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上的“化学”

标签上的“化学”

一、标签上的“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马兴录,张兴强,王涛[1](2021)在《基于机械臂的化学物品定位与分类》文中提出针对化学实验场景下深度相机难以探测试管等透明物体距离,继而引起机械臂难以获取化学试管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的问题,提出通过改进的深度学习算法YOLOv3 Tiny检测试管上的贴纸标签以获取透明化学试管的三维空间坐标;针对不同化学试管无法分类的问题,提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CTPN+BLSTM+CTC Loss识别标签上的文字信息对试管进行分类。本文采用深度相机、单目相机与搭载ROS系统的六轴机械臂为实验平台,在Tensor Flow上训练化学标签检测模型与文字检测识别模型。通过在机械臂搭载的树莓派上的ROS系统进行Python编程对贴有不同的化学标签的化学试管进行抓取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贴有标签的透明试管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及定位准确率,可以实现机械臂抓取装有不同物质的化学试管。

张晨旭[2](2021)在《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文中认为“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本论文针对“物质的构成”展开了学习进阶研究。将初中化学学习划分为4个阶段,针对各阶段学生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期望得到完善且合理的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从而得到教学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纸笔测验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物质的构成”在课程标准、教科书和中考的要求,整理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四个进阶水平,然后对其中水平2和水平3所处阶段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最终修改进阶假设得到结论。为了使教学建议细化并可落实,本研究将4个水平阶段两两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具体进阶的发展:水平1至水平2:宏观上: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物质的多样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类,常见元素,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等。微观上: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尝试用微粒的观点简单的解释某些现象,知道原子可以结合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核外电子的作用,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等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符号上:书写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计算,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组成元素等。水平2至水平3:宏观: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判断物质分类从生疏到熟练,对常见元素从记忆到认识;微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知道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对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方面更加熟练,可以通过某些反应和提示书写而不仅仅是记忆,可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水平3至水平4:宏观:从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发展到了认识,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微观: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的范围变广,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名称或条件推导写出,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方面也有适当提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内容,给出了每一单元、每一课题的教学策略。鉴于水平3至水平4阶段处于学业水平测试前的复习阶段,本研究对各专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根据教学策略和建议,本研究设计了分别在不同阶段的两节课并施教,以检验进阶设置和建议的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在教授“物质的构成”相关内容时应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所应达到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做到:(1)宏观与微观统一;(2)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注重知识迁移;(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4)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多样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5)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维度发展进阶。

