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栋[1](2021)在《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内河水运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京杭运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口、船闸、航道等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全流程,几乎都需要省、市、县各层级,交通运输、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当前,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事业发展成效显着,但是在区域发展、规划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水运综合效益的发挥。京杭运河水运发展困境的产生,与运河跨域治理模式不成熟不顺畅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水域不仅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呈线性分布且上下游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对于水域的管理没有统一的调配、顺畅的跨域合作机制,就难以实现全线的协调一致。对于京杭运河而言,其纵贯南北的流域形态使其建设管理具有跨域治理的特征。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开展有效跨域治理,是解决当前的水运发展困境、探索水运发展模式的关键。因此,本文从跨域治理的角度研究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与对策,不拘泥于传统从技术和工程方面研究内河水运。此次研究主要运用府际关系、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等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依据,运用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跨域治理的模式变迁和主要做法,总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得出内在原因,通过与国内外水运跨域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推进京杭运河水运跨域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化解实践问题,为今后内河水运发展和革新提供借鉴,为当前跨域治理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文章认为,当前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是山东省政府领导、交通运输部指导,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具体负责,发改、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配合,层级政府各司其职,相关企业参与的治理模式。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运跨域治理重视程度不够、府际纵向推动作用弱化、府际横向协调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协同作用难发挥、内河水运行业管理水平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水运体制的改革阵痛、政府主体的利益考量以及社会主体的局限性,通过借鉴国内外内河水域跨域治理先进经验,从强化水运跨域治理意识、完善政府跨域治理机制、深化社会主体协同治理、细化行业整体性治理措施等方面改善提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王苗,龙登高[2](2021)在《苏联专家与新中国水运事业建设》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大量苏联专家来华援助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开展。本文以新中国水运业为研究对象,首次挖掘交通部、央企档案,通过调研访谈等,揭示苏联专家对新中国水运业产生的影响。在新中国水运业各个领域,从规划建制到具体的港口建设、劳动管理、培养人才等,从技术设备的引进、管理模式和新体制的创立与运行等,均能看到苏联专家影响之所在。其影响全面而深刻,不仅从技术、管理、工程等微观层面传递苏联较先进的经验与技术,而且对计划经济的行业体制建立等宏观层面以及人才培养等长期层面都进行了具体指导。
陈丹丹[3](2020)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长、高效便捷、集约经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对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交通有效供给、更好发挥区域交通优势、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引导下,中国物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集装箱多式联运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广阔的多式联运市场也带动了一批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货运代理企业在运营中,需要规划多式联运运输路径,组织运输,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运输需求,提高服务的经济性、时效性和可靠性,因而多式联运路径规划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也是运输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多式联运路径规划既有研究在优化建模和算法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制约了其为实际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考虑不确定扰动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问题,并深入探讨了不确定因素对总运输成本和运输路径选择影响。首先,考虑到在部分地区发生集装箱短缺时,铁路站点集装箱以及船公司集装箱的使用与运输方式选择相互链接的情况,以及铁路集装箱在不同运输方式选择下,具有不同使用时间限制的情景,研究了集装箱使用限制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然后,考虑到运输路段发生价格扰动的情景,以区间法刻画路段集装箱运输价格的不确定性,提出路段总运输成本和节点转运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鲁棒优化模型,并采用Bertsimas鲁棒思想进行模型线性化处理,并对模型采用精确解求解。其次,考虑到运输路段发生运输能力扰动的情景,建立了运输路段上具有集装箱运输能力限制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路段运输能力参数处在一个有界对称的闭区间内的不确定情景,采用Bertsimas鲁棒思想建立了运输能力扰动下鲁棒水平可控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模型,采用精确解求解方法对案例进行求解和分析。最后,在前述研究之上,考虑了路段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同时发生扰动情景下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基于Bertsimas鲁棒思想对模型中存在的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不确定参数进行鲁棒线性转化,采用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对转化后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深入探讨了双因素扰动对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选择的影响。
