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元[1](2019)在《“孟母三迁”真的有必要吗?——社区环境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4年的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研究分析了社区环境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农村社区的孩子,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孩子语言应用能力更强,但在数学成绩方面两者没有显着差别。社区性质显着积极地影响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但城市社区家长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和教育期望的强烈程度都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家长;邻里关系和睦的社区,不仅孩子的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程度也高。家长参与和教育期望在社区环境和学业成就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低层次和过度家长参与会对孩子学业成绩提升产生负面效应。
巴比[2](2018)在《其实孩子看的不是电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定势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孩子摁动电视机的遥控器开关。各种报纸、媒体都在宣传电视的危害,想方设法让家长明白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不好。但很少有人思考:电视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习惯和寂寞而看儿童看电视,一般都是出于某种"需要",比如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获取知识和了解人际交往技巧等等。不同时期,孩子看电视的需要不同;但需要的强度却是不变的,依次为:(1)习惯(2)消磨时
木薇[3](2018)在《布依族流动少年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昆明的布依族为例》文中指出第一代移民群体所建构的族群边界,会影响第二代移民群体在适应过程中的身份定位。本文以从贵州农村迁移到昆明从事垃圾回收职业并聚族而居的布依族流动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布依族流动少年儿童身份认同建构的特点,阐释他们在族群边界建构之下的代际传承,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文化心理的适应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盲目地跟风模仿,想要极力摆脱"乡下人"的形象;另一方面遭受来自主流社会的压力,对"拾荒者、少数民族"的社会身份形成文化心理上的适应障碍,社会融入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钟佩菁[4](2017)在《教育Q&A》文中研究指明宝宝3岁了,家里的老人很喜欢看电视,有时候宝宝就跟着老人一起看,我知道看多了对他视力不好,但是不给他看好像也做不到。究竟该不该让孩子看电视?如果可以看,该如何指导他合理地看?A建议首先要和老人沟通。可以通过微信转帖、摘抄文章以及老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手段让他们了解看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对每天可以让孩子看多久达成共识。然后再跟孩子沟通。3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可以理解简单的规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看电视对他的影响(好的/坏的),也可以利用图片、故事、儿歌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最后约定每天可以看电视的时间、时长
臧雪萍[5](2015)在《看电视,做作业》文中指出对于看电视,几乎每个孩子都是"情有独钟"!但大多家长、老师认为看电视就会占掉孩子的学习时间,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极力反对孩子看电视。那么,电视对孩子的学习真的是百害无益吗?笔者不赞同这个观点。笔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内容日趋丰富,我们不妨综合这些因素,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布置孩子看电视做作业。一、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唤醒学生对汉字的情结
保拉·斯卡迪洛,高骏方[6](2015)在《孩子和电视:看多长时间,看哪些节目》文中指出孩子们总是呆在电视屏幕前不走,父母们不得不大声训斥,他们才肯磨磨蹭蹭离开,这是一个问题。那么,家长是放任不管还是严加约束?心理专家保拉·斯卡迪洛就此提出了10点建议。1、为什么电视对孩子那么有吸引力?电视通过影像和声音提供了极大的感官刺激。看电视成了孩子们一种强烈的生活体验,孩子们被完全包围在电视节目创造的气氛之中。此情此
况泉,徐东[7](2014)在《电子传媒对婴幼儿安全感的影响——以儿童电视节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传媒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电子传媒对婴幼儿的安全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婴幼儿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增加婴幼儿的暴力行为与攻击行为,影响婴幼儿对物质的需要。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应建立稳定的安全型依恋,强化孩子对电子媒介的属性意识,尽量避免收看暴力视频,树立正确的电视消费需求观念,以减少电视对婴幼儿的负面影响。
耿延庭[8](2014)在《从对受众的认识角度梳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一直被"效果导向"主导,经历了"强-弱-强"模式,而"受众"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与基点,不仅影响着传播效果研究的范围、指向及强度,也影响着研究的思路及对研究结果的解读。本文尝试从对受众的认识角度对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大众研究效果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
周杨[9](2014)在《江苏城市家庭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下我们正身处的社会媒介技术空前发达,对于当下的城市青少年来说,相比较于过去有了更充分和更为便利的信息资源,但是同时其所面对的信息环境相对于过去也更为复杂。承载信息传播的主要功能的大众传媒将按照“受众最大化”的原则选择信息内容交付,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样的信息内容对年轻人的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城市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化)过程中,在面对大众媒介所带来的“具有正负两面性”的信息内容时,需要由家庭为主导,学校和社区共同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批判地接收和理解媒介及其所承载的信息和内容。本文是以江苏的城市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家庭中的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对青少年接触媒介所产生的影响,并予以思考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父母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提高来带动家庭媒体消费观念和氛围改善,那么既能减少媒介负面内容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又能提高其对媒介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助于培养出积极向上,有着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青少年。
