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秘书工作作风 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建[1](2020)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涵上观点高度一致,而在其莫衷一是的外延列示中,唯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被普遍尊崇,足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学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坚守。新时代历史方位所展现的现实域场和发展意涵,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新时代使命,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其更为鲜亮的实践性指向和高度清晰的、具体的而又针对新时代意涵的可操作化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贯彻落实。“两化”,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冯契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而提出的“补充”口号。这里的“理论”主要是指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党规党法如政治规矩等;“方法”主要指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而来的各种方法和方法论;“德性”主要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较高的认知和觉悟程度,如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在品质和品格等。“两化”的“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这一运行机制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意蕴,对于克服现实中诸如人们对理论联系实际之难的慨叹,只知“联系”之重要而对如何联系的懵懂,对知行统一的不自觉却步,为人与为学的两立,科学与人生的脱节,以致“两面人”等现象,继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和规范作用,均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显着的实效性。鉴此,论文主题主旨确定为: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细化和具体化为“两化”原则,即把“两化”提升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不断革命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厚基因。冯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绵延数千年的名实之辩、知行之辩的认识论思想解析,对理想人格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两化”原则的提出提供民族文化启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两化”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合法性、必然性和必要性的阐释,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活动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所展现的把理论化为方法和德性的宏大实践叙事,分别给予“两化”原则以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两化”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统一”“六要”“思政课的实践性”等新要求,对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灌输论”理论、“生命线”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等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涵。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所昭示的实践辩证法对“两化”原则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进行理论鉴临能够说明:在“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运行机制上的缺失、敷衍、断裂、梗阻和得过且过,将导致“理论”向“方法”“德性”转化的不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两立”。在“两化”运行机制的认知和践行方面,在以“两化”原则为指导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场域方面,广大思政学人应尽快建立起高度的专业自省、职业自觉和实践自为意识。
刘图其[2](2012)在《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而且是解决部分党员及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不仅有利于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为了解决自身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先后开展了多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一是“整党”。这次活动主要解决了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地改善和加强了党的领导;二是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四是以构建和完善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目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五是以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六是以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为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得到显着提高。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为进一步发挥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集中表现为“五个”有机结合:一是把党内集中教育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党内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密切党群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五是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有机结合起来。
姚军[3](2011)在《奋斗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发生的人的失落、自然的衰败、社会的式微,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觉,源自人类面临的对现实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奋斗史,现代社会是一部浓缩版的奋斗史。将“奋斗”凸显出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命题,可以从学界,以至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方面加以探讨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还是不够的。原因是我们所拥有的奋斗理论和成功学愈来愈花哨,而我们对奋斗的科学认识愈来愈浅薄这个理论困惑,以及当今社会对奋斗的呼声愈来愈炽烈,而各式各样的奋斗愈来愈迷失这个实践困惑。系统地研究奋斗,既切合于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用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奋斗,揭示奋斗的内在张力,弥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短板,又有助于为推进奋斗理论的科学化、深入化、现实化和具像化作出应有贡献,为现代社会人类遭遇的空前的虚无主义之迷茫与寂寞提供一条藉由超越的通达之途。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奋斗理论为切入点,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观为研究视阈,探讨了奋斗的术语界定及内涵指认,回溯了奋斗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分析了奋斗的真理性与价值准则、奋斗的差异论与机制创新以及奋斗的目标观与实现路径。对何为奋斗、为何奋斗、如何奋斗等问题均作了必要的探讨和论证。对指导个体奋斗、群体奋斗、民族奋斗以及社会奋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本文在综述中外文献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奋斗作了术语界定,并提出了奋斗的范式,明示了奋斗的指向,揭示了奋斗的特质。第二,本文回溯了奋斗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奋斗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奋斗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以及如何奋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汲取了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奋斗的优秀思想资源。第三,本文剖析了奋斗的真理性和价值准则。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创新地论证了奋斗的真理性和价值准则,并明确指出奋斗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第四,本文论证了奋斗的差异论与机制创新。详细探究了奋斗的差异性,探讨了奋斗的机制创新,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提出奋斗机制的时代选择,论证了奋斗公平正义的导向机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发展动力的整合机制和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最后,本文指出了奋斗的目标观与实现路径。客观解读了奋斗的主体目标与客体目标、理想目标与道德目标、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揭示了奋斗的实现路径,包括奋斗的出场条件、推进过程和实现方式;指证了奋斗的历史进程与实现标志;论证了奋斗的动机与结果、奋斗的实践评价与检验标准、奋斗的最终成功与意义拓展;提出了要在奋斗实践中张扬个体奋斗、激扬群体奋斗、弘扬民族奋斗、颂扬社会奋斗!