吕超杰[4](2020)在《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文中认为扶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基层治理实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贫困国家战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正面对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进入扶贫深水期,必须要看到政府行政主导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沉过程中引发许多基层治理问题,乡村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国家主导的扶贫运动存在断裂,造成扶贫吸收治理的格局,不仅影响到扶贫的成效,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结构。因此有必要将乡土治理结构与扶贫实践结合起来,以乡村党组织为抓手,完善乡村扶贫过程中治理模式,调动扶贫内外结构中的各种治理资源,激发贫困人口自主参与、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协调基层治理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形成乡村内外联动的大治理格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贫困、脱贫、脱贫等诸多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发展相关基本概念,夯实本文概念基础;随后吸收社区主导发展理论、复合治理和合作治理理论等国内外扶贫与治理方面先进理论成果,作为理论支撑。在实践中搭建乡村集体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以村民自治为动力,党支部为引领,对乡村资源进行非正式化整合,制度化运用。其次在国家基础治理转型与基层治理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选取W村扶贫实践作为案例,基于治理结构框架对W村扶贫的可行性、组织框架、实践经验以及扶贫优势进行总结,展现中国农村扶贫的真实图景。接着深入挖掘W村扶贫过程中的问题,凸显目前乡村扶贫遭遇的结构性困境,如精英俘获、治理悬浮、科层捆绑和发展僵化。这些问题印证了乡村扶贫在伴随国家治理转型与基层治理发展中遭遇的结构失灵,在进一步分析治理结构困境的原因,发现主要来自于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以及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三个层面,内部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治理能力、治理资源、治理参与都存在严重不足;外部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乡政村治矛盾、私人部门介入困难以及社会力量薄弱;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不足主要体现为社区治理能力落后于外部治理主体发展、治理资源在内外结构主体间缺乏合理分配、内外主体治理参与缺乏平台。最后,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与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从优化乡村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乡村外部治理结构以及增进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乡村治理结构完善的可行对策,以其为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稳定基层治理结构提供有益理论支持。
冉佩欣[5](2020)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权责划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完善了我国交通网络与交通运输结构,为经济建设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运输环境。为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要求,我国公路水运工程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公路水运工程具有环境恶劣性、施工高风险性、生产艰巨性、作业交叉性等特点,致使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提高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理清并落实公路水运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权责,是当前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迫切需求。本文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展开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权责划分方法研究。基于定性角度,构建了我国当前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以明确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其关系,并基于法律法规体系各层级的视角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法律法规关于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规定;依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规定,总结现阶段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最后提出了冲突条件下权责规定和权责划分的应用规则。基于定量角度,分析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关系,引入协同网络模型思想,构建了基于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同网络的信息结构模型;从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同网络的信息结构模型着手,结合文献分析法、新版《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新需求以及调查问卷法,构建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参与主体权责排序指标体系;基于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参与主体间权责排序要求对传统多指标决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从属参与主体个体表现、协同表现两维度进行排序分析,进而确定各参与主体权责排序;对黄金分配法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的拟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根据上述参与主体权责排序情况,选择黄金分配法完成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的拟定。