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NGN标准化与演进基础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亮[1](2014)在《NGN业务特点及发展探讨》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介绍了NGN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从宏观地角度对NGN进行进一步思考,探索在NGN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架构能否实现人们所期望的作用,并指出这些技术和架构还可能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接着,对NGN技术和构架特点做出全新展望。最后,在全文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提出NGN分阶段推进策略。
庞爱丽[2](2014)在《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当今通信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技术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电信业务和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性转变和固定业务向移动业务的战略性转变。面对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依靠用户量的增长来提供收入增长,而且要在新的业务应用和消费模式中找到新的发展向。这就要求运营商一方面采用新的网络技术和产品有效的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采用新的网络技术使目前和将来即将出现的多网运营的建设得以兼顾。产业界已达成共识:目前分离的语音、数据,多媒体和移动网络必将逐步融合演进至集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了下一代网络产生的背景,对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2、叙述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体系结构,介绍了 NGN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研究了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策略。分别针对PSTN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国际互联网、接入网、传输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3、研究了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核心—软交换技术,包括软交换的概念、整体结构和关键协议,分析了软交换的接入能力、业务能力、网络管理机制以及技术优势。重点研究了软交换的业务和应用的开发情况,并且对软交换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出了融合演进策略。根据NGN和软交换技术自身的特点,对现有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进行了研究。4、论述了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工程的设计方案,利用黑龙江电信现有的城域网资源和可利用的本地接入网资源,按照NGN网络分层的要求,从网络容量和可扩展性,运营成本和能力以及投资等几方面,对黑龙江电信的NGN试验网工程设计了方案,研究制定了路由组织、私网穿越、QoS实现、网络带宽等方案;通过对网络的安全分析提出了防护方案,并且提出了计费、网管、同步的方案。同时,对用户编号、IP地址分配、信令点编码等网络资源进行了规划。从而优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成本。
刘亮[3](2012)在《NGN业务特点及发展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介绍了NGN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从宏观角度对NGN进行进一步思考,探索在NGN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架构能否实现人们所期望的作用,指出这些技术和架构还可能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NGN技术和构架特点做出全新展望,提出NGN分阶段推进策略。
谢芬[4](2012)在《怀化铁通下一代网络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怀化铁通公司的通信网主要由固定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张成熟稳定的网络构成,其收入也主要分布在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上但由于两张网都是单业务独立发展,对业务的提供也很单一,运维的机制也不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并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电信行业已经进入全业务时代,各大运营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开拓新的业务、提高利润,多网融合进行全业务经营已经迫在眉睫,而怀化铁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网络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随着GPON宽带接入技术的引入,标志着“光进铜退”时代的来临,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去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怀化铁通网络的改造及优化势在必行。