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卫生服务送“瘟神”(论文文献综述)
曹应旺[1](2021)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医文化的传承》文中研究说明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珍贵品。中国共产党关注中医、重视中医,重视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立场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法上传承中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中医文化是这个深厚根基的内容之一。今天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一定与中西医结合、中国新医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邱家焕[2](2021)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为指导,既与党的几代领导人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和思想一脉相承,更是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成为新时代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科学指导。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有着严密的结构逻辑和价值逻辑,明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相对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更为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咨政功能。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有效地指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卓绝进程,又大大深化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和实践。论文以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和总体战略部署为指引,主要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战法,分析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并反思了不足之处,进而梳理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新进展——政治引领、价值指引及路径拓展:坚强有力执政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中流砥柱,举国体制办大事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显着优势,确保人民主体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所在,坚持科学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善于引导舆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弘扬抗疫精神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价值指引,以及建构社区风险治理共同体,织密公共安全风险防护网,健全重大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
李明慧[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大规模的传染病不仅让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成功抗击了天花、鼠疫、血吸虫等多种急慢性传染病,使中国人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近些年来,由“非典”、埃博拉、禽流感、新冠病毒等新发传染性疾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挑战。因此,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及国家应对举措,研究我国在不同阶段中防治传染病的主要变化及特点,并对我国防治重大疫病的价值与启示进行总结,可以为当前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力量。这不仅对中国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的变迁研究时间段选定在1949年至2020年。在这种长时段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举措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对重大传染病从防治理念到防治举措逐步实现了由单一到多元、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的巨大飞跃。尽管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历史形态,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推动的。但同时,社会历史发展范畴中的优秀制度、卓越的政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传染病防治变迁中也发挥着特殊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疫病防治的体制、机制等综合表征进行分析,能够更深层次理解制度、政党及群众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变迁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与逻辑。从过去西方国家眼中的“东亚病夫”到今天日新月异的“健康中国”,灾难压不跨英雄的中华民族,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成熟自信的大党胸怀,英雄的中华儿女也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共同在华夏大地上谱写出了伟大的抗疫斗争精神。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也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相信中国抗疫之路,必将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杨静宜[4](2021)在《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医疗纪录片诞生至今已走过71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医疗纪录片的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结构都发生了显着变化。人们对医疗纪录片的叙事诉求也不再局限于医疗技术本身,开始不断挖掘医疗背后的人文内涵。笔者借助影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梳理医疗纪录片的整个发展脉络,并选择不同时期的四部典型纪录片为分析样本,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叙事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凸显随着时间演变叙事策略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发现医疗题材纪录片在加深医患理解、创新叙事策略、丰富纪录片题材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全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医疗题材纪录片、影视叙事学、叙事策略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进行梳理。根据不同时期纪录片发展特点和国家关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医疗题材纪录片划分为了四个不同的时期,并选取典型样本做叙事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变化的动因,主要从政策环境、拍摄技术、创作观念和受众心理变化四个角度展开研究。第四部分主要从叙事角度对今后我国医疗纪录片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创新叙事内容手法、挖掘潜在社会价值、重视相关受众反馈、叙事视角力求多样是医疗纪录片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我国各个时期医疗类纪录片的不同叙事策略,不仅能够对这一题材的纪录片有一个整体系统的了解,还能为医疗纪录片研究领域的繁荣发展提供新思路。
