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付鹏,龙发,黄文婷,陈明辉,董洪波,蒋慧,甘景帆,龙亮[1](2022)在《经支气管镜活瓣植入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36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镜活瓣(EBV)植入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0月~2019年2月,于我院实施EBV植入肺减容术治疗的36例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记为研究组。另取从2013年2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开胸肺减容术治疗的36例重度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PaCO2、PaO2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均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AT评分、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6MWT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BV植入肺减容术在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并不显着,但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成坤[2](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减容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运用于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探讨 ERAS 模式下 LVRS 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一步优化ERAS围手术期流程,为ERAS标准化及规范化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 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下单侧LVRS的34例男性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接受传统路径的对照组,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16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完善血常规及感染相关蛋白检测,评估WBC、NEU%及CRP的变化;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完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评估FEV1、FVC、RV、PaO2和PaCO2的变化。另外,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的6MWT距离,并在此时间点进行mMRC、SGRQ问卷调查和计算BODE指数。两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48h和36h进行疼痛数字评分。每日清晨由护士记录两组患者24小时内的胸水引流量,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胸水引流量进行比较。出院当天登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 果]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在年龄(p=0.240)、BMI(p=0.853)、吸烟指数(p=0.903)、基础疾病(p=0.732)、ASA 评分(p=0.754)和肺减容部位(p=0.78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炎症指标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和术后第1天WBC、NEU%和CRP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第1天相比,WBC、NEU%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P差异较为显着(p<0.01)。3.肺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和术后1 月 FEV1、FVC、RV、PaO2、PaCO2、6MWD、mMRC、BODE 和 SGRQ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1月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FEV1(2.86±0.63 vs 3.16±0.54)、PaO2(64.28±12.07 vs 69.28±12.25)、6MWD(331.70±54.65 vs 393.00±56.97)、mMRC(2.50±0.53 vs 2.30±0.48)、BODE(4.90±1.10 vs 3.80±1.14)和 SGRQ(52.40±8.73 vs 45.80±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O2(65.25±7.45 vs 69.58±6.33)、6MWD(324.91±74.57 vs 384.64±78.27)、BODE(5.27±0.91 vs 4.27±0.65)和 SGRQ(52.27±9.40 vs 46.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住院指标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相比:①疼痛评分术后6h(4.91±1.52 vs 5.63±0.52,p=0.001)、24h(2.91±0.94 vs 3.36±0.67,p=0.043)、48h(2.09±0.54 vs 2.55±0.82,p=0.047)和 36h(1.73±0.79 vs 2.36±1.29,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6h差异较为显着(p<0.01)。②手术时间(1.58±0.16 vs 2.05±0.37,p=0.015)、术后下床时间(18.52±3.24vs 24.41±4.48,p=0.021)、胸管留置时间(3.28±0.90 vs 5.23±2.24,p=0.045)、术后住院时间(5.18±1.17 vs 7.82±2.18,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胸水引流量术后第1d(193.07±101.22 vs 386.36±216.99,p=0.031)、2d(238.13± 136.61 vs 400.38±227.29,p=0.009)和3d(128.50±71.49 vs 233.91±169.98,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第2d差异较为显着(p<0.01)。5.术后并发症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持续漏气(p=1.000)、肺不张或肺部感染(p=0.604)、心率失常(p=0.47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2.5%vs 22.22%,p=0.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1.LVRS在短期内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升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2.ERAS理念运用于LVRS患者,能够减少手术应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其次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激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胸水引流量、缩减术后带管时间。3.围手术期肺康复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有益的。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3](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杨金礼[4](2020)在《肺癌患者术前FEV1%及DLCO%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叶切除术是外科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lobectomy)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开胸手术成为肺叶切除术的首选。