朱伟[3](2021)在《含三键聚合物拉曼纳米标签的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键拉曼散射备受研究者关注并被广泛用于生物成像以及定量检测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三键的拉曼散射信号在生物静默区(1800-2800 cm-1),具备无生物背景干扰、散射峰窄(<2 nm)、颜色可调(多色)的信号输出优势。含三键的拉曼标签从单一频率扩展到多频率的信号输出促使拉曼标记技术实现了单一组分到复杂体系多元目标物的同步检测。本论文基于三键拉曼散射的诸多优势,围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和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在生物医用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开发简单、灵敏、稳定且兼具多重功能的SERS和SRS的三键拉曼标签,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等离激元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用于零背景SERS/MRI导航下的肿瘤光疗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可极大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SERS技术具备高的成像分辨率(微米级),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软组织有极强的穿透性,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从整体到局部信息的精准成像。本文在金纳米粒子表层原位生长普鲁士蓝聚合物(Au@PB NPs),制得一种单分散的CN三键输出的纳米材料,并将透明质酸(HA)作为肿瘤识别单元引入其表面,该三键拉曼的纳米标签整合了SERS/MR双成像模式以及近红外光热/光动(PT/PD)效应于一体,动物实验证明此标签材料对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单粒子聚合编码的三键SRS纳米标签用于亚细胞器和肿瘤微环境多色成像的研究具有不同拉曼位移的未共轭含三键化学物数量少、合成难度大,作为自发拉曼散射甚至SRS的分子标签灵敏度明显不足,常见的大共轭体系的长链聚合物三键SRS标签又难以克服较大的泵浦脉冲背景信号干扰。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来合成多色纳米尺SRS标签,选择非共轭效应的含三键单体分子,以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将不同类、不同量的单体分子可控聚合成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不同粒子的三键拉曼散射位移和强度可任意调节,经过编码(组合),不同拉曼输出的纳米粒子种类远大于含三键的单体分子类型。此外,丙烯酸作为另一种单体引入共聚体系,使这些聚合物纳米粒子表面负载大量的羧基,从而便于后期生物应用前的修饰。实验证实,此单粒子聚合编码的三键SRS纳米标签可实现活细胞中细胞器以及肿瘤微环境中多个蛋白的同步SRS成像。3.三键聚合物-银的核-卫星结构纳米粒子用于生物被膜零背景拉曼成像与杀菌一体化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复杂,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主因。本论文首次将三键的拉曼散射标签结合抗菌功能材料实现了细菌生物被膜成像与抗菌一体化的研究。制备出含三键的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信号标签,并在聚合物上原位还原制备环绕的银纳米粒子和修饰对细菌生物被膜有亲和作用的聚赖氨酸。该标签材料可大面积吸附于生物被膜表面,利用三键拉曼信号实现细菌生物被膜的高信背比成像。成像结果显示,细菌中富含的谷胱甘肽促使Ag+逐渐释放,Ag+联同聚赖氨酸发挥出超强的杀菌效果。

梁剑锋,李亚,梁燕妮,卓梅芳,杨韶平[4](2020)在《食品饮料类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与完善措施的研究》文中认为饮料包装上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饮料的重要信息载体,标签上信息规范性、正确性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产品重要保障。本文对我国饮料食品在标签、标示上常见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希望促进饮料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对食品标签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宁翠芳[5](2019)在《双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分析检测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电磁效应和化学效应来提升分子特异性拉曼信号响应的表面谱学分析技术,利用独特的分子振动指纹识别可快快速检测低至痕量的分析物。SERS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涉及功能化SERS基底与生物系统以及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因此,制备出可稳定存在同时能够反复制备的SERS活性基底对可靠的生物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篇论文中,设计并制备了高灵敏度的双金属SERS活性基底,通过功能化修饰,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和多重外泌体的超灵敏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三明治杂交”SERS检测方法实现HPV-16特异性核酸片段的超灵敏检测。首先将双层拉曼报告分子嵌入Au@AgAgNR(金核双层银壳棒状纳米结构),合成具有拉曼报告分子对应指纹图谱的SERS纳米标签。随后,在此双金属棒状纳米标签上功能化修饰检测探针序列,形成SERS检测探针。通过streptavidin-biotin亲和作用,DNA捕获探针与磁珠偶联,形成SERS捕获探针。最后,检测探针、靶标HPV-16、捕获探针三者识别和配对形成“三明治”纳米组装结构,实现对靶标HPV-16的特异性检测。2.基于核酸适配体的SERS生物传感器实现多重外泌体检测。首先利用巯基DNA介导合成了表面粗糙的金纳米海参核(gold nanotrepangs,GNTs),然后在GNTs表面逐层修饰上双层拉曼报告分子和双层银壳,形成具有SERS活性的双金属纳米海参SERS标签(gold-silver-silver nanotrepangs,GSSNTs)。将linker DNA(可以与核酸适配体中的部分序列互补配对)修饰在GSSNTs上,获得SERS检测探针。此外,将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结合在链霉亲和素偶联的磁珠表面,获得SERS捕获探针。SERS检测探针与捕获探针紧密结合,构成适用于外泌体检测应用的核酸适配体SERS生物传感器。当靶标外泌体存在时,捕获探针释放SERS检测探针,适配体与外泌体特征蛋白发生高特异性亲和反应,引起SERS信号变化,进而实现对癌症相关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单重和多重SERS检测。

鲍小丹,罗之纲,周泽业[6](2019)在《国内外包装饮用水法规标准综述》文中提出近年来,包装饮用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得到了稳步增长。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包装饮用水的分类及标准,并重点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内外法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对添加矿物质的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水法规制修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包装饮用水法规。

