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挤压爆破的应用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莫超[1](2021)在《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文中提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因其特有的优点,已成为我国地下金属矿山主要使用的采矿方法之一。而爆破效果不佳是该方法在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孔网参数、装药结构、起爆形式和施工技术未与矿体岩性达到良好的匹配关系。某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试验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爆破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矿山的回采指标和生产效率。为改善矿山整体爆破效果,提高矿山生产效益,本文做了如下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试验采场首采分段回采爆破存在崩落矿石块度两极分化严重、后排炮孔眉线破坏和后排个别炮孔出现堵孔错孔等问题,并根据爆破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爆破问题对矿山正常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良爆破效果会增大矿石贫化率,加大出矿损失以及增加开采成本。其次,结合扇形炮孔破岩机理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对首采分段爆破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山起爆方式、堵塞长度以及部分孔网参数不合理是影响矿山爆破效果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并结合矿山首采分段炮孔已经布置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起爆方式调整为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的爆破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调整爆破方案后的爆破效果。根据模拟结果,对比爆破方式调整优化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裂纹生成情况以及典型单元有效应力大小可以发现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后爆破效果更好。现场爆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后大块明显减少,崩落爆堆矿石以中小块度为主,粉矿占比较大,后排炮孔出现眉线破坏和堵孔错孔的概率降低,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整体爆破效果明显改善。最后,结合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结果,针对首采分段下一分段提出9孔布孔方式,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9孔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9孔布孔方式爆破生成的裂纹更加均匀,典型单元有效应力大小更接近理论计算值。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推测9孔布孔方式不仅能保证矿石的有效破碎,爆破效果可能更好。综上所述,本文提出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的爆破方案能有效改善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整体爆破效果,文中提出的9孔布孔方式对试验采场首采分段下一分段矿体爆破参数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可供存在类似爆破问题的矿山进行相应参考。
宋超[2](2019)在《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易于实现生产设备大型化,因而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大结构参数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层次的多元化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不同边孔角下形成的矿岩散体边界条件及其对矿岩流动和放矿效果影响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导。通过6种边孔角下的单进路及多进路多分段物理放矿实验,对不同边孔角下放矿的混岩特征、放矿指标、放出体形态、矿石残留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边孔角的大小对放出体形态及矿石残留体有一定的影响。边孔角增大,进路口上方两侧矿岩流动性变好,放出体形态沿垂直进路口方向变大,矿石残留体的脊部残留区变小,放出体形态与矿岩的位置关系随边孔角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放矿效果。(2)边孔角的大小对放矿过程的混岩特征有一定的影响。单进路及多分段回采时的首采分段放矿条件下,相同放矿量时,累计混岩率随边孔角的增大而降低;而多进路多分段回采条件下,相同放矿量时,随边孔角增大,放矿中后期的累计混岩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3)边孔角大小对损失率和贫化率存在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边孔角由小到大变化,损失率和贫化率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特征。(4)边孔角的大小对放矿效果产生着较大影响。单进路及多进路回采时的首采分段放矿条件下,边孔角越大,放矿效果越好;而在多分段放矿条件下,随着边孔角由小到大变化,放矿效果呈现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随回采分段下降,边孔角大小对放矿效果的影响逐渐增大。第一、二、三分段放矿效果最佳依次是边孔角35°、边孔角55°和边孔角5°,整体放矿效果最优是边孔角55°。(5)进路宽度对不同边孔角下的放矿效果也产生着较大影响。进路宽度越大,放矿效果越好,表现为随进路宽度的增大、边孔角的减小,放矿效果越好。实验表明:当进路口宽度分别为110mm、100mm、90mm时,所对应的放矿效果最佳的边孔角分别为35°、45°、55°。
