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一、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悦[1](2020)在《点穴疗法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技术中的点穴疗法对老年清晨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清晨脉率、中医症候、血瘀情况及睡眠情况的改善效果,以探讨通过点穴疗法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1.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采取两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采用抛硬币法将天津市某2所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于2019年7月至11月以2所社区中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8例)开展研究。对照组(39例)在研究期间延续干预前日常高血压治疗;干预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和三阴交5个穴位进行每日睡前1次,每次约15分钟,为期8周的点穴治疗。2.在干预前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BIQ)评价患者基本情况;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采用中医症候积分量表(TCMSSS)、血瘀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PRS-bs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价患者中医症候情况、血瘀情况及睡眠情况;在干预前、干预2周时、干预4周时、干预6周时和干预8周时(干预结束后)使用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干预期间患者清晨收缩压(MSBP)、清晨舒张压(MDBP)及清晨脉率(MPR)的变化情况。3.所有数据核对后录入Excel2013并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率、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数据的正态性检验;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或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组间均衡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患者76例,两组各38例,实际有效样本为97.4%。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情况、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清晨脉率、中医症候情况、血瘀情况及睡眠情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均衡可比。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清晨收缩压的组别效应(F=35.303,P<0.01)、时间效应(F=67.472,P<0.01)以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F=79.602,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清晨舒张压的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527,P=0.220),时间效应(F=5.714,P<0.01)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F=4.233,P<0.01)有统计学意义;清晨脉率的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109,P=0.296),时间效应(F=26.100,P<0.01)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F=25.357,P<0.01)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医症候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干预组TCMSSS总分(t’=7.601,P<0.01)及主要症候TCMSSS得分(t=7.106,P<0.01)均低于对照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点穴疗法对改善患者症候有效(Z=5.512,P<0.01)并可缓解主要症候(?2=25.333,P<0.01)。3.两组血瘀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除情绪维度得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799)外,干预组PRS-bss总分(t=6.976,P<0.01)、活动维度(t=6.474,P<0.01)、睡眠维度(t’=3.822,P<0.01)、加重维度(t=5.010,P<0.01)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两组睡眠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干预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t=3.680,P<0.01),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Z=2.583,P<0.05)。研究结论点穴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中医症候、血瘀情况及睡眠质量,且降低清晨收缩压的效果随治疗时间的积累逐渐增强。然而,虽然本研究发现清晨舒张压与清晨脉率可以随点穴治疗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暂未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点穴疗法对清晨舒张压与清晨脉率的效果及显效时间的确定仍需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总体来看,点穴疗法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仍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护理手段,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清晨血压管理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经济、有效的补充护理思路与方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李茂绪,刘相星,赵云慧,牟磊[3](2004)在《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赖诺普利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停降压药1周后随即给予赖诺普利 5、10mg ,目标剂量 2 0mg/d ,血压未达标者加氢氯噻嗪 2 5mg/d ,观察 8周。用动态血压和超声多普勒评价降压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首剂 5、10mg均能平稳降压 ,无明显低血压反应。治疗稳定降压后 ,脑血流量略有增加。结论 赖诺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安全有效 ,无首剂低血压反应和脑血流量下降 ,长期治疗能稳定降压 ,增加脑血流量。