刘政[7](2019)在《中国安息香属(安息香科)的形态分类修订》文中提出安息香属(Styrax L.)隶属于安息香科(Styracaceae),全世界约有14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热带的美洲。我国一直沿用的是1907年Perkins提出的分类系统,而国外学者对本属植物的研究大多使用Fritsch的分类系统;随着近年来我国本属植物新种的发表以及部分学者对本属植物研究的深入,以往的分类系统渐渐无法满足需要,我国的安息香属植物分类问题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为此,本文以中国安息香属植物的原始文献(描述)、模式标本、野外实地采集样本以及大量来自世界各大标本馆的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我国安息香属植物进行分类修订,主要结论如下:本次修订参照Fritsch的分类框架,中国安息香属植物仅有Ser.Cyrta(落叶)与Ser.Benzoin(常绿),借鉴了他选择的部分性状(如花冠裂片质地等),在结合黄淑美(中国植物志)的部分分类观点(如花序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标本的鉴定,本文认为小枝基部叶片着生方式以及叶柄长短是可以考虑作为本属分类性状的,其中一些性状(如果实具喙)在整个属的分类上可能存在争议,但是在对部分种的识别上可能会更具优势。数量分类学的研究表明,Q型聚类结果支持前人关于S.hemsleyanus与S.huanus、S.japonicus与S.grandiflorus的分类处理,但是关于S.hookeri的分类处理可能会存有疑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平方欧氏距离15处,可将我国原有的31种安息香属植物分为5类:第一类有S.perkinsiae、S.roseus、S.rugosus、S.limprichtii、S.confusus、S.faberi、S.wilsonii、S.macrocarpus、S.zhejiangensis、S.formosanus、S.wuyuanensis、S.supaii;第二类有S.calvescens、S.dasyanthus、S.tonkinensis;第三类有S.hemsleyanus、S.huanus、S.obassia;第四类有S.chrysocarpus、S.macranthus、S.grandiflorus、S.japonicus、S.odoratissimus、S.rhytidocarpus、S.agrestis、S.serrulatus;第五类有S.hainanensis、S.suberifolius、S.benzoides、S.chinensis、S.argentifolius。R型聚类结果显示了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平方欧氏距离20处,可将22个相关性状分为3类,第一类反映花量及小枝基部叶片着生方式的性状;第二类反映了本属植物习性与叶柄的相关性;第三类解释了果实不同开裂方式的可能原因,以及花序的形状可能会与花的大小有关。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本属植物较为原始,演化过程中性状存在较多的变异相关。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类名实处理、后选模式指定和补充描述与分类学订正:本次修订中,中国安息香属植物27种,73条异名记录;6变种(其中S.japonicus var.calycothrix依照黄椰林的处理并入S.japonicus),6条对应的变种异名记录,4条无效的变种名(S.agrestis var.curvirostratus、S.serrulatus var.latifolius、S.serrulatus var.rugosus和S.serrulatus var.mollissimus均已被分出升级为种,在我国没有分布),以及2存疑种(S.bashanensis、S.casearifolius),共整理中国安息香属植物名称记录至少约118条;本次修订默认了前人关于S.grandiflorus、S.huanus以及S.hookeri的分类处理,关于S.zhejiangensis的分类处理仍建议作单独类群;通过性状分析以及标本比较发现,S.argentifolius可考虑归并入S.suberifolius,S.wuyuanensis可考虑归并入S.formosanus之中,由于标本的缺乏以及未对这些种进行实地考察,本次修订仍默认为单独的分类群;对S.formosanus、S.odoratissimus的相关异名进行了修订整理,S.henryi可以作为异名并入S.formosanus,而植物志中对S.formosanus var.hayataianus的处理存在较大问题,该异名应并入S.formosanus中;S.finlaysonianus与S.odoratissimus存在较大差异,S.finlaysonianus不应该作为异名并入S.odoratissimus;关于S.bashanensis与S.casearifolius的相关处理仍保持存疑,其中S.bashanensis应该更接近S.odoratissimus,而不是S.hookeri;而S.casearifolius可能更接近S.tonkinensis。本文对S.agrestis、S.benzoides、S.confusus var.microphyllus、S.henryi、S.japonicus var.calycothrix、S.grandiflorus、S.rugosus、S.serrulatus、S.suberifolius进行了后选模式的修订;其中,S.grandiflorus与S.rugosus的后选模式修订是在黄椰林分类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补充。除了修订一些性状的描述(如S.rugosus),本文还对黄椰林关于S.japonicus、S.roseus的描述以及S.odoratissimus的分布等进行了修订,台湾存在S.japonicus的分布,而不仅仅是S.formosanus;S.roseus的模式产地应该是巫山,而不是瓦山;此外,S.benzoides在我国仅有的一份标本存在疑问,我国可能没有该种的分布,不过由于标本的稀少以及缺乏相关实地考察,本次修订仍默认我国存在该种的分布,有待后面深入调查研究;本次修订没有找到后人采集的S.hainanensis标本,目前该种可能已经濒危,植物志记载的部分描述存在疑问(如花的描述),本次修订对此也进行了纠正。

李智[8](2018)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类文本汉译研究 ——以《营养和添加物标签修正案》为例》文中指出本翻译项目来自翻译公司的任务。作为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的修正案公示文本,该文章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和添加物的表示方法问题。该文章所含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行文庄重严肃,句式也比较复杂。笔者负责的部分主要涉及新法案所规定的各项营养和添加物的标准,其中又涉及与以前法案的比较,时间跨度较大,所含内容较多。加之该类文体和语言本身的难度,使翻译尤为不易。翻译目的论核心概念在于: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它包括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目的原则。其中前两个原则都必须服从目的原则,即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文的连贯性和忠实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妥协。本文还试图将这三个方面与公示类文本(特别是本文选择的文本)的特点相结合,探索如何更好地保留原文中公示类文本的特征。通过案例分析,笔者阐述了这种情况下三种原则的体现。笔者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从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出发,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对原文进行了处理:在词汇方面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转译;在句法方面可以采取顺译和倒译;在语篇方面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笔者发现,在翻译此类文章时以翻译目的论作为指导,可以在译文中有效地保留公示语的特征,同时确保确保译文符合译入语使用习惯,提高翻译质量。

