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嫁接茄子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益勇[1](2021)在《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影响及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耐低温基因挖掘》文中认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种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的喜温茄科植物。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茄子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茄子在我国的国民消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低温胁迫成为了限制秋冬两季设施茄子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蔬菜中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除了培育耐低温的品种之外,还可以通过短期嫁接耐低温能力强的砧木来快速提高蔬菜地上部分的低温胁迫耐受能力。因此,嫁接技术成为了生产上解决蔬菜品种抗病抗逆能力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茄子中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嫁接对茄子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低温胁迫耐受能力强的近源野生种‘喀西茄’为砧木,以栽培种‘荷包茄’为接穗进行嫁接,对低温胁迫处理下接穗叶片中的一系列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茄子嫁接影响耐低温的分子机制,又进行了转录组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在低温胁迫处理下,通过嫁接耐低温能力强的品种喀西茄砧木显着提高了耐低温能力弱的品种荷包茄接穗叶片中的叶绿素、CAT、可溶性糖的含量;嫁接喀西茄砧木的荷包茄叶片中的MDA的含量要显着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嫁接喀西茄砧木提高了荷包茄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2、不耐低温茄子可以通过嫁接耐低温茄子砧木提高耐低温能力。但嫁接处理本身对茄子低温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不显着,并不能改变茄子的耐低温能力。3、荷包茄自嫁接材料中鉴定到545个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1个上调表达,304个下调表达。荷包茄嫁接喀西茄材料中鉴定到167个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表达,102个下调表达。筛选出6个在二者中差异表达显着的基因,6个在荷包茄嫁接喀西茄植株材料中特有的上调表达的基因,推测这些基因表达可能调控了茄子苗期耐低温胁迫能力。
鲁荣海,崔永亮,程祖强,徐舜,匡成兵,彭名超[2](2021)在《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硒富集的影响》文中认为以‘丰盛骄王’茄子为接穗,以"190-1-8""RS-2""RS-5"‘亲情’"野生番茄"为砧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硒富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促进茄子硒富集的砧木。结果表明:5种砧木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茄子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野生番茄"的增加效果最佳。不同砧木也提高了茄子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砧木对茄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RS-2"和"野生番茄"增加了茄子接穗的硒含量和硒富集量,且以"野生番茄"的增加幅度最大。因此,"RS-2"和"野生番茄"作为砧木既能促进茄子的生长,还能促进茄子对土壤硒的吸收与富集,有利于富硒茄子的生产,其中"野生番茄"的效果最佳。
秦涛,刘新社[3](2021)在《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究不同番茄砧木嫁接的茄子苗对高温胁迫的抗性,选用4个不同品种番茄(金棚一号、大红小果、粉果中果、小樱桃,分别为T1、T2、T3、T4)为砧木对大田绿丰茄子进行嫁接,采用常温、热激处理,通过对茄子嫁接苗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株型、热害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研究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苗期生理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番茄品种作砧木嫁接的茄子株高、株型及叶片数与自根苗相比变化不显着;4种砧木嫁接后,茄子苗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均降低,显着低于自根苗;叶绿素含量提高,T1、T2、T3显着高于自根苗;SOD活性升高,T1、T3显着高于自根苗,T3增幅达53.31%;T3嫁接后热害指数最低,仅21.67%。综合分析,以粉果中果番茄(T3)为砧木的茄子嫁接苗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
梁丽伟,陈银根,吕文君,张伟金,章文斌[4](2020)在《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茄子比较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以杭茄2010为接穗,分别嫁接托鲁巴姆、惠美砧霸、托托斯加、茄砧1号4个砧木品种,以茄子自根苗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成活率、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托鲁巴姆作砧木嫁接茄子具有极高的亲和性,嫁接存活率高;植株生长势强,且产量大幅提高,综合性状优于其他砧木,托鲁巴姆适宜作为当地茄子嫁接砧木进行推广应用。
向婷颖[5](2020)在《耐低温砧用茄子种质的鉴定筛选及耐性生理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嫁接具有增强植株抗逆性,防治土传病害,提高果实品质、增加产量等作用。近年在华南地区,利用抗病和耐热性强的砧用茄子作为番茄嫁接砧木,可以有效解决秋种番茄受青枯病危害和高温影响开花坐果的问题。但是,砧用茄子嫁接番茄在生长后期,往往遇上短时低温,引起植株叶片黄化,影响后期产量。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较耐低温的砧用茄子,提高嫁接番茄的耐冷性。本研究以16份砧用茄子种质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种子和幼苗,根据耐冷表型和生理指标,评价种质耐低温性,筛选出耐低温性强的砧木种质。利用筛选出的耐冷砧用茄子嫁接樱桃番茄,以接穗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低温下不同砧木番茄嫁接苗的耐冷性,探讨嫁接苗对低温的生理响应,为华南地区茄果类蔬菜耐冷砧木的筛选和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置三种低温(20℃、15℃、10℃)进行砧用茄子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抑制种子萌发,不同种质的发芽力表现不同。20℃时,BC06、J60、J61、AQ、A、B等6份种质的发芽率保持90%以上;15℃胁迫下,以上6份种质保持84%以上发芽率,表现一定耐冷性;10℃显着抑制种子萌发,除J61的发芽率为18.33%以外,其余15份种质的发芽率为0%~10%。发芽指数、发芽势的变化与发芽率类似,相同温度胁迫,发芽率较高的种质,其发芽指数和发芽势也较高。2.根据砧用茄子幼苗在10℃低温胁迫下的冷害指数,对种质的耐冷性进行分级。