周焱[4](2003)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总疗效,比较各种普利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在器官保护方面是否有差别。 方法:本研究检索了4个主要数据库:Medline(1966-2000);EMBASE(1974-2002);Cochrane library(2001年第4期);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光盘。确定纳入的研究文献,提取有关信息。 结果:纳入文献的证据级别均为A级,多数是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部分是Meta-分析。降压疗效及器官保护作用:8种ACEI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单一用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均有降压效果,强度依次为:赖诺普利>西拉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谷/峰比:福辛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赖诺普利均大于50%。所有ACEI都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有益。有研究显示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衰比卡托普利更安全。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和后期应用ACEI,均减少心力衰竭。AMI早期(发病后≤36小时)应用ACEI 4~6周,轻度降低总病死率,每1000病人可挽救6.0人。AMI后期(≥3天)用ACEI长期治疗,平均37个月从1000病人中挽救53人。对非糖尿病人保护肾脏方面,除苯那普利缺乏证据外,ACEI可减少尿蛋白量和延缓肾功损害。除培哚普利外,有证据显示ACEI治疗老年高血压有效且易于耐受。仅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有预防脑卒中的证据。安全性和依从性:ACEI不良反应轻微,除咳嗽副作用外,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咳嗽、血清肌酐增高、高血钾、皮疹、味觉改变和白细胞减少,咳嗽最常见。8种药物中,福辛普利咳嗽发生率最少,依那普牙}j发生率最高。在研究中未发现对糖、脂代谢和电解质的影响。在所有副作用发生中,以贝拉普利和卡托普利发生率最高。培味普利、贝拉普利的药物耐受性>卡托普矛l!,福辛普牙l!药物耐受性>依那普利。每日口服一次的ACEI制剂具有更高的依从性。药物经济学:有关文献极少,仅见于雷米普利、依拉普利和赖诺普利。依那普利有3篇针对心衰患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依那普利治疗心衰病人经济学效益明确。雷米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是经济的选择。一项小样本研究显示赖诺普利比依那普利节省费用。 结论:大量高质量研究肯定了ACEI制剂的降压效果和对心脏、肾脏、脑等器官的保护作用。8种药物在降压幅度、器官保护方面存在细微差别。除了干咳以外,ACEI类制剂均耐受良好。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各类ACEI制剂的副作用存在差异。普利类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极少。

涂晓龙[5](2009)在《补益肾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补益肾气法对高血压血管弹性和高血压进程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补益肾气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研究”课题前期研究基础上,从理论研究、文献评述、实验研究(血压、主动脉胶原分布、含量的变化,NO、ET-1)三个方面探讨补益肾气法的作用机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益肾降压合剂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拉西地平)。给予相应药物(益肾降压合剂、拉西地平)连续灌胃共8周。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收缩压和心率动态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放射性免疫法测定ET-1。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采用Masson氏三色法染动脉胶原和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行胶原特殊染色,用德国leica公司Qwin V3图像分析软件系统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胶原面积与统计场总面积比值。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 ,图像分析经标准灰度校正后,计算胶原面积与统计场总面积比值。结果:益肾降压合剂可明显地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及心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升高NO含量、降低ET水平;使主动脉胶原含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表达减少。结论:补益肾气法能平稳地控制血压,治疗延缓了SHR血压发展进程,能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弹性及血管的异常舒缩功能,是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杨晓波[6](2021)在《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BP)、血压变异性(BPV)、动脉硬化相关指标(AI、AASI、IMT)、中医疗效及安全性等影响,为该方是否能改善此类患者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市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治疗方案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加用桑芪首乌方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BP、BPV、AI、AASI、IMT、中医疗效等及安全性等指标,试验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的80例,脱落8例,两组各剩余36例。2.两组基线资料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BP:治疗后,两组患者BP均下降(P<0.01),对照组更明显(P<0.05),尤其是DSBP(P<0.01)。4.BPV:治疗后,两组患者BPV均下降(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5),尤其是24h DBPV、DSBPV、NDBPV(P<0.01)。5.AI:治疗后,治疗组有改善(P<0.05),对照组无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AASI:治疗后,治疗组有改善(P<0.05),对照组无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7.IMT:治疗后,治疗组有改善(P<0.05),对照组无改善(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8.89%,对照组61.11%。单项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组除健忘外其余均有改善(P<0.05),头晕目眩、头痛、心悸、腰酸、失眠多梦、颧红盗汗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头晕目眩、头痛、心悸、烦躁不安等均改善(P<0.05);组间比较腰酸、失眠多梦、心悸、膝软、颧红盗汗、口干等均改善(P<0.05),五心烦热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9.安全性:试验过程中72例患者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加用桑芪首乌方能有效降压并减少血压波动。2.桑芪首乌方配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加用桑芪首乌方能降低患者AI、AASI、IMT,但IMT组间比较改善不明显。推测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改善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卢凤玲[7](2020)在《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患者在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对餐后血压的影响,明确可降低PPH发生率的体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病房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共9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从患者早餐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总时长120分钟(要求患者在30分钟内进餐完毕,之后进行体位干预)。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卧位姿势;半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45°半卧位姿势;对照组在进餐后进行日常活动,但期间不得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超过30分钟。测量进餐前15分钟、开始进餐时、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血压值,比较餐后不同体位患者的血压、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心率、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比较三组餐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的差异,并绘制三组的血压、心率变化趋势图;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等方法对三组的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96例,脱落4例,最终完成干预92例,其中卧位组31例,半卧位组31例,对照组30例。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比较:(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SBP、D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三组SBP、DBP在各时间段内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内比较,三组SBP、DBP在各组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①卧位组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在0~30分钟内均出现SBP下降趋势,降幅超过10mmHg,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之间波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半卧位组SBP在0~30分钟内出现显着下降,并在90~120分钟时间段出现上升趋势,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卧位组、半卧位组及对照组DBP均在餐后30分钟内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的餐后血压按年龄分层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的餐后S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年轻老年患者的餐后DBP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高龄老年患者DBP变化与时间发展无关(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的PPH发生率分别为80.65%、80.65%、86.67%,三组之间PPH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的SBP、DBP变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餐后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餐后心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5.三组患者的PPH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11例患者出现PPH症状,包括卧位组1例,半卧位组5例,对照组5例,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出现次数最多,其次分别为头痛、眩晕、乏力、胸痛。6.三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条目1“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感觉身体舒服”、条目2“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不让我感觉到累”,三组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总分、条目2半卧位组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条目1半卧位组得分低于卧位组(P<0.05);条目3“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可以坚持2小时”得分三组之间无差别(P>0.05),条目4“总体上说,我对这种体位/状态感到满意”半卧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体位对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无差别。不同体位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患者血压在进餐后30分钟内下降趋势明显,之后血压在相对较低水平平稳波动。提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无论其采取何种体位,进餐后30分钟内应密切关注血压。2.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既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也不能降低餐后血压的变异度。3.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4.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出现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否与体位无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的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最为常见。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半卧位,可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疲累感。

