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茂鹏,慕建荣[1](2021)在《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镇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患者镇痛效果及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分娩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中持续注入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参数及不同分娩阶段的疼痛情况,观察术前、术后产妇凝血功能的改变,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总有效率93.02%显着高于对照组72.09%(P<0.05),术中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在切皮、腹膜牵拉、胎儿娩出、术毕等不同分娩阶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PT、FIB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 h,两组产妇相对于术前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更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打鼾、恶心呕吐、躁动、精神不振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硬膜外麻醉总有效率高,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好,有助于产妇术后凝血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李志[2](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黄献锋[3](2014)在《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LC)在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FB检查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在FB检查过程中分别使用1.73%LC和2%盐酸利多卡因(LH)行表面麻醉,每例患者使用药物总剂量均为14m1。使用多参数监护仪在FB检查过程中监测患者指脉氧(SP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情况,并计算指脉氧变异率(SPO2-VR)、心率变异率(HR-VR)及呼吸频率变异率(RR-VR),记录检查时间及评价麻醉效果,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P02-VR分别为4.17±4.54、5.62±5.37(P=0.10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R-VR分别为2.54±1.36、2.91±1.5(P=0.14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及对照组的RR-VR分别为4.09±1.79、4.98±1.97(P=0.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B检查时间分别为8.59±3.73、8.55±3.27(P=0.94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在FB检查过程中,LC的麻醉效能优于LH,使用LC的患者呼吸较平稳,建议在FB检查中使用LC进行表面麻醉。
李江涛[4](2012)在《利多卡因代谢物MEGX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建立多种条件影响下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的死后再分布模型;2.建立生物检材中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MEGX的HPLC同时测定方法;3.研究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各脏器死后再分布的特点及其规律,比较不同死亡条件以及不同死后心脏处理方式下,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的死后再分布特点,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以及死后再分布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模型制备:随即选取本地雄性实验犬21只分为三组,实验组1、2、3犬经蛛网膜下腔匀速注入利多卡因15mg/kg,实验组1注药后不作处理,实验组2于死后结扎出入心脏的血管,实验组3在注药时完全至于CO2环境中,于死后0h,2h,6h,10h,24h,48h,72h提取实验犬心血、肝脏、大脑、肌肉,检测各组织中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MEGX的含量,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提取对应检材作为空白对照。2.检测分析方法:取血及各组织样品,加入内标物普鲁卡因,酸化,碱化后,用乙醚提取两次,挥干,定容,保留时间定性,HPLC内标法、工作曲线法定量。3.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1.检测分析:心血和肝脏中利多卡因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17X+0.019和Y=0.214X+0.11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8,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100)μg/ml、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μg/ml或μg/g;心血和肝脏中MEGX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514X+0.033和Y=0.440X+0.29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3,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20)μg/ml、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μg/ml或μg/g,方法回收率96±9.0%-105.4±6.3%,RSD均小于5%。2.死后再分布:实验组1心血内利多卡因死后10小时含量显着增高(Ct/C0为2.03),与死后0时刻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内MEGX含量10小时含量同样显着增高(Ct/C0为2.11)。肝脏内MEGX含量死后2小时达到高峰,与死后0时刻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含量下降。脑组织中利多卡因变化趋势为前期持续升高,MEGX含量则表现为低浓度平衡,变化趋势不大。肌肉中利多卡因变化幅度同样较小,MEGX含量较低。实验组2心血和肌肉中利多卡因和MEGX含量稳定。死后结扎心脏后,肝脏内利多卡因含量于死后48小时浓度达到高峰,其含量与死后0时刻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组织中利多卡因变化趋势为前期持续升高,于死后72小时达到最高值,死后0时刻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实验组1和实验组2,二氧化碳吸入组(实验组3),各时间段检材内利多卡因及MEGX含量均较低,且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1.