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

一、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魏钊[1](2021)在《管理者认知风格、创新导向、知识创造过程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面临更大都环境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更加凸显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为了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潮。同时它也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如何实现和提高创新绩效也成为了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献表明,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绩效直接影响的研究形成明显的文献流,在管理者个人特征的研究也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在高层管理者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影响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机制,深入剖析管理者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的文献还不多见。因此,本文以管理者认知风格为研究切入口,依照“认知—行为—结果”的研究线索,研究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和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中企业管理者认知风格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问题。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同时受企业内部活动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管理者是企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者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当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是,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应对行动,这些行动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等。然而,管理者认知风格如何影响创新绩效这一过程却少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引入了创新导向和知识创造过程两个中介变量,研究不同管理者认知风格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此外,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外部的制度环境会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认知方式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制度环境这一不确定的概念作为调节变量,引入研究框架,探究管理者不同认知风格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高阶理论、认知风格理论、创新导向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资源优势理论、知识创造理论和制度基础观,构建了管理者认知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模型,同时提出,管理者管理者认知风格通过计划型、创造型、学习型等三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影响,对创新导向正向影响,对知识创造过程正向影响,知识创造过程、创新导向在管理者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中起着双中介效应,制度环境的规制、规范、认知三个维度在不同管理者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等。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研究选取了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辽宁等15个省市地区的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采用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和Bootstrap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有预测作用,创新导向和知识创造过程在管理者认知风格和创新绩效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在管理者认知风格和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的大部分假设被实证检验结果所支持。具体而言,高层管理者由于认知风格不同,在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时,会对企业战略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决策,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不同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学习型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善于学习,把握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而同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身与组织知识,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学习型认知风格正向预测企业创新绩效;计划型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善于制定计划,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决策行为,计划制定的过程是一种应对外界变化,不断动态调整管理的过程,这种过程能够刺激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而使得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因此计划型认知风格正向预测企业的创新绩效;创造型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具有创造型的思维认知方式,喜欢打破惯例,追求创新,这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管理者的创造型认知风格正向预测企业创新绩效。管理者在企业特殊的影响力与决策权意味着其在企业战略选择上有重大的发言权,而这些战略选择的形成与管理者认知风格息息相关。创新导向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其实施强度与水平与管理者认知风格密不可分,同时创新导向影响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这些成为企业实现新过程、开发新产品等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创新导向与知识创造过程在管理者认知风格正向预测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制度与组织的动态互动决定了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绩效,在中国当前制度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制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不断重塑管理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Scott(1995)的研究,制度环境可以划分为规制环境、规范环境、认知环境三个维度,不同制度维度对学习型、计划型和创造型认知风格对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规制环境分别对学习型认知风格、创造型认知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认知环境显着负向调节了创造型认知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规范环境对学习型、计划型、创造型认知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起到显着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结论对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示。在理论方面,管理者致力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结合组织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管理者正确的认知和决策。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本研究结合“认知-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首次揭示了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经过战略选择(创新导向)进行创新活动(知识创造过程)获得结果产出(创新绩效)的微观作用过程,为凸显认知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具有探索性理论意义,有助于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考察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其次,本研究对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特有的制度环境(末级制度)进行了测量。Busenitz,Gomez和Spencer(2000)量表有着较高的被认可度,虽然为多数学者所采纳,但以往的研究中制都把度环境为一整体,并没有界清次级制度与末级制度,实际上,不同的制度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相同。本研究澄清了以往研究中制度环境测量中的混淆,区分了制度环境的次级制度和末级制度,明确了Busenitz,Gomez和Spencer(2000)量表测量末级制度的效用。从而得出结论,在法制水平/产权保护等次级制度环境外生的条件下,未级制度环境(政府支持、资助创新的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提高次级制度质量(法治水平、产权保护程度、市场化进程),才能保证企业创新绩效的持续增长。在实践方面,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部分,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影响。本研究实证研究了在企业创新导向的选择和组织内部知识创造过程的中介作用下,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差异性,启示企业,首先,应该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结合高层管理者认知特点,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其次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导向的重要性,在组织内部培育创新氛围,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更加注重知识创造过程和内部知识库建设,通过知识的管理、分享和创造,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技能水平等,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实践的提高,有利于创新行为,提高创新绩效。最后,企业应特别注意当前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收集的数据为横截面数据,并未考虑管理者认知、创新导向、知识创造过程、创新绩效、制度环境的动态作用过程及时间滞后效应。本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未来的研究应当积极尝试多种调查方式,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最后,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的开发基于西方情境,应用于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的研究应该开发基于中国情境的量表。