论文最后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权责定量划分方法应用于具体公路项目案例,以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蒲苗苗[6](2020)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量巨、面广、线长,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5号),并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颁布,对政府各级监管部门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各参与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组织的核心主体,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评价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发现其不足、明确其改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引入成熟度理论,以公路水运工程为对象,从建设单位的角度研究其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描述、评价、提升方向和路径以及提升策略。具体内容包括:分析公路水运工程生产特点及安全管理的特点,总结建设单位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版《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需求,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做好铺垫。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引入成熟度模型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成熟度模型的构建要素及其内部结构,构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关键领域及关键实践,以此构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赋权方法的比较分析,采用模糊组合数OWA算子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引入云理论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的一维正态云模型综合评价方法。为抓住核心的关键实践以快速有效地确定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改进方向和提升路径,论文以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关键实践作为影响因素,构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指标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析,把影响因素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并提出以深层影响因素所指向的关键实践为核心和重点的成熟度改进提升指引,为建设单位成熟度提升路径提供更巨针对性的策略支持。论文的研究丰富了项目管理理论,对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可持续建设及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吕含笑[7](2020)在《《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内陆水运发展战略》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俄语中,公文事务语体的使用较为广泛,常见于各类公务文书。随着中俄两国近几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增强对公文事务语体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的翻译材料为《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内陆水运发展战略》,属于公文事务语体。译者选择该类型文本为翻译材料,一方面是增加词汇量,提高现阶段俄语水平;一方面是借助翻译理论增加对该类型文本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今后翻译工作的展开。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项目简介和翻译该文本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总结翻译文本特点,包括文本语体、词汇、句法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本文使用的翻译理论基础,并结合翻译理论对文本中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语,总结翻译中所遇问题和译后心得。
甘露[8](2020)在《明清时期袁水流域的市镇网络与商品经济》文中研究指明袁水古称芦水、袁江、秀江、渝水等,为赣江下游支流,位于江西省的中西部,源出萍乡市东南武功山西侧,向东北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新干等市县,在樟树市注入赣江,全长约279千米,流域面积约6262平方千米。明清时期,流域内含括袁州、临江二府所属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新淦六县的大部分地区,南邻吉安府、北通南昌府,西与湖南长沙府接壤,水陆交通便利,是明清时期联通江西、湖南二省及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流域内市镇林立,其中商业巨镇樟树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明清时期(1368-1912)袁水流域的环境、物产、人口、交通、市镇及商品经济做了细致的考察,认为:一、人口的增长、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及市镇的形成和发展,市镇的规模又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从空间布局来看,袁水流域的市镇多沿河而建,水陆交通便利的交叉路段发展出较大的市镇,而陆路交通亦多与河流平行、间有穿插而过,可见河流对水陆交通,进而对市镇选址方面的影响。三、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条件,对袁水流域内农业水利的发展亦有较大的影响,进而推动商品化生产,市镇本身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温床,三者交融,不可分割。随着历史时期的不断变化,袁水流域的市镇及商品经济状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总体与社会大局息息相关。
娄毓凯[9](2019)在《水运工程THJ公司品牌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品牌战略同人力资源战略、财务资金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一样,是企业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不可或缺的。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作为建设港口与航道等国际交通枢纽的水运工程行业的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是指提供港口与航道工程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在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不仅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建筑工程行业添砖加瓦。在愈演愈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落地生花,在建筑市场、知识经济及信息技术逐渐苏醒后为其注入活力。