种质BC05、J13的冷害指数分别为0.16、0.20,表现强耐低温(HR);BC06、J60、AQ、A等4份种质的冷害指数为0.27~0.40,表现中耐低温(MR);BC01、BC02、BC03、BC04、J61、J12、J14、B等8份种质的冷害指数为0.41~0.56,表现耐低温(R),J15、A01的冷害指数分别为0.64、0.62,表现低温敏感(S)。3.研究砧用茄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10℃低温胁迫7d,参试种质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但不同种质的响应程度不同。BC05、J60、J61的叶绿素含量降低10%以下,显着低于其他种质,叶绿素合成受低温胁迫影响小。BC02、BC03、BC06、J60、J61、AQ、A的电导率增幅小于10%,细胞膜系统受损程度较其他种质轻。A的MDA含量增幅最小(6.56%),其次为BC06、J60、J61、J13,增幅为14.60%~23.68%,细胞受低温伤害相对较轻。BC05、BC06、J60、J61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率大于200%,低温逆境下细胞的调节渗透能力较强。BC05、BC06、J60、J12、J13、AQ、A的SOD活性增加100%以上,增长幅度显着高于其他种质;BC05、J13、AQ的POD活性增幅超过200%;有10份种质的CAT活性增加100%以上,其中BC06增幅最高(209.23%)。4.用10℃低温胁迫下砧用茄子幼苗的冷害指数分别与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冷害指数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的相关性不显着;与幼苗叶绿素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率呈显着正相关;与脯氨酸含量变化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的变化率呈极显着负相关。说明种子发芽指标不应作为砧用茄子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可利用以上具有相关性的6项生理指标对砧用茄子种质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BC05、BC06、J13、J60、AQ、A等6份种质的耐冷性排序前6。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种质分为强耐低温类、耐低温类和低温敏感类,以上6份种质为强耐低温类或耐低温类,可作为选育耐冷砧木的骨干种质材料利用。5.用以上6份耐低温砧用茄子分别与樱桃番茄嫁接,研究番茄嫁接苗的耐冷性。10℃低温胁迫7d,砧木J13和BC06的嫁接苗冷害指数分别为0.17、0.20,表现强耐低温(HR);BC05、AQ、J60、A的嫁接苗冷害指数为0.22~0.32,表现中耐低温(MR),均低于番茄自根苗的冷害指数(0.38)。说明6份砧用茄子均可提高嫁接番茄的耐冷性,其中砧木J13和BC06嫁接苗的耐冷性最强。砧木BC05、BC06、J13嫁接苗的地上部生长(株高、茎粗)和地下部生长(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干鲜重)均显着优于番茄自根苗,其中砧木J13嫁接苗的各项生长指标最高,表现最强生长优势。6.10℃低温胁迫引起番茄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保护性酶活性提高。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叶绿素含量降幅小,MDA含量增幅小,脯氨酸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增幅大,说明嫁接苗比自根苗耐冷性强。其中砧木BC05、BC06、J13嫁接苗的MDA含量显着低于自根苗;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显着高于自根苗。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砧用茄子提高番茄嫁接苗耐冷性的作用强弱依次为J13、BC05、BC06、AQ、J60、A。
张映卿[6](2020)在《砧用野生茄(Solanums torvum)试管微扦插繁殖与多倍体新种质创制研究》文中认为嫁接栽培是茄果类蔬菜防治土传病害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茄子野生近缘种托鲁巴姆(Solanums torvum)因综合抗性强,成为了茄子和番茄的常用优良砧木。但是,由于托鲁巴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成苗苗龄长,限制了其在嫁接育苗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方法提高托鲁巴姆的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成本。植物染色体加倍后,多倍体往往具有植株粗壮、抗逆性更强等优点,因此培育四倍体托鲁巴姆对砧用茄子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托鲁巴姆播种育苗效率低,倍性育种基本空白的现状,一方面建立利用试管内微扦插快繁技术体系,为高效繁育砧用茄子提供新途径;另一方面通过秋水仙素诱导,获得托鲁巴姆四倍体突变植株,为开展砧用茄子多倍体育种研究创制新种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编号S07、J8两种托鲁巴姆的种子为材料,通过试管内无菌播种获得初代无菌苗,以初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内微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0.5 mg·L-1+IBA 0.1mg·L-1,腋芽诱导效果最佳,S07出芽率达到90%,J8出芽率达到96.67%;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IBA 0.4 mg·L-1,S07增殖系数6.11,J8增殖系数6.78,增殖植株生长势强;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IBA 0.2mg·L-1,生根率100%,S07生根数4.56,J8生根数6.22,根系生长强壮,须根较多。试管微扦插繁殖苗(简称微扦插苗)的炼苗移栽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能有效提高育苗效率,可实现工厂化快速育苗。2.采用伤根灌注法对托鲁巴姆的微扦插苗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07微扦插苗的发病率6.67%、病情指数2.50,S07实生苗(CK)发病率3.33%、病情指数1.25;J8微扦插苗的发病率5.00%、病情指数1.33,J8实生苗(CK)发病率5.00%、病情指数2.08。S07和J8的微扦插苗和实生苗均表现高抗青枯病,说明利用试管微扦插技术繁育的种苗可保持高抗青枯病的特性。3.采用秋水仙素浸种法进行托鲁巴姆多倍体诱导试验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诱导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0.3%秋水仙素浸种48 h诱导J8多倍体的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13.33%,嵌合体诱导率11.33%;使用0.4%秋水仙素浸种48 h诱导S07多倍体的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16.67%,嵌合体诱导率15.33%。4.将流式细胞仪鉴定出的四倍体植株进行形态鉴定和气孔鉴定,发现四倍体和二倍体部分表型特征存在差异。S07和J8四倍体植株移栽生长90d,分别与二倍体播种植株相比,株高增加33.28%、32.36%,茎粗增加13.42%、17.11%,节间短缩27.26%、28.03%;叶片长度增加20.14%、14.92%,叶片宽度增加14.91%、17.98%,叶片厚度增加7.97%、10.87%,叶绿素含量增加9.49%、12.86%;保卫细胞长增加44.16%、62.10%,保卫细胞宽增加19.78%、17.27%;气孔密度增加45.54%、55.52%。四倍体巨大化特征表现为植株株高、茎粗增加,节间短缩,叶片厚而大,叶色较深,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明显增加。