杨茜[4](20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们要在新时期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有利因素,进一步提升国家影响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综合国力。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能够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更加改善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形成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开展,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先进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力量。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其思想反映社会发展,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趋势。建设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发展先进文化,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党心凝聚力,使人民更加坚定地团结在党周围,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党的领导核心先进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国情实践,总结正确理论,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多维视角相结合,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了先进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新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植根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中发展。坚持辩证批判地吸收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同时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建设成就,努力在世界文化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吴桂韩[5](2011)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文化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党内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进行研究,既是源于已有建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维创新和规律认识。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党内文化不仅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且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根本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作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党内文化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和发展环境。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加强党内文化研究对于推进党内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文化软实力和执政合法性,维系政治体系有序运行、稳定和谐,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全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保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党内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党内先进文化对党内外群众的教育引导、激励凝聚作用,形成党内外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显得十分迫切。与此同时,加强党内文化研究还是深入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深刻回答党的建设深层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必由之路,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深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识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完成党的建设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是总结现代政党兴衰成败而得出的重要启示。基于此,本文从对党内文化内涵的界定出发,对党内文化的功能特征、战略地位、内在机理、历史演进、历史转型、建设经验、建设规律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目标任务、主要路径进行了综合研究。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基本内容如下:引言集中阐述了党内文化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难点、研究创新之处以及研究不足等几个方面。第一章从党内文化内涵的界定出发,提出了党内文化是政党为了执政和实现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在党内提倡的价值体系以及党组织和成员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总和这么一个重要概念,并据此认为党内文化包括党内所提倡的价值体系、多数党组织和党员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以及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三个基本要素,包括物质载体、制度载体、心理载体、行为载体、活动载体这么五大载体,具有价值整合、塑造形象、建构组织、确立制度、政治教化、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感召吸引这么八大功能,具有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科学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并存这么七大特征。同时,还对党内文化的生成机理、运行机理和发展机理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和研究。第二章将党内文化的历史演进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具体考察过程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客观实践的变化与发展又将其分为十一个更细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既总结了九十年来党内文化所经历的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型,即从革命党文化向执政党文化转型、从伦理主导型文化向伦理法理并重型文化转型、从重集中轻民主型文化向民主集中并重型文化转型、从集体利益主导型文化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型文化转型,又总结了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历史启示。第三章提出党内文化建设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既应当反映文化建设与现代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又应当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此,着重探讨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现代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第四章提出党内先进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文化建设应当把握已有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与教训,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按照体现党的先进本色、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保持民族精神特质、体现全球战略眼光这些党内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围绕发挥党内先进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作用、对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对和谐世界构建的范导作用的总目标,在任务上应着力建设党内的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进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路径上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着力破除党内潜规则、完善党内制度与关注制度伦理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培育新风正气、推动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重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教育平台、舆论平台、活动平台、制度平台的整体效能。结束语着重提出我们应当保持忧患意识、始终深怀兴党之思,继续提高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辱使命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邸乘光,贾绍俊[6](2011)在《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顾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倡导和组织全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程,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形势和任务及学习内容上看,我们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延安时期的学习活动;二是建国前后学习活动;三是"文革"时期的政治学习;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五是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学习;六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学习。
