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图学教学领域的拓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艳,范恒亮[1](2021)在《工业设计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探讨》文中认为为体现工业设计制图教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对国内普通高校工业设计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适应工业设计发展的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工业设计制图的学科定位、思维和思想,总结出以夯实基础为核心、拓展提高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对板图推演、日常生活形态的模型化、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等教学设计和应用过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教学改革,该教学思想与方法对引导学生的成长更加有效,教学相长的效果更加明显。
陆长胜,余震,郑飞龙[2](2020)在《基于机械工程标准化思想的现代图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分析了高校机械类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发展的特点,探讨机械工程标准化思想指导下工程图学课和专业课的融合教学形式,提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王本寰[3](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张修宇,吴旻,王清云[4](2019)在《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文中提出本研究基于慕课建设背景,以土木水利类专业工程图学概论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展开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并建立新的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型交互式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并将新时期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以实现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张立驰[5](2019)在《SPOC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SPOC新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借鉴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环境质量客观量化评价方法的思路,设计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两个系统层以突出教学准备的重要性,改良了五个领域层,构建了28项客观量化统计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设置其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量发展速度化和协调化并举的建议与对策。
武玲玲[6](2019)在《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VR技术可以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用户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与虚拟空间中的三维模型进行交互,提供给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体验。工程制图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三维造型设计能力,三维工程制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未来设计、制造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营造三维学习环境势在必行。但当前三维形体的模型学习资源主要以传统木模和机械模型等实物模型为主,受到时间、场地、模型种类和数量的限制,能展示的形式有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VR技术本身具有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弥补当前在三维形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首先介绍了VR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当前工程制图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将VR技术应用于工程制图学习系统中的优势,并以建构主义理论、沉浸理论和游戏化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用户群需求分析,提出学习情境的构建、信息交互的及时反馈、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和游戏化的互动学习这四项系统设计要求。然后,以虚拟现实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为技术支撑,以三维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为研究目的,选取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为知识框架的设计参考,借助Unity3D开发平台进行沉浸式虚拟环境的搭建和交互信息反馈设计,完成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开发与实现。系统知识结构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四大学习模块,分别是点线面及投影、基本立体和组合体、装配体学习和拓展学习模块,每个模块的设计都遵循系统设计要求展开,并通过Leap Motion设备实现对三维立体模型的选取、移动、拆装等操作,使用自然的手势交互方式来增虚拟学习系统的沉浸感。最后,文章的实验实践部分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评估该学习系统的可用性,分别在实物模型环境和VR虚拟环境下进行模型拆装学习。实验数据证明该三维沉浸式虚拟学习系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且比实物模型拆装实践具有显着的趣味性强、信息反馈更为丰富等优势,可以有效帮助用户提高对装配体模型结构的认知。此外,基于VR技术的虚拟学习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无限扩充,能为其他的课程知识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和参考范本。
于海燕,彭正洪,何援军,王生泽[7](2018)在《工程图学内涵的变化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图样表达与技术交流的一门学科。图形计算及数字化制造等技术的飞快发展,正在改变着工程图的呈现介质、应用范围、交流主体、甚至工程图本身的定义。这些变化正在刷新着工程图学的内涵,同时,也正在重塑人们对工程表达与交流的认知。为此,本文力图挖掘工程图学在变化中的共性基础理论,分析其变化中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并讨论数字化制造背景下的工程图学的发展定位以及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图学知识体系。最后给出与此相适应的教学定位、教材规划以及教学模式。
杜强[8](2017)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图学是一门面向一年级、二年级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由于学习环境固定、学生与模型交互能力低造成的读图、画图能力欠佳等问题,现阶段移动学习模式的兴起以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重点将移动学习理念与VR、AR等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TRIZ创新工具,明确系统设计方案,确定了四大功能模块——“教学视频”、“立体模型库”、“绘图练习”与“模型扫描”。(2)基于优势互补理念,综合考虑软件兼容性与轻量化,选取OpenGL ES2.0、Solidworks、3DsMAX、JavaScript与MotionEvent类等工具、语言,实现二维、三维模型交互功能,依据工程图学课程属性与认知规律,开发出分屏功能,使多媒体影音讲解与立体虚拟模型同屏展示,同时实现了对虚拟模型的交互控制。(3)基于Unity3D配置Vuforia,进行AR图像识别,编写C#程序,实现模型交互,将虚拟模型与现实情境叠加,构造出真实的学习环境,并与其它模块集成,完善了系统功能。(4)基于此款软件,本文采用虚拟机(AVD)与多款硬件设备共同调试,总结了系统开发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并依据学生使用反馈,进行了再次优化,确保软件兼容性及运行流畅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本文设计完成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系统,并已初步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为国内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开拓了前景,而且为VR技术、AR技术在移动学习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杨晓红,刘平成,凌福林[9](2016)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过控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图学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入手,分成模块进行改革探索,将专业装备的零部件及中等难度的装配件插进相应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以满足过控专业(以建材装备方向为例)的专业需求,相信定会取得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栾英艳,高岱[10](2015)在《工程图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标志和当代大学生最为熟谙与常用的媒体工具。工程图学作为工科大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抽象能力。而这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和枯燥的。文章旨在探究工程图学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方法,将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构筑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工程图学教学领域的拓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图学教学领域的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设计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工业设计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二、 适应工业设计发展的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构建 |