缪其松,王强,王东升,魏猷刚,张燕燕[7](2020)在《四种砧木对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品质及发病率的影响》文中认为以4种常见砧木品种为试材,采用嫁接方法,研究了嫁接对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品质、光合作用、根际微生物、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期验证嫁接技术在黄萎病高发区对设施连作茄子黄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嫁接显着促进了设施连作茄子中后期的生长,增强了光合作用,使用"赤茄"嫁接(T2)的茄子株高、茎粗、开展度、产量最高,果实性状和品质最好;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高。使用"托鲁巴姆"嫁接(T4)的茄子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量最少,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研究证实,在黄萎病高发区,嫁接是一种有效防控黄萎病的方法,使用"赤茄"作为砧木可降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获得最大产量和最好品质。
黎妍妍[8](2019)在《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烟草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来自我国14个省份的烟草青枯菌菌株的分子变异及致病力分化;在不同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基础上,以抗病品种为砧木进行嫁接,评价了嫁接技术在烟草抗青枯病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DGE(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测序技术,分析了烟草抗病品种反帝3号和感病品种云烟87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抗性通路;探究了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烟草青枯病主要分布在东南烟区、西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和黄淮烟区。分离自不同烟区的89个烟草青枯菌菌株被鉴定为生化型III和IV,其中生化型III占89.89%。基于内切葡聚糖酶(egl)基因序列,将我国烟草青枯菌鉴定为演化型I(亚洲分支)和7个序列变种(13、14、15、17、34、44和54)。其中,序列变种15为优势种群,分布在四个植烟区,占33.71%;序列变种13和14为首次报道可以侵染烟草;新发现了序列变种54。地理分布越往北,烟草青枯菌序列变种个数越少。东南和西南烟区包含了7个序列变种,长江中上游烟区包含序列变种15、17和54,而来自于黄淮烟区的所有菌株均被确定为序列变种15。测定了27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3个不同抗性烟草品种的致病力。基于AUDPC值的聚类分析将27个菌株划分为高、中、低3个致病型。青枯菌的致病型与地理分布有关,黄淮烟区烟草青枯菌致病力低于东南、西南和长江中上游烟区。然而,致病型和序列变种间无明显相关性。2.评价了20个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田间抗性,以抗病烟草品种(岩烟97、反帝3号、Coker176)为砧木、以云烟87为接穗进行嫁接,分析了3个嫁接组合对青枯病的发生以及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砧木与云烟87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嫁接烟草成苗率均高于75%。嫁接烟株的农艺性状指标、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未嫁接烟株云烟87无显着差异;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低于未嫁接烟株云烟87,防治效果为72.07%-77.16%。嫁接烟株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均价均显着高于未嫁接烟株云烟87,增幅分别为15.23%-23.92%、19.45%-37.54%和3.66%-10.99%。三个嫁接组合中,云烟87/岩烟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3.以抗病品种反帝3号和感病品种云烟87为研究对象,应用DGE测序技术对接种青枯菌和未接种青枯菌1 d、3 d和7 d的烟草茎基部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3 d和7 d时,抗病品种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多。受青枯菌侵染后,WRKY转录因子中的WRKY6和WRKY11家族基因、ERFs转录因子中的ERF5和ERF15家族基因以及PR5相关基因在抗病品种中显着上调表达,其中WRKY11和ERF15为新发现的可能参与青枯病抗性的转录因子。根据KEGG代谢通路的分析,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苯丙烷途径是抗病烟草品种响应青枯菌侵染的主要抗性通路。在苯丙烷途径中,与细胞色素P450、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咖啡酰Co A-O甲基转移酶、4-香豆酸Co A连接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酰Co A还原酶、咖啡酰莽草酸酯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相关的基因在抗病品种中显着上调表达,这些基因参与了类黄酮、芪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等植保素的合成。q-PCR分析表明,9个候选差异表达基因在抗病品种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与DGE测序结果一致。在烟株根部施用不同浓度(1-4 mmol/L)的类黄酮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56.10%-84.15%,验证了类黄酮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4.比较分析了烟草-万寿菊间作和烟草单作时烟草青枯病发生情况、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草-万寿菊间作后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低于烟草单作田,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8.25%。烟草-万寿菊间作土壤p H和交换性钙、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烟草单作田。烟草-万寿菊间作提高了土壤细菌尤其是烟株移栽后50 d时的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了土壤中溶杆菌属(Lysobacter)、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壳菌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下降6.81%-10.10%。烟草-万寿菊间作有利于抑病型土壤的构建,从而减轻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我国烟草青枯菌分子变异和致病力,挖掘了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明确了烟草嫁接技术和烟草-万寿菊间作模式控制烟草青枯病的作用,对于烟草青枯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文宗[9](2019)在《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在我国广泛栽培,但近年来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加剧,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和土壤产生联系的重要介导物质之一,在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成和植株抗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用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番茄、茄子通用砧木“茄砧21号”(No.21)与高感青枯病樱桃番茄品种“粉贝贝”(Fb)进行嫁接,设置砧穗嫁接组合(Fb/No.1、Fb/No.21)、砧木自根嫁接组合(No.1/No.1、No.21/No.21),以接穗“粉贝贝”(Fb)自根嫁接组合(Fb/Fb)作为对照(CK)。