在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技术装备落后、信息技术应用滞后、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管理能力存在结构性缺陷等方面,国内水运工程企业仍须对国外同行业奋起赶超。所以,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创新的知识经济地位,为了在盘根错节的经营局面中实现企业长线发展,中国各水运工程企业必须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打造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专注于企业的长期规划。但具体到行业的品牌战略来讲,有关施工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相对较少,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品牌战略的缺失也正逐渐成为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阻碍,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THJ公司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百年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率先制定了挺进海外的市场策略,具有一定的市场资源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并且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逐渐好转,经济的复苏也将带动THJ公司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不难得出,THJ公司对战略的执行能力不足,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受到海外竞争对手和国内经济转型等实际情况的威胁且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对标分析各有长短。所以,THJ公司要在今后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百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优势,弥补自身战略实施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注重品牌定位,创建自己独特的、鲜明的品牌形象,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发挥THJ公司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而获得市场的认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以中交集团旗下大型水运工程企业THJ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搜集和问卷调查等手段,详细论述了THJ公司的发展现状,包括施工能力、资金实力和人才管理等方面,并对THJ公司的十三五战略规划进行了总结。随后运用PEST模型分析了现阶段THJ公司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其品牌战略的研究构建了宏观背景。对THJ公司所从事的疏浚吹填业务、环保工程业务、城市综合开发业务、水利工程业务等水运工程各业务领域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总结,为THJ公司品牌战略的研究提供了较微观的背景。又搜集了THJ公司当前最强劲的竞争对手SHJ公司和GHJ公司的经营信息,分析了三家公司未构建品牌体系的原因,并对三家公司的企业经营规模指标、装备能力、技术能力、融资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海外工程管理能力等经营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三家公司优劣势,从而为THJ公司品牌战略的研究提供了较微观的竞争环境。紧接着,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THJ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总结,为THJ公司品牌战略的研究提供了综合性的研究背景,从而得出了THJ公司进行品牌战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随后,本文围绕THJ公司的“十三五”规划构建了以CBBE模型为核心的行星品牌战略体系,主要体系内容包括THJ公司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思路、THJ公司现阶段在创建品牌时存在的问题、THJ公司品牌战略的实施原则和THJ公司品牌战略的实施步骤,对业主进行了工程质量回访调查,制作了THJ公司品牌联想图,形成了以CBBE为核心,以品牌战略构建原则和企业内外部环境为内外层级,以品牌战略保障措施为辅助的行星品牌战略体系。本文较为深刻的总结了THJ公司的历来发展成果,总结了THJ公司的“十三五”规划目标,结合CBBE模型和SWOT等环境分析模型,创新性地得出了THJ公司品牌战略体系模型:行星品牌战略体系模型,对THJ公司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活动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补充了之前品牌战略研究在水运工程施工企业领域的空白。需要注意的是,品牌战略具有动态、联系、发展的特性,品牌战略的规划和执行需要服从公司整体规划和目标,也须和其他战略协调进行。在未来公司出台新的总体战略如“十四五”战略之后,公司的品牌战略要随之调整,切勿静止、孤立、形而上学的实施品牌战略。
毕静[10](2019)在《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8年我国开始工程监理制度试点以来,监理行业经历过快速发展,目前发展瓶颈日益凸显。作为曾经营业收入破亿元水运监理龙头企业,D监理公司水运监理业务约占总营业收入的70%,2017年起水运建设行业发展停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D监理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如何解决发展战略己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D监理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及方法,并确定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对工程监理、战略管理、全过程咨询的含义及发展过程进行了综述,并介绍本文使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为文章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环境分析。首先详细地介绍了D监理公司的企业概况,其次利用G-PEST、五力模型两种战略分析模型深入分析该公司的宏观环境及竞争环境,最后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经营情况6个方面对D监理公司进行内部分析。第四章,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分析。本章结合第三章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出D监理公司目前面临的机会、威胁及自身优势、劣势,进而构建SWOT矩阵得到战略备选方案,再利用定量战略矩阵进行打分,做出发展战略选择,并根据新确定的发展战略重新制定D监理公司的愿景、使命及战略目标。第五章,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提出完善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建议。D监理公司目前面临营收大幅下降的问题,通过对该公司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识别,发现D监理公司目前机会与威胁并存,其自身的优势要强于劣势,根据这一特征,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该公司发展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求与同一集团的设计院合并重组或联合经营的方式,开展项目全过程咨询,以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扭转困境,做大做强。