杨文磊[8](2020)在《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本次临床观察所收录的对象均来自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至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一共64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将患者依次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与西药基础治疗,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mg,po qd;叶酸片,5mg,po qd,其中治疗组加服加味温胆汤。每组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血压、血Hcy浓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血压观测比较:治疗组在控制血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降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90.00%(P<0.05);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两组患者的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6%(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各安全观察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痰瘀互结证型老年H型高血压病,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血压的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调节和中医证候的改善均有更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于泓[9](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10](2019)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文中指出主任委员刘力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副主任委员吴兆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继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撰稿委员会(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包玉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蔡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鲁原(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伟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初少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二、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点穴疗法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5 操作性定义
    6 理论基础
    7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4 样本量计算
        2.5 分组方法
    3 研究工具
        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3.2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3.3 血瘀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
        3.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3.5 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4 研究内容
        4.1 研究前准备工作
        4.2 对照组
        4.3 干预组
    5 资料收集
        5.1 资料收集时间
        5.2 资料收集标准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质量控制
        7.1 准备阶段
        7.2 实施阶段
        7.3 资料收集和分析阶段
    8 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2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情况比较
    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睡眠情况比较
    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4.1 两组患者清晨收缩压比较
        4.2 两组患者清晨舒张压比较
        4.3 两组患者清晨脉率比较
    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情况比较
    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瘀情况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2 点穴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
    3 点穴疗法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
    4 点穴疗法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舒张压具有积极意义
    5 点穴疗法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脉率具有积极意义
    6 点穴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症候
    7 点穴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瘀情况
第五部分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清晨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国内外清晨血压的提出与发展
    2 中西医对清晨高血压的认识
    3 清晨高血压的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4 研究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数据库
    检索策略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评价步骤
研究结果
    纳入的文献数量分布情况
    有效性研究证据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研究证据
        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治疗证据
        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证据
        对高血压病人的肾脏保护作用证据
    安全性研究证据
    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证据
        目前中国市场参考价格
讨论
结论
    降压和器官保护的有效性
    安全性和依从性
    药物经济学
总结表
参考文献
致谢