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研究了在人工接种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solanacearum,以下简称青枯菌)条件下,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嫁接植株现蕾期连续收集根系分泌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不同有机组分进行检测、分析。依据不同嫁接组合接种青枯菌前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推测可能与抗病性相关的特异活性物质。通过化感验证,探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及可能存在的活性物质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旨在进一步揭示抗病砧木嫁接提高番茄对青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为利用抗病砧木根系分泌物防控青枯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人工气候室接种和自然病圃栽培的方法,鉴定了各嫁接组合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砧穗嫁接和砧木自根嫁接植株表现为高抗(HR)或抗病(R),说明两个供试砧木嫁接显着提高了感病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接种青枯菌后,根据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嫁接番茄青枯病的发病进程:接种后第5-10 d为发病初期,第10-25 d为发病高峰期,第25 d后为发病末期。2、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随着病期的发展,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的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逐渐降低,至发病末期地上茎部中的青枯菌数量为3.03×105 CFU·g-1及以下水平,极显着低于CK(21.21 ×105 CFU·g-1)。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阻止青枯菌向根系和地上茎部侵染,同时抑制了青枯菌的增殖。3、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病期的发展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植株根际细菌种群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抑制了包括病原菌在内的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能够改善根际微环境,对提高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重要作用。4、收集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通过青枯菌接种试验和平板抑菌试验发现:抗病砧木自根嫁接和砧穗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使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CK降低了4.44%-7.78%和5.59%-12.49%,其对青枯菌的增殖也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7.69%-18.63%。说明抗病砧木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具有抑菌作用和提高抗病性的活性物质。5、对接种青枯菌前后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接种青枯菌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抗病砧木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的相对含量在接种青枯菌后普遍提高,而CK中的相对含量则降低。说明这3种物质可能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6、为了验证根系分泌物中的DBP、DIOP和2,4-DTBP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采用不同浓度的以上3种模拟活性物质进行青枯菌化感验证,结果发现:DBP、DIOP和2,4-DTBP溶液均能够抑制青枯菌的增殖,相对抑菌率为34.65%-51.32%,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1.0 mL·L-1的2,4-DTBP溶液。接种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植株灌根处理均能够显着降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0mL·L-1 DBP溶液,较无菌水处理分别降低了47.78%和57.28%。7、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发现:0.05-1.0 mL·L-1的DBP与较高浓度(0.5-1.0 mL·L-1)的DIOP和2,4-DTBP对番茄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效果增强;较低浓度(0.05-0.2 mL·L-1)的DIOP和2,4-DTBP则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其中效果最好的是0.2 mL·L-1的DIOP,平均发芽率比无菌水处理提高4.00%。用3种模拟活性物质处理番茄幼苗,均能够促进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长,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作用,但对干重无显着影响。
赵雄[10](2019)在《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对西大樱粉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广西番茄多为旱地种植,因气候条件影响,换茬频繁、生产周期短,导致草害严重,危害作物的生长。番茄的免耕栽培不仅可减轻杂草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且具有节约人工成本、减少农药污染等优点。本试验利用嫁接技术与不同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常规栽培与免耕栽培条件下,用课题组审定品种“西大樱粉一号”作为接穗,对课题组的两个优良砧木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果实性状的影响,筛选出其中适宜免耕栽培的砧木。以期能为嫁接技术及免耕栽培模式在番茄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在生产上达到抗涝防旱,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节约成本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在常规耕作模式还是免耕栽培模式下,ZSX-1的嫁接苗在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果肉厚度以及可滴定酸方面对比ZSX-2的嫁接苗有显着优势(p<0.05)。但ZSX-2的嫁接苗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地上部以及地下部鲜重方面比ZSX-1的嫁接苗有显着优势(p<0.05)。(2)在产量方面,常规耕作模式下嫁接苗ZSX-1产量最高达每亩5152kg。通过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常规耕作模式下的ZSX-1嫁接苗平均折合亩产比同模式下的ZSX-2嫁接苗增产224kg(4.55%),比免耕栽培下的ZSX-1嫁接苗增产84 kg(1.65%)。免耕栽培模式下的ZSX-1嫁接苗平均折合亩产比同模式下的ZSX-2嫁接苗增加222 kg(4.58%),比常规条件下ZSX-2的嫁接苗增产140 kg(2.84%)左右,均没有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3)在单果质量方面,免耕栽培模式下的ZSX-1嫁接植株具有显着优势(p<0.05)。在免耕栽培模式下,ZSX-1嫁接苗比ZSX-2嫁接苗的单果质量平均增加12.30%。