但是肺叶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因胸腔引流量较多、引流时间长,造成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减少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pleural drainage volume,PDV)和缩短引流时间是患者能否快速康复的重要前提。影响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的因素多样,既包括机体全身性因素(如营养状态、脏器功能、合并疾病、术中麻醉管理等),也包括手术胸腔局部因素(如胸腔粘连、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部位等)。肺功能作为肺叶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of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是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肺癌患者术前FEV%和DLCO%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并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3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肺功能检查,并分别根据FEV1%和DLCO%的中位数,将所有病例各分为:高、低FEV1%组及高、低DLCO%组。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累积计算患者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肿瘤病理分期采用AJCC第八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病理分期参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FEV1%组间及高、低DLCO%组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引流时间的差异以及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在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间的差异;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FEV1%及DLCO%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的相关性。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P<0.05被认为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140例,女性246例,年龄27岁79岁,平均年龄57.90±8.99岁,BMI 24.11±3.59kg/㎡,有吸烟史106例(27.46%);病理类型中腺癌345例(89.38%),鳞癌35例(9.07%),小细胞癌6例(1.55%),I期323例(83.68%),II期43例(11.14%),III期20例(5.18%)。术后总的平均胸腔引流量为962.12±583.63ml,平均胸腔引流时间为4.25±1.57天。在不同FEV1%组及DLCO%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BMI、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均无差异。与低FEV1%组相比,高FEV1%组的PDV显着降低(868.73±37.27ml vs.1055.52±45.39ml,P=0.001)。低FEV1%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长于高FEV1%组(4.49±1.67天vs.4.01±1.42天,P=0.009)。与低DLCO%组相比,高DLCO%组的PDV明显降低(1019.07±44.67ml vs.905.18±539.85ml,P=0.017);而低DLCO%术后引流时间明显长于高DLCO%组(4.40±1.68天vs.4.09±1.44天,P==0.004)。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均与FEV1%呈负相关(R=-0.1786,P=0.0004;R=-0.1672,P=0.0010)。DLCO%与胸腔引流量呈负相关(R=-0.1007,P=0.0481),而与胸腔引流时间则无相关性(R=0.0978,P=0.0549)。结论:对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好(高FEV1%及高DLCO%)的患者术后胸引量少,胸引时间短。术前对于肺功能的个体化评估及改善可能有助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后的快速康复。
李伟峰,张真榕,刘德若[5](2017)在《两种肺减容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肺气肿是以终末支气管结构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终末期患者治疗方法有限。外科肺减容术是通过去除气肿化的无功能肺组织,达到改善部分肺气肿患者症状的目的,从而为肺气肿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上世纪90年代外科肺减容术被广泛认可之后,大量机构对其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死亡率、长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研究。其目标受益人群与手术安全性也被进一步证实。经支气管肺减容术在外科肺减容术成功开展和支气管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是通过支气管镜技术达到肺减容的目的。本文就外科肺减容术与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及疗效进行综述。
李树本[6](2015)在《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呼吸生理和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终末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因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其诊治使社会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因此,COPD的诊治已成为世界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统计与分析,2020年,全球COPD将成为第三大致死病因。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对人类公共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肺气肿作为COPD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目前已成为COPD研究中的焦点。对于晚期重度肺气肿的病患者,外科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LVRS)是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Brantigan医师提出的治疗终末期弥漫性肺气肿的手术方法,其核心概念是切除那些无功能的,过度膨胀的肺组织,纠正因肺过度膨胀造成的一些病理生理影响,从而改善呼吸功能。但因当时的手术死亡率高,医学界没有接受。上世纪90年代初,学者Cooper引入了内镜器械切割微创缝合技术,改进了手术方式,应用垫片加强切缘的闭合,使得手术风险有所改观。自1994年,我国外科肺减容手术引入以来,已成为终末期重度肺气肿的有效治疗方法,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LVRS能够显着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认为,LVRS对于非均质性肺气肿能确切地改善肺功能。