农业农村部[9](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0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加强宠物饲料管理,规范宠物饲料市场,促进宠物饲料行业发展,我部在全面梳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规章适用规定、充分考虑宠物饲料特殊性和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宠物饲料标签规定》《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宠物配合饲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宠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等规范性文件,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刘婷[10](2016)在《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文中提出本文以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提出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问题。美国法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定与欧盟法的规定有显着不同,这些差异已经突破国内法的层面,上升并演变为国际法问题。因此,本文对美国倡导的自愿标识制度和欧盟倡导的强制标识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导致的严重问题。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不仅使得有关转基因食品贸易的国际争端凸显,非关税壁垒增加;还导致地理标志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更严重影响了经济自由化和贸易的公平性。基于国际贸易中现有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及对美国转基因食品规制的现状的分析,进而揭示出美国自愿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最后对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了深层的总结与剖析。与美国不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建立在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监管框架下,强制标识制度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制度本身特点鲜明。目前,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际协调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在WTO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诸如同类产品的认定问题、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的优先性问题和SPS协议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问题。虽然国际协调乏力,但是多种规则的协同与差异还是为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留有一定的商榷空间。WTO的法律制度为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限定地理标志,还是基于SPS协议建立一套新的监管评级制度,都是力求通过完善WTO规则来解决问题。2015年TPP协议达成,TPP协议中对于SPS措施的规定,为WTO的SPS协议的完善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从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与监管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立法和规则并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他们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上都持有谨慎态度。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二、标签上的“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签上的“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械臂的化学物品定位与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整体设计
    1.1 系统运作流程
    1.2 系统总体架构
        1.2.1 硬件层
        1.2.2 驱动层
        1.2.3 操作系统层
2 算法研究与设计
    2.1 化学标签贴纸目标检测算法
        2.1.1 算法改进
        2.1.2 数据集采集与制作
        2.1.3 模型训练
    2.2 手写文字检测与识别
        2.2.1 文字检测
        2.2.2 文字识别
3 实验结果
    3.1 目标检测算法对比
    3.2 文字识别算法对比
    3.3 抓取实验测试
4 结束语

(2)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2.1.1 学习进阶概念界定
        2.1.2 学习进阶的研究模式及共同特征
    2.2 “物质的构成”的相关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内容
    3.2 研究的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文本分析法
        3.3.3 纸笔测验法
        3.3.4 访谈法
    3.4 研究的流程
第四章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假设进阶的建构
    4.1 “物质的构成”的课程文件研究
    4.2 “物质的构成”的初中学生认识发展研究
    4.3 进阶变量的确定
        4.3.1 认识对象
        4.3.2 认识方式
    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4.4.1 最低水平的确定
        4.4.2 中间水平的确定
        4.4.3 最高水平的确定
        4.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第五章 假设进阶实证研究部分