免耕栽培的ZSX-1嫁接苗比常规耕作的ZSX-1嫁接苗单果质量增加了 1.97%。但免耕栽培条件下的ZSX-2嫁接苗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p<0.05),其对比ZSX-1嫁接苗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8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6.80%、糖酸比增加10.34%。且在常规耕作条件下,ZSX-2对比ZSX-1嫁接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5.19%,糖酸比增加了 12.38%。免耕栽培模式下的ZSX-2嫁接苗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4)从人工成本上来看,免耕与常规耕作相比能够节省翻地这一环节,平均每亩节约1.5 d时间,结合南宁武鸣区工人工资每天100元进行计算,免耕模式下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50元。综上所述,西大樱粉一号嫁接苗基本不受耕作模式的影响,番茄的免耕栽培在生产上可以应用。对比两种砧木,常规耕作模式下ZSX-1的嫁接苗对比免耕条件下ZSX-1的嫁接苗在产量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且免耕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50元。而免耕栽培的ZSX-2嫁接苗比常规耕作的ZSX-2嫁接苗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p<0.05)。由此可以得知:在砧木的选择上,追求产量时采用砧木ZSX-1,追求果实口感时,采用砧木ZSX-2。
二、嫁接茄子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嫁接茄子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影响及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耐低温基因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1.1 低温胁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
1.1.2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1.1.3 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影响 |
1.2 提高设施蔬菜耐低温的途径 |
1.2.1 培育耐低温品种 |
1.2.2 低温驯化 |
1.2.3 化学物质处理 |
1.2.4 嫁接 |
1.3 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喀西茄与荷包茄耐低温表型鉴定 |
2.2.2 喀西茄与荷包茄在低温胁迫处理下的生理指标测定 |
2.2.3 荷包茄嫁接喀西茄对荷包茄耐低温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3章 茄子响应低温胁迫转录组测序及耐低温基因初步挖掘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方法 |
3.1.3 参考基因组及有参转录组分析流程 |
3.1.4 qRT-PCR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
3.2.2 差异表达分析 |
3.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3.2.4 KEGG富集分析 |
3.2.5 茄子响应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硒富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育苗嫁接 |
1.2.2 试验设计 |
1.3 项目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茄子材料的生物量 |
2.2 不同茄子材料的光合色素含量 |
2.3 不同茄子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 |
2.4 不同茄子材料的硒含量 |
2.5 不同茄子材料的硒富集量 |
3 讨论与结论 |
(3)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
2.2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热害指数的影响 |
2.3 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2.4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2.5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2.6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7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4)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茄子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苗成活率比较 |
2.2 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苗物候期比较 |
2.3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植株生长的影响 |
2.4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5)耐低温砧用茄子种质的鉴定筛选及耐性生理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低温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 低温胁迫对作物的伤害机理 |
1.3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1.4 增强作物低温耐受力的途径 |
1.5 蔬菜嫁接栽培研究 |
1.6 植物耐冷性鉴定 |
1.7 砧用茄子研究现状 |
1.8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章 耐低温砧用茄子种质的鉴定筛选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砧用茄子种子萌发期耐冷性试验 |
2.2.2 砧用茄子幼苗期低温胁迫试验 |
2.2.3 发芽指标计算 |
2.2.4 冷害症状分级标准及冷害指数 |
2.2.5 生理指标测定 |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低温胁迫对砧用茄子发芽率的影响 |
2.3.2 低温胁迫对砧用茄子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3.3 低温胁迫对砧用茄子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2.3.4 低温胁迫对砧用茄子幼苗冷害发生的影响 |
2.3.5 砧用茄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2.3.6 幼苗冷害指数与发芽指标的相关性 |
2.3.7 幼苗冷害指数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2.3.8 砧用茄子种质耐冷性综合评价 |
2.4 讨论 |
2.4.1 砧用茄子种子低温发芽力与耐冷性 |
2.4.2 砧用茄子幼苗冷害指数与耐冷性 |
2.4.3 砧用茄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2.5 小结 |
第三章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耐冷性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嫁接苗低温胁迫试验 |
3.2.2 嫁接成活率 |
3.2.3 嫁接苗生长指标 |
3.2.4 冷害症状分级标准及冷害指数 |
3.2.5 生理指标测定 |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成活率 |
3.3.2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耐冷性 |
3.3.3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植株生长 |