论文首先概述了目前电信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铁通怀化分公司面临的竞争形势及网络发展的趋势,明确了本次论文的主要工作,并对工程方案中所需要采用到的技术进行介绍,包括NGN技术、软交换技术、GPON技术。本次论文最关键的部分,是分析怀化铁通分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目前整个网络的实际特点,对市场进行需求分析,把握设计原则根据设计目标制定出此次网络改造的总体设计方案。此次设计方案首先提出初期网络建设基本方案:语音网络中端局的改造以及在接入网中如何利用GPON技术接入,此阶段关键技术在于把软交换置于端局位置,初期的软交换可以定位为PSTN的补充与优化,与PSTN协调发展。在提出端局改造基本方案后,又接着提出核心网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对等网概念,在对等网阶段,原PSTN语音用户的呼叫控制和智能业务的触发在综合汇接局上统一实现,同时窄带语音用户、多媒体终端用户作为软交换用户都可以通过软交换业务平台进行统一呼叫控制和智能业务的触发;SS对SHLR的访问可以直接通过MAP方式实现,该阶段也可以作为怀化铁通未来网络架构的发展目标。在本文中同时明确了网络演进的方向,在PSTN网向NGN网进行演进的过程中,PSTN网络中的汇接局采用软交换网进行替换的优势。最后在网络运行安全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工程实施之后,对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处理。本方案实施后,可以将固定电话网PSTN与数据网(IP网)初步整合在一起,提高网络质量,增加业务增长点,实现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三为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目标,为怀化铁通网络进一步向对等网阶段演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实现全网IP化,实现真正的全业务运营。
李晓飞[5](2012)在《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文中研究表明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一个业务驱动型的网络,它是传统的PSTN和基于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采用综合、开放、融合的网络架构,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它是一种基于分组的网络,该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并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具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保障的传输技术,在该网络中与业务相关的功能独立于下层与传输相关的技术。使用NGN,用户可以随意接入网络并可以根据其选择,连接到相互竞争的业务提供者。它支持普遍移动性,这种移动性允许向用户提供一致的普遍存在的业务。现在,NGN的组网应用在全国己经有很多试点。从2011年起,NGN的商用网络将进行大规模部署,到2013年以后,NGN的研究重点将转移到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上。关于NGN的理论研究非常多,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NGN实际组网应用还不成熟,尤其是在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上,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业务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NGN试验网络的研究,分析NGN网络设计机制,研究NGN及其关键技术原理,探索NGN在商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适合现有网络环境的方案。通过业务项目测试和具体应用实例的构建,结合现有通信网络的演进,目的在于设计出一个符合德州联通实际环境应用的NGN组网方案,并通过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的实际构建,全面诠释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技术细节与可行性,并通过对NGN网络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修正优化,实现了节约投资,保护投资,提高网络可靠性的目的。论文探讨内容是当前通信行业研究的热点,前景应用广泛。
