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晴[1](2021)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德育、学科德育的概念进行理论综述,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运用调查法对初中生物学科德育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教师在实施学科德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2.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3.教师对德育评价的实施。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1.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策略:学习理论知识、进行专项培训2.优化德育渗透过程策略:情境创设策略、实践体验策略、实验探究策略、生物科学史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3.实施德育评价策略:应用正向导语、建立多元评价。最后,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提出的策略,选取两节代表性课题进行案例研究。

焦倩[2](2021)在《初中生物学“健康地生活”模块中思政素材的挖掘与实践》文中指出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形成健康观念的关键阶段。然而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虽然初中生物教材中均有关于健康生活的教学内容,不仅为中学生物课堂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教学素材,也对健康知识的长期开展提供了保障。但中学生思想叛逆,直接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目的。如何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展开健康教育,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挖掘相关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生物课堂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值得深入研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在思政视角下对健康地生活内容展开探究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以健康地生活模块为例展开相关教学素材的挖掘,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形式进行课堂实践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对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核心素养和学科特点关联分析,初步确定从生命意识、社会担当、科学态度、家国情感、辩证思维五个思政维度挖掘健康教育素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2)对六名生物老师展开实践前、后两次访谈,实践前他们一致认为在中学生物课堂以思政为视角,展开健康教育是需要的;实践后认为在生物课堂展开思政教育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升学考试以及相关示范案例较少的客观因素,导致实践教学中重视程度较低,应用较少。(3)以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本相关教学内容为素材,梳理出4张图片、4个活动、6个小资料、5篇课外阅读、3道习题渗透思政的教学素材,并通过生物课本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技术发展、人文素养链接不同思政维度与生物教学内容,可作为日常健康教育的素材。(4)分析实践前、后学生五个维度的健康意识结果表明:七年级学生在生命意识、科学态度、家国情感、辩证思维四个维度均是在后测的认同比率高于前测,从整体来看,说明“健康地生活”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八年级学生在五个维度认同率则均是思政后测的认同比率高于思政前测,说明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对于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效果。综上所述,从课本中挖掘“健康地生活”教学素材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但健康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效果。建议学校要鼓励老师们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相互连接,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展开思政教学。同时,倡导不同学科老师在课堂中将思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实践,以实现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李冬梅[3](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为例》文中指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加强青少年(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生物学科中蕴含独特的思政元素,如科学的世界观,尊重生命的人生观、重视社会责任的爱国观等。因此,可以尝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査法、案例分析法,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为例,探索和挖掘了教材中可有机融合的思政元素,旨在通过调查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生物学课程开展相关思政教育的适应性,并通过三个案例的教学设计,探讨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调查和实践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文献统计表明,思政元素在高中的融入情况具有一定学科特征,理想信念和政治观念大多融入社会科学学科,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在各学科都能较好融入并实施教学。(2)教师访谈发现,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和社会责任的思政教育方面较多,其次在关爱生命,倡导健康生活,爱护环境等方面也有渗透。(3)对学生的500份调查问卷可知,非常希望融入思政元素,并能给予正确引导的学生占61.45%,使生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的学生占32.82%,无所谓的学生占5.73%。可见,学生希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化丰富有趣。(4)通过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六章内容均适合开展生物课程思政,并根据课程内容初步设计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为教学过程中生物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5)选择《必修一》教材内容按教学目标设计了3个生物学课程思政方案开展了实践探索,依据学生心得体会、同行评价和教学反思,思政元素在高中生物的有机融合丰富了生物学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在社会责任、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科学态度)、政治观念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将思政元素与高中生物教学做到有机融合,避免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情形。本文旨在为髙中生物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深化课程改革。

