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化汤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及人体子宫收缩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迎[1](2021)在《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血清中FN(Fibronectin,纤维粘连蛋白)、LN(Laminin,层粘连蛋白)、Col IV(Type IV Collagen,IV型胶原蛋白)以及子宫组织中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基质金属蛋白-9)、TIMP-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β1)、Smad2的影响,以探索益母缩宫颗粒治疗药物不全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选择性成熟SD大鼠(雌鼠60只、雄鼠25只),先以完全随机法挑选10只未合笼雌鼠为空白组(E组)。剩余大鼠按雌:雄=2:1合笼,次晨观察雌鼠阴道分泌物涂片,发现精子为妊娠第1天。若未受孕则继续合笼至发现精子。成功交配大鼠在妊娠第7天(上午8时、下午18时),分别灌胃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灌胃米索前列醇后于阴道内置入一无菌棉球,次晨阴道内棉球见血迹则认为造模成功。而E组大鼠则在入组第7天灌胃动物饮用水1ml/(100g.d)。大鼠造模成功后,将48只雌鼠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模型组(D组10只)、缩宫素组(F组10只)及益母缩宫颗粒低(A组10只)、中(B组9只)、高(C组9只)剂量组。各组大鼠于妊娠第8天开始,E(入组第8天开始)、D组均连续7天灌胃动物饮用水1ml/(100g.d);F组连续3天肌肉注射缩宫素0.9U/(kg.d);益母缩宫颗粒各组连续7天灌胃不同剂量(按成人剂量的0.5倍、1倍、2倍换算成大鼠灌胃剂量)益母缩宫颗粒:A组1.56 g/(kg.d)、B组3.13 g/(kg.d)、C组6.25g/(kg.d)。于妊娠第15天时,各组大鼠均予以10%苯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并剥离子宫体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FN、LN、Col IV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组织中TGF-β1、Smad2、MMP-9、TIMP-1的值,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子宫形态观察:E组各大鼠子宫光滑未见结节、充血、水肿;D组7只、F组5只大鼠见大小不等结节,D组3只、F组5只大鼠子宫见充血水肿;A组2只、B组3只、C组1只大鼠子宫增粗,其中A组增粗更明显,三组剩余大鼠子宫未见明显充血水肿。(2)子宫组织病理学观察:E组大鼠子宫内膜连续,宫腔未见扩张,无炎细胞浸润;D组10例、F组5例均可见内膜上皮结构紊乱、蜕膜细胞残留,其中D组7例、F组2例可见坏死组织,两组均可见宫腔扩张及轻-中度炎细胞浸润;A组3例见蜕膜细胞,其中1例见少量坏死组织,B组2例、C组1例见坏死组织。(3)妊娠第15天时,FN、LN、Col IV在各组大鼠血清中的值:与D组相比,E、F、B、C组三者的值均降低(P<0.05);与E、F组相比,D、A组三者的值均升高(P<0.05)。(4)妊娠第15天,TGF-β1、Smad2、MMP-9和TIMP-1在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与D组相比,E、F、B、C组大鼠子宫中TGF-β1和TIMP-1表达增多、Smad2和MMP-9的表达减少(P<0.05);与E组相比,D、A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与F组相比,D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与E、F组相比,D、A组TIMP-1表达减少、Smad2和MMP-9表达增多(P<0.05)。(5)MMP-9和TIMP-1的比值:与D组相比,E、F、B、C组中MMP-9与TIMP-1的比值下降(P<0.05),但稍高于1。与E、F组相比,D、A组中MMP-9与TIMP-1的比值升高并接近2(P<0.05)。结论:1.益母缩宫颗粒能增加TGF-β1、减少Smad2在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调控下游MMP-9与TIMP-1的表达,进一步调节FN、LN、Col IV的表达,使ECM在子宫中的合成和降解达到平衡,从而发挥修复子宫内膜,阻止子宫出血的作用。这有可能是益母缩宫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2.益母缩宫颗粒能使药物不全流产大鼠的子宫组织中TIMP-1表达增多,而MMP-9的表达减少,使MMP-9与TIMP-1比值接近于1,但略高于1,这也许是子宫内膜不至于纤维化的重要原因。
卢周彤[2](2021)在《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临床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妊囊排出后予除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观察、随访患者的药流完全流产率、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有64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总完成率为96.9%,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未随访到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2.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治疗组为87.1%,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与对照组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治疗组药流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故除膜逐瘀汤在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上有显着疗效。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治疗组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长平均为12.55±3.01天,对照组为14.94±2.84天,从研究结果得知,治疗组总体阴道出血时长较对照组短(P=0.002﹤0.05);说明除膜逐瘀汤可以有效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4.药流后阴道出血量比较:阴道出血量根据阴道出血记录卡(根据PBAC法制定)计算阴道出血积分,治疗组阴道平均出血积分为45.35±3.352,对照组为47.67±4.329;除膜逐瘀汤可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P=0.018﹤0.05)。5.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对比:治疗组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长较对照组短(P=0.047<0.05);除膜逐瘀汤可缩短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6.药流后月经复潮量对比:复潮月经量少于平时经量者治疗组有8例,对照组有10例;相当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20例,对照组有17例;多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4例;除膜逐瘀汤对药流后月经复潮量没有显着影响(χ2=0.608,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除膜逐瘀汤能够有效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同时在缩短药流后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有显着疗效,对药流后复潮月经量没有显着影响。