二、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跨域治理 |
2.1.2 内河水运 |
2.1.3 水运跨域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府际关系 |
2.2.2 整体性治理 |
2.2.3 协同治理 |
第3章 跨域治理视角下的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发展现状 |
3.1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发展模式变迁 |
3.1.1 政府统一管理阶段 |
3.1.2 省市分工合作阶段 |
3.1.3 政企协同治理阶段 |
3.2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跨域治理主要做法 |
3.2.1 以项目为主线的纵向共同参与 |
3.2.2 以问题为中心的横向沟通协调 |
3.2.3 以利益为核心的企业自发参与 |
3.2.4 以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应用 |
第4章 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与成因 |
4.1 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主要问题 |
4.1.1 水运跨域治理重视程度欠缺 |
4.1.2 府际纵向推动作用弱化 |
4.1.3 府际横向协调机制不健全 |
4.1.4 社会主体协同作用难发挥 |
4.1.5 内河水运行业管理水平低 |
4.2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 |
4.2.2 水运体制的改革阵痛 |
4.2.3 政府主体的利益考量 |
4.2.4 社会主体的局限性 |
第5章 跨域治理视角下的内河水运发展经验借鉴 |
5.1 国外内河水运跨域治理模式 |
5.1.1 美国密西西比河跨域治理模式 |
5.1.2 欧洲莱茵河跨域治理模式 |
5.2 国内内河水运跨域治理模式 |
5.2.1 珠江水运跨域治理模式 |
5.2.2 京杭运河江苏段水运跨域治理模式 |
5.2.3 小清河水运跨域治理模式 |
5.3 内河水运跨域治理经验借鉴 |
5.3.1 立足长远的整体性规划 |
5.3.2 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
5.3.3 高规格建立跨域治理机构 |
5.3.4 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 |
5.3.5 多渠道投融资保障 |
第6章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发展的对策 |
6.1 强化水运跨域治理意识 |
6.1.1 提高内河水运重视程度 |
6.1.2 提高跨域治理重要程度 |
6.2 完善政府跨域治理机制 |
6.2.1 纵向完善规划、执行、监督机制 |
6.2.2 横向强化沟通、协商、合作机制 |
6.3 支持社会主体参与治理 |
6.3.1 完善市场化治理机制 |
6.3.2 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
6.4 提升水运行业治理水平 |
6.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6.4.2 落实水运发展政策 |
6.4.3 提升水运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访谈提纲 |
2. 访谈记录表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苏联专家与新中国水运事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交通部聘请苏联专家,确立中央统筹的水运管理体制 |
三、参与具体工程建设,传授技术经验 |
四、帮助建立行业规章制度与管理条例 |
五、指导水运学科建设与发展,帮助培养现代水运建设人才 |
六、结语 |
(3)不确定环境下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运输情景界定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多式联运概述 |
2.1.1 多式联运运输形式 |
2.1.2 多式联运运营网络分析 |
2.2 确定环境下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 |
2.2.1 多式联运优化目标:单目标路径优化与多目标路径优化 |
2.2.2 不同货品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优化问题 |
2.2.3 特殊场景下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优化问题 |
2.2.4 多式联运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2.3 不确定环境下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 |
2.3.1 不确定的描述方法 |
2.3.2 不确定环境下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
2.4 运输路径鲁棒优化研究 |
2.4.1 鲁棒线性优化理论 |
2.4.2 运输路径的鲁棒性 |
2.4.3 运输路径鲁棒优化现状 |
2.5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考虑集装箱使用限制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优化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建立 |
3.2.1 模型参数 |
3.2.2 模型目标函数 |
3.2.3 模型约束 |
3.3 求解步骤 |
3.4 案例分析 |
3.4.1 案例描述 |
3.4.2 案例结果 |
3.4.3 案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输价格不确定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建立 |
4.2.1 模型参数 |
4.2.2 确定情形下的运输路径优化模型 |
4.2.3 运输价格不确定情形下的鲁棒转化模型 |
4.3 大规模算例分析 |
4.3.1 算例描述 |
4.3.2 参数敏感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运输能力不确定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 |
5.1 问题描述 |
5.2 模型建立 |
5.2.1 模型参数 |
5.2.2 确定情形下的运输路径优化模型 |
5.2.3 运输能力不确定情形下的鲁棒转化模型 |
5.3 大规模算例分析 |
5.3.1 算例介绍 |
5.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双因素扰动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 |
6.1 问题描述 |
6.2 模型建立 |
6.2.1 模型参数 |
6.2.2 多式联运运输路径基础优化模型 |
6.2.3 运输能力和运输价格不确定的鲁棒优化 |
6.2.4 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双因素扰动下的鲁棒转化模型 |
6.3 模型的求解 |
6.3.1 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
6.3.2 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步骤 |
6.4 大规模算例分析 |
6.4.1 算例介绍 |
6.4.2 算法性能测试 |
6.4.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4)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贫困、扶贫和脱贫 |