郭亚梦[4](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和嵌入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好青年。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的重中之重,生物学教材中蕴藏着很多思政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生物学学科中的思政资源,以便更加有效地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和必修2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就不同的知识类型探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应的思政内容的嵌入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丰富。包括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哲学范畴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严谨的态度、自我道德规范要求、敬畏生命和健康的生活等。2.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教师对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态度以及看法。结果显示:(1)学校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高;(2)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分析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3)教师不能完全落实学科思政方面的目标;(4)学生对生物学学科中的思政内容认识不足。3.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德育理论总结出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具体途径有:(1)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2)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思政意识;(3)在实验过程中深化思政精神。渗透方式包括:讲授法、多媒体媒介、小组合作、联系实际生活、社会实践、情境创设、开展课外活动等。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将思政教育内容采用合适的渗透方式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结果显示:根据教材中的思政资源采用恰当的渗透方式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闫佳伟[5](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王慧允[6](2020)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几千年文明的延续。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对青少年的德育职责,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而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形式。生物学科作为研究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亦有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经常会出现单纯的知识讲授或脱离知识的道德教育。因此,调查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并且提出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德育的相关概念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其次,对人教版必修一德育资源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调查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对现有生物教学模式不是特别满意;第二,学生缺乏对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必要性的正确认识;第三,学生对部分德育内容认识不到位;第四,教师德育渗透意识有待提升;第五,教师德育渗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第六,教师对于德育内容渗透略显片面;第七,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第八,学校缺乏系统、完整的德育评价体系。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第一,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以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第二,端正学生对生物学科德育渗透的态度;第三,对于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教师要应深入挖掘,学生应全面了解;第四,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第五,学校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第六,学校要建立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最后,根据所提策略设计教学案例,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笔者以“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为例,展示了所运用到的德育渗透策略。针对本节内容,教师在实验班要认真做好三步“研究”,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内容,做到对教材德育内容的挖掘有深度和广度,教师要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使其涉及更多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加广泛的德育教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使知识点、德育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渗透德育有积极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德育内容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且结合相关知识点向学生渗透,本案例主要涉及到“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自学——辅导式”、“情境——陶冶式”几种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教学模式又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戏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对照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德育渗透策略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对两个班级的德育渗透效果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班测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班;另外,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分数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班后测分数明显高于前测分数,而对照班前后测分数相差不大,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建议及策略的有效性。

郑黄鑫[7](2020)在《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德育理论为培养人类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解决当今生态问题而生。在我国,在巨大的生态危机压力之下,在环境教育尚未取得应有成效的背景下,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德育思想、西方生态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态德育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诞生,四十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今生态环境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德育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反思,无论是对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生态德育实践的开展和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德育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依据研究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德育理论大致可划分为孕育、萌生、探索和蓬勃发展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学科和关系三种不同视角,围绕生态德育的概念、意义、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内容、特点、途径及方法八大主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然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尚存在研究取向的功利性、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研究成果的实践导向和效用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彰显生态德育理论的意义,建议在后续研究中,能借鉴相关经验,完善研究体系;继承优良传统,发扬研究优势;克服现有不足,突破研究困境;加强实效研究,提升研究的可操作性。