李莹[10](2013)在《电视节目应重视少儿收视群体》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电视节目具有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吸引力强等特点,对于缺少玩伴和活动空间的孩子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放松方式。随着孩子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不断增多,电视节目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孩子心智的启蒙、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塑造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电视对孩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孟母三迁”真的有必要吗?——社区环境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一) 社区环境和学业成就 |
(二) 社区环境、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 |
(三) 家长教育参与、家长教育期望和学业成就 |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
(一) 数据 |
(二) 变量 |
1. 因变量 |
2. 自变量 |
3. 中介变量 |
4. 控制变量 |
(三) 方法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 社区环境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
(二) 社区环境对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 |
(三) 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讨论与建议 |
1. 迎头赶上:农村孩子语言能力训练与培养 |
2.“孟母三迁”有必要:邻里关系形塑与互动 |
3. 稳中求进:教育焦虑和过度教育参与的缓解 |
(3)布依族流动少年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昆明的布依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一代布依族子女身份认同的特征 |
二、代际传承中身份认同的建构 |
三、城市化影响下的身份认同 |
四、进退两难中的身份认同 |
五、结论 |
(5)看电视,做作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 唤醒学生对汉字的情结 |
二、用《 新闻联播》 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
三、用《 面对面》 等节目健全学生的人格 |
(7)电子传媒对婴幼儿安全感的影响——以儿童电视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儿童电视节目的认识 |
二、儿童电视节目对婴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
(一) 对婴幼儿依恋的影响 |
(二) 对婴幼儿暴力行为与攻击行为的影响 |
(三) 对婴幼儿物质需要的影响 |
三、减少电视对婴幼儿安全感影响的措施 |
(一) 建立稳定的安全型依恋 |
(二) 强化孩子对电子媒介的属性意识 |
(三) 尽量避免收看暴力视频 |
(四) 树立正确的电视消费需求观念 |
(8)从对受众的认识角度梳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聚焦于“孤立”受众个体的研究 |
二、存在“个体差异”的受众 |
1、火星人入侵地球实验 |
2、电影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美国士兵的说服 |
3、传播与说服:寻找魔力要素 |
三、人际关系的视野与社会结构的介入 |
1、人民的选择:政治宣传中的媒体 |
2、艾奥瓦杂交玉米种研究:创新与扩散 |
3、个人的影响:两级传播 |
4、里维尔项目:作为最后一种诉求媒介的传单 |
四、积极主动的“受众” |
1、日间广播连续剧的听众:使用与满足 |
2、儿童生活中的电视研究 |
(9)江苏城市家庭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青少年媒介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江苏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状况 |
第一节、被调查的青少年基本状况 |
一、样本性别比例 |
二、样本年龄分布 |
三、样本家庭经济状况 |
四、青少年父母工作状况 |
第二节、江苏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现状 |
一、家庭平均花费在媒介上的费用 |
二、青少年日常接触媒介的时间 |
三、青少年对各类媒体内容的偏好 |
四、青少年在媒介所接触到的负面信息情况 |
第三节、父母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态度 |
第三章 家庭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第一节 家庭背景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一、家庭经济水平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二、父母亲学历对青少年接触媒介影响 |
第二节 家庭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一、父母媒介接触时间对青少年媒介接触时间的影响 |
二、家庭媒介费用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第三节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一、父母与孩子交流时间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二、全家外出活动时间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第四节 父母对媒介的态度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 |
第四章 关于城市家庭对青少年接触媒介影响的思考和对策 |
第一节 媒介素养从父母自身抓起 |
一、家长提高自身媒介素质 |
二、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媒介使用习惯 |
三、引导青少年健康消费媒介 |
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第二节、面对媒体负面影响: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
结语 研究的问题与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电视节目应重视少儿收视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台要合理安排各个节目时段, 可以对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节目做重点标注或提示 |
二、一些亲子类节目要重视对家长的引导, 改变 |
三、少儿节目要真正“蹲下来”, 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尽量多传递积极向上的内容, 避免过度“成人化” |
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孟母三迁”真的有必要吗?——社区环境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J]. 刘天元.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1)
- [2]其实孩子看的不是电视[J]. 巴比. 人生十六七, 2018(23)
- [3]布依族流动少年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昆明的布依族为例[J]. 木薇.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8(02)
- [4]教育Q&A[J]. 钟佩菁. 时尚育儿, 2017(09)
- [5]看电视,做作业[J]. 臧雪萍. 新课程(中), 2015(11)
- [6]孩子和电视:看多长时间,看哪些节目[J]. 保拉·斯卡迪洛,高骏方. 平安校园, 2015(03)
- [7]电子传媒对婴幼儿安全感的影响——以儿童电视节目为例[J]. 况泉,徐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8]从对受众的认识角度梳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J]. 耿延庭. 新闻世界, 2014(04)
- [9]江苏城市家庭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影响分析[D]. 周杨.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10]电视节目应重视少儿收视群体[J]. 李莹. 记者摇篮,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