董莹[2](2021)在《网络关系嵌入对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际科技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成为高技术集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网络关系嵌入成为企业解决创新资源不足、提高创新绩效的有效渠道。学者们围绕网络关系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研究结论的多样性引发了本文对其产生原因的思考。本文认为需要对企业与外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形成的关系网络进行划分,并就不同网络的关系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展开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以高技术集群企业为研究样本,详细阐释了“网络关系嵌入如何影响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绩效”这一核心问题。具体地,本文以市场网络嵌入和制度网络嵌入作为表征网络关系嵌入的变量,以本地市场网络嵌入、超本地市场网络嵌入、本地制度网络嵌入、超本地制度网络嵌入为次级变量,探讨了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知识管理能力视角,深入剖析了网络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从外部环境层面探讨了环境动态性对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及环境动态性对知识管理能力的有调节中介作用,构建了研究理论模型。在系统回顾网络关系嵌入、知识管理能力、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相关研究,以及开放式创新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按照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规则进行问卷设计与数据调研。本文利用84份小样本预测试数据和309份高技术集群企业的有效问卷,对调研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信度效度检验,在SPSS25.0和AMOS24.0等统计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市场网络嵌入与制度网络嵌入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本地市场网络嵌入、超本地市场网络嵌入、本地制度网络嵌入对创新绩效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超本地制度网络嵌入对创新绩效作用并不显着。(2)市场网络嵌入与制度网络嵌入对知识管理能力各维度有显着正向影响。(3)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着。(4)知识管理能力在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环境动态性分别在本地市场网络嵌入、超本地市场网络嵌入和本地制度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6)环境动态性通过调节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调节市场网络嵌入-知识管理能力-创新绩效、制度网络嵌入-知识管理能力-创新绩效两条中介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异质性网络视角下关系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结合能力网络观与能力内源观,深化了对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高技术集群企业如何提高创新绩效的前因解释;突破了运用单一视角对集群企业关系嵌入进行简单划分的局限性,结合内容嵌入和地域空间嵌入的综合视角,对高技术集群企业关系嵌入进行划分;拓展了权变视角下环境动态性影响高技术集群企业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解释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度。建议企业管理者注重构建企业外部不同主体的网络关系,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利用外部知识,降低企业成本,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同时注重培育内部知识管理能力,利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营造组织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氛围;同时要时刻扫描外部环境,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企业嵌入战略。最后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间形成的有效且合理的竞争格局中发挥好监督作用,使得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史轩亚[3](2021)在《社会嵌入影响CMNEs进入后增长研究 ——基于组织间知识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国际业务。进入国外市场后,跨国企业直接暴露于陌生且复杂的海外环境中,缺陷和弱点会被进一步放大,国际化增长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威胁。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对跨国企业国际化进入后发展的驱动因素做了多维度分析,但这些观点侧重于跨国企业自身属性,集中讨论企业已经存在的企业特殊资源优势,即对其内部优势的扩大化利用。由于新兴者劣势与来源国劣势,中国跨国企业(CMNEs)在国际化进入后阶段面临着国际化资源缺乏与在位者限制的巨大挑战。这些企业难以仅依靠漫长且艰难的内部资源培育来获取海外竞争优势,它们更多需要通过社会嵌入撬动和利用贮藏于网络中的外部资源,并带动国际化知识的学习,以实现积极国际化的进入后增长。为此,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与组织间知识管理视角,探索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潜在动因与作用机制。本文内容遵循“增长动因”、“关联机制”、“交互机制”、“持续过程”的研究逻辑,共涵盖三个方面的子研究内容:第一,基于学习视角,该研究探索结构嵌入驱动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协同策略。CMNEs既需要通过最小化风险为有限的资源提供解决方法,实现进入后程度增长;也需要在更广的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以摆脱在位者限制,实现进入后范围增长。此外,由于组织学习,范围增长与程度增长是相互影响的,弥补了CMNEs国际化知识不足的限制。发展结构嵌入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协调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强资源的共享。为此,该子研究使用206家CMNEs的调查数据集,综合用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与瞬时中介检验的统计方法,探索结构嵌入如何直接影响进入后范围增长与程度增长,以及如何在学习作用下分别通过范围增长和程度增长来间接影响进入后增长。第二,基于知识获取视角,该研究揭示关系嵌入驱动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作用机制。CMNEs在进入后阶段表现出国际化增长,它们在寻求程度增长的同时也追逐范围增长。关系嵌入为CMNEs提供灵活撬动和利用外部资源的可靠渠道,支持其积极的国际化发展。此外,关系嵌入还有助于企业获取国际化所需的知识,降低其海外市场运作成本并识别新的国际化机会,进而促进其进入后增长。为此,该子研究利用200多家中国跨国企业的调查数据集,通过似不相关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关系嵌入驱动CMNEs进入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并揭示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所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第三,基于知识转化视角,该研究分析CMNEs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的互动过程。对于跨国企业增长而言,社会嵌入并不是一种普遍受益的方式。过度追求网络配置最优化会造成企业结构过嵌,损坏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关系过嵌则会限制企业对于新信息与潜在方式获取的开放性,制约其发展潜在机会的能力。二者良性互动是CMNEs实现持续的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关键。实际上,社会嵌入与知识发展是共同演进的,知识转化为理解双元嵌入互动提供合理视角。为此,该子研究通过分析一家典型中国跨国企业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际化进入后持续增长的历程,探索知识转化视角下CMNEs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互动的过程规律。本研究的主要有三处创新点。第一,该研究重点关注企业国际化进入后阶段情境,分析CMNEs积极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独特现象。本研究着重分析了CMNEs积极国际化的进入后增长,以及这些企业同时寻求进入后阶段国际化范围增长与程度增长的需求,丰富了当前企业国际化进入后阶段研究的情景。第二,该研究将社会嵌入理论引入企业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研究,揭示了CMNEs积极国际化的进入后增长决定因素。