任乐工[6](2011)在《赤峰市下一代网络的规划设计及智能化电信业务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下一代网络(NGN)将为电信网络用户提供个人业务移动化、智能化和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服务,是电信网络的迫切需求。本论文结合赤峰市网络的业务发展趋势,研究设计适合赤峰市网络发展的NGN网络方案,并对网络智能化业务中的若干技术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结合赤峰市网络现状与业务发展趋势,确定了网络规划设计及其解决方案,设计出本地网络话务模型,并进行关键网元设备在具体业务需求下的能力分析以及容量设计。讨论了软交换IP承载语音信令的功能测试与业务测试评估。2)提出了NGN电信业务平台的组网模式和业务提供形式。3)研究了NGN电信业务平台的网络方案设计,提出了软交换所提供的多种智能增值业务以及相关协议和信令实现流程,进行了系统能力设计,对中继媒体网关处理能力、接入媒体网关处理能力和信令网关处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4)讨论了软交换智能平台架构及其功能模块,分析了基于PSR和软交换SDC的智能网业务实现;提出了软交换智能网业务数据迁移技术。5)设计了NGN智能化业务优化平台基本架构及其功能模块,并对NGN业务优化平台的可行性和可用性进行了评估。本论文结合赤峰市网络在框架模型、业务平台和网络管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NGN网络中电信业务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殿超[7](2008)在《PSTN向NGN网络演进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PSTN网络演进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提升的业务需求和网络融合的大趋势。而NGN网络智能化是目前通信业界最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各个重大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ITU、EITF等机构都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网络演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这个过程是新技术得到运用的过程,而新技术的采用又是根据业务需求、网络成本、服务提升以及管理和维护等多种因素而确定。因而,如何才能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运用于网络改造,制定出策略性的方案,是电信网络研究者和运营商最为关心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从PSTN向NGN网络演进的内外驱动因素出发,对NGN网络涉及的关键协议进行了分析。2.站在运营商角度,对整个网络的设备投资的过渡和保护、管理带来的变化和人员的技术储备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3.结合NGN的体系框架和演进需求,对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软交换核心产品进行了面向应用的分析。4.提出“统一规划未来NGN目标网络,依托现有PSTN网络逐步演进”的构想,为天津网通的PSTN/NGN网络制定演进规划。从实践角度出发,本文在深入分析在软交换原理和设备测试及商用平台的基础上,对天津网通的NGN网络发展作了研究分析、规划,然后结合天津本地网的要求,对软交换在网络中各级的应用给出了理论分析,针对天津网通当地网络现状和客户制定了明确的建设策略:新建NGN汇接局,实现网络智能化改造,同时实现独立汇接层面的NGN化;以软交换汇接局为核心,分流部分长途业务。结合己进行的NGN长途DC1骨干网建设形成省内、省际两级软交换结构。以软交换汇接局为核心,引入软交换接入方式(AG/IAD/SIP终端),向端局应用层面扩展,并最终将PSTN用户向NGN网络迁移,向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演进。此外,对网络演进过程中发现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希望通过这些讨论研究,能够对各个固网运营商的网络演进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案参考。最后,结合最新的技术研究情况,给出了NGN发展的展望。
陈如明[8](2008)在《NGN导向下的融合与转型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在简要讨论NGN实质内涵基础上,重点论述了NGN导向下的"融合"与"转型"的内涵及策略。
陈如明[9](2008)在《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环境中的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思考》文中认为以自主创新与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环境中的中国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思考。
梁星[10](2006)在《下一代网络的对比与演进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的5-6年里,VOIP给电信业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这使得VOIP在电信NGN的演进中带有更多的负面和消极印象。与此同时,各种与VOIP听上去相似看上去相近的新词异语在电信界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和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NGN和NGI。 NGN与NGI作为通信网络建设的下一代技术,是近年来通信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NGN与NGI的产生背景和概念,NGN的总体结构标准以及其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PSTN仿真子系统(PES)的功能,提出NGN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分析探讨了NGN的商业模型和业务模式。并从NGI与NGN的提出背景入手,分析NGI与NGN的区别和不同的发展路线,讨论NGN技术体制和提出向NGN演进的看法,最后介绍我国关于NGI和NGN的试验,特别是CNGI项目。 本文的另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NGN的发展状况,并从成本方面对NGN演进作了一个分析。论文总结了软交换网络出现的必然性,指出目前正处在电信网络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分析了在国内电信市场格局已定的情况下,各电信公司面临网络建设的紧迫问题;建立了网络技术经济评价的模型体系。