秦尧尧[8](2020)在《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满足于现有便利,忽视了生态保护。目前生态问题越发严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国领导人站在历史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力求建设“美丽中国”,而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从不同人群的生态德育开始。在实践过程中,有关生态德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导致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探究生态德育的有效渗透途径非常有必要。生物学科与生态学有深厚的渊源,将生态德育渗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用成熟的实践带动生态德育发展,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某学校高二年级生物组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师对生态德育了解有限,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几乎不进行除生物知识以外的渗透教学,只是偶尔插播相关内容。这说明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这个模块几乎是个空白。对部分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热忱度很高,但是对生态德育的了解度几乎为零,同时表现出可以接受在生物课堂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态度。实验选取洛阳市嵩县某高中高二年级理科(5)、(6)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其中(5)班设为对照班,(6)班为实验班。实验前对两班学生的前测结果显示,(5)班学生前测平均分为41.20分,(6)班学生前测平均分为41.15分,说明两班学生先有的知识背景和智力水平无显着差异。实验过程中对照班仍按照原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班采取以生物教学中插播生态知识和组织生态活动等方式渗透生态德育,实验结果最终以生态道德知识辩论赛、生态道德小创意、生态道德行为和生态活动参与度积分的变化形式呈现,并且每两周进行“星光灿烂”之星的评选,为学生建立“我在进步”成长档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生态道德知识辩论赛中表现比对照班学生优秀,有关生态道德知识表达更清晰;其次,实验班学生在生态小创意和生态道德行为上表现比对照班学生更加频繁,且逐渐出现全员参与的趋势;另外,实验班学生的生态活动参与度比对照班学生更加活跃、积极。总之,通过生物教学中插播生态知识、组织生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生态生活小创意和组织生态知识辩论赛等方式进行高中生物学生态德育教学和渗透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显着的效果,但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仍需在注意方式和方法前提下,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方能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

秦尧尧[9](2020)在《中国和加拿大高中生物学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满足于现有便利,忽视了生态保护。目前生态问题越发严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国领导人站在历史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力求建设“美丽中国”,而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从不同人群的生态德育开始。在实践过程中,有关生态德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导致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探究生态德育的有效渗透途径非常有必要。生物学科与生态学有深厚的渊源,将生态德育渗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用成熟的实践带动生态德育发展,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某学校高二年级生物组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师对生态德育了解有限,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几乎不进行除生物知识以外的渗透教学,只是偶尔插播相关内容。这说明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这个模块几乎是个空白。对部分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热忱度很高,但是对生态德育的了解度几乎为零,同时表现出可以接受在生物课堂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态度。实验选取洛阳市嵩县某高中高二年级理科(5)、(6)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其中(5)班设为对照班,(6)班为实验班。实验前对两班学生的前测结果显示,(5)班学生前测平均分为41.20分,(6)班学生前测平均分为41.15分,说明两班学生先有的知识背景和智力水平无显着差异。实验过程中对照班仍按照原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班采取以生物教学中插播生态知识和组织生态活动等方式渗透生态德育,实验结果最终以生态道德知识辩论赛、生态道德小创意、生态道德行为和生态活动参与度积分的变化形式呈现,并且每两周进行“星光灿烂”之星的评选,为学生建立“我在进步”成长档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生态道德知识辩论赛中表现比对照班学生优秀,有关生态道德知识表达更清晰;其次,实验班学生在生态小创意和生态道德行为上表现比对照班学生更加频繁,且逐渐出现全员参与的趋势;另外,实验班学生的生态活动参与度比对照班学生更加活跃、积极。总之,通过生物教学中插播生态知识、组织生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生态生活小创意和组织生态知识辩论赛等方式进行高中生物学生态德育教学和渗透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显着的效果,但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仍需在注意方式和方法前提下,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方能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

方晓霞[10](2020)在《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文中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尽心引导和栽培。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之下,素质教育没有全面落实,德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立德树人”成为理想口号,“人才”被表面地理解为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道德滑坡日益严重,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敬业的准则、诚信的坚守、友善的微笑,不少学生的“灵魂”没有赶上教育的脚步,被落下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围绕核心素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指教育事业既要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培养技能,又要在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语文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既肩负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对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学习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得到浸染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良好思想品质,进一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应该兼顾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目标,从语文教育中挖掘德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潜于语言形式教育之中,即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它的思想政治因素是以讲授文本等方式进行渗透的,也就是说要把德育因素寓于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文以载道,道以显文。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语文德育渗透最大的特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而达到德育目的。语文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理想的树立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引言、基于“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践、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反思与建议。