跳出已有企业国际化的进入后增长研究侧重企业内部属性的局限,本文聚焦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驱动CMNEs进入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双元嵌入互动支撑CMNEs持续的进入后增长的过程规律。第三,该研究聚焦于跨国企业组织间层面的知识管理视角,剖析了社会嵌入影响CMNEs积极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潜在机制。本文在归纳总结组织间知识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构建社会嵌入影响CMNEs积极国际化进入后增长的潜在机制出发,深入揭示了知识获取以及知识转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沙首伟[4](2021)在《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中国高铁“走出去”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必将继续保持。对中国高铁“走出去”而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最根本的支撑和保障。基于对建筑企业高铁“走出去”发展现状、人员构成、管理方式等的系统分析,本文选择对拓展国际市场至关重要的人才管理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优化建筑企业国际市场人才管理策略进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主要以“能力素质”和“知识管理”为主线,重点研究了国际市场项目人才所需的关键能力素质、不同层级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国际化人才知识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人才能力和知识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基于能力素质及知识管理的人力管理策略。融合能力素质理论及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国际市场人才的人才战略规划、人才招聘与配置、人才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等人才管理的6个模块关键内容,丰富现有的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理论与应用,以期为身处激烈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中国建筑企业在人才支撑方面提供准确分析、科学支持和实战参考。能力素质是个人所具备的潜在的、不明显的、深层次的特征,可以有效区分绩效出色者与绩效一般者的个体特征。为深入分析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人才的能力素质,本文对多家建筑企业中海外项目绩效优秀的员工和绩效一般的员工进行了关键行为事件访谈,通过编制行为量表、问卷调查、统计检验和分析,建立了包括自我指向能力维、元能力维、他人指向能力维三个维度的海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对不同岗位级别能力素质的重要性进行了差异分析与检验。为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外竞争环境,国际化人才除了具备对应的能力素质外,还应有效地获取新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创新。本文结合海外市场特点,构建了中国高铁“走出去”海外人才的知识管理水平及知识是管理水平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并提出知识管理水平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假设的合理性,并结合模型验证的结果提出基于知识管理水平框架、知识管理个人影响因素、组织影响因素及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管理水平提升方案。为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策略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个人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相互关联、互为依托。仅仅提高个人能力亦或提高个人知识都不会是最佳方式。因此,本文采用粗糙集理论探究了能力和知识之间的联动关系,并进行了决策应用分析。通过以能力素质模型24项能力元素作为条件属性,知识结构3个维度指标作为决策属性构建决策表,运用遗传算法融合粗糙集算法对条件属性进行约简,得到可以较好预测个人知识水平的7项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依赖度分析并对决策应用可能性进行了探索研究。为促使能力和知识的联动关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海外人才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能力视角和知识管理视角分别基于人才管理6大模块提出高铁“走出去”海外项目人才管理优化建议。能力素质模型从员工关键行为能力出发,将绩效优秀员工关键行为能力转化为岗位能力要求,可以作为人力资源部门“选、用、育、留”的参考依据。知识管理本质上是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是知识的产生源泉和关键载体的属性,同时考虑知识型员工相对普通员工而言的特有属性,以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并为组织内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管理手段的支持。从能力素质和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海外人才管理提供了一条创新性思路。

王璐[5](2020)在《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割以及生产国际化的逐步加深,使得制造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愈发激烈和复杂,于是企业纷纷选择创新以突破重围。但产品的快速更新、资源的流动和技术的迅速更新、客户的多样个性化需求等都给企业创新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成为企业解决创新中各种复杂问题、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创新绩效的一剂良方。然而,从企业实践结果来看,制造业对于如何使用这剂良方并不十分清楚,学术界关于供应链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方面的论说也莫衷一是。基于此,对国内外供应链协同创新领域的既有文献进行整理和述评,了解学术界和企业关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情况。从知识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出发,探讨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管理过程的中介作用,进而构建供应链协同、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概念模型,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以实践协同创新的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采用SPSS22.0和AMOS24.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协同和客户协同皆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知识管理过程在这之中发挥中介作用这一点也得到证实,协同知识存储、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在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绩效因果关系的三个假设中,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与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通过验证,而协同知识存储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着,假设H4a未通过验证,这意味着协同知识存储不如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那样能够给创新绩效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知识管理过程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研究,期望能为制造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供应链协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陈杨[6](2020)在《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商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顾客购物的便利性和体验感都得以提升。互联网技术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消费环境,使不同区域之间消费水平的差距逐渐缩短。与此同时,我国商业企业存在租金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上涨等问题,商业店铺发展存在布局不均衡、结构性过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均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数据驱动经营决策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市场公平秩序有待进一步优化。商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对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所形成的电子商务环境为背景,以创新管理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为出发点展开研究;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机理和路径的基础上,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管理进行研究并提供理论支持,旨在为商业企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论文基于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管理和能力评价等理论,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博弈分析和数学模型及模拟仿真方法,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进行研究。论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的机会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的知识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管理等几个方面。