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肢(指)再植术(论文文献综述)
尹明明,周波,庹章强[1](2021)在《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作用与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6例本院收治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且给予断指再植术治疗的上肢单指完全离断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依照红蓝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仅给予术后常规镇痛的一般组及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阶段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情况、再植指血液循环情况、断肢再植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各个阶段VAS评分均低于一般组患者,而其再植指血液循环情况亦优于一般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断肢再植成活率95.84%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81.25%,而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4%则显着低于一般组患者的25.00%,且两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常规镇痛治疗相比,对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其各个阶段的疼痛感,促进再植指血液循环,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值得临床借鉴。
何小义[2](2021)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α2-AR激动剂对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在行断指再植术中应用常规补液、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右美托咪定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四种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对比四种方法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术中补液量、炎性因子以及氧化应激产物等指标,旨在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高选择性α2-AR激动剂对行断指再植术患者因应用止血带诱发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至2019年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手外科行急诊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I~II级,受伤时间短于6个小时,患者术前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局麻药过敏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6)及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四组:常规补液组(C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组(G+D组),每组25例。术中采用LIFEGARD ICG无创心阻抗血液动力学系统连续监测血压(BP)、每搏量(SV)、心率(HR)以及心输出量(CO)。采集上止血带前5min(T0)、松止血带即刻(T1)、松止血带2h(T2)各时点的桡动脉血3-4m L,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对比分析四组患者术中补液量的差异、炎性因子以及氧化产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身高、体重、受伤类型、术前禁食水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术期补液量:与C组相比较,G组与G+D组术中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减少,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多(P<0.05)。D组术中晶体胶体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较,D组术中晶体液量明显增多,而术中胶体液量明显减少(P<0.05);G+D组术中晶体胶体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较,G+D组术中晶体液量明显减少,而术中胶体液量明显增多(P<0.05)。(3)炎性因子:试验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值是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的,最终随着患者恢复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趋近于T0时刻的值。与T0时比较,四组试验T1、T2时炎性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G以及G+D组T0至T1时炎性因子含量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D、G+D组T0至T1时炎性因子含量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G+D组T0至T1时炎性因子含量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4)氧化应激产物:四组试验MDA的浓度值是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的,最终随着患者恢复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趋于T0时刻的值。与T0时比较,四组试验T1、T2时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G以及G+D组T0至T1时MDA浓度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D、G+D组T0至T1时MDA浓度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G+D组T0至T1时MDA浓度的增量明显降低(P<0.05),SOD反之(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行断指再植术,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动态优化微循环灌注,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抑制IL-1β、IL-6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和维持氧化应激产物的发生,减轻因使用止血带等因素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止血带诱发的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行断指再植术相比其他液体治疗方案,效果更佳。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2019)在《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杭医保[2019]23号各相关医院: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7月26日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发改价格[2016]143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19号)和2019年7月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浙医保联发[2019]8号)精神,按照"同城同步同价"的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付艳秋[4](2015)在《臂丛肌间沟麻醉在上肢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上肢手术最用臂丛麻醉的方式,锁骨上、腋路、肌间沟和锁骨下血管旁等为常用的入路方法[1-2]。作者以近年来在我院接受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经肌间沟入路进行连续臂丛麻醉和常规臂丛麻醉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卢玲[5](2013)在《连续臂丛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选取即将进行上肢手术而且ASA分级I~Ⅱ级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治疗组连续臂丛麻醉,对照组常规臂丛麻醉。在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完成时间10个皮区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在麻醉效果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加药量方面,治疗组少于对照组,Ramsay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肢手术中应用连续臂丛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控制性强,麻醉效果好及再次加药量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杨艳[6](2013)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与单次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术中及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择期或者急诊行单侧上肢手术患者40例,手术时间≥6h,年龄在20~60岁,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6例。ASA分级Ⅰ~Ⅱ级;体重45~80kg;既往无心肺功能异常,检查结果无出凝血异常。随机分成两组,即为神经刺激仪介导下连续臂丛阻滞(A组)和神经刺激仪介导下单次臂丛阻滞(B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连接监护仪,监测三导联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两组患者均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一小薄枕,充分暴露患侧颈部,大致确定肌间沟的位置。在患侧胸大肌处贴一电极片与神经刺激仪正极相连,然后将神经刺激仪调至定位模式(10mA,1ms,2Hz),使用浅表刺激仪探头在肌间沟处进行定位操作,标记肌间沟位置及臂丛神经大体位置。在常规消毒,局麻后,将神经刺激仪调制穿刺模式(1mA,1ms,2Hz),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在引起患侧手臂不自主运动后调小刺激电流,如在刺激电流≤0.5mA下,患侧手臂仍有轻微不自主运动,此时给予首剂量(罗哌卡因20ml),然后仅A组轻柔地顺着穿刺针的方向将穿刺针外的20G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记录麻醉操作时间,术中两组追加药物的例数及追加药物的方法,术者满意程度。术后镇痛A组采用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regional analgesia, PCRA), B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使用视觉评分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组术后镇痛评分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示:随机分成的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比例及麻醉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资料示:1).A组由所留置套管追加局麻药12例(60%),B组由静脉追加芬太尼+咪达唑仑等静脉麻醉药10例(50%),B组中术中改为全身麻醉3例(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麻醉管理及追加药物的上,A组表现出明显的简便性,且在追加药物后出现的呼吸抑制副作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之间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镇痛资料示:与B组比较,A组在12h和24h镇痛方面VAS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较单次臂丛神经阻滞在应用于长时间上肢手术过程中有其明显的优越性。2.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采用0.125%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