田宪玖[7](2010)在《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考察和基本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是保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此,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经验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历史轨迹进行了考察,总结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其基本构架由前言和4个部分组成。前言,论述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重大意义;综述了学术界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现状;概述了主体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一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变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拨乱反正与干部制度改革起步;党的十二大期间干部制度改革与干部队伍建设新举措;党的十三大至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5个突出特点:一是在成功地实现思想上拨乱反正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在创新选拔干部“四化”方针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在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在启用年青干部、培养接班人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五是在开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第二部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强化干部思想教育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在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第三部分,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突破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队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5个突出特点:一是在注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中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在提高全党执政能力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在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工作中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在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中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五是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第四部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本文认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应坚持的基本经验主要有6条: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深刻认知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新时期党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这些经验是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艰苦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验是今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必须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新的实践中得到坚持和发展。本文在写作中全文运用了文献解读和纵横结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本文运用文献解读法主要是:通过对经典文献和政策法规的解读,全面勾勒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原貌,纵述了其发展轨迹。本文的论述正是在对文献的解读中一步步展开的,而解读文献也使得论文更加丰富、具体、充实。本文运用纵横结合分析法主要是:在纵向上,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清晰勾画出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轨迹;横向上,分别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三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在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分析中较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经验。本文在综合借鉴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一是对新时期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考察。相较于学术界的现有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文献进行了逐一解读,以力图更加全面、具体地再现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轨迹。二是对新时期三个阶段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本文在逐一解读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献内涵,归纳总结,探求干部队伍建设规律性的特点,揭示了各阶段的干部队伍建设特点。三是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阐述。本文归纳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6条基本经验: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深刻认知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注重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所有这些经验,既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对党加强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应倍加珍惜并遵循。
刘继平[8](2006)在《高校青年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加强高校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历程中,高校青年干部要从全局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理性思考,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任月勤[9](2005)在《高校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深入学习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精神,深刻领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明确高等院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以及步骤要求,使全体党员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对于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张武[10](2005)在《使命的要求——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理论、现实和国际背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联系具体工作的实际,深入研究,积极践行。
二、转变秘书工作作风 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变秘书工作作风 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重点、难点 |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思考 |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使命 |
2.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基本遵循和落脚点 |
2.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 |
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 |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2 传统文化渊薮及对提出“两化”原则的启示 |
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
4.1 “化理论为方法”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
4.2 “化理论为德性”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
4.3 “两化”的基本环节和运行机制公式解析 |
4.4 “两化”的辩证性、普适性和艰巨性辨正 |
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 |
5.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 |
5.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实践证成 |
6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6.1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八个统一”要求 |
6.2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六要”要求 |
6.3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实践性”要求 |
7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 |
7.1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研究 |
7.2 “两化”原则运用于“灌输论”理论的深化研究 |
7.3 “两化”原则运用于“生命线”理论的深化研究 |
7.4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化研究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新时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
2.1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 |
2.2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
2.3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解决党的建设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
第三章 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与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实践 |