    5.1 测试卷的编写
    5.2 测试及结果分析
        5.2.1 水平2测试结果分析
        5.2.2 水平3测试结果分析
    5.3 假设进阶的修正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教学建议
    6.1 水平1至水平2
    6.2 水平2至水平3
    6.3 水平3至水平4
    6.4 教学案例
        6.4.1 《元素》教学案例
        6.4.2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案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与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水平2测试卷
    附录二: 水平3测试卷
    附录三: 《元素》教学设计
    附录四: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设计
致谢

(3)含三键聚合物拉曼纳米标签的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不同三键的拉曼散射特性
        1.1.1 炔基(C≡C)
        1.1.2 氰基(C≡N)
        1.1.3 金属-羰基(metal-C≡O)
        1.1.4 叠氮化物(N-N≡N)
        1.1.5 小结
    1.2 含三键拉曼信号分子的设计
        1.2.1 拉曼强度的影响因素
        1.2.1.1 极化率
        1.2.1.2 共轭效应
        1.2.1.3 分子聚集效应
        1.2.1.4 共振增强效应
        1.2.1.5 表面增强效应
        1.2.1.6 受激增强效应
        1.2.2 拉曼位移的影响因素
        1.2.2.1 电荷密度
        1.2.2.2 同位素
        1.2.2.3 其它因素
        1.2.3 小结
    1.3 含三键拉曼信号分子的应用
        1.3.1 自发拉曼散射(RS)
        1.3.2 受激拉曼散射(SRS)
        1.3.2.1 生物小分子成像
        1.3.2.2 生物大分子成像
        1.3.2.3 细胞器成像
        1.3.2.4 组织成像
        1.3.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1.3.3.1 基于拉曼位移的生物成像分析
        1.3.3.2 基于拉曼强度变化的生物定量分析
        1.3.3.3 基于拉曼位移变化的生物定量分析
        1.3.3.4 基于拉曼强度或位移编码的生物多元分析
        1.3.4 针尖增强拉曼散射(TERS)
    1.4 论文选题思想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等离激元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用于零背景SERS/MRI导航下的肿瘤光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实验装置
        2.2.2 原料提纯
        2.2.3 主要仪器及规格
        2.2.4 标签的制备
        2.2.4.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2.2.4.2 普鲁士蓝包覆金(Au@P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4.3 Au@PB修饰透明质酸(Au@PB@HA)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标签的表征
        2.2.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2.5.2 动态光散射仪(DLS)
        2.2.5.3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2.2.5.4 透射电镜(TEM)
        2.2.5.5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2.2.5.6 X射线衍射仪(XRD)
        2.2.5.7 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
        2.2.5.8 拉曼光谱仪(Raman spectroscopy)
        2.2.6 体外的光动/光热效应表征
        2.2.6.1 体外的光动实验
        2.2.6.2 体外的光热实验
        2.2.7 体外的MRI表征
        2.2.8 细胞毒性表征
        2.2.9 肿瘤细胞SERS成像表征
        2.2.10 动物实验
        2.2.10.1 动物造模
        2.2.10.2 体内的MR成像
        2.2.10.3 肿瘤组织的SERS成像
        2.2.10.4 活体的光线治疗实验
        2.2.11 蛋白免疫印迹表征
        2.2.12 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u@PB及 Au@PB@HA的表征结果
        2.3.2 标签的拉曼表征结果
        2.3.3 体外的光动/光热表征结果
        2.3.4 标签的细胞毒性表征结果
        2.3.5 标签的MR成像研究结果
        2.3.6 标签的SERS成像研究结果
        2.3.7 免疫蛋白印迹的实验结果
        2.3.8 体内的光疗的研究结果
        2.3.9 组织病理分析
        2.3.10 血药代谢和组织分布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粒子聚合编码的三键SRS纳米标签用于细胞器和肿瘤微环境多色成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实验装置
        3.2.2 原料提纯
        3.2.3 主要仪器及规格
        3.2.4 4-乙烯基-2-甲氧基-苯甲腈的合成及表征
        3.2.5 单粒子的三键聚合物的合成
        3.2.6 用于活细胞中细胞器多色成像的拉曼标签的合成
        3.2.7 用于肿瘤微环境多色成像的拉曼标签的合成
        3.2.8 标签的表征
        3.2.8.1 拉曼光谱仪(Raman spectroscopy)
        3.2.8.2 凝胶渗透色谱(GPC)
        3.2.8.3 动态光散射仪(DLS)
        3.2.8.4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3.2.9 细胞毒性表征
        3.2.10 拉曼成像与荧光成像对细胞器共定位的表征
        3.2.11 SRS标签用于细胞器多色成像的表征
        3.2.12 SRS标签用于肿瘤微环境多色成像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三键聚合物的表征结果
        3.3.2 细胞靶向SRS标签的表征结果
        3.3.3 细胞靶向的SRS标签的细胞毒性表征结果
        3.3.4 SRS成像与荧光成像的对照结果
        3.3.5 细胞SRS多色成像研究结果
        3.3.6 肿瘤微环境靶向SRS标签的表征结果