论文从顾客价值主张理论出发,分析顾客价值主张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创新性的提出了价值主张改变和价值主张不变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通过对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的探讨,提出了选择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方法。论文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的组织构成和运作管理机制,通过层次分析及效应函数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的组织成员选择方法与冲突调节机制。论文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知识来源和商业模式创新知识整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对商业模式创新知识共享总量及传输效率的管控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在明确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思路和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评价理论的评价方法。最后,论文以万达商业管理集团为对象,基于前此的研究结果对该集团的创新路径选择、创新组织管理、创新能力评价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总结了该集团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经验和不足。论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理论研究内容,为我国商业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提供了启发和决策建议和管理依据。

李逸君[7](2020)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以B市烟草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队伍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训体系的建设是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所属员工的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烟草行业属于国家专卖体制下的垄断国有企业,受到传统企业体制的影响,当前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且只有少数企业运行知识管理。大部分的企业未曾注意到知识管理与员工培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联系,因此,结合知识管理的员工培训体系建设运用不足,直接影响了烟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基于知识管理基本理念,采用问卷调查法,以B市烟草企业为例,对其现行的培训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点,将知识管理的思想融入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当中,分析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面向当前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培训方式落后、培训考核不足等主要问题,结合该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内容,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优化、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提出优化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具有创新意识的将知识管理的输出成果变为企业培训的输入,将员工培训的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不断探究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路径。为保证优化后的培训体系发挥作用,本文结合B市烟草企业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提出了烟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保证了该烟草企业员工培训优化后的运行,为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提高烟草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王小健[8](2020)在《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知识管理,即企业灵活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对企业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地识别、融合和利用的活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知识挖掘方法,能够帮助石化企业更好地做出指标预测、风险分析和企业决策,提高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和服务体验度,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多源信息处理手段,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只能处理单一来源的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局限了石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行为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对企业员工的性格、偏好、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更好地帮助石化企业提升其知识管理水平。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信息表示和行为建模方法;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员工社群分析方法;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客户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层次化聚类的石化企业垂直分类方法。基于上述方法,本文对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组实验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分析的知识管理新方法的情况下,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有了较为显着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刘青松[9](2020)在《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前进的动力,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否、技术创新的速度快慢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民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其安全管控严格,早期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发展方式粗放,行业格局总体呈“小、散、低”状态,创新意识差,核心竞争力不强。C民爆公司作为民爆行业领军企业,成立初期依靠先进的混装炸药技术一路攻城略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放松了对技术创新的要求,C民爆公司出现了如盈利水平下降、成熟技术人员流失、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关键技术被对手超越等问题,需要引起警惕,并尽快扭转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管理情况开展研究,重点围绕C民爆公司关切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问题,通过科学评价,找出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地方,提出管理提升建议,以改进技术创新管理绩效。首先,系统梳理了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动力机制,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评价方法等相关基础理论。然后,结合国内民爆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从洞析问题的能力、预见未来的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内/外部协同的能力、文化管理的能力、价值创造的能力六个方面考虑,建立了一套由6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邀请对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工作较为了解的相关人员参与调查,检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再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基础数据,计算得到了量化的评价结果。根据综合评价得分,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较好”水平,但得分位于较好水平判别区间中的低位,稍不注意便会降至一般水平,需要警惕,应采取措施予以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建议:C民爆公司应当保持敏锐的问题洞察能力;要科学谋划技术创新未来;要高度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要强化内、外部协同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文化;要突出技术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

王阳华[10](2020)在《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已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这种关键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开始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的核心。软件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已是共识。本文旨在通过对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知识管理的本质并给出改进建议。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组织的知识创造理论和知识边界理论,从软件外包项目的特点出发,展开对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DR公司的管理层及普通员工进行取样,得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过程中的现状。利用知识创造理论和知识边界理论,深入剖析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的问题:主要有组织内缺少对知识的标准化、系统化处理,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率低;缺乏对跨组织的知识边界管理等。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和建议,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制定知识管理愿景;重视知识整合,提升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率;加强跨组织的知识边界管理等。