项晶[3](2021)在《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阴道流血情况、血β-HCG值及宫腔残留物大小变化情况、子宫复旧情况,评价加味生化汤在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上的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给予导师自拟加味生化汤口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每次取药汁量200-300ml,每周复诊监测1次疗效指标,达临床治愈标准者即停药,共试验4周。观察患者每周阴道流血情况、血β-HCG值、宫腔残留物大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复潮情况,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判定疗效。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阴道分泌物检查、心电图等各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在总体疗效上,治愈32例,占80.00%,有效2例,占5.00%,无效6例,占15.00%,总有效率85.00%;2、在宫腔残留物排出方面,治疗1周宫腔残留物最大直径(9.28±9.06mm)较治疗前(17.68±5.66mm)减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在血β-HCG方面,治疗1周血β-HCG值(193.74±272.31IU/L)较治疗前(355.51±183.66IU/L)降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在子宫复旧上,治疗后子宫三径和(134.12±15.12mm)较治疗前(145.62±20.21mm)减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7.29±1.61mm)与治疗前(10.29±2.11mm)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用于临床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可降低患者血β-HCG值、促进残留物排出,同时有利于子宫复旧,且安全性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杨勇[4](2021)在《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复旧不全是产后常见并发症,在中医上属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范畴。对该疾病,现代医学多给与宫缩剂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显露出一定的副作用。目前,对于系统性的复杂疾病,越来越多的治疗策略倾向于多种药物的联合给药。相较作用于单一靶点的药物,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的优势。因此,在“辨证论治”理念基础上,我们采用补血益母颗粒进行研究。补血益母颗粒是治疗妇科类疾病的中成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症引起的产后腹痛,有良好的疗效,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构建相应的动物模型,对补血益母颗粒的药效进行评估,并对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进行验证;为补血益母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复制和评估药物流产大鼠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用多个在线数据库平台对补血益母颗粒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检索和预测筛选出的化合物的靶点,收集子宫复旧不全靶点,对补血益母颗粒作用于子宫复旧不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流产药物制备动物模型,设置不同剂量的流产药物组,通过检验大鼠子宫出血量、子宫形态、子宫病理切片、血浆凝血四项、血清激素水平,对不同剂量的流产药物的作用强度进行评价,并确定流产药物的给药剂量。在明确流产药物给药剂量后,设置不同剂量的补血益母颗粒给药组,从子宫形态、血清激素水平、血浆凝血四项水平、全血血流变水平对补血益母颗粒作用效果和作用强度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2、TIMP1、PR、ERα、PTGFR、VEGFR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了补血益母颗粒43个可能的活性成分,104个作用于子宫复旧不全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参与了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凋亡、生殖部位变化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41条通路可能与子宫复旧作用有关,如TNF、HIF-1信号通路。模型评估中,两种剂量的流产药物均使大鼠子宫明显出血,子宫内膜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血清激素水平下降。给与补血益母颗粒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GF2α水平显着下调,PT和APTT时间显着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全血切变率1、5、30、50下降,子宫组织中蛋白MMP2、PGF2αR、ERα水平下调,VEGFR2、PR水平上调。结论: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补血益母颗粒通过防治产后子宫强直收缩、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畅、胶原代谢异常,促进产后子宫内膜修复和血管再生,治疗子宫复旧不全。
吴敏[5](2020)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模型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的影响,探索益母缩宫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性成熟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取8只雌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按雄雌比为1:2合笼,合笼次晨查雌鼠阴栓或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明确是否受孕,确定受孕则纳入实验,当天记为受孕d1,若未受孕则于当日下午18:00继续合笼,以此方法连续合笼1周,共检出受孕雌鼠55只,将受孕大鼠随机取8只作为妊娠对照组(B组),余受孕大鼠(47只)均于受孕d7灌胃米非司酮(8.3 mg/kg)+米索前列醇(100?g/kg)造模,A组和B组均用饮用水代替药物处理,在灌胃米索前列醇后于大鼠阴道内放置棉球1枚,次晨检查阴道棉球见明显血迹认定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C组)8只、益母缩宫颗粒组(D组27只,其中低剂量组D1组、中剂量组D2组、高剂量组D3组各9只)、新生化颗粒组(E组)9只,各组大鼠均于受孕d8开始灌胃干预药物,D1、D2、D3组分别给予0.313 g/mL、0.625 g/mL、1.25 g/mL的益母缩宫颗粒混悬液以10ml/(kg.d)灌胃,E组予以0.281 g/mL的新生化颗粒混悬液以10 ml/(kg.d)灌胃,其余各组均用饮用水代替,连续灌胃7天,于受孕d15麻醉解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部分血液分离血清,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6-keto-PGF1α(6-keto-Prostaglandlinf1α,6-酮-前列腺素-1α)和TXB2(ThromboxaneB2,血栓素B2)浓度,另一部分血液抗凝处理后分离血浆检测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TT(Thrombin time,凝血酶时间)、FIB(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及APTT(Activi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取大鼠子宫标本行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行病理评分。