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营辉[1](2018)在《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异化与复归——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民族生教育关乎民族生培养质量,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未来,是解决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中的关键一环。论文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民族生教育获得感异化成因,提供路径解决方案,化解民族生教育获得感异化之困。
马驰飞[2](2018)在《高校民族生偏差行为的社工介入 ——基于南京N高校的研究》文中认为普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走进大学之后,会面临着中学向大学过渡所产生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教育方式以及环境等一般适应性问题,而生活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区的学生还面临因语言、地域、民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系列特殊的适应性问题。这些不适应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整个大学生活甚至成为影响他们毕业后人生规划的重要因素。这类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将会衍变成偏差行为。笔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研究怎样介入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偏差问题,从而有效的了解他们面对的生活、学习现状,分析他们产生问题的根源并进行专业的服务,这对于如何使维吾尔族大学生拥有一个全面发展、健康积极的大学生活有着一定的价值。笔者基于南京N高校展开研究,以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重点对一名较典型的有偏差行为的维族大学生进行全程个案服务,服务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三个步骤。首先笔者从案主存在的问题出发,采用任务中心模式,选择深度访谈的方式,随后与案主共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偏差问题,协助案主对其偏差行为进行轻重缓急区分,确定核心问题。最终将案主的核心问题归为三类,一为学习认知偏差问题,二为人际关系偏差问题,三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认知偏差问题。随后对案主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在问题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偏差行为从根源上讲是因地域和民族文化差异导致的,所以笔者以文化适应理论为背景,运用社会工作助人技巧,借助社工价值理念的扶持,为案主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最后在服务完成后,笔者对本次服务进行总结和反思,希望为社会工作介入维吾尔族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提供一些经验。通过笔者对案主进行的九次具体服务,案主的核心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体状况上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可以良好的参与学校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文化适应能力。案主对自我认知的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的改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相信这些将会对他们未来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甚至日后走上社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齐贵云[3](2017)在《内地高职院校疆藏民族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内地部分高职院校接收了来自新疆、西藏地区的民族生,其中有些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较差,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道德修养低下,导致在校生日常行为失范。如何加强这些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强化其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其智能发展,还有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之功效。学校不仅要重视对疆藏民族生的民族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
周凯华,玛尼亚·麦达尼亚提[4](2017)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初探》文中提出文章分析了部分高校对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政策的利弊,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对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建议:健全资助政策,确保公平性、合理性;构建"学习共同体",制定科学考核机制;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张瑞娥,何雪琴,范丽娜,康红梅[5](2016)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文中指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多,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具有信息素质起点低,英语、计算机基础差的特点,这些问题加大了信息素质教育、尤其是混合教学模式下信息素质教育的难度。本文从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出发,分析探讨民族学生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反映出的问题和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相应培养措施,切实提高民族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高佩德,刘文龙[6](2016)在《“自给”方能自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自"教育,让民族生懂得了激发自己的潜能、扬长补短,向着自己的优势不断奋进;"三自"教育,让民族生学会了自我管理,他们懂得了尊重他人、尊重制度,与人和谐相处。支援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是党和政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金昌市一中紧跟时代潮流,每年有计划地招收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等贫困
安洋洋[7](2015)在《广东省新疆内高班办学模式的分析 ——以学制、编班为例》文中提出创办内高班,是党和国家从新疆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利用内地发达的经济、教育优势来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大计。办好内高班,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内高班办学模式是内高班政策落实的基础,只有办学模式合理,才能保障内高班各项工作有效进行,从而实现内高班办学目标,更好的办好内高班。办学模式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内高班办学模式中的编班和学制两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优化内高班办学模式,为进一步办好内高班提供借鉴。经过内高班创办以来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发现其对编班学制的规定一再变化,编班越来越复杂,学制越来越富有弹性。通过实地调研也发现,现存的编班模式主要有两种:单编和混编,学制主要有四种:“预科+三年高中”,“两年高一”,“两年高三”和“弹性学制”。各办学模式各有优劣,各办班学校在编班和学制的选择上十分混乱。本文从国家培养目标和学生整体意愿出发,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编班上,单编班合理性有待商榷,混编班值得推广,但仍待完善;在学制上,“两年高一”弊端明显,“两年高三”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弹性学制”值得推广,但仍待完善。对于这些意见,本文也给出了相关建议,编班上,首先,办班学校要消除思想顾虑,大力推进混编;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更好的办好混编班。