.3.2 可调平机架与高度调节机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控制器选型
        4.2.2 步进电机与驱动器选型
        4.2.3 传感器选型
        4.2.4 其他硬件设计与硬件调试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控制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4.3.2 控制算法的选择与软件调试
        4.3.3 控制系统软硬件调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试制与试验研究
    5.1 样机试制
        5.1.1 样机试制
        5.1.2 样机工作流程
    5.2 试验研究
        5.2.1 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
        5.2.2 吸盘个数与吸附位置对摆放成功率的影响
        5.2.3 吸盘座缓冲弹簧对摆放成功率的影响
        5.2.4 真空泵供电电压对摆放成功率的影响
        5.2.5 正交试验
        5.2.6 验证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马铃薯碰撞问题及分选装备关键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马铃薯品质指标与等级规格
    1.3 国内外马铃薯分选研究现状
        1.3.1 马铃薯分选方法
        1.3.2 分选装备应用领域
        1.3.3 国内外分选装备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铃薯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2.1 马铃薯机械特性的研究
        2.1.1 马铃薯物理特性
        2.1.2 生物力学特性的测定
        2.1.2.1 马铃薯密度测量
        2.1.2.2 马铃薯摩擦系数测量
        2.1.2.3 马铃薯泊松比和弹性模量测量
        2.1.3 马铃薯三维实体建模
    2.2 马铃薯碰撞损伤原理及现象
    2.3 马铃薯临界碰撞损伤高度的研究
        2.3.1 果蔬碰撞损伤高度研究现状
        2.3.2 试验材料和设备
        2.3.3 试验步骤
        2.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临界损伤高度验证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分选装备总体设计
    3.1 分选装备总体设计原则
    3.2 分选装备总体设计方案
        3.2.1 整机功能要求
        3.2.2 整机工作原理和空间布局
        3.2.3 整机工作参数
        3.2.3.1 带速选择
        3.2.3.2 生产率
    3.3 分选装备组成及功能
        3.3.1 输送系统
        3.3.2 分级处理系统
    3.4 关键机构设计与分析
        3.4.1 加速滑槽设计
        3.4.2 分级执行机构设计
        3.4.3 出料斜槽设计
        3.4.4 毛刷辊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碰撞过程的接触力学分析
    4.1 果蔬碰撞接触过程的相关研究
    4.2 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的碰撞模型研究
        4.2.1 弹性碰撞过程
        4.2.2 损伤破坏过程
        4.2.3 碰撞模型验证
    4.3 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的斜碰撞研究
        4.3.1 马铃薯斜碰撞原理分析
        4.3.2 最小碰撞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铃薯分选装备关键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5.1 虚拟样机技术
    5.2 加速滑槽仿真分析
    5.3 马铃薯与导向机构碰撞过程仿真分析
        5.3.1 碰撞参数的设置
        5.3.2 总体运动仿真
        5.3.3 仿真结果分析
    5.4 出料斜槽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基于Fluent的废旧塑料精准分选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分选模式设计
3 分选装置结构参数模拟研究
    3.1 分选物运动分析
    3.2 喷嘴结构参数模拟分析
        3.2.1 分选物相对喷嘴高度
        3.2.2 入口流速
        3.2.3 喷嘴长径比
        3.2.4 喷嘴出口锥度
4 实验验证
5 结论

(8)废混合塑料精准识别分离流水线优化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分选线仿真优化的相关理论与综述
    2.1 NIR光谱识别相关技术
    2.2 约束理论思想概述
    2.3 蒙特卡洛随机法
    2.4 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简介
第三章 废混合塑料精准识别分选线建模
    3.1 识别分选线构成
    3.2 基于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的模型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混合塑料识别分选线关键瓶颈优化
    4.1 识别系统效率优化
    4.2 分选线分选喷嘴设计优化
    4.3 分选线分选模式与料仓设计优化
第五章 基于Plant Simulation分选线混流调度优化
    5.1 分选流水线混流路径及设施布局规划
    5.2 识别分选线平衡分析与投料控制
    5.3 分选流水线混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9)基于CC-Link排土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排土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 国内发展状况
        1.1.2 国外发展状况
        1.1.3 排土机控制系统概况
    1.2 论文的来源、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1.2.1 研究来源
        1.2.2 研究背景
        1.2.3 研究意义
        1.2.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排土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排土机的定义及特点
    2.2 排土机的整体描述
        2.2.1 排土机结构及功能
        2.2.2 排土机控制信息
        2.2.3 排土工艺流程
    2.3 排土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现场总线简介
        2.3.2 现场总线选型
        2.3.3 CC-Link现场总线
        2.3.4 排土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土机控制系统硬件的研发
    3.1 排土机控制系统组成
    3.2 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排土机控制系统
        3.2.1 基于CC-Link的排土机控制系统
        3.2.2 排土机的 PLC 控制方法
    3.3 排土机调节控制系统
        3.3.1 回转机构变频调速系统