动物模型制备:本实验建立了多种条件影响下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的死后再分布模型,所建模型可用于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2.检测分析方法:本实验建立了生物检材中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及MEGX的HPLC分析方法,所建方法可用于利多卡因中毒案件法医学鉴定。3.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MEGX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均可发生死后再分布;除通过血路扩散外,由心肌向心血弥散也是影响心血中利多卡因死后变化的重要因素;pH值和弥散距离均为影响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死后死后再分布的主要因素。4.在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的法医学鉴定中,应充分考虑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MEGX死后再分布对毒物分析结果的影响,肌肉或脑可作为推测死亡当时体内利多卡因或MEGX含量含量的首选检材
陈晓光,吕宏大,尚安云,郭宝琛[5](2008)在《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在高原地区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盐酸利多卡因组(Ⅰ组,选择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1.73%碳酸利多卡因组(Ⅱ组,麻醉穿刺方法同Ⅰ组)和0.5%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组(Ⅲ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阻滞)三组。比较三组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最高平面,胎儿娩出时间,记录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胎儿娩出时间短;与Ⅲ组比较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小,患者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低氧环境下在剖宫产手术中用碳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效果确切的特点,而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母婴术中安全性,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张潮[6](2007)在《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犬体内的死后弥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建立犬的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死后弥散模型;(2)研究利多卡因在犬体内死后弥散的特点和规律;(3)比较处死方式和给药时间对利多卡因弥散的影响,探讨死后弥散的影响因素;(4)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模型1.1空气栓塞处死犬死后弥散模型犬30只,随机分为处死后即刻给药组(18只)和处死后不同时间给药组(12只)。处死后即刻给药组:于生命体征消失后,立刻匀速注入一倍极量盐酸利多卡因(13mg/kg,按犬、人体型系数推算),5min内注完,置于室温下(17~21℃),按3样品采集方法在给药后0、12、24、48、72、96小时解剖动物取材。处死后不同时间给药组:于生命体征消失后0、1、3、6、12小时匀速注入一倍极量盐酸利多卡因(13mg/kg,按犬、人体型系数推算),5min内注完,置于室温下(17~21℃),按3样品采集方法在给药后即刻解剖动物取材。1.2二氧化碳处死犬死后弥散模型犬18只,于生命体征消失后,立刻匀速注入一倍极量盐酸利多卡因(13mg/kg,按犬、人体型系数推算),5min内注完,置于室温下(17~21℃),按3样品采集方法在给药后0、12、24、48、72、96小时解剖动物取材。2.生命体征记录方法用BL-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有限公司),全程记录实验犬死亡过程中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硬膜外给药后,置于室温下(17~21℃),不同时间点解剖动物,采集脑、不同脊髓节段(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右心室血、左心室血、上腔静脉血、下腔静脉血、玻璃体液、注射部位肌肉和颞肌(对照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即刻检测,每只犬的检材在48小时内检测完毕。检测样品经酸、碱化处理后,乙醚萃取,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量。结果1.利多卡因在空气栓塞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弥散(1)处死后即刻给药组的实验显示:利多卡因在注入机体的即刻就由硬膜外弥散入脊髓、脑和椎管内外静脉丛,并且由椎管内外静脉丛迅速进入上下腔静脉、心血和肺组织。左心室血中利多卡因含量变化明显,由开始的4.7±3.8μg/ml上升到72小时解剖时的21.0±9.4μg/ml,而肺中利多卡因的含量在24小时后有所下降,提示肺组织在给药后的早期可能成为利多卡因的一个蓄积库,左心室血中利多卡因含量的增高可能为肺中利多卡因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弥散入左心血液中引起的。给药12小时后,心、肝、肾、注射部位肌肉和尿液均受到利多卡因死后弥散的影响。脾、颞肌、胆汁、玻璃体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此特点可区别生前给药还是死后给药。(2)处死后不同时间给药组的实验显示:分别在0、1、3、6、12小时给药即刻解剖时,利多卡因在各组织脏器和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死后不同时间给药不会对利多卡因的死后弥散造成影响。2.利多卡因在二氧化碳致死犬体内死后弥散的实验显示:除了脑和各脊髓段在各时间点均检出利多卡因外,在其它组织中,仅于给药后48、72、96小时在下腔静脉血中检出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的弥散很局限,说明二氧化碳处死方式对利多卡因的死后弥散影响较大。小结1本文建立了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的死后弥散动物模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可发生死后弥散,所建模型可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意外死亡和中毒案件的法医学研究。2利多卡因在空气栓塞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弥散表明:由硬膜外给药后利多卡因在数分钟内迅速分布于上下腔静脉血、心血和肺组织中,这与利多卡因本身的理化性质和给药途径有很大关系。肺组织在给药后的早期可能成为利多卡因的一个蓄积库,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的影响到心血中利多卡因含量。脾、颞肌、胆汁和玻璃体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此特点可区别生前给药还是死后给药。