顾春雷,付永魁,高毓山[3](2013)在《露天矿深孔压碴挤压爆破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压碴挤压爆破可消除穿孔、爆破、铲运工序的相互制约,如果参数选择合理还可改善爆破质量,因此在矿山中应用较广。但白云鄂博西矿在深孔应用中却存在较多问题,为此,以爆破效果、采掘效果为切入点,分析了影响爆破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爆破质量的技术措施。
谢望南,董春明[4](2013)在《桃山矿田铀矿石原地爆破筑堆浸出率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桃山矿田矿石在原地爆破筑堆浸出工业试验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场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相差较大,经过分析比对,认为爆破方法及布液方式是影响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尽可能采用分层深孔挤压爆破筑堆方式以减少筑堆地浸矿石大块率;采用有效的布淋方式,增加浸出剂与矿石接触的全面性;引进细菌浸出等手段来提高浸出率,缩短生产周期等解决建议。
杨振[5](2013)在《铜矿峪矿5#矿体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挤压爆破应用及其改进》文中研究说明阐述有底柱分段崩落挤压爆破落矿机理,对现有爆破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使用该采矿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曾飞云,刘继忠,寇子顺,张春晖[6](2012)在《赣南低品位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探讨》文中认为根据赣南硬岩低品位铀矿资源的特点,通过降低矿床矿体开采的边界品位,初步测算矿床资源量,预测赣南低品位铀资源量,结合企业生产采冶技术现状,提出降低开采边界品位、采用高效采矿方法和强化堆浸、细菌堆浸等水冶技术,可有效开发利用赣南低品位铀资源。
秦虎,龚兵,熊代余,李明旭,李鑫[7](2009)在《地下矿用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新进展》文中指出地下矿山高效采掘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上向中深孔的高效机械化装药。尤其是当上向深孔局部孔壁因挤压变形、错位严重时,常规装药法有可能无法实施,或者因炮孔装药质量差致使爆破效果不佳,而影响爆破落矿生产的正常进行。介绍了近年来BCJ系列乳化炸药装药车在地下金属矿山的试验研究情况,特别是在双鸭山铁矿,实现了上向垂直深孔(孔径φ90 mm,最大孔深≥30 m)现场混装乳化炸药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该矿采用深孔挤压爆破落矿提供了技术保障。
范宏柱[8](2009)在《浅埋既有人防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小什字车站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际施工验证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既有人防隧道扩挖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成功的指导了施工,并可以在以后的工程中推广应用。通过综合技术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与普通大跨隧道相比,既有隧道开挖具有以下基本力学特性:①既有隧道的存在可以起到提前释放地应力的作用;②既有隧道扩挖的第一步是洞室围岩应力变化最剧烈的一步;③迅速形成大断面洞室,应力重分布变得很不利,需要强大的支护结构才可控制变形。(2)数值模拟了中部开挖支撑先做法、中部开挖支撑后作法及CD法的施工过程,对三种方案的围岩应力、位移场、支撑受力及建筑物倾斜率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后,中部开挖支撑后作法最为合适,并通过现场施工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证实了模拟的准确性。(3)通过爆破震动监测数据反馈,优化爆破参数,最终给出了适合小什字车站隧道的控制爆破技术。该工程成功的爆破技术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王聚永[9](2007)在《锡铁山铅锌矿424及430采场间柱回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锡铁山铅锌矿424采场矿房爆破失败,顶柱塌落,致使间柱两侧空区内充满废石,间顶柱20多万t高品位矿石无法按原计划爆破,后改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间顶柱,获得了成功。最大限度回采了间顶柱矿量,减少了二次贫化和损失,也为矿山应用新的采矿方法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黄伟,钟永明,张晓文,冯春林,贺博[10](2007)在《原地爆破浸出回收利用铀残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采用原地爆破浸出技术回收利用铀边角残矿实践,7探索在特定的残矿赋存条件下,以较小的工程投入进行原地爆破浸出合理回收利用铀残矿资源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使原地爆破浸出工艺技术在残矿回收利用方面得到更加完善。
二、浅谈挤压爆破的应用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挤压爆破的应用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现状 |
1.2.2 节理裂隙对岩石爆破效果影响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外优化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现状 |
1.2.4 国内优化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爆破现状 |
2.1 西二采区概况 |
2.1.1 地质概况 |