3.3.4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根系生长 |
3.3.5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根系鲜重与干重 |
3.3.6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叶绿素含量变化 |
3.3.7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丙二醛含量变化 |
3.3.8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脯氨酸含量变化 |
3.3.9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
3.3.10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耐冷性隶属函数分析 |
3.4 讨论 |
3.4.1 耐低温砧用茄子对番茄嫁接苗在低温胁迫下生长的影响 |
3.4.2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3.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讨论 |
4.1 砧用茄子的耐冷性评价 |
4.2 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耐冷性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砧用茄子的耐冷性评价及相关性 |
5.1.1 砧用茄子耐冷性鉴定指标 |
5.1.2 砧用茄子对低温的耐受性及相关性 |
5.2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的耐冷性 |
5.2.1 耐低温砧用茄子促进嫁接番茄在低温下生长 |
5.2.2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对低温的生理响应 |
5.2.3 耐低温砧用茄子嫁接番茄综合评价 |
5.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砧用野生茄(Solanums torvum)试管微扦插繁殖与多倍体新种质创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茄果类砧木的嫁接应用 |
1.1.1 蔬菜嫁接的优势 |
1.1.2 茄果类砧木的应用 |
1.2 植物组织培养 |
1.2.1 植物组培的影响因素 |
1.2.2 植物组织培养器官发生方式 |
1.2.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1.3 植物多倍体 |
1.3.1 多倍体植株的获得途径 |
1.3.2 多倍体鉴定方法 |
1.3.3 多倍体植物的应用 |
1.3.4 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KT和IBA对托鲁巴姆微扦插繁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KT和IBA对托鲁巴姆初代腋芽诱导的影响 |
2.2.2 KT和IBA对托鲁巴姆茎段继代增殖的影响 |
2.2.3 KT和IBA对托鲁巴姆单芽茎段生根的影响 |
2.2.4 微扦插苗的炼苗移栽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托鲁巴姆微扦插苗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青枯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 |
3.2.2 托鲁巴姆微扦插苗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托鲁巴姆多倍体诱导及倍性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多倍体鉴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秋水仙素对托鲁巴姆种子发芽的影响 |
4.2.2 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 |
4.2.3 形态鉴定倍性 |
4.2.4 气孔鉴定倍性 |
4.2.5 染色体鉴定倍性 |
4.2.6 秋水仙素诱导托鲁巴姆多倍体的效果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1.1 KT和IBA对托鲁巴姆初代腋芽诱导的影响 |
5.1.2 KT和IBA对托鲁巴姆茎段继代增殖的影响 |
5.1.3 KT和IBA对托鲁巴姆单芽茎段生根的影响 |
5.1.4 微扦插苗的炼苗移栽 |
5.1.5 托鲁巴姆微扦插苗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 |
5.1.6 秋水仙素诱导托鲁巴姆多倍体的效果 |
5.1.7 托鲁巴姆多倍体形态特征 |
5.2 本研究创新点 |
5.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7)四种砧木对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品质及发病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项目测定 |
1.4.1 茄子株高、茎粗、开展度 |
1.4.2 果长、果粗、单果质量 |
1.4.3 产量统计 |
1.4.4 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含量测定 |
1.4.5 光合参数测定 |
1.4.6 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 |
1.4.7 茄子黄萎病病情指数 |
1.4.8 茄子黄萎病发病率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株高的影响 |
2.2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茎粗的影响 |
2.3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开展度的影响 |
2.4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果实性状的影响 |
2.5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光合参数的影响 |
2.6 不同砧木嫁接对接穗果实品质的影响 |
2.7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
2.8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产量、黄萎病病情指数及发病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8)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青枯病发生现状与危害 |
2 青枯菌侵染特性 |
2.1 青枯菌侵染过程 |
2.2 青枯菌在寄主植株内的分布 |
3 青枯菌的分类 |
3.1 生理小种和生化型鉴定 |
3.2 分子鉴定 |
3.3 致病力分化研究 |
4 茄科作物抗青枯病机理研究 |
4.1 物理和生理抗性 |
4.2 抗病性分子机制 |
5 嫁接技术在茄科作物抗青枯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
6 作物间作控制土传病害的机制 |
6.1 作物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 |
6.2 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6.3 调节环境因子间的平衡 |
6.4 诱导作物系统抗性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烟草青枯菌分子变异及致病力分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害调查与病株采集 |
1.2 烟草青枯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1.2.1 烟草青枯菌的分离 |
1.2.2 烟草青枯菌的纯化和保存 |
1.3 烟草青枯菌基因组DNA提取 |
1.3.1 菌液制备 |
1.3.2 基因组DNA提取 |
1.4 青枯菌分子鉴定 |
1.5 烟草青枯菌生化型测定 |
1.6 青枯菌演化型及序列变种鉴定 |
1.6.1 青枯菌演化型鉴定 |
1.6.2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 |
1.7 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 |
1.8 烟草青枯菌致病力测定 |
1.8.1 菌株选择及供试烟苗 |
1.8.2 接种体制备及接种方法 |
1.8.3 青枯病发生情况调查 |