二、治理与治理结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区主导发展理论 |
二、复合治理理论 |
三、合作治理理论 |
第三节 治理结构分析框架 |
一、内部治理结构 |
二、外部治理结构 |
三、内外结构互动 |
四、理论与案例相关性分析 |
第二章 扶贫中的W村治理结构重塑 |
第一节 W村扶贫实践生成背景 |
一、国家基层治理转型 |
二、基层领域多元治理主体矛盾 |
三、国内扶贫历程梳理 |
四、W村扶贫概况 |
第二节 W村扶贫可行性分析 |
一、基层政府与村治主体达成扶贫共识 |
二、长期贫困引发村治危机 |
三、乡村经济精英政治化 |
四、社区共同行为培育集体行动经验 |
第三节 W村扶贫过程中治理结构分析 |
一、村集体为核心的扶贫组织框架 |
二、W村治理结构构建经验 |
三、W村治理结构构建优势 |
第三章 W村治理结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W村治理结构困境 |
一、社区发展效益被精英俘获 |
二、扶贫过程中治理悬浮化 |
三、乡村扶贫被科层行政捆绑 |
四、乡村治理结构日趋僵化 |
第二节 W村治理结构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内部治理结构滞后于乡村发展 |
二、外部治理结构主体参与失衡 |
三、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不足 |
第四章 乡村治理结构的发展建议 |
第一节 优化乡村内部结构 |
一、完善乡村集体治理机制,加强党组织引领作用 |
二、挖掘乡村内外治理资源,促进资源开发 |
三、丰富村民自治形式,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动力 |
第二节 改善乡村外部结构 |
一、建立村治与乡政协调机制,有效衔接政村 |
二、引入私人部门资本,建立村企联动长期战略 |
三、健全乡村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人才三社联动机制 |
第三节 强化乡村内外结构互动 |
一、增强内外治理结构信息化互动 |
二、促进确立合理化资源分配秩序 |
三、规范基层多元组织治理网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权责划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生产管理研究现状 |
1.2.2 权责划分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安全生产管理 |
2.2 权责划分相关理论 |
2.3 决策理论 |
2.4 协同网络相关理论 |
2.5 黄金分配法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公路水运工程生产特点 |
3.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特点 |
3.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根本成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权责定性划分方法 |
4.1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
4.1.1 我国法律体系的层次结构 |
4.1.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层次结构分析 |
4.1.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构建 |
4.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法律法规的权责规定 |
4.2.1 法律层级关于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规定 |
4.2.2 法规层级关于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规定 |
4.2.3 规章层级关于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规定 |
4.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参与主体权责划分 |
4.4 冲突条件下权责规定和权责划分的应用规则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权责定量划分方法 |
5.1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关系分析 |
5.1.1 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分析 |
5.1.2 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关系分析 |
5.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同网络信息结构模型构建及特点分析 |
5.2.1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同网络模型构建 |
5.2.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同网络模型特点 |
5.2.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参与主体权责排序要求 |
5.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参与主体权责排序 |
5.3.1 排序指标体系构建 |
5.3.2 排序信息获取及描述 |
5.3.3 基于个体表现的排序方法 |
5.3.4 基于协同表现的排序方法 |
5.3.5 基于个体表现和协同表现的综合排序方法 |
5.4 基于黄金分配法的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拟定 |
5.4.1 黄金分配法于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拟定的可行性分析 |
5.4.2 基于黄金分配法的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拟定 |
5.4.3 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的应用领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定量权责划分方法应用 |
6.1 案例概况 |
6.2 J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定量权责划分方法应用分析 |
6.2.1 J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下参与主体权责排序 |
6.2.2 J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下参与主体权责划分系数拟定 |
6.2.3 应用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根本成因分析调查 |
附录 B 公路水运工程参与主体安全生产管理权责排序指标体系修正调查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2 成熟度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
2.1.1 安全生产管理 |
2.1.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
2.1.3 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
2.2 项目管理理论 |
2.2.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2.2.2 成熟度模型理论 |
2.3 云模型理论 |
2.3.1 云模型的定义 |
2.3.2 一维正态云模型 |
2.3.3 正态云发生器 |
2.4 解释结构模型(ISM) |
2.4.1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
2.4.2 解释结构模型的原理 |
2.4.3 解释结构模型的操作程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新需求 |
3.1 公路水运工程生产特点分析 |