学制上,首先,预科要定位清晰;其次,“两年高三”要与应试划清界限;再次,各办班学校要进行经验交流,为“弹性学制”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李虹[8](2015)在《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本民族的优秀代表,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我国民族院校已经培育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但仍远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长远、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很多普通高校也已经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而出现的民族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日益突出的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对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系统研究,努力解决好普通高校民族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高校民族生问题的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探究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概述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对论文涉及到的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概括出民族生的特点以及加强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为文章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看到当前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剖析了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提出加强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明确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从而提高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分析了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工作原则;从加大民族生自身适应能力的培养、优化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营造适合民族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健全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等五个途径实施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从而解决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加强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刘月林[9](2013)在《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文中指出结合一年来笔者对民族生教育管理经验,分析了民族生的特点及民族生管理的体会,并对如何加强民族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葛志才[10](2012)在《在京高校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及对策初探 ——以D大学西北五省(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文中提出本论文以D大学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京学习、生活障碍及对策初探为题,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对D大学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京的学习、生活障碍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探讨了影响民族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和障碍因素,对于造成其学习、生活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动态、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难点。第二章首先是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详细描述民族生学习、生活现状与障碍。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解,数据显示:虽然民族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仍而临着汉语理解困难、学业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学业跟不上正常教学进程、考试通过率低,学业压力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最大压力,进而导致心理问题。在生活上,民族生对于饮食、人际交往和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应性,同时还存在家庭经济贫困问题。第三章主要论述造成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地域、民族、宗教、教育等方面以及民族生自身的一些原因。第四章主要从国家政策、高校管理、民族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为引导和帮助民族生提供了作者的意见。第五章为结论。
二、民族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异化与复归——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获得与需求:两种理念的联结 |
二、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异化与困境 |
(一) 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导致的生理需求异化 |
(二) 思想知识相对薄弱导致的安全需求异化 |
(三) 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导致的爱与归属需求异化 |
(四) 民族意识狭隘导致的尊重需求异化 |
(五) 综合素质欠缺导致的自我实现需求异化 |
三、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复归与路径 |
(一) 注重思想引领, 加强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
(二) 强调和而不同, 重视民族生专业技能教育获得感 |
(三) 坚持全面发展, 提升民族生综合素质教育获得感 |
(四) 立足以生为本, 提高民族生日常管理教育获得感 |
(2)高校民族生偏差行为的社工介入 ——基于南京N高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析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少数民族大学生 |
2.1.2 偏差行为 |
2.1.3 适应性问题 |
2.2 理论分析 |
2.2.1 认知理论 |
2.2.2 文化适应理论 |
2.2.3 标签理论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需要与问题分析 |
3.1 介绍个案基本情况 |
3.2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 |
3.2.1 资助需要 |
3.2.2 认同需要 |
3.3 案主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 |
3.3.1 学习认知方面 |
3.3.2 人际关系处理方面 |
3.3.3 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方面 |
第四章 介入干预及成效评估 |
4.1 选择社工实务方法 |
4.2 介入 |
4.2.1 确定案主 |
4.2.2 建立专业关系 |
4.2.3 个案访谈 |
4.2.4 巩固介入成果及结案 |
4.3 介入结果评估 |
4.3.1 整体研究的过程评估 |
4.3.2 个案介入的效果评估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回顾与发现 |
5.2 研究者身份角色的反思 |
5.3 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内地高职院校疆藏民族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地高职院校疆藏民族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
1. 人文知识馈乏, 人文修养浅薄 |
2. 三观错位、价值取向功利化 |
3. 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低下 |
二、加强内地高职疆藏民族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
1. 加强疆藏民族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民族生的智能发展 |
2. 加强疆藏民族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
3. 加强疆藏民族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
三、内地高职疆藏民族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策略 |
1. 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2. 提升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
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
(4)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资助政策不合理 |
2、免修部分课程和降低考核标准存在争议 |
3、日常管理需进一步完善 |
二、高校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建议 |
1、健全资助政策, 确保公平性、合理性 |
2、构建“学习共同体”, 制定科学考核机制 |
3、以特色活动为载体, 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
(5)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
1.1 实习时间不充足 |
1.2 外文数据库难度大 |
1.3 联机考试题内涵不理解 |
2 课程差异化设置建议 |
2.1 调整实习课节奏 |
2.2 针对性设置重难点 |
2.3 区分试题库难易程度 |
3 结束语 |
(7)广东省新疆内高班办学模式的分析 ——以学制、编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对问卷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一节 量表的设计和编码 |
一、量表的设计 |
二、量表的编码 |
第二节 因子分析 |
一、数据检验 |
二、分析结果 |
第三章 关于内高班编班模式的分析 |
第一节 编班模式与学生适应性的关系 |
一、对比分析 |
二、归因分析 |
第二节 编班模式与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关系 |
一、对比分析 |
二、归因分析 |
第三节 学生对编班的选择及其分析 |
一、不同编班学生的选择及其分析 |
二、理科重点单编班的选择 |
三、学生选择意愿的归因分析 |
第四节 对编班模式的思考与评价 |
第四章 关于内高班学制设置的分析 |
第一节 对不同学制设置的综合分析 |
一、“预科+三年高中”模式 |
二、“两年高一”模式 |
三、“两年高三”模式 |
四、“弹性学制”模式 |
第二节 对学制设置的思考与评价 |
第五章 完善内高班办学模式的建议 |
第一节 对编班模式的建议 |
第二节 对学制设置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族 |
2.1.2 少数民族 |