1.8.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青枯菌鉴定及烟草青枯病的地理分布 |
2.2 青枯菌生化型鉴定 |
2.3 青枯菌演化型鉴定 |
2.4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与分析 |
2.4.1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 |
2.4.2 烟草青枯菌序列变种的地理分布 |
2.5 烟草青枯菌致病力测定与分析 |
2.5.1 青枯菌致病力测定 |
2.5.2 青枯菌致病型划分 |
2.5.3 不同致病型青枯菌地理分布 |
2.5.4 青枯菌致病型与序列变种的关系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嫁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
1.2.2 烟草嫁接试验 |
1.2.3 嫁接烟株农艺性状调查 |
1.2.4 嫁接烟株抗病性评价 |
1.2.5 烟叶经济性状统计 |
1.2.6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
1.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 |
2.2 嫁接烟株成苗率分析 |
2.3 嫁接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
2.4 嫁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2.5 嫁接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
2.6 嫁接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抗性相关因子挖掘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烟草种植及青枯菌接种 |
1.2.2 样品采集 |
1.2.3 样本RNA提取与检测 |
1.2.4 文库构建及Illumina测序 |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1.2.6 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1.2.7 类黄酮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盆栽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云烟87和反帝3号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鉴定 |
2.2 测序质量评估 |
2.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2.3.1 差异表达基因Venn分析 |
2.3.2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
2.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2.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
2.5.1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
2.5.2 KEGG通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2.6 转录因子和PR相关基因表达 |
2.6.1 WRKY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表达 |
2.6.2 ERFs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表达 |
2.6.3 PR相关基因表达 |
2.7 与烟草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 |
2.8 类黄酮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田间试验设置 |
1.2 烟草青枯病田间病情调查 |
1.3 土壤样品采集 |
1.4 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
1.5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 |
1.5.1 DNA提取和PCR扩增 |
1.5.2 Illumina Hiseq测序数据处理及比对 |
1.5.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1.5.4 微生物结构组成差异分析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2.2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2.3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2.3.1 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
2.3.2 土壤细菌稀释性曲线 |
2.3.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2.3.4 细菌门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
2.3.5 细菌属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
2.3.6 土壤青枯菌丰度分析 |
2.4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
2.4.1 土壤真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
2.4.2 土壤真菌稀释性曲线 |
2.4.3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2.4.4 真菌门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
2.4.5 真菌属水平上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
3 讨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创新性与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创新性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附表 |
附录Ⅱ: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引言 |
1.1 青枯病 |
1.1.1 青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理小种 |
1.1.2 青枯病的危害及致病机理 |
1.1.3 青枯病的防治手段 |
1.2 嫁接对青枯病的抵抗机制 |
1.2.1 组织结构抗性 |
1.2.2 生理生化抗性 |
1.3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展 |
1.3.1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及组成 |
1.3.2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
1.4 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
1.4.1 根系分泌物与植物 |
1.4.2 根系分泌物与植物根际微生物 |
1.4.3 根系分泌物与病原菌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及青枯菌数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检测 |
2.1.3 不同嫁接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 |
2.1.4 发病情况调查 |
2.1.5 根际基质取样 |
2.1.6 嫁接植株取样 |
2.1.7 不同嫁接组合植株体内及根际青枯菌数量的测定 |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青枯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 |
2.2.2 不同嫁接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 |
2.2.3 不同嫁接组合接种青枯菌后的病情动态变化 |