二、对NGN标准化与演进基础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NGN标准化与演进基础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任务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
2.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
2.2 NGN的体系结构 |
2.3 NGN的主要技术特点 |
2.4 NGN的关键技术 |
2.4.1 软交换技术 |
2.4.2 高速路由/交换技术 |
2.4.3 大容量光传送技术 |
2.4.4 宽带接入技术 |
2.5 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研究 |
2.5.1 PSTN网络的演进 |
2.5.2 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 |
2.5.3 国际互联网的演进 |
2.5.4 接入网的演进 |
2.5.5 传输网的演进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交换技术及发展 |
3.1 软交换的概念 |
3.2 软交换的整体架构 |
3.3 软交换的关键协议 |
3.4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
3.4.1 特点综述 |
3.4.2 软交换综合接入能力 |
3.4.3 强大的业务能力 |
3.4.4 策略化的网络管理机制 |
3.5 软交换的技术优势 |
3.5.1 成本优势 |
3.5.2 业务优势 |
3.6 软交换的业务和应用的开发情况 |
3.6.1 主要应用方式 |
3.6.2 在IP城域网上提供本地电信业务 |
3.6.3 在骨干数据网上提供长途电信业务 |
3.6.4 与IN进行网络和业务互通 |
3.6.5 与现有H.323 VOIP互通的方案 |
3.7 软交换与现有网络的关系 |
3.7.1 软交换对PSTN向下一代网络融合演进解决方案 |
3.7.2 软交换和H.323 VoIP网络互通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方案 |
4.1 网络实施方案 |
4.1.1 工程概况 |
4.1.2 互通方案 |
4.1.3 路由组织 |
4.1.4 信令网关(SG)设置方案 |
4.1.5 私网穿越设备 |
4.2 承载网建设方案 |
4.2.1 网络传送层建设 |
4.2.2 QoS实现方案 |
4.2.3 网络带宽需求 |
4.3 网络资源规划 |
4.3.1 用户编号方案 |
4.3.2 IP地址分配方案 |
4.3.3 信令点编码 |
4.4 网络安全 |
4.4.1 安全分析 |
4.4.2 防护方案 |
4.5 运营支撑系统方案 |
4.5.1 计费 |
4.5.2 网管 |
4.6 同步 |
4.6.1 时间同步 |
4.6.2 时钟同步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NGN业务特点及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NGN概述 |
1.开放分布式网络结构 |
2.高速分组化核心承载 |
3.独立的网络控制层 |
4.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 |
5.多样化接入方式 |
二 对NGN若干问题的思考 |
1. 对网络模型的思考 |
2. 对QoS的思考 |
3. 对宽带无线及3G演进与NGN关系的思考 |
4. 对NGN是否应为全IP化网络之争的思考 |
5. 对业务层的思考 |
6. 对网络构建模式的思考 |
三 NGN框架的目标展望 |
四 NGN的分阶段推进策略 |
1. 启动阶段 |
2. 解决QoS问题阶段 |
3. 解决安全性问题阶段 |
4. 互操作阶段 |
5. 综合协调全网智能管理及业务运行阶段 |
五 结束语 |
(4)怀化铁通下一代网络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NGN技术 |
2.2 软交换技术 |
2.3 GPON技术 |
第三章 方案总体设计 |
3.1 怀化铁通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需求分析 |
3.3 设计原则 |
3.4 设计目标 |
3.5 怀化铁通NGN方案总体设计 |
3.5.1 初期建设基本方案 |
3.5.2 核心网建设方案 |
3.5.3 网络演进方案 |
3.6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
第四章 工程实施 |
4.1 设备选型 |
4.1.1 设备选型原则 |
4.1.2 设备的配置 |
4.2 硬件配置 |
4.3 数据配置 |
4.4 系统测试 |
第五章 总结 |
5.1 网络设备评估 |
5.2 问题及解决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人工作 |
1.3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NGN技术介绍 |
2.1 NGN概论 |
2.2 NGN网络的特征 |
2.3 NGN网络的体系结构 |
2.4 NGN相关协议 |
2.5 基本部件 |
2.5.1 NGN的核心控制设备 |
2.5.2 NGN的接入设备 |