伏鑫[5](2021)在《健康中国: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中国是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为何有如此论断呢?这是因为:秉承“福”“禄”“寿”传统文化理念的中华民族向来有自己的“健康长寿”传播之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全民健康”意味着“全民幸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把“健康中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所以“健康传播”这一舶来概念便具有了中国特色的叙事学意义:“健康中国”是一项国家战略目标;是一种预防优先共同构筑健康屏障的大健康观;是一项关乎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的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实践。本文通过对中国从“东亚病夫”到“无毒国家”、“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及与时俱进的爱国卫生运动等健康教育和传播实践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基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样的国家整体发展观,中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不是机械的健康信息的传播,还包括健康行为的养成、健康理念的传播,与此同时更倾向于社会互动行为,即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十三五”期间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开局非常良好,尤其是2020年的全民抗疫战争成为全中华民族构建“健康中国”承上启下的节点,即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健康理念的传播和健康中国的建设,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全民小康脱贫攻坚战同时打响,中国的全民抗疫实践丰富了健康中国的内涵,为新时代健康中国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我国通过以健康促小康、完善卫生健康公共体系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人民日报作为抗疫期间健康信息、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的中介,以中国特色的宏大叙事展现了大国战疫风采,体现了我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罗玉辉,廖敏伶,陈东琼[6](20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抗疫优势——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解析》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击鼠疫,展现出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全民抗击"血吸虫病"的战役,创造了"送瘟神"的奇迹;世纪之初的抗击"非典",展现出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回顾70余年来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抗疫经验:一是坚持搞好经济建设,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二是积极响应疫情,从上至下科学部署;三是联防联控多措并举,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四是坚持生产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五是加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以上成功经验的背后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三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作用。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反思我们的缺陷和不足,为我们未来深化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要补短板,加快健全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事业;二要强根本,积极推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固优势,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在国家卫生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四要不放松,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五要谋未来,抓紧构建国家生物安全制度体系。在以上多策并举之下,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安全保障。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7](2020)在《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文中提出新冠疫情危及全球人类的健康安全。本课题从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角度,在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经验的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包括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技术、治理过程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尽快形成"常态防控有效、危机应急有力"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以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为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与安全环境。
贾清珍,王永平[8](2020)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谱写新时代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新篇章》文中指出地方病防治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助力病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山西省加强组织管理,六大攻坚行动齐头并进,全面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目标稳步实现。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攻坚行动开展情况并对建立健全地方病可持续消除和控制机制进行展望。
曹淳力[9](2020)在《中国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回顾与评估》文中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血吸虫病传播与人畜活动方式、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防治血吸虫病(血防)不仅要重视人及人的行为因素,更要重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加以健康促进,成为血防工作的重要措施。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国不同防治阶段中健康教育的举措及局限,探讨了目标人群、传播方法和传播材料等在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优化,强调了政策环境、社区参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消除血吸虫病阶段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方向。
王绍光[10](2020)在《筑牢疾控体系:四次危机,一个教训》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我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显着特点,并显示了其辉煌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时并未得到切切实实的贯彻。在过去70年,我国防疫/疾控体系曾出现过四次危机,这四次危机暴发的时代背景不同、具体原因不同、表现方式不同、严重程度不同、善后处置不同,但教训是同样的:偏离预防为主,就会遭受惩罚;必须时刻谨守"预防为主",筑牢公共卫生的第一道关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送“瘟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卫生服务送“瘟神”(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对中医文化的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千年历史中的珍贵品 |
(一)对中医功绩的认识 |
(二)提出中医对全世界有贡献 |
(三)认识中医的“中”“本”“防” |