2.2.4 不同嫁接组合根际和植株体内的青枯菌数量动态变化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砧木嫁接对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4 植株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3.1.5 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检测 |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变化 |
3.2.2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 |
3.2.3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际可培养真菌数量变化 |
3.2.4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际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变化 |
3.2.5 不同嫁接组合的抗病性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3.2.6 不同嫁接组合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3.2.6.1 样本测序信息统计 |
3.2.6.2 根际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
3.2.6.3 根际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
3.2.6.4 根际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
3.2.6.5 根际优势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组分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根系分泌物收集与浓缩 |
4.1.4 青枯菌平板抑菌试验 |
4.1.5 番茄青枯病抗性鉴定 |
4.1.6 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及测定 |
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 |
4.2.2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对番茄青枯病抗性的防治效果 |
4.2.3 不同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物质成分分析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根系分泌物活性物质的化感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青枯菌平板抑菌试验 |
5.1.3 番茄青枯病抗性鉴定 |
5.1.4 番茄种子萌发指标测定 |
5.1.5 番茄幼苗生长指标测定 |
5.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模拟活性物质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 |
5.2.2 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
5.2.3 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4 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1.1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及青枯菌数量的影响 |
6.1.2 嫁接植株抗病性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关系 |
6.1.3 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 |
6.1.4 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分析 |
6.1.5 根系分泌物模拟活性物质对青枯病菌的化感作用 |
6.1.6 根系分泌物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6.2 本研究创新点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论文发表情况 |
(10)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对西大樱粉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番茄简介 |
1.2 免耕技术的研究 |
1.2.1 免耕概念的提出 |
1.2.2 免耕的目的与意义 |
1.2.3 免耕栽培的应用 |
1.3 番茄嫁接研究进展 |
1.3.1 嫁接栽培的影响研究 |
1.4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栽培方法 |
2.2.2 嫁接方法 |
2.3 实验调查的相关数据指标 |
2.3.1 番茄果实性状指标 |
2.3.2 番茄嫁接植株生长指标 |
2.3.3 植株果实相关指标测定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植株性状对比 |
3.2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花序性状对比 |
3.3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果实性状对比 |
3.3.1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果实外观性状对比 |
3.3.2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果实性状对比 |
3.3.3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果实营养性状对比 |
3.4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生长指标对比 |
3.5 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嫁接苗产量性状对比 |
3.6 免耕栽培对比常规耕作的优势 |
4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 |
4.2 讨论 |
4.2.1 砧木 |
4.2.2 栽培模式 |
4.2.3 西大樱粉一号嫁接苗与实生苗参数数据的比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四、嫁接茄子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影响及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耐低温基因挖掘[D]. 刘益勇. 扬州大学, 2021(08)
- [2]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硒富集的影响[J]. 鲁荣海,崔永亮,程祖强,徐舜,匡成兵,彭名超. 北方园艺, 2021(06)
- [3]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秦涛,刘新社. 河南农业科学, 2021(01)
- [4]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茄子比较试验[J]. 梁丽伟,陈银根,吕文君,张伟金,章文斌. 长江蔬菜, 2020(14)
- [5]耐低温砧用茄子种质的鉴定筛选及耐性生理响应研究[D]. 向婷颖. 广西大学, 2020(07)
- [6]砧用野生茄(Solanums torvum)试管微扦插繁殖与多倍体新种质创制研究[D]. 张映卿. 广西大学, 2020(02)
- [7]四种砧木对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品质及发病率的影响[J]. 缪其松,王强,王东升,魏猷刚,张燕燕. 北方园艺, 2020(01)
- [8]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D]. 黎妍妍.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9]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D]. 赵文宗. 广西大学, 2019(01)
- [10]两种栽培模式下两种砧木对西大樱粉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D]. 赵雄.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