3.1 “整党”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 |
3.2 “三讲”教育与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 |
3.3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
3.4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新的历史条件下永葆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 |
3.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实践 |
3.6 创先争优活动与整顿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实践 |
第四章 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
4.1 把党内集中教育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
4.2 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
4.3 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党内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4.4 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密切党群关系有机结合起来 |
4.5 把党内集中教育与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有机结合起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奋斗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方面及不足 |
一、创新方面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奋斗的术语界定及其内涵指认 |
第一节 奋斗的术语界定 |
一、国内着作中有关“奋斗”的语义阐释 |
二、国外着作中有关“奋斗”的描述解读 |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奋斗” |
第二节 奋斗的范式 |
一、个体奋斗 |
二、群体奋斗 |
三、民族奋斗 |
四、社会奋斗 |
第三节 奋斗的指向 |
一、精神追求 |
二、生活理念 |
三、价值取向 |
四、行为方式 |
第四节 奋斗的特质 |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二、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四、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
第五节 奋斗的历史回溯与前瞻愿景 |
一、奋斗的历史回溯 |
二、奋斗的前瞻愿景 |
第二章 奋斗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
第一节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观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观 |
二、列宁的奋斗观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观 |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理论 |
第三节 民族传统文化中奋斗思想资源的开发 |
一、舍生取义 |
二、志存高远 |
三、见贤思齐 |
四、勤劳勇敢 |
五、慎始敬终 |
六、自强不息 |
第四节 西方文化中奋斗思想资源的借鉴 |
一、信仰宗教 |
二、高扬理性 |
三、励志奋斗 |
第三章 奋斗的真理性与价值准则 |
第一节 奋斗的真理性 |
一、奋斗的人民性 |
二、奋斗的时代性 |
三、奋斗的实践性 |
四、奋斗的科学性 |
第二节 奋斗的价值准则 |
一、奋斗的自我选择 |
二、奋斗的集体认同 |
三、奋斗的社会评价 |
四、奋斗的历史检验 |
第三节 奋斗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
一、奋斗的真理导向与价值取向 |
二、奋斗的真理抉择与价值整合 |
三、奋斗的真理激励与价值显现 |
第四章 奋斗的差异论与机制创新 |
第一节 奋斗的差异性 |
一、不同奋斗的时代分析 |
二、不同奋斗的程度分析 |
三、不同奋斗的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奋斗的机制创新 |
一、奋斗的机制激励 |
二、奋斗的公平彰显 |
三、奋斗的活力创造 |
四、奋斗的人权保障 |
第三节 奋斗机制的时代选择 |
一、公平正义的导向机制 |
二、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 |
三、发展动力的整合机制 |
四、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 |
第五章 奋斗的目标观与实现路径 |
第一节 奋斗的目标观 |
一、主体目标与客体目标 |
二、理想目标与道德目标 |
三、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 |
第二节 奋斗的实现路径 |
一、奋斗的出场条件 |
二、奋斗的推进过程 |
三、奋斗的实现方式 |
第三节 奋斗的实现标志 |
一、奋斗的动机与结果 |
二、奋斗的实践评价与检验标准 |
三、奋斗的最终成功与意义拓展 |
第四节 奋斗的实践回归 |
一、张扬个体奋斗 |
二、激扬群体奋斗 |
三、弘扬民族奋斗 |
四、颂扬社会奋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的专着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受表彰情况 |
后记 |
(4)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前言 |
一、文化概念 |
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分 |
三、先进文化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 |
第1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形成 |
1.1 时代背景 |
1.2 历史基础 |
1.3 现实基础 |
1.4 理论来源 |
1.5 发展历程 |
第2章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
2.1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
2.1.1 向科学进军的先进科技文化 |
2.1.2 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发展的先进文艺文化 |
2.1.3 具有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
2.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道德文化 |
2.1.5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文化 |
2.1.6 宣传先进文化思想 |
2.2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
第3章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
3.1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
3.1.1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先进科技文化 |
3.1.2 丰富多彩文艺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3.1.3 具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
3.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爱先进道德文化 |
3.1.5 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先进教育文化 |
3.1.6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 |
3.2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
第4章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
4.1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
4.1.1 现代社会进步决定力量的先进科技文化 |
4.1.2 人类精神创造活动重要表现的先进文艺文化 |
4.1.3 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
4.1.4 以德治国宏扬五种精神 |
4.1.5 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先进教育文化 |
4.1.6 以改革精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4.1.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4.2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
第5章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
5.1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
5.1.1 科技战略先进文化 |
5.1.2 繁荣文艺建设先进文化 |
5.1.3 具有科学发展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
5.1.4 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建设 |
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
5.1.6 公益文化事业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
5.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进行宣传 |
5.2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意义 |
6.1 共同点 |
6.2 发展性 |
6.3 理论意义 |
6.4 实践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难点、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理论与机理: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基础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基本内涵 |
一、文化阐释及其相关重点概念辨析 |
二、作为分析前提的党内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要素与载体 |
一、党内文化的基本要素 |
二、党内文化的主要载体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功能与特征 |
一、党内文化的主要功能 |
二、党内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内在机理 |
一、党内文化的生成机理 |
二、党内文化的运行机理 |
三、党内文化的发展机理 |
第二章 进程、转型与经验: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建设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 |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党内文化建设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历史转型 |
一、从革命主导型文化向执政主导型文化转型 |
二、从伦理主导型文化向伦理法理并重型文化转型 |
三、从重集中轻民主型文化向民主集中并重型文化转型 |
四、从集体利益主导型文化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型文化转型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