王福朝,张同军,王忠义,孙学飞,靳红绪[7](2012)在《神经刺激针辅助静脉留置针在断肢再植手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神经刺激针辅助静脉留置针在断肢再植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行断肢再植手术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刺激留置针组(S组)和传统盲探留置针组(C组)。两组局麻药配比(2%利多卡因10ml+1%罗哌卡因10ml+生理盐水10ml),术后镇痛(0.2%罗哌卡因150ml)。结果 S组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针辅助静脉留置针在断肢再植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满意,麻醉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可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
黄丽萍,王志力,王庆涛,王树祥,陈娟,李红开[8](2012)在《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行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在上肢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将我院麻醉科2011年3-5月收治的38例行上肢手术且接受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CPNA组(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与PCSA组(皮下自控镇痛)。CPN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于肌间沟穿刺,予以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PCSA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后4、12、24、48h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VASm),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个时间点CPN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S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于临床应用。
李春萱,杨晨晖[9](2011)在《连续臂丛肌间沟阻滞在手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连续臂丛肌间沟阻滞用于手外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1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选择18~49岁手外科患者80例。ASAⅠ~Ⅱ级,无合并心肺疾患,随机分两组。A组40例,术后将镇痛泵接于臂丛肌间沟的留置针处(即肌间沟镇痛)。B组40例,术后将镇痛泵接于静脉通道上(即静脉镇痛)术后4、8、16、24、36小时连续监测术后镇痛效果,术区皮温,末梢血运,毛细血管充盈度。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区皮温、末梢血运、毛细血管充盈度均优于A组(P<0.05),并发症少于B组(P<0.05)。结论:连续臂丛肌间沟阻滞用于手外科术后镇痛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能改善术区及手指末梢血运,提高手指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外镇痛方法。
周光赞,冯立钢[10](2011)在《上肢再植术后静脉与肌间沟置管镇痛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上肢再植术临床常见,断肢再植的成功与否,不但需要及时、精确的手术,还需要术后完善的止痛[1]。术后血管扩张可以维持断肢良好的血液循环,而血管痉挛可以使再植失败[2]。静脉自控镇痛泵因其疗效可靠,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笔者在实践中应用肌间沟置管术后镇痛,并进行临床对照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内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肢(指)再植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肢(指)再植术(论文提纲范文)
(1)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VAS评分 |
2.2 再植指血液循环 |
2.3 断指再植成活率 |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 论 |
(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α2-AR激动剂对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剔除标准 |
1.1.4 分组 |
1.2 试验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 |
1.2.1 试验药品及静脉输注液体 |
1.2.2 试验一次性材料 |
1.2.3 试验仪器设备 |
1.3 试验药品配制 |
试验方法 |
2.1 试验对象的准备 |
2.2 麻醉方法 |
2.3 手术过程及止血带使用方法 |
2.3.1 手术过程 |
2.3.2 止血带使用方法 |
2.4 术中管理方法 |
2.4.1 术中容量管理方法 |
2.4.2 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方法 |
2.4.3 术中其他相关的管理 |
2.5 ELISA检测(kit)实验 |
2.5.1 实验材料 |
2.5.2 实验步骤 |
2.6 生化检测实验 |
2.6.1 丙二醛(MDA)生化检测实验 |
2.6.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化检测实验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方法 |
2.9 技术路线 |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围术期补液量 |
3.3 炎性因子 |
3.3.1 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IL-1β水平的影响 |
3.3.2 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对IL-6水平的影响 |
3.3.3 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对TGF-β1水平的影响 |
3.4 应激氧化产物 |
3.4.2 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对MDA水平的影响 |
3.4.3 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对SOD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臂丛肌间沟麻醉在上肢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
2.2 两组术中局麻药追加量和次数、神经阻滞和完善时间的比较: |
2.3 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 |
3 讨论 |
(5)连续臂丛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方法 |
1.3 效果判定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情况 |
3 讨论 |
(6)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进展 |
1.1.1 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 |
1.1.2 神经刺激仪介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1.1.3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1.2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1.2.1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发展 |
1.2.2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的应用 |
1.3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药品与设备 |
2.2.1 药品 |
2.2.2 设备 |
2.3 方法 |
2.3.1 麻醉方法 |
2.3.2 术后镇痛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术中情况 |
3.3 生命体征情况 |
3.4 手术医生满意度 |
3.5 术后镇痛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连续臂丛肌间沟阻滞在手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10)上肢再植术后静脉与肌间沟置管镇痛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配制及应用方法: |
1.2.3 对照组患者镇痛药物配制及应用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疼痛评价: |
2 结果 |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尺桡动脉血流速度、指脉搏波幅变化的比较: |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肢再植术后存活率的比较: |
3 讨论 |
四、内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肢(指)再植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研究[J]. 尹明明,周波,庹章强. 贵州医药, 2021(07)
- [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α2-AR激动剂对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影响[D]. 何小义. 三峡大学, 2021
- [3]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J].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Z1)
- [4]臂丛肌间沟麻醉在上肢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J]. 付艳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3)
- [5]连续臂丛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分析[J]. 卢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06)
- [6]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D]. 杨艳. 吉林大学, 2013(08)
- [7]神经刺激针辅助静脉留置针在断肢再植手术的应用[J]. 王福朝,张同军,王忠义,孙学飞,靳红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2(34)
- [8]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 黄丽萍,王志力,王庆涛,王树祥,陈娟,李红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14)
- [9]连续臂丛肌间沟阻滞在手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J]. 李春萱,杨晨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8)
- [10]上肢再植术后静脉与肌间沟置管镇痛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J]. 周光赞,冯立钢. 浙江创伤外科, 2011(01)
标签:神经阻滞论文; 留置针论文; 臂丛神经论文; 右美托咪定论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