二、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管理者认知风格、创新导向、知识创造过程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管理者认知风格研究综述
    2.2 创新导向研究综述
    2.3 知识创造过程研究综述
    2.4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2.5 制度环境研究综述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框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框架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过程概述
    4.2 研究工具
    4.3 量表修订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正式调研分析
    5.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5.4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
    5.5 假设检验
    5.6 研究结果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管理建议
    6.4 研究局限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网络关系嵌入对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内容安排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高技术集群企业相关研究
        2.1.1 高技术企业的概念
        2.1.2 高技术集群企业的概念
        2.1.3 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研究视角
    2.2 创新绩效相关研究
        2.2.1 创新绩效的概念
        2.2.2 创新绩效的维度
        2.2.3 创新绩效的测量
        2.2.4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2.3 网络关系嵌入相关研究
        2.3.1 网络关系嵌入内涵
        2.3.2 网络关系嵌入的维度—外部异质性网络构建
        2.3.3 网络关系嵌入的测量
        2.3.4 关系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嵌入悖论
        2.3.5 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
        2.3.6 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
    2.4 知识管理能力相关研究
        2.4.1 知识管理能力的概念
        2.4.2 知识管理能力的维度
        2.4.3 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
        2.4.4 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关系
    2.5 环境动态性的相关研究
        2.5.1 环境动态性的概念
        2.5.2 环境动态性的维度
        2.5.3 环境动态性的测量
        2.5.4 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创新关系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开放式创新理论
        3.1.2 知识基础理论
        3.1.3 社会网络理论
    3.2 理论模型构建
    3.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1 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
        3.3.2 网络关系嵌入与知识管理能力
        3.3.3 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
        3.3.4 知识管理能力对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3.3.5 环境动态性对网络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3.3.6 被环境动态性调节的中介作用
        3.3.7 研究假设汇总
第4章 研究设计和预测试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基本原则
        4.1.2 问卷设计过程
        4.1.3 问卷防偏措施
        4.1.4 确定测量量表
        4.1.5 前测性访谈
        4.1.6 试调查
    4.2 数据分析方法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信度分析
        4.2.3 效度分析
        4.2.4 相关分析
        4.2.5 回归分析
    4.3 预测试
        4.3.1 小样本数据收集
        4.3.2 小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小样本预测试分析
        4.3.4 大样本问卷的最终确定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1.2 企业样本分布情况
        5.1.3 被调查者样本分布情况
    5.2 信度效度检验
        5.2.1 网络关系嵌入量表
        5.2.2 知识管理能力量表
        5.2.3 创新绩效量表
        5.2.4 环境动态性量表
    5.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4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5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5.5.1 控制变量与中介变量、因变量的关系
        5.5.2 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因变量的关系
        5.5.3 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5.6 假设检验
        5.6.1 网络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5.6.2 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
        5.6.3 知识管理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5.6.4 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
        5.6.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5.6.6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5.6.7 研究假设检验汇总
    5.7 结果分析
        5.7.1 网络关系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结果分析
        5.7.2 网络关系嵌入影响知识管理能力的结果分析
        5.7.3 知识管理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结果分析
        5.7.4 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分析
        5.7.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分析
        5.7.6 有调节中介作用结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2.1 理论启示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社会嵌入影响CMNEs进入后增长研究 ——基于组织间知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关键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设计逻辑
        1.4.2 定量研究方法
        1.4.3 定性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创新点
    1.7 章节及其内容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增长研究
        2.1.1 跨国企业增长的促进因素
        2.1.2 跨国企业增长的限制因素
        2.1.3 企业国际化进入后增长及其策略
        2.1.4 小结
    2.2 社会嵌入理论
        2.2.1 社会资本的嵌入性及其维度
        2.2.2 社会嵌入的结构属性
        2.2.3 社会嵌入的关系属性
        2.2.4 小结
    2.3 组织间知识管理研究
        2.3.1 组织间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内涵
        2.3.2 知识转移与隐显性知识获取
        2.3.3 知识创造及其动态转化过程
        2.3.4 小结
    2.4 总体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设计思路
    3.2 研究对象选择
        3.2.1 定量研究对象
        3.2.2 定性研究对象
    3.3 数据收集
        3.3.1 定量数据收集
        3.3.2 定性数据收集
    3.4 数据处理
        3.4.1 定量数据处理
        3.4.2 定性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构嵌入与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
    4.1 研究问题的引出
    4.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4.2.1 中国跨国企业进入后增长的协同策略
        4.2.2 进入后增长的结构嵌入视角
        4.2.3 结构嵌入与进入后增长的直接作用
        4.2.4 进入后范围增长对于程度增长的中介作用
        4.2.5 进入后程度增长对于范围增长的中介作用
    4.3 研究结果
        4.3.1 结构嵌入影响进入后增长的假设检验
        4.3.2 进入后增长间接效应的假设检验
        4.3.3 事后分析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理论贡献