正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高中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有优势。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受在社会价值冲击、教育理念错位以及教师自身局限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语文学科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德育资源开发不足、语文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语文学科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本文通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德育内容的明确指导表述,分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课程单元活动、教材文本两个方面挖掘德育渗透内容,梳理教材中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进经济等活动内容以及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文本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德育渗透素材。以学校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活动、专题复习、德育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做了些实践研究,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再现语言文字蕴含的内容,进而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领会思想感情,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健康的情感认知,完善自身人格和提升人文修养。通过反思,本文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完善评价体系;立足文本,适度渗透德育;教学中以文载道、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以生为本,注意言传身教,达到“文道统一”之境,随文潜入心,授道悄无痕。

二、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德育
        (二)学科德育
        (三)初中生物学科德育
    二、理论依据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三、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精神
        (二)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环保意识
        (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集体主义精神
        (六)珍爱生命的态度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
        (一)问卷调查对象
        (二)访谈对象
    四、调查过程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科德育存在的优势
        (二)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科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策略
        (一)学习理论知识
        (二)进行专项培训
    二、优化德育渗透过程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二)实践体验策略
        (三)实验探究策略
        (四)生物科学史策略
        (五)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三、实施德育评价策略
        (一)应用正向评语
        (二)建立多元评价
第五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案例研究
    一、《生物进化的学说》案例设计
        (一)选题原因
        (二)使用策略分析
        (三)教学设计
    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选题原因
        (二)使用策略分析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
        (五)教学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德育素材归纳表
    附录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导学案
    附录五:德育测量题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2)初中生物学“健康地生活”模块中思政素材的挖掘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课程思政研究进展
        1.2.2 初中生物思政教育实施现状访谈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课程思政
        2.1.2 健康地生活
    2.2 理论基础
        2.2.1 课程文化发展理论
        2.2.2 隐性课程理论
第三章 健康地生活模块思政素材的挖掘
    3.1 健康地生活思政素材的挖掘原则
        3.1.1 适于生物教学原则
        3.1.2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3.1.3 联系健康主题原则
    3.2 健康地生活思政素材的挖掘过程
        3.2.1 熟悉相关教材内容
        3.2.2 掌握生物课程标准
        3.2.3 了解考试命题方向
        3.2.4 链接思政衔接元素
    3.3 健康地生活思政素材的挖掘策略
        3.3.1 通过图片图示挖掘
        3.3.2 通过实践活动挖掘
        3.3.3 通过小资料挖掘
        3.3.4 通过课后阅读挖掘
        3.3.5 通过习题挖掘
    3.4 健康地生活思政素材的内容梳理
        3.4.1 《青春期》思政素材梳理表
        3.4.2《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思政素材梳理表
        3.4.3《输血与血型》思政素材梳理表
        3.4.4《传染病及其预防》思政素材梳理表
        3.4.5《免疫与计划免疫》思政素材梳理表
        3.4.6《用药与急救》思政素材梳理表
        3.4.7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思政素材梳理表
第四章 健康地生活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4.1 健康地生活模块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与方法
        4.1.1 策略方法一:条件反射-刺激法
        4.1.2 策略方法二:创设冲突-认知法
        4.1.3 策略方法三:价值辨析-讨论法
        4.1.4 策略方法四:榜样示范-观察法
        4.1.5 策略方法五:情感渲染-故事法
        4.1.6 策略方法六:联系实际-事实法
        4.1.7 策略方法七:角色扮演-体验法
        4.1.8 策略方法八:制定规则-游戏法
        4.1.9 策略方法九:提出问题-解决法
    4.2 健康地生活模块内容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施过程
    4.3 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案例
        4.3.1 教学案例-《青春期》
        4.3.2 教学案例-《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4.3.3 教学案例-《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五章 教学实践结果及讨论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过程
    5.3 研究方法
        5.3.1 学生的问卷编制
        5.3.2 教师的访谈编制
    5.4 研究结果与讨论
        5.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5.4.2 教师访谈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原则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原则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思政元素
        一、理想信念
        二、价值取向
        三、政治观念
        四、社会责任
    第二节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
第三章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分析