(一) 构建依据 |
1. 工业设计学位性质 |
2.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二) 构建思路 |
1. 教学内容的分类分层 |
2. 硬件实物教学的方式 |
3. 基于“夯实基础、拓展提高”的教学方法 |
三、 工业设计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实践 |
(一) 夯实基础 |
1. 板图推演 |
2. 日常生活形态的模型化 |
3. 计算机三维参数化建模 |
4. 跟踪训练 |
(二) 拓展提高 |
1. 日常用品的构型设计与翻制 |
2. 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 |
(三) 教学效果 |
1. 学生期末考试和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 |
2. 学生对工业设计制图的认识 |
四、 实践运行的进一步思考 |
(一) 加强验证训练 |
(二) 协调处理好课程衔接 |
(三) 关于教学能力与技术的断想 |
五、 结论 |
(2)基于机械工程标准化思想的现代图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目的 |
2 教学框架的重构和实践 |
2.1 课程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 |
2.2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
2.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
3 教学效果的达成与评价 |
4 结语 |
(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机械制图 |
二、三维CAD |
三、融合式教学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4MAT教学模式 |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效果 |
四、教学反思 |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效果 |
四、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
致谢 |
(4)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慕课与混合式教学 |
(一) 传统慕课之“殇” |
(二) 混合式教学 (SPOC) 的发轫 |
二、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 (SPOC) 的发端 |
(一) 工程图学概论课程认知 |
(二) 工科混合式教学由顺势而起到顺势而为 |
三、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及其模式 |
(一)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特征 |
(二)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授课对象 |
(三)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授课模式 |
(四)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授课内容 |
四、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反思 |
(6)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工程制图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 |
1.2.3 在工程制图教育中应用沉浸式VR技术的优势 |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基于沉浸式学习的理论研究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1.1 理论分析 |
2.1.2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 |
2.2 沉浸理论 |
2.2.1 理论分析 |
2.2.2 沉浸理论的指导价值 |
2.3 游戏化学习理论 |
2.3.1 理论分析 |
2.3.2 游戏化理论的指导价值 |
第三章 VR沉浸式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3.1 系统设计要求 |
3.1.1 用户群需求分析 |
3.1.2 系统设计要求 |
3.1.3 系统功能分析 |
3.1.4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设计 |
3.2 系统硬件环境设计与构建 |
3.2.1 虚拟环境展示设备 |
3.2.2 手势识别设备 |
3.2.3 数据处理设备 |
3.3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开发 |
3.3.1 VR开发平台 |
3.3.2 虚拟零件模型库的搭建 |
3.3.3 Unity和 Leap Motion的集成 |
3.4 人机交互设计 |
3.4.1 手势交互设计 |
3.4.2 人机界面设计 |
3.4.3 信息反馈设计 |
3.4.3.1 视觉反馈设计 |
3.4.3.2 听觉反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制图沉浸学习知识结构设计与实现 |
4.1 点线面及投影学习模块 |
4.2 基本体和组合体学习模块 |
4.2.1 基本立体 |
4.2.2 截切立体 |
4.2.3 组合立体 |
4.3 装配体学习模块 |
4.3.1 结构认知 |
4.3.2 工作原理 |
4.3.3 拆装步骤 |
4.3.4 拆装实践 |
4.4 拓展学习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用性研究与实验分析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内容 |
5.2.1 预实验训练 |
5.2.2 正式实验 |
5.3 实验数据分析 |
5.4 实验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实验后的知识问卷 |
附录2:用户主观满意度评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VR与AR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发展 |
1.2.2 移动学习模式的兴起 |
1.2.3 VR与AR技术在在工程图学中的应用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2.2.1 系统设计依据 |
2.2.2 MS SQL与Acess数据库 |
2.3 系统底层结构 |
2.3.1 OpenGL ES2.0模型绘制 |
2.3.2 可编程管道渲染 |
2.3.3 Motion Event触控原理 |
2.3.4 JPCT-AE与Unity3D |
2.4 软件开发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系统开发 |
3.1 引言 |
3.2 系统开发流程 |
3.3 JPCT-AE引擎环境搭建 |
3.4 虚拟模型构建与加载 |
3.5 虚拟模型显示与交互 |
3.5.1 Camera配置 |
3.5.2 模型缩放、平移与旋转功能实现 |
3.5.3 正交与透视投影功能实现 |
3.5.4 亮度调节功能实现 |
3.6 绘图练习 |
3.6.1 画笔设置 |
3.6.2 答案显示与模型链接 |
3.7 分屏教学功能实现 |
3.8 图像识别 |
3.9 系统UI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调试与反馈 |
4.1 引言 |
4.2 虚拟机调试 |
4.3 硬件设备调试 |
4.4 系统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工程图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及优势 |
二、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 |
三、将网络引入工程图学课程 |
( 一) 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
( 二) 融入网络教学后教学模式分析 |
( 三) 调整教学过程及课程结构 |
( 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与措施 |
四、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探索 |
( 一) 教学模块设计 |
( 二) 拓展内容构建 |
( 三) 辅导平台设置 |
五、结束语 |
四、工程图学教学领域的拓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设计制图教学思想与方法探讨[J]. 张春艳,范恒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06)
- [2]基于机械工程标准化思想的现代图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J]. 陆长胜,余震,郑飞龙.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0(12)
- [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4]工程图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J]. 张修宇,吴旻,王清云. 河南教育(高教), 2019(05)
- [5]SPOC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 张立驰. 教育现代化, 2019(35)
- [6]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武玲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7]工程图学内涵的变化与发展[J]. 于海燕,彭正洪,何援军,王生泽. 图学学报, 2018(05)
- [8]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研究[D]. 杜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9]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过控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杨晓红,刘平成,凌福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08)
- [10]工程图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 栾英艳,高岱.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