结果:(1)(1)阴道流血时间:D组大鼠的阴道流血时间与C和E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2)子宫湿重:C、D、E组与B组相比明显减轻,D3组、E组与C组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方面:D、E组的子宫内膜较C组均见不同程度修复,其中D3组修复较好;与C组相比,D3组和E组的绒毛蜕膜残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2)PGI2/TXA2系统:与A组相比,B组TXB2无显着差异,6-keto-PGF1α显着升高,6-keto-PGF1α/TXB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降低,6-keto-PGF1α/TXB2降低,差异显着(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XB2降低(P<0.05),D2、D3、E组6-keto-PGF1α/TXB2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凝血功能:与A组相比,C组PT明显延长(P<0.05);与C组相比,D1、D2、D3、E组PT均延长(P<0.05),D1、D2、D3、E组FIB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D1组、E组大鼠TT值延长,E组APTT明显延长,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母缩宫颗粒能有效缩短药物不全流产大鼠阴道流血时间。(2)TXB2/6-keto-PGF1α比例失调与药物不全流产后阴道出血有关,益母缩宫颗粒通过减少模型大鼠血TXB2含量,调节TXB2/6-keto-PGF1α的比例,恢复PGI2/TXA2的平衡状态,发挥减少模型大鼠阴道流血时间的作用。(3)益母缩宫颗粒能延长模型大鼠PT值,对模型大鼠起加强抗凝和促进血凝块溶解的作用,使气血运行畅通,新血生化有道,具有“止血不留瘀”的中医特色。(4)益母缩宫颗粒能促进模型大鼠子宫残留的绒毛、蜕膜排出,促进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子宫病理评分,效果与新生化颗粒相当;但益母缩宫颗粒在减少模型大鼠血TXB2含量方面较新生化颗粒更优,临床上对于“血瘀证”明显的患者可首选益母缩宫颗粒。
刘畅[6](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生化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中药经典组方生化汤(Shenghua Decoction,SHD)进行研究,确证SHD中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标,探讨其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治疗产后恶露不绝(Postpartum Lochia,PL)的作用机制,并选取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TCMID和TCM@taiwan数据库检索SHD单体成分,并以“OB≥30%、DL≥0.18”筛选SHD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标,构建SDH活性化合物-靶标网络图,进行拓扑学参数分析。并根据TTD和OMIM数据库中与PL相关的靶标,筛选SHD治疗PL的作用靶标,通过对靶标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SHD治疗PL的作用机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分娩后第1天的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生化汤组(Model+S)、抑制剂组(Model+LY)、生化汤+抑制剂组(Model+LY+S),共5组,每组12只。其中除空白组不进行病原菌子宫内接种,其余4组均进行病原菌子宫内接种,然后建立PL模型。产后第4天,Control组给予5ml/kg三蒸水灌胃,同时10mg/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odel组同Control组;Model+S组给予生化汤5ml/kg灌胃,同时10mg/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odel+LY组5ml/kg三蒸水灌胃,同时腹腔注射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 10mg/kg;Model+LY+S组5ml/kg生化汤灌胃同时腹腔注射LY294002 10mg/kg,各组均每日上午8时给药一次,连续7天。ELISA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进行检测;HE染色对子宫形态进行分析;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子宫组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获得SHD活性成分120种,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236个,PL相关靶标1053个,筛选出SHD与PL共有靶标84个,度值较大的靶标为TP53(61)、JUN(60)、AKT1(60)、FSR1(53)、PTEN(49)和MTOR(49)。2、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子宫大体形态及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子宫肿大,重量增加,子宫壁增厚,宫腔内可见大量脓汁样液体。镜下见子宫内膜连续性中断,上皮变性、坏死,间质出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经SHD治疗后,Model+S组子宫内膜偶有连续性中断,上皮损伤较轻,炎性细胞较少。Model+LY组与Model+LY+S组子宫损伤程度较Model组轻,较Model+S组重;ELISA结果显示,与Control相比,Model组血清TNF-α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经SHD治疗后,与Model组比较,Model+S组血清TNF-α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与Control相比,Model组p-PI3K、p-AKT表达降低,而经SHD治疗后,与Model组比较,Model+S组p-PI3K、p-AKT表达升高,Model+LY+S组与Model+LY组的p-PI3K、p-AKT水平较Model+S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odel+S组与Control组p-AKT蛋白表达量较Model呈显着增高(P<0.01),各组间AKT表达无明显差异。