    第一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节 相关法律依据
第四章 思政元素在高中生物的融入情况分析
    第一节 统计分析与访谈调查
    第二节 原因分析
第五章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
        一、类比贯穿教学过程
        二、引用材料指导思想
        三、分析内容设计活动
        四、其它方法
    第二节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及案例分析
        一、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的具体内容
        二、实践案例一
        三、实践案例二
        四、实践案例三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和嵌入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帮助解决高中学科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要求
        (二)获得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和嵌入课程的方式
    二、选题意义
        (一)研究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思政教育
        (二) 嵌入方式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品德发展规律
        (二)德育原则
        (三)德育过程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嵌入思政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嵌入思政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中生政治素养提升的需要
        (二)生物学学科中嵌入思政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青少年学生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嵌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密切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嵌入思政教育是形势和政策要求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嵌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嵌入方式与案例分析
    一、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嵌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嵌入方式分析
    二、案例设计与分析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效果与反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德育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德育资源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的德育内容
    二、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德育资源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程序
    五、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二、建议与对策
第六章 策略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过程
    三、实验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调查(学生卷)
附录二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调查(教师卷)
附录三 测试问卷
致谢
作者介绍
导师评阅表

(7)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现实动因:生态问题依旧严峻
        (二)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完善需求:现有生态德育理论存在不足
        (四)时代氤氲:特殊时间节点进行理论回顾成为潮流之势
    二、概念界定
        (一)生态
        (二)德育
        (三)生态德育
        (四)生态德育理论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的研究
        (二)关于德育理论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日新月盛:生态德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1990年:生态德育理论的孕育阶段
        一、作为生态德育理论产生基础的环境教育的政策背景
        二、作为生态德育理论产生基础的环境教育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1990-2002年:生态德育理论的萌生阶段
        一、环境教育的成长——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催生了生态德育理论
        二、理论界关于环境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的思考促使生态德育理论初步形成
    第三节 2003-2005年:生态德育理论的探索阶段
        一、国家政策支持促进了生态德育理论的发展
        二、理论界的热烈讨论激发了生态德育理论的进步
    第四节 2006年至今:生态德育理论的蓬勃阶段
        一、可持续教育再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发了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热潮
        二、生态德育大范围进入校园实践促使生态德育理论的实践性转向
第二章 八大主题:共构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 生态德育概念与意义的探究
        一、生态德育概念的厘清
        二、生态德育意义的揭示
    第二节 生态德育特点的探析
        一、生态德育理论的特点
        二、生态德育实施过程的特点
    第三节 生态德育理论基础的探讨
        一、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态德育思想
        二、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第四节 生态德育目标及原则的探明
        一、生态德育目标的分析
        二、生态德育原则的探寻
    第五节 生态德育内容的探索
    第六节 生态德育途径及方法的探求
        一、按照不同教育实施主体进行划分
        二、按照不同教育方式进行划分
第三章 三种视角:共建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维度
    第一节 理论维度:生态德育研究的逻辑基础
        一、东方哲学思想孕育了生态德育理论的发展雏形
        二、西方哲学思想奠定了生态德育理论的生存逻辑
    第二节 学科维度:生态德育研究的实践契入点
        一、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研究
        二、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研究
        三、在地理和生物学科中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研究
        四、在其他学科中进行生态德育渗透的研究
    第三节 关系维度:深化生态德育研究的立足点
        一、生态德育与环境教育关系的辨明
        二、生态德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的辨明
        三、生态德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关系的辨明
        四、生态德育与德育生态关系的辨明
        五、生态德育与其他教育关系的辨明
第四章 继往开来: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
    第一节 生态德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一、丰富性
        二、多元性
        三、开放性
    第二节 生态德育理论研究的困境
        一、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二、研究的系统性不足
        三、研究的实践导向和效用不够
    第三节 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研究困境的超越
        一、借鉴相关经验,完善生态德育理论研究体系
        二、继承优良传统,发扬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优势
        三、克服现有不足,突破生态德育理论的研究困境