3利多卡因在死后不同时间给药犬体内的死后弥散表明:在死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内环境(如:pH值变化、腐败的产生等)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之前,给药时间不会对利多卡因的死后弥散造成影响。4利多卡因在二氧化碳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弥散表明:二氧化碳窒息处死方法可对利多卡因的死后弥散造成很大影响。提示在建立死后弥散模型时,应该注意到处死方式对毒物在体内死后弥散造成的影响。5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意外死亡和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应综合考虑死后不同时间对体内利多卡因含量的影响;利多卡因的死后弥散与其理化特性、在体内的电离状态和弥散距离有关系;随着腐败的发生,生物屏障的破坏使其通透性增加也可能会促进盐酸利多卡因的弥散。在疑为利多卡因麻醉致死案件取材时,要考虑死后弥散对检材中利多卡因含量造成的影响,心血和周围血的提取应防止相互污染,先结扎采血部位主要脉管系统通路,防止取材时血液流动造成的影响。
傅润乔,田玉科[7](2006)在《氯普鲁卡因麻醉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外氯普鲁卡因麻醉的发展与现状。尽管在临床使用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纯的氯普鲁卡因是一起效快、效果确切、没有快速耐药、不良反应小的中短效局麻药,可以安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
马啸,陈宁[8](2006)在《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硬膜外麻醉为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根据手术适应症选择相对于气管内全麻,成功的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提供手术区域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满足手术要求,而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轻。但是,在大量的临床工作
王劲,杨天燕[9](2003)在《碱性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碱性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优、缺点。方法:从溶液稳定性、动物毒性试验、在动物试验中麻醉作用、药代动力学、临 床应用5个方面比较碱性利多卡因的差异。结果:与盐酸利多卡因相比,碱性利多卡因稳定性差,安全性相似,麻醉效能提高。结论:碳酸利 多卡因可能成为替代盐酸利多卡因的品种,值得推广。
董国良,苏静[10](2000)在《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镇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
2.2 两组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参数比较 |
2.3 两组产妇不同分娩阶段疼痛程度比较 |
2.4 两组产妇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2.5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2)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3)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主要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3.主要试剂与仪器 |
4.临床实施及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7.操作流程图 |
8.床试验数据记录表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利多卡因代谢物MEGX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 麻醉效果比较 |
2.3 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
2.4 患者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犬体内的死后弥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氯普鲁卡因麻醉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局部浸润麻醉 |
臂丛神经阻滞 |
硬膜外麻醉 |
蛛网膜下隙麻醉(脊麻,腰麻) |
局部静脉麻醉 |
静脉注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
全身麻醉 |
术后镇痛 |
分娩镇痛 |
CP应用的某些争议和并发症 |
1 CP禁用于脊麻吗? |
2 CP导致TNS和背痛吗? |
(8)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碳酸利多卡因 |
1.1 理化性质 |
1.2 硬膜外麻醉 |
1.3 毒副作用 |
2 罗哌卡因 |
2.1 理化性质 |
2.2 硬膜外麻醉 |
2.3 毒副作用 |
3 左旋布比卡因 |
3.1 理化性质 |
3.2 硬膜外麻醉 |
3.3 毒副作用 |
4 氯普鲁卡因 |
4.1 理化性质 |
4.2 硬膜外麻醉 |
4.3 毒副作用 |
四、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镇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 张茂鹏,慕建荣. 陕西医学杂志, 2021(11)
- [2]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3]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 黄献锋.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4]利多卡因代谢物MEGX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D]. 李江涛.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
- [5]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 陈晓光,吕宏大,尚安云,郭宝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08)
- [6]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犬体内的死后弥散研究[D]. 张潮.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7]氯普鲁卡因麻醉进展[J]. 傅润乔,田玉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12)
- [8]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 马啸,陈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6(05)
- [9]碱性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比较[J]. 王劲,杨天燕. 中国药业, 2003(06)
- [10]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J]. 董国良,苏静. 上海医学,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