        3.3.7 肿瘤微环境SRS多色成像的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键聚合物-银核-卫星结构纳米粒子用于生物被膜的零背景的拉曼成像及杀菌一体化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实验装置
        4.2.2 原料提纯
        4.2.3 主要仪器及规格
        4.2.4 标签的制备
        4.2.4.1 三键聚合物(Polymer)的制备
        4.2.4.2 三键聚合物负载银(Polymer@Ag)纳米粒子的制备
        4.2.4.3 Polymer@Ag修饰聚赖氨酸(Polymer@Ag@PLL)纳米标签的制备
        4.2.5 标签的表征
        4.2.5.1 动态光散射仪(DLS)
        4.2.5.2 透射电镜(TEM)
        4.2.5.3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4.2.5.4 X射线能谱仪(EDS)
        4.2.5.5 X射线衍射仪(XRD)
        4.2.5.6 拉曼光谱仪(Raman spectroscopy)
        4.2.6 细菌生物被膜成像表征
        4.2.7 GSH触发Ag~+释放的表征
        4.2.8 抗菌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olymer@Ag@PLL的作用原理
        4.3.2 Polymer@Ag@PLL表征结果
        4.3.3 标签的拉曼光谱表征结果
        4.3.4 GSH促使Ag~+释放的研究结果
        4.3.5 Polymer@Ag@PLL标签用于生物被膜成像的研究结果
        4.3.6 Polymer@Ag@PLL标签用于抗菌的研究结果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附录:本人在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食品饮料类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与完善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饮料类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
    1.1 饮料产品名称不规范
    1.2 标签配料表问题
    1.3 净含量标注不规范
    1.4 营养标签不规范
    1.5 其他问题
2 完善饮料预包装食品标签对策
    2.1 生产企业应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对食品标签专业认识
    2.2 加强对消费者标签识别教育与自我保护
    2.3 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食品标签监管力度
3 结束语

(5)双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分析检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SERS
        1.1.1 拉曼散射(RS)
        1.1.2 SERS的历史发展
        1.1.3 SERS的相关增强机理
        1.1.4 SERS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SERS活性基底
        1.2.1 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方法
        1.2.2 SERS活性基底的种类
    1.3 SERS光谱技术的应用
        1.3.1 生物医学诊断
        1.3.2 环境保护检测
        1.3.3 微生物检测
        1.3.4 SERS光谱成像
    1.4 SERS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1.4.1 深紫外SERS技术(Deep-UV SERS)
        1.4.2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
        1.4.3 快速受激SERS技术(Ultrafast and stimulated S ERS)
        1.4.4 薄层色谱法与SERS联用技术(TLC-SERS)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棒状Au@AgAgNR 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应用于HPV-16特异性核酸片段的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表征
        2.2.3 棒状Au@AgAgNR SERS基底的制备
        2.2.4 SERS检测探针的制备
        2.2.5 SERS捕获探针的制备
        2.2.6 HPV-16 SERS定量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PV-16检测的设计原理
        2.3.2 SERS基底的合成及表征
        2.3.3 可行性分析
        2.3.4 实验条件优化
        2.3.5 灵敏度研究
        2.3.6 选择性研究
        2.3.7 传感器的稳定性能测试
    2.4 小结
第3章 双金属纳米海参SERS探针应用于多重癌症外泌体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本课题使用的试剂与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纳米材料的表征
        3.2.3 GSSNT SERS标签的合成
        3.2.4 SERS检测探针的制备
        3.2.5 SERS捕获探针的制备
        3.2.6 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SERS传感器
        3.2.7 细胞培养和外泌体标准品的制备
        3.2.8 蛋白质印迹分析
        3.2.9 SERS检测单重外泌体
        3.2.10 SERS检测多重外泌体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方案原理设计
        3.3.2 SERS纳米标签的制备及表征
        3.3.3 外泌体的表征及定量
        3.3.4 可行性研究
        3.3.5 单重外泌体检测
        3.3.6 多重外泌体检测
        3.3.7 重复性和稳定性研究
        3.3.8 实样检测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国内外包装饮用水法规标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包装饮用水分类及相关标准
    1.1 中国包装饮用水分类及相关标准
    1.2 国际包装饮用水分类及相关标准
        1.2.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
        1.2.2 国际瓶装水协会理事会ICBWA标准
        1.2.3 美国瓶装水标准
        1.2.4 欧共体饮用水标准
        1.2.5 澳大利亚、新西兰瓶装水标准
2 国内外对天然矿泉水的法规要求比较
3 我国包装饮用水法规制修订时亟待解决及思考的问题