Model+S组与Control组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较Model组显着降低(P<0.01),Model+LY组和Model+LY+S组与Model组相比,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减低(0.05<P<0.01)。SHD显着升高PL大鼠模型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显着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P<0.01)。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所获得的84个靶标,可能是SHD治疗PL的潜在靶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MAPK、HIF-1和FXO等信号通路有关。通过选取的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表明该通路是SHD治疗PL的潜在分子机制,为深入探讨SHD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治疗PL机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何青兰[7](2019)在《益母缩宫颗粒调节药物不全流产大鼠的E、P、CG及子宫复旧的实验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阴道流血情况、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子宫湿质量、子宫内膜形态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以探索益母缩宫颗粒促进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复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已孕雌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益母缩宫颗粒组、新生化颗粒组、缩宫素组,除正常妊娠组外各组大鼠在妊娠第7天予以米非司酮(8.3 mg/kg)+米索前列醇(0.1mg/kg)灌胃,造不完全流产的大鼠模型。正常妊娠组妊娠第7天至第14天,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益母缩宫颗粒组、新生化颗粒组第8天至第14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益母缩宫颗粒、新生化颗粒;缩宫素组妊娠第8天至第10天,肌注缩宫素。观察各组大鼠的阴道流血时间,检测阴道流血量,称重子宫湿重,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strogen,E)、孕激素(progesterone,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CG)水平。结果:益母缩宫颗粒组大鼠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CG低于模型组,流产后第8天的E、子宫病理学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缩宫颗粒组CG水平低于缩宫素组,药流后第8天E水平、子宫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缩宫颗粒组大鼠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子宫病理评分及E、P、CG水平与新生化颗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母缩宫颗粒能够减少药物不全流产大鼠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降低CG,促进绒毛、蜕膜组织排出,升高流产后第8天的E,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从而促进子宫复旧。2与新生化颗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缩宫素组相比,益母缩宫颗粒组降低CG水平,升高药流后第8天E水平,升高子宫组织病理学评分,在促进子宫复旧方面效果更优。
黄艳,林鹏,于小玲[8](2019)在《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中医证候等情况,比较分析了该院自拟中药新生化汤口服液与益母草和缩宫素的疗效,为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提供优质方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120例早孕药物流产的患者,药物流产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药物流产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益母草组,缩宫素组和新生化汤口服液组。分别观察患者流产后阴道流血天数、阴道流血量和中医证候改变情况,并在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阴道流血时间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仅(7.07±1.66)d,益母草组(9.10±1.56)d,缩宫素组(11.17±1.68)d,空白组(12.07±1.83)d,新生化汤组和益母草组明显少于缩宫素和空白组(P<0.01),新生化汤组和益母草组间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的空白组有0.00%,缩宫素组23.33%,益母草组30.00%,新生化汤组60.00%;各治疗组出血量均少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新生化汤组阴道出血量最少,与缩宫素组和益母草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医疗效的结果对比显示: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液组均好于缩宫素组(P<0.05),而且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与益母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制剂新生化汤口服液能显着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有利于流产后子宫恢复,效果优于益母草和缩宫素。
王瑛,刘莹,董忠芳[9](2016)在《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生化汤是妇科临床常用方剂,多用于产后调理。近年来多数医家运用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并发症取得良效。笔者对近年来生化汤在药物流产术后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1生化汤原方组成及加减应用生化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名方,出自《傅青主女科》。生化汤药味组成为:当归、川芎、桃仁(去皮尖)、黑姜、炙甘草,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助归、草以生