2.5.3 NGN的信令设备 |
2.5.4 NGN的应用层服务器 |
2.6 NGN网络的目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设计 |
3.1 设计需求 |
3.2 设计目标 |
3.3 设计模型 |
3.4 设计方案 |
3.4.1 网络改造原则 |
3.4.2 方案规划 |
3.4.3 设备部署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的建设 |
4.1 网络实施方案 |
4.1.1 总体方案 |
4.1.2 城域网接入方案 |
4.1.3 业务方案 |
4.1.4 用户编号及信令点编码分配方案 |
4.1.5 网络互通方案 |
4.2 网络安全 |
4.3 用户接入方式及接入技术 |
4.3.1 采用五类线接入方式(一根五类线入户) |
4.3.2 采用双绞线接入方式 |
4.4 NGN承载网的要求及解决方案 |
4.4.1 软交换商用实验网对承载网的要求 |
4.4.2 目前IP网可行的QoS保障技术 |
4.4.3 用户接入层QoS设计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测试与分析 |
5.1 概述 |
5.1.1 网络测试必要性 |
5.1.2 测试的内容 |
5.1.3 方法简介 |
5.2 NGN语音质量测试 |
5.2.1 测试方法 |
5.2.2 测试过程 |
5.2.3 测试结果 |
5.3 VOIP网络性能测试 |
5.3.1 测试方法 |
5.3.2 测试过程 |
5.3.3 测试结果 |
5.4 NGN话务量仿真测试 |
5.4.1 测试方法 |
5.4.2 测试过程 |
5.4.3 测试结果 |
5.5 测试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赤峰市下一代网络的规划设计及智能化电信业务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NGN的发展历程 |
1.2.2 NGN的关键研究内容 |
1.2.3 开展本研究的基础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赤峰市NGN规划设计 |
2.1 引言 |
2.2 需求分析及网络方案设计 |
2.2.1 赤峰市网络的现状 |
2.2.2 网络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2.2.3 目标网络的建设方案 |
2.2.4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
2.2.5 网络互通组网方案 |
2.3 关键网元设备的话务模型及容量设计 |
2.3.1 话务模型 |
2.3.2 容量计算结果 |
2.4 软交换IP承载语音信令的功能测试与业务测试评估 |
2.4.1 带宽需求 |
2.4.2 测试评估 |
2.6 小结 |
第三章 NGN电信业务平台的业务提供形式及组网模式研究 |
3.1 引言 |
3.2 NGN电信业务平台的业务提供形式 |
3.2.1 NGN业务能力 |
3.2.2 NGN业务提供形式 |
3.3 NGN电信业务平台的组网模式 |
3.3.1 软交换网络的层次 |
3.3.2 赤峰市的两类业务平台 |
3.4 小结 |
第四章 NGN电信业务平台技术方案研究 |
4.1 引言 |
4.2 需求分析及业务网络方案设计 |
4.2.1 业务层总体策略 |
4.2.2 业务层结构的设计 |
4.2.3 NGN业务组网结构 |
4.2.4 智能业务路由组织 |
4.3 软交换所提供的智能增值业务 |
4.3.1 智能增值业务特征 |
4.3.2 接口协议 |
4.3.3 业务呼叫流程 |
4.4 系统能力的设计 |
4.4.1 业务平台处理能力需求计算 |
4.4.2 系统其它开销 |
4.5 小结 |
第五章 NGN电信业务平台的迁移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软交换架构的智能化平台 |
5.2.1 软交换智能平台架构 |
5.2.2 软交换智能平台组成 |
5.3 基于PSR和软交换SDC的智能网业务实现分析 |
5.3.1 PSR智能网业务实现 |
5.3.2 软交换SDC智能业务实现 |
5.4 软交换智能网业务数据迁移技术 |
5.4.1 数据迁移的内容 |
5.4.2 数据迁移的特点 |
5.4.3 数据迁移的方案 |
5.4.4 数据迁移的实例 |
5.5 小结 |
第六章 智能化业务优化平台的可行性评估 |
6.1 引言 |
6.2 NGN智能化业务优化平台 |
6.2.1 基本架构 |
6.2.2 平台内部的功能模块 |
6.2.3 模块内部工作协调机制 |
6.3 负载平衡优化的应用评估 |
6.3.1 负载平衡调度实体的设计 |
6.3.2 负载控制性能评价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PSTN向NGN网络演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PSTN网络演进的驱动力 |
1.2 软交换网络发展现状 |
1.2.1 协议发展现状 |
1.2.2 软交换产品发展现状 |
1.2.3 国内软交换网络发展现状 |
1.3 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软交换网络体系 |
2.1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
2.2 软交换核心网元介绍 |
2.2.1 软交换 A5020 MGC |
2.2.2 中继网关A7510 TG |
2.2.3 信令网关 |
2.2.4 接入网关LGW |
2.2.5 媒体资源服务器MS和网管CMC 1300 |
2.2.6 IAD设备 |
2.3 软交换核心协议 |
2.3.1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
2.3.2 H.323协议 |
2.3.3 SIP会话起始协议 |
2.3.4 SIGTRAN协议 |
2.3.5 媒体传输协议RTP/RTCP |
第三章 从PSTN到NGN网络演进机制研究 |
3.1 网络智能化的组网结构 |
3.2 软交换业务与现网业务的关系 |
3.3 PSTN网络演进过程中引入NGN设备的分析 |