(7)中国安息香属(安息香科)的形态分类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INDEX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安息香属的建立与确认
    1.2 安息香属主要分类系统
    1.3 近年来安息香属研究历史回顾
        1.3.1 国外学者对安息香属植物的研究
        1.3.2 中国学者对安息香属植物的研究
        1.3.3 目前我国安息香属植物分类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安息香属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安息香属植物种间叶形态变异
        2.2.2 安息香属植物种间花形态变异
        2.2.3 安息香属植物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第三章 中国安息香属植物形态分类修订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喙果安息香(S.agrestis)
        3.2.2 银叶安息香(S.argentifolius)
        3.2.3 滇南安息香(S.benzoides)
        3.2.4 灰叶安息香(S.calvescens)
        3.2.5 中华安息香(S.chinensis)
        3.2.6 黄果安息香(S.chrysocarpus)
        3.2.7 赛山梅(S.confusus)
        3.2.8 垂珠花(S.dasyanthus)
        3.2.9 白花龙(S.faberi)
        3.2.10 台湾安息香(S.formosanus)
        3.2.11 厚叶安息香(S.hainanensis)
        3.2.12 老鸹铃(S.hemsleyanus)
        3.2.13 西藏野茉莉(S.hookeri)
        3.2.14 野茉莉(S.japonicus)
        3.2.15 楚雄安息香(S.limprichtii)
        3.2.16 大果安息香(S.macrocarpus)
        3.2.17 玉铃花(S.obassia)
        3.2.18 芬芳安息香(S.odoratissimus)
        3.2.19 皱果安息香(S.rhytidocarpus)
        3.2.20 皱叶安息香(S.rugosus)
        3.2.21 齿叶安息香(S.serrulatus)
        3.2.22 栓叶安息香(S.suberifolius)
        3.2.23 裂叶安息香(S.supaii)
        3.2.24 越南安息香(S.tonkinensis)
        3.2.25 小叶安息香(S.wilsonii)
        3.2.26 婺源安息香(S.wuyuanensis)
        3.2.27 浙江安息香(S.zhejiangensis)
    3.3 讨论与小结
        3.3.1 安息香属分类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可能的新种或新变种
        3.3.3 中国安息香属植物异名修订
    附各种分布图
    附27种植物标本图片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数量分类学研究
        4.1.1 安息香属植物聚类分析
        4.1.2 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4.2 中国安息香属植物的修订
        4.2.1 分类名实处理
        4.2.2 后选模式指定
        4.2.3 补充描述与分类学订正
    4.3 修订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4.3.1 本次修订中存在的不足
        4.3.2 标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4 安息香属研究与利用展望
        4.4.1 园林景观应用
        4.4.2 木材资源类
        4.4.3 药用资源类
        4.4.4 香料资源类
        4.4.5 油料资源类
        4.4.6 饮料资源(制茶)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8)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类文本汉译研究 ——以《营养和添加物标签修正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 翻译稿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项目介绍
        1.2 研究内容概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目的论原则
        2.1 目的原则
        2.2 忠实性原则
        2.3 连贯性原则
        2.4 小结
    第3章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实例研究
        3.1 词汇的处理
        3.1.1 直译法
        3.1.2 意译法
        3.1.3 转译法
        3.2 句法的处理
        3.2.1 顺译法
        3.2.2 倒译法
        3.3 语篇的处理
        3.4 小结
    第4章 项目总结
        4.1 总结与启示
        4.2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与专有名词对照表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影响与成因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影响:争端与壁垒
        一、国际贸易争端凸显
        二、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成因
        一、农业贸易政策的分歧
        二、对待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分歧
        三、复杂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国内法标识:自愿与强制
        一、自愿标识制度
        二、强制标识制度
        三、制度差异协调乏力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国际协调——WTO规则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协同与差异
    第一节 WTO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之同类产品认定
        二、问题解决的障碍之WTO与 MEA的优先适用
        三、SPS协议的适用
    第二节 《生物安全议定书》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性——《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范围
        二、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第三节 多种国际规则的协同与差异
        一、《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差异点