        4.4.2 实践启示
        4.4.3 局限与展望
第五章 关系嵌入与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5.2.1 CMNEs关系嵌入及其进入后增长
        5.2.2 CMNEs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
        5.2.3 关系嵌入的直接效应
        5.2.4 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5.2.5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中介效应的比较
    5.3 研究结果
        5.3.1 关系嵌入影响进入后增长的假设检验
        5.3.2 补充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4.1 理论贡献
        5.4.2 实践启示
        5.4.3 局限与展望
第六章 知识转化视角下CMNEs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互动过程
    6.1 研究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框架
        6.2.1 CMNEs双元嵌入互动
        6.2.2 知识创造及其转化过程
    6.3 案例分析
        6.3.1 市场聚焦阶段分析(80 年代末~2003 年)
        6.3.2 战略机遇阶段分析(2003~2008 年)
        6.3.3 全面扩张阶段分析(2009 年至今)
        6.3.4 社会嵌入与知识转换阶段特征变化总览
    6.4 案例发现
        6.4.1 结构嵌入带动关系嵌入的互动模式
        6.4.2 关系嵌入带动结构嵌入的互动模式
        6.4.3 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相互引致的互动模式
        6.4.4 跨阶段总结
    6.5 结论与讨论
        6.5.1 理论贡献
        6.5.2 实践启示
        6.5.3 局限与展望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理论贡献
        7.2.1 CMNEs国际化进入后增长
        7.2.2 社会嵌入驱动进入后增长
        7.2.3 跨国企业组织间知识管理
    7.3 实践启示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4)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中国高铁“走出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人才管理研究现状
        1.2.1 人才管理研究发展概况
        1.2.2 人才管理与能力素质研究发展
        1.2.3 能力素质模型在建筑企业的人才管理研究综述
        1.2.4 人才管理与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1.2.5 知识管理在建筑企业的人才管理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1 能力视角下的人才管理
        2.1.1 智力与能力素质
        2.1.2 能力研究的学派
        2.1.3 能力结构
        2.1.4 能力识别——关键行为事件访谈
    2.2 知识管理及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人才管理
        2.2.1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2.2.2 知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2.3 研究中运用的其他理论方法
        2.3.1 粗糙集理论
        2.3.2 遗传算法
        2.3.3 灰色关联分析
        2.3.4 结构方程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高铁“走出去”及其人才建设发展现状与特点
    3.1 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现状
    3.2 中国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需求现状
    3.3 中国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3.4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人才培养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能力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研究思路
    4.2 关键行为事件访谈
    4.3 因素分析
    4.4 不同岗位级别能力素质重要性的差异
        4.4.1 元能力
        4.4.2 自我指向行为能力
        4.4.3 他人指向行为能力
    4.5 能力元素重要性显着性差异检验
        4.5.1 研究思路
        4.5.2 能力素质重要性检验
        4.5.3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5.1 假设及模型提出
        5.1.1 个人知识管理水平架构及相关假设
        5.1.2 个人知识管理影响因素
    5.2 模型与假设的验证分析
        5.2.1 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
        5.2.2 量表信效度检验
        5.2.3 模型验证
    5.3 研究结果分析及建议
        5.3.1 研究结果和假设分析
        5.3.2 基于个人知识管理水平影响因素的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粗糙-遗传算法的国际化人才能力与知识关系研究
    6.1 基于粗糙集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决策表构建
        6.1.1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知识表达
        6.1.2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决策表
    6.2 基于遗传算法的国际化人才能力素质属性约简
        6.2.1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素质属性约简步骤
        6.2.2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素质属性约简结果
    6.3 有效性分析
    6.4 决策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能力-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铁“走出去”国际化人才管理策略分析
    7.1 人才管理规划
    7.2 人才招聘与配置
    7.3 人才培训与开发
    7.4 人才绩效管理
    7.5 人才激励管理
        7.5.1 薪酬与福利管理
        7.5.2 员工关系管理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A 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附件B 国际市场人才能力特征调查问卷
附件C 国际市场人才能力特征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D 建筑施工海外项目人才知识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E 能力知识决策表原始数据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章节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知识基础理论
    2.2 组织学习理论
    2.3 协同理论
    2.4 供应链协同创新
        2.4.1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概念
        2.4.2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主体
    2.5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管理
        2.5.1 知识管理的概念与维度
        2.5.2 供应商协同中的知识管理
        2.5.3 客户协同中的知识管理
    2.6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
    2.7 研究述评
3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3.1 模型构建
    3.2 相关概念界定
        3.2.1 供应链协同
        3.2.2 协同知识存储
        3.2.3 协同学习
        3.2.4 协同创造
        3.2.5 创新绩效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供应链协同与创新绩效
        3.3.2 供应链协同与知识管理过程
        3.3.3 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绩效
        3.3.4 知识管理过程的中介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变量测量
        4.1.1 供应链协同的测量
        4.1.2 协同知识存储的测量
        4.1.3 协同学习的测量
        4.1.4 协同创造的测量
        4.1.5 创新绩效的测量
        4.1.6 控制变量的测量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3 问卷回收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数据分析方法与步骤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量表信度检验
        5.3.2 量表效度检验
    5.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供应链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5.5.2 供应链协同与知识管理过程的回归分析
        5.5.3 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5.5.4 知识管理过程的中介效应检验
    5.6 研究结果汇总
    5.7 结果讨论
        5.7.1 供应链协同与创新绩效
        5.7.2 供应链协同与知识管理过程
        5.7.3 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绩效
        5.7.4 知识管理过程的中介作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管理建议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及评述
        1.3.2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及评述
        1.3.3 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2.1 商业模式创新及演进过程