3.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
3.3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建设单位在项目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3.3.2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4 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需求 |
3.4.1 新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比分析 |
3.4.2 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新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4.1 引入成熟度模型的必要性及意义 |
4.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1 系统性原则 |
4.2.2 实践性原则 |
4.3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分析 |
4.3.1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等级分析 |
4.3.2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范畴界定 |
4.3.3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维度分析 |
4.3.4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分析 |
4.4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评价 |
5.1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2.1 权重方法的选择 |
5.2.2 模糊组合数OWA算子的相关定义 |
5.2.3 基于模糊组合数OWA算子的权重确定方法 |
5.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的综合评价 |
5.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5.3.2 一维正态云及生成算法 |
5.3.3 基于云模型的成熟度综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提升指引及应用 |
6.1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提升指引 |
6.1.1 指标间相关关系确定 |
6.1.2 成熟度指标因素层次划分 |
6.1.3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指标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
6.1.4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提升指引 |
6.2 案例应用 |
6.2.1 项目基本概况 |
6.2.2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概况 |
6.2.3 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6.2.4 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 |
6.2.5 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内陆水运发展战略》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АННОТАЦИЯ |
摘要 |
ВВЕДЕНИЕ |
Описание задачи перевода |
Цель и значение задачи перевода |
1. Языков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оригинального текста |
1.1Особенности официально-делового стиля |
1.1.1 Точность официально-делового стиля |
1.1.2 Условность официально-делового стиля |
1.2 Лексическ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
1.2.1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й термин |
1.2.2 Отглагольное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ое |
1.2.3 Причастие |
1.3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
1.3.1 Прост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
1.3.2 Состав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
2. Переводческая практика по теории 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и |
2.1 Теория 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и |
2.2 Переводческие приемы с примерами |
2.2.1 Изменение 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и слова |
2.2.2 Лексическое добавление |
2.2.3 Лексическое опущение |
2.2.4 Изменение порядка слов |
3. Заключение |
3.1 Проблемы и решения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
3.2 Пост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й опыт |
СПИСОК ИСПОЛЬЗОВАННЫХ ИСТОЧНИКОВ |
ПРИЛОЖЕНИЕ1. ПЕРЕВОД |
ПРИЛОЖЕНИЕ2. ОРИГИНАЛ |
(8)明清时期袁水流域的市镇网络与商品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一)关于区域社会的研究 |
(二)水陆交通及相关研究 |
(三)市镇及相关研究 |
(四)商品经济及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基本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二)基本框架 |
(三)后续研究 |
第二章 袁水流域的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及水陆交通 |
一、流域的政区沿革 |
(一)袁水水系与流域范围 |
(二)袁州府的政区沿革 |
(三)临江府的政区沿革 |
二、流域的自然环境 |
(一)气候 |
(二)土地的基本情况 |
三、流域的水陆交通 |
(一)水运的相关情况 |
(二)陆运的相关情况 |
(三)水运与陆运之间的联系 |
第三章 明清时期袁水流域的市镇 |
一、市镇类型与分布 |
(一)市镇类型及数量变化 |
(二)市镇分布及其特点 |
二、市镇人口及消费类型 |
(一)市镇人口及辐射范围 |
(二)市镇人口的消费类型及水平 |
三、市镇管理 |
(一)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
(二)市镇社会秩序与治安状况 |
(三)市镇经济管理与地方财政 |
第四章 明清时期袁水流域的商品化生产及商品经济 |
一、商品化生产的农业基础 |
(一)土地开垦 |
(二)灌溉及水利设施 |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 |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一)农作物的商品化 |