        二、《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相同点
        三、《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优先性
        四、多种规则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自愿标识的倡导—美国的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制
    第一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演进:从过程到产品
        一、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早期:EPA主导下的基于过程的监管
        二、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中期:OSTP下基于产品的监管
        三、美国对转基因食品规制的近期:FDA的主要权责
    第二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从自愿标识到强制标识
        一、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与自愿标识制度的特点剖析
        三、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综合评述
    第三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律
        一、侵权保障
        二、联邦法制
第四章 强制标识的代表—欧盟的层级监管与政治考量
    第一节 欧盟对于GMO的安全立法框架
        一、初期监管
        二、中期监管
        三、公约义务
    第二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分析
        一、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管制的理论基础
        二、强制标识制度与1829/2003 条例
        三、强制标识制度与1830/2003 条例
    第三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特点评析
        一、标识的性质
        二、标识的特点
        三、链条式监管
    第四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层级监管的政治考量
        一、层级监管
        二、政治考量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WTO框架下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第一节 地理标志的限定
        一、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二、地理标志与转基因食品
        三、地理标志的限定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SPS协议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
        一、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概述
        二、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的目标和标准
        三、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TPP协议带来的新思考
        一、TPP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文本解读
        二、TPP的 SPS措施与欧盟转基因案
        三、TPP对 SPS协议的发展是否适用于转基因食品?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问题解决与中国路径
    第一节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立法与问题
        一、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关于GMO的立法框架
        三、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四、我国GMO立法与标识制度的特点与缺憾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一、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及标识管制严格
        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差异明显
        三、三种模式与中国选择
    第三节 中国路径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标签上的“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械臂的化学物品定位与分类[J]. 马兴录,张兴强,王涛.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1(10)
  • [2]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D]. 张晨旭. 扬州大学, 2021(09)
  • [3]含三键聚合物拉曼纳米标签的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D]. 朱伟. 武汉大学, 2021(02)
  • [4]食品饮料类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与完善措施的研究[J]. 梁剑锋,李亚,梁燕妮,卓梅芳,杨韶平. 饮料工业, 2020(02)
  • [5]双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分析检测应用[D]. 宁翠芳.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6]国内外包装饮用水法规标准综述[J]. 鲍小丹,罗之纲,周泽业. 饮料工业, 2019(03)
  • [7]中国安息香属(安息香科)的形态分类修订[D]. 刘政.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8]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类文本汉译研究 ——以《营养和添加物标签修正案》为例[D]. 李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2)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0号[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18(05)
  • [10]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D]. 刘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标签上的“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