2.1.2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2.1.3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2.2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开采方案概况 |
2.2.1 首采分段8 行以东采准方案 |
2.2.2 扇形中深孔孔网参数 |
2.2.3 炸药单耗 |
2.2.4 钻孔装药及起爆方式 |
2.3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爆破效果现状描述 |
2.3.1 大块及粉矿 |
2.3.2 后排炮孔堵塞 |
2.3.3 后排炮孔眉线破坏 |
2.4 爆破效果对开采技术的影响 |
2.4.1 爆破效果对损失贫化的影响 |
2.4.2 爆破效果对开采成本的影响 |
2.4.3 爆破效果对开采安全性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爆破效果分析 |
3.1 概述 |
3.2 理论分析 |
3.2.1 起爆方式分析 |
3.2.2 堵塞长度分析 |
3.2.3 孔网参数分析 |
3.3 数值模拟分析 |
3.3.1 ANSYS/LS-DYNA软件分析流程 |
3.3.2 ANSYS/LS-DYNA的控制方程 |
3.3.3 单元算法选取 |
3.3.4 模拟材料模型选择 |
3.3.5 数值模拟模型的确定及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
3.3.6 矿岩材料屈服条件选择 |
3.3.7 矿山原爆破参数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3.4 其它方面的原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西二采区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 |
4.1 改变起爆方式的研究 |
4.1.1 孔底分段起爆应力云图分析 |
4.1.2 孔底分段起爆裂纹生成分析 |
4.1.3 典型单元应力分析 |
4.1.4 两种起爆方式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4.2 改变堵塞长度的研究 |
4.2.1 两种堵塞方案的提出 |
4.2.2 方案一与原堵塞方案对比研究 |
4.2.3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对比研究 |
4.3 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方案及其效果 |
4.3.1 首采分段爆破方案调整 |
4.3.2 方案调整后的爆破效果 |
4.3.3 爆破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西二采区下一分段回采爆破参数设计建议 |
5.1 回采爆破参数的优化设计 |
5.1.1 炮孔数目和布置形式的确定 |
5.1.2 边孔角的确定 |
5.1.3 装药方式与堵塞长度 |
5.1.4 微差时间与起爆顺序 |
5.1.5 绘制排面炮孔图 |
5.1.6 经济技术简比 |
5.2 9 孔布置方式可行性验证 |
5.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5.2.3 爆破效果综合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外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现状 |
1.2.3 放矿理论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预期成果 |
2.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艺及参数的影响 |
2.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况 |
2.1.1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
2.1.2 爆破及出矿工艺 |
2.2 边孔角对回采工艺的影响 |
2.2.1 边孔角对凿岩爆破的影响 |
2.2.2 边孔角对放矿的影响 |
2.3 边孔角对采矿方法结构参数的影响 |
2.3.1 边孔角对分段高度的影响 |
2.3.2 边孔角对进路间距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边孔角对单进路口放矿效果的影响 |
3.1 实验方案设计 |
3.1.1 实验模型制作及材料选取 |
3.1.2 实验模型装填 |
3.1.3 实验要求 |
3.2 边孔角对矿岩流动的影响 |
3.2.1 废石漏斗的演化特征 |
3.2.2 出矿口矿岩流动性变化特征 |
3.2.3 铲入深度变化对废石侵入的影响 |
3.3 边孔角对混岩特征的影响 |
3.4 边孔角对放矿效果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边孔角对放出体形态及脊部残留体形态的影响 |
4.1 标志颗粒信息处理 |
4.2 放出体形态对比 |
4.3 脊部残留体形态 |
4.4 本章小结 |
5.多分段多进路下不同边孔角的放矿特征 |
5.1 多分段多进路放矿实验研究 |
5.1.1 实验模型制作及材料选取 |
5.1.2 实验模型装填 |
5.1.3 实验要求 |
5.2 各分段不同边孔角的放矿特征 |
5.2.1 第一分段放矿特征 |
5.2.2 第二分段放矿特征 |
5.2.3 第三分段放矿特征 |
5.2.4 各分段的放矿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露天矿深孔压碴挤压爆破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爆破现状 |
1.1 爆区地质概况 |
1.2 爆区参数设计 |
1.3 爆后效果 |
2 爆破分析 |
2.1 台阶爆破抛掷理论 |
2.2 压碴挤压爆破 |
2.2.1 自由面条件 |
2.2.2 补偿空间 |
2.2.3 松散系数 |
2.2.4 岩体结构 |
3 结论 |
(5)铜矿峪矿5#矿体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挤压爆破应用及其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挤压爆破使用现状 |
2 改进意见 |
2.1 矿体分段合并 |
2.2 改进切割槽结构 |
2.3 合理设计布局 |
2.4 改进现有的爆破参数 |
2.5 改进装药结构, 提高装药质量 |
2.6 精确计算松动放矿量 |
3 采用优化后的技术方案后爆破效果 |
4 结 语 |
(7)地下矿用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实例 |
1.1 金川镍矿 |