二、关注中医,重视中医 |
(一)近代中医受到冷落 |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医的关注和重视 |
(三)传承好、发展好中医 |
三、传承中医文化,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
(一)重视防疫 |
(二)重视治疗常见病 |
(三)重视广大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 |
(四)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 |
四、传承中医文化,坚持预防为主的方法 |
(一)毛泽东、周恩来时代的“预防为主” |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预防为主” |
五、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新医学 |
(一)中西医结合 |
(二)创造中国新医学 |
(三)新时代的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方向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
2.1 风险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基本类型 |
2.1.3 风险的二重性质 |
2.2 重大风险 |
2.2.1 重大风险的概念 |
2.2.2 重大风险的特征 |
2.2.3 重大风险与世纪疫情 |
第3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风险的理论 |
3.2 执政以来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和认识 |
3.2.1 执政以来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的进程概述 |
3.2.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应对疾疫风险 |
3.2.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应对非典疫情 |
3.3 新时代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实践和理论的深化 |
3.3.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体战略部署 |
3.3.2 应对突发公共安全风险和重大疫情 |
第4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分析: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4.1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 |
4.1.1 全力以赴国内疫情防控 |
4.1.2 通力合作国际疫情防控 |
4.2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长足探索 |
4.2.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战法 |
4.2.1.1 彰显制度优势的疫情防控指挥 |
4.2.1.2 共筑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长城 |
4.2.1.3 形成科学系统的疫情医疗救治 |
4.2.1.4 强化产学研融合抗疫科技支撑 |
4.2.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有序恢复秩序 |
4.2.2.1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
4.2.2.2 积极释放国内市场有效需求 |
4.2.2.3 加大宏观政策调整执行力度 |
4.2.2.4 筑牢抗疫保供的民生保障线 |
4.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之处 |
4.3.1 社区安全防线不够牢固 |
4.3.2 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 |
4.3.3 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
第5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拓展 |
5.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引领和价值指引 |
5.1.1 坚强有力执政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中流砥柱 |
5.1.2 举国体制办大事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显着优势 |
5.1.3 确保人民主体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所在 |
5.1.4 坚持科学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 |
5.1.5 善于引导舆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 |
5.1.6 弘扬抗疫精神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价值指引 |
5.2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拓展 |
5.2.1 建构社区风险治理共同体 |
5.2.2 织密公共安全风险防护网 |
5.2.3 健全重大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述评 |
1.2.1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传染病的流行、成因及影响的研究 |
1.2.2 政府防治重大传染病举措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传染病的概况及影响 |
2.1 染病在不同阶段的流行 |
2.1.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
2.2 传染病爆发造成的影响 |
2.2.1 传染病流行的负面影响 |
2.2.2 传染病流行的正面影响 |
2.3 小结 |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举措及变迁特点 |
3.1 国家防疫治疫的应对举措 |
3.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自上而下的卫生防疫 |
3.1.2 改革开放后着力建立健全防疫治疫体系 |
3.1.3 新时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新理念、新治理、新举措 |
3.2 国家防疫治疫的变迁特点 |
3.2.1 治理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
3.2.2 治理要素开始向体系化过渡 |
3.2.3 治理措施逐渐以科技化为导向 |
3.3 小结 |
第4章 中国应对重大疫病的当代价值 |
4.1 坚持发挥“两个优势”的主导作用 |
4.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 |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
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
4.2.1 一切为了人民 |
4.2.2 一切依靠人民 |
4.3 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4.3.1 形成政府治理的中国模式 |
4.3.2 创造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 |
4.4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4.4.1 中国抗疫的国际价值 |
4.4.2 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纪录片与叙事学研究 |
二、关于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研究 |
三、关于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五节 学术意义 |
一、纪录片学学术意义 |
二、叙事学学术意义 |
第一章 医疗题材纪录片及叙事学相关概述 |
第一节 医疗题材纪录片概述 |
一、医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 |
二、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特点 |
三、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类型 |
第二节 叙事学相关概述 |
一、影视叙事学 |
二、纪录片叙事 |
三、叙事策略 |
第二章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萌芽期叙事分析(1949 年-2002 年) |
一、 1949 年—2002 年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
二、我国医疗记录片萌芽期的特点 |
三、我国医疗记录片萌芽期三部代表作 |
四、典型文本《送瘟神》叙事分析 |
第二节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形成期叙事分析(2003 年-2011 年) |
一、2003 年—2011 年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