        四、加强实效性研究,提升生态德育理论的可操作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8)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德育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1.1.2 生态德育理论兴起的文化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理论概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德育定义的明确
        2.1.2 生态德育的目标
        2.1.3 生态德育的内容
        2.1.4 生态德育的原则
    2.2 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理论基础
        2.3.1 人本的教育思想
        2.3.2 生态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2.3.3 布鲁姆认知理论
3 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3.1 教师访谈的设计
    3.2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查对象
    3.4 调查问卷的编制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3.6 结论
        3.6.1 教师方面
        3.6.2 学生方面
4 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实验
    4.1 实验内容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方法
    4.4 高中生物教材中生态德育元素的挖掘
    4.5 渗透教学方式的选择
    4.6 评价方式的选择
    4.7 实验实施
        4.7.1 案例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环境教育
        4.7.2 案例二:《人类遗传病》——人际关爱教育
    4.8 实施效果评价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不足
        5.2.2 对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问题
附录B 高中生对生态德育的认知度调查——基于嵩县实验中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C 高中人教版生物生态德育渗透点总结
附录D 前测试卷
致谢

(9)中国和加拿大高中生物学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德育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1.1.2 生态德育理论兴起的文化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理论概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德育定义的明确
        2.1.2 生态德育的目标
        2.1.3 生态德育的内容
        2.1.4 生态德育的原则
    2.2 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理论基础
        2.3.1 人本的教育思想
        2.3.2 生态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2.3.3 布鲁姆认知理论
3 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3.1 教师访谈的设计
    3.2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查对象
    3.4 调查问卷的编制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3.6 结论
        3.6.1 教师方面
        3.6.2 学生方面
4 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实验
    4.1 实验内容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方法
    4.4 高中生物教材中生态德育元素的挖掘
    4.5 渗透教学方式的选择
    4.6 评价方式的选择
    4.7 实验实施
        4.7.1 案例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环境教育
        4.7.2 案例二:《人类遗传病》——人际关爱教育
    4.8 实施效果评价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不足
        5.2.2 对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问题
附录 B 高中生对生态德育的认知度调查—基于嵩县实验中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中人教版生物生态德育渗透点总结
附录 D 前测试卷
致谢

(10)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的主要特色与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访谈调查法
        3.定性观察法
        4.叙事研究法
    (五)“立德树人”概念的界定
        1.“立德树人”的内涵
        2.“立德树人”的当代含义
        3.本研究中的“立德树人”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一)德育与德育渗透
    (二)立德树人育人观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道德学习观与教学观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教育政策要求
    (四)语文德育的特殊性
        1.语文学科的文道统一
        2.语文德育内容的分散性
        3.语文德育方法的渗透性
    (五)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1.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方式
        2.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
        3.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4.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
        1.语文教学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2.语文德育资源开发不足
        3.语文德育方法形式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2.教育观念的错位
        3.教师自身的局限
三、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德育标准的指导表述
    (二)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内容
        1.单元活动的德育资源
        2.教材文本的德育资源
四、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践
    (一)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1.专题阅读教学,激发心灵感触
        2.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3.品味语言文字,领略人文魅力
    (二)写作教学德育渗透
        1.时评写作,关注社会生活
        2.善用评语,引导心灵对话
    (三)课外活动德育渗透
        1.小组合作,实践出真知
        2.字以载道,写出美与德
        3.辩论交流,辩出是与非
    (四)专题复习德育渗透
        1.专题复习,关注学生发展
        2.研究命题,感受德育熏陶
    (五)雷州文化德育资源渗透
        1.雷歌融入诗歌教学
        2.雷剧融入戏剧教学
        3.雷州文化融入语文选修课程
五、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多元评价
    (二)立足文本,适度渗透
    (三)情理交融,循循善诱
    (四)以生为本,因势利导
    (五)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研究[D]. 刘雨晴.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物学“健康地生活”模块中思政素材的挖掘与实践[D]. 焦倩. 延安大学, 2021(11)
  • [3]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为例[D]. 李冬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和嵌入方式研究[D]. 郭亚梦.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市某中学为例[D]. 王慧允.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德育理论研究[D]. 郑黄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秦尧尧. 河南大学, 2020(05)
  • [9]中国和加拿大高中生物学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D]. 秦尧尧.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D]. 方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