一、党内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
二、党内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 |
第三章 一般到特殊: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规律探究 |
第一节 规律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类型 |
一、研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
二、规律类型的基本划分 |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 |
一、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
二、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律 |
第三节 现代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 |
一、现代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
二、现代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律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 |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律 |
第四章 展望与发展:面向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建设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
一、先进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
二、党内先进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
一、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 |
二、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使命 |
三、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功能延伸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
一、价值理念层面的党内先进文化建设 |
二、行为方式层面的党内先进文化建设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一、党内先进文化的根本理论建设 |
二、党内先进文化的实践环境建设 |
三、党内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建设 |
四、党内先进文化的实践载体建设 |
结束语:深深的忧党情怀浓浓的兴党情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 |
二、建国前后的学习活动 |
三、“文革”时期的政治学习 |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 |
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学习 |
1.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
2.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
3.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六、新世纪新阶段的学习 |
1. 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3. 中央政治局建立和坚持集体学习制度 |
(7)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考察和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三、主要观点与基本构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干部队伍建设的拨乱反正与干部制度改革起步 |
(一) 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
(二) 全面复查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三) 建立离退休制度,重视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 |
二、党的十二大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正轨 |
(二) 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 |
(三) 建立后备干部制度 |
三、党的十三大至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
(一) 干部队伍建设开启新篇章 |
(二) 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
第二部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一) 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要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
(二) 从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
(三)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
(一) 提高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 |
(二)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显着 |
(三) 干部交流工作逐步规范,规模逐步扩大 |
(四) 干部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 |
(五) 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
第三部分 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前后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队伍 |
(一) 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二) 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三) 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
(一) 注重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 |
(二) 干部培训工作成果显着 |
三、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一) 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反腐建设 |
(二) 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
第四部分 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深刻认识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二、注重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
三、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
四、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
五、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
六、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高校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历史背景 |
第一,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 |
第二,我国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 |
第三,国际环境复杂。 |
第四,地区教育实际状况。 |
二、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高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
第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
第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 |
第三,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
三、认真处理高校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若干问题 |
第一,正确处理坚定理想信念与谋求高校发展的关系。 |
第二,正确处理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的关系。 |
第三,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业绩与课堂业绩的关系。 |
第四,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
四、明确总体要求,推进高校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
第一,要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
第二,要在树立党员的宗旨观念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
第三,要在改进党员的作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
第四,要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方面取得成效。 |
四、转变秘书工作作风 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D]. 王新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D]. 刘图其. 湖南科技大学, 2012(05)
- [3]奋斗论[D]. 姚军. 苏州大学, 2011(06)
- [4]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 杨茜. 河北大学, 2011(11)
- [5]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 吴桂韩.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6]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史考察[J]. 邸乘光,贾绍俊.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01)
- [7]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考察和基本经验研究[D]. 田宪玖.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8]高校青年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性思考[J]. 刘继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4)
- [9]高校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考[J]. 任月勤.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 [10]使命的要求——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J]. 张武.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