(二)手工业与矿冶业 |
三、商品于流域内外的流转 |
(一)转运贸易 |
(二)与其他流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史籍 |
二、今人着述及论文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水运工程THJ公司品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本文研究思路 |
1.2.2 本文研究方法 |
1.3 本文结构内容及框架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品牌战略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 品牌战略的国内研究现状 |
2.3 品牌资产CBBE模型理论 |
第三章 THJ公司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
3.1 THJ公司发展情况 |
3.1.1 THJ公司竞争实力简介 |
3.1.2 THJ十三五战略目标 |
3.2 THJ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分析 |
3.2.1 THJ公司外部宏观环境 |
3.2.2 THJ公司行业竞争环境 |
3.3 THJ公司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3.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3.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3.3.4 威胁分析(Threats) |
3.3.5 SWOT分析总结 |
第四章 THJ公司的品牌战略体系建设 |
4.1 THJ公司现阶段在创建品牌时存在的问题 |
4.1.1 THJ公司建立品牌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
4.1.2 THJ公司市场经营者对品牌战略的概念理解不清 |
4.1.3 THJ公司对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不足 |
4.1.4 THJ公司市场经营人员对品牌战略无从下手 |
4.2 THJ公司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思路 |
4.2.1 基于CBBE模型的品牌创建步骤 |
4.2.2 THJ公司“行星品牌战略体系” |
4.2.3 THJ公司品牌战略管理模式 |
4.3 THJ公司品牌战略的实施原则 |
4.3.1 原则1顾客拥有品牌 |
4.3.2 原则2品牌创建无捷径 |
4.3.3 原则3品牌应该兼有二元性 |
4.3.4 原则4品牌应具有丰富的内涵 |
4.3.5 原则5品牌共鸣是重要的焦点 |
4.4 THJ公司品牌战略的实施步骤 |
4.4.1 建立适当的品牌识别 |
4.4.2 建立合适的品牌含义 |
4.4.3 引起顾客对品牌的正面响应 |
4.4.4 创建顾客与品牌之间适当的关系 |
第五章 THJ公司品牌战略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保障 |
5.1.1 品牌机构的设置 |
5.1.2 品牌建设的职责分工 |
5.1.3 品牌建设的人才保障措施 |
5.2 突出并延伸品牌战略的实践载体 |
5.2.1 品牌战略实践载体的种类 |
5.2.2 品牌战略实践载体的考核标准 |
5.2.3 品牌战略实践载体的考核表格的设计 |
5.3 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
5.3.1 建立THJ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 |
5.3.2 塑造企业员工的良好形象 |
5.3.3 积极筹建THJ公司的企业文化长廊 |
5.4 强化宣传推广,加强文化建设 |
5.4.1 加强THJ公司在水运工程媒体中的影响力 |
5.4.2 以THJ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带动品牌建设 |
5.4.3 推进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 |
5.5 其他品牌战略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情况 |
2.1.1 工程监理的含义 |
2.1.2 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情况介绍 |
2.1.3 工程监理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1.4 全过程工程咨询 |
2.2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
2.3 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 |
2.3.1 G-PEST分析法 |
2.3.2 SWOT分析法 |
2.3.3 五力模型分析法 |
2.3.4 定量战略规划矩阵(QSPM) |
3 D监理公司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竞争环境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组织结构分析 |
3.3.2 人力资源分析 |
3.3.3 市场资源分析 |
3.3.4 技术能力分析 |
3.3.5 财务能力分析 |
3.3.6 经营情况分析 |
4 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
4.1 SWOT分析 |
4.1.1 机会与威胁分析 |
4.1.2 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3 SWOT矩阵分析 |
4.2 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4.3.1 D监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 |
4.3.2 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5 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营销能力保障措施 |
5.2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5.3 资金保障措施 |
5.4 健全管理体系保障措施 |
5.5 企业创新能力保障措施 |
5.6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域治理视角下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栋. 山东大学, 2021
- [2]苏联专家与新中国水运事业建设[J]. 王苗,龙登高. 河北学刊, 2021(02)
- [3]不确定环境下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路径鲁棒优化研究[D]. 陈丹丹. 东南大学, 2020(02)
- [4]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D]. 吕超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权责划分方法研究[D]. 冉佩欣.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成熟度研究[D]. 蒲苗苗.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7]《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内陆水运发展战略》翻译实践报告[D]. 吕含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明清时期袁水流域的市镇网络与商品经济[D]. 甘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9]水运工程THJ公司品牌战略研究[D]. 娄毓凯. 天津商业大学, 2019(12)
- [10]D监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毕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