3.3.1 长途层面的引入 |
3.3.2 汇接层面的引入 |
3.3.3 端局层面的引入 |
3.3.4 信令网层面的引入 |
3.4 网间互通的考虑 |
第四章 天津网通NGN组网方案的实践 |
4.1 天津网通本地网络现状 |
4.1.1 天津网通PSTN网络现状(交换/信令/智能网/PHS) |
4.1.2 IP承载网现状 |
4.2 从PSTN网络到NGN网络组网方案 |
4.2.1 建设需求 |
4.2.2 建网方案 |
4.2.3 网元规划方案 |
4.2.4 用户数据存放 |
4.2.5 网元话务信令的组织 |
4.2.6 EABS计费系统 |
4.2.7 业务支撑体系 |
4.3 IP承载网规划设计 |
4.4 安全分析 |
4.4.1 业务安全 |
4.4.2 网络安全 |
4.4.3 设备的安全 |
4.5 双归属方案 |
4.6 NGN承载网QoS |
4.7 软交换网络的改造的步骤的探讨 |
第五章 PSTN网络向NGN网络演进对运营商的影响 |
5.1 对现有设备投资的保护 |
5.1.1 固网资源的投资 |
5.1.2 阿尔卡特交换产品的演进方案 |
5.2 软交换技术给运营商维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5.3 运营商网络维护的转型和技术储备 |
5.4 设备维护管理建议 |
5.4.1 维护分工和界面划分 |
5.4.2 维护工作的岗位类别 |
5.4.3 周期维护作业计划 |
5.4.4 网络安全体系和管理制度 |
5.4.5 系统维护分权分域管理制度 |
5.4.6 故障处理制度和流程 |
5.4.7 运维部门和厂家的合作 |
第六章 本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小结 |
6.2 对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下一代网络的对比与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下一代网概述 |
1.1 下一代网简介 |
1.1.1 下一代电信网(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 |
1.1.2 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 |
1.1.3 下一代移动通信 |
1.2 下一代网主要技术 |
1.2.1 IPv6 |
1.2.2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
1.2.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
1.2.4 宽带接入 |
1.2.5 城域网 |
1.2.6 软交换 |
1.2.7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
1.2.8 IP终端 |
1.2.9 网络安全技术 |
1.2.10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技术 |
第二章 NGN与NGI格局之比较 |
2.1 NGN与NGI网络特点之比较 |
2.1.1 NGN的网络特点 |
2.1.2 NGI的网络特点 |
2.1.3 NGN与NGI网络综合比较 |
2.2 NGN与NGI思想之比较 |
2.3 NGN与NGI实施之比较 |
2.3.1 国外NGI与NGN实施 |
2.3.2 国内NGI与NGN实施 |
2.4 NGN与NGI之发展观 |
2.4.1 推进电信网IP化 |
2.4.2 打造商用互联网 |
2.4.3 NGN+NGI的二元组合 |
第三章 PSTN/ISDN向NGN演进研究 |
3.1 国外主要运营商NGN演进策略与实践 |
3.1.1 美国 |
3.1.2 欧洲 |
3.1.3 亚洲 |
3.2 中国NGN演进分析 |
3.2.1 中国NGN演进迫切性分析 |
3.2.2 成本驱动NGN |
3.3 NGN网络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
第四章 未来网络之预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对NGN标准化与演进基础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NGN业务特点及发展探讨[A]. 刘亮.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 2014
- [2]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D]. 庞爱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4)
- [3]NGN业务特点及发展思考[J]. 刘亮. 现代电视技术, 2012(11)
- [4]怀化铁通下一代网络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D]. 谢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5]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D]. 李晓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6]赤峰市下一代网络的规划设计及智能化电信业务优化技术研究[D]. 任乐工.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7]PSTN向NGN网络演进的研究与实践[D]. 孙殿超. 复旦大学, 2008(04)
- [8]NGN导向下的融合与转型策略[J]. 陈如明. 移动通信, 2008(05)
- [9]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环境中的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思考[J]. 陈如明. 电信网技术, 2008(01)
- [10]下一代网络的对比与演进研究[D]. 梁星.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