        2.1.1 商业模式创新
        2.1.2 商业模式创新演进过程
    2.2 电子商务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2.2.1 电子商务的发展
        2.2.2 电子商务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的机会
    2.3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架构
        2.3.1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动因分析
        2.3.2 基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分析
        2.3.3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3.1 基于顾客价值主张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3.1.1 顾客价值主张及其基本类型
        3.1.2 顾客价值主张的全方位匹配分析
        3.1.3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类
    3.2 价值主张不变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3.2.1 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2.2 转型电子商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2.3 电子商务与实体运营融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3 价值主张改变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3.3.1 电子商务辅助的商业模式创新
        3.3.2 单纯电子商务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
        3.3.3 电子商务与实体运营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3.4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方法
        3.4.1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影响因素
        3.4.2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多维选择矩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组织体系
    4.1 创新管理组织的基本形态
        4.1.1 创新管理组织的内涵及特征
        4.1.2 创新管理组织的职能
    4.2 创新管理组织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4.2.1 创新战略管理组织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4.2.2 创新开发组织的构成及运作机制
        4.2.3 创新能力评价组织的构成及运作机制
    4.3 创新管理组织成员选择
        4.3.1 创新管理组织成员的组成
        4.3.2 创新管理组织成员选择的依据
        4.3.3 创新管理组织成员选择方法
    4.4 创新管理组织的运作冲突与解决
        4.4.1 创新管理组织运作冲突分析
        4.4.2 创新管理组织运作冲突的解决
        4.4.3 创新管理组织间合作的博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管理
    5.1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的内涵与来源
        5.1.1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的内涵与分类
        5.1.2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的来源
    5.2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管理的内容
        5.2.1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的吸收
        5.2.2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整合
    5.3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共享研究
        5.3.1 商业模式创新知识共享内涵与形式
        5.3.2 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知识共享机理分析
        5.3.3 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知识共享优化博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
    6.1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与评价
        6.1.1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内涵
        6.1.2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构成
        6.1.3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与思路
    6.2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
        6.2.1 商业模式创新设计能力结构与评价指标
        6.2.2 商业模式创新投入能力结构与评价指标
        6.2.3 商业模式创新营销推广能力结构与评价指标
        6.2.4 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能力结构与评价指标
        6.2.5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结构与指标
    6.3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度
        6.3.1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6.3.2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测量指标测度方法
    6.4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6.4.1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6.4.2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万达商管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研究
    7.1 商业模式创新演进过程
        7.1.1 万达商管概况
        7.1.2 万达商管创新演进过程
    7.2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
        7.2.1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动因
        7.2.2 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结构
        7.2.3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管理
    7.3 应用成果分析与启示
        7.3.1 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分析
        7.3.2 提高万达商管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对策分析
        7.3.3 对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启示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7)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以B市烟草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知识管理概述
        (二)培训体系概述
    二、理论基础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二)知识螺旋理论
        (三)培训效果评估理论
第二章 B市烟草企业培训体系现状的分析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员工培训情况
        (一)培训管理机构
        (二)培训的内容及方式
        (三)现行培训运行流程
    三、企业培训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对象概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B市烟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二)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
        (三)培训模式单一
        (四)培训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五)培训效果评估不足
    二、企业培训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培训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二)缺乏科学的培训观念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四)培训师资不足
        (五)培训管理力量薄弱
第四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一、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二、培训体系目标、功能及优势
        (一)培训体系优化目标
        (二)培训体系的功能
        (三)培训体系的优势
    三、培训体系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结合知识需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二)优化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三)优化培训内容及方式
        (四)优化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四、培训体系优化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二)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三)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四)建设文化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B 市烟草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
后记