        3.3.2 履带行走机构变频调速系统
        3.3.3 尾车机构变频调速系统
    3.4 输送物料流量的调节控制
        3.4.1 物料测重设计
        3.4.2 物料测重原理
        3.4.3 称重仪表的选择
    3.5 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3.5.1 系统监控管理功能
        3.5.2 管理系统结构
    3.6 基于CC-Link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3.7 硬件抗干扰措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排土机控制系统软件的研发
    4.1 CC-Link主从站通信网络构架
        4.1.1 PLC参数优化配置
        4.1.2 CC-Link网络参数优化配置
    4.2 排土机控制系统程序开发
        4.2.1 编程软件GX Developer
        4.2.2 自动排土作业流程
    4.3 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
        4.3.1 操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3.2 触摸屏界面的设计
    4.4 基于PLC的故障诊断软件控制程序开发
        4.4.1 故障诊断模块
        4.4.2 超时限故障检测诊断法
        4.4.3 各子系统故障检测
        4.4.4 PLC自身故障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排土机控制系统调试试验
    5.1 基于CC-Link的系统调试
    5.2 变频系统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静、动态选型设计及CAD绘图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研究发展概况
    1.3 CAD技术的发展概况
    1.4 CAD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1.4.1 开发工具简介
        1.4.2 利用VBA开发钢绳芯带式输送机CAD系统
    1.5 Access数据库、DAO/Jet和MATLAB
        1.5.1 Access数据库
        1.5.2 DAO/Jet
        1.5.3 MATLAB
    1.6 主要研究与工作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
    2.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
        2.1.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动态问题的提出
        2.1.2 钢绳芯输送带的粘弹性
        2.1.3 钢绳芯输送带粘弹性数学模型的类型与选择
        2.1.4 建立钢绳芯输送带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的因素
        2.1.5 建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
    2.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连续模型
        2.2.1 建立钢绳芯输送带连续模型
        2.2.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连续模型的布置方式
        2.2.3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连续模型求解与激励响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静态)
    3.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静态CAD设计流程图
    3.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静态CAD设计程序简述
        3.2.1 欢迎进入窗体
        3.2.2 参数输入窗体
        3.2.3 选择设计方式窗体
        3.2.4 计算与选择带宽窗体
        3.2.5 布置方式窗体
        3.2.6 静态选型窗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
    4.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动态CAD设计流程图
    4.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动态CAD设计程序简述
        4.2.1 横截面积参数确定窗体
        4.2.2 输送带运行阻力系数窗体
        4.2.3 等效托辊质量查询窗体
        4.2.4 动力学模型初始参数的确定窗体
        4.2.5 考虑惯性力刚体力学计算窗体
        4.2.6 连续模型初始参数的确定窗体
        4.2.7 动态布置方式窗体
        4.2.8 动态选型窗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VBA在AutoCAD中实现参数化绘图
    5.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参数化绘图的意义
    5.2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5.2.1 理论功能模块划分
        5.2.2 程序功能模块划分
        5.2.3 由计算机辅助生成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图纸举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高速输送带的动力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J]. China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Association;.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2(01)
  • [2]高速精密冲床送料机的研发[D]. 田沛. 东华大学, 2019(03)
  • [3]人工航道对港湾振荡的影响[D]. 董雨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4]运动中可伸缩输送带大变形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D]. 景毅. 太原理工大学, 2018(08)
  • [5]气吸式育苗穴盘自动摆放机的研制[D]. 刘海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6]马铃薯碰撞问题及分选装备关键机构研究[D]. 刘治震. 浙江大学, 2016(03)
  • [7]基于Fluent的废旧塑料精准分选装置设计研究[J]. 胡彪,王树桐,汤桂兰,任力,张书豪. 应用力学学报, 2015(06)
  • [8]废混合塑料精准识别分离流水线优化与仿真[D]. 王树桐. 天津理工大学, 2015(02)
  • [9]基于CC-Link排土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 邵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10]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静、动态选型设计及CAD绘图系统[D]. 阎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高速输送带动态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