林嘉祈[10](2016)在《生化汤预防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中国剖宫产率全球最高,并且逐年攀升。大量研究表明剖宫产后子宫复旧过程明显比顺产差。中医认为产后“瘀血内阻、多虚多瘀”是产妇的生理特点。加之手术金刃损伤胞宫,气血耗伤更重,恶露排出无力,使胞宫久泄不藏,血海不得安宁。产后恶露不绝的治疗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记载颇多,其中又以生化汤为最常用方剂。本研究以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排出量、血液流变学、宫底下降高度以及中医证候变化等多角度评价生化汤原方比例与临床常用剂量以及不同煎煮方式下的生化汤对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林嘉祈妇产科诊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愿意参与治疗的剖宫产足月产妇,研究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5年11月结束,共收入90名患者。随机分为生化汤原方组、生化汤常规剂量组各45例。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大于21岁小于40岁;2产妇分娩时孕龄大于等于37周小于42周,单胎;3剖宫产过程较顺利,术中或术后无危急重症,如大量失血、休克及子宫全切或次切等。纳入病例均进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产后第2天均开始口服生化汤,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生化汤原方组:当归24g,川芎9g,桃仁14粒,炮姜1.5g,甘草1.5g。每日一剂,加黄酒200m1浸泡十分钟,煎煮,沸后20分钟,过滤,残渣加黄酒100ml煎煮,沸后10分钟,连服7天。生化汤常规剂量组:当归15g,川芎l0g,桃仁10g,炮姜10g,甘草10g。每日一剂,加清水200m1,浸泡10分钟后,煎煮一次,水沸腾后改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残渣加清水100ml煎煮,沸后10分钟,连服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阴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恶露量、血液流变学、宫底下降高度、中医证候变化等。结果:1、组间均衡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收合格患者90例。服用原方生化汤的剖宫产产妇年龄最小24岁,最大31岁,体重最轻55Kg,最重66Kg,身高最低155cm,最高168.2cm。服用常规剂量的剖宫产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33岁,体重最轻57Kg,最重64Kg,身高最低157cm,最高167.5cm。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服用原方生化汤的剖宫产产妇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有5例,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16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0例,脑力劳动者15例,体力劳动者5例。服用常规剂量的剖宫产产妇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有6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17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1例,脑力劳动者16例,体力劳动者3例。两组患者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服用原方生化汤的剖宫产产妇中第一次怀孕的有13例,第二次怀孕的有17例;初产妇22例,已生育1次的8例。服用常规剂量的剖宫产产妇中第一次怀孕的有11例,第二次怀孕的有17例,第三次怀孕的有2例;初产妇19例,已生育1次的9例,已生育两次的有2例。两组患者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原方组收治气虚证1例,气虚血瘀40例,血热证1例,血瘀证3例;常规组收治气虚证2例,气虚血瘀38例,血热证1例,血瘀证4例。两组患者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和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剖宫产产妇在治疗前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值比较均有很好的可比性(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和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剖宫产产妇在恶露、腹痛、腰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方面的程度一致,可以进行比较(p>0.05)。2、治疗后比较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血性恶露持续天数平均为12.12±2.13天,明显较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短(平均18.12±5.34天),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血性恶露量在术后第1、3天观察时分别是162.17±27.13mi、38.13±3.01ml,和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分别是161.30±29.11mi、40.56±4.12m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意义(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血性恶露量在术后第5天观察时为10.29±2.58mi,明显较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减少(16.31±3.40m1),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宫底下降比在术后第1、3天观察时和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意义(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宫底下降比在术后第5天观察时明显较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多,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和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在降低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方面,二者无显着性差异,服用生化汤原方的剖宫产产妇的血浆粘度值比服用常规剂量的生化汤的产妇更显着地降低(P<0.01)。剖宫产产妇无论服用原方生化汤还是常规剂量的生化汤,恶露、腹痛、腰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都较服药前明显好转(P<0.05)。剖宫产产妇服用生化汤原方后在恶露改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方面比服用常规剂量更有优势(P<0.05)。中医各证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各证型总有效率均为100%,而其中仅气虚血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气虚”、“血瘀”是剖宫产产妇比较突出的中医证候特点。气虚血瘀证是剖宫产产妇常见的中医证型。2、剖宫产术后产妇服用生化汤原方的汤剂能有效预防产后恶露不绝。3、按《傅青主女科》用药比例及炮制方式煎药的产妇在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血性恶露量、宫底下降比、血浆粘度值、中医证候(如恶露、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改善程度比按临床常规剂量服药的产妇理想。
二、新生化汤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及人体子宫收缩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化汤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及人体子宫收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对象 |