(8)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2 知识管理的经济价值
        1.1.3 石化企业的知识管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2 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2.1.1 背景介绍
        2.1.2 企业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2.1.3 国外主流知识管理思想
        2.1.4 利用知识挖掘提高组织资本和企业竞争力
    2.2 国内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2.2.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进展
        2.2.2 基于多源知识发现实施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知识管理方法
        2.3.1 多特征融合统计学习方法
        2.3.2 多源异构数据知识发现方法
        2.3.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社会化管理方法
    2.4 文本语料分析基本方法
        2.4.1 技术挑战
        2.4.2 文档处理和分词
        2.4.3 数据降维及语义分析
        2.4.4 文本语料分类和聚类
    2.5 小结
3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3.1.1 石化企业创新发展要求与创新要素
        3.1.2 提升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方法
    3.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3.2.1 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3.2.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的基本要素
    3.3 基于多源信息的石化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框架与检验方法
        3.3.1 知识管理方法实施框架
        3.3.2 研究维度、效度及其检验方法
    3.4 小结
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员工行为建模
    4.1 网络社会化行为建模面临的挑战
    4.2 网络社会化行为的特点与数据维度
    4.3 问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和总体思路
        4.3.1 词汇范畴分析
        4.3.2 数据收集
        4.3.3 总体框架
    4.4 员工行为建模方法
        4.4.1 员工属性信息建模
        4.4.2 工作行为建模
        4.4.3 网络行为建模
    4.5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与知识管理
        4.5.1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和求解
        4.5.2 指标分析和知识管理
        4.5.3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研究小结
    4.6 企业员工的社群分析
        4.6.1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的研究背景
        4.6.2 企业员工行为的时间分布建模
        4.6.3 社群发现
        4.6.4 相似度学习及特征权重学习
        4.6.5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研究小结
5 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5.1 客户关系管理(CRM)
    5.2 石化企业客户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管理思路
    5.3 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
    5.4 基于商业行为分析的企业客户分类方法
    5.5 小结
6 实验研究与算例分析
    6.1 多源信息融合实验
    6.2 员工社群发现
    6.3 员工社群类型的知识发现及讨论
    6.4 企业客户信息搜集和指标相关性建模
    6.5 企业分类实验评测
    6.6 知识管理效果评估-以企业员工管理为例
    6.7 实验讨论和小结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3.2 国内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2.1.2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2.2 基础理论
        2.2.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2.2.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设计
    3.1 C民爆公司简介
        3.1.1 C民爆公司基本情况
        3.1.2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管理现状
    3.2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评价指标集及主要指标描述
    3.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3.3.1 模糊综合评价(FCE)模型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指标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调查研究
    4.1 问卷发放与收集情况
    4.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5.1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
        5.1.1 评价指标集描述
        5.1.2 评判标准及评语集描述
        5.1.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1.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2 评价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建议
    6.1 保持敏锐的问题洞察能力
    6.2 科学谋划技术创新未来
    6.3 高度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
    6.4 强化内、外部协同创新能力
    6.5 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文化
    6.6 突出技术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B 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附录 C 指标相对重要性专家评价示例
致谢

(10)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1.2.1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1.2.2 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软件外包及知识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软件外包概念特点
    2.2 知识管理定义特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知识创造理论
        2.3.2 知识边界理论
第3章 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现状
    3.1 DR公司软件外包介绍
        3.1.1 DR公司概况
        3.1.2 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
    3.2 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3.2.1 知识获取方面
        3.2.2 知识整合方面
        3.2.3 知识共享方面
        3.2.4 知识应用方面
第4章 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知识获取与知识整合问题
        4.1.1 在知识学习方面,缺少对员工的引导与驱动
        4.1.2 缺乏对跨组织的知识边界管理
        4.1.3 缺乏对形式知识的标准化处理,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率低
    4.2 知识共享与知识应用问题
        4.2.1 缺乏对知识共享的引导与激励
        4.2.2 任务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知识共享
        4.2.3 忽视创造知识的非正式交流平台与机制
第5章 对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的建议
    5.1 促进组织学习,打造学习型组织
    5.2 加强跨组织的知识边界管理
    5.3 重视知识整合,提升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率
    5.4 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制定知识管理愿景
    5.5 建立超文本型组织结构
    5.6 通过实践社区促进知识表出化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理者认知风格、创新导向、知识创造过程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魏钊. 吉林大学, 2021(01)
  • [2]网络关系嵌入对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董莹. 辽宁大学, 2021(02)
  • [3]社会嵌入影响CMNEs进入后增长研究 ——基于组织间知识视角[D]. 史轩亚.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中国高铁“走出去”视角[D]. 沙首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 王璐.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研究[D]. 陈杨.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以B市烟草企业为例[D]. 李逸君. 河南大学, 2020(02)
  • [8]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D]. 王小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C民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刘青松. 新疆大学, 2020(07)
  • [10]DR公司软件外包项目知识管理问题研究[D]. 王阳华.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