1.2 唐钢司家营铁矿 |
1.3 双鸭山铁矿 |
2 技术发展前景 |
2.1 国家鼓励发展一体化作业方式 |
2.2 该项技术的新突破 |
2.3 BCJ系列装药车的技术优势 |
3 结 论 |
(8)浅埋既有人防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城市既有人防扩挖施工方法与普通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对比 |
1.2.1 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
1.2.2 城市既有人防扩挖施工关键问题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既有人防隧道扩挖研究现状 |
1.3.2 控制爆破技术应用现状 |
1.4 本文所依据的工程概况 |
1.4.1 工程基本情况 |
1.4.2 地质情况 |
1.4.3 设计概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2.大断面隧道力学特性研究 |
2.1 一般隧道施工力学基本原理 |
2.1.1 隧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 |
2.1.2 隧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状态 |
2.2 大断面隧道的定义及基本划分标准 |
2.3 大跨隧道的基本力学特性 |
2.4 既有隧道扩挖成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应力变化特性 |
3.既有人防扩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
3.1 三种施工方案概况 |
3.2 数值分析模型概况 |
3.2.1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3.2.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3.3 施工方案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3.3.1 应力场分析 |
3.3.2 位移场分析 |
3.3.3 支护系统受力分析 |
3.3.4 施工方案对地表建筑物影响分析 |
3.3.5 三种方案比较分析 |
3.3.6 方案比选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4.既有隧道扩挖控制爆破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
4.1 控制爆破简述 |
4.1.1 控制爆破的基本概念 |
4.1.2 控制爆破的类型特点 |
4.2 介质破坏作用 |
4.3 控制爆破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
4.3.1 设计原理 |
4.3.2 设计方法 |
4.4 基本控制爆破技术 |
4.4.1 微差爆破 |
4.4.2 挤压爆破 |
4.4.3 光面爆破 |
4.4.4 预裂爆破 |
4.5 小什字车站隧道扩挖控制爆破应用研究 |
4.5.1 控制爆破基准 |
4.5.2 控制爆破设计 |
4.5.3 爆破安全校核 |
4.5.4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
4.5.5 爆破开挖进尺控制 |
4.5.6 炮眼布置要求,装药结构要求 |
4.5.7 扩挖施工爆破振动监测 |
4.6 本章小结 |
5.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
5.1 新奥法监测概述 |
5.2 量测项目及其分类 |
5.3 小什字车站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
5.3.1 监测的任务和目的 |
5.3.2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
5.4 监测结果分析 |
5.4.1 回归分析 |
5.4.2 拱顶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5.4.3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5.4.4 结构应力分析 |
5.5 监控量测指导施工 |
5.6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锡铁山铅锌矿424及430采场间柱回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概况 |
2 424及430采场地质概况 |
3 424及430采场回采现状 |
4 424采场及430采场间柱回采方案确定 |
5 工程量及施工进度 |
6 安全技术要求 |
7 方案的不足 |
8 相关技术参数 |
9 结 论 |
四、浅谈挤压爆破的应用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D]. 莫超.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影响[D]. 宋超. 辽宁科技大学, 2019(01)
- [3]露天矿深孔压碴挤压爆破效果分析[J]. 顾春雷,付永魁,高毓山. 现代矿业, 2013(12)
- [4]桃山矿田铀矿石原地爆破筑堆浸出率影响因素探讨[A]. 谢望南,董春明.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 2013
- [5]铜矿峪矿5#矿体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挤压爆破应用及其改进[J]. 杨振. 云南冶金, 2013(03)
- [6]赣南低品位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探讨[J]. 曾飞云,刘继忠,寇子顺,张春晖. 铀矿冶, 2012(04)
- [7]地下矿用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新进展[J]. 秦虎,龚兵,熊代余,李明旭,李鑫. 金属矿山, 2009(09)
- [8]浅埋既有人防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D]. 范宏柱.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
- [9]锡铁山铅锌矿424及430采场间柱回采方案研究[J]. 王聚永. 矿冶, 2007(02)
- [10]原地爆破浸出回收利用铀残矿技术研究[J]. 黄伟,钟永明,张晓文,冯春林,贺博. 中国矿业, 2007(05)
标签:数值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