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
4 实验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结果 |
2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血清中FN、LN、Col IV浓度的影响 |
3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TGF-β1 表达的影响 |
4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Smad2 表达的影响 |
5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 表达的影响 |
6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TIMP-1 表达的影响 |
7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TIMP-1 比值的影响 |
讨论 |
1 从中医基础理论认识药物不全流产 |
2 益母缩宫颗粒的相关研究 |
3 药物不全流产模型的建立 |
4 TGF-β1/Smads通路调控MMPs/TIMPs、ECM的代谢平衡 |
5 MMPs/TIMPs调控ECM的代谢 |
6 子宫异常出血与ECM的代谢密切相关 |
7 益母缩宫颗粒的可能作用机制 |
8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
2.1 64 例患者年龄比较 |
2.2 64 例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
2.3 64 例患者孕次比较 |
2.4 64 例患者产次比较 |
3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
3.1 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 |
3.2 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
3.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对比 |
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
5 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对药流不全的认识 |
1.1 药流后异常出血机制探讨 |
1.2 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 |
1.3 西医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办法 |
2 瘀血与药流不全的关系 |
3 中医药提高药流流产完全率的方法 |
3.1 联合验方 |
3.2 联合自拟方 |
3.3 联合外治法 |
4 除膜逐瘀汤的组方原则及分析 |
5 除膜逐瘀汤方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
6 除膜逐瘀汤提高药物流产完全率可能作用机理 |
7 选择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8 临床疗效分析 |
8.1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
8.2 64 例患者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的分析 |
8.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比较 |
9 安全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
10 存在问题 |
11 今后研究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疾病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药品制备 |
2.3 给药方法 |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结果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3 方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
4 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疗效分析 |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研究 |
1.1 子宫复旧不全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对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 |
1.1.2 中医对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
1.1.3 现代医学对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 |
1.1.4 现代医学对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
1.1.5 小结 |
1.2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1.2.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1.2.2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内容 |
1.2.3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
1.2.4 小结 |
1.3 补血益母颗粒研究进展 |
1.3.1 补血益母颗粒概述 |
1.3.2 补血益母颗粒药物研究 |
1.3.3 补血益母颗粒药效研究 |
1.3.4 小结 |
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血益母颗粒作用机制研究 |
2.1 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
2.2.2 生物活性成分的筛选 |
2.2.3 活性成分靶点的获取 |
2.2.4 疾病靶点数据库的建立 |
2.2.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PPI网络) |
2.2.6 GO与 KEGG生物信息学注释 |
2.2.7 可视化网络构建 |
2.3 结果 |
2.3.1 有效成分筛选 |
2.3.2 化合物-疾病靶点的获取 |
2.3.3 PPI网络构建和核心蛋白分析 |
2.3.4 GO富集分析 |
2.3.5 KEGG富集分析 |
2.3.6 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路-靶点网络构建 |
2.4 讨论 |
3 药物流产模型大鼠的复制与评估 |
3.1 目的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3.2.1 实验药物 |
3.2.2 实验动物 |
3.2.3 主要试剂 |
3.2.4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给药与分组 |
3.3.2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3.3.3 统计学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流产药物对大鼠子宫出血量的影响 |
3.4.2 流产药物对大鼠血浆凝血四项的影响 |
3.4.3 流产药物对流产后大鼠子宫形态的影响 |
3.4.4 流产药物对大鼠血清HCG、Pg、E2 含量影响 |
3.5 讨论 |
4 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作用 |
4.1 目的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4.2.1 实验药物 |
4.2.2 实验动物 |
4.2.3 主要试剂 |