二、我国医疗纪录片形成期的特点 |
三、我国医疗纪录片形成期四部代表作 |
四、典型文本《中国艾滋病实录》叙述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发展期叙事分析(2012 年-2019 年) |
一、 2012 年—2019 年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
二、我国医疗纪录片发展期的特点 |
三、我国医疗纪录片发展期五部代表作 |
四、典型文本《生门》叙事分析 |
第四节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繁荣期叙事分析(2020 年至今) |
一、2020 年至今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
二、我国医疗纪录片繁荣期的特点 |
三、我国医疗纪录片繁荣期的八部代表作 |
四、典型文本《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叙事分析 |
第三章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嬗变动因 |
第一节 政策环境优化 |
第二节 拍摄技术革新 |
第三节 创作观念变革 |
第四节 受众心理改变 |
第四章 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优化方法 |
第一节 创新叙事内容手法 |
一、结合时代诉求、更新创作主题 |
二、借助先进技术,探索艺术形式 |
第二节 挖掘潜在社会价值 |
一、关注亚健康问题、抵御健康风险 |
二、发挥社会功能、回应时代关切 |
三、借助“他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
第三节 重视相关受众反馈 |
一、受地域属性影响 |
二、受年龄因素影响 |
第四节 叙事视角力求多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 |
后记 |
(5)健康中国: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健康中国:中国化的健康传播研究 |
一、健康中国:中国化的健康传播命题 |
(一)健康传播理论的提出 |
(二)健康传播理论的中国化 |
(三)健康中国的意蕴 |
二、中国特色的健康传播实践 |
(一)从“东亚病夫”到“无毒国家” |
(二)“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 |
(三)与时俱进的爱国卫生运动 |
三、2020 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开局建设 |
(一)2020,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二)2020,国内卫生健康公共体系的建设 |
1.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培育人民健康的守护人(人才支撑) |
2.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科技支撑) |
3.构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体系建设) |
4.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让中医药造福人类健康(文化发展) |
(三)2020,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四、宏大叙事展现大国战疫风采——以战疫期间人民日报的健康传播为例 |
(一)人民战争的叙事符号(健康传播的内容) |
(二)社会互动人民参与的叙事体系 |
(三)公开鲜明的叙事策略 |
(四)面向未来的叙事空间 |
(五)命运与共人民至上的叙事立场 |
五、健康中国离不开精神健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公共卫生治理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全面凸显 |
(一)公共卫生体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核心构成 |
(三)改革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重大任务 |
(四)强化社会参与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路径 |
(五)智慧社区建设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任务 |
(六)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
二、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
(一)坚持人民健康至上,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总方针 |
(二)以提升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为重点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三)以体制创新为重点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
(四)以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为重点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
(五)打造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常备军” |
(六)以织牢网底为重点夯实公共卫生治理基础 |
(七)以大社区为载体形成多元参与的公共卫生治理新格局 |
(八)以促进社会参与为导向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透明度 |
(九)以大数据为依托提高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
(十)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治理的法治保障 |
三、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一体化治理新格局 |
(一)把公共卫生治理一体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任务 |
(二)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治理一体化 |
(三)以服务贸易一体化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治理一体化进程 |
(9)中国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回顾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以消灭钉螺为主及个体防护为辅的防治阶段 |
2 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防治阶段 |
3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阶段 |
3.1 新目标人群的纳入 |
3.2 血防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
3.2.1 变化的适宜性 |
3.2.2 变化的精准性 |
3.2.3 变化的创新性 |
4 挑战与展望 |
四、社区卫生服务送“瘟神”(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对中医文化的传承[J]. 曹应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D]. 邱家焕.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02)
-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变迁研究[D]. 李明慧.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D]. 杨静宜.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5]健康中国:健康传播的中国特色话语叙事[D]. 伏鑫. 兰州大学, 2021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抗疫优势——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解析[J]. 罗玉辉,廖敏伶,陈东琼. 海派经济学, 2020(04)
- [7]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J].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新经济, 2020(11)
-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谱写新时代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新篇章[J]. 贾清珍,王永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09)
- [9]中国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回顾与评估[J]. 曹淳力. 中国热带医学, 2020(07)
- [10]筑牢疾控体系:四次危机,一个教训[J]. 王绍光. 开放时代,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