(5)补益肾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老年高血压肾气虚实质探讨
    一、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探讨
        (一)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二) 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三)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二、老年高血压中医肾气虚诠释
        (一) 肾精、气、阴、阳阐释
        (二) 肾气虚与老年心血管疾病
        (三) 老年高血压肾气虚诠释
第二部分 对动脉弹性功能及老年高血压中西医研究的评述
    第一节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中西医研究评述
        一、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意义
        (一) 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二) 促进血压达标
        二、改善动脉硬化的机理研究
        三、描述动脉硬化的血压参数及临床指标
        (一) 脉压及脉压指数
        (二) 脉内膜中层厚度
        (三) 脉搏波形分析(pulse wave analysis,PWA)
        (四) 脉搏波速度( pulse wave velocity,PWV)
        (五) NO、ET-1
        (六) 应用现状评述
        四、中医动脉硬化实验研究概况
        (一) 调脂及抗炎症反应的研究
        (二) 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
        (三) 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四) 抑制血小板黏附及分泌的研究
        (五) 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五、中药改善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六、中药改善高血压病动脉弹性的研究
        七、西药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
        八、评价与展望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与中西医相关研究评述
        一、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探讨
        二、对于老年高血压相关指标的研究
        (一) 对一氧化氮、内皮素的研究
        (二) 对胶原的研究
        (三) 增龄导致的内皮损害的研究
        (四) C 型利钠肽(CNP)
        三、老年高血压西医治疗现状
        (一) 对目前主要用药的评价
        (二) 治疗老年高血压药物实验研究
        (三) 联合用药研究
        (四) 非药物治疗
        (五) 关于高龄老人的降压治疗
        (六) 老年高血压治疗存在的问题
        四、老年高血压中医治疗现状
        (一) 中药治疗现状
        (二) 中药改善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的研究
        (三) 问题及展望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益肾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心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补益肾气法对SHR 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补益肾气法对SHR 主动脉胶原含量及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三、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治疗原则的确立
    五、补益肾气法方药释义及疗效机理分析
        (一) 处方来源与药物组成
        (二) 方药分析
        (三) 组方配伍
        (四) 用药特色
        (五)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六、益肾降压方的作用与NO/ET 以及胶原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6)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引言
    一、研究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筛选病例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 分组方法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2 24 小时动态血压(ABPM)
        5.3 血压变异性(BPV)
        5.4 动脉硬化指数(AI)
        5.5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5.6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5.7 中医证候疗效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技术路线图
        8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病例人数统计说明
        2 基线资料
        2.1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2.2 两组合并症、吸烟史、高血压分级比较
        2.3 两组高血压危险分层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各单项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症候总积分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1 两组治疗前后24 小时动态血压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BPV)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4 安全性比较
    三、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2 动脉硬化(AS)
        2.1 动脉硬化指数(AI)
        2.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2.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3 祖国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4 桑芪首乌方
        5 本研究立题依据
        6 结果分析
        6.1 病例统计说明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小时动态血压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分析
        7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二、餐后低血压概述
        (一) PPH的流行病学现状
        (二) PPH的危害
        (三) PPH的发生机制
        (四) PPH的评估
        (五) PPH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
        (一) 概念性定义
        (二)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纳入标准
        (二) 排除标准
        (三) 脱失病例标准
    二、样本量计算
    三、研究步骤
        (一) 分组方法
        (二) 干预方法
        (三) 评价指标
        (四) 资料收集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质量控制
        (一) 准备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阶段
    六、伦理学审查
    七、试验方案注册信息
第四章 结果
    一、入组患者情况
    二、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三、三组患者血压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三) 餐后各时间段血压差值比较
        (四) 按年龄分层亚组分析
    四、三组患者PPH发生率比较
    五、三组患者血压变异度(cv)比较
    六、三组患者心率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情况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七、三组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八、三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第五章 讨论
    一、餐后采取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
        (一) 老年人胃肠功能发生增龄性改变
        (二)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受损
        (三) 长效降压药对PPH产生的影响难以规避
    二、餐后采取不同体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餐后血压变化规律趋于一致
    三、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特点
    四、餐后采取不同体位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
    五、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
    六、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餐后体位无关
    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采取半卧位时主观体验较差
第六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药物
        2.2 病例分组情况
        2.3 治疗方案
    3 观测指标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对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2 中医对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3 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4 加味温胆汤组方分析
    5 主要组成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及其降压机制
    6 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1.2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3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1.3.1高钠、低钾膳食:
    1.3.2超重和肥胖:
    1.3.3过量饮酒:
    1.3.4长期精神紧张:
    1.3.5其他危险因素: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2.1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2.2我国高血压人群心血管风险的特点 3诊断性评估
3.1病史
3.2体格检查
3.3实验室检查
3.4遗传学分析
3.5血压测量
    3.5.1诊室血压:
    3.5.2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3.5.3家庭血压监测 (HBPM) :
3.6评估靶器官损害
    3.6.1心脏:
    3.6.2肾脏:
    3.6.3大血管:
    3.6.4眼底:
    3.6.5脑: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4.1按血压水平分类
4.2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5.1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5.2降压治疗策略
5.3生活方式干预
    5.3.1减少钠盐摄入, 增加钾摄入:
    5.3.2合理膳食:
    5.3.3控制体重:
    5.3.4不吸烟:
    5.3.5限制饮酒:
    5.3.6增加运动:
    5.3.7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4.1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5.4.2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5.4.3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5.4.4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5.5器械干预进展
5.6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5.6.1调脂治疗
    5.6.2抗血小板治疗
    5.6.3血糖控制
    5.6.4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
    5.6.5高血压伴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
5.7高血压治疗随诊、转诊及记录
    5.7.1随诊目的:
    5.7.2随诊内容:
    5.7.3随诊间隔:
    5.7.4医疗记录: 6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6.1老年高血压
    6.1.1临床特点:
    6.1.2改善生活方式:
    6.1.3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6.1.4药物应用方法:
6.2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6.2.1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6.2.1.1特点:
    