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外科肺气肿的手术治疗有以下:肺大疱切除术,区域靶区肺组织切除术以及肺移植术,均取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目前认为外科手术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主要机制为通过折叠或局部切除过度气肿的肺组织以解除受压迫的正常肺组织,恢复肺弹性,减少气道梗塞,改善膈肌和胸廓的运动功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和血流动力学,最终改善病人肺功能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胸腔镜肺大疱切除仅适用于少部分大泡性肺气肿病人;双肺移植术因为供体有限、手术难度大,要求高及费用昂贵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区域靶区肺组织切除术适应证广,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满意,为非均质性肺气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胸腔镜技术与麻醉技术的迅猛发展,肺减容术有了许多新的术式,不仅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同时也拓宽了手术的适应症,使得更多肺气肿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微创是目前外科医生和麻醉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快速康复都将是以后肺减容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观点和手术方式,如微创腔镜手术、纤支镜腔内肺减容等,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相应扩大了COPD的可手术范围。但纤支镜腔内肺减容术因内镜支架价格昂贵,肺叶间支气管交通支的存在以及置入物的炎性感染,分泌物未能有效排出,甚至置入物呛咳、移位等尚待改进与完善,故暂时未能有效推广。随着微创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使肺减容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其实质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术期各种治疗措施加以改良并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主要包括优化麻醉方法,微创技术及术后镇痛与康复。因此,如何优化麻醉方法与微创技术重新组合将是我们胸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外不少文献报道,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大剂量应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可导致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出现肌无力或肌力短期内无法恢复,因此又补迫继续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有学者提出尽可能地将自主呼吸结合进麻醉方式中。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其定义是在维持自主通气状态下,给予经过轻微镇静实施的胸腔镜手术。其基本原理是避免了基础麻醉下的气管插管的单肺机械通气以及维持了肌肉、神经和心肺的生理状态。与此同时,因术中保持自主呼吸状态避免使用肌肉松弛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及麻醉相关的创伤,自主呼吸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机械通气、缩短卧床时间,尽可能的减少花费以及使病人更多获益。与此同时,自主呼吸麻醉技术与气管插管相比较,能减少气管插管带来的各种炎性损伤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自主呼吸麻醉VATS肺减容术不仅能在疗效上与传统手术无差别,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创伤,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但其具体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及对心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仍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国内外学者纷纷通过构建肺气肿动物模型,以期进一步深入探讨并为开展外科肺气肿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但是,国内目前较少有相关的外科动物实验研究报道。国内多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需要,实验对象为小鼠、地鼠、大鼠、豚鼠、兔等,但均为小型动物模型,外科可操作性差,所使用或复制的肺气肿动物模型多为均质性肺气肿模型,不能同时达到基础研究的要求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国内非均质性肺气肿大型动物模型罕见报道,国内外至今也尚未见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基础研究的相关报道。目的:本研究以一种可行、安全的方法构建理想的非均质性肺气肿大型动物模型,并通过建立包括系统的生理学与影像学等多项指标的评估方法,对所构建的非均质性肺气肿动物模型进行评估。同时,我们选用此模型开展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过程全面引入了经典呼吸动力学研究方法,真实反映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的呼吸生理变化及对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拟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观察气管、细支气管末梢肺泡在气道炎症反应及其改变,了解自主呼吸麻醉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气道炎症的影响。最后,为下一步自主呼吸麻醉下外科肺减容术的系统研究提供实验的理论依据,为临床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支持。研究方法:为探讨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呼吸生理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本课题以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为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于靶区肺组织区域滴注木瓜蛋白酶以及联合通气技术确保非均质性肺气肿靶区形成,动物模型顺利构建并通过系统的生理学与影像学进行评估,筛选出理想的动物模型,以满足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外科应用基础研究的需要。2、我们运用纤支镜技术置入多导食道-胃电极压力球囊检测管,采用经典的呼吸力学数据获取的研究方法,通过流量、容量、压力测定,膈肌肌电的变化情况,在各时间点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及肌电生理学等进行全面地评估,系统地获取呼吸生理学基本的生理指标,真实反映自主呼吸麻醉下肺减容术的呼吸生理改变与影响。各时间点取开胸前15分钟(T1)、开胸时(T2)、开胸后术程20分钟(T3)、关胸后15分钟(T4),关胸后90分钟(T5)。3、上述实验完成后,留取标本,通过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了解病理学改变,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客观反映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气道炎症的反应以其改变。结果:第一部分犬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的构建及系统评价实验组构建犬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后,通过系统的生理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评估。1、影像学(1)胸片示:靶区肺组织密度显着减低,肺野透光度明显增强,呈典型的肺气肿影像学改变。(2)CT扫描检查显示:靶区肺组织密度降低,见形成肺气肿区,余肺野良好,未见明显感染或胸积液形成(3)胸腔镜探查胸腔镜下表现:实验组非均质性肺气肿犬造模成功后,纵隔居中,胸腔动度正常,纵隔胸膜未见炎性渗出,与其它肺叶相比较,靶区肺叶肿胀弹性稍减弱,胸腔未见明显积液,胸膜腔未见炎性粘连,未见脓胸的形成,适合开展外科手术。(4)定量CT示:计算靶区肺组织的CT值符合肺气肿改变,通过显示区域内泡性肺气肿面积及其所占比例,评估并明确靶区形成非均质性肺气肿。2、病理组织学(1)靶区肺组织的大体表现:实验组靶区肺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大,肺弹性较差,剖胸后靶区肺体积不萎陷,大部分仍呈肺膨胀饱满状态。