4.2.4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造模 |
4.3.2 分组与给药 |
4.3.3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4.3.4 统计学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影响 |
4.4.2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浆凝血四项水平影响 |
4.4.3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清中HCG、E2、Pg、PGF2α含量影响 |
4.5 讨论 |
5 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血瘀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5.1 目的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5.2.1 实验药物 |
5.2.2 实验动物 |
5.2.3 主要试剂 |
5.2.4 主要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造模、分组与给药 |
5.3.2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5.3.3 统计学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影响 |
5.4.2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5.4.3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蛋白表达的影响 |
5.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药品 |
3 主要实验仪器 |
4 主要实验试剂 |
5 实验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模型建立 |
2 各组大鼠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表现 |
3 各组大鼠子宫湿重及阴道流血时间的比较 |
4 各组大鼠血清中TXB2、6-keto-PGF1α的含量比较 |
5 各组大鼠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
讨论 |
1 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探讨 |
2 益母缩宫颗粒的制备工艺、配伍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4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TXA_2/PGI_2 系统的影响 |
5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
6 活血化瘀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机制探讨 |
7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的子宫病理组织学影响 |
8 本实验创新点 |
9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生化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附表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生化汤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益母缩宫颗粒调节药物不全流产大鼠的E、P、CG及子宫复旧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8)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药物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出血天数比较 |
2.2 各组出血量比较 |
2.3 各组中医证候效果比较 |
3 讨论 |
(10)生化汤预防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中医对产后恶露不绝的认识及诊治进展 |
1.1.1 古代中医对产后恶露不绝的认识 |
1.1.2 现代中医对产后恶露不绝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3 产后恶露不绝的现代中医治疗 |
1.1.4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1.2 现代医学模式对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和治疗 |
1.2.1 子宫复旧的正常生理 |
1.2.2 子宫复旧不全的影响因素 |
1.2.3 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中医辨证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观察指标以及观察方法 |
2.2.3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2.2.4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 |
2.3.2 治疗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医证候特点 |
3.2 生化汤的起源、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研究 |
3.2.1 生化汤的起源 |
3.2.2 生化汤的配伍原则 |
3.2.3 生化汤的药理研究 |
3.3 生化汤对预防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机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新生化汤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及人体子宫收缩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 黄正迎.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D]. 卢周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研究[D]. 项晶.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勇. 成都大学, 2021(07)
- [5]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敏.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6]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生化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作用机制研究[D]. 刘畅.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7]益母缩宫颗粒调节药物不全流产大鼠的E、P、CG及子宫复旧的实验观察[D]. 何青兰.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8]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J]. 黄艳,林鹏,于小玲. 中外医疗, 2019(05)
- [9]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王瑛,刘莹,董忠芳. 湖南中医杂志, 2016(08)
- [10]生化汤预防剖宫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D]. 林嘉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