6.2.1.2流行趋势和特点:
    
6.2.1.3儿童继发性高血压:
    6.2.2儿童高血压的近、远期健康损害:
    6.2.3儿童血压测量及诊断评估
    
6.2.3.1血压测量:
    
6.2.3.2血压评价标准:
    
6.2.3.3诊断性评估:
    6.2.4治疗
    
6.2.4.1血压控制目标:
    
6.2.4.2病因治疗:
    
6.2.4.3生活方式干预:
    
6.2.4.4药物治疗:
6.3妊娠高血压
    6.3.1妊娠高血压的分类:
    6.3.2治疗策略:
    6.3.3慢性高血压在妊娠前的处理:
    6.3.4妊娠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6.3.5妊娠合并轻度高血压的处理:
    6.3.6妊娠合并重度高血压的处理:
    6.3.7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6.4高血压伴脑卒中
    6.4.1病情稳定的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6.4.2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6.5高血压伴冠心病
    6.5.1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
    6.5.2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选择:
    6.5.3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降压药物选择:
    6.5.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降压药物选择:
6.6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6.6.1流行病学和机制:
    6.6.2降压治疗临床获益:
    6.6.3降压目标:
    6.6.4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6.6.5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6.7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6.7.1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关系:
    6.7.2 CKD患者的降压目标:
    6.7.3 CKD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6.7.4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 (CKD 5期) 的降压治疗:
6.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6.8.1降压治疗的目标:
    6.8.2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6.9代谢综合征
    6.9.1诊断标准:
    6.9.2治疗原则和方法
6.10外周动脉疾病的降压治疗
6.11难治性高血压
    6.11.1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原因筛查:
    6.11.2处理原则[290_293]
    6.11.3器械治疗
6.12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6.12.1定义和评估:
    6.12.2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11, 295]
    6.12.3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
6.13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
    6.13.1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和危险因素[66, 297, 298]
    6.13.2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和目标[299]
    6.13.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7高血压防治对策和策略
7.1防治政策及卫生服务体系
    7.1.1健康生活方式:
    7.1.2系统管理高血压:
7.2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7.2.1全人群策略:
    7.2.2高血压高危 (易患) 人群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8.1高血压的筛查与登记
8.2初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8.3高血压长期随访的分级管理
8.4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8.5高血压患者的远程管理
8.6团队建设
8.7高血压患者的分级诊疗
    8.7.1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8.7.2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8.7.3上级医院转回基层社区的条件
8.8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9继发性高血压
9.1肾实质性高血压
9.2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
    9.2.1肾动脉狭窄:
    9.2.2主动脉狭窄:
9.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
9.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
    9.4.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9.4.2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9.4.3库欣综合征:
9.5其他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9.6药物性高血压
9.7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10研究展望 利益冲突声明 (排名不分先后)

四、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点穴疗法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效果研究[D]. 胡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3]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J]. 李茂绪,刘相星,赵云慧,牟磊.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
  •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D]. 周焱. 四川大学, 2003(01)
  • [5]补益肾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D]. 涂晓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6]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标的临床观察[D]. 杨晓波.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D]. 卢凤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 杨文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标签:;  ;  ;  ;  ;  

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