2.1.3 民族生 |
2.1.4 思想政治教育 |
2.1.5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民族生的特点 |
2.2.1 心理复杂化 |
2.2.2 思想多样化 |
2.2.3 行为感性化 |
2.2.4 认知滞后性 |
2.3 加强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
2.3.1 体现民族融合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
2.3.2 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才成长的客观需要 |
2.3.3 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内在要求 |
2.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2.4 本章小结 |
3 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3.1 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
3.1.1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得到了发展 |
3.1.2 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得到了宣传 |
3.1.3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逐渐得到关注 |
3.2 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
3.2.2 民族生对普通高校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
3.2.3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简单 |
3.2.4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不高 |
3.2.5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较差 |
3.3 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3.3.2 民族生自身适应性教育相对弱化 |
3.3.3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缺乏创新 |
3.3.4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滞后 |
3.3.5 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被忽视 |
3.4 本章小结 |
4 加强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4.1 明确责任,提高认识 |
4.1.1 明确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
4.1.2 提高对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4.2 遵循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
4.2.1 尊重平等原则 |
4.2.2 民族团结原则 |
4.2.3 人文关怀原则 |
4.2.4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
4.3 实施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4.3.1 注重民族生自身适应能力的培养 |
4.3.2 优化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
4.3.3 加强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
4.3.4 营造适合民族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
4.3.5 健全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生的特点 |
(一) 纯朴活跃, 但“小团体”现象明显 |
(二) 能歌善舞, 但汉语能力较差 |
(三) 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差 |
(四) 心理素质相对脆弱, 对正常管理模式有抵触情绪 |
(五) 被“特殊照顾”的心理较强 |
二、结合民族生的特点, 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
(一)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
(二) 探索教学改革, 制定符合民族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完善管理制度 |
(四) 以人为本, 切实解决民族生实际困难 |
(五) 从严要求,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 |
三、小结 |
(10)在京高校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及对策初探 ——以D大学西北五省(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动态 |
1.2.2 国外动态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难点 |
1.4.1 调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1.4.2 调查对象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难点 |
1.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民族生学习、生活现状与障碍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学习障碍 |
2.1.2 生活障碍 |
2.2 民族生学习、生活现状 |
2.2.1 民族生学习现状 |
2.2.2 民族生生活现状 |
2.3 学习方面存在的障碍 |
2.3.1 汉语沟通理解障碍 |
2.3.2 英语基础薄弱 |
2.3.3 思维方式不同 |
2.3.4 基础知识薄弱 |
2.3.5 学习方法不当 |
2.3.6 竞争意识不强 |
2.3.7 自卑心理较强 |
2.4 生活方面存在的障碍 |
2.4.1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
2.4.2 人际交往的障碍 |
2.4.3 经济压力大 |
2.4.4 风俗习惯的不同 |
2.4.5 心理敏感、脆弱 |
2.4.6 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3章 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的原因分析 |
3.1 地域差异性 |
3.1.1 区域经济上的差异性 |
3.1.2 区域文化上的差异性 |
3.2 民族差异性 |
3.2.1 民族饮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
3.2.2 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不同 |
3.3 宗教方面 |
3.3.1 宗教信仰的影响 |
3.3.2 宗教文化的不同 |
3.4 教育方面的不足 |
3.4.1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
3.4.2 教材统一性的问题 |
3.5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关于解决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的对策及建议 |
4.1 国家扶持 |
4.1.1 加大双语教育,提高汉语水平 |
4.1.2 加强和重视民族预科教育 |
4.1.3 加大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 |
4.1.4 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 |
4.1.5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给予适当照顾 |
4.2 学校重视 |
4.2.1 建立专业的民族辅导员队伍 |
4.2.2 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4.2.3 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 |
4.2.4 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
4.2.5 重视学校食堂的餐饮文化 |
4.3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努力 |
4.3.1 积极投入团体活动 |
4.3.2 正确认识和悦纳自我 |
4.3.3 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四、民族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民族生教育获得感的异化与复归——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视角[J]. 李营辉.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5)
- [2]高校民族生偏差行为的社工介入 ——基于南京N高校的研究[D]. 马驰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3]内地高职院校疆藏民族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齐贵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 [4]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初探[J]. 周凯华,玛尼亚·麦达尼亚提. 新西部, 2017(09)
- [5]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张瑞娥,何雪琴,范丽娜,康红梅. 农业网络信息, 2016(10)
- [6]“自给”方能自足[J]. 高佩德,刘文龙. 中国德育, 2016(05)
- [7]广东省新疆内高班办学模式的分析 ——以学制、编班为例[D]. 安洋洋.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2)
- [8]普通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李虹.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1)
- [9]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 刘月林.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10]在京高校民族生学习、生活障碍及对策初探 ——以D大学西北五省(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D]. 葛志才.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