靶区肺边缘钝圆,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原有弹性,指压后肺未能凹陷,可有压痕而渐恢复膨胀,可见有局部区域脏层胸膜下气腔增大。(2)光镜下表现:造模成功后镜下见肺组织较稀疏,肺泡间隔变窄,肺泡腔内可见毛细血管受压,并见断裂或部分消失的肺泡间隔,部分由若干肺泡融合成肺大泡,呈典型肺气肿病理表现。弹力纤维减少,部份中断,肺泡形成,肺泡间隔变薄。(3)肺泡形态学定量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靶区肺叶平均肺泡数(Na)指标显着减少(P<0.001)。(4)电镜下表现:实验组的Ⅱ型肺泡细胞增生,表面微绒毛变短线粒体部分空泡化、肿胀,气道壁见粗大的胶原沉积,板层小体有排空现象。3、呼吸生理学(1)生活习性,日常活动:实验组造模前后比较,犬鼻子油光亮度同造模前,皮毛润泽与造模前无明显改变。日间活动较造模前明显减少,呼吸较促,活动后加重,出现间断咳嗽,偶有喘息出现。(2)血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后比较,实验组自身造模前后比较,血气分Sa02显着降低(P<0.001), PaCO2显着增加(P<0.001)。第二部分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心肺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旨探索自主呼吸麻醉下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心肺功能的影响,在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及肌电生理学等进行全面地评估,系统地获取呼吸生理学基本的生理指标。1、呼吸相关力学间接反映胸腔内压的食道内压(Pes)在两组里,T5时实验组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跨膈压(Pdi),于T5时间点两两相比较,实验组绝对值大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组Pga于T4时未见显着性差异(P=0.127),在T5时两组比较,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潮气量(Vt)于T2和T3时间点相比较,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01),但于T5时间点相比较,实验组大于对照组,且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P=0.002)。呼吸频率(RR)于T5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两组肺减容术后,于T4和T5时间点相比较,肺弹性阻力,对照组大于实验组(P=0.003);肺顺应性,对照组绝对值小于实验组(P=0.003)。2、膈肌肌电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实验组于T2-T3均反映有膈肌肌电活动,而对照组T2-T3基本无明显膈肌电生理活动;两组RMS,分别于T4和T5时间点比较,实验组大于对照组,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3、血流动力学术毕T5时,两组每搏量(SV),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330);容量管理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1.000);心率(HR)指标,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128)。4、血气分析两组比较,当T2、T3时,对照组PaCO2较实验组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1);与此同时,实验组T4关胸后PaCO2能较快地下降,两组T5的PaCO2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显着性降低(P<0.001)。第三部分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气道炎症的影响本研究拟在前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通过对气管、细支气管末梢肺泡在气道炎症反应以其改变进行观察,了解自主呼吸麻醉下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气道炎症的影响。1、病理组织学无论光镜及电镜下表现:对照组:肺泡结构保存,肺泡间隔血管充血,间质及小血管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细支气管管壁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有粘液渗出到细支气管管腔中。实验组:肺泡结构保存,肺泡间隔轻度充血,间质仅见个别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少见炎性细胞。两组肺损伤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2、分子生物学(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及气管组织IL-8、TNF-α含量血清内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与肺组织内、BALF炎症细胞因子变化趋势符合一致。开胸后,两组血浆因子相比较,对照组TNF-α高于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25),而两组IL-8在开胸后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389)。术程毕,关胸后对照组血浆细胞细子TNF-α与IL-8,均高于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与此同时,关胸后BALF、肺组织、气管组织细胞因子变化趋势相符,关胸后对照组均大于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及气管组织TNF-α和IL-8蛋白表达两组动物肺组织中的TNF-α和IL-8的表达不同。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检测,实验组的TNF-α和IL-8比对照组的TNF-α和IL-8表达上调,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01)。3、PET/CT影像学影像学PET/CT评估结果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像学气管插管后气道炎性损伤的4小时后才开始呈现,气管插管组表现为气管腔内壁可见环形区域代谢增高。自主呼吸组气管腔内壁未见明显代谢增高。结论:1、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木瓜蛋白酶,运用纤支管镜技术并合理地使用辅助通气,可构建出理想的大型动物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其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周期较短,重复性好,能在短周期内构建出一种可操作性强,同时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所需要的大型动物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方法可行、安全、有效。2、通过对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方法可行,同时得出以下结论:(1)自主呼吸麻醉下开展肺减容手术实验方法是可行、安全、有效的。(2)自主呼吸麻醉下开展肺减容手术术程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膈肌肌电未受明显干扰,术后膈肌肌电和呼吸动力恢复较气管插管全麻快。(3)展望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最大的获益对象将是:①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耐受适度的低氧血症或/和允许性高碳酸性血症,能通过建立代偿机制平稳度过的患者。②那些可以从“逃脱”肌松残余效应中获益的患者。③同时满足膈肌肌电生理正常触发的患者。3、本研究在外科大型动物手术实验操作全程,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从基础学方面研究肺损伤。同时我们能结合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综合整体地去了解与分析气道炎症的演变及内在相互间的关系。无论细支气管肺泡还是大气道,自主呼吸麻醉气道炎性反应较气管插管明显减轻。TNF-α为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和诱导,在发生炎性反应的组织中其表达较快。而IL-8、TNF-α表达的不同提示IL-8与TNF-α在其致炎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李楠,金哲[7](2012)在《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2011年第10次活动纪要》文中研究指明在201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北京市的青年医师又聚集在一起,参加本年度最后一次北京市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楠医师主持,会议主题是"肺减容术在COPD中的应用"。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由于单向活瓣肺减容技术已经在欧洲和我国获得批准,开始在临床应用。但国内开展例数较少,经验不足,需要增进彼此问的交流。另外,我国也存在滥用该技术的倾向。为提高对这一技术的认识水平,交流经验,规范有序地进行临床应用,组织了此次沙龙活动。
李先锋,努尔兰,马金山,杨勇伟,郭睿[8](2010)在《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15例临床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对15例重度肺气肿患者行肺减容手术,根据CT、肺核素扫描及术中观察和手感确定的靶区位置,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或Endo-GIA切割缝合器切除病肺组织,占同侧肺组织的15%~30%。结果手术时间90~250 min,平均123 min;术后15例患者全部存活,呼吸困难较术前明显减轻,生活可自理,肺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肺减容手术能明显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韩萍,刘芳[9](2009)在《MSCT对肺减容术前后形态与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是90年代兴起的治疗重度肺气肿的外科方式。肺气肿是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永久性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其结果是引起肺脏弹
王月明[10](2009)在《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合近五年国内外关于肺减容术治疗慢阻肺方面的文献资料,资料显示肺减容术是目前治疗慢阻肺的有效手段,有多种方法且逐渐向微创手术发展,特别是纤支镜肺减容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经支气管镜活瓣植入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3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评价指标 |
四、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参数水平对比 |
二、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 |
三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CAT评分、mMRC评分以及6MWT水平对比 |
四、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五、 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
讨 论 |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减容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减容手术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肺癌患者术前FEV1%及DLCO%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影响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因素 |
2.2 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三孔胸腔镜与单孔胸腔镜手术疗效的比较 |
2.3 肺功能评估在肺癌术前的临床应用 |
2.4 肺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
2.5 影响肺功能的因素 |
2.6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2 研究分组 |
3.3 术前评估 |
3.4 手术方式 |
3.5 术后管理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纳入病例 |
4.2 临床基本特征分析 |
4.3 不同肺功能组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之间的比较 |
4.4 肺功能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肺叶切除术对胸腔内胸水平衡的影响 |
5.2 肺功能对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的影响 |
5.3 本研究意义与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两种肺减容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科肺减容术 |
1.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1.2 手术方式 |
1.2.1 单侧手术与双侧手术 |
1.2.2 安全性 |
1.2.3 手术效果 |
2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
2.1 支气管腔内活瓣技术 |
2.2 人工支气管旁路术 |
2.3 肺减容线圈 |
2.4 生物凝胶支气管封堵 |
2.5 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 |
3 结论与展望 |
(6)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呼吸生理和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犬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的构建及系统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英文名词对照与缩略词 |
博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四、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支气管镜活瓣植入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36例疗效观察[J]. 付鹏,龙发,黄文婷,陈明辉,董洪波,蒋慧,甘景帆,龙亮. 临床肺科杂志, 2022(03)
-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减容手术的临床研究[D]. 邓成坤.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4]肺癌患者术前FEV1%及DLCO%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影响的研究[D]. 杨金礼.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两种肺减容术的研究进展[J]. 李伟峰,张真榕,刘德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10)
- [6]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非均质性肺气肿犬呼吸生理和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D]. 李树本.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7]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2011年第10次活动纪要[J]. 李楠,金哲.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05)
- [8]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15例临床体会[J]. 李先锋,努尔兰,马金山,杨勇伟,郭睿. 中国综合临床, 2010(10)
- [9]MSCT对肺减容术前后形态与功能的研究[A]. 韩萍,刘芳. 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10]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应用进展[J]. 王月明. 西南军医,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